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
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
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1:1988年,深圳。
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
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
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
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另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
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
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
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
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
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
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最后到一撸到底,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的悲情成就一段佳话,后来无数的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一年刚好42岁。
去MIT的张朝阳遇见了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
杭州师范毕业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曲折的试错过程。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迫辞职,离开了转业后分配到的南油公司。
是下面这段文字激发我研究1987年的深圳,1988年的中国和这两年的任正非。
“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
【名人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故事
【名人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故事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也是中国数字通信业的代表性人物。
他的成功经历不仅令人敬佩,更充满了启示和惊喜。
以下是关于任正非教父的故事。
早年经历任正非于1944年生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成长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家庭贫困,他能够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
在1963年,他考入了陕西省务工人民学校,学习电力工程。
1968年,任正非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工程师。
在这个岗位上,他开始接触到计算机技术,并通过自学掌握了一门新技能。
1997年,中国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改革,任正非也开始看见了商业机会,于是他辞去了在人民解放军的工作,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他开始华为公司创业之路的开始。
华为公司的成立创业初期,任正非锐意创新、追求卓越,走访客户,开发新产品,并逐渐形成了华为公司的独有的商业理念。
他非常注重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并长期把重心放在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
他还积极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将公司产品和服务推向了全球市场。
华为公司在任正非的亲自经营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技术水平和质量管控管理水平得到广大客户的肯定和赞誉。
目前,华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生产商之一,并进军了移动设备市场。
领导风格任正非是一个高度能力卓越并且富有人情味的领袖。
他始终坚信,只有通过合作、敬业和不断的自我学习才能够真正实现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不断反思自己和公司的表现。
另一方面,任正非也被赞誉为一个有远见和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的领袖。
他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冒险精神,敢于尝试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奋斗才能创造成功。
在人生旅程中,任正非永远是一个充满信心、追求卓越的领袖。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华为成功的代表,更在为我们不断提供新的启示和创新思路。
任正非的创业故事及感想作文
任正非的创业故事及感想作文任正非,四川人,华为创始人,一个让世界都晓得的名字。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片,让人听了心潮澎湃。
任正非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
后来考上了重庆大学,学的是工程技术。
毕业后,他去了部队,当了一名工程师。
在部队里,他不仅技术过硬,还特别能吃苦,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部队里的技术骨干。
后来,他转业到了深圳,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那个时候,深圳还是个小渔村,但任正非看到了这里的发展机遇。
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凑了点钱,成立了华为公司。
那个时候,华为还只是个小作坊,主要做通信设备的销售。
但是任正非有远见,他知道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于是他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研发自己的通信设备。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当时中国的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要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谈何容易。
但任正非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产品。
华为的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因为价格比国外品牌便宜,性能又好,很快就占领了市场。
华为的生意越做越大,任正非也成了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军人物。
任正非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和创新。
他曾经说过:“华为没有秘密,我们只是比别人更努力。
”这句话,道出了华为成功的秘诀。
在华为,每个人都非常努力,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从任正非的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要有远见,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其次,要有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要有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正非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普通人,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有创新,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
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导语: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文/清如【人物名片】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
近日,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单出炉,华为排名第72位,其营收相当于百度、阿里、腾讯之和。
而华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其创始人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的硬汉精神。
一、被迫创业1987年,是任正非落魄失意的一年,被南油集团开除、背上200万债务、妻子提出离婚,44岁的他跌入人生低谷。
“找不到地方用我,我也不甘心,就只有走向创业。
”这一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华为,进入通讯领域。
当时,创业条件艰苦,加上行业知识薄弱,任正非压力巨大。
所幸他咬牙坚持,攻艰克难,才有了华为后来的故事。
任正非发现,当时国内的通讯设备几乎都依赖于进口,于是他决定自主研发交换机技术。
他大胆砸入所有资金,可惜推出的模拟交换机JK1000遭到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损失惨重。
出师不利,任正非迅速调整方向,研发数字交换机。
即使研究人员经验匮乏、公司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任正非依然坚持到底,终于在1993年研发成功。
这款数字交换机为华为占领了市场,在通讯领域站稳脚跟。
随后,任正非又决定进军国际市场,让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然而,刀光剑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二、华为冬天2000年,IT泡沫破灭,华为也没能躲过,任正非饱受煎熬,于是写了《华为的冬天》一书。
当时,华为内忧外患,问题重重,任正非果断召开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战争论》,并且写了2001 年十大管理要点,从十个方面批判了华为,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他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即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股票。
期权改革,不仅增强了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力,也避免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在战略上,他大胆实行“鸡肋战略”,集中火力做低端的光传输技术,靠着不懈努力,一步一步走出困境。
任正非曾透露,直到2006年,他才真正抛弃自杀的念头,创业过程中的痛苦和挣扎可见一斑。
任正非励志故事
任正非励志故事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任正非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任正非励志故事篇1低调的华丽当他执意要挑战跨国巨头时,对手说他自不量力;当他提出要做世界顶级公司时,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当他喊出要发展一批"野狼"时,同行无不以异样的眼光看他;然而他却正在改写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他领导的华为开始成为跨国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他就是从军营走出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1982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借来两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华为技术公司。
他选择走技术自立、发展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与业界巨头一争高下,20年时间把华为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并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标杆,华为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在任正非的带领下,22年来,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创造着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神话。
然而任正非却始终保持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色彩,他是当今中国最低调的企业家。
但是,尽管任正非似乎刻意地保持着自己的低调行为,他不事张扬、谨言慎行的个性,仍随着华为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扩张中,不断地为人所认识和了解,有人说任正非的低调行为造就了华为的传奇,而他还被人们冠上了"土狼"、"硬汉"、"华为教父"等各种各样的头衔。
2005年,任正非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家。
《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任正非是一个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却是国际上最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家。
"2008年,任正非荣膺《中国企业家》杂志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这样评价他:"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位企业家。
华为创始人创业励志故事强者之心
华为创始人创业励志故事强者之心任正非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小山村。
当时任正非家在当地人看来算是“富人”了,因为他们家炒菜时是有盐的,这就是当地人眼中的“富人”标准。
实际上,据任正非回忆,他们虽然不算很穷的孩子,但是和城市的孩子比起来,就差多了。
虽然父母都是老师,家境不算差,但因为他家一共7个兄弟姐妹,负担自然非常重。
为了保证7个孩子都能活下来,任正非的父母想了一个办法——分餐,也就是每个人吃多少都是固定好了的,大家不能争抢,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孩子不饿死。
多年以后,任正非在接受一家德国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回忆,从小到大,他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吃不饱,尤其是那三年特殊时期,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一个馒头。
晚上睡觉做梦都是在想是不是有个馒头吃。
母亲为了让任正非全身心的高考,每天都会为任正非准备一张玉米饼。
能够上到大学,全靠那几张从家人口中省出来的玉米饼。
在那段挨饿的岁月当中,任正非说每个学期每人要交2、3元的学费,妈妈每次都为学费发愁,经常看到妈妈到处向人借钱。
任正非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穿过衬衣,考上大学后,妈妈送了2件衬衣给任正非,任正非心里很难受,因为他知道,他有衬衣了,那就意味着弟弟妹妹的日子会更艰难。
筚路蓝缕的辛酸创业路1963年,任正非进入了部队,并且最后成为了当时四川副省长的女婿,借着岳父的人脉等资源他坐上了深圳一家集团的总经理位置。
可惜后来,1987年,为人老实,刚正不阿的任正非被人坑骗了200万元,妻子选择了与他分开。
正因为这样,任正非才不破不立,借了2万来到深圳创业,建设了HUAWEI。
刚刚开办的HUAWEI公司,地点是在一间破旧的厂房,并且也是任正非与员工吃喝拉撒的地方,由于资金有限,所以只能在这种地方办公。
当时HUAWEI没有钱去研发高新科技,于是任正非就顶着20~30%的利息去向某企业借,最终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设备,最后HUAWEI 的技术累积的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更成为了中国科技行业的标杆。
逆流而上的勇士——任正非
逆流而上的勇士——任正非以行践言——题记他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多年来很少在媒体露面;他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是他十五万员工的精神支柱;他是时代的开拓者,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垦荒人。
他叫任正非,华为公司创始人。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的贫困山区。
他家里有兄弟姊妹七人,生活条件很是艰难。
不过,凭借他的努力和父母的培养,它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与1963年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不久后,它退伍从军,在军营里一呆就是好几年。
1987年,这年任正非43岁,也是在这一年,他集资21000元创立了华为公司。
公司最初从事最简单的组装和代理业务,趁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任正非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两年,这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便迎来了它的第一次挑战——没有自己的创新,大家都做一样的东西,结果公司业绩越来越差。
这时任正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们也要搞自主创新!1991年,中国深圳,任正非带着他的50名员工开始研发。
初期他们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资金紧张。
可更紧张的是任正非和他的同事们,因为一旦失败,华为这几年来做的努力就会在顷刻间不复存在。
任正非曾说过:“如果我们失败了,我就去跳楼!”这时一种“垫子文化”开始悄然在华为人中间传开,“没有假日和周末,更没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垫子上睡一觉,醒来接着干……”这就是垫子文化的起源。
这个50人组成的队伍里,有本科生,有硕士,有博士,他们整天吃住在一起,脏活累活都是一样在干。
研发开始时,由于设备的简陋,每天都会有人受伤,车间里成箱地堆放着药品。
可是几个月后,受伤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群年轻人的手上已经磨上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就是凭着这一股拼劲,他们成功了,华为也从此走上了上坡路。
华为对自己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有一句话的总结:这段旅程是痛苦的,可我们痛并快乐着。
一个公司的发展壮大,必然经历许多的坎坷波折。
在20世纪90年代,华为曾无数次经历困难时期,但是他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在面临自身的困境时,凭借着任正非的正确领导和华为人不服输的精神,他们一次次笑到了最后。
任正非:两万块钱创华为,差点跳楼_励志人物
任正非:两万块钱创华为,差点跳楼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低调、偏执般的、目标明确、危机感。
对很多传闻,他从不否认,也不澄清,只是脚踏实地去经营,并和外界保持距离。
从小山村到深圳,从军队到私企,任正非不自觉地在书写过去50年社会种种剧变给小人物带来的转捩。
他的创业史,也是这代企业家的断代史。
任正非的工作经历从30岁开始。
在此之前,像很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样,他在农村度过童年,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在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
任正非大学学的是建筑,水到渠成就当了建筑兵,30多岁时在东北辽阳的一个化纤设备工程上工作。
1982年1月,做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报告,随之而来的军队大裁员,任正非被迫离开。
在还没有发明“下岗”这个词时,任正非已经历了两次下岗。
退伍是第一次,转业后到深圳帮南海石油服务公司盖房子是第二次。
任正非说,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方法,转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顺利,被迫辞职。
“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的。
”任正非回忆当时的窘境。
1987年,任正非43岁,轨迹已在神州大地上画了一个大三角形,但毫无建树。
迫使他脱离体制内“下海”的,与其说是勇气、胆识或前瞻性,不如说是生活的无奈。
25年后,任正非面对法国记者“当时为什么不出国”的提问,他说已经有了老婆小孩,总不能自己店铺不管他们,且自己英文不好,既要挣钱又要补习英文很困难。
“因此我目光短浅一点,没有出国。
”他说。
1987年,脱离体制的任正非“下海”,以21000元资金创立华为。
起初公司主要代销香港产品,风险极小,靠差价获利。
创业初期的历史短暂而模糊,当华为将所有火力都集中在通信类业务,且任正非冒险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了自主创新研发交换机技术后,未来开始清晰。
起初,华为在用户交换机的hjd系列产品上取得了小规模。
然而,这种成功并没有持续下去。
由于对趋势的认识错误,华为接下来推出的一款模拟交换机jk1000遭到了新产品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
华为励志故事
华为励志故事今天,提起任正非,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不知道。
他和他带领的华为,俨然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可以说,任正非就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崛起的商界教父级人物。
简单看几个里程碑事件:1988年,任正非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这家公司只有6个员工。
2007年,华为凭借着125.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2018年8月,华为研发出了麒麟980芯片,让中国有了“芯片自主权”。
2019年1月,华为发布了全球最强大的5G基带芯片,震惊全球。
迄今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用实打实技术突破封锁的500强企业,目前都还没有第二家,没有第二个人。
英国著名报刊《经济学人》这样评价华为:它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位创办华为、带领华为冲出国际的商界大佬任正非,44岁才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之路。
不同于那些天才型选手,拿着一手上天给的好牌,44岁的任正非一无所有。
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南油集团除名,身负巨债,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9口大家在深圳住棚屋,创办华为。
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却成就一代传奇。
这恰恰是任老板最让人敬仰,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想,同样的境遇下,你能做得到吗?想要深刻认识任正非,我们不妨从回顾他的经历开始。
相信会有太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1.清贫的灰色调童年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任正非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是乡村中学教师。
据任正非回忆:“我们兄妹七人,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一家人生活窘迫,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到处借钱度饥荒,但是常常走了好几家也未必能借到。
体现任正非坚持不懈的事例
体现任正非坚持不懈的事例说到任正非,你可能会想,他不过是一个大企业的创始人,像那种商业巨头,身上肯定有一股强烈的“成功学”气质,整天开讲座,谈管理,教别人怎么成功。
其实不然,任正非最让人敬佩的,恰恰是他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
你看他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没见他有半点儿松懈,真的是个典型的“艰苦奋斗”代表。
你要知道,在早期,华为的日子可不好过。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觉得它能成什么大器。
设备差,资金少,员工少得可怜,市场也不怎么看好,简直就是“压根儿没有起色”。
而且当时的国内通讯产业,基本被几家大公司垄断,根本不给你小公司插手的余地。
任正非呢?像一个不怕死的斗士,他不光是咬紧牙关,简直就是硬生生用自己的“死磕”把华为撑了下来。
你想啊,当时他带领华为一度面临被逼入死角的局面,资金链紧张,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可是任正非从来没有说过“放弃”两个字。
反而是越来越有干劲了。
有个传闻,说他为了节省公司的开销,自己吃的午饭都省,带着团队拼命做研发,每天加班到深夜。
自己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面对一堆数据,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可还是不放手,一点点攻克技术难题,做出创新,最后华为才从那些困境中爬出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任正非在最艰难的时候,真的是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华为。
他在很多采访中都说过,自己对华为的未来没有特别清晰的预测,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愿意为它付出一切。
这种心态很让人敬佩吧?你要是别人,可能早就跑了,给自己找个好地方养老去。
而他,不!他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做出一个能代表中国的科技品牌!他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不论怎样,也要把公司撑起来。
那时候真的是“背水一战”,要么成功,要么完蛋。
结果,华为没有完蛋,反而越来越强大。
再说了,任正非不光是自己不放弃,他还总能把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传递给团队。
记得有一次,有个员工在技术上遇到大难题,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你知道任正非怎么说的吗?他说:“你们想一想,华为不就是从一个个小问题中找突破吗?要是连这点小难题都克服不了,那我们就永远都成不了大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传奇故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传奇故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传奇故事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传奇故事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创立了华为公司;次年,任正非出任华为公司总裁。
随后28年间,任正非凭借持续创新创业的精神,引领华为不断创造商业奇迹,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如今,华为从一家立足于中国深圳特区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
华为的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成为中国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曾两度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他:“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
”年逾不惑的创业者有句话说,“25岁到35岁为创业最佳期,40岁已经相当迟,40岁以后则是例外中的例外。
”言外之意就是说,一个人创业时越年轻,也就越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更大的冲劲和实力。
相比之下,任正非的成功更像是例外中的例外:创业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
43岁从零开始,这谈何容易?但是,即使到了这个年岁,任正非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
创办华为公司后不久,任正非即决定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场所,50多名年轻员工跟随任正非开始了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
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怀着勇往直前的干劲,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任正非就是用这种精神弥补了当时公司物质极度短缺的劣势,使得大家都为一个美好的明天而齐心协力。
10年后,华为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搬到了深圳龙岗坂田华为工业园。
华为熬过了创业的艰苦岁月。
任正非故事简介100字
任正非故事简介100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任正非,1944年10月1日出生在广东省深圳市,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
任正非在创立华为之前曾在军队工作,后来决定辞去工作,创办自己的企业。
他一直秉持着“自主创新”的理念,坚信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他的领导下,华为不断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
任正非致力于将华为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秉承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宗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他还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倡员工们勇于拼搏、追求卓越,不断进取。
任正非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
他的领导风格和商业智慧备受人们敬佩,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的典范。
在未来,任正非将继续引领华为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任正非,华为创始人,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是中国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领袖。
1968年,任正非毕业于军事工程学院,曾从事军队工作多年。
1987年,他创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和CEO。
任正非牢记“客户至上”的理念,致力于研发创新技术,引领着公司的快速发展。
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为全球市场输送了大量高品质产品。
任正非在管理和领导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他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从而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任正非还注重人才培养,提倡团队合作,认为只有整个团队的努力合作,才能推动公司的发展。
他带领华为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和口碑。
任正非在商业上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他的领导风格深受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尊敬。
任正非擅长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企业发展的大势,把握市场趋势,指导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他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在业界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任正非励志故事
在社会上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华为公司总部,两个女职员在电梯里抱怨着公司财务制度上的一点小问题。她们注意到电梯里还有一个面貌敦厚的长者,但她们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人太普通了。这两个女职员第二天被告知,她们所抱怨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她们惊问为什么,对方告诉她们,任总亲自打来电话,云云。此时,她们惊呆了。
1987年,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
凭借特区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对于任正非这样的通信技术的门外汉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零开始的。
很多外界人士在评价任正非时总是用"冷酷"一词来形容。任正非脾气暴躁、性格坚韧、刚毅而偏执,说话直来直去,不留情面。从华为国际化道路的历程中不难看出,华为就如任正非本人的性格一样,富有冒险精神、进攻性十足。在华为员工的眼中,公司的运作规范、严谨,对纪律的强调尤甚,服从第一。但是任正非的内心却有着细腻的柔情,他坚强刚毅的背后却是柔情似水,甚至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可以从他写的《我的父亲母亲》、《悼念杨琳》、《北国之春》等文章中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2011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名单,任正非排名榜首。柳传志、张瑞敏分列二、三位。华为在人们印象当中非,但华为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采访对象。
而任正非从1988年创办华为至今,从没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什么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也一律拒绝。
【名人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故事
【名人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故事华为教父任正非,是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故事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展现了他的毅力、智慧和勇气。
任正非于1944年生于中国广东省宝安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不稳定和贫困的时期,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任正非并没有放弃,他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技能,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他在大学时主修工程学,学成之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在1974年,他突然被调到一个没有电力、水、电视和电话的贫困山区工作。
这是一次艰难的经历,这也是任正非成长的重要阶段。
他学会了如何应对困难和逆境,他的思维从未来被局限在当下,而是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1987年,任正非辞去了在人民解放军的工作,投身于电信业。
当时,中国电信市场刚刚起步,任正非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
他创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定位为一个与世界各大电信公司竞争的全球化企业。
华为在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任正非从未放弃,他尽可能地保持公司的运营,并为公司引入了市场竞争的准则。
他将产品定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任正非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他强调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来源于技术能力,还有与客户间的合作关系。
他积极在国际上寻求合作伙伴,并与中国电信运营商一起研发新技术和产品。
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华为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任正非也因此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企业家之一。
任正非的成功并没有使他满足。
他一直试图将华为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公司,不仅仅限于电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扩展了业务领域,进入了智能手机、消费者电子等领域。
除了商业成功,任正非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创建了华为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支持教育、环保和扶贫等领域。
他还鼓励员工参与公益活动,帮助社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
关于任正非的励志创业故事
关于任正非的励志创业故事励志语录励志的句子励志个性签名励志座右铭励志名言励志美文励志演讲稿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4年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
1983年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不顺利,转而在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
创立初期,华为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获得了第一桶金。
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
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
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成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成为华为日后傲视同业的一大资本。
但是,当时,国际电信巨头大部分已经进入中国,盘踞在各个省市多年,华为要与这些拥有雄厚财力、先进技术的百年老店直接交火,未免是以卵击石。
最严峻的是,由于国内市场迅速进入恶性竞争阶段,国际电信巨头依仗雄厚财力,也开始大幅降价,妄图将华为等国内新兴电信制造企业扼杀在摇篮里。
为了活下去,任正非自己创办公司。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
代销是一种既无风险又能获利的方式,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公司财务有了好转。
少许好转的财务并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是继续被投进了经营。
当时任正非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阳台上做饭。
父母通常在市场收档时去捡菜叶或买死鱼、死虾来维持生活。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竭的动力源。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
他的励志故事,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典范,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
任正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品质。
他勤奋好学,自幼便展现出了超凡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然而,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
但是,任正非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奋斗,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他创办华为之初,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但是,他始终坚信,只要有梦想、有坚持、有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最终使华为成为了世界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之一。
任正非的成功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源于他对梦想的坚持和对努力的执着。
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句名言,“天道酬勤”。
他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只要有目标,就要不断地努力奋斗。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不仅激励着华为的员工,更激励着全世界的年轻人。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该像任正非一样,敢于梦想,坚持不懈地追求,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不仅是一部商业传奇,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它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任正非,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梦,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励志故事
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励志故事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励志故事励志故事能告诉我们太多的人生哲理。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
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华为老总任正非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偏执狂才能生存”,华为就是偏执地认为,研发就是生命,自己的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于是,华为的偏执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任正非已经成为业界的传奇,最让记者头疼不己的是任正非从来不接受记者的采访,由于处世低调,任正非被媒体称为神秘人物,其个人公开资料甚少,有关任正非的故事更多地是来源于《华为人报》,这个华为的窗口。
关于华为,说得已经太多了,但是,有一个细节却是业界很少提及的。
那就是,任正非创办华为的故事也颇为奇特。
从军队离开后,任正非无所事事地漫步在深圳的街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任正非感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时代,但是,故事该怎么开始呢?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于是“偶然”地做起了程控交换机的代理。
当时,任正非连程控交换机是什么都不知道。
那时中国的通信业刚起步,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是,通信线路资源却很紧销,大家想必都还记得为了装一部电话机排队等半年的故事吧,那时就是这样。
任正非很有商业头脑,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那时只有这一家运营商)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于是,他拉起队伍开始踏踏实实搞研发。
当时的中国交换机市场,大型局用机和用户机基本上都来自国外的电信企业和他们在中国境内的合资企业,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性。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华为公司为何放着轻而易得的钱不赚,却去劳神费财地搞科研。
任正非不乏商人的精明,但更有军事家的雄才大略。
任正非说:“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
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了。
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
任正非的生涯事迹和职业精神
任正非的生涯事迹和职业精神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
他的生涯事迹和职业精神展示了一个勤奋、理性、创新和全球眼光的企业家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正非于1944年出生在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勤奋。
他在成都军区挖过水沟、拉过煤矿的短暂工作经历,锻炼了他的毅力和决心。
然而,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74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工程师。
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7年,任正非决心创办自己的公司,华为诞生了。
起初,公司只是一家小型的销售代理商,主要经营网络设备产品。
然而,他意识到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开始投资研发,致力于自主创新。
他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使得华为在互联网时代成为行业领导者。
任正非的职业精神可总结为四个关键词:创新、执行、开放和超越。
首先,创新是华为成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任正非坚信技术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要素,他一直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其次,执行是任正非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他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并倡导执行力和效率的文化。
他鼓励员工遵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这种执行力文化使得华为成为一个高效的组织,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
再者,开放是任正非的一贯原则。
他倡导开放思维和合作,鼓励员工与合作伙伴共享资源和技术。
他坚信通过与全球顶尖企业的合作,华为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华为能够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并融入全球市场。
最后,超越是任正非一直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华为必须在产品、技术和服务领域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他鼓励员工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并设立了丰厚的奖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创新和潜力。
总的来说,任正非的职业生涯事迹和职业精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他的创新精神、执行力、开放思维和追求卓越的决心与我们共同奋斗,为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任正非励志故事简短
任正非励志故事简短任正非,华为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工程师。
他的励志故事简短而感人,激励着无数人不断前行,不断奋斗,不断追求成功。
任正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他曾在农村学校教书,后来考入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工程师。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背景而停滞不前,而是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在1987年,任正非创建了华为公司。
起初,华为只是一个小小的代工厂,但凭借着任正非的智慧和毅力,华为逐渐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通信技术公司。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在公司成立初期,华为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任正非并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带领团队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任正非曾说过,“我们要有信心,要有智慧,要有毅力,要有耐心。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任正非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敢于创新,要不断学习,要不断进取。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才能取得成功。
他不断鼓励员工勇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追求卓越。
正是这种精神,让华为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企业。
任正非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有担当。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任正非的励志故事简短而感人,它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追求卓越。
让我们向任正非学习,努力奋斗,不断前行,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华为励志故事简短200字
华为励志故事简短200字
案例一: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用自己的经历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坚持。
华为创立的时候,正处于深圳倒买倒卖的时代,高技术并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说成智力障碍者,面对外部环境的极度不协调,华为的创业艰难可想而知。
故此,在创业许多年后,任正非不无感慨地强调坚持的重要性,说道:“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历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才是真正的成功。
”
的确,坚持是在创业九死一生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心态,坚持追求创业的目标,坚持不断提升自己,坚持战胜挫折、超越困难,如此,自然就容易实现梦想,创业成功。
以下分享任正非创业过程中的一个故事,看完任正非的这个故事,我才明白:创业,就是九死一生地坚持。
案例二:
孟晚舟是两个大球碰撞当中夹缝中的蚂蚁。
2108年,孟晚舟去阿根廷参会却在加拿大被捕,美国给出的原因是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
但最终却无实证。
因为此事,孟晚舟被带上脚铐,困在加拿大三三年。
在2021年的九月二十五日,终于,在祖国和人民的期盼中,孟晚舟女士,回家了!孟晚
舟用行为告诉我们:境当逆处,姿态从容,是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气节!孟晚舟被捕时写的信中说:这一年,经历了恐惧和痛苦,失望和无奈,煎熬与挣扎,这一年,学会了坚强忍受,从容面对,不畏未知。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处境的艰难,但在她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永远的得体优雅,姿态从容,有着不容欺凌的傲气。
在黑暗之下,孟晚舟很乐观,她每日自学五门功课坚持阅读,绘画,瑜伽,从未自怨自艾,只是坦然面对。
这是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民族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一定是可以被打倒的,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运气,概莫能外,缺一不可。后代人写历史,不应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这会教坏年轻人,因为大部分走投无路的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运气之手在背后推了一把而已。
43岁拉起旗帜单干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在卖设备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电信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同时他也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也就是“七国八制”,即美国AT&T、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以及日本NEC和富士通。民族企业在其中完全没有立足之地,任正非决定要自己开始做研发。
这是一个很振奋人心的计划,但是似乎和任正非还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一年他43岁,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这里,先他而来的妻子成为南油集团的高管,却最终结束了两人的婚姻关系。任正非自己还只是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的经理,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而言,接下来的人生似乎只有可以想见的平淡无波。然而和所有始于那个年代的创业故事一样,机会从天而降,任正非的人生道路从此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而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给1987这个本来相对平淡的年份,加上了一点重量。
从军队转业到深圳事业低谷,婚姻破裂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上了建筑兵。那时法国一家公司向东北辽阳市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这是任正非当兵后监守的第一个工程。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任正非才离开。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从部队以团副的身份转业,来到成为改革试验田的深圳,在当时深圳最好的企业之一—南油集团下面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迫辞职,离开了转业后分配到的南油公司。是下面这段文字激发我研究1987年的深圳,1988年的中国和这两年的任正非。“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债。妻子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已过了冲锋势头,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逆袭成功。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是你也有类似,今天你在哪里呢。”
翻阅目前市面上的任正非传,基本上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有根据的。但后半部分有刻意曲解的成分。任正非当时是有一点点资本的,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并非孤家寡人,他从南油退出时已经官至副总经理。而且他处在管制最为宽松的深圳,当时他跟王石一样,靠倒卖产品差价获得第一桶金。而且他们都赶上深圳最适合创业的年代,1988年,那不过是中国的“五月花号”把全中国最不安分的人都带到了这个国境线最南端的小渔港的时候。
1963年,任正非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已并入重庆大学),离毕业还差一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因挂念批斗被关进了牛棚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望父亲,父亲只是嘱咐他要不断学习。
任正非回到重庆后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自学完,接着还学习了逻辑学、哲学和几门外语。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天上掉下一块东西,人们觉得只要是馅饼就已经喜出望外了,实际上天上掉下的是块金子。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熊秉群先生在总结中国电信产业30年历程的时候曾经说过,中国的电信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里各个企业以购买国外的设备或者是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进行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合资企业,才使国内的制造企业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最主要的就是在程控交换机方面的突破。“虽然程控交换机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当时的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过六五计划、七五计划研发出了中小容量的程控交换机,但是当时这样的一些成果,要转化为产业,特别是成为商用化的设备,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第三阶段,就是进入21世纪的通信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10年。
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陪同下,参观了华为英国公司总部,并与华为员工合影留念。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靠近黄果树瀑布。
任正非的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家中还有兄妹6人。任正非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因为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正非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孩子读书。所以任正非的童年虽然是在贫穷中渡过,却是快乐美好的。
倒是任正非这种不屈服和不放弃能成为年轻人的精神动力。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一个有追求但身陷囹圄的年轻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想想任正非,你应该还没有他那么惨吧,至少你还有青春,还有宽松的社会环境,还有再来一次的可能。
相信历史总不缺乏再一次的巧合,只是到那个时候,能不能问自己一句,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份,当时的你在哪里?跟谁风云际会?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最初有50多人,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这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边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得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是创业公司所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了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直到华观止。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事后员工获悉,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即面临破产。可是到1992年,华为的交换机批量进入市场,当年产值即达到1.2亿元,利润则过千万,而当时华为的员工,还只有100人而已。这样的成长速度,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从此,华为像一匹来自深圳的狼,扑进了这个正在高歌猛进的行业。事实上,最初抓住交换机机遇的不仅仅是华为,当时通信制造领域势头最好的四家企业,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深圳华为被并称为“巨大中华”。1998年,华为销售收入89亿元,规模最小的大唐也达到了9亿元。这其中除了华为之外,其他三家全部都是国有企业。
故事的开始方式很深圳。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让任正非帮他卖些设备,任正非以2.4万元资本注册了深圳华为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凭借特区一些信息方面的优势,从香港进口产品到内地,以赚取差价——这是最常见的商业模式,对于身处深圳的公司而言,背靠香港就是最大的优势,至于是代理交换机还是代理饲料,都是一样的。更何况任正非本人也是通信技术的门外汉,他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父母是普通教师,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是暖供,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能使他成为中国比较早用上电话的人,却远不足以令他对这个产业有深入了解。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一年刚好42岁。
去MIT的张朝阳遇见了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杭州师范毕业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曲折的试错过程。
一个和谐的社会,要靠制造历史并活跃在当下的上一代来鼓励,比如林肯最好的鼓舞对象是1800年代的年轻人,而任正非,王石,宗庆后,马云,鼓舞的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曲折离奇且经过了足够的时间考验,远比你看到现在任何互联网+的一夜暴富的传奇有参考价值的多。
若成功太容易,它的深刻性和参考性就可能不足。同样是成功者,陈天桥和史玉柱可能恰好只是在对的时间抓住了对的行业。“恰好”是统计学里的概率问题,不可能人人学会。
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2:
1987年,徘徊在深圳街头的任正非没有想到,好运气即将降临到自己和这个国家身上。
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在这里,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陡坡”:任正非在一笔生意中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在大国企南油集团的铁饭碗端不住了,安逸的日子似乎已经到头。
这一年,任正非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他的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他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没有多少油水,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和他们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家庭解体。任正非在这一波有一波的滑坡中,直达人生低谷。
华为董事长的励志故事3:
一个44岁的男人,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200万债务。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成功逆袭,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这样的人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你还在为没有成功找理由么...
任正非后来解释自己早期的这一次转型的原因的时候说:“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了。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似乎天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加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敏感和决心,而他在那个时候能够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从此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