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总结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优秀7篇)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优秀7篇)万能教案高中生物篇1一、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通过讨论交流DNA分子的复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体会证明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2.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在传递遗传信息的时候是如何由一份变成两份传递给后代的呢?引出课题——《DNA的复制》。
(二)新课教学1.播放DNA复制的视频,并提出要求仔细观看,在视频结束之后要描述DNA 复制的大体过程。
2.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问题:(1)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2)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3)DNA复制的场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师补充:DNA复制所需要的酶有多种,教材中介绍的“DNA解旋酶”、“DNA 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两种。
在大体了解DNA复制的过程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叙述整个过程,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叙述。
3.教师补充:结合教材经典实验中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图例,计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个数及所占比例,进一步强调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让学生分析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的特征。
提问:DNA自我复制有何生物学意义?。
(三)巩固提升角色扮演小游戏:10名同学组成DNA分子一条链,两条链共20名同学。
扮演复制一次形成的DNA分子。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搜集基因的资料。
万能教案高中生物篇2教学重点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的能力;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反思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反思
首先,我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有时候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有些内容虽然在课程标准中被列为重点,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背景,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时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我意识到,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
因此,我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在进行评价和反馳时,有时候只注重了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我应该更加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总的来说,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在进行优秀教案设计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参与和思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15篇)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15篇)高中生物教案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
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
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和本质(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教学教案(优秀5篇)人的视觉和听觉篇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教具准备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附:板书设计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一、眼与视觉(第二课时)(眼的卫生保健→学习检查视力的方法;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引入新课:从青少年发生近视眼的话题出发,引出预防近视的重要性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5篇)篇1:高中生物教案必修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能力方面: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教学难点: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讲授】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2、实验步骤及现象3、讨论⑴——⑷见教材P79。
⑸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⑹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4、实验结论5、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⑴在做该实验时让学生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⑵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⑶进行实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如H2O2的分解,20℃无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kJ以下。
(结合教材P80图讲解)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4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4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I 学习目标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II 学习重难点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III 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
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
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1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构造及植物根、茎、叶构造等内容联络非常严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浸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别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浸透吸水的原理。
2、才能目的〔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考虑、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才能和创造思维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浸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浸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究问题〔2〕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展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刚分析^p 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过程。
问:刚刚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别分开〕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别离。
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问:在质壁别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问:发生质壁别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别离复原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六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复习重点:1、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2、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3、严峻的环境问题4、人类开展和生物圈的关系5、保护生物圈的对策和方法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载才能大约是80亿。
2、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业消费中燃烧煤和石油等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降雨落到地面。
范围: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生长,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才能,破坏后,紫外线直接照射地球,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5、温室效应: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外表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却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使用价值。
污染物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7、噪声污染:种类有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家庭生活噪声。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农药污染了土壤。
9、垃圾处理的方法:燃烧、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剩饭菜)和危险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二、重点习题讲解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以下名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是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温室效应⑤赤潮⑥潮汐⑦噪声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分析^p :和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酸雨、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增强、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高中生物教案【13篇】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13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实用的高中生物教学总结三篇高中生物教学总结篇1一、将实验教学步入正轨。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将实验教学步入正轨,将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方法纳入正常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教学中“黑板上做实验”的陋习,摈弃现在的“课件上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实验室。
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生物学实验最能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积极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开放课堂,放飞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实验室的实验员会提前把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摆好,材料准备好,学生不需要准备材料。
然而通过观察,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自己去准备实验材料,用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做实验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好比品尝自己烧的菜一样,更有成功的体会和喜悦。
既然这样的话,教师何不就索性让他们自己去准备实验材料。
再者由于不放心学生的操作,教师总要讲上半节课甚至是一节课,几乎要把实验过程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统统讲给学生,学生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进行实验操作,根本没有进行思考和探索,往往实验效果很不理想。
对于高中的学生,她们已有一定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
因此,教师只需把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生物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
在生物实验中,教师应该放手,教师只有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只有相信每个学生,才能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只有真正放手,才能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高考生物实验的考查,重视实验回归教材,从内容上看,既可是对教材实验内容的直接考查,也可是对教材相关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拓展考查,从形式上看,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通过创设新的实验情境,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课后小结及反思
高中生物教案课后小结及反思
一、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类以及
细胞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我还设置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本节课主要内容偏向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与实际生活、社会联系
的案例和教学素材。
下次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细胞。
2.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还比较模糊,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充分强调。
下次我会更加重视教学
重点,在讲解过程中加强重难点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教学手段选择方面: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在学生实际操作环节上还有
不足。
下次我会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
动手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会认真分析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
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案7篇
高中生物教案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6篇生物学(Biology)是探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为帮助大家学习便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共享的6篇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希望挚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篇一:中学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概述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生思索,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探讨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爱好。
〔板书〕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非条件放射哈欠反射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条件放射谈虎色变挤眼反射望梅止渴〔思索与探讨〕生思索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须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须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加;而且反射活动越困难,参加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加,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加。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
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相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思索与探讨2〕生思索回答,师提示。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________化、构造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开展。
2.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变化时,会通过________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种调节方式,其中,________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食物链(网)中,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称为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________的。
一、1.单方向不可逆2. 反复利用二、1.自我调节多样复杂完善2.反响负反响三、绿色植物(消费者) 第一逐渐减少聚焦科技扫描知识生态工程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是起步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国开展特别迅速,已由最初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扩展到了许多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循环再生原理”等。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展减量化、无害化、资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机局部、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
2.“无废弃物农业”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还田或用来培养蚯蚓等,用蚯蚓粪便再作肥料,既减少或防止了能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增加了产值。
二、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搜集,同时要注意灌溉的技术,传统的漫灌浪费大量的水资,点灌和喷灌可以节约大量水,因此,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灌溉上。
随着工业化消费的扩大,一些工厂、小区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减量排放外,还施行了回收(造纸厂利用废液回收钙粉、木质素等物质)、再生、再循环的措施,寓污水处理于应用之中。
教资教案高中生物总结大全
教资教案高中生物总结大全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总结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和概念,提高他们的
学习效率和成绩。
教学准备:PPT、教案、学生练习册、黑板、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言: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回顾重点知识:通过回顾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总结。
三、梳理概念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概念框架,让他们能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四、总结关键概念:让学生逐个总结生物学中的关键概念,如DNA、基因、进化等,强化他们对这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五、解答疑问:对学生在总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确保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实践应用: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或小组讨论,让他们将总结的知识应用到具体
问题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七、课堂概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总结学习
中的知识。
八、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巩固和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总结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
的整体认识和掌握。
学生应该在课后继续加强对知识的总结和巩固,以提高他们在高考中
的成绩表现。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根本元素是碳学会怎样才能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试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三、教学策略: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看、争论、沟通中学习新学问。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根本学问,所以在进入这局部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拟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局部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觉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中,熟悉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像性又有区分。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学问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根本元素这个问题。
假如学生对原子构造的学问有较好的根底,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根底。
学生熟识元素周期表,很简单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
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
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学问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索与争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学问,提高学习力量。
高中生物教案4篇
高中生物教案4篇【精选】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说明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动手操作才能,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构造。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区分植物细胞的构造。
三、教法学法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
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
从而复习、稳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构造呢?引发学生考虑。
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
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根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
在学生大致理解制片根本的一些知识根底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考虑并观察教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
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假设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防止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稳固,教师那么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总结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教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学习目标(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遗传信息流向的途径:①从dna流向dna(dna自我复制);②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转录和翻译);③从rna流向rna(rna自我复制);④从rna流向dna(逆转录)。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性状的精细调控。
2.学习建议1.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在“中心法则的学习中,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探究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完善过程。
2.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的内容,比较复杂,也较抽象。
学习过程中要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其本质原因,归纳总结三者间的关系。
运用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一类是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
最后得出结论: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再通过“人的身高等事例,了解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知识。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1982年科学家发现rna可复制b.1957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引起的c.1965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d.1970年科学家发现逆转录酶2.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a.基因的遗传定律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中心法则d.自然选择学说3.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b.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的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的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 ℃处理6~24 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此实验不能说明()。
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控制长翅果蝇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c.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时受环境影响d.翅的发育过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 6.当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后,人们又通过科学研究对中心法则进行的补充包括()。
①dna复制②rna复制③蛋白质的复制④转录⑤逆转录⑥翻译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⑤7.下列有关细胞质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质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器中b.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细胞质基因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d.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只能通过母亲传递给子代8.观赏植物藏报春,在20~25 ℃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为aa或aa的藏报春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开白花。
但是,如果把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 ℃条件下,虽然基因型仍为aa 或aa,但新开的花全是白色的,这说明()。
a.基因完全决定性状b.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c.基因型相同,环境条件改变,性状一定改变d.每种植物在环境条件改变时都能开多种颜色的花9.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
此事实说明()。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生物性状10.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①人类的白化病②囊性纤维病③苯丙酮尿症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是()。
a.mrnab.核糖体c.trnad.内质网12.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很多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b.有的情况下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c.有的情况下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d.生物体的性状不会受到环境影响13.逆转录过程的发现对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来说是()。
a.完全否定_______b.毫无意义c.补充和更加完善d.彻底完善14.导致囊性纤维病变的根本原因是()。
a.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b.cftr蛋白结构异常c.支气管中黏液增多d.细菌繁殖,肺部感染15.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下列各项中,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上部分只含有控制形成宽形叶的基因b.水下部分只含有控制形成窄形叶的基因c.水上部分既含有形成宽形叶的基因,也含有形成窄形叶的基因d.基因相同则性状相同,基因不同则性状不同二、非选择题16.(xx年江苏省高考题)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
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
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
(2)整合后它按照_______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并进而通过_______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3)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是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分子与细胞部分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详尽阐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
它是高中必修本中“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
该内容在高考中占重要的位置,其中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功能、基因的表达功能是历来统考、高考必考的内容。
同时,该部分涉及的实验和分子学知识较多,还含有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复习课中对d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功能、基因的表达功能等知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重复和对比,使学生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有关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课时安排两课时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本人所教班学生总体素质较好,思维比较活跃,在复习阶段,如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变通,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归纳、整理,亲历思考、总结的过程,使已学知识升华,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4.教学策略的选择在复习课中,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极为普遍,学生要在短短的一两节课中回忆并熟练掌握大量的知识是枯燥的学习过程。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复习课,选取相同,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举出相应的例题,通过老师对例题的讲解,及学生对拓展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达到以知识点帮助解题,以解题帮助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二、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相应知识点及题目的复习,使学生掌握:(1)证实dna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2)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其中的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实验过程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科学研究思路、遵循实验的设计原则和采用一些科学方法;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类、分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准确的归纳、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验证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主要实验;(2)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教学难点(1)几种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2)在d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所处的位置;(3)在d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导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激发学生主动回忆的欲望,通过物质间关系图,明确各种遗传物质的相互间联系。
引出复习课题:遗传物质的基础。
提出问题:在本章所学的内容中提及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所学遗传相关物质的种类,作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二)复习对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内容进行简要的重温目的:让学生在填表、看图的过程中,对大纲要求的识记、理解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回忆。
复习内容:(1)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过程;(2)dna、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学生活动:根据投影内容,填写图表并回答。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填写)(a) r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不死亡r型菌无毒性(b) s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死亡s型菌有毒性(c) 灭活s型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小鼠不死亡灭活的s型菌无毒性(d) r型活细菌+灭活s型细菌感染小鼠,小鼠死亡灭活的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菌(e) r 型活细菌+s型细菌dna→有s型细菌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所以dna是遗传物质(f) r型活细菌+s型细菌蛋白质→只有r 型细菌(g) r型活细菌+s型细菌荚膜多糖→只有r型细菌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讨论交流拓展思维,巩固实验思考题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
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猜你喜欢:1.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案例分析2.高中生物学习知识点总结归纳3.高中生物学习方法及技巧分享4.高中生物学习常用的记忆方法5.学好高中生物的四大方法总结(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