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生活与百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生活与百分数》教学目标:1.在课前实际调研的根底上,沟通常用的理财方式及其利弊,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探究各种储蓄方式收益状况的活动中,体会数学学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际应用的价值。
3.在分析、比拟各数据的活动中,培育数据分析的力量,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4.在课前活动及课上探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源自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多种理财的根本方式,感受理财方式的优化。
2.在解决问题、辨析策略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在自觉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学科德育、习惯培育、学科教学改良建议: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分析数据、推理辨析、反思调整的意识。
教具预备:教学课件、依据学生的调查状况制作的各种图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组织沟通(一)以压岁钱为话题,引入要讨论的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每到过新年的时候你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是什么?师:对!得到压岁钱,这是我国古代留下来的一种民族习俗,其寓意是祝收到压岁钱的人在新的一年里顺当、安康,平安。
2.提问:那你们得到的压岁钱一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3.小结:看来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把压岁钱进展合理的储蓄,使其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是根本的理财意识。
(板书课题:理财)4.沟通汇报:咱班理财意识强的同学,走访了银行,采访了银行的专业人士,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想与我们大家共享。
(课件上消失实践活动的照片)(二)借助课前调研,了解理财学问下面有请赵新莹同学与我们进展学问共享。
学生用自己制作的ppt介绍自己知道的理财学问,并且进展简洁的说明。
二、结合调研结果,提出讨论的问题1.谈话过渡:看来,将钱放入银行进展合理储蓄的方式是比拟牢靠的,那假如让你用这种方法来掌管你的压岁钱,你最关怀什么?2.要想帮忙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需求呢?3.师:为了满意大家的需求,教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份学习资料,大家仔细阅读,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帮我们解决问题?(拿出学习资料1--浦发银行储蓄学问单)预设:(1)20xx年浦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2)复利计息方式:每次储蓄后将本息都取出来再进展储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学会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提炼出作品的精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写的作品梗概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提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2.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精髓。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于《写作品梗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1课题利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1、储蓄的意义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1)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
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5000×3。
75%×2=375(元)5000×(1+3。
75%×2)5000+375=5375(元)=5000×1。
075=5375(元)四、实践应用第11页做一做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5难点名称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
“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2.指名学生回答700×50%=350(元)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
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列式:230×50%=115(元)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篇老师在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年班级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会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所以本学期更应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难易度合理,过渡平和,主要采用的是全身反应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感知并运用英语。
本教材按照每单元三课时编排,每单元包含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单元的的主要句型、单词等语言材料及其功能的集中展示;第二部分是主要句型和单词的重点板块;第三和第四部分是巩固知识的活动板块;第五部分是阅读,是对前面的拓展;第六部分是学生间合作活动,大多是两人组活动,以便学生应用语言;第七部分是读写部分;第八部分是拼读部分;第九部分是娱乐部分。
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
三、教学目标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进一步养成听英语、读英语和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7、能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难点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二是古诗词的学习。
其中,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情感、评价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学会背诵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3.能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情感词语的介绍。
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2)评价词语的介绍。
如:好、坏、美、丑等。
3)情感和评价词语的异同之处。
4)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1)点读法,让学生通过点读词语来理解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分类法,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3)模仿表演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介绍。
2)古诗词的咏诵和朗诵。
3)古诗词的韵律、意义、文化背景等。
4)古诗词的选读和背诵。
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朗诵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2)音乐伴奏法,结合音乐演唱,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3)分组背诵法,让学生分组背诵古诗词,增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通过PPT呈现情感、评价等词语的图片,并进行点读和讲解。
(2)对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如: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种角度展示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掌握。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1)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荷塘区红旗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科教案4.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排着队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5.摘抄你认为精彩的语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 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2.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笛福一起,走进荒岛,去认识一下这位独自置身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3)读梗概,理清思路,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发生了哪些事情?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生活与百分数教材第16页。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 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重难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课件。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门路之一。
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使学生了解“利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收益的同时,知道学会理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1. 活动1。
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自己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将其与教材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完全相同吗?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的多,比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的状况等等。
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国家一般会实行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减少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这样老百姓会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如果对外贸易失衡的话会造成自主货币的贬值或升值,这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通过汇率的改变,相应的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从需求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需求,有利于降低储蓄意愿,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从供给角度看,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防止其利润的进一步恶化。
•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2. 活动2。
师:我们从宏观上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我们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选择。
请看下面的普通利率表,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可以小组合作,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教案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5.多样的栖息地1.教学内容本课是单元起始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上多样的栖息地,理解栖息地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提供信息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观察海洋、树林、草原、南极等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将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建立联系,研究它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
发现不同环境为生物提供了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建立栖息地的概念。
活动二,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分析一个池塘、一棵大树、一片草地(根据实际条件灵活调整)分别能为哪些生物提供栖息地,发现栖息地多种多样。
活动三,以四姑娘山、夹金山、卧龙保护区为探究案例,阅读资料,收集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成为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栖息地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为下一课探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理解栖息地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理解多样化的栖息地生活着多样化的生物。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与其栖息地相适应。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3.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基本需要。
难点:能对阅读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梳理出有用信息。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校园大树下、花坛里的动植物照片等。
学生分组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13页的一首小诗。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在这首小诗里面,雪莲、海草、企鹅、长颈鹿都生活在哪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家是什么?教师小结:不仅是雪莲、海草、企鹅、长颈鹿,我们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这个家园就是地球。
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那么在这个家园中,生物又是怎样生存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第二个单元《生物和栖息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并运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能准确识别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包括生字读音、字形辨识、词义理解等。
本单元课文涉及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事件的篇章,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术语,如“旖旎”、“蜿蜒”、“巍峨”等词语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学生需要能够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特点等。
通过阅读学生应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和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本单元课文涉及一系列文学作品,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文。
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同时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提高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技能。
通过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拓展与延伸。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不理解或感兴趣的词句,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品味和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推敲和体会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北京的春节》、《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四篇课文。
本单元以“节日”为主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深奥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节日背景。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悟,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进行思维碰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完整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版pep)
Unit 2 Last Weekend鹤山乡赵庄小学宁燕一、单元教学内容1、话题:What did you do?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
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I did. No, I didn’t.(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
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2、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1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3)能够认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音标(4) 能够理解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并能回答相应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括《草原》、《丁香结》、《竹石》和《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2.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中的内容,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况。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思想、重点句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突出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核心内容。
(2023春)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单元教案
2.1《地球,人类的宝藏》教案【教学分析】本课学习内容隶属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下的“自然资源”主题。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存在着生物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并且初步认识到了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自然资源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知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借助资料分析,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最后通过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査,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能源利用现状,树立地球家园意识,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热爱表达、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科学品质。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
(2)科学思维:通过调查能源的使用情况,意识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
(3)探究实践:会使用统计图表分析能源消费结构(4)态度责任: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家庭使用的电费、气费等缴费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1)回顾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请大家结合以往科学课中学习的内容,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资源。
生1: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够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
生2: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资源,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
生3:地球上有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可用于建筑、工业生产等。
生4:还有地下水、海洋、冰川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条件。
生5:……师:同学们列举的示例真多!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地球是人类的宝藏(板书课题),这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1:洗衣做饭用到水,水是自然资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学会写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文言文两则》、《匆匆》、《那个星期天》等课文,涵盖了寓言故事、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2. 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那个星期天》等3. 重点词语:生字词、关键词语等4. 课文主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等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与本单元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概述】
【单元核心目标】
1.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2.朗读并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1.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4.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5.能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作品梗概。
6.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7.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1.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爱丽丝漫游奇境》四部名著,了解故事内容。
2.实践活动:
(1)能自主规划阅读,和同学交流作品的大致内容。
(2)能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单元任务群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1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9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本教材是最新人教版本,全书贯通《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上,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把孩子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放在首要位置!学情分析:1、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
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2、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并能自评。
3、在上册已经认识了百分数,并理解了单位“1”,会解答与百分数相关的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明确成数的`含义,能够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生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成数的理解和计算教学难点:1、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合作交流,能够发现解题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用类似抢答的“课前热身”来引出新课,为后面的成数教学打下基础。
具体过程:1、头一天布置预习和简单的了解成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知讲授做好铺垫;2、除了农业上,你还在其它地方见过成数吗?举例说说(工业生产、在旅游业等说出实例)3、那么对于成数你们有哪些想了解和掌握的呢?4、通过观看PPT展示和教师适当讲解,学习新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自学例题2以上的内容,通过自学掌握成数的简单知识。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
二成呢?三成五呢等?(PPT 展示题目,叫学生做)2、成数与百分数以及分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3、教材第9页例2A、学生交流理解题意B、四人一小组解决问题,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 ) 畜( )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新课: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精彩片段,说一说在表达上它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流落荒岛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做,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 )2.默读节选片段,说一说,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 )3.抓住精彩句子来体会。
( )他( )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鲁滨逊救下野人的时间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给野人取名“星期五”。
这个名字,与鲁滨逊一贯对时间的重视是有关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记录,他记得是“9月30日”来到海岛,上岛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录年月日……所以给野人用时间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
( )我现在处在一个……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
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
一个人置身于孤岛,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等物质方面的窘迫,还有精神上的孤寂和绝望。
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孤独,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 )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
人是需要交流的,由于这种想法太强烈,所以希望身边的狗也能开口说话。
(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句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幸( )”和“不幸( )”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
这句话是鲁滨逊“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 )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是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内心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面对困境、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感悟精神。
(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逊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鲁滨逊心态的变化。
( )( )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 )出示并齐读:“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感悟吧那么,你想对鲁滨逊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2.课外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鲁滨逊漂流记( )梗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感悟:在困境中,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1.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艰难和挫折,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以此来体会主人公在逆境中奋起的崇高品质。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集体的共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读:eat dinner, ride a bike,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igh up 等短语。
2、能听、会说功能句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She’s eat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3、能仿照例句谈论正在做一件事情时,另一件事情同时发生。
重点难点:能听懂、会说、会读:eat dinner, ride a bike, 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 high up 等短语。
教学过程:Step 1:Warm-up and show the learning aims1、Review the words and the key sentences of Unit 1.2、T: My kid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dule 5 Unit 2 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板书课题) First ,please look at our learning aims.(出示本课学习目标,教师慢慢读,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Step 2:Presentation1.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Activity 1 carefully.2. Play the tape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listen for “but”。
3.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repeat.4. Finish activity 2. Ask the children to ask and answer in pairs.Step 3:Say the Poem1. Ask the children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2. Play the tape several times and ask the children to song together.Step 4:Look, do and say.T: If you’re the boy of the picture, please look, do and tell me what you’re doing.1) I am flying a kite. 2) I’m sleeping.3) I’m flying a kite. 4) I’m playing basketball.5) I’m swimming. 6) I’m watching TV.7) I’m playing football.Step 5. Finish a taskMake three sentence structures“I am...but...”板书设计:He’s riding his bike,but it’s starting to rain.eat dinner, ride a bike, high updo morning exercises, wake up,He’s riding his bike, but it’s starting to rain. She’s eat ing dinner, but the phone is ringing.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二、基本练习1、填空(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