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个性化服务
国际化传播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内容推荐和服务体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03
02
01
02
CHAPTER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最常见的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通过天线接收信号并显示在屏幕上。
电视机
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特点
03
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广播电视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01
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广播电台和早期的电视节目。
02
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电视媒体迅速崛起,成为主流媒体之一,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内容、技术、平台的共享和整合。
针对社会热点和问题,广播电视应积极报道和评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
广播电视媒体应注重节目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提供健康、有益的视听内容。
06
CHAPTER
案例分析:国内外著名广播电视节目介绍
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在内容、形式和制作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特点。
美国国家美式足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以其盛大的庆祝活动、广告和音乐表演而成为美国最大的体育盛宴之一。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竞争性市场结构
广播电视产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出竞争性特点,各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和服务来吸引观众和听众。
付费模式
通过向观众和听众收取订阅费或收视费来获取收益。
模块3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广播电视技术概论》教学课件
音频工作站的外观
3.6.2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主要功能
数字音频工作 站实际上是一 个集计算机、 多轨录音机、 非线性编辑、 调音台、效果 器等功能为一 体的数字音频 系统 。
方式
2
全数字调音台
音频信号处理和 控制部分都采用
数字方式
3.3.3 调音台的技术指标
①增 益
②频率特性
③非线 性失真
④噪 声
⑤串音率
调音台的增益 是指把各路增 益控制器置于 灵敏度最高位 置时的总增益
指当某一通路 中的所有均衡 器、滤波器等 频率调整单元 均处于“0”位 置时整个音频 范围内频率特 性的不均匀程
3.2.3 光盘记录技术
CD唱片的结构示意图
3.2.4 MIDI技术在录音中的应用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接口,其含义是电子 乐器和相应带有MIDI接口的声处理设备间进行各种控制信息串行通讯的标准。
功能
MIDI最基本的用途 就是传递音乐系统 中的表演和控制信 息.
3.2
3.2.1 录音技术介绍
录音技术
录音是泛指把声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 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
录音技术
磁记录
录音时采用的 存储媒介是磁 性材料,如磁 带、磁盘等 。
光记录
录音时采用的 存储媒介是感 光材料,如光 盘等。
3.2.2 磁带录音技术
磁带录音技术
磁带录音技术是指将声音电信号通过磁头装置转换成变化的磁场, 并以剩磁的形式保存在磁带上,重放时再通过磁头装置将磁带上的剩磁 信号转换成声音电信号 。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1
一:无线电基础知识1 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声波和电磁波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都属于波动。
波在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Hz)。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m/s,与光速一样(实际上光也属于电磁波)。
电磁波每变化一次所用的时间为周期,单位为秒(s),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单位为米(m)。
因此,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与波速()之间存在下述关系:因此,知道电磁波的频率也就知道了它的波长。
对于一个广播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波,可用它的频率来表示,也可用它的波长来表示。
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是以639kHz频率发射的,所以它的波长应为:2 无线电波频段划分我国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如下:中波(中频)——526.5kHz(570m)至1605.5kHz(187m),主要用于对国内的声音广播。
短波(高频)——2.3MHz(130m)至26.1MHz(11.5m),主要用于对国外的声音广播。
超短波——包括米波(甚高频)和分米波(特高频)。
甚高频(米波)——48.7MHz(6.16m)至223MHz(1.35m),用VHF表示,它又分为Ⅰ、Ⅱ、Ⅲ三个波段,其中Ⅰ波段——48.7MHz(6.16m)至92MHz(3.26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至5频道;Ⅱ波段——87MHz(3.5m)至108MHz(2.78m),用于声音调频广播;Ⅲ波段——167MHz(1.8m)至223MHz(1.35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6至12频道。
特高频(分米波)——470MHz(0.64m)至958MHz(0.31m),主要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用UHF表示,可容纳56个频道,它又分为Ⅳ、Ⅴ两个波段,其中Ⅳ波段——470MHz(0.64m)至566(0.53m)MHz,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3至24频道;Ⅴ波段——606(0.495m)MHz至958MHz(0.31m),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25至68频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课件
现场录制
根据节目类型和形式,使用相 应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录制。
审查与发布
审查节目内容,确保符合相关 规定,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
节目制作设备
录音设备
麦克风、录音机、 音频工作站等。
演播室设备
舞台、背景板、道 具等。
摄像设备
摄像机、三脚架、 滑轨等。
灯光设备
灯光架、聚光灯、 柔光灯等。
其他设备
监视器、编辑工作 站、存储设备等。
音频信号的传输
将处理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无线电波、网络等 途径传输到接收端。
音频信号的处理
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对声音进行剪辑、混音、 降噪等处理,提高音质。
音频信号的接收
接收端接收到音频信号后,通过扬声器等设 备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
视频技术
视频信号的采集
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将图像和色彩转化 为电信号,以便进行传输和播放。
通过天线接收无线电波传输的广播 电视信号。
卫星接收
通过卫星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实现 全球覆盖。
04
0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准备
收集资料、联系嘉宾、安排场 地和设备等。
后期制作
剪辑、配音、配乐、特效等后 期处理,完善节目内容。
节目策划
确定节目主题、内容、形式和 目标受众,制定节目制作计划 。
无线传输技术
01
02
03
地面无线传输技术
利用地面无线电波传输电 视信号,适用于覆盖较小 区域的电视信号传输。
卫星传输技术
利用卫星传输电视信号, 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容 量大、不受地域限制等优 点。
微波传输技术
利用微波传输电视信号, 适用于较远距离的电视信 号传输。
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概论
2
主要设备包括调制器、变频器和混合器等。
3
调制系统需根据不同的传输标准和频段要求,选 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参数,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 量和效率。
发射系统
发射系统负责将调制后的信号通 过电磁波辐射到空间中,以实现
无线传输。
主要设备包括发射机、馈线和天 线等。
发射系统需根据不同的传输频段 和覆盖要求,选择合适的发射功 率和天线类型,以保证信号覆盖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广播电视发送技术需要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 调制方式,同时加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高清化与网络化发展带来的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随着广播电视的高清化和网络化发展,不同制式和标准的设 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兼容性问题,广播电视发送技术需要遵循国际通用 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强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 ,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信号传输。
更符合口味的节目,提高观众满意度。
网络化发展趋势
总结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详细描述
网络化发展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通过网络化发展,观 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同时,网络化发展还促进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 融合,推动了媒体行业的创新发展。
解调技术
将已调制的信号还原为原 始信号,实现频谱的反搬 移。
信号发射技术
地面广播
利用地面发射台将信号发 送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接 收设备。
卫星广播
利用通信卫星将信号发送 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接收 设备,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有线电视广播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一、广播的发明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
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NBC总裁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
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1、硒的发现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美国
1998年美国正式进行全数字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广播。 制定了从模拟到数字电视的8年过渡计划,在过度
期 采 用 同 播 制 方 式 , 即 同 一 个 节 目 同 时 用 NTSC 和 HDTV两种标准播出;要求到2006年停播NTSC电视, 有一个附带条件就是使用数字电视的用户覆盖率应 超过75%。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截止到2007年我国有电视台294个,广播电视台(县级) 1937 个,教育电视台46座,开办的电视节目有1288套。
目前全国有卫星上行站34座,卫星收转站超过1500万座,发射 台和转播台6.6万座,有线电视网络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 一亿四千三百万,有线数字用户超过了一千六百万户;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2)电子电视(ELECTRONIC TELEVISION)
1897年 ,德国人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发明了阴 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s) ,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 1920年代 ,两个美国人发明了使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机和 电视接收机,为真正的电子电视奠定了基础。
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过度要求,美国重新制定了模 拟电视广播的关闭日期是在2009年2月18日。
最终美国关闭模拟电视的时间是2009年6月12日.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其他国家
日本于2001年开播6套数字卫星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2003年在主要城市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2006年 实现了数字电视全国覆盖,全部采用数字高清节目。计划 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播出 ;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布劳恩
兹沃赖金
菲罗.泰勒.范恩斯沃斯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函授复习题第一章概述1、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声音广播节目制作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哪些?其作用是什么?3、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哪些?其作用是什么?4、广播电视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5、地面开路传输的概念、主要方式及其频率范围。
6、有线传输和卫星传输的概念。
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1、分贝(dB)的概念;dBmW、dBμν、声压级、声强级的概念。
2、立体声的拾声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各自的拾声方式。
3、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分为哪几部分?4、什么是PCM信号?声音PCM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音频编码的标准主要有哪些?5、了解数字音频接口的主要标准。
第四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1、调幅、调幅度、调幅波频带宽度、调幅波发射功率的概念,调幅波的波形和频谱。
2、调频、调频指数、调频波频带宽度的概念,调频波的波形和频谱。
3、了解广播电视波段(频段)的划分。
4、画出中短波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组成框图,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5、调幅广播发射机的分类。
画出以下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并简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板极调幅发射机脉宽调制式广播发射机脉冲阶梯调制广播发射机数字调幅广播发射机6、画出立体声发射机方框图,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7、画出调幅广播接收机、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第五章数字声音广播系统1、国际上的三种DAB系统。
2、尤里卡147-DAB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3、数字AM发射与接收系统框图及原理。
4、卫星数字声音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网络广播的概念。
第六章电视基础知识1、彩色三要素。
2、三基色原理。
3、亮度方程。
第七章模拟电视基础1、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
1、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其作用。
2、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及其作用。
3、彩色电视的三种制式。
第八章数字电视基础1、复合编码方式和分量编码方式。
2、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压缩编码方式及其概念?4、视频压缩标准有哪些?5、什么是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方式及其概念。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二章 声音广播的基础知识
(2)声强级
设某点的声强为I,则该点的 声强级为: 10lgI/Ir (dBW/m2) 式中,Ir=10-12(W/m2) 为参考声强。
2.3
2.3.1 传声器的作用及种类
传声器
传声器是一种换能器件,其作用是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通常人们称之为话筒或麦克风。 传声器的分类
根据它们接收声 波的原理分为 声压式 压差式
波长 、声速 v 及频率 f 之间的关系为:
v f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源的 方向性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比声源的尺寸大很多倍时,声波 比较均匀地向各方向传播; 当辐射出来的声波波长小于声源的尺寸时,声波集中地 向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的范围内传播 。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长和宽都比声波波长大的坚硬 障碍物(如平面墙),会产生反射现象 。 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第二章
声音广播的基础知识
2.1
2.1.1
声音的基本知识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波通过听觉器官所产生的印象 。
声音必须通过空气或其他的媒质进行传播形成声波,才能被 我们听到。没有空气或其他媒质,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声 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导。
2.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
我们把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钟变化的次数,即每秒钟内 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的次 数称为声波的频率,常用符号f 表示,单位是赫兹(Hz) 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空气压力由最大变化到最大, 或由最小变化到最小)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用符号 T 表示,单位通常为秒(s)
P I 2 R U2 P R
所以,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增减量,同样可以用分贝来表示, 但这时系数变为20,即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传送、群点接收”的通讯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影象的形式来传递资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资讯。
3、广泛性:覆盖範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其次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其次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楚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根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製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装置及技术手段製作出符合标準的广播电视节目讯号,并按肯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传送传输端。
2、传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讯号进行肯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製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讯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影象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讯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根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範围是526.5~1605.5 khz,每个频道的频宽为9 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範围是2.3~26.1 m hz,每个频道频宽是10 k 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範围为87~108 m hz,每套调频节目所佔频宽为200 k 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频宽是8 m hz,共安排了68个标準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準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準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模块7 模拟电视基础《广播电视技术概论》教学课件
7.1 黑白图像的传送原理
7.1.1 黑白图像的传送原理
客观的景物图像对于人眼睛感觉来说,可以认为是无数个点的集合体。每
一个点都有它的光学特性和几何位置,它们的光学特性还随时间变化着。因此景 象上任何一点的特性,都可以用下列函数表示:
表示某点的光 学特性,既包括 亮度又包括色度
是光的波长(即颜色)
接收端
除图像信号,还需要有复合 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
7.2.1 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PDP单元的电压-电流特性
7.1.5 光电与电光转换过程中的非线性
设摄像机的输出电压为UI,则其光电转换特性可简单表示为:
UI K1B01
摄像器光电转换的非线性失真系数
常数
设UI经调制、发送、传输、接收、解调后到达显示器件的电压为U0, 则通道的传输特性为:
U0 K2UI 2
常数
传输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系数
7.1.3.2 电荷耦合器件光电转换原理
场正程期间,感光形成电子图 像;场逆程期间,全部电荷包从感光 区转移到存储区,并存储在那里,电 子图像不变。在下一个正程期间,感 光区产生新的电子图像,而存储区则 将上一场的电荷包逐行转移到水平移 各列之间没有垂直位移寄位存寄器存中器,接下来的过程与行间转 换方式CCD相同,在行逆程期间向水 平移位寄存器转移一行电荷包,在行 正程期间,电荷包从水平移位寄存器 移出,形成电信号。
7.1.4 显像原理(电光转换原理)
液晶电视特点
➢所需电源电压低,约为3~5 V ➢驱动功率小,约为级 ➢液晶屏是被动显示,本身不发光,眼睛不易疲劳 ➢液晶显示屏可以用环境光或太阳光作光源,因而可
以将液晶显示屏安装在室外 ➢薄而轻,便于实现袖珍型或壁挂式平板显示 ➢无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损害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作业题
网络化与数字化
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正朝着网络化方 向发展。网络化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在线传输、点播、回看 等功能,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和 参与感。
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号传输质量和更稳定的信号传 输效果。数字化广播电视能够降低信号干扰和噪声,提高图 像和声音的质量,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观看体验。
数字信号
离散的二进制信号,如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过程转换而来,反 之亦然。
信号的调制技术
调频(FM)
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携 带信息。
调相(PM)
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携 带信息。
调幅(AM)
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携 带信息。
信号的传输方式
Part
03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 理
广播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广播系统的组成
广播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源、发射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等部分。信号源通常为音频 信号,发射设备用于将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电磁波,传输设备包括天线和馈线等,用 于传输电磁波,接收设备则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还原为音频信号。
广播系统的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作 业
•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 •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20世纪20年代,广播电台和电视 机诞生,人们开始通过无线电波 接收声音和图像信息。
智能化与自动化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 概论
模拟调频广播 FM
与AM相比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实现高保真 度广播,可播出多套节目,天线尺寸小等。另外,调 频波段较宽,容易实现立体声广播
模拟调幅广播 AM
早期的无线电广播采用的是调幅(AM)方式,工作 于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频率范围为150kHz~ 30MHz
1.2.2 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史
有线传输
卫星传输 卫星传输
• 卫星传输经历了通信卫星到 广播电视卫星的过程,通信 卫星传播范围广,包括各种 电话、电报、电视图像、无 线电音响、数据资料等 。
1.3.2
广播电视节目接收与重现
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是将无线电波中的声音和图像接收 并调解,还原出声音和图像的电信号。
集体
信号接收 有集体接 收和个体 接收两种
电视的综合性比广播更强,因为它是 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 广播在播放音乐方面更优于电视 。
传播方式 上的区别
广播节目的制作要比电视节目的制 作更为简易,广播节目的成本比电 视的低,在接收方式上随意性更大
综述广播电视特点
广泛性
广播电视作为 信息传播媒介 具有四个特点
时效性
形象化
随意性
1.2
广 播 电 视 技 术 随 电 子 技 术 的 发 展 而 进 步
接收
集体接收系统由接收、放大、分 配装置所组成
个体
接收
利用一台收音机、一台电视机即 可实现个体接收
1.3.2
广播电视节目接收与重现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又称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主要是由接收天 线及馈源、高频头LNB和卫星接收机及IP接收卡三大部分组成 。
卫星接收系统框图
第 一 章
完
信号发射是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第三个环节,其主要任务 是把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调制在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载波上, 通过馈线送入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概述广播电视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信号传输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技术,是现代通信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接收并享受到丰富多样的音频和视频内容。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广播技术AM广播AM广播,又称调幅广播,是一种使用调制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AM 广播使用调幅调制将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合成,然后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AM广播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较远,但其缺点是音质较差,容易受到干扰。
FM广播FM广播,又称调频广播,是一种使用频率调制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FM广播使用调频调制将音频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合成,然后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FM广播的优点是音质优于AM广播,抗干扰能力较强。
数字广播数字广播是一种使用数字信号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
与传统的模拟广播不同,数字广播使用数字编码技术将音频信号压缩和编码,并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广播具有传输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需要特定的接收设备。
电视技术模拟电视模拟电视是一种使用模拟信号传输视频信号的电视方式。
模拟电视通过调制将音频和视频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合成,然后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模拟电视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较远,但受到图像质量损失和干扰的影响。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一种使用数字信号传输视频信号的电视方式。
与模拟电视不同,数字电视使用数字编码技术将视频信号压缩和编码,并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电视具有画质清晰、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需要特定的接收设备。
高清电视是一种采用更高分辨率的数字电视标准的电视技术。
与普通数字电视相比,高清电视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画质。
高清电视广播的推出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早期阶段早期的广播电视技术主要依靠模拟信号传输音频和视频。
这些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
广播电视学概论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游吟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采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恶搞犯罪行为的功能:恶搞就是人类的犯罪行为与自然的亲密;恶搞存有“仁义”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恶搞犯罪行为的演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者2.声音演唱,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辨认出这一现象的就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辨认出金属物质硒就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辨认出,给某种化学物质电池以使其闪烁,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
2.图像水解和读取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诚布朗辨认出了眼睛读取事物的原理――就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顺利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普遍认为就是被称作“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者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视频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至卫星传播再至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促进作用的充分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促进作用的稳步充分发挥2.广播充斥性收看优势的充分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赢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知识总结广播电视技术是以电波传播为基础,利用电子设备传送影像和声音的一种传播媒体。
它是传媒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和娱乐资源。
首先,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是电波传播。
广播电视信号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输,通过天线接收,并经过解码器等设备转化为影像和声音。
电波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能力,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较远的地方收听和收看。
其次,广播电视技术涉及的设备有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接收设备和播放设备等。
发射设备负责将节目信号经过调制等处理后发射到空中,接收设备则接收到信号,并经过解调等处理后传输到播放设备。
播放设备则通过电视机、收音机等展现影像和声音。
另外,广播电视技术也涉及到信号的传输方式,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过去,广播电视信号主要是模拟信号,简单粗糙,容易受到天气、地形等因素影响。
而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信号已经转向数字化,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节目选择和互动体验。
通过有线和卫星电视,我们可以收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通过广播电台和网络电台,我们可以听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新闻和访谈节目。
此外,通过互联网和智能电视等设备,我们还可以观看点播和直播的节目,并且参与到互动式节目和社交媒体中。
然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版权保护和盗版现象的增加,未经许可的传播和复制给版权方带来了经济损失;另外,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也面临着审查和管理的问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政府监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它通过电波传播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不断创新,使我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观看和听取体验。
然而,广播电视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
首先是广播电视技术的起源。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概论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第一章广播电视系统概论第一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电视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83年,德国电器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首次进行了图像发射试验。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电视台。
1962年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讯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这是一颗低轨道卫星。
1963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同步二号。
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一号启用,世界正式进入卫星通信时代。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使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节目。
第二节电视技术发展方向A高清晰度电视基本特点:①图像清晰、细腻、全屏扫描线数位1125或1250行,像素数使现行彩色电视的5倍②幅型比为16:9,更符合人眼的视觉特征,视野宽,临场感强③图像、声音、色彩之间串扰减小,保证重显图像清晰稳定④利用数字伴音系统,可以传送多种伴音或立体声信号,提高彩色电视机声音质量B图文电视定义:是处于电视信号结构中的一种数字数据广播业务,主要利用电视信号场消隐期间的某几行传送图文和数据信息,接收端是装备有解码器的电视机。
C多媒体电视是一门综合的高新技术,把微电子、通信和数字化声像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声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存储与传输。
就是既能显示计算机信息,又能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电视接收系统。
D交互式电视第二章声音广播基础知识第一节声电转换和电声转换声电转换定义:声电转换就是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和电声转换传声器一、分类:1、指向性(无指向性、双指向性、单指向性和超指向性)2、与音频处理设备连接方式(有线传声器、无线传声器)3、能量转换(动圈式、传声器)二、性能指标:1、灵敏度2、最大输入声压级3、最大输出电平4、频率响应5、输出阻抗6、方向性电声转换定义:声电转换的逆过程,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频段(3.7 ~ 4.2 GHz ) Ku频段(11.7~12.75 GHz )
3.无线广播电视业务规划
300kHz 3MHz 30MHz 300MHz 3GHz 30GHz
中波 短波 米波
531-1602kHz 3.2-26.1MHz
分米波
厘米波
中波广播
短波广播
87-108MHz
调频广播 数字音频 广播
(1)跨屏内容统一呈现 网络新闻台内容在三种终端上统一呈现。
(2)跨屏断点续看 用户能够对已关闭的视频实现三种终端的断点续看。
(3)跨屏个人收藏 用户个人收藏或订阅的节目内容,可通过三种终端观看。 (4)跨屏新闻推荐 用户之间可以实现跨三种平台的新闻推荐。
(5)跨屏信息交互 用户之间可以实现跨三种平台的信息、动态、评论、投票 等交互。
广播电视技术是泛指采用信息处理与生成、传输、 存储、检测、显示等技术实现视音频信号以及数据 的采集、制作、存储、播出、分发、传输、检测、 管理、接收等功能的技术总称。
广播电视技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
术、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等技术,具有数字化、网 络化、信息化的特点。
4.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构成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中心 运营发布 平台 分发传输 网络 用户终端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5.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对广播电视系统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检测, 实时监测各个环节的运行质量。监测网络的基本功能: 1.准确、及时地呈现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的参数和 指标,实时监控音视频的播出质量、效果和品质; 2.全实时自动监测信源、信道、码流及播出内容的故障
在线视频管理 元数据管理 网台制作 中心 播放器 代码管理 内容生命 周期管理 页面发布管理 页面编辑 发布设置 发布审核 手机发布 PC发布 TV发布
用户管理 统一认证 信息管理 权限管理 报表管理
后台监控/统计 网络监控 数据收集 数据统计 业务监控 数据输出 数据挖掘
发布运营平台架构
2.发布运营平台
②
③
2) 有线传输
利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微波等媒介进行传输, 通过一定的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套广播电视节 目的网络系统。 我 国 : 有 线 电 视 系 统 , 频 带 宽 度 : 5MHz1000MHz。 特点:
闭路传输方式,避免信号间的干扰,提高节目质量 采用邻频传输,提高频谱利用率
2014-1-7 2
1.
2.
3.
4.
什么是广播电视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由哪些 关键技术组成? 传统和现代广播电视系统分别主要由哪几部 分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NGB、CMMB?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
一.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 二.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中心 运营发布 平台 分发传输 网络 用户终端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内容采集 编剧 上载 合成 信号收录 外部系统引入 用户上传 网络抓取 元数据管理 存储管理 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 索引管理 流媒体编码 审片 版权保护 推送网关 推送服务 内容生产 配音 多业务转码 内容推送
(2)内容制作子系统
负责制作格式媒体文件的编辑,主要包括时间线编辑、 配音、特效、字幕、审片等功能。
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3)内容推送子系统 内容推送子系统负责将广播电视节目转换成适合于指定 发布平台的格式,配合相关的元数据,一并推送给发布运营 平台的在线视频数据库。 (4)内容管理子系统 负责媒体内容的管理,提供多种素材检索方式以及多种 管理手段对素材进行浏览、编辑、访问控制、申请、审批等 功能; 承担媒体文件的迁移任务,在线、近线、离线管理服务、 后台任务调度;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权限控制等; 负责完成素材的编目任务,可执行任务编排、分层编目、 编目任务审核、编目发布等工作。
一事件发生的同时就现场直播。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可深入 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一个家庭。
2.广播电视的分类
(1)传统的三种传输方式 1)地面无线电波开路传输 调幅广播
声音广播 调频广播
数字音频广播
电视广播
2)有线传输
模拟电视广播
移动电视广播
3)卫星传输
(2)新的传输方式--互联网广播
计 算 机 图 形 技 术
数 字 通 信 网 技 术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数 字 无 线 技 术
数 据 库 管 理 技 术
数 字 媒 体 检 索 技 术
数 字 信 息 保 护 技 术
数 字 版 权 管 理 技 术
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图
二.广播电视系统构成
卫星 无线发射台
无线用户
现场信号 有线用户 微波
四.视频新媒体行业的现状与格局
五.广播电视新技术
一.广播电视技术的构成
1.广播的定义 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网络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 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 特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
息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观其貌” 。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
广播电视技术
信息获取 与输出技术
信息存储技术
信息处理 与生成技术
传播技术
信息管理 与安全技术
图 像 获 取 与 输 出
声 音 获 取 与 输 出
人 机 交 互 技 术
数 字 终 端 技 术
光 存 储 技 术
磁 存 储 技 术
半 导 体 存 储 技 术
数 字 音 频 处 理 技 术
数 字 图 像 处 理 技 术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中心 运营发布 平台 分发传输 网络 用户终端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4.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是广播电视系统的终端,包括计算机、手机 和电视等终端,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处理、变换与还原。
接收终端示意图
4.用户终端
三屏融合业务已成为现实,具体表现如下:
及对故障进行定位;
3.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制、自由裁剪,和第三方管理平 台无缝对接。
五.广播电视新技术
1.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新趋势
(1)NGB、CMMB (2)OTT (2)跨屏互动 (3)社交电视
(4)宽带接入
(5)智能终端 (6)超高清4K、8K
(7)云计算
19:38
29
CMMB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简称 。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面向手机、笔记本 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的系统,利用S波段信号 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支持多套 电视和广播节目。 目的是实现随时随地收看电视广播节目。
48.5-798MHz
微波、卫星传输
电视广播
2.635-2.66GHz
移动多媒体广播
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 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
利用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 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
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服务、 紧急广播
模数同播、高清晰度电视、公交车载电视
无线广播电视业务频谱规划示意图
4.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构成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中心 运营发布 平台 分发传输 网络 用户终端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2.发布运营平台
由运营支撑与后台管理、统一数据访问服务和前端发布 平台等子系统构成。
运营支撑 用户计费 财务管理 结算系统 广告管理 广告资源管理 广告投放目标管理 广告发布管理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 第一章 广电技术概述
主讲:史 惠
浙江传媒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广播电视系统的构 成及广播电视技术。在内容上分为声音广播和电 视广播两大部分,分别介绍声音节目和电视节目 从制作、播出、发送到接受的全过程。另外还将 介绍声音广播系统和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并对 其中主要环节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本课程注重基本原理的阐述和系统构成的介 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广播电视技术 和广播电视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可了解 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
2.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 制作中心 运营发布 平台 分发传输 网络 用户终端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
现代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3.分发传输网络
(1)内容分发网络 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构建方式,为在 传统的IP网络发布媒体内容优化设计了网络覆盖层。
(2)传输网络 包括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NGN是 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代表,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 视频、数据等数字媒体综合业务。 NGN关键技术主要是IPv6、光线高速传输、光交换与 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4G移动通信 系统、IP终端、网络安全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