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特点上课讲义
张爱玲课件
![张爱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204701de80d4d8d15a4f71.png)
(一) 张爱玲小说的题材特点
“香港的传奇” 香港的传奇” 香港的传奇 沉香屑·第一炉香 第一炉香》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沉香屑·第二炉香 第二炉香》 《沉香屑 第二炉香》 茉莉香片》 《茉莉香片》 “上海传奇” 上海传奇” 上海传奇 金锁记》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 《花凋》 封锁》 《封锁》 《倾城之恋》上海与香港间的双城故事。 倾城之恋》上海与香港间的双城故事。
3、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白流苏 范柳原
(二)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多是时代夹缝中的没落 淑女。 淑女。 《传奇》中的女性,处于两种生存状态: 传奇》中的女性,处于两种生存状态:
一种是千方百计地成为“太太” 姨太太或情人; 一种是千方百计地成为“太太”、姨太太或情人; 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尽管有了身份,但依然无法 一种是成为太太之后,尽管有了身份, 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平淡的生活只会更加苍凉。 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平淡的生活只会更加苍凉。
"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 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 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年深月久了, 羽毛暗了, 霉了, 给虫蛀 年深月久了, 羽毛暗了, 霉了, 给虫蛀了, 死也 还死在屏风上。 莉香片》 还死在屏风上。" 《茉莉香片》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 , 像迟迟的夜 ——一滴 两滴……一更 二更……一年 一滴, 一更, 漏——一滴, 两滴……一更, 二更……一年 , 一 百年。 百年。 她( 七巧 ) 到了窗前 , 揭开那边上缀有小绒球 季泽正从穿堂里往外走, 的墨绿洋色窗帘 , 季泽正从穿堂里往外走, 长衫 搭在臂上 , 晴天的风象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 褂裤里去, 哪儿都钻到了, 飘飘拍着翅子…… 褂裤里去, 哪儿都钻到了, 飘飘拍着翅子…… 金锁记》 ( 《金锁记》 )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fadb14227916888486d734.png)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七巧出身平民,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
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一)贫与富作品的舞台为辛亥革命后1910年到40年代的上海租界姜公馆。
姜老太爷曾为清朝高官,现已去世,公馆里住着老太太和三个儿子全家及佣人们。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245b4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1.png)
独特的第一人人公范柳原的视角展现故
事,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非线性叙事
02
作品采用倒叙、闪回等手法,打破线性叙事结构,增加故事的
层次感和悬念。
细腻的心理描写
03
张爱玲擅长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语言特色
华丽的文风
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华丽而不失深 沉,她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排 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独特的方言运用
作品中融入了上海方言,既增加 了语言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地域
文化的特色。
诗意的语言
张爱玲的语言充满诗意,她善于 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
使作品更具文学美感。
象征手法
丰富的意象
文化研究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 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深入探讨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背 景。
心理学研究
作品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对于心理学研究者来说也有一定的 研究价值,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06
相关文献与资料
研究著作
《张爱玲传》
本书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的生平经历, 包括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文学 创作历程等,为研究《倾城之恋》提 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故事情节
01
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相识
两人在一场舞会上相识,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02
感情纠葛
两人开始了一段充满纠葛的爱情故事,期间经历了分离、重逢、家庭压
力等多种考验。
03
战争的影响
故事中穿插了战争的情节,对主人公的生活和感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终,在战争的背景下,白流苏和范柳原走到了一起,共同面对未来的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c5018ff59eef8c75ebfb313.png)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bd579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7.png)
尽管面临种种困境,小说中的女性仍然努力寻求自我救赎和自由。这反映了张爱 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女性独立和自由的呼吁。
CHAPTER 04
艺术特色
叙事风格
叙事结构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采用了 独特的叙事结构,通过倒叙、闪 回等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
凑和引人入胜。
叙事视角
张爱玲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 称叙述视角,通过不同视角的转换 ,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叙事节奏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巧妙地控 制叙事节奏,通过快慢、详略的处 理,使得故事更加有张力。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风格
张爱玲的语言风格独特, 语言简练、质朴,同时又 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 受。
比喻手法
张爱玲善于运用比喻手法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 人物心理和景物,使得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方言运用
CHAPTER 06
相关研究
研究现状
研究数量
近年来,关于《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研究数量呈 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涵盖了文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学研究占据主导地位。
研究深度
研究深度不断加深,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到 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深入探讨。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究《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文学 价值和社会意义。
语言风格
研究成果指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语言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文 学性和艺术性,对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推广具有一定的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小说中的爱情并非简单的浪漫,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主人公们的爱情 交织着欲望、权力、金钱和社会地位等因素,展现了爱情的复杂面貌。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课件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9bf9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b.png)
目录
• 张爱玲简介 • 张爱玲的散文风格 • 张爱玲的散文主题 • 张爱玲的散文艺术特色 • 张爱玲的散文价值
01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生平
1920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河 北丰润。
1930年代就读于上海圣玛利 亚女校,后考入香港大学。
02
01
03
194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 以小说、散文、随笔等作品
关注弱势群体
张爱玲的散文关注弱势群体,她通过对社会底层 人民的描绘和关注,呼吁社会公平和正义。
3
推动文化交流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外文化交 流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 和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张爱玲的散文艺术特色
丰富的意象
总结词
张爱玲的散文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
详细描述
张爱玲善于运用各种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独特的比喻手法
总结词
富和灵活。
叙事语言个性鲜明
张爱玲的散文叙事语言个性鲜明 ,常常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使
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03
张爱玲的散文主题
对爱的探索
总结词
张爱玲的散文中,对爱的探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通过描 绘各种爱情关系,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爱情的矛盾性 。
详细描述
张爱玲通过对男女关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她认为爱情既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我牺牲和自我放纵。 在她的笔下,爱情既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这种矛盾性使 她的作品充满了张力。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讲义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ab5d9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9.png)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讲义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中,《红玫瑰与白玫瑰》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刻的人性洞察,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佟振保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欲望、道德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故事的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出身普通但努力向上爬的男人。
他在英国留学归来后,在一家工厂担任工程师,事业有成。
然而,在感情生活中,他却陷入了纠结与挣扎。
红玫瑰王娇蕊,是一个热情奔放、充满魅力的女人。
她的出现打破了佟振保原本平静的生活。
王娇蕊的大胆与主动让佟振保心动不已,但同时,他又害怕这种热烈的感情会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和名声。
在道德与欲望之间,佟振保选择了退缩,他放弃了王娇蕊,选择了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纯洁”女子孟烟鹂作为妻子。
孟烟鹂是白玫瑰的象征,她温柔、端庄、贤淑,但却缺乏激情和个性。
婚后的生活平淡如水,佟振保逐渐对孟烟鹂感到厌倦。
他开始在外面寻欢作乐,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又复杂。
佟振保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既渴望真爱和激情,又被社会的道德规范所束缚;他想要追求自由和快乐,却又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王娇蕊虽然看似放纵,但她在爱情面前却表现出了真挚和勇敢;孟烟鹂表面上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实则内心孤独、压抑。
从主题上来看,《红玫瑰与白玫瑰》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
爱情往往是充满激情和冲动的,而婚姻则需要面对现实的责任和约束。
在小说中,佟振保在爱情和婚姻之间的徘徊,反映了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社会道德规范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佟振保因为害怕社会的指责而放弃了自己真正爱的人,选择了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婚姻,最终却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之中。
在写作手法上,张爱玲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
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描写佟振保面对王娇蕊时的内心挣扎时,张爱玲写道:“他自己也不懂得他是出于畏惧,还是出于吝啬,他始终没有碰她一碰,她的身子从衣服里蹦出来,蹦到他身上,但是他是他自己的主人。
张爱玲 高中文学讲座
![张爱玲 高中文学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4997707df242336c1eb95ec8.png)
旷世才女张爱玲一、传奇的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学创作。
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移居香港。
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1995年九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临近苏州河。
她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ǒu)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化殿大学士(辅导太子读书,清代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
张佩纶在青年时代,是旧时官场的清流人物,耿直自负。
他不仅在正史上留名,还被写进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中。
当他年过四十,仕途不济时,李鸿章将年仅22岁的爱女李菊耦许配给了张佩纶,并送给女儿殷实富足的嫁妆。
至于田地多少,房产几处已不得而知,但几十年后,分到张爱玲父亲名下的财产,有花园洋房八处及安徽、河北、天津的大宗田产。
李鸿章在签下屈辱V大《马关条约》后不久就去世了。
李鸿章死后一年多,张佩纶也抑郁而终,留下一子一女。
男孩是张廷众,女孩是张爱玲一直喜爱的姑姑张茂源。
张廷众自小熟读八股文,可谓满腹学问,但已不合时宜。
虽然他可能也想跟随时代潮流,走出这个辅修家族的阴影,但前朝名臣后裔的身份让他在新旧杂陈的人生况位里进退两难。
张爱玲曾说,她喜欢读市井小报,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乃至她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兴趣也是源自父亲。
但这位前朝遗少因无法舒展平身报复,染上了抽大烟、纳小妾的嗜好。
张爱玲的小说ppt课件
![张爱玲的小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3b9cc4fab069dc50220196.png)
七巧便骂道:"天生的败家精,拿你的钱不当钱。 你娘的钱是容易得来的?──将来你出嫁,你看我有什 么陪送给你!──给也是白给!"长安不敢作声,却哭 了一晚上。她不能在她的同学跟前丢这个脸。对于十四 岁的人,那似乎有天大的重要。她母亲去闹一场,她以 后拿什么脸去见人?她宁死也不到学校里去了。她的朋 友们,她所喜欢的音乐教员,不久就会忘记了有这么一 个女孩子,来了半年,又无缘无故悄悄的走了。走得干 净。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半夜里她爬下床来,伸手到窗外试试,漆黑的,是 下了雨么?没有雨点。她从枕头边摸出一只口琴,半蹲 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犹疑地,Long Long Ago 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不能让人听见了 。为了竭力按捺着,那呜呜的口琴忽断忽续,如同婴儿 的哭泣。她接不上气来,歇了半晌。窗格子里,月亮从 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状月,像石 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长安又吹起口琴。"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 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 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 捧着大红热水袋,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 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 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 ──无缘无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长白介绍道:"这 就是家母。"
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 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 子里反映着的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 来回荡漾着,望久了,便有一种晕船的感觉。再定睛看 时,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为一张她丈夫的 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张爱玲讲义
![张爱玲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4a3cea856a561252d36f74.png)
赖雅
1956年,与65岁的美籍作家赖雅恋爱。也曾 享有过一段短暂的清静而平和的家庭生活。 但是年老多病的赖雅也带给了她心理上和精 神上的重负。 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岛。” “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 抵苦的。”
3、晚年凄凉 、
1995年9月初,在洛杉矶的西木区,张爱玲在 公寓中孤然离去,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 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 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 与极度的孤寂。”
如此显赫的家世到张爱玲已经没落,父亲是典型的 遗少,漂妓、养姨太太、赌博、吸大烟。母亲是接受了新 思想的女性。父母感情长期不和,张爱玲四岁时,母亲抛 弃她远去英国。 八岁时,父亲丢了官,痛改前非,撵走姨太太,母 亲归国,全家从天津搬到了上海。这段日子是张爱玲少见 的幸福时光。“一切都不同了。父亲痛改前非,被送到医 院里去。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 书,家里徒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家里的 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顶巅。图画之外,我还弹钢琴,学英 文,大约生平只有这个时期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
2、情感生活 、
胡兰成
1944年2月,23岁的张爱玲遇到了38岁的胡兰成。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 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 么?” 1944年8月间,两人结婚,时年他38岁,她23岁, 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为定,文曰:胡兰成张 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 安稳。 1944年11月,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很快 又迷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17岁的小周。
一、主要内容 对世俗生活的描绘 张爱玲以女性视角和独特的个人体验描绘 了世俗生活场景。 了世俗生活场景。 她以热爱的心态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她以热爱的心态写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并 从中感受普通人生的乐趣。 从中感受普通人生的乐趣。 谈穿衣》、《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更衣 在《谈穿衣》、《有女同车》、《更衣 》、《说胡萝卜》、《草驴饼》、《公 说胡萝卜》、《草驴饼》、《 记》、《说胡萝卜》、《草驴饼》、《公 寓生活记趣》等篇目中, 张爱玲不厌其烦 寓生活记趣》等篇目中 地描述着那俗得不能再俗的家常细事, 地描述着那俗得不能再俗的家常细事 谈 谈穿、谈钱、谈女人、谈自己的生活。 吃、谈穿、谈钱、谈女人、谈自己的生活。
第四讲 张爱玲及作品欣赏ppt课件
![第四讲 张爱玲及作品欣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c5a1f233d4b14e85246868.png)
张爱玲主要作品
散文集《流言》 散文小说合集《张看》 中短篇小说集《传奇》 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 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张爱玲作品经典的话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 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 小说《半生缘》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 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 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婚姻与性爱,是张爱玲
小说的主要构件,几乎 每篇都离不开男女之情, 但她精神上的悲观气质, 使她见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爱”,没 有浪漫而圆满的结局, 更多的是情场角逐和权 衡利弊的交易,谋生— —谋爱。
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
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的 爱情神话的嘲讽。 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穿 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国 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应, 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
(2)锁在黄金枷锁中的女人
曹七巧精神极度空虚,
黄金锁住了她的情感, 摧残了她的人性,被禁 锢在心狱之中。 作者不仅以同情的笔墨 写出七巧的畸型反抗, 还写出了这种反抗如何 蛰伏在金钱统治的脚下, 由金钱的牺牲品沦为金 钱的奴隶。
(3)变态、畸型的心理
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疯
(1)旧式婚姻的牺牲品
作者从人性的视角透视曹七巧的一生,发现
黄金欲可以把一个本属悲剧性的人物演化为 一个邪恶的人,这一人物“无疑是新文学中 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妇女形象之一。” 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 以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 金钱──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 的倾斜,人与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8618dc89eb172ded63b7cd.png)
《我的天才梦》, 文章开头几句也可以反 映张爱玲的性格:“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 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 的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 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部描写 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 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后来,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 不过穷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 和目标。)
与胡兰成 与赖雅
赖雅
• 1956年,与65岁的美籍作家赖雅恋爱。也曾 享有过一段短暂的清静而平和的家庭生活。 但是年老多病的赖雅也带给了她心理上和精 神上的重负。 • 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 •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岛。” • “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 抵苦的。”
晚年的凄凉
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 1930年改名张爱玲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 陷区最走红的女作家。
• 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 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 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 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
• 1945年,张爱玲寻夫温州,这时的胡兰成已 经和大其两岁的范秀美在一起。 •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 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 就再也画不下去了。” • “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在 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 泣久之。” •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 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文壇的風雲人物
• 张爱玲这些作品曾被当时的评论家评为:“我们 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出名要趁早哇!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 快了──一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 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 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 常用的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有這個惘惘 的威脅。
第十二讲张爱玲的小说2节
![第十二讲张爱玲的小说2节](https://img.taocdn.com/s3/m/dff9561bff00bed5b9f31d26.png)
说《摩登红楼梦》。
1939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因二次大战
改入香港大学文科读书,接受了现代的 历史观念和文学观念,接受了西方小说 的影响。
1943年,
发表小说 《沉香屑: 第一炉 香》,引 起文坛注 意 。
1944年8月、12
月结集出版《传 奇》小说集和 《流言》散文集。
1、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
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 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
如《倾城之恋》
《封锁》等。
2、描写女性生存
困境与性格缺陷, 剖析女性人格P213
如《金锁记》写出
了中国女性在旧家 族、命运、女性自 身精神重负等压力 下人格的破碎。
曹七巧:自私、阴
毒、刻薄、乖戾, 具有倔强的个性和 强大的破坏力。
1995年9月8日,被发
现逝世于美国洛杉矶 自寓,终年74岁。
独特的创作P212
《传奇》
1944年结集出版,
在传奇里面寻找 普通人,在普通 人的生活里寻找 传奇。
预习题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内容是什
么?艺术风格是什么?在文 学史上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一)内容上,主要表现在现代 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
“太阳”。 3、为什么说艾青诗作是自由体诗 的第二座高峰?
谢谢合作!
下周再见!
上海文坛上掀起
了“张爱玲 热” 。
展示的大都是其所思所想、
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的生 《流言》 活。与小说相比,更多有 “参差的对照”“人生的 安稳”“现代人的机智与 装饰”。 热爱人生依恋尘世的和谐 统一;在传统性和现代性 上丰富了市民文化的表现;
与
才子 胡兰成 结 婚
粤教版 张爱玲小说欣赏优秀PPT课件
![粤教版 张爱玲小说欣赏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14af31de80d4d8d15a4f72.png)
《色·戒》 热血青年邝裕民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选定
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不成想易先生突然返 回上海,暗杀计划流产。两年后,同学们让王佳芝到 上海完成未成的暗杀事业。小说展开在王佳芝来到上 海后,以“麦太太”的伪装身份出现在易太太及其 “闺密”们的牌局上。王佳芝要在今晚假借“修耳钉” 的名义把易先生骗到暗杀地点:珠宝店。后来她与易 先生来到珠宝店。在易先生低头为她挑选戒指的一刹 那,王佳芝从他脸上的笑容突然感受到这个男人对自 己的“爱”,于是在紧要关头示意易先生快走。随后, 当晚十点,除了一条漏网之鱼,暗杀团成员全被处决, 包括王佳芝。易先生不动声色地回到家,心里却在想 着王佳芝。他觉得,这个女人真是“爱”自己的,可 自己必须杀她……
曼祯轻声说:“世钧,我们再也不回去了。”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夏志清《中国近代小说史》
《金锁记》描写了一个小 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 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 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 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 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 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 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 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 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 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 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 条命。”
•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传奇》、散文 集《流言》和长篇小说《半生缘》 等。
• 《封锁》选自《传奇》
张爱玲曾说:“我不喜欢 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 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 凉则是一种启示。”确实,她笔 下的女性没有悲壮,只有苍凉, 为实现人生的安稳,她们倾注了 全身的力量,充分运用个人的心 机和智慧进行过努力的争取、不 懈的斗争、广泛的求索,也曾承 受着强大的压力、巨大的痛苦和 身心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作品特点
浓郁的悲凉情怀
张爱玲是个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狱进进出出。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的悲剧特点表现在她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
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面。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
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便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
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得“靠不住”。
《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的十分兴头”,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
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血姑娘,振保爱他,“他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
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地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
”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
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
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选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
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
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人”。
在善的外衣下裹着恶习的本质。
张爱玲用嘲讽的笔调冷冷地掀开了这个“大好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人格萎缩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张爱玲执着于真实的人性,作品中充满了在古老腐朽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
所以,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
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
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
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
[9] 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
比喻反讽等手法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这是人物处于阴沉压抑的环境中,爱情终归破灭的情境。
没有大段的铺张描写和渲染,文字精练动人,却将那种伤感表现的非常深入,自然灵动。
主题多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肆的。
”[11] 不管是张爱玲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描述那个时代的人们和生活,如《倾城之恋》描写了白流苏在离婚后,因为受不了家里人的不停给她闲气受想通过嫁给范柳原改变现状,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
《红玫瑰与白玫瑰》通过讲述振保的情史来展示两性之间对恋爱和婚姻的差别。
《色戒》是关于王佳芝通过美人计意图杀害汉奸易先生,最后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易先生,而放走了他自己却惨遭杀害。
张爱玲的散文虽然不如小说成就高,但是其中的名篇《中国的日夜》通过一个妓女的视角描写周遭的一切。
其它作品如《谈音乐》、《谈舞蹈》、《自己的文章》描写的是关于某种事情的看法,但是张爱玲的散文很“散”即使看是议论文的文章,如上面所说的几篇,也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和中心,让人感觉全是作者信手拈来。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时代的失落者,他们为旧的生活方式封闭着,按照旧的时钟生
活。
“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时代像影子似的沉没下去”。
他们无形中被时代抛弃了,无法摆脱所依附的那个阶级的衰败的命运,他们拽不住烟消云散行将失去的繁华,他们又不愿坠入红尘脱胎为新人,像无头的苍蝇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撞得粉碎,都成了现实命运的牺牲品。
在强大的现实命运前,丰满而活生生的生命被扭曲为干瘪的、苍白而平庸服服帖帖的工具,人不能建立自我完善的人格,人只知道自己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
在命运面前,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人的盲目而无知,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张爱玲的作品是彻头彻尾的小市民文学,是鲜活生动的真正世俗文化。
这和被政治窒息了创造力的主流文学的那种毫无个性,鲜讲技巧的作品相比,更贴合民众。
看张的写作品,常常可以感受隐伏在后面的那种对人生的绝望,平淡的叙述往往有力透纸背的悲凉,她爱用的词语是“叹息”“怅惘”等,读者掩卷之后大约也是同样的感觉。
她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人性中的小的瑕疵,市民的小奸小坏,小矛盾,小心眼,小花招……恰恰就是这些小的方面才是人生中日常的,永久的和每天纠缠你身心疲惫的形形色色。
她认为人生从小处看,细处看,局部看,皆为真实的,一切生活的琐碎皆有无穷的趣味值得留恋。
因此,对世俗生活之一切,她皆怀有热切的关注,天真的好奇。
在《道路以目》一文中,她对世俗生活表现的爱好已达到病态敏感的程度:“街上值得一看的正多着。
黄昏的时候,路旁歇着的人力车,一个女人斜坐在车上,手里挽着网袋,袋子里有柿子。
车夫蹲在地上,点那盏灯。
天黑了,女人脚边的灯渐渐亮了起来”。
“寒天清早,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箐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
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
”可是,对生活的爱好并不说明她对人生持乐观的态度,相反,她认为,从大处看,从远处看,生活的整体看,人生不过是虚无而已。
“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而人生的虚无感受又使她进一步沉醉于世俗生活的愉悦中,以求得暂时解脱。
这就解释了她为什么会对生活中小小事件中包含的美,有那么多的欢愉,愈觉出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可爱,傅要从人生的可哀中见出其可爱,于是,“可爱又可哀的岁月呵!”,这样的喟叹在张爱玲的笔下流露出来就不足为怪了。
虚无而世俗的人生观使张爱玲的小说一方面有着世俗的内容,讲述的是滚滚红尘中婚姻、爱情、家庭的恩恩怨怨,艺术表现上,对各种物象有不厌其烦的、大段大段的细节描写,如《金锁记》、《倾城之恋》,可是它们的主题却是悲观、虚无的。
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评价也正适合她自己的作品:“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
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