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西南民族研究

西南民族研究

西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学科。

西南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文化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因此对西南民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等地,这些地区共有2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涵盖了多个民族群体,如藏族、彝族、白族、苗族等。

这些民族在西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民族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西南民族的社会制度多样,有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渔猎民族等。

其中,藏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以养殖牦牛、织羊毛制品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彝族是农耕民族,以种植玉米和大麦为主要农作物;白族则以渔猎为生,善于制作棉布和堆绣。

在历史上,西南地区曾是多个古代国家的疆域。

例如,楚汉争霸时期,巴蜀地区属于楚国的版图;隋唐时期,西南地区成为唐朝的边疆,大力发展农耕和军事建设;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成为明清朝廷的边疆,经历了一系列的土地开发和民族融合的历程。

在文化方面,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元。

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婚姻习俗、服饰风格等,且分布于不同的地域。

例如,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婚礼上会有独特的祭祀仪式;彝族信奉自然崇拜,婚礼有舞狮和祭祀仪式;白族信奉白教,婚礼上会有唱歌和跳舞。

在语言方面,西南地区的民族拥有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

这些语言多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藏缅语系等语系,各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言差异。

例如,藏族使用藏文作为主要的书写文字,彝族使用彝文字,白族则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汉字。

西南民族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通过研究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可以增进对西南民族的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研究还可以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挖掘和运用少数民族的资源和文化特色,推动西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
发 生 了极 大变 化 。
第一 , 市场 化程 度渐 深 。长期 以来 , 西南 边疆 部 分 区域甚 至 被 冠 之 以 “ 化 外 川 ”、 南蛮子 、 苗 疆 等 称 谓, 标 示其 被边 缘 化 的 同时 也 让 我们 看 到 了这 些 区 域在 一定 程度 上 的 落 后 与 闭塞 。但 辛 亥 革 命 以来 , 特别 是新 中国建 国后 , 地 处 西 南 的少数 民族 地 区也 伴 随着全 国政 治 、 经 济、 文化 的 发 展 而 逐 渐 发
色彩 的民族 文化 , 带 动 了这 些 区域 特别 是 一 些 原本
范围来说 , 上个世纪 中叶以来 , 伴随冷战结束和新的 科技革 命 的发展 , 全球 化 成 为 了当代 世 界 的一 个 重 要特征 , 它对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发生影 响并使之具 有 了新 的时代 特征 , 特别 是 在 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全 球


问题 背 景
高。
“ 文化如何大发展大繁荣” 已经成为 当下全社
会 热议 的一 个话 题 , 作 为统 一 的多 民族 国家 , 少 数 民 族 文化 发展 状况 对 中华文 化建 设和 繁荣具 有 重要 意
第二 , 对外 交 流 愈频 繁 。随着 全 球 化 的发 展 进 程 的加剧 、 市场 化 程度 的加 深 , 人与人、 地 区 与地 区
第3 l 卷 第 5期
湖北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NO. 5 Vo 1 . 3 1
( 2 0 1 3年第 5期 )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相关调查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相关调查研究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ma n y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i n S o u t h w e s t F r o n t i e r o f C h i n a ,i n t h e l o n g y e a r s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e a c h
n a t i o n,d u e t o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 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c u s t o ms a n d o t h e r f a c t o r s ,t h e i r p h y s — i c a l h e a l t h a n d l i f e s t y l e a r e d i f f e r e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e s a n d c o mp a r a t i v e l y s t u d i e s t h e Yu n n a n Ha n,Yi , B a i ,Ha n i ,D a i , W A,Na x i s t u d e n t s e a t i n g h a b i t s , h e a l t h a t t i t u d e s a n d h e a l t h s t a t u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 t we e n l i f e s t y l e a n d p h y s i c l a h e lt a h, i f n d s o u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n a t i o n l a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 a s p e c t s , p r o v i d e s t h e t h e o r y b a s i s f o r t h e s t u d e n t s ’p h y s i c a l h e lt a h . K e y wo r ds : mi n o r i t y ;p h y s i q u e ;e a t i n g h a b i t s ;h e lt a h a t t i t u d e

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局面。一方 面, 他们 进入高校 前基本上 没离开 过家 康 问题 的程 度较低 , 前 后矛 盾 的结 果 进 一 步验 证 了该 在选 择 化解 心理 健 康 问 庭, 对 父 母 的依 赖 程 度 过 高 , 自然 缺 乏 主动 人 际 交 流 群体 的 自我 意识 不清 。另 外 ,

的 问题
西南 边疆 是 我 国少 数 民族 聚 居地 , 所 在 高 校 中少 不 理想 民族 学 生 比例 很 大 , 以玉溪 师 范学 院为 例 , 截 至 来越高 , 大学生在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 的过程中, 当 2 0 1 3年 6月 , 据统 计 该 校 2 6个 少 数 民 族 ( 包 括 云 南 家长 和个 人 的期 望 值没有 达 到 既定 目标 时 , 其 自尊 心 2 5个世居 少数 民族 中的 2 3个 ) 大学 生 的 比例 占全 部 和好 胜 心 遭 受 打击 ; 如 果 没 有 合适 的心 理 调 适 策 略 , 学 生 总数 的 3 0 . 6 4 %; 本次 调查 发放 问卷 3 0 0份 , 回收 且 大 学生 自身对 社 会 的适 应 力 和抗 挫 力 偏低 , 将 引起 嫉 妒 心理 、 自卑 心 理应 运 而 生 , 有 效 问卷 2 9 2分 , 占问 卷 总 数 的 9 7 . 3 3 %, 涉 及 白族 、 或大 或小 的心理 冲突 , 彝族 、 傣族 、 纳西族 、 回族 、 哈 尼族、 藏族、 傈僳族 、 瑶 出现厌 学 、 退学 等现 象 。 ( 三 )自我 意识 不 清晰 族、 布朗族 、 苗族和蒙古族等 1 2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 民族 , 覆盖 1 7个本科 专业 的学 生 群 体 , 其 心 理 健 康 问 针对 玉溪 师范 学 院少数 民族 大 学 生 的调 查 显 示 , 题 主 要表 现如下 。 选择“ 经常 有 ” 心理 问题 和认 为现 在 的心理 状况 “ 不 健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大都实行自由恋爱。

如果说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因浪漫的走婚而闻名,那么住在滇西北永胜县的他留人青年男女则有着更为神秘奇特的恋爱方式——串“青春棚”、“过七关”。

“他留”在他留人的语言中是外路人的意思,他留山原本叫红泥山,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军事要塞,马帮商队通过古驿道进出云南和四川。

他留人曾经在此创造过辉煌灿烂的历史, 1856年的大理回民起义使繁荣的他留古城堡消失在战火中,但他留人独特的恋爱方式却完好保存下来。

“青春棚”内演绎了无数的罗曼蒂克史,是双系对偶婚姻制的缩影。

他留山位于六德乡,川缅公路丽攀线西北部,东经101°,北纬26°33',距永胜县城45公里,直距18.9公里。

有河谷区、半山区、山区,所属双河、云山、玉水三个村委会,史称他留河流域,总面积15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2160米,呈温带大陆性气候至寒温带气候,近年来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

根据传说和坟林碑文记载,他留人于明初湖广调卫时迁居永胜,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麻林县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柳树庄大石洞三三村大水井。

他留人的先民于湖广调卫时进入永胜,开始居住在南华柳树塘一带,后需迁徙,便寻找居住地,现在从六德纳咱沿他留河至双河小米田的很多地名仍保留有祖先迁徙的痕迹。

云山和其南北的玉水村、双河村是他留人主要聚居地。

到1999年人口只有2000多,目前总人口有4500多,其中男性占45%。

玉水村委会下属人口有1228,其中女性598人,男性630人。

“苍山佩古泉,底楼飞四合”是他留古民居的主要特征。

他留古城在战火中毁灭,成片相连的院落群早已不复存在,现代的他留民居以单家独户的四合院为主。

时代巨变,但他留人却依旧保持了淳朴的民风和古老的传统。

“夜各阳”就是青春棚,是他留姑娘的父母在紧挨大门的右手边(避免打扰家里的长辈)为女儿搭建的一间房子(有几个女儿建几间),面积大概有七、八平方米,门大概有1.6—1.7米高,屋顶距离地面2米左右。

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

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

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明朝的西南边疆: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与文化影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之一,在其辉煌的二百多年里,不仅统一了中原地区,还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

而西南边疆作为明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众多。

本文将探讨明朝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以及对其文化的影响。

一、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1. 赐姓统治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了一种叫做“赐姓统治”的方式。

具体而言,明朝会给予西南少数民族一个虚构的中原姓氏,使其成为中原社会的一部分。

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中央政权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控制力,也有利于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融合。

2. 军事屏障为了巩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明朝还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军事屏障。

这些屏障一方面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稳定边界的作用。

明朝通过设立军事屏障的方式,保障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二、明朝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影响1. 语言文字统一明朝通过推广中原汉族的语言文字,使其渗透到西南少数民族中。

这不仅方便了政权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还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明朝的统治下,汉语成为了西南边疆地区的共同语言。

2. 农业技术传播明朝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向西南边疆地区传播。

这些农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农业技术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繁荣。

3. 建筑艺术影响明朝在边疆地区修筑了许多壮丽宏伟的建筑,如明皇宫、明城墙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朝的统治力量,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在明朝的影响下,西南边疆地区的建筑艺术逐渐融合了汉族的风格,形成独特而又多元的建筑文化。

4. 教育体系建立明朝通过在西南边疆地区建立教育机构,将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传播到边疆地区。

这不仅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他们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各个民族共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少数民族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调查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一项广泛而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少数民族的问卷,涵盖了教育、就业、文化传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我们选择了若干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以了解历史背景和政策措施。

三、调查结果1. 教育问题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机会上存在一定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缺乏本民族语言教育的机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同时加强本民族语言教育,促进文化传承。

2. 就业问题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人员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3. 文化传承问题调查表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和挑战。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衰退。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建议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鼓励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交相辉映,这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指我国西南部地区的边疆地区,这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

这里的气候条件也各异,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有的地方干旱少雨。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呈现出多样性。

这里还居住着多个民族群体,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习俗等。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多民族、多文化特点,这也为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地区矛盾较为突出。

在这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积淀和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

特别是在资源分配、宗教信仰等方面,常常会引发矛盾,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基层治理组织薄弱。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加上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导致这里的基层治理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乡村社会治理问题。

3.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一些地方存在着人们信用观念淡薄的情况,甚至存在信用失信行为。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给乡村社会治理增添了不少难度。

4.生活环境和民生问题突出。

在一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环境差、民生问题突出,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针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1.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应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提高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能力,减少民族矛盾的发生。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地理环境因素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南地区地势高差大,交通不便,使得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制约了经济发展。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

历史文化因素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西南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语言和宗教信仰对经济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导致该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

尽管该地区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教育与人才短缺。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限制,该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人才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发展条件。

加强资源开发与保护,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资源,加大环保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地区,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对于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需要重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保护和人才培养,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西南边疆的多民族省份

西南边疆的多民族省份

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与临沧镇康县。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 傈僳族自治州。
课堂练习
1、作为边疆省份云南位于中国的 (西南边疆) 2、云南的纬度大致为 21°N—29°N 从地球五带来看云南大部分位于 北温带 南部小部分位于 热带 。
3、云南省相邻的国家有: 缅甸、老挝、越南 他们都为 东南亚(地区)国家。
曲 靖 市
人口和民族
一、人口概况 1、云南人口总数为:4596、6万人, 居全国第12位。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7、63%。 2、人口分布特点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坝区密集、山区稀疏。
二、民族概况 1、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除汉族外,还有51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 在4000人以上的有25个。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66、63%。 2、云南境内独有的民族 傣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拉 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 昌族、基诺族、德昂族、怒族、独龙族。
祖国西南边疆的多民族省份
地理位置
一、在中国的位置:
中国西南
二、经纬度位置:
纬度:21°N—29°N 经度:97°E—106°E
三、在地球五带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
面积39、4万平方千米
陆地国境线长4000多千米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自治区有 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与 云南省接壤的国家有缅甸、老 挝、越南,其国境线长4000多 千米,是的临沧等地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普洱、临沧两地区。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

环境 、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

环境 、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

环境、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尹建东【摘要】传统的西南边疆史研究主要是从族群关系与边疆开发治理两个维度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虽然研究成果斐然,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有目共睹.前者囿于族际间族源、族群文化、族群历史的纠葛,难以充分展现国家-地方-族群之间长期复杂互动的历史图景;而后者则习惯于采用传统政治史"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线性历史"的研究视角,对西南边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逻辑往往关注不够.所以,要想全面揭示西南边疆历史的内在复杂性和丰富性,就必然要突破传统"线性历史"的思考方式,建立起更加丰富、更富有弹性的"整体史观".因此,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转向,就是要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坐标轴上进行综合考察,而不是简单地用历史事件去填充区域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具有复合性、交叉性的时空结构,决定了西南边疆史以空间、历史、族群互动为主题的"复线历史"叙述的基调.【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8页(P214-221)【关键词】西南边疆史;区域史观;阐释路径;族群互动;整体史观【作者】尹建东【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2一、研究现状与学术反思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与清末民初的边疆危机以及中国转型为近代民族国家的背景密切相关。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杨成志、夏光南、凌纯声、陶云逵等为代表的国内部分学者,即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从不同角度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由于对主权的关怀,‘边疆’遂在民国年间成为重要语汇,见之于许多国家表述和民族建构论述当中。

”[1]在此背景下,一些关注西南边疆问题的学人,也自觉地将学术与政治联系起来,以彰显特定历史时期学术思想与国家、民族利益的一致性。

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商人的活动对西南边疆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他们的商业行为促进了 城市的发展。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西南边疆地区的城镇逐渐繁荣起来。城市人 口增多,商业设施不断完善,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商人的贸易活 动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购买内地优质商品,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更 好的生活条件。此外,商人也推动了文化交流。
3、社会主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社 会主义改造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动下,西南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实现了空前的 团结和发展。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经济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和紧密。
三、重要历史事件及பைடு நூலகம்响
四、结论
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 之一。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南边疆地区的多民族 特色及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探索西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历史变迁及影响这些变迁的因素。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疆地区的发展 成就和经验教训。
2、民国时期
进入民国时期后,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一 些西方国家继续向该地区进行渗透,支持当地的分裂势力;另一方面,中国政府 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西南边疆地区的统一和稳定。在这一时期,西南边 疆地区的各民族开始形成更加紧密的和互动,一些民族自治政权也开始涌现。然 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西南边疆地区再次陷入战争的漩涡,民族关系也因此 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倡导 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需要重视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以获取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此外,还需要到不同民族之 间的文化差异和心理认同等问题,以避免加剧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西南少数民族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例子(一)

西南少数民族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例子(一)

西南少数民族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例子(一)西南少数民族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例子1. 云南卢姓氏族群的族谱研究•背景:云南卢姓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姓氏,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族群。

•研究方法:–收集相关的藏文和汉文文献,包括族谱、历史记录和传统文化文献等。

–分析文献中的姓氏传承关系、地理分布和重要人物等内容。

–将文献材料与当地的口头传统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揭示了卢姓氏族群的历史渊源、迁徙轨迹和社会地位等重要信息,为该族群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2. 藏族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与研究•背景:西南地区的藏族拥有丰富的古籍文献,记录了该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研究方法:–对藏族古籍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录入工作,将其保存为电子文档的形式。

–利用文献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工具,对古籍文献进行索引和归类,并进行全文检索和关键词搜索。

–对古籍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解读,研究其中蕴含的历史事件、观念和价值。

•结果:通过数字化整理与研究,使得藏族古籍的内容更加容易被学者研究和利用,促进了对藏族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

3. 彝族口述史与文献补充研究•背景: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口头传统和口述历史有着独特的价值。

•研究方法:–收集彝族老一辈人的口述历史,包括家族史、传统故事和民俗习惯等。

–将口述历史的内容与相关的文献进行对照和补充,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

–分析文献中反映的彝族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并与口述历史进行对比,找出历史的真实性和变迁规律。

•结果:通过彝族口述史与文献补充研究,帮助还原了彝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特点,弥补了文献中的不足,为深入了解彝族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以上是关于西南少数民族使用文献研究法的三个例子,分别涉及了族谱研究、数字化整理与研究以及口述史与文献补充研究等不同的方向。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献研究方法在揭示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吸烟及危害认知调查分析

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吸烟及危害认知调查分析
jian,WANG Li—min.Ruil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Ruili 678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 ̄tand smoking status and smoking related knowledge among aduhs in Southwest
【关键词 】 烟草控制 ;少数 民族 ;现在 吸烟率 ;二手烟暴露 【中图分类号 】R193;R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9982 (2018)08—0689—05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8.08.004
Sm oking beha ̄or and related knowledge among adults in Southwest Frontier M inority Areas of China MA Jian—song,CHEN Zhi—hua,LIU Ban g , YANG Li—xiang, SU Ming —hua, WANG Cheng—bo, ZHANG Han—m , YANG Hai—
(16.4 f or males and 12.5 f or females).Residents who were Dai and Jinpo,older,engaged in manual la bor,lower educa—
tional level, widowed / divorced/ separated had lower smoking knowledge score.The prevalence of second—hand smoke expo— sure was 69.7% . including 79.9% for men and 60% f o r wom en. Conclusion Sm oking was common among m en aged a— bore 15 years old in southwest frontier ethnic regions, female in Jinpo had higher smoking rate, second—hand smoke expo· sure is serious.The level of sm oking knowledge in smokers was lower.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意象及其构成要素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小城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意象及其构成要素研究
造 就 了一个 庞 大 的国 内旅游 市场 。对 中国旅游 业来 说 ,过去 3 O年 旅游 经 济 的增长 点 是 城市 和乡 村
这两 种 终端 空 间 的旅 游 形式 ,但 未 来 中国旅 游 业 新 的增 长 点 和 支撑 点 将 是 中等 空 间 范 围 的城 镇 旅
本论文 为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基 金资助项 目 《 西南边疆少数 民族小城镇旅 游开发过程 中意象及其要 素的应用与保护研 究》 ( 批准号 : 9 J 7 0 0 ) 阶段性研究成果 。 0 XC903
c oeSni gc u t o u nx s ersac bet, n pcf nlsdtei aeadi’ e m n h s aj n o n f a gi eerhojc a dseica a e g n S l e t a y G at h s i y h m t e s
Ke r s o twe tF n i r y wo d :S u h s r t ;mi o i o n ;T u im v l p n ;I g e o e n rt T w s o rs De eo me t ma y


引I 言 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加 速,中 国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已超 30 00美元 ,
St y o t m a e a t SElm e t rn ud n he I g nd i ’ e n s du i g
t e To rs De eo me to o si l o i go fS u we tF o t r h u im v lp n fT wn l n rt Re in o o t n V y h s r n i e
o e twn Al e e wo l n fca o t e o t we tfo te n rt o s wh n t e a t h ft o . h lt s u d be e i lf ro rS u h i h h s r n i rmi o y twn e y de h wih t e i h pr b e t a o t o tu tt e i g rn e tu s d v l p n . o lm th w o c nsr c h ma e du g t o r m e eo me t h i h i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边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政策扶持、资源禀赋、企业发展以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探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政策扶持为了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经济特区建设、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引进等。

比如,云南省政府推出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产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等,旨在实现共同繁荣。

据统计,2018年,云南省营收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民族特色工业增长了16%以上,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增长率是云南省整体工业增速的2.3倍,营业执照注册数量增幅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可见政策扶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二、资源禀赋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丰富的矿产资源等。

这些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少数民族地区觅得了出路。

比如,云南、贵州等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特色文化旅游业、绿色有机农业、矿产品加工制造业等,走上了一条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企业发展随着政策扶持和资源禀赋的优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企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少数民族企业在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

据数据显示,云南省少数民族企业家数量为14.4万人,在民族企业家总数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3.2%上升到2017年的9.1%。

贵州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推贵州省经济发展。

四、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扶持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让资源更加深度利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清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儒家文化认同研究"
朱 汉 民 郎沙!H#%%E$"
!!摘!要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 下 一 统的 政 治 思 想 取 代 传 统 华 夷 之 辨以 夷 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 教 化西 南 边 疆 主 动 自 下 而 上 地 回 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 干儒 家 文 化 的 认 同 研 究 旨 在 接 续 我 国 当 前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的 铸 建 为 铸 牢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提 供 历 史 镜 鉴 和 学 理 支 撑
" 本文的儒学是指清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文中的儒家文化也是此意#两者时有互为使用'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E
湖!南!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 "
$%$$ 年
的回应与向化#探讨 西 南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在 与 中 央 王 朝的博弈和互动中如何形成了儒学主流政治文化认 同和国家认同#彰显 西 南 各 民 族 共 享 的 历 史 文 化 记 忆 #接 续 我 国 当 前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意 识 的 铸 建 #为 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土司 为 了 维 护 其 统 治#给 土 民 的 读 书 应 试 设 置 层层障碍')虽有 学 校 人 才#不 得 科 贡#属 官 俱 以 喜 怒予 夺 生 杀 之*#+H,H$>)土 民 读 书#不 许 应 试#恐 其 出 仕 而 脱 籍 也 ' 田 州 与 镇 安 之 奉 议 州 #一 江 相 对 #每 奉 议州试日#田 民 闻 炮 声#但 遥 望 叹 息 而 已 *'+G,"!F# 贵 州永丰州土司)恐 土 民 向 学 有 知#不 便 于 彼 之 苛 政# 不许读书*"'云南威远 土 司 )向 来 土 官 不 容 夷 人 应 考#恐其入学#与 之 抗 衡*#')云 南 诸 土 官#知 史 书# 好礼守义#以丽 江 木 氏 为 首*+$,E#%%#平 素 爱 好 儒 学 的 丽江木氏土司愿意 捐 重 金 修 建 鹤 庆 府 学#却 极 力 反 对在本地兴建 学 校')土 酋 木 氏#虞 民 用 智 而 难 治# 因 如 秦 人 至 愚 黔 首 #一 切 聪 颖 子 弟 #俱 抑 之 #奴 隶 中 # 不许事 诗 书'*+",$HE 大 多 数 土 司 都 担 心 土 人 上 进 得 志 (金 榜 题 名 后 #会 对 其 权 力 和 地 位 形 成 严 重 威 胁 和 挑战#所以在自己的 统 治 区 域 内 实 行 一 种 绝 对 的 愚 民政策#阻扰限 制 土 民 读 书 应 试' 土 司 地 区 的 土 民 应 试 #大 多 需 要 土 司 出 具 印 结 #证 明 其 是 本 州 县 人 且 家世清白'这无疑 给 了 土 司 极 大 的 权 力#也 使 得 一 些土司在土民应试时有机会有权利故意从中阻挠和 刁难'在这些土司 的 愚 民 政 策 之 下#能 接 受 儒 学 教 育的就几乎都是土 官(土 目 和 稍 有 经 济 余 力 的 农 商 之 家 #众 多 的 土 民 受 教 育 的 几 率 则 很 低 '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一、引言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该地区的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民族文化传承困难等。

为了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有必要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问题分析1.资源短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处高原、山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一方面,这些地区的水、土壤、植被等资源存在着严重的破坏与流失;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差,缺乏足够的资源保障。

2.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相对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社会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服务保障。

与此由于政府资源的短缺和管理水平的不足,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

3.民族文化传承困难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正逐渐消失。

一些传统行业、手工艺品和民俗习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民族文化的传承困难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

三、解决方案1.加强资源保护与管理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水源、土地、植被等资源的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

政府要加大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建设更加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的水平。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节庆等形式,提高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

四、结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但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机遇。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治理的健全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及研究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及研究

鸟居龙 藏 (80-93是第 一位 对 西南 少 数 17-- 5 ) 1 民族作 田野 调 查 的 日本 学 者 。他 于 10 92年 8月 至 10 年 3月 , 东 京 帝 国大 学 派 遣 , 中 国大 93 受 到 陆湖南 、 州 、 贵 云南 、 四川 等地 调 查 了苗 族 、 依 布 族、 彝族 、 族等 , 察 了 中 国西 南 地 区诸 民族 的 瑶 考 分布与 自然 地 理 条 件 之 间 的 关 系 、 民族 的体 各 质、 饰 、 住 、 服 居 习俗 、 言 、 化 , 根 据 调 查 编 语 文 并 写了《 中国西南部人类学 问题》 《 、苗族调查报告》 等著作。 他“ 一方面利用古代文献资料 , 另一方 面进行 实地 调查 研 究 ” 。这 种方 法 后 来 对 中 国 和 日本 的学 者 都 产 生 了 很 大 的影 响。 居 龙 藏 对 ④鸟 云南 的调 查 主要 集 中在 彝 族 的体 质 、 饰 、 宅 、 服 住 文 字 、 话 上 , 调 查 项 目为 体 质 ( 表 观 察 、 神 其 外 测 量 )语 言 ( 集 基 本 词 汇 ) 风 俗 习 惯 和 收 集 民 、 收 、 具 、 迹考 古、 摄 照片。除 比较注 意 服饰 、 古 拍 肤
2 0 年 第 6期 09
N O. , 09 6 20




2 0 年 1 月 09 2
Dec.. 2O09
Ac ade i E x or i m c pl at on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
白兴 发
( 云南民族大学 云 南省 民族研 究所 , 云南 昆明 6 03 ) 50 1

西南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基于相关研究的分析

西南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基于相关研究的分析
界 交往 的主要 形 式 : 边境贸易、 亲 戚 友人 的往 来 、
属感 , 在身份上认为 自己属于相应的群体 。身份 认 同来源于人们对群体 的归属感需求 , 不仅表现
为个 人 对群 体 的 归属 , 也表现为形成 了“ 集 体 意 识” 的身 份归 属 。 目前 研 究 中所 使用 的身 份 认
王丽娜 , 朱金春 : 西南跨 界民族的边界 意i e , - b身份认 同——基 于相关研 究的分析
上 领土 变动 与边 界 划 分 的评 价 , 对 由于 边 界 问题
1 . 跨 界交往 的形 式与 程度
而引起的国家间纷争的态度等, 具有倾向性 , 属于
性 。通过研 究西 南边疆跨界 民族 的边界 意识与 身份认 同发现 , 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 , 其 民族认 同也超越 了国
家认 同 , 这将会对我们 的边疆稳定与 国家安全 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 西 南边 疆; 跨界 民族 ; 边界意识 ; 身份认 同 中图分类号 : C 9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5 2 4 8 ( 2 0 1 3 ) 0 4— 0 0 4 7— 0 6
都具体化至具有操作性的群体认同: 国家认 同、 民 族认 同、 地域认 同等。本文对跨界 民族身份认 同 的分析也遵循了这样 的分类标 准, 以揭示其认 同
结构 , 既有对 国家 的政 治认 同 , 也 有对 本 民族 历 史 与 文化 传统 的 民族 认 同 , 还 有 基 于共 同生 活 地 域
身 份认 同在一 般意 义上 是指个 人对 群体 的归
合研究表 明, 中国云南 、 广西等省、 自治区的跨 界 民族跨界交往十分密切。壕 田诚之通过对广西壮 族与越南侬族 ( 两者名称不 同, 侬族是从广 西南 部迁徙到越南 , 但风俗习惯相近, 可以看作是跨界 民族 ) 的交流进行调查研究 , 总结 了两个 民族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一、陶云逵的云南少数民族研究 《西南部族之鸡骨卜》、《几个云南土著的 现代地理分布及其人口估计》、《云南土著 民族研究之过去与未来》、《大寨黑夷之宗 族与图腾制》、《云南怒山上之傈僳人》、 《云南碧罗雪山之黑傈僳族》、《俅江纪 程》、《云南摆夷族在历史上及现代与政府 之关系》、《西南边区社会绪言》、《车里 摆夷之生命环》、《车里摆夷情书汉译》等。

二、吴泽霖的贵州苗族、云南么些人研究 大夏大学社会研究部,1939年春开始,历时 8个月,《安顺县苗夷调查报告书》、《炉山 县苗夷调查报告书》、《定番县苗夷调查报 告书》等。 1942年受聘于西南联大,《么些人的婚丧习 俗》、《么些人的社会组织与宗教信仰等》 等。 三、江应樑的傣族研究 《摆夷的生活文化》、《摆夷的经济生活》

课堂讨论选题: 1、谈谈罗常培在联大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研 究。 2、谈谈林耀华在联大时期的凉山调查。

后作业选题: 1、试述联大时期江应樑的傣族研究。 2、试评李有义《云南汉夷杂居区经济》的价 值。

第五章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调查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一、罗常培的研究 《云南之语言》、《贡山俅语初探》、《昆 明话和国语的异同》以及与邢庆兰合作的 《莲花摆夷语文初探》等。

二、邢公畹的研究 傣语研究 三、高华年的研究 《昆明黑彝语研究》、《昆明核桃箐村土语 研究》、《黑夷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等。



四、林耀华的凉山调查 五、胡庆均的苗族研究 《呈贡基层权力结构》和《四川叙永苗族 调查报告》
第三节 边疆经济地理研究 一、黎国彬的摆夷经济地理研究 《红河上游摆夷地理的调查》、《车里佛海 茶叶与各部族经济关系的调查》

二、张印堂的云南经济地理研究 《云南边疆种族地理》、《云南经济地理》、 《滇缅铁路沿线经济地理》、《云南掸族之 特征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滇西经济地 理》等。 三、李有义的《云南汉夷杂居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