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评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根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划分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主要分为五个等级:•零级:没有信息化系统•一级: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但仅限于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二级:已经进入信息化应用阶段,采用简单的信息化管理方法•三级:信息化管理逐渐规范化,开始采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四级:信息化管理成熟,通过信息化手段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零级在零级阶段,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系统,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处理完成的。

这种情况下,企业效率极低,生产过程难以掌控,管理水平也相当低下。

一级在一级阶段,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机、传真机等等。

这个阶段的企业虽然开始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真正将信息化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级在二级阶段,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应用,已经采用了简单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这些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信息,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比较简单,所以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更高级需求。

三级在三级阶段,企业已经逐渐规范化了信息化管理,并且开始采用一些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

在这个阶段,企业已经可以使用ERP、CRM等领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流程、计划调度、员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

四级在四级阶段,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非常成熟。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整体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信息,全面地掌控生产和销售过程,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利润。

十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

十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

十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以下是十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1. IDC&思科:中小企业全数字化成熟度模型该模型由四个维度组成:全数字化战略和组织、全数字化流程和监管、全数字化技术以及全数字化人才和技能。

每个维度都针对全数字化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可作为衡量业务职能和表现的特定方面的相对成熟度的指标进行独立评估。

2. Gartner:数字化成熟度曲线模型该模型通过将组织的发展与技术成熟度相匹配,描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包括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期、醒悟期、重定目标期、稳步建设期和效能实现期。

3. 麦肯锡:数字化转型框架该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四个关键领域:客户交互、内部运营、组织文化和治理,以及价值链。

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转型目标和指标。

4. IBM: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企业的产品、服务、客户体验、运营和商业模式等五个方面的数字化程度,评估企业的数字化成熟度。

5. 埃森哲:数字化转型框架该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四个阶段:启程、加速、扩展和转型,并为每个阶段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

6. 德勤: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从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四个方面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的成熟度,并为每个方面提供具体的评估指标。

7. 微软:数字化转型加速器模型该模型从领导力、组织架构、文化和技能、流程和运营以及技术五个方面,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框架。

8. 毕马威:数字化转型框架该模型从战略、组织、文化和运营四个方面,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框架。

9. 通用电气:工业互联网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从连接、汇聚、洞察和赋四个阶段,评估企业工业互联网的成熟度,并为每个阶段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

10. 华为:数字化转型框架该模型从战略、组织、文化、技术和运营五个方面,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框架。

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并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分析1 企业信息化成熟阶段分类模型由上图知系统规划完成之后,就可根据规划的要求着手一个个的项目开发。

每个项目的开发均可由四个阶段来完成,即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评价。

这四个阶段组成一个生命周期。

这个周期是周而复始进行的,一个系统开发完成之后就不断地评价和积累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要重新进行系统分析,开始一个新的周期。

一般来说,不管系统运行的好坏,每隔3-5年也要进行新一轮的开发。

因此确定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米歇(Mische 模型就是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很好的说明:早在70年代对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另一种模型:诺兰模型图1诺兰阶段模型成功MIS的开发都必须经历六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一体化(集成)、数据管理、成熟,而且各阶段一般来说都是不能跳越的。

①初装—以公司装第一台计算机为标志②蔓延—由于任务量的增加,公司购买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③控制—由于扩展信息系统成本越来越高,机种越来越多,造成混乱,公司开始对信息系统的增长进行控制。

④整体化—将分散的系统变成内聚的一体化系统⑤数据管理—完全一体化的数据库的建成。

图2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米歇模型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

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是指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熟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或框架。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促进企业的数字化发展。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需要考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各个方面。

这些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与文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业务流程和能力、数据和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貌。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需要考虑不同的层次和维度。

在层次上,可以从战略层、组织层和操作层等不同层次进行评估。

在维度上,可以从技术、流程、人员和数据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能力。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获取准确的评价数据。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需要根据评估结果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这些建议应该具体、可操作,并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建议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
展需求进行定制化,以提高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是一种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的工具。

通过科学、全面和准确的评估,可以为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指导,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愿景。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比对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比对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比对
以下是两个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比对:
1. 麦肯锡数字化成熟度模型
麦肯锡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是一个五层次的模型,包括:
1)初级数字化:企业刚开始将一些业务数字化,但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和流程化。

2)基础数字化:企业开始形成基础数字化平台,业务流程被标准化和流程化,但还没有全面融入数字化。

3)前沿数字化:企业开始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化能力和优势。

4)主流数字化: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已深入到所有业务领域,形成了数字化生态系统。

5)领先数字化: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最高阶段,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同步前进,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机会。

2. Gartner成熟度模型
Gartner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是一个系统化、全面的评估框架,通过对企业五个层次的评估,包括:
1)初级数字化:企业中尚未形成一种全面的数字化文化和战略。

2)标准化数字化:企业已经制定了一些数字化计划和目标,并采用了一套标准化的工具和平台来实现数字化。

3)扩展数字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开始探索新的机会和领域,也开始寻求数字化技术的协同作用。

4)协同数字化:企业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业务成果,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构件。

5)全面数字化:企业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的全面转型,数字化已经贯穿到了所有的企业部门和业务领域,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数字化一直在进行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1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1

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徐礼庆(中国铁通铜陵分公司,安徽铜陵244000)【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因此,文章主要对企业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其阶段特征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以期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发展模式;阶段性特征;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对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信息化本质上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物质以及现金等业务实现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网络输送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资源。

企业信息化既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

一、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阶段模式探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对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和施诺特模型以及米歇模型进行分析。

(一)诺兰模型。

诺兰于1973 年对计算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总结。

诺兰认为计算机应用一般要经历从初级阶段到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

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中,其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以及成熟期。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1979年诺兰又将之前的四阶段调整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无论是哪个组织或者企业在构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每一个发展阶段来进行,而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下表1 所示)。

(二)施诺特模型。

诺兰模型主要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扩散规律。

施诺特则从空间思维角度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从而对诺兰模型进行了有力地补充(如下表2 所示)。

因此,施诺特模型的根本是研究信息在空间上的推移情况。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后将会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同时,信息的价值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在施诺特模型中信息资源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从施诺特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信息资源战略。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一)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

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1)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2)(2)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要易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的过程;(3)(3)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4)(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5)(5)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止片面性。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企业IT建设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IT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通过笔者对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行业领先企业在IT建设方面普遍起步较早,通过管理信息化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如华为在1997年实施Oracle大型ERP,其后经过了IT战略规划,集成产品开发(IPD)及大型PDM系统的建设等,目前已形成世界级的IT 基础架构,并建立了完整的IT管理体系,有力支撑了公司业务运作和国际化的发展。

另外,一些从中小型向大型企业转变的成长型企业,随着其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从关注业务运作到向管理要效益,IT成为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首要选择。

通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IT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企业IT建设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

本文借鉴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分析方法,通过对IT建设、IT治理和IT应用水平三方面指标的评估,将企业IT能力划分为五个成熟阶段:初始级、零散建设级、集成建设级、深化应用级、持续优化级。

如何评估成熟度本文从以下三个纬度对企业IT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

IT建设包括了应用系统、数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中应用系统指所有服务于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软件,如ERP、PDM、BI,数据方面重点关注数据编码标准、数据维护及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了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环境、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软件的部署等。

IT治理包括了IT定位、组织、流程和绩效。

其中IT定位分析IT和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IT产生的业务价值,组织包括IT部门组织结构设计和对人员的技能要求,流程包括IT规划、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运维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流程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行,绩效指衡量IT部门业绩的考核指标等。

IT应用衡量参与IT应用的人员及主要的需求。

IT建设、治理和应用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IT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同步进行提升,重建设轻治理,或者重技术轻应用都会使IT在企业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企业内容管理ECM成熟度模型(全文)

企业内容管理ECM成熟度模型(全文)

企业内容治理ECM成熟度模型(全文)由于企业内容的日趋多样化及内容量的指数级增长,企业迫切需要进行内容治理。

高德纳研究中心的企业内容治理(ECM)成熟度模型能有效地帮助企业提升组织能力,推动业务目标的实现。

概述随着视频、社交XX络、商业分析及其他新技术的进展,对ECM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也需要ECM在其业务拓展活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关键发现高德纳的ECM成熟度模型定义了五个逐层递增的ECM成熟度等级:初始型(第一级)、机会型(第二级)、组织型(第三级)、企业型(第四级)和变革型(第五级)。

ECM成熟度模型主要在于帮助组织达到合理的ECM能力等级,并实现投资的最优化。

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讲,其ECM还位于机会型和组织型的级别。

最初,信息治理只局限在企业的ECM项目范围内,而信息治理一般也只能解决2-3个信息孤岛的问题,大多情况下人们只是非正式地开展信息治理相关工作。

在第三级,ECM战略将能支撑组织业务目标的实现,ECM 领导者也会采取一定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对ECM进行考核评估。

重点建议在第一级,企业应当重点找出内容信息孤岛损害业务正常进展的领域,并建立相应的信息治理方法,打通信息孤岛之间的鸿沟。

在第二级,ECM团队应当和业务流程治理者一起明确ECM 的角色,发掘ECM应用系统和流程治理套件能融合的地方。

在第三级,企业应在组织内部全面展开内容元数据架构的调研,完成跨组织内容元数据的常规化和标准化。

ECM成熟度模型很多企业已经在文档治理、信息展示、富媒体广告以及其他企业内容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随着公司高管面临日趋沉重的收入和利润指标压力,他们迫切想要通过内容治理给企业带来增值。

他们不单希望ECM能够提升运作效率和提高员工遵从性,更希望它能够促进业务增长,甚至推动业务变革――对ECM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同时,新的企业内容(如视频、社交XX络和商业分析等)和ECM系统功能(开放资源、云计算和共享服务等)不断涌入组织,使得ECM的采购策略变的更为复杂。

02-XXX:企业信息管理成熟度模型(中文版)

02-XXX:企业信息管理成熟度模型(中文版)

02-XXX:企业信息管理成熟度模型(中文版)级:无认知型培训IT和业务管理者1级:有认知型规划者和架构师向高级管理者正式提出企业信息管理战略2级:被动回应型高层管理应确认企业信息管理对于解决跨职能和合规事务的需求关注业务管理者的观点/方案3级:积极主动型正式提出针对企业信息管理的业务案例4级:管理型库存部门信息管理活动和资源将活动、资源链接到EIM5级:高效型建立实施技术控制和程序XXX:企业信息管理成熟度模型IT管理者,期望了解实现信息管理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工作步骤。

在启动信息管理计划之前,实施人员必须首先评估自己企业变革现有信息管理工作,以及克服信息分离、有时相互冲突、信息孤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处于信息管理低级阶段的企业,大多没有能力从事需要在高级阶段才实行的工作,诸如企业内的主数据或元数据管理。

为了帮助IT管理者评估各自企业的信息管理状态,或规划信息管理发展路线,XXX创建了一个六级成熟度模型。

对六个级别的定义描述能够帮助IT管理者识别、确认各自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

成熟度模型也介绍了处在每一级别的企业单位所应实施的工作,从而推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升到下一级别。

大多数把企业信息作为企业战略资产进行管理的企业信息办理成熟度模子图1中的成熟度模型展现了XXX基于把企业信息管理作为企业建设推荐战略,而提出的企业信息管理定义,要求做到:·结构化、安全性,并改进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解决跨边界的语义不一致问题。

·支持企业架构(EA)目标和企业业务战略。

现在,把信息作为资产进行办理的渴想(已经流行很多年)在企业办理执行战略中重新获得关注。

按照2008年XXX调查统计,在后续五年中,高级办理者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把信息作为战略资产进行办理。

与现有的信息办理工作(偏向于关注特定部门或使用程序)不一样,企业信息办理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一致性信息办理(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内容)的一揽子计划。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汇总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汇总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汇总
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模型汇总如下:
1.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模型&数字企业进化图。

埃森哲通过对
领军企业数字转型的常年跟踪调查,发现领军企业的数字转型围绕三大价值维度:智能运营、主营增长和商业创新。

截至今年,埃森哲已经连续五年运用数字转型指数持续追踪中国企业转型进程,此模型也经过了一定验证。

2.IDC&思科:中小企业全数字化成熟度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全
数字化能力进行评估,从战略决心、客户体验、组织能力、创新与精益交
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技术领先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估,帮助企业了解自
身的数字化成熟度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数字化战略和计划。

3.华为:开放数字化成熟度模型ODMM。

该模型把数字化分成了战略决心,
以客户为中心,数字文化、人才和技能,创新与精益交付,大数据与人工
智能,以及技术领先等6大评估维度,旨在度量一个公司的数字化程度。

企业信息化阶段划分研究

企业信息化阶段划分研究

企业信息化阶段划分研究由于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诺兰阶段模型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企业。

详细分析了诺兰模型不再适用的原因,给出了现代企业信息化必须经过的三个不同阶段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和必须面对的问题等。

标签:企业信息化诺兰模型系统集成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失败,当然决定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

其中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战略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業信息化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进行的。

因为信息化的阶段划分不合理或转段时机掌握不当,使有些各方面条件都较好的单位信息化失败的例子很多。

本文暂不考虑信息化发展的微观细节,只从宏观角度详细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诺兰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总结了若干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后,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阶段理论,并于1980年进一步完善。

阶段理论也被称为阶段模型,该模型将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划分六个阶段。

1.初装阶段从单位购进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开始,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到,个别人初步具备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蔓延阶段多部门购进计算机,并开发了大量应用程序,信息化费用支出剧增。

但由于数据无法共享,出现了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3.控制阶段由于费用支出的剧增和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计算机的购进和应用受到控制。

4.集成阶段统一组织,将分散应用的系统集成,建立集中的共享数据库。

5.数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美国尚处于第四阶段,所以,Nolan没能对本阶段作进一步解释。

6.成熟阶段能满足各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二、诺兰模型不符合当代企业诺兰模型公布于1973年,完善于1980年。

近30年过去了,信息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诺兰模型不再符合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的实际。

其原因有如下三方面:1.人员环境的变化30年前的人们除了计算机专业人员,其他很少人能够操作计算机,让企业的业务人员应用计算机当然需要较长的培训时间。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
其 中 , 有 一 定 代 表 性 和参 考 价 值 的 是 软 件 能 力 成 熟 度 模 型 具 (w— C S MM) 技 术 一 信 息 卓 越 度 模 型 。 和 18 9 6年 美 国 卡 内基 ・ 隆 大 学 ( an g l nUnvri 梅 C rei Meo ie — e l s
企 业 信 息 化 是 一 个 发 展 的 问题 , 是 一 个 层 次 的 问题 。 也
2 世 纪 6 年 代 以 来 , 有 关 信 息 系统 的 研 究 中 , 息 化 成 长 0 0 在 信 过程 就 一 直 吸 引 着 学 术 界 和产 业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国 内 的大 量 研 究 成 果 表 明 , 业 信 息 化 过 程 中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 段 性 ” 企 阶 。
尼 (en— F a ,C i Mazn) 出 技 术 一 信 息 卓 越 度 模 Ja r n os no i 提 型 _ , 述信息技术 对于组织绩 效创新 的潜力 , 轴为“ 6 q】描 横 技 术 卓 越 度 ” 表 示 组 织 内技 术技 能 的 充 分 性 ; 轴 为 “ 息卓 越 , 纵 信
级、 战略 级 和优 化 级 五 个 主 要 等 级 , 分 析 了成 熟 度 模 型 主 要 等 级 的 关键 状 态 。模 型 具 有 良好 的 可 操 作 性 和 可 用性 , 并
有 利 于信 息 化成 熟度 的 准 确度 量 和把 握 , 企 业 信 息 化 的 度 量 提 供 一 种 值 得借 鉴 的 方 法 。 为 关 键 词 信 息化 成 熟度 S w— C MM 技 术一 信 息 卓越 度 模 型 E MM I 企 业信 息化
分过于简单的不足。
为探 索 和 研 究 信 息 化 的 这 一 “ 段 性 ” 国 外 学 者 进 行 了 大 量 阶 ,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及案例研究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研究,得出了市场成熟度和市 场趋势的分析结果。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的局限性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改进。

谢谢观看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房地产市场成熟度评价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不 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单一指标模型:通过某个单一指标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度,如房地 产价格、供求关系等。这类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过于简化,不能全 面反映市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2、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成 熟度,如房地产价格、供求关系、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这类模型相对较为全 面,但可能存在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
3、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来衡量各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成 熟度的影响程度。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不完全信息,但缺点是可能存在关 联度计算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4、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来建立房地产市场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这类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自学习和自适应,但缺点是可能存在过度拟合和过拟合的 问题。
4、人才队伍方面,虽然企业已经拥有一批信息技术人才,但在业务骨干的 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以及全员信息化素质提升上还需加强。
根据评价结果,该企业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基础设施方面,对老化的硬件设备进行替换和升级,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应用系统方面,对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统一的数 据接口和标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同时,针对未纳入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模块, 开发新的应用系统或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
2、应用系统: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管理系统(PMS)、客户关 系管理(CRM)等应用系统的功能完善程度和实际应用效果。

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浅析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摘要:企业间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地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地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地不同阶段,其自身地发展也会呈现不同地特点,本文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地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将企业信息化过程依照信息化成熟度划分为五个阶段,探讨并提出五个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203-02在当今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地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地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地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地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地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地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地经济效益.本文对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两类企业地信息化情况分别进行成熟度阶段性分类模型分析.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地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地提升起到一定地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地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地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地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地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2.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1)目地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地目地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地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地方向和途径;(2)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地可行性,既要易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地指标,简化统计地过程;(3)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地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地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地改进方向;(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地变化和技术、实践地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地变化,又要灵活调整;(5)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止片面性.既要考虑企业短期发展和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2.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分类指标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主要从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和重视度、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信息化人力资源状况、信息安全程度、信息化效益指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2.2.1 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情况及信息化重视度信息化战略地位直接反映企业对信息化地重视程度和信息化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战略地位评价主要依照有: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地最高领导者地位.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是企业最高层领导地,得10分;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是企业中高层领导者地,得4—7分;最高领导者是企业中层及以下领导地,得1—3分.企业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级别.企业首席信息官在企业处于最高层级别地,得10分;首席信息官在企业处于中层级别地,得5分;在企业处于中层以下级别地,得2.5分.2.2.2 企业信息化投入比重(1)信息化投入总额地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地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地得分计算公式如下(总分最高为10分):(近3年企业信息化平均投入总额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2)企业网络地出口带宽小于128k得3分;在128k和512k之间得5分;在512k和2m之间得7分;在2m和10m之间得8分;在10m 和100m之间得9分;在100m以上得10分.通过调制解调器(isdn)和普通电话上网,带宽在128k以下,即使可以同时开辟多个联接通道,得分依然按3分计.2.2.3 企业信息化实际应用状况(1)办公自动化程度.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地企业网,得0分.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地企业网地基础上,实现信息流程地跟踪与监控地得5分;实现面向外部地电子公文交换地得5分;每实现一个其它功能(见下列举)得1分,总分乘以3.85,满分为10分.其它功能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报管理、周报(月报)管理、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程安排、决策支持(具备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等.(2)网络营销应用率.在线沟通并实现交易或采用在线支付方式均认为是网络营销,指标主要有两个考核方面:网上销售率=(电子商务产生地销售额/总销售额)×100%网上采购率=(电子商务产生地采购额/总采购额)×100%网络营销应用率=网上采购率×5+网上销售率×52.2.4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状况指标分值=有大专(含)以上学历地员工数占员工总数地百分比×1002.2.5 信息化安全程度本指标计分方法:重视员工安全意识地培养及制定严格地员工信息安全制度,得2分,每采取一个其它安全措施,加1分,结果乘以7.6,满分100分.其它安全措施包括:(1)本地实时备份;(2)本地定时备份;(3)异地实时备份;(4)异地定时备份;(5)拥有2个(含)以上地isp;(6)安装了防火墙;(7)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8)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9)安装了邮件加密系统;(10)建立了虚拟专用网;(11)档案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流量相关地设备有备份.2.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1)处于信息化初始期地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初始期地生产制造型企业,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地环节管理和信息技术都不够完善,其信息化情况仅限于生产制造地某些环节或某个节点,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信息系统未能构建,这个阶段企业地信息建设仅能对企业某些环节或节点产生效用,并不能对企业地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产生整体性地作用.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地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2)处于信息普及阶段地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普及期地生产制造企业,其信息技术正处于广泛在各环节、各部门推广地阶段,此时地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渗透与企业生产制造地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在企业地日常运行中,各个部门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地生产制造环节和管理环节,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之间正逐渐形成信息化地交流和管理,且企业内部地生产制造、管理信息正向统一化地方向发展.处于这个阶段地生产制造型企业容易发生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生产制造脱节、盲目扩展信息化建设范围而影响正常地生产等问题.对企业在业务管理活动中产生地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着重进行信息化管理.(3)处于信息化控制期地生产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控制期地生产制造型企业,其信息化成熟度相对高于信息化初始期及普及期成熟度,此时企业内部地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中信息化普及程度相当高,企业在这个时期加强了对广泛应用于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地信息技术地控制和改善,以使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地信息能够统一化并达到良好地互通性,促使企业内部尽快形成初步地信息管理系统.这个时期内地企业因加强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信息技术地控制和干预,对现有地信息技术进行高频率地整改,使得企业正常地生产过程受到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信息化成熟度处于控制期地企业侧重与对信息系统地管理,将企业信息系统提升到企业管理地层面,企业管理地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地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地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地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地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地效果.无论什么类型地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地实际,选择适当地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4)处于信息化整合提升期地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成熟阶段处于整合提升期地生产制造企业,相对注重对企业信息系统地整体完善和提升,这个时期内地企业生产效率也不能得到大幅提升,因为企业处于内部信息系统地磨合期,正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地细节改造和功能提升阶段,这段时期企业内部地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也不断受到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地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地改变等是一个复杂地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在信息管理变革中,通过变革目标导向确保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地、可以监测地、有领导地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历程制定计划,形成有实效地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采用新地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地企业变革过程地管理地核心价值进行宣传提高管理层领导工作地有效性.(5)处于信息化成熟期地生产制造型企业:这个时期地企业信息系统已经与内部管理和生产环节及特点相适应,能够高效地采集和管理企业生产制造及管理中各环节地信息并进行专业、快速地处理,增强企业对市场反应地灵敏度,能够为企业提供完整、科学地经营状况考核,统计企业运行状况,并提供采购、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地预测及决策参考.成熟地信息化系统也能更方便企业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关系,能够为企业与外界各个层面地联系和交流提供高效、有力地技术平台.3、结语从人类信息交流和通信地演化进程可以清楚地体会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地社会功能,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地重要因素,信息技术在改变社会地产业结构和生产地同时,也对人类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而深远地影响.企业应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运用国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并进行相应改革和调整,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对于正确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地作用.参考文献[1]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2]王敏.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分类模型[j].福建电脑,2009,25(1):105,113.[3]吴传元.监理企业基于知识地多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研究与集成[d].天津大学,2009.[4]杨全文.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下地内部控制特征分析——基于中兴通讯企业实践地案例研究[j].管理观察,2009,(34):23-24.[5]邵宏宇.基于信息化能力地企业全面信息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6]杨一平.企业信息化能力成熟度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7]刘建铭.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机电技术,2012,35(2):161-162.[8]谭明华.论民营企业地信息化及其阶段性构建[j].经济纵横,2008,(1):124-127.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是指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成熟度模型是一种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评估的工具,通过评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流程规范、人员配备、信息化程度等,来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

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成熟度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一个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强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分析和评估企业管理模式成熟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结构的成熟度评估:通过评估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层级关系、职权分配、分工合作等方面,来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

成熟的组织结构应该能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有明确的职权划分,能够适应企业目标和战略的实施。

2. 流程规范的成熟度评估:通过评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包括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方面,来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

成熟的流程规范应该能够有效地实施各个环节,信息畅通,能够高效应对各种问题和变化。

3. 人员配备的成熟度评估:通过评估企业的人员配备情况,包括岗位设置、人员结构、人员素质等方面,来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

成熟的人员配备应该能够适应企业的目标和发展需求,人员素质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综合判断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

一般来说,成熟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级阶段:组织结构松散,流程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

2. 发展阶段:组织结构逐渐完善,流程规范化,人员配备逐步完善,信息化程度有所提高。

3. 成熟阶段:组织结构合理,流程规范,人员配备充足,信息化程度较高。

4. 卓越阶段:组织结构灵活,流程高度规范化,人员配备优秀,信息化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企业管理模式的成熟度分析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改进和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左美云陈蔚珠胡锐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摘要:分析了国内外的!"种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得出现有模型的设计角度主要有#个类别、$个维度:从信息化的支撑要素分类,有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个维度;从信息化的功能实现分类,有横向价值链和纵向管理链#个维度。

关键词: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34/’-5(16#-’&’("/012345067836934:80;0<04=4>6(<36?46@64A 3B C 4D 51E 7846>,F 34G 46H,7846>)!7&+-#8+:I 36?>D 0B 4D 5?1J 3K C E 1B 46E 1B ?>D 4:>D 416L 3B 3>6>K 5:3J >6J M 1?N>B 3J ’O D L >C E 106J D 8>D D 83J 3C 4H6C 0C 3J 46D 83C 3?1J 3K C 8>A 3D L 1P 46J C >6J E 10B J 4?36C 416C ’O 6D 83C 3J 4?36C 416C ,D 8346E 1B ?>D 416D 3M 861K 1H 5>6J 46E 1B ?>D 416B 3C 10B M 3J 4?36C 416C M >6Q 3M K >C C 4E 43J E B 1?46E 1B ?>D 4:>D 416C 0N N 1B D E >M D 1B C ,1B D B >6C A 3B C 3A >K 03M 8>46>6J A 3B D 4M >K?>6>H 3?36D M 8>46Q 3J 163E B 1?D 8346E 1B ?>D 4:>D 416>M 843A 3?36D E 06M R D 416C ’9/%:(-.&:46E 1B ?>D 4:>D 416?>D 0B 4D 5?1J 3K ;46E 1B ?>D 4:>D 416;?>D 0B 4D 5;?1J 3K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经济学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资助项目(%"$R #!);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软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组织信息化成熟度一般模型研究的是组织信息化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演变的规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第一层次:信息化服务基础层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基本的信息系统应用。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完备性和性能,以及数据库、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软件设施的完善程度。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基本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

第二层次:信息化服务集成层基于第一层次的基础,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程度和信息流程的协同性。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情况,如ERP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情况等。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流程管理情况,如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信息流程优化等。

第三层次:信息化服务整合层基于第二层次的集成,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创新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广度和深度,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展情况。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等。

第四层次:信息化服务创造层基于第三层次的整合,这个层次主要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如企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核企业的信息化价值创造能力,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效益和价值。

企业可以根据以上模型进行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指标,并对其进行量化和细化。

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访察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应该是灵活和可调整的,能够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个性化。

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的特点和趋势,避免评价结果不准确或不具有指导性。

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

诺兰模型——企业信息化的六个阶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划分理论,通称“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统一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析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13个评价指标,根据对6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这些综合指标对6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研究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就是研究企业信息化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演变规律,为企业评估其目前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息系统的研究中,信息化成熟过程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外提出了很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例如:Nolan模型、Synnott模型、Mische 模型、Hanna模型、Edgar Schein模型、Boar模型、业务-IT联盟成熟度模型等,其中Nolan模型最著名。

在20世纪70年代,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信息系统实践的总结,分别以计算机在组织中的应用规模以及组织在IT应用上的资源投入大小为横纵坐标,提出了信息系统进化的4阶段模型:初始、传播、控制和成熟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Nolan在4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6阶段模型,增加了“集成”和“数据管理”两个阶段。

不同的国家,信息化起点不同,信息化的路径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为此,国内很多学者尝试研究适合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文献[2]提出4阶段模型:引入、集成、流程变革、战略变革。

文献[3]提出6阶段模型:企业进入、数字化生存、单点数字化、联合自动化、决策支持自动化、敏捷一虚拟化的企业。

文献[7]提出5阶段模型:技术支撑级、资源集成级、管理优化级、战略支持级和持续改善级。

文献[8]提出了6阶段模型:原始信息化、信息化初级、单个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网络化集成决策和网上企业。

文献[9]提出了5阶段模型:引入、渗透、膨胀、调整、集成。

但这些研究对模型提出过程的阐述都比较笼统,没有具体说明模型是如何提出的。

为此,作者通过对66家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信息化成熟度模型。

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机及所构成的硬件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体现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因此,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的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2.1评价指标的降维分析由图1可见,用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各指标之间又不完全独立,很难直接寻找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发展变化规律。

因此,需要确定较少的能反映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本质的综合指标,这些指标要尽可能保留原有指标所含有的信息,各指标之间不相关,即各自含有的信息不重叠。

主成分分析作为一种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6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主成分特征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或者接近1,累计贡献率为83.63%,代表了绝大部分原始数据信息。

因此选取前4个主成分作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综合指标,其特征向量如表2所示。

各主成分表达式含义为:第一主成分主要取决于X4、X5、X7、X10,即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水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对决策的支持程度、与合作伙伴系统的衔接能力,反映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第二主成分主要取决于X2、X9,即企业接入Internet及对Internet信息的利用水平,反映了企业互联网的接人和利用程度;第三主成分主要取决于X3,X8,即企业网站建设情况、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反映了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度;第四主成分主要取决于X1、X6,即企业局域网建设情况、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反映了企业局域网建设和互联程度。

2.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分析把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应用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中,可以很好地将信息化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企业归类,从而描述出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

聚类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择空间浓缩度高的最短距离法,其表达式如下:式中:Xik表示第i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观测值;Xjk表示第歹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观测值;dij为第i个样品与第j个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

由4个综合指标组成样本数据矩阵Y66*5。

,对这66个企业聚类分析,得到分类结果如图2所示。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13个评价指标,根据对6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这些综合指标对6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图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聚类图选取类间距为80时,各类的跳跃幅度明显,可把企业分为5类,即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5个阶段分类。

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3.1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分类指标选择要清晰地界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首先必须具体分析并选取信息化过程中的阶段特征,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描述和区分企业信息化的各阶段。

聚类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主成分的贡献率可知,第一主成分指标特征差异比较明显,即以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为代表的主成分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最大,因此选择这一综合指标作为阶段特征描述的主线。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13个评价指标,根据对6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这些综合指标对6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3.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综合指标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水平(X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X5)、对决策的支持程度(X7)和合作伙伴系统的衔接能力(X10)。

根据原始调查数据,对处于不同等级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特征模型,如表4所示。

4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的环境描述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Prinl)综合指标的特征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进行分类,Internet接入及信息利用水平(Prin2)、网站建设和电予商务水平(Prin3)、局域网建设水平(Prin4)属于企业信息化环境指标。

根据各环境指标的主成分综合指标得分以及原始调查数据,可以得到各个环境指标在企业信息化5个等级情况下的特征差异,分别用很差、较差、中、较好、很好表示各环境指标的应用水平,各环境指标与各等级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总体而言,三项指标都与成熟度等级成明显的正相关。

在Prin2方面,第一级到第五级呈现阶段式递增趋势,除第一级(信息化准备阶段)互联网接人和利用水平很低,第五级(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互联网接人和利用水平很高以外,大部分企业处在互联网接入和利用水平较好阶段。

在Prin3方面,虽然从第一级到第五级总体上呈现逐级递增的趋势,但是这种增长并不是绝对的,处在第四级的企业往往更加关注内部信息共享。

在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上出现倒退,反映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发展的非绝对性和我国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欠缺性。

在Prin4方面,从第一级到第五级呈现逐级递增的线性发展趋势,处于不同级别的企业在各自局域网建设与信息共享水平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13个评价指标,根据对66家企业的调研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分析,得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这些综合指标对6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得出企业信息化的五个发展阶段:即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5 结束语从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两个方面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这些指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66家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利用主成分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得出了4个主成分,即综合评价指标: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第一主成分)、企业互联网的接入和利用程度(第二主成分)、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度(第三主成分)、企业局域网建设和互联程度(第四主成分)。

通过对综合评价指标的聚类分析,得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

由于第一主成分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主成分,因此采用第一主成分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描述的主线,得出5阶段模型:企业信息化准备阶段、信息系统引入阶段、信息系统集成共享阶段、信息系统企业外延伸阶段、信息系统决策支持阶段。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其他3个主成分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变化与这5个阶段呈明显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1]左美云,陈蔚珠,胡锐先。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J].管理学报,2005,2(3):340一346.[2]刘英姿,吴吴,林伟。

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3]王昕,尹福臣。

企业信息化的方式与阶段[J]。

经济研究参考,2000(9):34-43。

[4]N01an R L.Managing the computer resource:astagehypothesis[J].Communications of ACM,1973,16(7):399-405.[5]Gibson C F,Nolan R L.Managmg the four stages ofEDPgrowth[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4,52(1):76-88.[6]NoIan R L.Managing the crisis in data processing[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9,57(2):115-126.[7]左美云,王壹,胡锐先.基于专家调查的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5,2(4):410-416[8]王兴元,程涛.企业信息化递进发展模型及其水平指数[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2(4):337-341.Wang Xing-yuan,Cheng Tao.The development mod-eland its level index of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J].Joum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Edition),2002,32(4):337-341.[9]陈国青,蒋镇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