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合集下载

5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5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对点演练】 1.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有如“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理”“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等观点,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完全沦丧 D.诞生了成熟的启蒙思想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李贽的思想主张
史料一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①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 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史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②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 可尊。所谓矮子观场,③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史料一表明李贽提出了对“理”的新认识。①说明李贽认为 “人伦物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2)史料二是李贽对儒学的新认识。②③说明李贽认为儒家思想 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 问题? 提示 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 生活中。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增强。 (2)史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 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 什么? 提示 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 下为主,君为客”。 (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其理 由是什么? 提示 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 史 料 三 中 王 夫 之 实 际 上 是 否 定 了 当 时 政 治 制 度 的 哪 些 方 面? 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

第3课 明清思想

第3课   明清思想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 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 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 人及后世?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 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 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1.(2013年山东高考16题)下列关于李贽思 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2011·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 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 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 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 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评价
(1)、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批判地继承 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 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反对程朱理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经世致 用” ;主张“工商皆本”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 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 启蒙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 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 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 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 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 思想。故选C项。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唯物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唯物

结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汉武帝大力推崇儒学。 魏晋隋唐 面临挑战 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官方哲学 宋明 农业手工业发展,科学文化进步。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清 批判继承 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 程朱理学依统治地位,日益僵化。 正统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四位 思想家对待理学的态度,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 判理学的? 2.根据材料五、六、七分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民主、平 等的成分? 3.根据材料八,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历 史背景吗?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材料一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理学)“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 (胳膊)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 材料四 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 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 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 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 唯物主义
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1)“程门立雪”是说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 求教的故事,你觉得杨时求教内容可能有哪些?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一、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 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 的 束 缚 , 他 们 冲 破 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 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二、主张 1.大加鞭挞 程朱理学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一的思考标准。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如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 精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其哲 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 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 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 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 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答案: D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 )

三大经典社会学家的大致思想

三大经典社会学家的大致思想

三大经典社会学家的大致思想
一、李贽的思想主张
1、主要的思想主张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李贽代表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师生探讨:李贽反正统意识产生的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二、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2、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5、上述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1、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2、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3、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用学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合流: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
活各个领域 7、发展: 宋明时期,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
成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的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典例剖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 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 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 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列举李贽、黄宗羲、
程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标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准 发展。
阅读与 归纳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 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几个方面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 潮兴起的背景。
一、背景
1、政 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
2、经 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
君臣平等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黄宗羲
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倡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导子言之论所自非由, 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建而立公监其督非机构 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

曹道衡: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与“红楼梦”的关系一引论自从“红楼梦”讨论展开以来,这部伟大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大家广泛的注意。

很多同志在这个讨论中,都发表了评论这部小说的文章,某些研究历史和思想史的同志,也常常在他们的论文和著作中涉及到这部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问题。

通过大家的研究和讨论,不但粉碎了五四以来在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而且开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来对它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当然是很大的进步。

但在这个讨论中,也流行着值得怀疑的说法。

这就是不少同志认为,“红楼梦”等小说和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李塨、刘继庄、唐甄、戴震属于同一思想潮流。

他们认为这些思想家和文学家都是反映着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

从这种观点出发,他们把这些思想家归结为一个思想流派,并且都归结为市民思想家。

他们在论述‘红楼梦”等小说的时候,往往牵合了这些思想家的著作来加以论述,来论证“红楼梦”反映了“市民思想”。

他们说,这就是“思想潮流和文学创作中的辐射”。

这种说法当然不是“红楼梦”讨论中才产生的。

早在抗日战争前后出版的一些史学著作,已经提出了清代这些思想家有“启蒙的民主主义”思想或代表“市民”的看法。

侯外庐同志在他的“中国近世学术思想史”一书中还引用“儒林外史”、“镜花缘”等作品,来论述戴震的思想。

解放以后出版的尚钺同志的“中国历史纲要”一书,也说顾、黄、王等思想家反映“市民思想”。

讨论开展以后,邓拓同志发表了他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竭力地强调了这一论点。

自从邓拓同志的文章发表以后,这种看法尤为流行,很多关于清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的论文都采取了这一说法。

其实,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一般说来,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和文学创作同虽然常常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具体评论一部作品,主要还是要看作品本身,井不能简单地勉强地用某些思想家或思想流派来代替对作品的分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1)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1)

教学设计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容说课400年前的明中后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在欧洲蓬勃兴起,中国资本主义才刚刚开始萌芽之际。

在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过渡时期,新旧思想往往在个别敏感的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出来。

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或可称上思想家的知识分子,以超越的眼光洞烛世界,以批判的精神理解传统,以超前的意识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以独立的禀赋审视个人的品格,叛逆和狂狷绝非一种标榜!要知道,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史的中国,反封建是何等之难?李贽是先觉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紧随其后,形成了一支反封建的先锋队。

这支先锋队为什么要反封建?怎么反封建?在当时社会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它对后世影响如何?这些都是在本课内容中要探求的。

本课原始资料较多,一些概念也需要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及课件。

2.有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悉李贽的“异端思想”,掌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的思想主张。

2.分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对明末清初这些思想家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其中反映的观点进行正确分析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学会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合作学习、独立思考都是良好的学习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多媒体课件显示《李贽》像)屏幕上展现的就是“异端”思想家李贽。

粗看其穿戴的衣冠,就能推断他为明朝人,实际上他生活的时间为1527—1602年。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
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
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 一、
李贽的离经叛道 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 : ①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②
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 ③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
占统治地位 2、生平及代表作品: 《焚书》《藏书》等 、 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
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自称“异端” ,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
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3、主要思想: ① 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 ③ 强
调人正常的私欲 (反权威) (尊人性) ② 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④ 倡导个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 (反正统) (倡个性) (八股取士) 4、评价:①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
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 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
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 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 : ①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② 政治上:社
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③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
字狱) ,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④ 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
立说 2、思想主张及其影响、代表作品: 黄宗羲 主要思想 具体主张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①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 主, 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
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其他思想 代表作品 具体影响 共同影响 “工商皆本” 《明
夷待访录》 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 产生一定影响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朴素辩证法
思想(静止是相 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 、 病书》 开一代脚踏实
地学风; 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 ( 《船山遗书》 ) 影响
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顾炎武 经世致用 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 ②学以致用 王夫之 唯
物主义思想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 有规律; 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
认识的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的
要求,具有进步性; 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 A 小结:一大时期(明清时期)
一股思潮(反封建民主思潮) 四位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B 比较:明末
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
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同:①反封建专制; 异:①黄宗羲政治
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
想;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
致用; 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 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
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 ,认识来源于实践; 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并
具 C 分析: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
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
进行批判;通过运动 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D 分析:对三大
思想家的评价 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民主,重视工商
业,反映了资 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②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和“经
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思想体系,掀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 的潮流。 ④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
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基础。 E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没有
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极为薄弱,使早期民
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 础。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
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