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断魂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已

――解读《断魂枪》

50年代,在谈到《断魂枪》时,老舍说:“许多好的技术,就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由于这类的‘不传’,我们祖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宝贵的遗产都被埋葬掉了。”许多研究者就据此把关注点放在了断魂枪身上,并断定“在小说中,作为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物是沙子龙那套所向无敌、威震西北的‘五虎断魂枪’的绝技”。对这篇小说的解读也主要从文化角度展开,或认为是在对沙子龙保守心态的批判中寄予对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思考,或认为是对武侠文化唱的一曲挽歌。

其实,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社会转型以及沙子龙的“不传”是解读这篇作品的关键。“沙子龙的镖局改成客栈了。”老舍开篇就告诉了我们的一个世事变迁的故事。在这样一个世异时移的年代,显赫多年的断魂枪该怎么办呢?老镖师的态度是坚决不传。也正因为这一态度,沙子龙饱受指摘,被说成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保守心态。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沙子龙威震西北二十年,所向无敌,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断魂枪作为沙子龙的独门绝技,也与他出生入死二十年,未逢敌手,终于为沙子龙创立了“神枪沙”的美名。所谓日久生情,断魂枪已不同于一般的民族工艺技术,它自有其精魂之所在。那就是野店荒林与绿林响马的拼死搏杀中。离开了这个所在,断魂枪就如离开了土地的安泰,失去了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断魂枪没必要传了,同时也是无人可传。

把断魂枪传给谁呢?大徒弟王三胜,一个只想着摆场子,出风头的一介武夫,鲁莽、暴躁。如若传于他,只是让断魂枪成为向人炫耀的花拳绣腿,成为一群无聊看客鼓掌喝采的噱头。孙老者,一个对武术有着至诚之心的老头,却不知学武到底作何用途。在他们手里,断魂枪会有重振雄风的一天吗?正是基于这一疑问,所以说断魂枪已经落入无人可传的境地。

更进一步说,断魂枪也没有传的必要。毕竟,世异时移,这是一个“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的时代,传统的农业社会正面临解体的危险。“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班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同样,我们也可以问,断魂枪又有什么用呢?安全快捷的火车、轮船必然代替危险、缓慢的镖车。也不会有人再去拿着什么断魂枪去和火枪、大炮比拼。那么,传下去这“五虎断魂枪”又有什么意义?

断魂枪不可避免的落伍了,陷入了落寞之境。而谁又能体味这落寞,这即将被淘汰的悲哀?不能指望痴迷于此道不知自拔的孙老者,更无需提那些只知盲目吹嘘的徒弟们。所有这些,只有末代枪王沙子龙能体味到,也只有他才乘夜深人静的月明之夜,关好后院的小门,一气使下六十四路断魂枪,重温当年的威风。可毕竟断魂枪只是个死物,它不能与沙子龙一齐分担这所有的痛苦而相互慰藉。所以,与其说作品是表现了断魂枪的落寞,不如说是沙子龙所体味到英雄末世的悲哀,与其说是老舍先生面对即将被时代风尘所掩盖的民族传统文化

所作的严肃思考,不如说是对沙子龙式有着辉煌过去却在不经意间被时代抛弃的人们那种复杂的心理感觉和命运姿态的关注。

“滚滚横流水,茫茫末世人。”正如老舍先生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他有着浓重的“末世人”境遇感。从幼年开始,旗人地位的跌落和家庭的沉沦都极伤体面,对于好脸面的母亲和老舍自己都是难以承受的‘末世人’境遇。即使他本能的反抗着社会的不公,但终于还是以‘末世人’自认了。这种‘末世人’境遇感无疑对老舍小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等等多篇小说中,我们都能发现那些急遽变动着的时代中被抛弃者孤独无助的身影。而沙子龙形象无疑也深深积淀着老舍的这种情感。原本一杆打遍天下无敌手,令无数劫匪心惊胆寒的断魂枪,原本一个“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的像霜夜中的大星”威风八面的沙子龙就这样突然落伍了,被时代抛弃了,真是恍如梦寐。面对如此冷酷无情的社会,老舍有困惑不解,也夹杂着落寞无奈。这实际上表现的是一种个体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感,是生命个体对已逝历史记忆的一种叹惋。

纵观整个现代文学史,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是一个一直吸引了众多作家目光的主题。早在20年代,鲁迅就以《在酒楼上》《孤独者》等作品对启蒙者的命运予以严肃思考。其后,茅盾,柔石,丁玲等一大批左翼作家又对五四落潮后小知识分子内心的幻灭感以及命运走向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思考。而曹禺在《雷雨》中对“天地间不可捉摸地残忍”发出的质问更是动人心魄。命运在那个动乱年代对作家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断魂枪》便可以说是老舍参与这一时代共鸣的产物。但出身于底层市民家庭的老舍与其他作家相比显然有其特异之处。对那些处于领导时代潮流地位的启蒙者和革命青年,他有着明显的陌生感。更让老舍牵肠挂肚的是那些仍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老中国的儿女们”,作为老镖师的沙子龙便是其中的一员。不同阶层的人面对时代、命运的挑战,必然采取不同的姿态。鲁迅在启蒙者身上寄予了反抗绝望的深意,老舍也通过沙子龙展示了一种倔强的生命姿态。而这也是沙子龙那笑着连声说的“不传”所实现的另一番意义:

“走镖已经没有饭吃了”,沙子龙顺时应世把镖局改成了客栈,但枪却是不能再传。因为那杆枪和他出生入死,既记录着沙子龙的全部辉煌,又承载着他的全部价值,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同时,断魂枪虽说是落后于时代了,但正如前面的论述,它也有它的精魂。这使它脱离一般的民族工艺而成为“五虎断魂枪”,成为一种英雄精神的象征。威震西北的镖师和他的五虎断魂枪已经如滔滔江水随着那个古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个无需再传也无人可传的时代,再传枪,无疑是对那杆枪,那英雄精神的糟践。从这一点看,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沙子龙无疑是清醒、理智的。正是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开客栈的沙子龙所以才拒绝了孙老者,并且对王三胜等人的流言蜚语置若罔闻。沙子龙这种看似保守实是清醒的倔强又依稀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精神的崇高和悲壮。沙子龙对断魂枪的不传从而在实质上也指向了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这种坚守的胜利也就成为个体柔弱的生命对冷酷无情的社会历史进程的胜利。老舍珍视的其实就是沙子龙面对命运挑战的

无畏姿态。所以,作品最后,练完了六十四路断魂枪,沙子龙“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抚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一声长叹固然是对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无奈,而一个“笑”字又表明了沙子龙那种“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式的带着超然的坚守姿态。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作品在主题上是以“断魂枪”来写“断魂人”,关注的是沙子龙在复杂变动时代的心理走向以及命运姿态,并由此传达了老舍对那些“老中国的儿女们”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发掘一种理想生命状态的努力。因而,老舍先生说是对保守心态的批判,实际上有对当时政治要求妥协的嫌疑。

作品开头所引用的那段极为晦涩的题记,如果从这种生命哲学的角度理解,也会变得稍稍容易一些。“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在大梦未醒、浑浑噩噩的时代,生命显不出他的尊贵。如今虽世道大变了,生命却不能因此随波逐流。老舍在这里表达的既是对那个已成明日黄花的时代的凭吊,也是时代变迁中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这坚守,因其在落寞中,所以也就成为一种抗争的姿态。这也是老舍所向往的生命姿态。从这个方面说,《断魂枪》就与鲁迅的《在酒楼上》等小说有了相同的主旨:对无奈与绝望的反抗。两位现代文学的巨擘由此对当时中国人的命运姿态几乎有了一致的看法,虽然一位显得比较现代,另一位则较为传统。但由此我们却可以领略两位大师相同的人间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