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专题整合提升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综合提升
02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发展与耕作技术进步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耕作技术的进步
牛耕技术的普及,使农业生产更加精 细化和高效化。
手工业发展及成就
手工业门类的丰富
纺织、制陶、冶金等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满足了人们 日常生活的需求。
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 国等力量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 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的建立
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 础上,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北方爆发的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义和团源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 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在京津等地抗 击八国联军。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 播奠定了基础。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 的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 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 产力的巨大飞跃,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推动了纺织、冶金、采矿等工业的发展,使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同时,工业革命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课时 专题整合提升课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 A不对,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C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以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为标志;D不对,“工 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 本制度;B符合题意,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 官员 不得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 治所取代。
[知识通关] 1.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2.规律认识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 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②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③三个中央职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④四个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有无姓氏是西周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 志之一。随着分封制逐步瓦解,郡县制出现,平民政治地位 有所提高,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 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 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是郡县制度的发展,答案 为A。
2.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 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此时的科 技、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链接二 秦汉时期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中 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 央集 权制度;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得以沿 袭,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 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 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应对策略
(二)课堂复习应对策略
5、老师是一轮复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要注重课堂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的积极性,让学充分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老师要做好一轮复习的规划,要做好教 考衔接,要明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课后如何展开练习。
下面就具体做法,做一个 示范!
1、一轮复习整体规划
模式:
高考考向+纲要通史+选必知识融合+新情境训练
1、研究近三年课改省份高考真题,研究考向,明确目标,渗透课堂。 2、整合《纲要》通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迁移能力 的培养。 3、提炼出与复习章节相关的选必知识,探索如何巧妙地融合。 4、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东岸做题上。做题一定要新情境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 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才能适应高考。
的
分
区域开发
江南的开发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裂
和
经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民 族
济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交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融
儒学受佛、道挑战有了新发展
文 化 反佛思想;玄学盛行(选必)
科技文化成就
注:孝文帝改革另行讲述
选必知识融合
《中外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P14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P20
2、认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想想时空混乱该怎么办?知识体系 未构建起来怎么办?多和班主任即代课老师交流一下。你心里就会有方向。看看自 己目前的分数,与你心目中大学的目标还有多远?
1高考江苏专用历史一轮点复习课件:模块 第1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行
返 首 页
5
战后资本
纵
主义世界
向
剖 经济体系 析 形成
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 强
二战后至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
20 世纪 世界大战的教训;第 90 年代 三次科技革命
20 世纪 科技革命;两极格局
90 年代以 结束;跨国公司;市
来
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
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 单
(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元 限 时 集 训
限
时
集
点击右图进入…
训
返 首 页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
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
返 首 页
6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纵
阶段
向
剖
第一阶段
析
(二战后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
特征
建立了以美 国为主导的 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
原因
表现
欧洲国家普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 单
元
遍衰落;美国 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 限 时
成为资本主 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
——世界市场初步
国”政策
形成
返 首 页
13
纵 近代(1840- 向 1949 年)
剖
析
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
革命——世
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
界市场最终
和商品销售市场
单
形成
元
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 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集
被孤立、被 制度化、体 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 训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运用、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展,华夏族和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亲密,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
这是完成民族交融,形成中华民族的先声。
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由分散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步骤,秦汉时期,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政府所宣扬的统一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供应了经济和政治条件。
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斗争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状况大大发展。
在南方,由于西晋末年以来的人口流淌,民族杂居的状况也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4.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唐朝与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边疆地方政权保持着亲密联系,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5.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宋朝长期并立,各少数民族政权普遍吸取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阅历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沟通交融即使在争战状态下也从未中断。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交融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主动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巩固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各族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确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限制。
明朝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西藏地区实行“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在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
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这一时期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巩固提升:必修一 政治史
考点3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编者选题表巴黎公社一、选择题1.(2012温州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C.新教代替天主教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是指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竞争下的利己主义,“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是指中世纪以来人们处在天主教神学和封建统治之下。
因此B项符合题意。
2.“他们相信人人平等,希望在生产过程中用合作代替竞争。
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是卡尔·马克思的追随者,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B.启蒙思想家C.空想社会主义者D.中国的新文化人士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对后来的社会主义者来说,他们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可见该思想为不成熟的,并且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可知C项正确。
3.(2012年浙江文综,21)《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
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解析:B 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的腐朽性,并且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正逐步走向没落,但没有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鉴于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故B项符合题意。
4.(2012安徽联考)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顶峰明清时期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西欧明清时期的中国对比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统治黑暗腐败,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专制——民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虽然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工业工商业发达,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禁锢文艺复兴,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文化制,钳制思想——自由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文学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科技世界领先对外政策盲目自大,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开放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拓宽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进行殖民扩张综合国力在农耕文明的传统轨道上继续滑行,综合国力日趋衰弱衰弱——强大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进程中快速发展,日益强大对比结论近代中国落伍,19世纪以后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日益强大秦汉大一统助推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热点分析文化共同体是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通用版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整合提升含解析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4·德州模拟)美洲许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实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觉美洲。
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2002年起先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反抗日”。
这说明( )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推断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解析:选C。
依据题意可知,对于“哥伦布发觉美洲的时间:10月12日”,美洲一些国家定为“哥伦布日”,而加州伯克利定为“原住民日”,这显示出了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并非没有客观标准,故A项错误,C项正确;历史并非模糊难辨,只需从不同角度去看即可,故B项错误;题目体现的是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并非观念冲突的难以弥合,故D项错误。
2.(2024·莱芜质检)“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歼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从这一角度看,新航路开拓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促使世界市场起先形成B.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沟通联系日益紧密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C。
依据题干供应的“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可知促使世界市场起先形成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沟通联系日益紧密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符合新航路开拓的历史作用的史实,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原始积累加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符合“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高考历史大一轮课件单元综合提升
避免只看选项不审题、忽视题干 中的限制条件、对历史事件或概 念理解不准确等常见误区。
非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
材料解析
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的背 景、内容和意图。
问题分析
明确问题的要求和考查点,将问题分解为若干 个小问题,逐一解答。
答案组织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运用历史术语和 概念。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类
包括民族融合、对外政策与交 往等真题,帮助学生了解民族 关系与对外交往的历史背景和 现实意义。
05 单元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提升
跨单元知识整合与运用
01
梳理各单元核心概念与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网络。
02
通过案例分析,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 动的爱国民主精神,以及对中国现代
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以 及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掌握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胜利意义 ,以及解放战争的进程和新中国成立 的伟大意义。
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史关键内容
ABCD
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融合
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纷争,以及诸子百家 的思想,如儒家孔子、道家老子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掌握三国鼎立、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以及重要 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等。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影响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 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专题提升
2.(2021重庆巴蜀中学联考)商朝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其中,政务 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这是因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 D.商王的实际控制力小
答案 C 解析 材料“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最高,权力很大”说明神权在政治中占有 重要地位,即巫政合一的发展特征,故选C项;禅让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 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中央集权指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题干中反映的是中 央官员职权的划分,排除B项;题干中反映的是中央官员的职权,不是商王的 权力,排除D项。
3.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 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也是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 历史的素材之一,中国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就是典型的一例。
4.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 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成为研究史前史 的重要工具。
针对训练
2.(2021天津模拟)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 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答案 D 解析 西汉初年的赋作家分散在地方,汉武帝以后赋作家涌向京都,为朝廷 所用,是大一统国家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D项;汉代选官制度采用察举制, 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董仲舒的新儒学地位得到提升还是适应汉代 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排除B项;王国数量减少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视角2:规律趋势——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答案 C 解析 方国联盟是由若干个血缘部族联合起来组成的比较松散的联盟,西周 的分封制是接受周天子领导的若干个诸侯国构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共同 体,郡县制则是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实现了中央集权,由此可得出从方国联盟 到分封制再到郡县制的过程就是大一统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意 味着国家治理的形态不断进步,故选C项。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提升练(一)板块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含解析)
阶段提升练(一)(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盟主”到至高无上权威,表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加强,这有利于集权政治和国家统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说明与商代相比,西周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D项正确。
2.西周时,“王畿千里”(合250平方千米),其军队在宗周(镐京)有八师,成周(洛邑)有六师,而诸侯国最初不过是一些不相连接的垦殖区,诸侯所在都城都很小.由此可见( )A。
周王室强大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基础B.周朝重视经济、军事建设C。
分封制是为了开发边远地区D。
周王室集中了税收和军事权力解析:A 材料强调了周王室的强大和诸侯国的弱小,由此可以看出周初分封制能得到维持的重要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诸侯国的分散性和弱小,没有说明是否边远,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税收和军事权力,故D项错误. 3。
(2018·河南开封一模)据史书记载,太公姜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 )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D.促进了文化整合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课件必修单元综合提升
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和澳门 行使主权,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构想。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 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同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 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 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 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05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 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政治体制改革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等。
基层民主自治实践
城市和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实践得到广泛推广,如村民委员 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与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手工业发展及成就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共同发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官营手工业主要为皇室和官府服务,民营手工业 则面向市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备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题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解题技巧设问方向答题角度政治方面①内部的特点可以从政治制度、政策、政权更迭、君臣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治理等方面进行归纳。
②外部的特点可以从对外政策、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方面①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政策。
③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
④交通设施。
⑤城乡发展情况。
⑥人民生活水平等。
思想文化方面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
①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时代背景、该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②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2023山东,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
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
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程氏)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
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
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
”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
……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
”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
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
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
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
其他人等,按律处理。
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6分)(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8分)材料及所学知识答案要点第(1)问“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和所学知识人地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1.演变历程 (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 期)的演变历程。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 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 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整合提升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 知识再储备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大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大阶段 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大线索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 的演变。
历史
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板块
师生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 能力再提升
考纲展示 考点1 的重视 (1)商周时期 考点2 的政治制度
2016· 全国卷丙,T24 宗法制的影响 2016· 全国卷甲,T27
分封制、礼乐制 2014· 全国卷Ⅱ,T24 从西周到春秋战 2013· 全国卷Ⅰ,T24
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考点1 汉承秦制 考点2 科举制 考点3 重史传统对宋代君主统治 的影响 考点4 汉代外戚干政 考点5 汉代地方吏治 考点6 君主专制强化、 “君权神授”思想 考点7 汉唐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 考点8 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9 中国古代官员培养、选拔 与考察
文化 特征 是依托大河和农耕,虽然 此时的文化也具备多元化 的特性,但不能改变封闭 性和保守性特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一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项目 政体 形式 权力 中心 明清时期的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 君主“统而不治”,议 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 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类别
古代中国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
古希腊
希腊城邦出现了共和 政体,王权衰微,有 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 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城邦孕育的文 明依托海洋,具有开 放性、创新性和多元 性的特点
栏目 导引
政治 制度
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
发展成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演变特点 (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 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 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 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展示
考点归纳
真题举例 2016· 全国卷乙,
考点1 (3)明清君主专 政管理
明代的地方行
T27 2014· 全国卷Ⅱ,
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2 明代内阁制
考点3 清代军机处
T27
2012· 新课标全国 卷,T28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情分析 (1) 从考查内容看,以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 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实施、从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 机处等核心内容,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 演变、选官的制度等是考查的重点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不同
类别
古代中国
古希腊 古希腊城邦始终以独 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 希腊古典世界
政治
结构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
国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经济 发展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则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
较发达,农、工、商 并重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 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 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开始的三 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 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 权的转变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 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实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废 行省,设立三司。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 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 4.注重官员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 九品中正制; 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 术”,明清“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 范围看,由镇压儒生,到控制官员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 体人民。
须绝对服从
和立法机关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项目 政府 机构
明清时期的中国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
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 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 的政治根源
家的决策中心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 本主义的发展
真题举例 2016· 全国卷丙,T25
(2)秦中央 集权制度 的形成、 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 演变
2016· 全国卷甲,T25 2016· 全国卷乙,T26 2015· 全国卷Ⅰ,T25 2015· 全国卷Ⅱ,T25 2014· 全国卷Ⅰ,T24 2013· 全国卷Ⅰ,T41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T29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T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