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解读

合集下载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也是儒家思想的第二位代表人物。

在当时,孟子比较风起云涌的诸子学说,他笃信只有儒家学说才是救治天下的唯一正确之道,他宣扬儒家的仁爱观、德政、王道,以安定天下。

其”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以民为本,以民为贵“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名也”。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

由此可见,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得民心,尊重人民、善待百姓,肯定人民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

领导者、当权者倘若能做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为人民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戴,全国上下齐心,国家也定将日益强大。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这充分尊重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一切劳动成果都是人民所创造,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取的成果与人民共享。

孟子曾说:“出乎尔者,反乎尔也”。

意思是说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这正是处理官员与群众关系之道。

为官者,善待百姓,为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相反,倘若在人民遇到困难时,政府袖手旁观、视若无物,他日,国家有难,人民也难以齐心应对。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广大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在当时,既没有先进的军事装备,军队规模也较之甚小,但正是由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全国上下齐心,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团结一心,用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之心击退了敌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仍然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二、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一个人享受快乐不如同大家一起分享来的开心。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

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现实意义作文说起孟子的“保民而王”思想,这在咱们现代社会可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

咱先讲讲啥是“保民而王”。

简单来说,就是统治者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权益,这样才能称王称霸。

注意啊,这可不是那种蛮横的称霸,而是得到百姓真心拥护的那种“王”。

咱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说。

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前几年,镇上来了一位新的镇长。

刚上任那会,大家都心里犯嘀咕,不知道这位新官会咋样。

这镇长上任没多久,就开始走街串巷了解情况。

他看到镇上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老百姓出行特别不方便。

他没多废话,立马组织人手修路。

那段时间,天天都能看到修路的工人在忙碌,镇长也经常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这还不算完,他又发现镇上的学校设施老旧,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不太好。

于是,他四处奔波,争取资金,给学校翻新了教学楼,添置了新的桌椅和教学设备。

他说:“孩子们是咱们镇的未来,可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还有呢,镇里有一些困难家庭,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镇长了解到情况后,给他们申请了各种补助,还帮忙联系工作,让他们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你看,这位镇长做的这些事儿,不就是孟子“保民而王”思想的体现吗?他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因为镇长的这些作为,镇里的人对他那是赞不绝口。

大家干活都更有劲儿了,镇里的经济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以前一些年轻人都想着往外跑,去大城市闯荡。

现在呢,不少人都愿意留在镇里发展,因为他们看到了家乡的希望。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一些企业。

有些企业老板,只想着自己赚钱,拼命压榨员工,不给员工应有的福利和保障。

这样的企业能长久吗?显然不能!员工都不乐意在这儿干了,工作能做好吗?企业能发展好吗?相反,那些真正关心员工,为员工着想的企业,员工们都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干,企业也能越做越大。

再说说咱们的国家。

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让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

孟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作文利与弊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就是为了人民,君王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里是非常宝贵和正确的。

因为国家的确应该为人民服务,政府的一切决策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这样才能让国家真正强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另外,孟子还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教学相长"的理念。

意思就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会得到启发,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激发老师获得新的认识。

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仍然可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双方都能够获益。

可是,孟子的有些思想观点就已经有些过时了。

比如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同的"气质",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官的"料",有些人生来就是做农民的"料"。

这种思想明显带有一些等级观念和歧视色彩,不太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平等和反对歧视的价值理念。

再比如,孟子主张"富国强兵",认为国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现代社会已经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许多国家都主张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再渴望动用武力来扩张领土或征服他国。

所以孟子这种强调军事力量的思想,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孟子的许多思想例如重视民本、提倡教育互动等,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和借鉴价值。

但也有一些观点如重视等级、鼓吹富国强兵等,则已经有些过时和陈旧,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有出入。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孟子思想中合理的因素,摒弃那些已经过时的部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孟子的智慧代代相传、世世得用。

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哲学家孟子的思想,看看它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吧。

孟子民本

孟子民本

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摘要]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了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主旨,而他的富民、与民同乐、省刑薄赋等思想是这一主旨生发、派生出来的。

这些思想不光是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其借鉴意义也十分重大。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一、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一)民本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孟子的民本思想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发展,来源于对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孟子从历史上诸多战争中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

早在夏朝,桀王“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人民就痛恨他,发誓与他同归于尽。

继之,商代末,纣王“暴虐百姓”,激起人民的反抗,国家纷乱不堪,民怨沸腾。

西周末年,周厉王行暴政,强制推行领主国有制,禁止平民入川泽山林,渔猎谋生,引起国人不满,又采取高压手段,严禁人们议论国事,民众忍无可忍,于是起义攻占京都,捣毁宫室,厉王被逐。

总结历史的经验,孟子指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孟子深刻地认识到民不仅在军事上是国家强弱、存亡的关键,在经济上更是国家贫富的决定因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广大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谈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作者:未知摘要:民本思想是孟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是目的的价值取向、与民同甘苦的管理理念、法德并用的治理模式、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民是目的在人类历史上,任何能够流传到现代的伟大思想,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值得当今人类社会借鉴的潜在内容,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对它借鉴的角度会不断地增多,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膨胀得愈大。

”1作为流传到现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一、民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孟子的民本思想,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强调满足民众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民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前提。

因为孟子深知只有满足了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了,民众生活无忧了,才能对民众进行教化,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安定有序,才能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利益。

所以在孟子的民本思想中,民众的利益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一切应以民众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

孟子的民生问题,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现在的话语体系来说就是。

经济的发展只是手段,人民的利益才是目的。

孟子的这一价值取向,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呈现一片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春之景象。

但当今的中国,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对社会的发展也进行着侵蚀作用,如贪污腐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分配不公、金钱至上等等。

这些现象让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财富为部分人所享有,而不是让民众分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鉴于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当然,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孟子的民本思想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我们现在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当于官来说的。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

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还属于专制主义的王权思想,但其中确实包含了丰富的普适价值,尤其是“人民主体性”的提出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体现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是古代思想家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今天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孟子强调民本,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贵,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家才能强大稳固。

下面我们来略论一下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强调民生至上。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只有让人民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国家才能得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孟子曾经说过:“择君而论之,则贤君能进退、能保民以治,故民劝于长安矣;君子立政从权、君子安身以安民,故民从之至也。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贤君和安民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孟子一直主张以民为本,重视民生,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只有人民过上富足平安的生活,国家才能得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

孟子强调民智至上。

他认为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只有让人民智慧开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曾经说过:“民无学不知,无不知试不用,无用不长久。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民教育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应该接受教育和培养,只有让人民智慧开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孟子强调民智至上,主张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今天的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强调民生至上,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的安居乐业;他强调民权至上,认为人民应该有发言权和参与权;他强调民智至上,认为人民应该受到教育和培养。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到长治久安,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孟子的民本思想,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

【这个文章重复太多】。

孟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民本思想 仁政思想 性善论
民本思想
领导者的
民本权 利观
201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 上任伊始,“首发”西柏 坡考察学习,并郑重提出 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 必”,坚持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这“两个务必” 与“三个为民”,既体现 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 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 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 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 催人奋进。
浩然之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根本宗旨
社会主义首先要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以 集体主义为原则······
1
2
改革创新精神 全 面推进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道德
顺应天性,保持并 扩充
四种品德
四种善端
仁、义、礼、智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修身养性
尽心知性

寡欲
仁政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01 重民 重视百姓的利益,一切以民利为先。
02 爱民 关心,体恤百姓疾苦,想百姓之所想,急
03 养民、富民 百姓之所急。
制闵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
04 教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意义
以德治国
以人为本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以孟子为代表的民本思想,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

对当代的意义: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孟子承继了先贤的“重民”思想,但又有所发挥和发展,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民本思想理论。

他认为民众是国家或社会的根本,统治者要重视民众的利益和作用,尊重民众内的意志和人格,才能使民心向背、天下太平,从而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具体说来,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指民贵君轻的重民思想。

孟子认为,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民众,民众是国家、诸侯、天子存亡的最根容本的因素。

在人民、国家和君王三者之间,“民”是第一位的,是最根本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得民”,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

略论孟子的民本思想①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儒家之宗”。

他的思想体系建立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仁义、人心、民本,他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他认为人性本善是指人天生都具备善良的品性,具备同情心、悲悯之心、仁爱之心等等,只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才会产生恶习和偏离善良的行为。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善良品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孟子强调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关怀与支持,而社会的繁荣也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和奉献。

孟子认为,君主应当重视民众的利益和需求,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民众也应该尽心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只有建立了民主、公平、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而君主只是民众的代表和公仆,应当为民众的利益而努力。

君主应当尽心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民众的疾苦,使得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孟子反对君主为了个人私利而忽视民众利益,主张君主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做到“民心为君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孟子主张仁政。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体恤民众的疾苦,尽力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孟子认为只有通过仁政,才能使得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在仁政的基础上,民众与君主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基于人性本善、个体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民贵君轻和仁政等方面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些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现实意义,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2019年4月第22卷第2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19Vol.22No.2收稿日期:2018-11-23作者简介:王巍(1988—),男,广西柳州人,四川蒲江县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王巍(四川蒲江县委党校,四川蒲江611600)摘要:“民本”一词最早来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春秋榖梁传》的“民者君之本也”等提法,在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发展之后,重民观念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传统价值观念之一。

战国时代,孟子更是将民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思想中,对民的价值的肯定、对民地位与作用的高扬以及民贵君轻的阐述,成为先秦“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峰。

直至今日,民本观念依然不失其时代性,这是因为民心的向背、人民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同直接关系到政治统治基础的稳固,同时,孟子的“民本”思想也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77X (2019)02-0098-04一、引言孟子的“民本”思想大多体现在他的“仁政”学说之中,成为仁政学说的基本内容。

孟子的仁政学说有深刻的思想渊源,特别是孔子的仁学观念。

他把孔子以爱人为主要内容的忠恕之道发展为“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把爱人之仁扩而充之施之于政,这样就将孔子原先用来处理人我关系的道德准则发展为施政的准则。

同时他也继承了孔子重礼的传统。

他认为光有不忍人之心尚不足以平治天下,还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政治制度,而“先王之道”就是这套现成的制度(实则为周朝的礼制),因此行仁政只须行先王之道即可,并在施政中以它为标准。

除此之外,他还借鉴了孔子的“克己”“孝悌为仁之本”等相关思想,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重大继承与发展。

孟子思想与其在现今社会的影响

孟子思想与其在现今社会的影响

孟子思想与其在现今社会的影响摘要:先秦文化历史悠久,儒学在战火的洗礼下不断改进,千年以来儒家学说早已深入每个华夏儿女的内心。

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家,不仅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思想,更在做人处事上教导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准则。

其思想涵盖众多,影响古今。

关键字:先秦文化儒学孟子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千百年来儒学不断发展,孟子思想不断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美德。

翻开史册,浩渺的先秦文化中滋润了无数的优良传统,学习和研究先秦文化,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心灵相通的享受。

研究孟子思想,我们很有必要从一下方面着手。

一、孟子何许人也孟子,约公元前371~前289 。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之一,是儒家学说“圣人”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

著有《孟子》等重要言论书籍。

哲学思想博大,提倡“性善学说”。

他常被称为“亚圣”,千百年来,影响深远。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

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即“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

孟子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不断学习和完善儒家学说。

加冠后,孟子开始周游列国,向孔子一样,几乎到处向各诸侯国统治者献计献策。

其中不乏有采纳者。

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诸侯国的政治幕僚。

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诸多弟子不断地将儒学文化发扬光大。

但是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来自《孟子》一书,刧该书阐明了他的主要学说。

虽然他的弟子对此书做了部分修改,但是它基本上代表了孟子自己的思想。

后世人多从《孟子》一书中了解孟子其人。

二、孟子思想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商周期间,社会发展已有一定的固定治理制度,周朝武力取天下,以礼治国,在此基础上社会分级明确,各项活动无不以礼践行。

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非常有重要影响的文集,其中,孟子的民本思想尤为值得关注。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突出的思想流派之一,思想重点在于“以民为本”,即以百姓为中心,关注百姓的利益,尊重百姓的权利,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把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安康和幸福。

孟子主张国家要以民为本,要求统治者要做到“仁”、“义”、“廉”、“智”,即利用仁义理念、廉洁作风、智慧方略,来为百姓着想,因至于有根植民心的本分统治。

孟子提出的宽容的社会政治理念表明,服从百姓和信守宫廷之间的正常变化,遵从舆论和社会表现,这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非常合适的。

此外,孟子的民本思想还强调了“教化”。

孟子建议,只有培养百姓的道德,才能避免虚假和迷信,维护国家的和睦。

他主张倡导仁爱、关怀广泛,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迁就各种宗教信仰。

在孟子看来,社会实践是改变社会的最佳途径,而民众的仁爱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从以上分析来看,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思路丰富的、贴近群众的和思想前沿的思想。

这种思想追求真理而不是无聊的、冷漠的和非人的政治体系,它的关注的是群众的需要,依据的是廉洁、公正和仁爱,把仁义、和谐作为服务社会的基本准则,这使得孟子的民本思想在今日仍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级博物馆学林金涅(20100510238)摘要: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代表。

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认真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动因,能够挖掘内涵并赋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殷商时期,统治集团中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开朗的政治家,如箕子,比干等。

他们提出只有尊重人民并取得人民拥护的统治才能长久的思想。

到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说:“诸侯有三宝: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尽心下》)他已经认识到了,在国家的实际治理中,百姓是尤为重要的力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得到诸侯的赏识可以成为大夫,得到天子的欢心可以成为诸侯.得到百姓的拥护才可以成为天子。

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孟子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其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兼并战争,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就是“性善论”。

孟子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指出善性就是人类所独特的一种本性,也就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显然标志。

2、民本思想(1)经济孟子主张要“制民之产”和减轻赋税,给人民以物质上的保障,明确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人民没有一定的产业,就不会有一定的道德信念,没有道德信念,那么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会不择手段,为所欲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指出必须“制民之产”,首先必须并使百姓存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不违农时地展开耕种。

“五亩之宅,一棵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善处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同时,直面当时艰巨的赋税,孟子主张“省刑罚,厚赋税”,指出统治者只有减低对民众的奴役和奴役,并使民众生活平衡,民众才可以顺从统治者,社会才可以安稳。

(2)政治①君民关系:主张“民贵君轻”,表示人民才就是最显然的。

他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重。

”并对此展开论证:“就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刘夏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_刘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7卷 第2期・140・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 夏(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摘要:中国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民本思想。

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关注民生、共促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民生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0)02-0140-02民本思想是中华大地自生自长的优秀政治文化。

所谓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本”一词源于《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和《春秋榖梁传・桓公十四年》的“民者,君之本也”。

可以说早在殷周时期便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

春秋时期,民本思想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孔子以“仁爱”思想为基础施行“德治”明确指出爱人、爱民、富民、教民。

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民本思想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孟子则比较明确地提出民本思想,论述了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可以说孟子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完成者,也使得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

一、 孟子民本思想的立论基础(一)孟子民本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战国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战乱,正如刘向所描述的“本国残,社稷坏,宗庙随,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战国策・秦策四》)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更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明君、人民生活憔悴困苦的时代。

周天子权威失坠,诸侯力量大增,竞相争霸。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胜以此时者也”(《公孙丑上》)在这个动荡不安.战乱纷飞的大变革社会中,群雄割据,你争我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下,以治天下为己任的孟子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为民呼喊,伸张正义,提出“民贵君轻”的大胆主张。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的现实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的现实意义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与当代中国民主的关系研究生:原琦指导老师:郑洪晓引言在《孟子》中我们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孟子的思想上承了孔子,下启程朱,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但与荀子的功利性和易操纵性来比,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他的方式缺乏直接性,效果也没有荀子来的快,更不用说与此后的法家思想相比。

但在和平时期,孟子的思想就体现出了他的重要性,政府不能始终采用强硬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人民的权利也在不断提高,政府不能采用强硬的方式来限制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

孟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也即人本思想,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它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立足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强调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强调人对国君的效忠,强调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于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

关于‚民本‛思想,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曾提出‚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子。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建立了国家,统治者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人是基础,是根本。

民比君更加重要,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与孔子不同,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孟子》中都是直接阐发的。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了这种思想,并将其进行了发扬。

孟子民本思想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便是其‚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以民为本‛的思想。

孟子强调民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得民心,掌控天下也就无从谈起了,在《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略谈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当代借鉴

略谈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当代借鉴

略谈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当代借鉴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了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主旨,而他的富民、与民同乐、省刑薄赋等思想是这一主旨生发、派生出来的。

这些思想不光是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其借鉴意义也十分重大。

孟子民本思想的内容1,民贵君轻,人民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①无土地无以立国,无人民无以存国,无政事无以治国,把人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更可贵的是,他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在孟子看来,在人民、社稷、君主三者之间,人民最为重要。

田野之民虽然卑贱,但是得到他们的拥戴就可为天子;天子的地位虽然尊贵,但是得到其赏识也不过为诸侯。

如果诸侯君主的行为危及到社稷,就更换之。

如果祭祀不失礼,而土谷之神不灵效,也可以变更神位。

君主,社稷都可以变置,惟有人民是永存不可以动摇的。

变更君主,更换社稷,都是为了人民安居乐业。

很显然,孟子把实际政治生活中的君、臣、民三大社会等级中处于最下层的“民”凸现到最重要的地位,也就意味着,他是把“民”作为国家的主体。

2,君主要得民心、顺民意,与民同乐。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因此如果君主想要保证邦固国宁的话,就必须得民心,顺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借上古先民对周文王和夏桀的态度说明只有与民同乐,人民才能拥护他。

文王借助民力修台建池,老百姓却很高兴。

王说不急,百姓却更卖力。

这是因为:“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而夏桀暴戾,人民诅咒道:“时日害丧,余及女偕亡。

”夏桀你何时才能死掉啊,我宁愿和你一起去死。

到了“民欲之偕亡”的地步,“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②要做到与民同乐。

就须顺民意、得民心。

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真心爱戴拥护这个君主。

给予人民他们想要得到的,而不是把他们所厌恶的强加给他们,就会得到民心,人们就会像水向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去归依施仁政的君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对现实的意义摘要: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已有之,到孟子把民本思想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在“民本”理念的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孔子的许多思想,立足于“仁政王道”治国方略的基础上把“民本位”的观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消极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有前瞻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孟子的民本思想进行清晰,全面,深刻的解读,认真分析潜藏在它背后的历史动因,能够挖掘内涵并赋予它合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孟子民本思想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民本”一词,语出《尚书·七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民贵君轻。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由此可见,在百姓、大夫、诸侯、天子的层层结构中,天子的地位最高、最尊贵,但也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成为天子。

失去了民心,天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可见孟子“民贵君轻”的含义是,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万万不可动摇。

对统治者而言,取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方面:民心决定论。

孟子从桀、纣覆灭的历史经验中分析了天下得失的根本原因。

天下之得失在于能否得民,而能否得民又在于能否得到“民心”,即能否得到民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桀、纣之失民,实际是失去了民心。

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众之心。

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兴衰,决定国家兴亡!至于君王,孟子说是“君为轻”自然不能与人民相提并论。

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事情,当然也不乏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事情。

秦始皇嬴政暴戾,使得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最终才统一不久的天下,才建立的政权,就被推翻。

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汉王朝,与他善于搞好人际关系,懂得如何与属下相处,从而得到了民心密不可分啊!孟子的民本思想也在此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第三个方面:尚贤与民主,主张君王广泛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

孟子认为,对进贤、任免和处置人都是比较重要的政事的问题,不能只听左右亲近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听取国人的意见,并且还应该把国人的意见当作基本的依据。

第四个方面:使百姓得到物质、政治、精神三方面的满足。

经济上推行各种惠民政策,政治上爱民、宽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孟子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却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用。

其一,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

其二,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

其三,加强了文化认同、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

二.孟子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1.古今民本思想的区别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中的精华是我国当前民本思想的基础,我们今天强调的民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与古代的以民为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在价值观上重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而我们党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意思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的根本,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说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和人民共享”。

当前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

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德治主张,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借鉴。

2.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民本思想千古绵延,治国之道一以贯之。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其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群众智慧取得胜利,培养起群众的深厚感情,群众路线与古代的民生思想不谋而合。

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步入了“深水区”,群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跃升,与民隔绝不是办法,必须正视群众的诉求,仔细聆听民生,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打捞“沉没的声音”。

惟其如此,才能永远赢得群众信任,执政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

所以,新时期,党的领导人强调要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强调要“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

泱泱中国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综合经济体,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带动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然而对于执政者来说,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民本思想自古传承,从未过时。

新时期,出于对社稷福祉的深刻考量、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群众路线依然是法宝,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

3.新时代的“民本”——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人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这就意味着,人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人是最高的价值主体。

这一理念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理念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之中。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本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实行“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坚持人民民主,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次,对于古代民本思想的阶级成分应该完全剔除,这就要明确我们“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维持阶级特权;再次,实行“以人为本”必须走出愚民政策的误区,如实进行思想宣传;最后,明确政府同人民的关系是服务关系,而非统治关系,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容丰富而精深,传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后世民本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表明:一方面,无论是哪个统治阶级在哪个历史时期,只要坚持以民为本,推行富民惠民政策,就可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另一方面,无论哪个统治阶级在哪个朝代,一旦背离民意,不问民众疾苦,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最终会灭亡。

毕竟,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民与君是舟和水的关系,正所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当前,我们科学地认识这一传统思想,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进一步深化党的“以人为本”理念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