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相关概念与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之一,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

它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式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一般地,数列可以用下标表示,如a₁、a₂、a₃,也可以用公式表示,如an=n²。

其中,a₁、a₂、a₃是数列的前三项,an是数列的第n项。

二、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规律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三种常见类型。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一般为an=a₁+(n-1)d,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

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机科学中的循环语句、物理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等。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一般为an=a₁*q^(n-1),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

等比数列在金融和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复利计算、人口增长预测等。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一般为an=an-1+an-2,其中a₁=a₂=1。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比如植物叶子的排列、螺旋线的形成等。

三、数列的求和公式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求和公式快速计算出结果。

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n/2)(a₁+an)。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公比为q且q≠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₁*(1-q^n)/(1-q)。

四、数列的应用举例数列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自然科学领域数列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物理学中,等差数列可以用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等比数列可以用来描述指数增长或衰减的过程。

数列知识点归纳简单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简单总结

数列知识点归纳简单总结数列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和应用。

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广泛,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数列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以及常见的数列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知识。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由一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用an表示,n称为项数,表示该项在数列中的位置。

数列可以用集合表示,也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

二、数列的分类根据数列的性质和表达方式,常见的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几何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n - 1)d,其中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指的是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 - 1),其中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3. 几何数列几何数列是等比数列的特殊情况,公比r不为0。

其通项公式与等比数列相同。

4.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以0和1开头,后续项为前两项之和的数列。

其通项公式为an = an-1 + an-2。

三、数列的性质数列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性质。

1. 有界性数列可以是有界的,即存在上界或下界,也可以是无界的。

2. 单调性数列可以是递增的(严格递增或非严格递增),也可以是递减的(严格递减或非严格递减)。

3. 极限数列的极限是指数列随着项数的增加,逐渐趋于一个确定的值。

数列可以是收敛的,也可以是发散的。

4. 递推关系递推关系指的是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由前面一项或前几项推导出来。

四、常见数列类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特殊的数列类型常常出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列类型及其应用。

1.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财务管理、经济学、物理学等。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例如,1,2,3,4,5……就是一个自然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首项,通常用\(a_1\)表示。

二、数列的分类1、按项数分有限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无限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2、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递增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

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

常数列:各项都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 2 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

三、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_n\}\)的第\(n\)项\(a_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求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例如,数列 2,4,6,8,10……的通项公式为\(a_n = 2n\)。

四、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 1 项(或前几项),且从第二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_n\)与它的前一项\(a_{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比如,斐波那契数列\(1, 1, 2, 3, 5, 8, 13, \cdots\),其递推公式为\(a_{n + 2} = a_{n + 1} + a_n\),\(a_1 = a_2 = 1\)。

五、等差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示。

2、通项公式\(a_n = a_1 +(n 1)d\)例如,在等差数列\(\{a_n\}\)中,\(a_1 = 3\),\(d = 2\),则\(a_5 = 3 +(5 1)×2 = 11\)。

3、等差中项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叫做\(a\),\(c\)的等差中项,且\(b =\frac{a + c}{2}\)4、前\(n\)项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 = na_1 +\frac{n(n 1)d}{2}\)六、等比数列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q\)表示(\(q \neq 0\))。

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归纳数学中的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它在数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数列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抽象性质和逻辑思维方式。

本文将对数学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的概念。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集合。

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n}或者(an),其中n为自然数,an表示数列中的第n个数。

2. 公式表示法:数列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表示,公式中通常包含一个变量n,通过变化n的取值可以计算数列中各项的数值。

3. 数列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指能够通过n的取值直接计算出数列中第n个数的公式。

它是数列的重要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地计算数列的各项数值。

二、数列的分类1. 从数列的性质分类a.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

等差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an = a1 + (n-1)d表示,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

b.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

等比数列可以用通项公式an = a1 * r^(n-1)表示,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

c.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首几项通常为0、1或者1、1。

2. 从数列的规律分类a. 偶数数列:偶数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偶数。

b. 奇数数列:奇数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奇数。

c. 平方数列:平方数列中,每一项都是某个整数的平方。

d. 素数数列:素数数列中,每一项都是素数。

三、数列的性质和运算1.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可能是有界的,也可能是无界的。

有界数列是指存在一个上界和下界,数列中的所有项都在这个范围内。

无界数列是指数列中的项没有上界或者下界。

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指通过前一项或者前几项计算下一项的公式。

递推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3.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指将数列中的所有项进行相加的运算。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列的概念1.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的集合,通常用一对大括号{}表示,其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例如:{1, 2, 3, 4, 5, ...}就是一个数列,它包含了无穷多个项,每个项都是自然数。

1.2 数列的表示数列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公式法、图形表示法和文字描述法。

- 公式法:可以用一个通项公式来表示数列的每一项,例如:an = n^2表示数列{1, 4, 9, 16, ...}的通项公式。

- 图形表示法: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数列,例如:等差数列可以用直线表示,等比数列可以用曲线表示。

- 文字描述法:可以用文字描述数列的规律,例如:数列{2, 4, 6, 8, ...}可以描述为“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

1.3 数列的分类数列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 等差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 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 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例如:1, 1, 2, 3, 5, 8, 13, ...1.4 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数列中任意一项与项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一般用an表示第n项的值,n表示项号。

如果一个数列存在通项公式,则可以利用通项公式计算数列的任意项的值。

1.5 数列的性质数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例如数列的有界性、单调性、敛散性以及极限等。

- 有界性:如果数列的项有上界或下界,则称该数列是有界的。

- 单调性:如果数列的项都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则称该数列是单调的。

- 敛散性:数列是否有极限,如果有极限则称该数列是收敛的,否则是发散的。

二、等差数列2.1 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的数列,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例如:{2, 4, 6, 8,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数列 知识点总结及数列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归纳(附例题)

数列 知识点总结及数列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归纳(附例题)

⎩⎨⎧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按项数 2221,21(1)2nn a a n a a n a n=⎧⎪=+=⎪⎨=-+⎪⎪=-⋅⎩n n n n n常数列:递增数列:按单调性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数 列数列的考查主要涉及数列的基本公式、基本性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简单的数列不等式证明等.1.数列的有关概念:(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2)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由于自变量的值是离散的,所以数列的值是一群孤立的点。

(3)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如: 221n a n =-。

(4)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n n a a -=+,其中121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再如: 121,2,a a ==12(2)n n n a a a n --=+>。

2.数列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 n )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按有界性M M M >Mn n n n +⎧≤∈⎪⎨⎪⎩有界数列:存在正数,总有项a 使得a ,n N 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总有项a 使得a4.数列{a n }及前n 项和之间的关系:123n n S a a a a =++++ 11,(1),(2)n n n S n a S S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可变形为d m n a a m n )(-+= 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 5.常用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文库

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文库

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文库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其中每一个数都有其特定的位置。

数列一般用字母 an 表示,其中 n 是数列中的自然数索引。

数列包括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两种类型。

1.1 有限数列有限数列是指数列只包含有限项的数列,其中项数有限。

有限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a1+(n-1)d,其中a1是数列的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例如,1, 3, 5, 7, 9就是一个有限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差是2,项数是5。

1.2 无限数列无限数列是指数列包含无限项的数列,其中项数无限。

无限数列通常会有一个递推的特征,可以用极限的概念进行分析。

例如,1, 2, 3, 4, 5,…就是一个无限数列,它的递推公式是an=n,项数无限。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an=a1+(n-1)d来表示,其中a1是数列的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1. 首项a1、末项an和项数n的关系:an=a1+(n-1)d2. 等差数列的和公式:Sn=n/2*(a1+an)=n/2*(2a1+(n-1)d)3. n个连续数的平均数等于它们的中项:(a1+an)/2等差数列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金融领域的等额本息贷款计算、物理中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等问题等。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an=a1*q^(n-1)来表示,其中a1是数列的首项,q是公比,n是项数。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1. 首项a1、末项an和项数n的关系:an=a1*q^(n-1)2. 等比数列的和公式:Sn=a1*(1-q^n)/(1-q)3. 等比数列的无穷和公式:当|q|<1时,Sn=a1/(1-q)等比数列在数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人口增长、细菌数量增长等指数增长的问题。

四、级数级数是指数列各项的和,通常用Sn来表示。

数列的知识点

数列的知识点

数列的知识点摘要: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的数。

本文旨在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类型、性质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学运算。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理论。

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构成的,通常用大写字母如 {a_n} 表示,其中 n 是序列中的项数,a_n 表示序列的第 n 项。

2. 数列的表示法数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示,最常见的有:- 列表法:a_n = {a_1, a_2, a_3, ...}- 递推关系:a_n = f(a_(n-1))- 显式公式:a_n = g(n)3. 数列的类型根据数列的生成方式和特点,可以将数列分为以下几类:- 常数数列:所有项都相等的数列。

-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的数列。

-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为常数的数列。

- 递增数列:每一项都大于前一项的数列。

- 递减数列:每一项都小于前一项的数列。

4. 数列的性质数列的性质通常与其类型有关,例如:- 等差数列的性质包括中项定理、等差中项等。

- 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几何平均、等比中项等。

5. 数列的极限极限是数列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数列在无限项时的趋势。

对于一个数列 {a_n},如果存在一个数 L 使得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a_n 趋向于 L,则称 L 为该数列的极限。

6. 数列的运算数列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对于两个数列 {a_n} 和{b_n},它们的运算规则如下:- 加法:{a_n} + {b_n} = {a_n + b_n}- 减法:{a_n} - {b_n} = {a_n - b_n}- 乘法:{a_n} * {b_n} = {a_n * b_n}- 除法:{a_n} / {b_n} = {a_n / b_n}(仅当b_n ≠ 0)7.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级数求和- 函数逼近- 差分方程- 动态系统结论:数列是数学分析中的基础知识点,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科学、工程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2.数列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3.数列的分类:①按数列中项的多少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中项的变化情况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③按任一项的绝对值是否都大于某一正数分为有界数列和无界数列. 4.数列的递推公式. 5.数列的前n 项和.对于任一数列{}n a ,其通项n a 和它的前n 项和n s 之间的关系是⎩⎨⎧≥-==-)2()1(11n s s n s a n n n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3、等差中项的概念: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其中2a b A +=a ,A ,b 成等差数列⇔2a bA +=. 4、等差数列的前n 和的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5、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n a 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对任意m ,n N +∈,()n m a a n m d =+-,n ma a d n m-=-()m n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5)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n=2p,则p n m a a a 2=+; (6)连续n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特殊说明: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 项,则①S奇-S 偶nd =; ②1n n S aS a +=奇偶;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1n -项,则①S 偶-S 奇n a a ==中;②1S nS n =-奇偶 6、数列最值(1)10a >,0d <时,n S 有最大值;10a <,0d >时,n S 有最小值;(2)n S 最值的求法:①若已知n S ,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 N +∈);②若已知n a ,则n S 最值时n 的值(n N +∈)可如下确定100n n a a +≥⎧⎨≤⎩或10n n a a +≤⎧⎨≥⎩.三、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即:1n a +:(0)n a q q =≠.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0(111≠⋅⋅=-q a q a a n n .说明:(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知道:当公比1d =时该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知:若{}n a 为等比数列,则m n mna q a -=. 3.等比中项如果在b a 与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b G a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b a 与的等比中项(两个符号相同的非零实数,都有两个等比中项).4.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的前n 项和是=n S 123n a a a a ++++,当1≠q 时,qq a S n n --=1)1(1 或11n n a a qS q -=-;当q=1时,1na S n =(错位相减法). 说明:(1)n S n q a ,,,1和n n S q a a ,,,1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2)注意求和公式中是nq ,通项公式中是1-n q不要混淆;(3)应用求和公式时1≠q ,必要时应讨论1=q 的情况.5.等比数列的性质①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比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比为q ,则有m n m n q a a -=;②对于等比数列{}n a ,若v u m n +=+,则v u m n a a a a ⋅=⋅.③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比数列.k kk kk S S S k k S S k k k a a a a a a a a 3232k31221S 321-+-+++++++++++四、数列的通项与求和1.数列求通项①用数学归纳法求通项公式;②用累加法求通项公式:形如()n f a a n n =-+1形成的数列均可利用累加法求通项; ③用累乘法求通项公式:形如()n f a a nn =+1形成的数列可利用累乘法求通项; ④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形如()为常数,q p q pa a n n +=+1的递推式求通项可构造等比数列求解; ⑤已知数列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求通项:n a =⎩⎨⎧--11s s s n n 12=≥n n ;2、数列前n 项和①重要公式:()21321+=++++n n n ;()()61213213222++=++++n n n n ;()2333321321⎥⎦⎤⎢⎣⎡+=++++n n n ;()212531n n =-++++ ; ()12642+=++++n n n .②等差数列中: ; ③等比数列中: ;④倒序相加法求和: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端“等距”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倒序相加法;⑤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适用于{}n n b a ⋅型数列,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⑥裂项相消法求和; ⑦分组求和.。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

数列知识点、公式总结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n a a a a ,简记为数列{}n a ,其中第一项1a 也成为首项;na 是数列的第n 项,也叫做数列的通项.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2、数列的分类: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有限; (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n a f n =,那么这个式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数列的函数特征:一般地,一个数列{}n a ,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1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如果数列{}n a 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5、递推公式: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1n n a a d +-=(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通项公式为:()()()11,n m a a n d a n m d n m N +=+-=+-∈、.3、等差中项:(1)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2)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差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差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差数列;(3)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则{}0n d a >⇔为递增数列,{}0n d a <⇔为递减数列,{}0n d a =⇔为常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6、等差数列前n 和的性质:(1)等差数列{}n a 中,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差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 S na d n a n -⎛⎫++- ⎪⎝⎭当0d ≠时,n S 可看作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不含常数项;(3)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1(奇数)项,则()11==,n S n S S a S n++-奇奇偶偶中间项且若等差数列{}n a 共有2n (偶数)项,则1==.n nS a S S nd S a +-偶奇偶奇且7、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的最值问题: 设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1)100a d ><且(即首正递减)时,n S 有最大值且n S 的最大值为所有非负数项之和;(2)100a d <>且(即首负递增)时,n S 有最小值且n S 的最小值为所有非正数项之和.三、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即()1n na q q a +=为非零常数,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通项公式为:()11,,n n m n m a a q a q n m n m N --+==≥∈、.3、等比中项:(1)若a A b 、、成等比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A ab ;(2)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则12,,n n n a a a ++成等比数列,即1n a +是n a 与2n a +的等比中项,且212=n n n a a a ++⋅;反之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2)若数列{}n a 和{}n b 均为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a b ⋅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1100101na a a q q ><⎧⎧⇔⎨⎨><<⎩⎩或为递增数列,{}1100011n a a a q q ><⎧⎧⇔⎨⎨<<>⎩⎩或为递减数列,{}1n q a =⇔为常数列.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1)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231,n n a a a a a n N -++++++∈;(2)数列{}n a 的通项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3)设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1,1.1,11n n na q S a q q 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可知,已知1,,,,n n a q n a S 中任意三个,便可建立方程组求出另外两个.6、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设等比数列{}n a 中,首项为1a ,公比为()0q q ≠,则(1)连续m 项的和仍组成等比数列,即12122,,m m m m a a a a a a ++++++++21223m m ma a a +++++,仍为等比数列(即232,,,m m m m m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 (2)当1q ≠时,()()11111111111111n n n n n a q a a a a aS q q q qq q q q q -==⋅-=-⋅=⋅-------, 设11a t q =-,则n n S tq t =-.四、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方法总结 1、递推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把数列的若干连续项之间的关系叫做递推关系,把表达递推关系的式子叫做递推公式,而把由递推公式和初始条件给出的数列叫做递推数列. 2、两个恒等式: 对于任意的数列{}n a 恒有:(1)()()()()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3、递推数列的类型以及求通项方法总结: 类型一(公式法):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n S n a S S n -==-≥类型二(累加法):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1,n n a a f n n N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 a a f n n N ++-=∈中的n 依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1324311,2,3,,1.n n a a f a a f a a f a a f n --=-=-=-=-利用公式()()()()12132431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三(累乘法):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且()()1,n na f n n N a ++=∈,求n a 通项.给递推公式()()1,n na f n n N a ++=∈中的n 一次取1,2,3,……,n-1,可得到下面n-1个式子:()()()()23412311,2,3,,1.nn a a aa f f f f n a a a a -====- 利用公式()23411231,0,nn n n a a a a a a a n N a a a a +-=⨯⨯⨯⨯⨯≠∈可得:()()()()11231.n a a f f f f n =⨯⨯⨯⨯⨯-类型四(构造法):形如q pa a n n +=+1、n n n q pa a +=+1(q p b k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

数列归纳总结

数列归纳总结

数列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理学、经济学等。

数列的归纳总结是对数列性质和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通过观察数列中的特征和规律,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者递推关系式。

本文将从数列的定义、常见数列类型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所组成的集合。

一般用字母表示数列,如{an}或者{a1, a2, a3, ...}。

其中,an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常见数列类型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差值恒为一个常数。

公式为:an = a + (n-1)d,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两个相邻数之间的比值恒为一个常数。

公式为:an = ar^(n-1),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之和。

即an = an-1 + an-2。

其中,a1和a2为初始项。

4.调和数列调和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个数的倒数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公式为:an = 1/n。

三、数列的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数列是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和特征,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或者递推关系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归纳总结方法:1.直接观察法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列,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数列中的数值规律,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以等差数列为例,当数列中的公差为1时,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数列中的数值本身。

例如,数列1, 2, 3, 4, 5, ...的通项公式为an = n。

2.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已知数列中的前几项来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种方法常用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归纳总结中。

以等差数列为例,已知首项a和公差d,可以利用首项和公差的关系,通过递推得出通项公式。

3.证明法证明法是常用于数列归纳总结的一种方法,通过利用数学归纳法或者其他数学定理来证明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数列,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总结1. 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将一组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形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称为该数列的项,用字母a1, a2, a3, …, an 表示。

其中,a1 为首项, an 为末项,n 为项数,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称为公差,记作d,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称为公比,记作q。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有限数列表示数列中只包含有限项,无限数列表示数列中包含无穷项。

2. 常见数列在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数列,它们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可以用一定的公式表示,常见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3. 数列的性质数列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有些性质是特定类型的数列所特有的,有些性质是所有数列都具有的。

例如,数列的项与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递推关系来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它在数列求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列的前n 项平方和、立方和等特殊和也是数列的重要性质之一。

4.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数列中最简单的一种类型,它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中的项数n、首项a1、末项an和公差d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各项、前n 项和等性质。

5.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数列中另一种重要的类型,它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等比数列中的项数n、首项a1、末项an和公比q 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各项、前n 项和等性质。

同样,等比数列也具有一些常见的性质,比如前n 项和、前n 项的积等等。

6.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一种通用的数列类型,它的每一项可以通过前面的项来计算得到,递推数列常见的有线性递推数列、非线性递推数列等。

递推数列的特点是通过一个或多个递推式来表示各项之间的关系,递推数列中的项数n、首项a1、递推关系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7.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数列中一个常见的问题,通过求和可以得到数列所有项的和,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来说,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数列的和的结果。

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数列的概念和应用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组成的。

2.数列的表示方法:用大括号“{}”括起来,例如:{a1, a2, a3, …, an}。

3.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简称项。

4.数列的项的编号:数列中每个项都有一个编号,通常表示为n,n为正整数。

5.数列的通项公式:用来表示数列中第n项与n之间关系的公式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例如:an = n^2。

6.数列的类型:(1)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都相等,记为d(d为常数)。

(2)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比都相等,记为q(q为常数,q≠0)。

(3)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前两项分别为0和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二、数列的应用1.等差数列的应用:(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 (2a1 + (n-1)d)。

(3)等差数列的第n项公式:an = a1 + (n-1)d。

2.等比数列的应用:(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

(3)等比数列的第n项公式:an = a1 * q^(n-1)。

3.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1)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分别为0和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2)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Fn = (1/√5) * [((1+√5)/2)^n - ((1-√5)/2)^n]。

4.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计数:数列可以用来表示一些有序的集合,如自然数集、整数集等。

(2)计时:数列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序列数据,如一天内的每小时气温变化。

(3)排队:数列可以用来表示排队时的人数,以及每个人的位置。

(4)数据分析:数列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成绩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数列的概念与计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数列的概念与计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数列的概念与计算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数列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在许多数学问题中,数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经常被应用,对于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数列的概念、常见的数列类型以及数列的计算方法。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用a₁, a₂, a₃, ..., aₙ表示。

其中,a₁表示数列的第一个项,a₂表示数列的第二个项,以此类推。

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整数、分数、甚至是负数。

二、常见的数列类型在数学中,常见的数列类型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保持恒定的数列。

这个恒定的差值称为公差,通常用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n-1) * d,其中aₙ 表示数列的第n项。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保持恒定的数列。

这个恒定的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q表示。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ₙ = a₁ * q^(n-1),其中aₙ 表示数列的第n项。

3.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均为前两项之和。

即 aₙ = aₙ₊₁ + aₙ₋₂。

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项为1, 1, 2, 3, 5, 8, 13, 21, 34, ...三、数列的计算方法计算数列的问题通常涉及求某一项的值、前n项和以及数列的性质等。

1. 求某一项的值可以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来求解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

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确定数列的公式,从而计算出某一项的值。

2. 求前n项和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是常见的数列问题。

通过将数列的前n项进行求和,可以得到整个数列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可以使用求和公式 Sn= n/2 * (a₁ + aₙ),其中Sn表示前n项和;对于等比数列,可以使用求和公式 Sn = a₁ * (qⁿ - 1) / (q - 1);对于斐波那契数列,可以通过循环计算前n项和的值。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笔记一、数列的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

我们通常用{n}来表示一个数列,其中n为自然数。

2. 数列的常见表示方式(1)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₁,a₂,a₃,......,aₙ,其中aₙ是第n项的值。

数列的通项公式通常是一种算式,可以用来表示数列的第n项。

(2)递推关系表示:数列的第n项与它的前几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数列的递推关系,通常用递归的方式表示。

3. 数列的分类(1)等差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这种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数列中任意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这种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3)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数列中既存在等差关系,又存在等比关系,这种数列称为等差-等比混合数列。

(4)等差-等比-等比差混合数列:数列中既存在等差关系,又存在等比关系,同时等差项间的差也构成等差数列,这种数列称为等差-等比-等比差混合数列。

二、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1)有界数列:如果一个数列存在一个上界和一个下界,那么该数列称为有界数列。

(2)无界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不存在上界或下界,那么该数列称为无界数列。

2. 数列的单调性(1)单调递增数列:如果数列的每一项都大于等于前一项,那么该数列称为单调递增数列。

(2)单调递减数列:如果数列的每一项都小于等于前一项,那么该数列称为单调递减数列。

3. 数列的极限(1)数列的极限定义:对于一个数列{aₙ},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N∈N,对于所有n>N,有|aₙ-L|<ε成立,则称数列{aₙ}的极限为L,记为lim⁡(n→∞) aₙ=L。

(2)数列的极限存在性:一个数列未必存在极限,但只要该数列有上界和下界,则该数列一定存在极限。

4. 数列的和(1)数列的部分和:对于数列{aₙ},它的前n项的和称为数列的部分和,用Sₙ表示。

(2)数列的无穷和:如果lim⁡(n→∞) Sₙ=L,那么L称为数列{aₙ}的无穷和,即∑ aₙ=L。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方法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方法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方法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1 数列的定义所谓数列,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这些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或者其他类型的数。

数列通常用a1, a2, a3, ... , an 来表示,其中ai 代表数列中的第i项,n 代表数列的项数。

1.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它的特点是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是一个固定的常数d。

等差数列通常用a1, a2, a3, ... , an 来表示,其中ai = a1 + (i-1)d。

1.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列,它的特点是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是一个固定的常数r。

等比数列通常用a1, a2, a3, ... , an 来表示,其中ai = a1 * r^(i-1)。

1.4 通项公式对于数列中的每一项,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它。

这个公式被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它可以通过分析数列中的规律来得到。

通项公式的求解对于数列的研究和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列的性质2.1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中的元素是否有限,可以根据数列的项数是否有限来判断。

如果数列中的项数有限,我们称这个数列为有限数列;如果数列中的项数无限,我们称这个数列为无限数列。

2.2 数列的单调性数列中的元素是否单调增加或者单调减少,可以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来判断。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如果公差d大于0,则该数列是单调增加的;如果公差d小于0,则该数列是单调减少的。

2.3 数列的敛散性数列中的元素是否收敛或者发散,可以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极限的概念来判断。

如果数列中的元素随着项数的增加而趋于一个固定的值,我们称这个数列是收敛的;如果数列中的元素随着项数的增加而无法趋于一个固定的值,我们称这个数列是发散的。

2.4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数列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可以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来解决。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着相应的求和公式,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求解数列的和。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知识点总结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知识点总结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2.数列的分类(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唯一.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 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 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唯一.4.数列的图象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序号:1 2 3 4 5 6 7项: 4 5 6 7 8 9 10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5.递推数列一堆钢管,共堆放了七层,自上而下各层的钢管数构成一个数列:4,5,6,7,8,9,10.①数列①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给出:自上而下第一层的钢管数是4,以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层的钢管数多1。

数列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

数列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

数列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数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二、数列的表达方式1. 通项公式:数列的每一项和项号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递归公式:通过前一项或者前几项来表示后一项的公式。

3. 初项和公差:初项表示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公差表示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三、等差数列1. 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相邻的项的差值都相等,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

四、等比数列1. 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两相邻的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那么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

五、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前n项之和的公式为Sn=n(a1+an)/2。

2. 数列前n项平方和:数列前n项平方和的公式为Sn=n*(n+1)*(2n+1)/6。

3.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n(a1+an)/2。

4.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1*(1-q^n)/(1-q)。

六、常见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该数列的前两项为1,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

2. 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

3. 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

4. 等比数列: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为an=a1*q^(n-1)。

七、数列的应用1. 数学问题:在数学中,数列常常应用于求和问题、发现规律等。

2. 物理问题:在物理学中,数列可以用来描述变化过程。

3. 经济问题:在经济学中,数列可以被用来预测发展趋势。

4. 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车流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等都可以用数列来描述和预测。

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含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不同类型的数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相关概念与方法总结
二、数列通项的求法
(一)若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公式求解。

(二)常用递推关系求通项
1.累加法:形如)(1n f a a n n =-+(注意:如果)(n f 是常数,就直接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了,不用累加) 例:.),11ln(,211n n n a n
a a a 求++==+
2.累乘法:形如
)(1
n f a a n
n =+(注意:如果)(n f 是常数,就直接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了,不用累乘) 例:.,2,211n n n
n a a a a 求==+
3.构造法:
(1)形如)1,,(*
1≠∈+=+p q p N n q pa a n n 为常数,且
解题思路:构造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λ+n a 。

设)(1λλ+=++n n a p a ,则λ)1(1-+=+p pa a n n ,利用待定系数法,得.1
,)1(-=
=-p q
q p λλ即则数列⎭⎬⎫

⎨⎧-+1p q a n 是首项为11-+
p q a ,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再求通项。

例:.,32,111n n n a a a a 求+==+
(2)形如))(,1,)((*
1为任意函数为常数,且
n f p p N n n f pa a n n ≠∈+=+ 解题通法:
11111)()(++++++=+=n n n n n n n p n f p pa p a n f pa a ,得由,即111)(++++=n n n n n p n f p a p a ,则1
11)
(+++=-n n n n n p n f p a p a ,从而转化成前面用“累加法”所求解的模型。

特殊地,当)(n f 为一次函数模型或指数函数模型时,还有其他解法如下:
①形如),,(*
1为常数d k N n d kn pa a n n ∈++=+()(n f 为一次函数模型)
解题思路:构造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B An a n ++。

设)()1(1B An a p B n A a n n ++=++++,则A B p An p pa a n n --+-+=+)1()1(1,利用待定系数法,得
⎩⎨
⎧=--=-d
A B p k
A p )1()1(,解出A 、
B ,则数列{}B An a n ++是首项为B A a ++1,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再求通项。

例:.,32,111n n n a n a a a 求++==+
②形如)1,,(*
1≠∈+=+p q p N n q pa a n n n 为常数,且
()(n f 为指数函数模型) (i )若q p =,则只能用通法求解。

解题思路:11111++++++=+=n n
n n n n n
n n p
q p pa p a q pa a ,得由,即p p a p a n n n n 111+=++,则p p a p a n n n n 111=-++,从而转
化为等差数列⎭
⎬⎫
⎩⎨⎧n n p a 求n a .
(ii )若q p ≠,则可以用通法或构造等比数列方法,但利用构造等比数列{}
n
n Aq a +的方法求解更方便。

解题思路:设)(1
1n n n n Aq a p Aq a +=+++,得n
n n q q p A pa a )(1-+=+,利用待定系数法,得1)(=-q p A ,
解得q
p A -=1.则数列{}
n
n Aq a +是首项为Aq a +1,公比为p 的等比数列,再求通项。

4.倒数法:形如1(,,)n
n n pa a p q d qa d
+=
+为常数
(i )若p d =,则1,n n n n n pa pa a qa d qa p +=
=++111,n n n n qa p q a pa p a ++==+所以111,n n q
a a p
+-=所以从而可
转化为等差数列:1n a ⎧⎫⎨⎬⎩⎭
是以11a 为首项,q
p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ii )若p d ≠,则111,n n n n qa d q d a pa p p a ++==+所以
即111n n d q
a p a p
+=+,此时转化成形如1()n n a pa f n +=+的结构,再用构造法求解.
例:已知数列{a n }中a 1=1且a n +1=
a n
a n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a n }中a 1=1且a n +1=
a n
a n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利用n a 与n S 的关系:
121n n n S a a a a -=++++,1121n n S a a a --=+++
12n n n n a S S -∴≥=-当时,;111n a S ==当时,.
11,1,2
n n n S n a S S n -=⎧∴=⎨-≥⎩
题型一:已知n S ,直接利用以上关系求n a . 例:已知{}n a 的前n 项和为32n
n S =+,求.n a
题型二:已知n S 与n a 的关系,将n S 转成n a . 例:已知{}n a 的前n 项和为2n
n n S a =+,求.n a
题型三:已知n S 与n a 的关系,将n a 转成n S .
例:已知{}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1
20(2),..2
n n n n a S S n a a -+=≥=求
三、特殊数列求和法
(一)分组求和法
适用:数列中每一项可拆成几项,重新分组,转化为等差、等比或常数列的求和问题。

例: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n -1,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
(二)倒序相加法
适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

即:已知 =+=+=+--23121n n n a a a a a a
121n n n S a a a a -=++++① 121n n n S a a a a -=++
++②
①+②,得12112()()()n n n n S a a a a a a -=++++
++
12111()()()
()
2
2
n n n n n a a a a a a n a a S -++++
+++∴=
=
(三)错位相减法
适用:已知数列{}n a ,n n n a b c =(其中{}n b 为等差数列,{}n c 为等比数列),求{}n a 的前n 项和.
推广:错位相减法所得到的结论必定能化成()n
n S An B q B =+-这种形式,由12
2
()(2)S A B q B S A B q B =+-⎧⎨=+-⎩可解出A 、B ,所以,做大题时,可用此结论检验结果正确性,做小题时,可直接利用此方法求.n S
例:求数列⎩⎨⎧⎭⎬⎫
n 2n 的前
n 项和.
(四)裂项相消法常见裂项:
(1)
1111
()
()
n n k k n n k
=-
++(2)
1111
()
(21)(21)22121
n n n n
=-
-+-+
(3)
1111
[]
(1)(2)2(1)(1)(2)
n n n n n n n
=-
+++++(4
1
k
=
例求和:
①S n=
1
1×2

1
2×3
+…+
1
n(n+1)

②S n=
1
1×3

1
2×4
+…+
1
n(n+2)

③S n=
1
1×3

1
3×5
+…+
1
(2n-1)·(2n+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