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音乐音响分析

合集下载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摘要】电影《寻枪》通过电影语言的多方面分析展现了丰富的内涵。

在电影主题的分析中,探讨了失落与寻找的心理层面,角色语言的分析揭示了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视听语言的分析强调了影像与声音的互动,心理语言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角色内心世界的变化,符号语言的分析揭示了隐含的象征意义。

电影语言对影片整体效果的影响在结论部分得到总结,同时也强调了电影语言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以及对观众的吸引力。

《寻枪》通过精妙的电影语言,引发观众深入思考,感悟影片背后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电影《寻枪》、电影语言、主题分析、角色语言、视听语言、心理语言、符号语言、影片整体效果、表达主题和情感、观众影响。

1. 引言1.1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表达出导演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在电影《寻枪》中,导演运用了丰富多彩的电影语言,通过主题的分析、角色语言的分析、视听语言的分析、心理语言的分析以及符号语言的分析,展现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电影主题的分析是解读影片的关键所在。

《寻枪》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主题贯穿整个故事,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视听元素的搭配以及心理层面的描绘,展现出了寻找自我、拯救他人和面对挑战的主题。

角色语言的分析是电影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举止,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想法以及情感变化。

《寻枪》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带有个人特色,还反映了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心理变化。

视听语言的分析是影片中音乐、镜头运用等元素的重要解读方式。

导演通过对画面的把握和音乐的配合,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观众在欣赏影片过程中,会受到视听语言的影响,加深对剧情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心理语言的分析是深入揭示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手段。

电影《寻枪》通过镜头语言和角色行为,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挣扎和矛盾,情感的起伏和转变,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世界,增强与影片的共鸣。

第二讲 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

第二讲   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

空间是谢的监狱。
• 两个场景都用假定的真实的手法利用音乐对谢尔盖的命运进 行了某种暗示。
交叉时空音乐蒙太奇
• 概念:用音乐在同一时间内组接不同空间的镜头。
(时间相同而空间不同的事件,它们之间有某种意
义上的联系)
范例分析:《宋氏三姐妹》
• 婚礼现场:在《婚礼进行曲》中行走的宋美玲和蒋介石 • 苏联:1927年的苏联 • 婚礼现场:婚礼与婚宴场面
面镜头。
• 这四个场景无论从画面还是声音,或者画面与声音 结合起来的视听效果来说,都极具冲击力。其中的 三个场景是三组汉子们的群像,都是在放声嚎歌, 它们在整个影片中至关重要,奠定了汉子粗犷豪放
的风格。
以背景音乐来使用的画内音乐
• 将画内音乐作为场景音乐,让剧中人物处行唱奏的
场面比较少,类似的情况还有《海上钢琴师》中的
历史故事的具有文化深度的感怀。
4、主题音乐
• 主题音乐所采用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印第安音乐的音 阶,并且它自身所具有简洁、明快的风格。
总结
• 音画同步在电影中运用得较多,在这种音画配置下,音乐是 以支行画面中的情节表现为主旨的。 • 音画对位则经常运用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因为这种音画配
置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一般用在需要强烈的笔触、需要
• 范例分析:《红高梁》
第一次运用画内音乐
第二次运用画内音乐
• 在画内音乐持续的过程中,观众不需要从头至尾看
到音源出现在画面上。只要能够让观众知道音乐是
由故事中的“发声者”发出的,他们就会将音乐理 解为画内音乐。
第三次运用画内音乐
第四次运用画内音乐
• 场景增加了九儿和孩子的特写,主要运用凝重的正
范例分析:《疯狂的石头》
• 在“四小天鹅”的变奏音乐中,把包世宏和道 哥准备出发,三宝找到骗子的几个场景有机的 结合起来,紧凑、完整,非常简练的把要叙述 的故事讲了出来。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166第2卷第3期文化纵横由陆川导演的这部反映一位警察丢枪后找枪的影片《寻枪》,一个“寻”字突出了影片找寻的母题。

影片虽然选取的母题是许多电影所常用的,具有一般性的意义,但是影片在其电影语言的运用与表现上却具有自己的特色。

导演运用快镜头、慢镜头、摇移等多种镜头,以及各种音乐与音响效果,产生了强烈的充分的情绪渲染作用。

影视语言是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语言,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运用好就会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不仅可以表现人物、反映事件,还可以加强某种气氛,甚至形成反差。

一、摄影机的运动与情绪渲染摄影机的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等等就产生了不同的镜头。

在《寻枪》中导演除了运用长镜头之外,还频繁地变换摄影机的位置、速度,这种变换并不只是为了从不同的方位展现人物、人物所处的位置、人物的表情细节,更为重要的是导演不是将镜头看作简单展示,而是将其赋予更多的作用和意义。

运用摄影机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状态。

“电影摄影机能够参与动作的戏剧结构、情节的展开,承担起蒙太奇的职能(从全景转为特写和由特写转为全景,水平的和垂直的摇摄)。

它常常直接参与揭示动作的戏剧性涵义”。

在《寻枪》中这种运用镜头参与戏剧结构、表现人物情绪状态的地方有很多,摄影机镜头已经不再仅仅只是再现,更多的是一种对主观情感的外在传达。

在影片还没有出题名的几分钟影像中向观众传达了这样的几个信息:这是一个普通的并不富裕的三口之家,父亲睡到很晚了还没起床。

导演在进行描述性的叙述时镜头运用得很平实,只是使摄影机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静静地观察和展现一种随着时间滑过而呈现的自然的客观的发展状态,此时也并没有加入主观的情绪状态。

随着摄影机顺着主人公马山的手停在腰间的空枪套的那一刻,摄影机不再只是做客观展示,它通过快速地移动将摄像机镜头对准脸部,以特写镜头的形式进入马山的内心世界,“细节体现了它本身以外的许多东西”,反映出马山在感知到丢枪时的惊恐状态。

感受心路历程——电影《寻枪》音乐分析

感受心路历程——电影《寻枪》音乐分析

作者: 巫睿
作者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影视音乐专业
出版物刊名: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70-71页
主题词: 音乐分析 心路历程 马山 音乐音响 节奏 合成器 电影 生命意义 影片 心理情绪
摘要: 我相信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信念动摇迷失的时候,那种内心的煎熬和挣扎经过多少时间都依然会历历在目,它们像刻在心底的一道道年轮,标示着个人生命的坚定和深广。

而当我们对个人生命意义的思索与捍卫涉及更多人的生命、更明确的尊严、更广阔的责任时,我们心灵所作的每一步选择,对世界所作的每一点交待,都是那么微妙,这就是影片《寻枪》要讲述的故事。

《寻枪》

《寻枪》

《寻枪》(感兴趣的其它影片)视听分析
从画面造型、镜头运动、光线、色彩声音等选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字数不低于1000字。

例:
其次,影片在镜头拍摄上独具匠心。

第一,利用大特写和大远景制造强烈情绪反差。

本片采用大量近景和特写来营造紧张氛围,如发现丢枪时马山的紧张心理就是通过脸部和枪套的大特写来传达的,而马山急忙赶到派出所开保险柜的段落则将急促的脚步、钥匙、锁孔等全部置于特写镜头下,生动地刻画了马山如惊弓之鸟般的窘态。

影片中部分段落采用大远景拍摄,追小偷段落的大远景让马山遭受的极端压力得到一次畅快淋漓的宣泄。

当然,片中更多的远景用来表现马山孤独的寻觅,显得无助而悲凉。

第二,利用主观镜头刻画人物心理。

影片字幕淡出后即是马山在摩托车上急速行驶的主观镜头,这个主观镜头充满动感,张力十足,表现了马山的慌乱情绪;影片临近结尾,马山准备只身前往火车站段落,一个通过马山视点拍摄的空荡荡的房间,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壮士慷慨赴死的悲壮而是马山对妻子和儿子的留恋,渲染了马山作为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三,利用仰拍镜头和俯拍镜头表现人物命运。

影片中数次仰拍高大的牌坊,让马山弱小的身影从牌坊下缓慢经过,制造强烈的压迫感;表现马山由警察变成嫌疑犯而锒铛入狱的镜头则采用大俯拍,表现了马山的孤立无助和陷入命运低谷的悲凉。

首先,影片的色彩处理极具特
色。

……………………………………...
最后,本片的声音处理也较为出色。

………………………………………。

寻枪

寻枪

观电影《寻枪》有感——从声音与画面结合方面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山是一名民警,他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随身佩戴的手枪不见了,之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手枪。

在找枪的过程中,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怀疑每一个人。

小偷用那把手枪杀了一个人,这让马山极度紧张,非常痛苦。

与此同时,公安局局长给他下达最后通牒,限他3天之内破案,这使得他的精神压力达到顶峰。

最后,他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找到了那把手枪。

声音和画面都是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俩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同等重要。

它们出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声画分离,声画分立,声画对比。

影片一开始用了一段广播录音伴着字幕(介绍演职人员),没有画面只有字幕。

这表明老百姓最平常的一天开始了,可是对于马山来说,他平静的生活就此打破,因为他即将发现他的手枪不见了,这对于一名民警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这段显示了声音和画面的对立。

我们一般认为,此时应该出现一个这样的画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早饭边看新闻或者听广播,多么平常的一个早晨。

而随着画面切入,我们才发现,妻子怒气冲冲地对着马山,因为儿子马东的作文,这是马山才睁开惺忪的双眼。

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对比,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接着,马山迅速奔向办公室,他一边跑,一边幻想着自己的手枪在办公室里。

这时候,导演用了快进的镜头加上打击乐来展现主人公的复杂的心情。

这一段,声音和画面是合一的。

画面表现的是主人公急速穿过马路,人群,我们甚至都看不清他遇到的是什么人,在做什么。

这就让观者感同身受。

在介绍李小萌的时候,作者用了一段特别唯美的音乐,再配上她的眼神,让观者一看就知道,她和马山的关系非同寻常。

李小萌一直在和马山叙旧情,而马山的眼神非常迷离。

一般人再遇见自己心仪的人应该会是特别欣喜,而马山因为手枪的缘故,完全没听进去,只是在想找枪,思考谁偷了这把枪。

这一段,声音和画面对立,反映出主人公完全被寻枪这件事控制住了,都到了精神恍惚的地步。

还有一个地方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恍惚。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电影《寻枪》是一部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2021年上映。

该电影讲述了一名独立女性在枪击案后寻找其失踪丈夫并寻找枪支的故事。

在本文中,将从电影的影像语言、音乐语言和剧情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电影《寻枪》在影像语言方面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独特的视角和才华。

在电影中,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缓慢而深刻的视觉体验之中。

特别是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影片中充斥着孤独的画面,女主角在茫茫人海中若有所思的身影,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影片还通过对枪支和暴力场景的呈现,营造了一种紧张和扣人心弦的视听效果,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影片中心的暴力之地。

电影《寻枪》在音乐语言上的运用也极为出色。

影片中采用的配乐和原声音乐,对情感和氛围的烘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优雅且优美,配合着影片中的画面,使得影片更加充满张力和情感。

特别是在关键时刻,音乐和画面相互呼应,如影片中对于寻找枪支的戏剧性场景的渲染,音乐的节奏与画面的跌宕起伏相得益彰,让观众感受到紧张与刺激的也更能深入了解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电影《寻枪》在剧情语言上的运用也相当精妙。

该电影通过对主角生活的真实描绘和情感的挖掘,展现了导演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主角在寻找丈夫和枪支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浮沉,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世态炎凉。

影片还通过人物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社会中不同阶层和身份的差异和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电影还通过讲述独立女性的成长故事,勾勒了主角在悲剧中的成长与坚韧,从而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电影《寻枪》通过影像语言、音乐语言和剧情语言的运用,展现了导演张艺谋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美感和魅力,也让观众深入思考了现实生活中的众多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并对影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影片分析:《寻枪》

影片分析:《寻枪》

寻枪影评影片一开始嘈杂的声音先进入画面,奠定了本片的复杂性,杂乱的线索。

1、第一个镜头以全景开始,昏暗的环境只有窗户处透进一点光亮,给这个密闭的空间带来一点空气,说明主人公的处境是很压抑的,主人公的姿势犹如一个没有生命的躯壳。

在一片嘈杂的收音机声中拉开了序幕,镜头首先以马山的角度窥视着这个世界,老婆是颠倒的,瞪大眼睛看着他,一大清早还在昏昏欲睡的马山在老婆一阵阵叱喝声中惊醒,一种紧张的氛围徒然升温,隐隐之中暗示着不可预知的事将要发生。

2、主人公的妻子韩老师出镜,特写镜头,并且位置在马山之上,占画幅的一半,镜头运用反打说明两个人之间没有交流。

3、马山在看儿子的作业的时候没有特别的认真,在教育方面对儿子的管教很宽松,从不在学习方面操心,在之后的故事中看到马山连儿子在哪个教室上课都不知道,可以反映出马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

4、在穿衣服的过程中发现枪套空了,加上音乐更说明了事情的不一般,镜头马上特写至枪套,让观众知道枪没了,之后全部是特写加快了影片的节奏。

“枪”这个意象,也是具有典型性的,枪是国家的禁物,一般人是不能携带枪支的,而且这里的枪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责任、道义、权力等等,因此马山在丢了枪之后,就象丢了灵魂一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5、儿子惧怕马山打自己赶紧拿书包跑走但是马山却误以为是马东偷了自己的枪,转而去追马东,从儿子说的话“你只知道打我”知道马山经常会打儿子而没有去真正的关心儿子再次证明马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6、渐渐的妻子和儿子的说话声变得模糊飘渺,马山开始思考枪到底在哪!保险柜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地方。

7、接着出现主题“寻枪”(字在墙上用白灰刷出来的效果有什么寓意?)8、影片开始加快节奏,利用快镜头并加以摇晃来增强主人公的紧张焦虑的心情,这一段镜头多以主观视角来表现,让观众有很强的参与感。

从3:46开始;一直持续到4:52,之后是钥匙的特写和快走的脚步还有保险箱,到5:15钥匙插入保险箱,切入马山的表情特写来突出马山此刻的心情,极度紧张,5:25揭晓答案,枪真的不见了。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寻枪》是一部关于枪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城镇的人们在寻找一支失踪的枪支中
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这部电影采用了丰富的电影语言元素,如音乐、摄影、剪辑等,
来塑造影片的情感氛围和主题内涵。

首先,在音乐方面,《寻枪》采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包括背景音乐和歌曲演唱等,营
造出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

例如,开头的场景中,一位老人在路边吹奏小号,这种悠扬的音乐声营造出了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影片即将展开的故事线索。

其次,在摄影方面,本片运用了大量的景深技巧和色彩处理,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例如,在镜头语言处理方面,导演夏钢采用了远景、近景、中景等多种镜头,增强了
剧情的紧凑性和节奏感。

同时,夏钢还运用了明暗对比的处理法,将画面的色调降低,突
出了人物和场景的唯美感和悬疑感。

再次,在剪辑方面,本片采用了多种切换和组合方式,如交叉剪辑和画外剪辑等,增
强了剧情的张力和持久性。

例如,影片中许多场景之间采用了交叉剪辑的方式进行构思,
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同时了解到多条故事线索,达到了加快情节发展的效果。

总之,电影《寻枪》的语言表达运用了多种手法,深刻描绘了人物、事件之间错综复
杂的纠葛,每一个细节都为整个故事构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这样的语言表达,使得影片
更加深入人心,也让人们在看完电影之后,深思人类社会复杂的心理和情感。

影片分析:《寻枪》拉片

影片分析:《寻枪》拉片

《寻枪》分析影片开始充斥着杂乱的画外音,在有天气预报、国内外新闻的广播的早晨,马山却在床上睡觉,这一切都不关心,一切那么平淡如水,乏味之极。

但不平凡的事,就是发生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

马山老婆倒立的头是马山的主观视角,暗示他的世界出现危机、或不好的事情。

几根隔开夫妻的帘子表示他和老婆之间有矛盾、分歧。

当马山看儿子的作文时,画外传来卖羊肉粉的吆喝声,这应该是导演提醒我们,卖羊肉粉的在片中很重要,虽然现在没有展开情节。

马山摸枪盒是空的时,响起一声刺耳的笛声,之后,马上转到他脸部的特写,并伴随着摸枪盒嘎嘎的声音,眼睛转动,突出这件事情的危险性。

他在家里找枪时,在椅子上,上楼,下楼到床上乱翻时,节奏快动作混乱,表现出马山当时混乱焦急的心情。

等儿子趁机逃跑时,心急的马山竟以为儿子偷了枪。

追到楼梯拐角,追问儿子。

此时马山在画面中用手指像枪一样指着儿子,把儿子偷的烟意外,逼问出来。

他的处境十分狭窄,充满线条,黑暗,暗示他的处境很艰难、被动。

他跳到床上翻被子,床栏杆将他隔起来,暗示他的处境很狭窄、被动。

马山将儿子的书包倒出来儿子的玻璃球、铅笔盒,把儿子的秘密全都公布出来了,引起儿子的反感,同时也让老婆对他更加不满,甚至骂他。

老婆骂他、儿子埋怨他,这些声音变得遥远,他的脑子里只有丢了的枪。

老婆的话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脑子里出现了正接近的保险柜。

这让我们有些好奇,真的丢了枪,到底枪在不在保险柜里呢?老婆问他:到底丢了那样东西?镜头接到保险柜的枪。

这属于叫板式蒙太奇。

这之后,引出本片名:寻枪。

在墙上白色的字给然一种白色恐怖。

正是郭小刚的白宫的颜色。

之后一分钟快节奏,左右晃动眩晕的镜头是主人公漫无目标的寻找枪,最后打开保险箱,把他十分着急、但无奈的心情表现出来了。

同时也交代了,他寻枪所走过的路线、地点,这一切都是为了找枪。

其实这已经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

将马山走路、掏钥匙、把钥匙对准保险箱、把钥匙插入保险箱的镜头重复快速的方式,表现出马山急切想找到枪的心情。

真实性与虚幻性镜头的融合r——论陆川电影《寻枪》主观镜头

真实性与虚幻性镜头的融合r——论陆川电影《寻枪》主观镜头

真实性与虚幻性镜头的融合r——论陆川电影《寻枪》主观镜头覃勇霞【摘要】陆川电影《寻枪》通过出色的电影视听语言讲述了基层普通警察马山寻枪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局,运用主观镜头突显男主角内心诡异恐怖的心理特征,其主观镜头呈现三大特色:首先,主观镜头体现了真实性与虚幻性的交织,逼真揭示人物充满焦虑的内心世界,真实世界镜头与意识世界镜头水乳融合;其次,主观镜头叙事的悬念性;最后,主观镜头对影片听觉造型的渲染烘托意义,包括对电影的音乐、音响、人声带来的诸多影响.【期刊名称】《西部广播电视》【年(卷),期】2016(000)018【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陆川电影;寻枪;主观镜头;特色【作者】覃勇霞【作者单位】贺州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国经典电影《寻枪》,是中国新生代导演陆川2002年的电影作品,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影片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视听艺术的创新,该片主观镜头的运用极具特色。

“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一般来说,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

”[1]其中,主观镜头,是指“主观视点提供给我们一个带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倾向的视觉角度,是摄影师对场景的介入。

”[2]陆川在《寻枪》中运用独特的镜头运动引导观众卷入剧情,让观众产生介入感。

影片主人公马山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导演交叉运用主客观镜头的有力呈现,同时引发观众思考:男主眼前看到的及其发生在男主身上的事情是真是假?之所以让观众一时间难以理解,是因为剧中人的主观视角分为“代表人物视线的真实世界镜头”和“明显表示出主角主观情感与情绪的意识世界镜头(具有制假功能)”[3]导演陆川把主客观两种镜头交叉运用,故意模糊影片中真实世界和意识世界的界限,从而让观众对剧情难辨真假,使影片更像悬念侦探片。

1.1 真实性与虚幻性交织的交叉蒙太奇手法运用影片表现真实世界的情节主要有:马山丢枪、寻枪。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摘要】电影《寻枪》通过角色对话的分析展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镜头运用的独特手法带动剧情的发展,增强了观众的情绪共鸣。

音乐的作用分析揭示了背后的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

色彩的运用分析描绘了影片的视觉美感和情绪隐喻。

符号的解读分析揭示了电影中隐藏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综合效果展现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共鸣。

《寻枪》的主题传达通过电影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电影《寻枪》在电影语言上的突出之处体现了导演的独特眼光和表达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和心灵的共鸣。

【关键词】电影《寻枪》、电影语言分析、角色对话、镜头运用、音乐作用、色彩运用、符号解读、综合效果、主题传达、突出之处1. 引言1.1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电影《寻枪》是一部备受瞩目的黑色喜剧片,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展现了导演对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思考。

本文将对该电影的电影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从角色对话、镜头运用、音乐的作用、色彩的运用以及符号的解读等方面展开讨论,力图揭示电影《寻枪》中隐藏的精妙之处。

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细致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导演的意图,以及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本文的将总结电影语言的综合效果,探讨《寻枪》的主题传达,并指出该电影在电影语言上的突出之处。

通过对《寻枪》电影语言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这部充满创意和思考的影片。

2. 正文2.1 角色对话的分析在电影《寻枪》中,角色对话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个性、情感和关系。

在电影中,角色对话的方式和内容通常会暗示着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探讨。

角色对话的语言和语调可以反映出角色的性格特点。

一个角色说话语速快且口齿清晰,可能暗示着他是一个机智聪慧的人物;而另一个角色说话语气低沉且缓慢,可能暗示着他是一个内敛沉稳的人物。

通过对角色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寻枪》声音造型分析

《寻枪》声音造型分析

《寻枪》声音造型分析电影《寻枪》的主题曲《寻》是乐队化的演奏方式,其风格属于流行摇滚,歌曲以吉他、贝斯、鼓作为主要配器,加上线条舒缓的人声,给人一种“飞”一般的感觉。

此音乐在电影《寻枪》中,恰如其分的烘托了电影故事情节,承前启后的连接了画面及电影本身,电影与音乐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为了让音乐与影片完美结合,制作人和导演陆川一起一遍遍看着录影带,灵感经常从心里接连不断地迸发出来,这就是陆川“寻”来的非乐队的能力,电影的成功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

给《寻枪》做音乐的时候,是对着电影画面做的。

电影音乐还是要以电影为先,以影像为先,音响为辅,音响辅助影片的情绪、段落、发展的状况来制定。

方式就是这样,对照画面,对照它的情节来做呼应。

《寻枪》的开篇很有气势,平静的日常生活中突起变故,寻枪路上的狂奔开始了。

一连串儿极速纵深运动的镜头不容观众喘息定夺就把人强制牵引到了神秘的贵州小镇。

背景音乐的极速鼓点也让观众紧张不安。

就在那样一种极速运转的镜头里,诡异的背景音乐将观众的心也带进了一种虚幻的深不可测的情绪中,诡异中带着阴郁,那声声急促的音乐像极了马山的心跳。

枪,到底在哪里?影片出彩的音乐还有马山骑自行车追小偷那段,非乐队的音乐尽量撒开了玩,有一种强烈的不管不顾的情绪,就像马山用力蹬着自行车也是一样的不管不顾的狂追小偷,以至于小偷最后几近精神崩溃的问道:“你能不能不追了?”使得影片在此时看起来非常黑色幽默,贵州小镇缠绵的绿色山脉在此时看起来也一样是充满不安的情绪,镜头语言颇有神韵。

影片整体音乐风格不一,有凌乱狂躁的摇滚曲风,也有安静欢快的曲调,甚至还有韵律感极强的电子风格,这些音乐在电影里面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寻枪》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主观语言镜头,绝大部分是主角马山的视觉感官,自从发现枪丢了开始,马山的意识世界就变得疑神疑鬼,“怀疑”的情绪颇为浓重。

影像上,画面的浓烈渲染,镜头的摇曳不定,背景音乐猛烈急促的鼓点,或紧或慢。

寻枪中声画关系

寻枪中声画关系

寻枪中声画关系主观镜头是代表剧中人物视线的拍摄角度,摄像角度就是观众的视点,如果有意从剧中人物的视线角度拍摄,意味着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视线看发生的事情。

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

在这里主观镜头就成了一双可以随处“旅行”的眼睛,用以代替剧中人物的主观视野和感受,在此主要看看这双“眼睛”是如何刻画人物心理(眼镜会说话)和制造悬念氛围(眼镜会骗人)的!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

主观镜头对人物情绪和心理的刻画《寻枪》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大多是男主角马山的主观视角和感受。

自“寻枪”行动展开伊始,马山的意识世界就变得疑神疑鬼、似是而非。

换作马山的主观镜头语言,则表现为影像和声音的夸张其辞、如梦似幻。

影像上:画面的浓烈渲染,镜头的摇曳不定,景别的似近而远;声音上:人物话语分贝量的增强,音响效果重锤猛击,音乐伴奏或紧或缓。

借此过分渲染,从而传达出人物情绪,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有一组镜头是说马山在夜晚开着摩托追踪一辆车,寻找枪丢失的踪迹和线索。

此时是由马山开摩托的一个客观镜头(全景)转换作马山的主观视角镜头(近景):(马山)看见路及路边的景物(树、牛、墙屋)都在飘移,晃动不定、朦胧不清,似乎在跟马山玩捉迷藏。

这个镜头出神地传达出马山由于失枪开始“怀疑”身边一切事物的主观情绪,“怀疑”视角此时形象地再现了只能存在于人脑的抽象意识,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几分钟的剧情直接都用马山的主观镜头继续讲述:他开着摩托,视角模糊、景别不清,在行驶的路上也只给出前照灯打出的一圈微弱的光亮。

通过镜头对准路面向前推进,渐入一幕幕过去24小时内出现在马山身边的人物:妻与子向他挥手告别说明马山离家已渐行渐远、新婚夫妇默然凝视的眼神反映亲属也和他有所疏远。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画面构图是电影语言中的重要部分。

在电影《寻枪》中,导演通过精心构图,将人物、道具与背景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紧张、扣人心弦的氛围。

比如在片中,当主人公在寻找失窃的枪时,导演通过运用特写与长镜头的对比,刻画出主人公心情的紧张与焦虑,通过镜头语言将观众拉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突出了主要情节和人物情感,使观众更能够深入地了解剧情。

片中的追逐镜头尤为精彩,通过摄影师巧妙的使用运动相机和手持摄像机,使得整个追逐场景生动而有力,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

声音运用也是电影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电影《寻枪》中,通过精细的音效设计,导演使得影片在情节上更富有张力和情感。

比如在影片当中运用了各种环境音效来渲染氛围,如地铁站的喧闹、风声、雨声等,使得影片具有真实感与冲击力。

而在主角追逐的场景中,背景音乐的调配则进一步提升了紧张的氛围,通过高低起伏、节奏明快的音乐来强化观众的视听感受。

音效更是影片情感传递的媒介,通过合适的音乐和声音效果,让观众更深入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电影的剪辑技巧也是电影语言中的一大特色。

导演通过电影的剪映技巧,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更加有层次、节奏更加紧凑。

在电影《寻枪》中,运用了不少快剪手法,使得片中的冲突戏份变得更加紧张,观众也更加容易投入到剧情之中。

在某些关键情节,导演采用慢动作和碎片化的剪辑手法,将人物情感与情节发展直接耐人寻味。

影片的画面转场也非常精致,通过镜头旋转、变焦等手法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得场景切换更加连贯自然。

影视特效也是电影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影《寻枪》中,导演通过特效的运用,增强了片中的氛围、营造了迷离的影像效果。

如影片中的追逐场景中,通过特效的合成与处理将视觉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片中的著色、光影等特效处理也是对影片画面的一种提升和丰富。

特效也在片中的一些关键镜头中发挥了作用,比如在溃城一幕的特效处理,使得战争场面更加震撼、惊心动魄。

《寻枪_》赏析

《寻枪_》赏析



我们的观点:从大师到经典,从好莱坞到日剧, 凡是精彩的、畅销的,无论镜头、片段,还是故 事、音乐,都可拿来、为我所用。但不要简单地 抄袭,要有自己的东西。 如《精神病患者》女主角洗澡时被杀的场景:尽 管过了这么多年,每次看到这里人们都不禁屏息 惊叫。尽管很多人模仿过这一片段,并且人们总 是乐此不疲,但对观众的视觉、心理形成的冲击 在于对这个贵州小镇而言,现代国 家体制的力量是一种从外部强加而来的力量,一 种自上而下被移植的秩序,它之所以与本土资源 格格不入,因为它与本土之间是间离的,它的合 法性没有搭建在本土社会的土壤之上。公安局长 是对上面负责而非对刘结巴们负责。所以丢枪的 被夸张的危险都被放在了朝上的方向,如果枪流 到省城或北京出了事是局长无力承担的,而枪在 本地出事则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

《寻枪》与《野良犬》相比,主题都是“寻枪”, 故事都发生在小镇上,主人公都是警察与罪犯, 而且都有曾上过战场,都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 故事情节及其线索也非常相似,都是警察在车上 失枪,在警局报告失枪,枪内都留有子弹只是数 目不同,都有寻枪过程,接着都发生血案把故事 推向高潮,都有一场追逐嫌疑犯的追逐戏,结局 都是与罪犯对峙、被杀。总体而言,《寻枪》无 论是主题、象征还是具体细节,都有模仿《野良 犬》的痕迹,虽然《寻枪》也有自己独创的东西, 但是并没有超越大师。
“枪”是一种国家体制和现代法律秩序的象 征,对马山来说也是警察身份的象征,是 国家力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贵州山区小镇 的存在证明。这个人烟稀少的小镇让我们 想起《秋菊打官司》里的陕北村落和《被 告山杠爷》中的川西坝子堆堆坪,法学家 苏力先生以这两部片子分析了本土资源与 现代法治秩序之间的冲突。
马山丢了枪,同时也丢了做为公家人、男 人、人的荣耀和尊严。而这怪不到任何人 身上,不能对任何人发泄,只能怪自己。 所以,马山要不惜一切找枪,找枪的压力 加到了最大,对情节也起到了最大的助推 作用。

寻枪观后感

寻枪观后感

《寻枪》观后感——从声音与画面的角度分析《寻枪》是陆川的处女作,姜文在其中担任主演。

它主要讲述了贵州边陲小镇的一个普通民警丢枪后心理上、生活上的变化,以及整个寻枪之旅。

陆川对于声音的运用独具匠心,首先故事的开始就是是马山在一夜的宿醉后的闹钟声,妻子的唠叨声中醒来,发现枪不见了,想到枪里有三颗子弹,马山像疯了似的先是在家里疯狂寻找,床上、儿子的书包里、柜子里都没有找到。

然后,儿子的一句提醒,“是不是落在姑妈的婚礼上了?”,马山来到妹妹家,没有问出任何线索,婚礼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了他怀疑的对象,这时出现了出现了好多画面:都是马山角度的主观画面,寻枪之旅扩大到整个村子。

后来旧情人李小萌被枪杀,子弹正是出自马山的丢失的枪,马山被了关禁闭。

出去之后,周小刚怕自己被谋杀整天跟随马山,甚至住在他家里。

最后马山扮成周小刚的样子,引出了偷抢人刘结巴,并且把剩下的两颗子弹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部电影集心理片、悬疑片、恐惧片于一体,观众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真相:刘结巴为了给被周晓刚毒酒毒死的全家人报仇才偷了马山的枪。

电影中刘结巴不结巴其实是一个线索,说明他肯定有问题。

影片里有很多陷阱,让我们误以为偷枪人是别人。

刚开始周小刚划掉李小萌的名字,觉得周小刚有事隐瞒,以为他偷了枪。

然后李小萌对马山说的一些话,以为李小萌对马山旧情难忘所以偷枪让马山来找她。

还有偷包贼拿出假枪那一刻,又以为这个偷包贼就是偷枪的人。

最后马山妻子有一段时间不在床上,以为她因为怀疑马山和李小萌旧情复燃偷枪杀了李小萌。

这部影片语言是贵州方言,很多地方比如偷包贼的出现,都具有喜剧特色,并且马山是个有责任感、正义感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正面角色,所以观众是不希望马山死的。

最后有个画面,马山躺血泊里的画面,我觉得好失望,后来他站起来了并且舒缓了眉头,露出了好久不见的笑容,这个结局才是我希望的。

影片曾有一个周小刚给马山送防弹衣画面,应该是马山没死的一个铺垫,马山之所以从血泊中站起来,就是穿了防弹衣,所以马山没死确实是在情理之中。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

电影《寻枪》的电影语言分析电影《寻枪》是一部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该片以中国大陆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探寻自我和追寻真相的故事。

影片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议题,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丰富的电影语言来表现人物情感、叙事结构等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充满思考和情感共鸣的力作。

影片的叙事结构非常独特,在影片的前半段,导演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交错的时间线,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在不同时间点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给人以新奇的观影体验,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故事的好奇心和阅读深度。

影片的影像语言十分精美。

在《寻枪》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室外自然光线,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了一种微妙的视觉美感。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场景的处理上,导演巧妙地使用了自然光影和空间构图,创造出了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影像美学。

在某些关键情节中,导演还利用阴影和逆光等摄影技法,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张力。

这些出色的影像语言不仅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感,同时也丰富了观众对故事的视觉体验。

影片的音乐语言也十分出色。

原声音乐的选择恰到好处,音乐的起伏与人物情感、剧情走向完美契合。

影片中穿插了一些传统中国音乐元素,这些音乐元素不仅有助于与影片故事背景相契合,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中国文化氛围。

影片还运用了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使得影片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通过音乐语言的精心搭配,影片的氛围和情感得以更好地表现和传达。

影片的剪辑语言也十分值得称道。

导演在影片的剪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镜头切换和画面处理,将人物情感和内心戏刻画得淋漓尽致。

导演还通过快速的剪辑手法和镜头语言,加强了影片中一些紧张的戏剧效果,使得整部影片在节奏上更具有张力和悬念。

在影片的后半段,导演还采用了一些渐变和遮挡的特殊剪辑手法,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和艺术感。

这些优秀的剪辑语言不仅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连贯,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表现空间。

电影《寻枪》以其丰富的电影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部非常出色的力作。

寻枪

寻枪

影片《寻枪》是陆川导演的处女作,也是近些年中国新一代电影人比较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影片《寻枪》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这体现在他新的叙事风格,新的影像特点等方面。

《寻枪》不是单纯的讲述一个寻枪的故事,陆川欲从寻枪的过程探讨一些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

一、《寻枪》的结构简单的从故事分析,影片《寻枪》是一个线性结构,从丢枪,到寻枪,最后找到枪这样一个过程。

从心理电影的角度来分析,又表现了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一个人从正常,到丢枪后的焦虑,到发生命案后的精神崩溃,到找到枪后精神的解放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个线性的结构。

二、《寻枪》的主题一个好的电影,大多包含着意蕴丰富的主题,让观众有广阔的思考空间。

有句话叫“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寻枪》也是如此。

从《寻枪》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关键词:寻找,困惑,死亡,爱情,亲情,友情。

1、寻找寻找是《寻枪》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了,首先在名字中就有所体现,其次主人公马山在影片中一直奔波寻找着。

影片一开始,马山发现自己的枪丢了,便开始他的寻枪之旅。

陆川说:“《寻枪》是写一个男人如何步入生命的黑暗,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的过程。

”马山表面上在寻枪,其实从深层分析,枪代表着责任、道义、权力以及人们丢失的寄托了理想的精神信念。

丢失了手枪,马山也就丢失了自我,失去了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寻枪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正是这中痛苦的历程让马山重新找回自我,追寻到了失落的梦想和生命的支柱。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枪”,只是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

2、困境困境也是《寻枪》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

马山丢枪以后,一直在想,枪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丢的,怎么丢的等等此类问题。

焦躁、痛苦、困惑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他,他犹如一头困兽,他怀疑一切,他歇斯底里。

曾经熟悉的小镇让他觉得陌生、阴暗、恐惧。

他处于一种巨大的压抑的精神困境中。

寻枪是一种焦虑的,在困境中挣扎的,最后得到释放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寻枪》浅析-------音乐音响的运用我相信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对自己的信念有过动摇,那种煎熬和内心的挣扎不管经过多长时间,还是会想树木的年轮一样刻在心底怎么都抹不掉,随着一次次的挣扎,年轮一圈圈的增多,我们的内心也变得更加清澈透明而又坚定。

当我们在对自己生命思索时,抉择究竟是捍卫大多数人的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勇敢承担起责任还是捍卫自己的利益时,我们的心每往前走一步,每做出一个抉择,都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个交待。

这种微妙的关系和变化,大概就是《寻枪》所讲述的故事。

而音乐音响正是陆川用以展现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电影视听中绝不可忽略的一环。

1、音乐音响跟随人物心理变化整个影片是从马山的主观视角开始的,所以音乐也受到马山心理变化而改变着,在马山不同心理状态时,都有着和人物心理状态相呼应的特点。

最初发现丢枪的时候,是整部影片马山内心最慌乱最恍惚绝望的时候,他的内心完全失重了,他怀疑小镇里每一个人,独自一人在巨大的恐惧包围下疯狂无厘头地寻找。

可是并没有任何结果,他只能默默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然后绝望。

这一阶段的音乐在推动情绪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多重音,重复的鼓点节奏和略带诡异的电摇滚音乐结合,营造了马山内心的慌乱和不安。

首先影片刚刚开始就给我们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段落。

这一段不仅仅包括音乐还有音效的配合。

当刚起床的马山漫不经心地念着儿子的作文,一边穿衣服时,随着一声惊悚的笛声,他发现枪不见了。

时间像是停止了,剩下的只有马山惊悚的表情,和枪盒皮革的摩擦声透露着马山慢慢紧缩的心。

于是他疯狂找寻每个有可能能的地方甚至盘查儿子的书包,但是一无所获。

绝望的他坐在椅子上,全篇第一次出现超现实镜头,恍惚中他直奔最后的希望:保险箱。

情节发展酝酿的紧张度和闪现保险箱画面的快速剪辑,让情绪逐渐达到额最高点,令人窒息。

就在这时,用推镜头以极快的速度将人们的视觉撞到标题“寻抢”两字中某一笔划的特写之上,然后迅速划过两字之间,再急剧地回到整体的位置上,闪白,再清晰。

音乐也正在此时像钢丝崩裂一样,高强度地一泻而出。

重复、多重音的鼓点节奏狂燥而单调的积压着, 电贝斯撕裂、不和谐的旋律也同时积压、推动着紧张的心理情绪。

随后的画面是凌乱的街道、弄堂,和降格、倒放、甩、推等机器不稳定的镜头。

最后马山的手慌乱地找着要是,迈着大步,超现实意识流的镜头再一次出现,直冲保险柜的钥匙和最后的救命稻草保险箱。

随着摇滚风格的快音乐,马山步子越来越大,钥匙声、开门齿轮声瞬间把人带入马山的恐慌、不安之中。

人物心理节奏和音乐节奏珠联璧合,让人一刻都不得歇息,却又自然地让人发现不了一点痕迹,一开篇就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和慌乱感。

随后丢枪的事情暴露,虽然尊严和警察身份被剥夺,但是马山得到了释放,不再那么局促不安,马山开始理智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像一个真正警察一样沉着地分析推理。

因此,和马山此时的内心状态配合下,音乐变得平缓了,但是枪仍然没有找到,压力还是存在的,因此音乐内部还有潜在的紧张感。

首先,二度不和谐音乐旋律;第二,整体音乐线条拉长,体现了从马山的沉着冷静,但无规律的散状节奏仍时时提醒着我们事情还没解决,一切都还很紧张。

拉长的音乐旋律一般由合成器的不和谐二度音程开始,这种音乐这几非常简单自然,从一开始就和环境不着痕迹的融合在一起,一下子点燃了无助、寂寥的氛围。

比如①马山丢枪暴露后,局长当众收回马山的警服,下令找枪,这是马山对枪后最明显的丢失,警察的社会身份和尊严被剥夺。

当马山穿着汗衫裤衩走出派出所时,空无一人的环境、巨大的失落无助和浓重的孤独感都融在了那寂寥空旷的音乐中。

再比如②马山质问陈军为什么抹掉李小萌的名字,却被陈军逼问出丢枪的实情,然而陈军的态度让他失望。

马山默默走出来,抬头母的看到满天的孔明灯,寂寥的弦乐响起,与亲人的隔阂,与朋友的争吵,都沉浸在这松弛饱满的弦乐里了,音乐承载了太多的酸涩和孤独。

旋律和节奏有两个层次,长线条旋律平稳整齐,衬托马山的沉着,紧张无序的节奏却一直牢牢抓着人的心,像时钟一样提醒着每个人处处有危险。

虽然节奏紧张,但是和前一段的癫狂不同,不在使用重音鼓点,而改用松散的沙锤,使音乐松散,让人感到平稳。

例如马山尾随周小刚到假酒厂的路上,无规律散落的音符,就像一个个问号。

而后青山诈出周小刚没枪,马山默然离去,黑夜里骑着摩托车在闪着霓虹灯的无人街道上行驶,节奏紧凑不规则的鼓点一下一下打在人心头,吐露出马山内心巨大的压力,但身为警察他必须保持沉稳。

沿途妻子、儿子、妹妹妹夫挥手告别,镜头渐渐拉远,消失在黑暗中,电吉他温情的旋律飘在半空中,显出马山的怅惘。

随后一个拿着枪的男人出现在前方,坚定地走向光亮处,音乐一下子变得积极,充满了阳刚之气。

这里初见马山最后决定的端倪,前方“枪”是生命的一切、终点。

中间段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一段情节,正好位于全篇最中间的位置,42 分钟的时候。

我记得老师拉《勇敢的心》的时候说过,这个时间是人注意力到达极限的时候,我想陆川也应该想到了这点,在一切线索都断了,一点头绪都没有,也正是马山最疲惫的时候,出现了一段轻松愉快的“警察抓小偷”的情节。

马山在这场游戏中找回了尊严,得以释放。

不论是从影调还是音乐节奏上都和前面迥乎不同,在接受的效果上也很好的调节了观众情绪, 一张一弛。

回到音乐上说, 此处节奏和音乐和谐为宜,欢快的吉他扫弦有一股止不住的冲劲,松弛的拨弹添加了浪漫、梦幻的元素。

马山享受抓小偷的过程,这是全篇马山最得意自信的时候,特别是回程时吉他和弦淡淡合着,随后笛子引入,蓝天白云、绿色田野、影调一改从前压抑冷色调,有说不出来的舒畅。

最后, 最后马山做出了抉择,决定自己的生命换来小镇的再一次安宁。

此时的马山心如止水,一切都尘埃落定,他不在慌乱、怀疑、恐惧,只有平静悠扬的音乐才能表现他对亲人的真挚感情和对生命对亲人的眷恋。

这一段音乐略去了一切惶恐,只有旋律,影片唯一完整的旋律,温柔的让人心碎。

随着所长安慰的“不要太大压力”镜头开始晃起来,弦乐也四面袭来,一直悬在心头的最后一步也逐渐明晰起来,决定用生命去交换一切。

而在这之前他还要去看一眼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妻子和儿子。

口琴声响起,那样的温情,世界温柔地只剩下亲情。

当他中弹后,口琴声又再次响起,他的思绪回到了亲人身边。

而影片最后,马山灵魂脱离躯体,往前坚定地走着,合成音乐伴随着心跳一路酝酿情绪,最后直到他脸上的表情崩裂,定格在释然大笑。

音乐的枷锁也彻底地释放,一切都是那样的明朗开阔。

2、音乐描写人物关系整个影片没有一个大的主旋律,而是力求用音乐勾勒每一场的情绪,这里有心理片的特点,音乐不仅仅是音乐,而是直击人心,传达更深的含义。

勾勒马山和妻子韩晓云的关系中,有一个重要音乐元素:箫。

箫声的特点是幽幽凄凄的,轻描淡写的,但却直击人心。

①第一次出现是马山搜查周小刚车之后,独自站在巷子里,发现妻子躲在角落里张望他,妻子从角落里走出来,箫声响起。

马山刚刚见过李小萌,又和周小刚争执,虽然没有接受周小刚的钥匙,但是这里的箫声无疑说明了马山的心虚和内心的动摇,夫妻间没有沟通,只有距离。

②第二次出现是马山洗碗时韩晓云醋意大发,但无意间马山得知李小萌在那晚的婚礼上,他执意离开去弄清情况,韩晓云心如刀割,以泪洗面,马山面对毫不知情的妻子,趁着箫声的配合,说出了肺腑之言,夫妻关系逐渐缓和。

③第三次出现也是最后一次是李小萌死后马山被拘留,妻子带着儿子来探望,虽然两人身为夫妻,但是妻子眼里还是充满了恐惧和怀疑。

这三场的箫声,不仅仅和灰蓝古镇的阴郁气质吻合,加强了时间的诡异,更暗示了夫妻之间不沟通和隐隐的隔阂。

两个孤独的人因为爱而互相隐瞒,因为爱而怀疑,因为爱而恐惧,他们明明彼此相爱关心,但却如此远离,其中的酸楚无奈还有最后深深温情只能在幽幽的箫声中品味。

和夫妻关系对立的就应该是马山和初恋女友李小萌的关系。

李小萌的出场伴随着旖旎的吉他声,使李小萌的形象鲜明充满活力。

不仅仅是画面上觉得李小萌风韵犹存,更重要的是打开门的一瞬间,马山看到李小萌,音乐响起,马山心中恍如隔世。

模模糊糊的吉他声回响,眼前的李小萌还和当年的初恋女友,还是那样清纯美丽,马山根本无法思考。

第二次是李小萌死后,马山倚着窗户发呆,吉他声在耳边响起,马山思绪回到那日和李小萌重逢,甚至想起了当年还和他在一起的青春甜美的李小萌。

两段音乐非常细腻的展现了马山对初恋女友的眷恋和怀念。

3、独特的音响影片前一部分有一个很有特色的音响,是冷不防冒出的尖锐笛声。

这个声音虽然是乐器发出的,但是没有节奏旋律,起到的是音响的作用。

他多处在马山丢枪之初,那是的马山处于高度慌乱之中,任何一点情况都让他敏感神经受到巨大刺激。

这一点画面很难表达,但音乐在这里却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马山和往常一样慵懒的起床,却突然摸到自己空空的枪盒,意识到枪不见了,一声尖锐笛声一下子把人抓入剧情之中。

当断片的马山找陈军帮忙回忆婚礼那晚的情况时,在空旷的场院上突然出现铺着大红桌布的酒桌,这时诡异的笛声同时出现。

还有所长发奖金时,马山正沉浸在自己的分析推理中,先进个人和他的心虚形成反差,笛声一响,马山一下子被拉到现实中,无疑给他重重一击。

这一声声令人心惊的笛声揪住马山敏感的、神经质的心,用墨虽少,但四两拨千斤,而这个音响在片子的后面,事态公开化之后,也就是马山相对冷静镇定了,之后就基本上绝迹了。

片子中主观加入的音响无处不在。

当马山在最初怀疑周小刚偷枪时,强硬地搜查了周小刚的车,但无功而返。

被周小刚一阵奚落后,留下马山一人呆呆地站在无人的巷子里,一阵念经声无端的飘来,但它既合乎当时的阴郁的环境,又十分精到的刻画出马山尴尬、烦乱心绪。

而合成器长音时时刻刻营造的空旷、寂寥的气氛更是给片子抹上了一层灰色的底色,构造了一个孤独、无助的空间。

最后一定要说一下,整部影片所有的配乐都是“非翎”乐队创作的。

当时《寻枪》的音乐制作非常不顺利,陆川在三里屯的一个酒吧偶然遇到了当时毫无名气的“非翎”乐队,四个农民年轻人的音乐直击人心,询问他们才知道他们的歌曲叫《寻》,一拍即合。

于是才有了现在《寻枪》如此精彩的音乐视听。

戏剧影视导演201507233014王晓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