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论文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使其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素质教育浅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素质教育浅议论文篇一《浅议幼儿素质教育》摘要: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使其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性;儿童观;非智力因素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76-01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的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为最终落脚点,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使其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其中学会做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决定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1.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是要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真实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特性,基础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基础性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人的发展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把那些在各阶段为个体人生发展打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目标。
独立性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内容。
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动力。
每个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自己的需要、价值、动机、态度支配下,在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只有与教育对象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解决幼儿主体作用难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难把握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
我们知道,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专家,学者,还需要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议论文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人们对于教育的定义和理解多种多样,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却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升能力,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格,培养品德,培养公民意识,还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自我发现,自我实现,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那么,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在许多人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提升能力。
教育是为了让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提高能力,以应对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科知识,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塑造人格与培养品德另一些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格,培养品德。
教育不仅是为了让人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通过教育,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有公德心的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自我发现与全面发展还有一些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能够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教育不应该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技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的经历,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其实质涵盖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与培养品德,以及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等多个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品德,有责任感,自主思考能力的公民,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因此,教育的本质不是单一的,而是个体的全面成长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2)
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2)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二《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素质教育》摘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
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潜力、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能力一、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以升学或就业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
人们在批评现行教学计划、教材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教育者只是强调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人像上一代人那样思考、生活和工作。
而素质教育是要改变教育上的“惰性”,它的目标是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的环境下不致失掉种种发展的机会。
现代人应该从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方面超过前人,成为时代的成功者。
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都是面向未来的。
2、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人的基本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
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它不是消除差异,而是通过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形成一种自我激励与约束的内在机制。
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式、方法中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以往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摘要】素质教育是今天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常见的误区以及实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中,我们将探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
常见的误区将分析一些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为正确理解指明方向。
我们将介绍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探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引入素质教育。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素质教育,并认识到其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结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特征、误区、实施途径、重要性、关键。
1. 引言1.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实现个性化成长。
素质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出色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只有重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有所成的也做有品质的人。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1. 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2.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体魄等多个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 动手实践: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素质教育的参考论文
论素质教育的参考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素质教育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素质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一《素质教育中的关键》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永恒的主题。
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实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要提高教师素质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德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参与教育科研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等。
关键词:教师素质构成待遇科研终身学习一、教师素质含义及其构成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具有的稳定品质的总和。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呢?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综合分析认为,教师素质在构成内容上,应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一)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支配着教师的其他各项素质。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敬业精神。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之一,在提高民族素质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完成这些任务,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实的敬业精神和适应社会主义大业的价值观。
(二) 知识能力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可分为三个部分:文化科学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议论文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议论文一、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关于教育的本质,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作过不同的论述。
我国孟轲在《孟子.尽心篇》中最早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庸》上说:“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文,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
卢梭则认为:“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教育而成。
”裴斯塔洛齐更是明确提出: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苏联巴拉诺夫等认为:“教育就是形成个性的一个因素。
教育就是人们想用某些手段达到一定目的,即发展和形成受教育者的一些特定品质。
”综上先哲们教育实质的观点,尽管渗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论述却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上,即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个体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文化涵养、心理品质等的“合金”就构成了个体的素质,所以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个体的素质,即素质教育。
二、“应试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异化现象所谓“应试教育”,是指那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按照高一级学校选拔的要求,以应试为学习的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训练活动。
“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1、不平等性。
“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学生,忽视了对广大中、差生的培养,挫伤了中、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性质和任务异化。
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的实施。
2、片面性。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指导思想下,必然只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其它各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800字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在于帮助个体实现自身潜能的过程。
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而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塑造,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促进。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本质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思考其真正的意义。
教育与知识教育最常见的认知是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它为个体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但教育的本质并非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经过思考和批判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和重复。
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与价值观除了传授知识,教育还承担着价值观的传递和培育的责任。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更要关注其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全面发展。
人的成长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个性的尊重和发展,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得文凭,更应该是为了个体的长远发展和幸福生活。
教育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
同时,教育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人的情感和心理健康,营造一个有温暖和关爱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个体得到充分关怀和支持的前提下,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本质,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个体实现自身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培育和个体发展的支持。
只有在重视个体的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引领每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之路。
教育的本质论文800字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来说,教育是指一个社会为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素质而进行的系统化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持续探讨的议题。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是多元的,不同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
从传统角度来看,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让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和社会发展。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整体社会素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让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发挥潜能。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让个体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公民。
教育的本质还在于传承文化、弘扬优良传统,让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教育是个体与社会、历史相联系的纽带,通过教育,个体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感知和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轨迹,拓展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核心在于个体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个体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修炼品德、锻炼意志,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自主性、创造性、责任心和适应性强的个体。
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标,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自由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教育不仅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内在动力。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有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民族振兴。
教育的本质如同一颗珍贵的种子,孕育着未来的花朵,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不断追求教育的本质,不断探寻教育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愿教育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子,让教育的种子开花结果,绽放出美丽的人生底色。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激励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以及提高社会文化素质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一:浅析如何实施新课程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主体意识教育规律创设思维情境论文摘要:新的课改理念要求历史课堂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我们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实践的过程看,则要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
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
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工夫。
【议论文】关于素质的议论文(5篇)
【议论文】关于素质的议论文(5篇)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仅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素质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地态度和更深入的思考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人的品格、情感、意志、文化素质、审美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实践能力等。
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积极进取的品质、科学人文精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欣赏。
这些都是关于人生的价值理念,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生活的追求。
素质教育要将这些价值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和具体案例的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空间,通过项目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创新的思维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关于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和个性发展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单位、媒体等都应当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和服务保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关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年级作文议论文:论素质教育
四年级作文议论文: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
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
然而,我国现在的教育,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是则为‘应试教育’。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死读书,读死书’。
才能更好的,更灵活的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希望我国的教育能早日和国际接轨!。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李晓飞12029178001摘要:素质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受到重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为寻找改革出路所作的一种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在理论上还不很成熟。
素质教育理论尚需研究的课题诸多,其中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本质研究又是最基本的,目前理论界尚无一致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它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教育模式,其中概念提了三十多年,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
就连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无论是对“素质”概念的内涵和“素质教育”范畴的含义、层次、特征,还是“素质教育”的操作、实施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研究中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之一,就是偏重“素质教育”本质论问题的追溯,而缺乏对“素质教育”价值基础的有效反思,即“素质教育”究竟何为?它的本质是什么?探讨“素质教育”问题不能拒斥“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难题。
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一问题的论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曾对此作过统计,认为当前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九类十五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
大凡研究“素质教育”问题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给“素质教育”以界定。
所述各种定义,或把“素质教育”看作一种教育思潮,认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应当以育人为其根本尺度,所以应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或把“素质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模式,认为“素质教育”不仅影响着基础教育领域,而且逐步波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幼儿教育领域,并将成为我国20世纪末期的一种主流教育模式;或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教育政策,主张把“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工作者们的可操作性策略,大有形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运动”的态势。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800字到1000字作文
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无疑是塑造和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旨在引导人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功能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和提升个体综合素质。
首先,教育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种途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最重要的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教育不仅塑造了社会,也深刻影响了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其次,教育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让个体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重要的是,教育培养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的使命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首先,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他们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体。
结语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引导人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体。
教育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塑造了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不断探讨教育的本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600字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学者对教育的本质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可以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环境中,其目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体的能力和素养。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
教育是将社会积累的知识、文化传授给后代,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知识传授、人格塑造、社会适应等。
知识传授是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学习,个体可以获取各种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人格塑造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教育,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积极的品格和心理素质。
社会适应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教育使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一员,参与社会活动。
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
对个体而言,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
对社会而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培养人才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教育的本质是多面的,它既包括知识传授、人格塑造,又包括引导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
教育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体成长的支撑。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本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素质教育的议论文600字5篇
浅谈素质教育的议论文600字5篇“道德素质”一个很简单的词语,说出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容易。
要一直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质,要从小时候培养起,长辈们也应该给晚辈们做一个好榜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的文明。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素质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浅谈素质教育的议论文1英语课下课了,爸爸来接我回家。
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着大地,让我不敢睁大眼睛对它瞧一瞧。
马路两旁的树木真像是站岗的哨兵,笔挺地站着一动不动。
“呀,前面怎么围着那么多人?”突然,堵车了。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后面的车子很快排起了长龙。
我打开汽车的天窗,伸出头想解开这个谜。
我发现在不远处停着一辆三轮车,四周有很多人在捡地上的东西。
“可能东西掉了,我们也去帮个忙吧!”我和爸爸一起下车。
我们迅速地来到那里,只见地上到处都是紫色的葡萄、红红的苹果、青青的梨、粉红色的水蜜桃……琳琅满目,这些水果可怜巴巴地躺了一地,有些外箱全破了,有些外箱砸扁了,还有些干脆已经报废了。
人们满头大汗,七手八脚地捡起地上的水果往一辆三轮车上装。
我也连忙捡起地上的几只苹果和梨头放到三轮车上,爸爸抱起两箱苹果往三轮车上装……“谢谢!谢谢!”一个六十多岁,皮肤黑黑的男人一边手脚麻利地在三轮车上堆放水果,一边连声向人们道谢。
这时,我看见有两个四十多岁的妈妈捡好一些水果放进两个超市袋,然后迅速地走进了旁边的小弄堂……回到家,我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今天做得真棒!奖你五颗星!你今天看到的事,其实是人的素质问题。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而不是趁火打劫。
”素质问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妈妈对我的夸奖说明我今天做的很对。
我想:“素质高,一定是思想好,乐于助人,浑身充满正能量吧!”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拥有好的素质,这样我们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浅谈素质教育的议论文2感谢祖国的各级领导对我们各地小学生的关心,当我们听到要实行素质教育的时候,兴奋不已,祖国确实需要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祖国的发展不单单是需要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而是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研究论文(2)
素质教育研究论文(2)素质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议素质和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推进论文摘要:新世纪的到来迎来了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的深刻变革,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
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问题,是当今我国社会和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育学术界近年来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素质的概念早就有了,而素质教育则国外没人提。
国内的辞典也罕见。
”有人认为:“提素质教育就是不科学。
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某些特点。
既然是先天形成的,就谈不上教育问题。
”有人则说:“现在提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没有什么新意。
”还有人认为:“现在有些人把素质教育搞得很神秘、很玄,其实很简单,凡教育都可说是素质教育。
”确实,对于素质教育,至今仍有不少人感到惶惑不解。
要搞清素质教育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一、素质的涵义1.狭义的素质即生理学、心理学上所指的。
生理学上的素质是指人得机体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相应的体能方面的特性;心理学上的素质,则指人得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点。
它是人得心理活动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心理得发展。
2.广义的素质即国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1.素质教育的概念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1)根本性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为根本任务,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远大目标。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摘要】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首先从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入手,探讨了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接着分析了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强调了建立全面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实施方法,从而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特征、误区、实施途径、全面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推进、重要性1. 引言1.1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素养,使其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素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获取,容易造成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注重个体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使其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具备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
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习能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关键需求。
只有重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1. 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800字到1000字高中
教育的本质议论文教育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实践,它承载着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在塑造个体和社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关于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首先体现在它所追求的目的上。
教育旨在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培养品德,引导人们成为独立思考、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使个体在社会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本质还表现在它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上。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本质还表现在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互动、合作、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尊重,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语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能力和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教育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更是一个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素质教育论文(最终五篇)
素质教育论文(最终五篇)第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学生的一个特定群体,他们在思想中一些新的道德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其效益观念、支柱意识、务实精神、民主要求等在改善和充刺着原有的道德观念体系。
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状况却令人担忧,存在着如价值取向中的迷茫、自我意识的夸张、责任意识的淡薄、审美情趣的错位、享乐观念的膨胀以及精神失落等现象。
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现象在校园中的渗透和影响,产生了诸多矛盾,如学校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社会上某些金钱至上、追逐实惠等不正之风的矛盾。
诚然,没有了日常良好行为做基础,就很难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对于学校,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规范学生道德意识和日常行为。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是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个重点。
影响中职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指学生的自身因素,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性格,这是决定学生发展的本质因素;外因指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在引导、管理上,家庭要求、教育等外在环境。
孔子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身修,就是指良好的品格和修养,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素质。
所以每一个职校学生,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素质。
当然,除了学生本人重视这个内因之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教师在引导、管理上,家庭在要求、教育上也要充分重视,让内因在外因的督促催化下达到双重效果。
学生从自身因素上改善自己,从内因上提高本身,从而更好的结合外因,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生理想的实现。
1.在日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1.1学生要有理想、有抱负。
职校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必须要有理想、有抱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时期特有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认真地把握每一天,力求日有所新、月有所进、年有所长。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摘要:素质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
三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
素质教育的提出并受到重视,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为寻找改革出路所作的一种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在理论上还不很成熟。
素质教育理论尚需研究的课题诸多,其中对素质及素质教育的本质研究又是最基本的,目前理论界尚无一致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它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教育模式,其中概念提了三十多年,学生的负担依然沉重。
就连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承认,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众多教育理论工作者无论是对“素质”概念的内涵和“素质教育”范畴的含义、层次、特征,还是“素质教育”的操作、实施等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研究中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问题之一,就是偏重“素质教育”本质论问题的追溯,而缺乏对“素质教育”价值基础的有效反思,即“素质教育”究竟何为?它的本质是什么?探讨“素质教育”问题不能拒斥“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难题。
长期以来,人们针对这一问题的论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曾对此作过统计,认为当前教育理论界至少已出现九类十五个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
大凡研究“素质教育”问题者,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给“素质教育”以界定。
所述各种定义,或把“素质教育”看作一种教育思潮,认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应当以育人为其根本尺度,所以应对儿童、青少年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或把“素质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模式,认为“素质教育”不仅影响着基础教育领域,而且逐步波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幼儿教育领域,并将成为我国20世纪末期的一种主流教育模式;或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教育政策,主张把“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教育工作者们的可操作性策略,大有形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运动”的态势。
上述诸种见解各有见地,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展开。
但是,鉴于“素质”概念的歧义以及学者们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研究视界,要形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恐怕很难。
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范畴,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价值范畴。
依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状,“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一种新兴的教育价值观念的追求。
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非单纯是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模式、考试制度等教育现象层面的转换,其实质在于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与现代教育价值观念由冲突走向整合,从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
如果一味地认定“素质教育”就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范畴,进而从传统知识论的方法穷追“素质教育”范畴的本质,必然作茧自缚,陷入抽象的本质论的论争之中,难以自拔。
我们探究“素质教育”问题的目的,并非要想获得“素质教育”概念的知识,而在于如何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和行为中理解和追求“素质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呈现的意义,也就是“素质教育”究竟何为。
显然,解答这一难题涉及两个前提性工作:澄清“素质教育”的解释背景;从教育价值论的视角分析探讨教育到底何为。
从词源学上考察,“素质教育”一词并非教育理论专家主观臆想的产物,而是具体教育实践创造、产生的“文本”。
“素质教育”概念最先是由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的。
尽管有的学者曾对“素质教育”提法的科学性提出质疑。
但这并未阻碍“素质教育”最终成为现实教育实践与理论约定俗成的范畴。
“素质教育”提出以及兴起有着广泛的解释背景。
首先,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我国基础教育长期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打上引号的“应试教育”具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是指那种脱离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考试为中心,唯分是举,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念,表现在课程方面,就是偏重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忽视学生良好个性和道德操行的养成;从教学组织形式而言,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上的“满堂灌”,而学生一味地呆读死记;就师生关系来说,相互之间并非一种截然对等的“主——客”关系。
如此,学校教育背负着沉重的考试负担,教师、学生、家长,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莫大的伤害,致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背离了树人、育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
其次,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期,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的利益原则一跃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而引发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以及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变革。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不可讳言,现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对文化教育事业带来强烈的冲击,形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它消解了过去教育政治化、一元化的发展格局,为教育的多元价值追求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在瓦解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也淡化了人们对教育目的性价值的追求,过分关注教育的功利性价值。
教育中的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现象和短期行为应运而生,进而引发人们各种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
所谓教育价值观念冲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已经解体或正在解体,新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尚未形成而出现的多元教育价值观念的分歧、论争、对立、两难的局面。
表现在现实教育领域中,是指人们在具体的教育价值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对立状态。
这种对立的状态既可以发生在同一主体(个人、国家或社会)的不同教育价值取向上,又可以发生在不同教育价值主体之间的教育价值需求或理解上。
前者时常表现为教育价值主体价值抉择的两难困境,比如国家宏观教育决策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两难抉择。
后者时常表现为人们之间根本利益、理解的差异、对立和冲突。
例如个人教育价值观念与国家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
进而言之,教育价值观念冲突并非单纯的认识问题,而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教育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以放大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自主自觉的创造活动,在促进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发展中展现自己的意义。
教育价值观念的许多特征都符合解释学的要求,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活动和行为就是教育价值观念所面临的“文本”,文本中所包含的教育价值就是教育价值观念所要理解的意义。
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不但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性价值的需要,而且有审美、道德、人生、信仰等目的性价值的追求。
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的手段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却日渐分离,旧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也被打破,新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尚未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来多元教育价值观念的对立、冲突,冲突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一种动态的平衡。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价值观念,兼顾教育的手段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是对旧的“应试教育”价值观念的一种整合,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
按照人们以往的思维方式,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者在这一活动中被“社会化”。
成为成熟的个体,才能进入社会生活之中,开始未来的人生。
这种观点值得推敲。
尽管每个人都有一个成熟、发展的过程,但是我们并不认为人生是在成熟以后才开始的。
进而言之,人从一个“自然实体”经过“社会化”,最终走向“精神存在”才是真正的人生。
教育的真谛并非在于仅仅适应和满足培养社会各级人才的需要,而在于形成个体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人的价值角度看,教育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提高、扩展、增殖人的价值,在于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人做人,作一个有利人民的人。
由此我们认为,教育就其实质而言,并非是一种训练,而是一种价值引导工作;教育的全部意义和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人的自然素质的培养、开发,而是超越给定的自然素质,进而塑造个体精神,促进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具备充沛的精神力量和实践能力。
然而,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愈加偏重科学技术与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智能的开发与培养,而忽视学生个体精神的建构,进而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单向度”的人。
其实,人的本质恰恰在于他的精神之中,同时个体精神的形成也必然离不开历史、文化、社会的统摄。
这是因为,“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中,并非仅仅把智力、技能投入进去,而它的所有完整性,包括他的情感、态度、个性、性格、气质、意志等人之为人的一切,每一个人通过教育也不仅仅获得知识的增加和智力的发展,他获得的是整体的人生经历,是整体的精神。
伽达默尔认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以人生的普遍性也就是人类的精神为基础,使个体的人的“自然”、“自在”达到人所具有的普遍性,这就是人类教化的一般本质。
因此,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而言,应该从一种精英教育模式走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把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品性、理性与非理性、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具有个体精神的一代新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本质究竟是什么?乃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素质教育”具有广泛的解释。
此外,在教育价值市场的争夺中,“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个体主体性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人。
总之,“素质教育”作为我国转型期的一种主导的教育价值观念,立足于教育的目的性价值标准,兼顾教育的手段性价值标准,符合社会进步和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稳固的社会合理性。
当然,“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是,仅就理论研究而言,必须突破传统知识论的研究方法,抛弃形而上学的思辨研究,回到教育的真实世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和行为中领悟“素质教育”的价值、意义,把握教育与学生个体精神变革的内在联系,以使“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在坚实的价值根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