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音乐音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花深处》音乐音响分析
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总是用一股文艺范儿来美美的讲故事,带给观众一场充满哲思的视听盛宴。
他的影片《百花深处》亦如此,这部影片是《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十分钟的短片,虽然短,思考的问题却并不浅。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古老的一种影片形式,短片电影本身就包含着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十分钟年华老去》正是这样一部在真实与虚构的相撞中表现时间与生命本身的短片电影剧,其中唯一的一个中国导演陈凯歌的10分钟短篇《百花深处》,从一个疯子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人搬进新家以后,怀念老房子的怀旧故事。由此展开了对高楼大厦的现代化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没落的反思。
片子开始,在鞭炮声声、欢天喜地的新家楼下,冯先生要求搬家公司帮他搬家,于是搬家公司的车驶上了去冯先生老家的路。车上的收音机里交通台的广播,警笛声等音响音效都向观众传递了一个信息-----社会发展了,车多事故多,路况信息是忙碌的人们关心的话题。收音机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表达了当时社会流行的文化。
到了冯先生家,搬家公司的人看到的是一片空荡荡的拆迁工地和一颗孤单伫立的老槐树。可冯先生却始终坚持这里就是他的家,并且绘声绘色地给大家描绘了一个古色古香、带着浓郁传统气息的家。于是一场虚拟的搬家表演开始了,片中的音乐出现在几个小伙子搬家的时候,先是一段节奏乐,表现他们行为的虚拟和荒唐,同时又是社会欣欣向荣,现代文明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表现。当冯先生发现家里铃
铛的铛子时,音乐中出现了笛子的主旋律,我们听到了充满着古朴记忆的清脆的铃铛声,节奏伴着笛子表达了虚与实的对照、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这时导演亮出了片子的主题,搬新家,住高楼,现代化并不是导演要表达的,感怀没落的传统文化,才是导演的初衷。
花瓶碎了,冯先生蹲下来伤心的拣起碎片失声痛苦,这时笛子出现独奏,表示传统文化的呻吟。车轮陷入坑里时发现了冯先生家的铃铛,笛子又出现独奏,表达了寻根的冯先生终于找到了老祖宗的传承。这时画面出现了动画做的水墨四合院――老北京的房屋,鸽子的风笛声,老北京的叫卖声,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最后笛子的独奏再次响起,冯先生喊着搬新家喽,向镜头深处跑去、、、、、、
陈凯歌通过这种虚实对照、转变最后彻底融合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疯人不疯的怀旧故事。但他的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停留在过去、被时代抛弃的堂吉诃德式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是由新至旧的倒行结构,还是画面表现的场景构图(如:从废墟窗框向外看汽车急驰而过,汽车行驶时反光镜中废墟作为背景实体渐行渐远,以废墟为前景的背景中隐喻呈现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等等),还是铃与铛的隐藏寓意,影片都表现出某种陈凯歌一贯地对于历史的关注,以及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所表现的隔离与传接。
对于四合院和胡同的消失没落,陈凯歌导演的感情态度显然非常复杂,怀念之情在影片里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怀念并不不是出于对社会改革和城市建设的排斥,而是出于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秩序和文化价值被全盘否定和摧毁而产生的质问,这是对于现代化建设中标
新立异,追求改头换面后退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音乐和音响这两个元素是电影视听体验中声音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对于影片的主题,叙事都起着重要的诠释作用。在影片流动中,通过对对白、音响、音乐、强调和重现那片逝去的文化风景,给淡漠了记忆的人们一个重新寻找记忆的机会与深深思索的空间。
影片的主题音乐是管弦乐器的独奏,旋律极短,很简单,但是旋律的调子却非常动人,它是影片主题意念的浓缩,是百年胡同文化的象征,是传统四合院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一个精神纽带。所以,音乐的旋律虽然简单,但从这种朴素中,我们感觉到一种古朴的生活音韵,旋律极短,似乎不完整,但这种的残缺犹如对往事追忆的朦胧体验,飘渺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