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调查报告(精选13篇)

化学调查报告(精选13篇)化学调查报告 1一.提出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凤凰中学并没有开新课改所要求的所有实验,只是在条件允许下学生做部分实验。
并且由于实验室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做实验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
还有部分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实验时不知如何操作,乱作一团。
而且老师对于课堂演示实验也并不是太看重。
基于上述原因,我对凤凰高一年级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做以调查。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从高一年级十八个班级中选择六个班级,共429人,其中:1凤凰班,3个实验班,2个普通班。
共发放问卷405份,收到有效问卷376份,占93%。
本次调查结果的统计有我们调查团队(共8人)共同完成,经过多次一起分析调查结果,并各自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据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很重视,38.6%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非常重要,只有6.4%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不太重要;对于学生实验选择非常重视和重视的占65.9%,仅有3.7%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是,关于实验现象的确定问题,仅有21.5%的学生选择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却有78.2%的学生选择了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这就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愿意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帮助自己来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由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关于化学学科特点的问题,48.9%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有趣,将近一半;但有38.8%的学生选择了是高考科目,所以必须学习。
有94.4%的学生赞同做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拓展实验,仅有5.3%的同学选择了不赞同。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1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简单流程:废铁屑先用纯碱溶液煮10分钟,除去油污Fe(2.0g) + 20 mL3mol·L-1H2SO4水浴加热约30 min,至不再有气泡,再加1 mLH2SO4↓趁热过滤加入(NH4)2SO4(4.0g)小火加热溶解、蒸发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减压过滤95%乙醇洗涤产品,称重,计算产率,检验产品质量(2)实验过程主要现象2.硫酸亚铁铵的检验(Fe3+的限量分析—比色法)(1)Fe3+标准溶液的配制用移液管吸取0.01 mol·L-1Fe3+标准溶液分别为:5.00 mL、10.00 mL和20.00 mL于3支25 mL比色管中,各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得到25.00 mL溶液中含Fe3+0.05 mg、0.10 mg、0.20 mg三个级别Fe3+的标准溶液,它们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试剂中Fe3+的最高允许含量。
(2)试样溶液的配制称取1.00 g产品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2.00 mL 2.0 mol·L-1HCl 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与标准色阶比较,确定产品级别。
(3)实验结果:产品外观产品质量(g)产率(%)产品等级化学实验报告范例2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2)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化学实验报告应用范文(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者:[姓名]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的生成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浓度、催化剂、反应物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秒表、电子天平、酒精灯、试管夹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盐酸、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另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
(3)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2. 实验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
(3)观察并记录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3.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作为催化剂。
(3)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秒表记录反应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放入热水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反应时间较短;而放入冰水的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反应时间较长。
这说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 实验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浓度较高的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变化较快,反应时间较短;而浓度较低的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变化较慢,反应时间较长。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1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 木条不复燃(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2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探究实验报告册化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滴定、过滤、蒸发等。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2. 铁的化学性质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6. 铜的化学性质7. 铝的化学性质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0. 硫酸铜溶液的配制三、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导管将氧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铁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铁粉,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铁粉与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铁粉与硫酸铜的反应。
3. 氢气的制取与检验(1)取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用导管将氢气导入集气瓶中。
(2)检验氢气:将氢气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滴定(1)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中,观察颜色变化。
(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5. 氯化钠的溶解度测定(1)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3)记录溶解度。
6. 铜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铜片,加入稀硫酸中,观察铜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铜片与硝酸银的反应。
7. 铝的化学性质(1)取少量铝片,加入稀盐酸中,观察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2)取少量铝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铝片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8.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性质(1)取少量氯化铁溶液,加入蒸馏水中,搅拌。
(2)观察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和性质。
9.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1)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化学实验报告(15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硅片的清洗实验目的:1.熟悉清洗设备2.掌握清洗流程以及清洗前预准备实验设备:1.半导体兆声清洗机(SFQ-1006T)2.SC-1;SC-2实验背景及原理: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表面污染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这些杂质有的以原子状态或离子状态,有的以薄膜形式或颗粒形式存在于硅片表面。
有机污染包括光刻胶、有机溶剂残留物、合成蜡和人接触器件、工具、器皿带来的油脂或纤维。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金、铜、铁、铬等,严重影响少数载流子寿命和表面电导;碱金属如钠等,引起严重漏电;颗粒污染包括硅渣、尘埃、细菌、微生物、有机胶体纤维等,会导致各种缺陷。
清除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我们这里所用的的是化学清洗。
清洗对于微米及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良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SC-1及SC-2对于清除颗粒及金属颗粒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验步骤:1. 清洗前准备工作:仪器准备:①烧杯的清洗、干燥②清洗机的预准备:开总闸门、开空气压缩机;开旋转总电源(清洗设备照明自动开启);将急停按钮旋转拉出,按下旁边电源键;缓慢开启超纯水开关,角度小于45o;根据需要给1#、2#槽加热,正式试验前提前一小时加热,加热上限为200o。
本次实验中选用了80℃为反应温度。
③SC-1及SC-2的配置:我们配制体积比例是1:2:5,所以选取溶液体积为160ml,对SC-1 NH4OH:H2O2:H2O=20:40:100ml,对SC-2 HCl:H2O2:H2O=20:40:100ml。
2. 清洗实际步骤:① 1#号槽中放入装入1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② 2#号槽中放入装入2号液的烧杯,待温度与槽中一样后,放入硅片,加热10min,然后超纯水清洗。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1.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2.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3.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化学实验报告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

化学实验报告(集合15篇)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1、溶解: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化学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8篇)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会生成美好的物质实验器材:成功溶液、懒惰溶液、半途而废溶液、奋斗溶液、牺牲溶液各一瓶,试管若干支,滴管实验过程:取四支装有成功溶液的试管,分别标有A、B、C、D第一步:取A试管,用滴管吸取懒惰溶液,滴入A试管,振荡,发现A试管内液体变得浑浊,生成了墨绿色的粘稠状沉淀。
第二步:取B试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废溶液,滴入B试管,振荡,观察到B试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时还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试管,用滴管吸取奋斗溶液,滴入C试管,振荡,发现C试管中有气体生成,闻到一种叫做胜利的气体。
第四步:取D试管,用滴管吸取牺牲溶液,滴入D试管,振荡,发现D试管中生成了一种明亮的红色物质。
补充实验:取A、B试管中生成的物质,分别加入奋斗溶液和牺牲溶液,振荡,发现A、B试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蓝色,类似水晶的颜色,还有香气生成。
实验结论:成功可以和奋斗,和牺牲生成美好的物质;和懒惰,和半途而废只会生成难看的物质。
此实验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对了条件辅助它,如果你选择了奋斗和牺牲,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如果你选择了懒惰和半途而废,那么很不幸,你失败了。
化学实验安全实验报告2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建筑系把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待。
为了确保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安全,我系于4月x日对各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检查,现具体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建筑系专业教师配备齐全,实验室有专人专管,且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各项配备齐全,在各方面做好实验室及建筑测量室的相应工作。
1、以防护为主,确保实验教学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安全。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探究高锰酸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高锰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
4. 分析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紫黑色晶体,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高锰酸钾在不同反应中的表现,来探究其性质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石棉网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硫酸、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碘化钾、氯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高锰酸钾的制备(1)将KMnO4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将溶液倒入烧杯中,用滴管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MnO4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滴加几滴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滴加几滴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制备氧气:将KMnO4固体加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气体产生。
(2)测定过氧化氢含量:将KMnO4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高锰酸钾的消毒作用:将KMnO4固体加入水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用KMnO4溶液进行消毒实验。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高锰酸钾的制备:KMnO4固体溶解后,溶液呈紫红色;滴加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深。
2. 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性质:滴加碘化钾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棕色;滴加氯水后,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绿色。
3. 高锰酸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加热KMnO4固体,产生氧气;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KMnO4溶液具有消毒作用。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是一种紫红色晶体,易溶于水,具有强氧化性。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5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11.准备工作(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 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
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 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4.工作曲线的绘制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5.铁含量的测定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6.结束工作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化学实验报告范例2723型操作步骤1、插上插座,按后面开关开机2、机器自检吸光度和波长,至显示500。
3、按OTO键,输入测定波长数值按回车键。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0篇) - 其他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0篇)-其他范文篇1:化学实验报告篇16: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篇19:英文版化学实验报告篇20: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研究报告我们初三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化学,从中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初步学会了用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也对化学有了不少感性认识。
初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理论虽然还很肤浅,但是它为我们了解化学、建立初步的化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下面是我做的关于二氧化碳的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对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地点:家里实验时间:2023年4月27日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实验步骤:⒈准备实验用品:玻璃杯、充足的二氧化碳、小蜡烛、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充足的水⒈操作步骤:⒈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靠近鼻子,用手轻轻扇动。
⒈将小蜡烛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
⒈将适量的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摇晃矿泉水瓶。
⒈观察现象:⒈吸入二氧化碳后,鼻子感到没有气味;吸入过多会稍有不适。
⒈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的小蜡烛熄灭。
⒈摇晃水瓶后,发现水瓶有明显的变扁现象。
⒈得出结论:⒈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能供给呼吸,但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此外它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⒈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
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简单的实验,使我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化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当中。
只有正确认识存在于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化学现象,就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加社会责任感,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化学实验报告9篇

化学实验报告9篇化学实验报告 1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铜、锌、镉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指导:离子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溶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溶溶浅蓝↓溶 Zn2+Cd2+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Ag2O褐↓HNO3溶溶无色氨水溶 NaOH 不溶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HgO + 2H+=Hg2+ +H2O-Hg2+HgO 黄↓结论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化学实验报告含摘要(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硫酸铜与铁的置换反应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硫酸铜溶液与铁的置换反应,观察并分析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现象,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且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硫酸铜与铁的置换反应现象。
2.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 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的活动性高于铜,因此铁能够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反应方程式如下:Fe + CuSO4 → FeSO4 + Cu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铁钉、试管、漏斗、滤纸、镊子、滴管、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
2. 试剂:硫酸铜溶液、稀硫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
2.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记录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4. 取另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6. 取另一烧杯,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7. 将铁钉放入烧杯中,用计时器记录反应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同时有红色固体(铜)析出。
2. 加入稀硫酸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但反应速率加快。
3. 加热后,溶液颜色变化加快,反应速率明显提高。
4. 加入蒸馏水后,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反应速率基本无变化。
六、结论1. 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 稀硫酸和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沉淀的形成。
2. 加热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在现实⽣活中,报告的使⽤成为⽇常⽣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篇幅较长。
⼀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篇1 实验题⽬ 实验题⽬: 溴⼄烷的合成 实验⽬的: 实验⽬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烷的原理和⽅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的使⽤。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加⼊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19.0ml浓硫酸。
冷⾄室温后,再加⼊10ml95%⼄醇,然后在搅拌下加⼊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2-3粒沸⽯。
放热,烧瓶烫⼿。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溶液中。
⽤⼩⽕加热⽯棉⽹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焰⼤⼩,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焰,直到⽆油滴蒸出为⽌。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雾状hbr。
稍后,瓶中⽩雾状hbr增多。
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成,溶液呈橙黄⾊。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分液漏⽃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烷放⼊⼲燥的⼩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烷变得澄清透明,⽽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燥的分液漏⽃仔细地分去下⾯的硫酸层,将溴⼄烷层从分液漏⽃的上⼝倒⼊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
分离后的溴⼄烷层为澄清液。
4、溴⼄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浴加热,蒸馏溴⼄烷。
收集37-40℃的馏分。
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冰⽔浴冷却。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习进入第二天,还是理论课,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的任务相对于昨天是稍微重了点,上午主要的内容是加热炉,这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和烟气为热源来加热杂炉管内流动的截止,使其达到工艺上所许呀的温度的一种火力加热设备,它是工艺上的关键设备也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操作费用是总费用的60%-70%,燃烧消耗浅度加工3%-6%,中等深度4%-8%,深度加工8%-15%),同时也是固定投资的重要部分,最后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要格外注意。
加热炉主要由炉管系统(炉管,吊钩,回弯头),炉体系统(耐火层,保温层,保护层),燃烧系统(火嘴,燃烧器,气火嘴。
油火嘴,油气联合,自然供风,强制供风),排烟系统组成。
其主要的工艺指标有热负荷,炉膛热强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全炉热效率,炉管内冷油流速和压降,这些都是加热炉的重要参数现在对于加热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采用好的火嘴,提高燃烧效果 2.控制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 3.做好保温 4.提高入炉空气温度。
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
下午由刘梦溪老师给我们说明了有关流体输送机械,它是一种为输送流体而提供能量的机械,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用途是将流体从低处运到高处,从低压设备送到高压设备;沿管道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克服由位能,静压能之差以及摩擦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
流体输送机械包括流体输送机械-泵和气体输送机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离心泵,它的抓哟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关于离心泵的内容不再赘述,在笔记中已经记录详尽。
这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以备写实习报告用明天是理论实习的最后一天,夜深了,也准备休息了。
呵实习日志第一天理论实习实习第一天,虽然不是去燕山化工实地观察学习,但是心情是很激动的,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呵,今天的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现就把今天实习内容罗列如下。
早上是我们的实习动员,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炼厂实习的主要内容:1.了解化工单元的操作2.了解炼厂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日期__8月28日
探究(或实验) 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或实验)目的: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对该实验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用品(如仪器、药品等):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火柴、小刀_______________
步骤和方法(可用图示)
现象
分析
1.点燃前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用小刀切蜡烛并把它放入水中观察
2.点燃蜡烛:观察燃着的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火焰梗平放火焰中1秒后取出观察。
分别取干燥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白色、固态、柱状、较软
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刚熄灭时有白烟
熔化的石蜡凝固
白烟重新被点燃
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石蜡小颗粒
结论:蜡烛的物理性质是白色、固态、较软、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其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白烟是固体小颗粒
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固态变为液态,蜡烛逐渐变短。
火焰分三层
焰心最暗,内焰最亮
火柴梗中间仍为白色,两侧变焦黑
干烧杯内壁有水雾
石灰水滴变白色浑浊
石蜡浮在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密度
内焰温度高且未燃烧的碳颗粒多发光体
外焰温度最高,其次是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有水பைடு நூலகம்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