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前后上下左右|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1 前后上下左右|北京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描述物体方位和位置。
4.学生能够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指引他人前往指定地点。
教学重点1.通过游戏和练习巩固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描述物体方位和位置。
教学难点1.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指引他人前往指定地点。
教学内容及布置一、前置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平常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掌握,来安排相应的前置知识,例如前后上下左右基础概念复习。
二、教学内容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包含前后上下左右元素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简短描述,以激发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的关注和掌握。
2.讲解:教师通过示意图、图片等形式,详细解释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及其运用。
3.游戏:教师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巩固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例如“走迷宫”、“找出指定物品”等游戏。
4.练习: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描述图形的方位和位置,并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指引他人到达目的地。
5.提高: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更复杂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并将描述和指引演练在课堂上,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三、教学布置作业一:学生在家庭中收集包含前后上下左右元素的图片,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进行标注并进行描述。
作业二:要求学生描述并绘制自己房间的布局图,包含前后上下左右元素,并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指导家人到达某个地点。
教学评价1.在游戏和练习中,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有效地描述图形,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3.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指引他人到达指定的目的地。
4.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十字路口口诀:“前后左右,上下前后,左右前后,上下左右”•用具体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二、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描述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正确运用口诀理解和描述空间关系2.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教案、卡片、图片等2.学生:教材、练习册、学习用品等四、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PPT、出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
例如,出示一个球,让学生说出球的上下、前后、左右关系。
2.讲授(20分钟)1.教师让学生跟读口诀:“前后左右,上下前后,左右前后,上下左右”,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2.让学生看一看教材上的图片,观察其中的物体如何使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再与口诀对照。
3.让学生通过看图、卡片等方式,定位其中的物体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3.操练(20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从教室里找出不同物体,并使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师生互动:教师呈现多种物品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猜测物品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4.拓展(10分钟)1.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游戏,锻炼学生总结它们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思考。
例如,教师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来摆放几个玩具,让学生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玩具归位。
2.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描述图片、设计小游戏等的综合评价;2.针对孩子个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最大化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教师则是一个发现孩子学习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的辅助性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2.能够正确使用“在上面、在下面、在前面、在后面”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会使用木块来模拟不同位置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前后”、“上下”的刻画及描述。
2.学生对“前后”、“上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准备1.木块或其他类似的教具。
2.相应的课件或图片,用来给学生演示和理解不同位置的物体。
3.介绍上下、前后方位的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体的图片及其在教室中的实际摆放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的位置及其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关系。
2. 讲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通过示范、讲解及展示各种物体的位置而引导学生理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
例如,让学生站在窗口前面、走到书桌后面、举起手在头顶上方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呈现多个木块的不同排布组合,引导学生模拟物体及其位置。
例如让他们排列小的木块在大的木块上面,或者把矮的木块放在高的木块上面等。
4. 课堂巩固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物体位置举例子。
然后就是小组讨论或者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关表达。
5. 课后拓展通过家长带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物体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并且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体的位置。
2.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标准应重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前后上下七、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难度不大,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所以教学上需要思考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操作和表达,让其理解相关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增加或者拓展其他的知识点,比如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词。
2.能够掌握信息窗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找到指定位置的物品。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方位判断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1.方位词的识别和运用。
2.信息窗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实际场景中的方位描述。
2.对于左右方位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信息窗模型。
2.包含左右、前后、上下方位词的图片材料。
3.经过实际调试的教学代码或者程序。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能够感性地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并能够简单描述这些方位词。
第二步:认识信息窗1.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信息窗,并让学生自己探索一下。
并问他们觉得信息窗有什么作用。
2.介绍信息窗的用途,即用来寻找物品的位置。
第三步:讲解信息窗的使用方法1.向学生解释窗口横轴和竖轴的含义,并且让学生了解一下窗口中的小方块即代表着一个位置上的物品。
2.向学生演示信息窗的使用方法,比如用代码控制或者是由老师手动操控等方式,让学生们从信息窗中寻找到指定的物品。
3.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信息窗,尽量提供不同难度的例子来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准确的寻找到指定位置的物品。
第四步:练习1.首先简单阐述一下练习主题的目标,如通过找到物品的位置,使学生们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描述和操作技能。
2.将孩子们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抽到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的物品,使用信息窗找到该物品所在的位置,先找到的组获胜。
3.孩子们通过集体合作来帮助自己的组员找到物品所在的位置,增强主体感知能力。
第五步:课堂小结总结今天的主要内容:方位词及其运用;信息窗及其使用方法;左右、前后、上下的操作。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孩子们对于左右、前后、上下等常见的方位词及其运用有了初步了解。
在课程中,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信息窗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操,让孩子们能够更加自信地操作信息窗,增强方位感知和操作技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下前后》
标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观察并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概念2. 描述物体位置的词语3. 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位置,如“铅笔在书本的上面”、“橡皮在书本的下面”等。
2.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上下前后》。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教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书本在桌子的上面”、“椅子在桌子的下面”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
三、实践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判断是否正确。
3.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展示他们如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巩固与拓展(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描述物体位置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并进行改正。
2. 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一些物体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上下前后等词语的用法和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家里的物体位置,并进行书面练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家里的物体位置。
前后左右教案设计
前后左右教案设计【篇一: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教学设计】认识左右、前后、上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0—73页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树图及相应图片(学生带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师:看来,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首先我们要很快地分清左右,谁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怎样才能分清左右呢?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
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小朋友们再来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吗?(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
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这些方位词。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根据给定的方位信息进行简单的空间定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概念,并能准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方位信息进行简单的空间定位。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摆放物品、描述方位等,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版(五四学制)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玩方位游戏,如“找物品”等,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五四学制版一
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知识点概述
在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信息窗的基本功能;
2.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3.能够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教学重点
1.掌握信息窗基本功能;
2.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教学准备
1.信息窗的图示(可用画图软件或手绘);
2.让学生穿好方便动作的运动服;
3.获得一个较为开阔的空间;
4.按照学生数量备足设备(每2-3名学生需配备一台信息窗)。
教学过程
场景演示
老师手持一个信息窗并选择其中一个图案进行演示。
知识点讲解
1.老师带领学生探讨信息窗的基本功能;
2.老师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定位概念;
3.老师通过图示讲解如何通过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操作演示
老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2-3人。
每组在指定的区域内,通过信息窗找到指定的物品或位置。
练习题
1.北边是哪个方向?(此处需指定具体场景)
2.左边是哪个方向?(此处需指定具体场景)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信息窗进行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参考资料
暂无。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指鼻子眼游戏: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指鼻子、指眼睛,同学们请把食指放在鼻子上,听老师的口令,看哪位同学动作最快?师说生指。
师:好了,刚才这个游戏同学们动作都很快,现在老师想增加点难度,大家再来试一下,好吗?生:好!师:这次我们加上方位来指,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
2、加大难度,加上方位指鼻子:鼻子、鼻子右眼睛。
同学们大部分都指错了,师问:这一次的游戏比上一次难在哪里?生:难在有了左、右方位。
师:看来,要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也就是要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
板书课题:认识左、右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1、自主探究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左右呢?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生:我用右手写字,我写字的手是右手,不写字的手是左手。
多让学生说。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分辨左右的好方法确实不少,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能分清左右了吗?4、教学左右课件出示生活中既定的左右,进行教学。
左右手写字的习惯、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在中国汽车方向盘的位置、手表一般都戴在左手、中国的握手礼,是伸右手与对方握手。
5、左右小练习,游戏中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找一找找你身体上的左、右朋友呢?生: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手、右手,左腿、右腿,左脚、右脚等.师:下面我们一起用身体上的左右朋友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师:好,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师:不错,小朋友们做得既快又准确,想一想我们身体上的左右朋友会改变吗?生:(不会),那么今后,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身体上的左右朋友来判断左右方位,好不好?生:好!师:下面我们再来动动手,摆一摆。
4.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4.1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一年级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为主题,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空间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或物品、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2. 概念讲解(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描述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相关的关键词和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中的物品位置关系。
答案:我家的大门在前面,沙发在后面,桌子在左边,电视在右边。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学校的教室布局。
答案: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后面是窗户,左边的墙壁上挂着地图,右边的墙壁上贴着课程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信息窗,红点以及自主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游戏的情境,能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在经历用上下、左右、前后,辨别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累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分辨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跟我一起做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着音乐视频来活动一下,看哪位同学做的好。
(师播放健康歌,学生一起跟着做。
)师:唉?同学们,为什么大家跳的不一样呢?到底是谁跳错了呢?为什么会错呢?生:分不清“左右”。
师:噢,大家认为,要想跳好这段健康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也就是要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
(教师接着板书“方位”和“左、右”,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运用活动运动引入课题,捕捉儿童的兴趣点,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学会辨别左右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请看探究提示)(课件出示探究提示)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典型素材,为汇报交流做准备。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左右?a.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左右手写字的习惯(右手写字,左手按纸)、上下楼梯、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吃饭右手拿筷子左手拿馒头、右手拿牙刷左手端水杯、上课发言举右手、稍息时伸左脚等。
(出示课件)(1) (2) (3) (4)教师及时渗透到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思想教育。
即上下楼梯靠右行,过马路也要靠右走并走斑马线,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b.练习辨别左右手。
一年级数学《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教案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两个小朋友做“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左图用指左眼引起对“哪边是左”的问题的讨论;右图用指右耳,引起对“哪边是右”的问题的讨论。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一定的区分左右的知识。
对前后、上下、正反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
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
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法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为此,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高度融合。
六、教学准备电子白板,录音机。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5分钟)指鼻子眼游戏,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巧妙引入课题。
让学生从玩游戏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索,交流提高(约18分钟)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面对面做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争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前后上下左右|北京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前后上下左右|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知“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实践活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让学生初步感知“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演示,让学生明确“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3)教师总结,明确“前后、上下、左右”的定义。
3. 实践活动(1)找一找: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
(2)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找到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画一画:让学生画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前后、上下、左右”进行标注。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3)教师点评,强调易错点。
5. 总结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六、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
主要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3.能够用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方位概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2.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方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前后、上下、左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地识别和描述这些位置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认识左右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认识左右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左右的基本概念,了解左右方向相对性,掌握简单的左右方向辨别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操作、游戏互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左右方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1. 让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概念,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
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概念: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入,如学生的左手和右手,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关系等。
在此基础上,再解释左边和右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的参照物来决定的。
教师可以设立情景问答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自身左右位置的也能够分辨其他物体的左右位置。
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左右相对性概念的理解。
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在学生理解了左右的相对性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
这包括了识别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操作进行演示,如利用课桌和椅子的排列,让学生明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
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位置关系。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会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和内容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概念,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为将来的空间认知和数学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方位的概念,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左右的概念。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算数问题。
2.通过教学所展示的具体物品,帮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算数问题。
2.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真正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的位置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探讨物品在空间内的位置关系;2.展示图片、模型等物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2. 正文环节2.1. 认位置1.使用卡片、小玩具等具体物品,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2.锻炼观察和记忆能力,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2. 游戏环节1.运用“位置对对碰”等游戏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位置概念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3. 结束环节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展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到的成果。
教学参考资料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各类具体物品:卡片、小玩具、盆栽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成功掌握了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并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和游戏,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左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上下、前后、左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动物图片(猴、大象、公鸡、狮子、小兔),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①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②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仔细观察,理解位置1. 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灯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2. 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学生交流。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认识上下、前后、左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是空间位置的基本词语,能够运用这些词语描述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2.认知各空间位置的特点,感知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3.练习使用信息窗,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空间位置的基本词语;2.信息窗的使用方法;3.信息窗的教学应用。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自己身处的空间位置;2.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判断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讲解上下、前后、左右是空间位置的基本词语。
(2)以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各个空间位置的特点,感知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手把手教学信息窗的使用方法(1)为学生分发信息窗,并向学生讲解信息窗的使用方法。
(2)带领学生同步操作,演示如何打开信息窗和按照指令找出对应单词。
(3)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信息窗的使用方法。
3. 进行游戏式教学(1)教师说出某个空间位置,比如上(下、前、后、左、右),学生迅速找到对应的单词。
(2)教师说出某个物体的位置,比如蛇在桌子上(下、前、后、左、右),学生迅速找到对应单词。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展到其他相关的位置描述,如近远、左右旁、前方后方等。
4. 进行实际运用(1)带领学生到教室外进行实际运用,比如走到前或走到后等。
(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批评指正。
5. 总结归纳(1)让学生回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式教学法和游戏式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判断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练习,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2)测试:通过给学生进行考试,以进一步核实学生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启发式教学法和游戏式教学法的应用,学生积极性高,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感较强,说明这两种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升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两个小朋友做“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左图用指左眼引起对“哪边是左”的问题的讨论;右图用指右耳,引起对“哪边是右”的问题的讨论。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一定的区分左右的知识。
对前后、上下、正反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
也能很容易的就区别开来。
但是对于左右的相对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这时本节课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五、教法学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为此,我将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高度融合。
六、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录音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5分钟)
指鼻子眼游戏,游戏最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游戏入手巧妙引入课题。
让学生从玩游戏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索,交流提高(约18分钟)
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学生面对面做游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争论,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方向不同,
左右也就不同。
这样,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接下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在游戏中对左、右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从初步感知发展到进一步理解,并能在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从而加深印象,学会运用。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约10分钟)
认识上、下、前、后,通过做游戏引入对上下前后方位的认识,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理解这些方位;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约7分钟)
本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整理,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认识,通过游戏再加深一下认识。
八、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上下、前后
左右
上下
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