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湘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湘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大自然、天气、材料、工具,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五个单元: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一单元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用工具》教学设计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用工具》教学设计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巧用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工具》《使用工具》《工具的发展》三课内容。

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了解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整体设计思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工具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他们对工具的认识往往比较零散和表面。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工具、学会使用工具,并了解工具的发展历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认识常见的工具,了解其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知道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3)了解工具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2)学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剪刀、铅笔、尺子等。

(3)能够提出关于工具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

3.科学态度(1)对工具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养成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

(3)感受工具的重要性,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工具。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科技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到工具的发展是人类不断创新的结果,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3.了解工具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难点1.理解工具的作用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科技进步对工具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工具王国”“小小工具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工具,比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湘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美版)

湘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美版)

四、指南车信箱 1.出示《昆虫记》图片,给学生介绍这本书。 2.介绍作者,作者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昆虫的秘密的,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五、指南车讲故事 从《昆虫记》中选取一个故事。
板书:
1 让我们从 观察 开始
观察西瓜
眼 耳 鼻 舌 手(图片)
后记:针对一年级学生,我讲话放慢了速度, 先让学生说说:关于西瓜,你知道些什么,观 察西瓜图,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出:你是怎么 知道的。不少学生积极发言,我及时表扬。我 又补充了一些买西瓜的知识和吃西瓜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身体上的五个宝贝就是感官,如 果没有会怎样,所以要保护。我用课件演示连 一连。还剩十分钟,我请学生表演节目。学生 觉得很开心。我还检查了学生连一连的情况。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 点 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难 点 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1、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趣味小实验 1、听话的气球(空气的热胀冷缩) 2、弄不湿的报纸(空气占据空间) 3、倒不出的水(大气压力)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嗒、嗒”
声的是生瓜。
六掂一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
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2
2020年最新
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小结: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眼、耳、鼻、舌、手是我们观察时常
用的感官。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小结各感官的作用 (如:眼—— 视觉 —— 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 触觉 ——
2020年最新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气球、塑料杯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踏上奇妙的科学之旅,去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成为好朋友,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些都是科学问题。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气球”等)播放完视频后,提问学生:(1)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2)你们想知道这些实验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观察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版(全册)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科目科技年级一班级70时间.9.5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研究科学的意义和研究目的,增强学生的研究目标性。

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入学教育1、让学生明确研究科学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2、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趣味小实验1、听话的气球(空气的热胀冷缩)2、弄不湿的报纸(空气占据空间)3、倒不出的水(大气压力)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研究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本节课,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科学课的内容、纪律,并安排了座位。

由于学生年龄小,学生不克不及精确按老师安排,准确走到指定座位坐下,因此耗时太多。

我又对照座位把每个学生的姓名抄了一遍。

顺便检查了一下学生书写姓名的情况。

发书时,学生不能熟练传递书,反复强调三次后才顺利了一点。

1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科目科技年级一班级70时间.9. 12课题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第1课时总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窥察,能依据窥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窥察,并能描绘窥察过程和窥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研究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重点难点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窥察,并能描绘窥察过程和窥察结果。

新版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一年级学生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探索和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中的物体、现象和规律;2. 研究事物:观察和描述事物的属性和特征;3. 执行实践: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4.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进行归纳总结;5. 安全教育:研究科学实验和活动的安全常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3. 总结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归纳总结相关的规律和概念。

4. 拓展活动:通过游戏或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安全教育:教授科学实验和活动的基本安全知识,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

2. 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规律绘制思维导图,评估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实验器材: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具备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基本设施;2. 室外场地: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七、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延伸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学校或家庭环境中开展更多的科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第1课 多样的天气 (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第1课 多样的天气 (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第1课多样的天气(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第一单元为“生活中的天气”,本教案介绍第一课“多样的天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基本的天气种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

2.了解每种天气的特征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气象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观测天气,如:透明雨伞、温度计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一、预习热身1.运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多样性,感受天气种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今天是什么天气?刮什么风?”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二、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感知、形容不同天气的表现形式及生活中的感受:“晴天是什么样子?阴天呢?”等。

2.利用实物、画面、图片等方式,呈现不同天气的外在表现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学生观察天气,分辨天气种类的能力。

鼓励学生每天在学校或家中观察、记载当天的天气变化,并和同学分享。

2.利用气象仪器,开展简单的天气观测活动。

如:使用透明雨伞观察雨水的形态;用温度计测量空气的温度等。

3.听、读配合训练,引导学生认识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四、加强巩固与拓展1.通过观察天气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天气种类的认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提问、探索答案,从而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天气。

3.开展天气报告活动,让学生选定一天的时间,担任“天气预报员”,向全班同学报告当天的天气情况。

在搜集、整理天气信息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判断、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多样的天气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教学资源】1.图片: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天气图片。

2.实物:温度计、透明雨伞等气象仪器。

3.学生自制天气观察日志。

4.天气报告卡片。

【教学参考】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小学生活中的科学——观察实验综合版1年级上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 张锦秀,祁丽玲,《小学生活科学1年级上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将“多样的天气”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初识大自然(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1、初识大自然(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2.环境素养:学生将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社会素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公民。
4.创新素养:学生将在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科学技术的敏感性和接受度。
(8)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大自然的基本概念:本节课首先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什么,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大自然的组成:接着讲解大然的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让学生了解大然的多样性。
③大自然的价值与保护:最后讲解大自然的价值与保护,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意义。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解决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组织户外观察活动、开展科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和细致,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从观察开始》是2024年新教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而本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以“走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丰富多样,意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并能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能将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新鲜的事物,但由于年龄较小,观察往往比较随意、无序,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还知之甚少。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校园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初识大自然》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初识大自然》教学设计.docx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初识大自然》教学设计课题:《初识大自然》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湘科版(2024)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内容1.教学特点本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大自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讨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教学地位本节课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访大Fl然》的开篇课,为后续学习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天气等内容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建立对大FI然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Fl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强调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加深对大臼然的理解和认识。

3.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宜观地感受大臼然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如天空、大地、花草树木等。

了解大H然的基本特征,如多样性、美丽等。

2.能力目标能够用Fl己的语言描述大H然中的事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

感受大FI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大自然中的事物。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6.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

一些大自然中的实物,如树叶、花朵、石头等。

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7.学生准备自己在大H然中收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初识大H然》(一)、认识大自然中的事物1.天空、大地、河流、山脉等2.花草树木、动物等(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1.不同季节的变化2.不同地方的风景(三)、描述大自然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四)、保护大自然1.认识大自然被破坏的情况2.讨论保护大自然的方法八、教学反思3.成功之处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如图片、视频等,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湘科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_走进科学找相同和不同_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湘科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_走进科学找相同和不同_教学设计
(三)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比较过程,尝试用 5 种以上的观察比较方法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
(四)责任态度
对比较周围物体的外部特征有兴趣。
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描述和表达。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比较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比较对象自定比较内容并பைடு நூலகம்择合适的观察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再观察他们的身体细节,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录音:1号同学的脚更长一些。
学生录音:他们的脚看上去差不多长呀。
师:我们用眼睛看很难分辨出谁的脚更长,怎么办呢?
学生录音:把脚靠在一起比一比。
师:这个方法可以,大家再比比,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录音:他们都是男生。
学生录音:他们都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等感觉器官。
学生录音:我想比一比它的大小。通过观察,我发现它们一个球很大,另一个球很小。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比较的方法了。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项“比较我能行”闯关任务,你有信心挑战吗?
师:同学们都信心满满地点了点头,那我们立马挑战第一关,请观察这四块积木,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PPT:出示第一组材料图片】
(三)拓展迁移
师:在我们身边,很多事物都会存在相同和不同。我们作比较,就是在“相同之间找不同,不同之间找相同”,就像你左右两边的同学,就有很多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PPT:出示两位同学的照片】
师:我们先整体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录音:他们的身高不同,1号同学比2号同学高。
学生录音:他们的身材不同,2号同学比1号同学胖。
师:这些玩具中,你最想拿哪两个玩具来比较?
学生录音:我想比较这两个球。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2020年最新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 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
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
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
脚 程 3、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 等等
2020年最新
作业布置
回去之后和邻居之间的小朋友进行比较下,再将比较 后的结果记录下来
2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 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
学生作答:积木、玩具 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 教 办法来比较一下它们?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 5、教师整理, 小结:比较形状、 比较颜色、 比较轻重、 比较软硬 学 6、拓展练习: 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 的,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 二、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观察课本 P6 人物图组 过 2、提问 : 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 学生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
教学内容
第三课 给物体分类
给物体分类
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 教材分析
一、观察西瓜

1、出示课件图——西瓜图组
2、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

3、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瓤是红
色、有黑色的瓜子

5、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大自然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大自然中的发现》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大自然中的发现一、分享发现二、描述事物三、探究成因四、保护自然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导入、小组交流、引导提问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够主动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探究自然现象成因的环节,虽然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在保护大自然的讨论中,学生们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表现出了较强的环保意识。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分享发现的环节,时间把控不够好,导致后面的探究和讨论环节时间有点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安排,让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此外,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现象成因时,可以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理念
1.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中学习科学知识。2. 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通过实际观察和发现来加深对自然的认识。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分享在大自然中的发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始业课【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教学过程】一、 简单介绍评价表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三、 讲小故事1.讲身边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课 题 1.1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教学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四、种一棵植物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

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课 题 1.2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教学过程一、 聚焦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 二、 画一棵植物过渡:维尼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

他想: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三、 小结过渡:跳跳虎听了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课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PT出示) 跳跳虎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课 题 1.3观察叶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聚焦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 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生画完后,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 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 最好是实物作品。

课 题 1.4这是谁的叶科学概念目标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