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足阳明胃经经穴课件
演讲人
01 足阳明胃经简介 02 足阳明胃经穴位介绍 03 足阳明胃经穴位治疗
04 足阳明胃经穴位保健
目录
1 足阳明胃经简介
经脉循行
1.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沿鼻外 侧下行至口角
2. 沿下颌骨后缘,至大迎穴 3. 沿颈部,经胸腹,至大腿前侧 4. 沿小腿外侧,至足背,止于足大
足阳明胃经穴位:足阳明胃经穴 位包括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 终点穴位、经穴、络穴、郄穴、 募穴、俞穴、原穴、合穴等。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足 阳明胃经穴位的取穴方法包括按、 揉、捏、推、拿等,可根据病情 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取穴方法。
穴位定位
01
足阳明胃经穴 位:位于足阳 明胃经上,包 括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 等穴位
消化不良等
02
治疗头痛:如 偏头痛、头痛、 神经性头痛等
03
治疗皮肤病: 如痤疮、湿疹、
皮肤瘙痒等
04
治疗妇科病:如 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增生等
4
足阳明胃经穴位 保健
穴位按摩
足阳明胃经穴位:如足三里、天枢、梁丘等
穴位按摩方法:用手指或按摩工具按压穴位,每 次3-5分钟
穴位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高 免疫力
02
定位方法:通 过经络循行、 穴位定位图、 穴位定位仪等 方法进行定位
03
穴位作用:调 节胃肠功能、 缓解胃痛、腹 泻、便秘等胃 肠疾病
04
穴位操作:采 用针灸、推拿、 按摩等方法进 行穴位操作, 以达到治疗效 果
穴位功能
01 足阳明胃经穴位:包括足三里、 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等
02 功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 化吸收,增强免疫力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中医里说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说它们是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脾胃具备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个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

脾胃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体“电能”就不够用,“电压”偏低,使很多器官运作代谢减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临时停工。

如果五脏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还可以用“蓄电池”的能源,长期下去就不够用了,疾病也就出来了。

由此看来,养好后天的脾胃发电厂有多么重要!·潜伏在胃经上的疾病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

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和腹部以及腿的外侧靠前的部分。

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膀胱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沿发际,至耳颅中部。

颈部之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入气街。

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

由此下行至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端。

小腿上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趾缝间,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有毛病(气血运行出现异常情况),人经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发高烧、出汗、头痛、脖子肿、咽喉肿痛、牙齿痛,或口角歪斜,流浊鼻涕或流鼻血;精神方面容易受惊、狂躁;吃得多而且容易饿,胃胀、腹胀;膝盖肿痛,胸乳部、腹部和大腿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趾活动受限。

如果有上面这些情况发生,我们就知道是胃经出问题了,这时应该及时敲胃经或者按揉胃经的重点穴位。

·为什么要用手刺激“喜润恶燥”的胃经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阳明胃经”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阳明胃经”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烂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巜灵枢,·经脉》原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e)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患足阳明胃经疾病者,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有下列病候:胃痛、偏瘫、时常打哈欠、听大声易惊吓、心跳动快速、发狂、腹胀鸣叫、温邪犯肺、感冒、发热寒、流清鼻涕、流鼻血、口歪、唇生疮、颈肿喉痛、易饥饿、胃中寒胀满等。

第一个是承泣穴,这个穴位以前读书的时候,做眼保健操时有用到,所以大家估计也比较熟悉。

穴位词义:承泣。

承,受也。

泣,泪也、水液也。

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

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

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

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这个穴位不可用艾灸。

用针灸也要格外小心。

直刺0.5~0.8寸,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
运动系统:足阳明胃经对下肢运动功能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腿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免疫系统:足阳明胃经对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04
足阳明胃经的异常表现和调理方 法
异常表现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食欲不振、 腹胀、腹泻等消 化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头痛、头 晕、失眠等神经 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肢体麻木、 肌肉萎缩等运动 系统症状
足阳明胃经异常 表现:情绪不稳 定、易怒、抑郁 等精神心理症状
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性食物,避 免生冷食物
药物调理:根据具体症状,选用 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调理:适当运动,促进气血 流通
针灸调理:通过针灸刺激足阳明 胃经的相关穴位,达到调理效果
足阳明胃经在中 医临床治疗中具 有广泛应用
足阳明胃经的理 论基础深厚,对 中医理论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他经脉的关系
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03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和功能
循行路线
起于鼻翼两 侧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现代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足阳明胃经的未来发展趋势:新技术、新方法在足阳明胃经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发展趋势和展望
• 足阳明胃经的现代研究: * 足阳明胃经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关系 * 足阳明胃经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 的关系 * 足阳明胃经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关系
艾灸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温通气血,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按摩和艾灸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需要专业指导,以免误伤经络。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课件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课件
足阳明胃经可以调 节脾胃功能,促进 消化吸收,维护人 体健康。
疏通经络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可以疏通全身经络, 保持气血畅通。
强身健体
足阳明胃经的调节 作用可以增强人体 免疫力,提高抵抗 力。
预防治疗疾病
足阳明胃经的运行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一些常见疾病,如 消化不良、便秘等。
四、足阳明胃经的应用
足阳明胃经保健方法
二、足阳明胃经的起止与循行
1
简介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起止于足大趾。
2
起点与止点的位置
足阳明胃经的起点位于足大趾的咸丰穴,止点位于下巴的迎香穴。
3
循行线路及主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沿着腿部、腹部、胸部走行,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冲门、足阳明、 天突、承泣等。
三、足阳明胃经的主要功能
调节脾胃
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 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 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足阳明胃经常见疾病 及治疗方法
足阳明胃经与一些常见疾 病相关,如消化不良、胃 痛等,可采用中医治疗方 法。
足阳明胃经常见的推 拿手法及指压穴位
推拿手法和指压穴位是治 疗足阳明胃经相关疾病的 常用方法。
五、结束语
1 总结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条经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2 展望未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足阳明胃经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体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经络学足阳明胃经》 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络学足阳明胃经》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足阳明 胃经及其重要作用,让您对经络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经脉简介
经脉的定义
经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脉的分类

经络:足阳明胃经

经络: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及穴位图胃经共四十五穴,原穴为冲阳穴,络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公孙穴。

阳明象征阳气极盛的经絡,故在适应力量上,对里热和实症就容易发挥它的特点。

起自眼球正下方之承泣穴,目眶下缘为四白穴(疗穴),直下行至嘴角之地仓穴(疗穴),再下行后交至咬肌前缘之大迎穴,咬肌凸起为颊车穴(疗穴),再沿下颔耳前上行至顴骨弓下凹窝內是下关穴(疗穴),至额角尖角处发际之头维穴(疗穴)。

脉行返地仓、大迎穴间,下行经结喉旁、劲动脉后之人迎穴,经水突、气舍,至锁骨上缘中点,下对乳头中线之缺盆穴,再下行经气戶、库房、屋翳、膺窗至乳中穴,再偏外由乳中线(离任脉中线四寸)下行,至不容穴脉向中线减两寸,经承满穴,循脉下行齐任脉中脘穴为梁门穴(疗穴),下行经关门、太乙、滑肉门穴,至齐脐为天枢穴(功穴),天枢穴下为外陵穴,下二寸为大巨穴(疗穴),再下一寸(关元旁)是水道穴(疗穴),经归来穴至腹股沟上气冲穴,经大腿根部是髀关穴(疗穴),大腿中伏兔穴,至膝蓋外线上三寸之阴市穴,上二寸为梁丘穴,下行至膝蓋下外缘凹窝之犊鼻穴,犊鼻下三寸为足三里穴(合穴),犊鼻下六寸为上巨虚穴,下八寸为条口穴,下九寸为下巨虛穴,经外踝上八寸之丰隆穴(疗穴),下至脚弯前正位两筋中凹窝中之解蹊穴(经穴),再由第二、三趾前行,至足背高骨(最高处)之冲阳穴(原穴),至第二、三蹠骨之间为陷谷穴(俞穴),第二、三蹠骨之缝为內庭穴,止至于第二趾外侧末端之历兑穴(井穴)。

承泣穴ST1(足阳明胃经)承泣【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迎风流泪,眼睑润动,口眼歪斜,近视。

【刺灸法】先固定眼球,沿缘缓慢直刺0.5-0.8 寸,不宜提插,以免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attachimg]45701[/attachimg]承泣(Chéngqì,ST 1)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坐,两目直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功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主治】①目疾,眼目赤痛、迎风流泪、夜盲、眼睑润动;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配伍】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足阳明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爱吃,能吃,还能消化,这是一种难得的福气,通常叫做有“口服”,也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指征。

但有的人光能吃不能消化,结果长了一身赘肉;还有的人,一点胃口也没有,每顿只能勉强吃下一点点;再有的人胃里总不舒服,吃点东西就胃疼;另外还有人胃极为敏感,怕冷怕硬,怕酸怕辣。

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也是我们获得后天营养的主干道。

它上行头面,令我们脸色红润;下行膝足,让我们步履矫健。

激活这条能量的供给线,让它时时保持充足旺盛,那样,我们就可以精力无穷,身体倍儿棒。

“足阳明胃经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教诲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从胸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踇指。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图如下。

下面是《黄帝内经》的《灵枢·经脉》中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原文。

阅读中医经典的意义不必赘述,最根本的目的则是带领大家打好入门中医的基础。

【原文】《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①中,旁纳太阳之脉②,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③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④,上耳前,过客主人⑤,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⑥中;其支者,起于胃口⑦,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⑧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⑨;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释义:①頞:[è],指鼻根。

②旁纳太阳之脉:纳,入也。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与頞相近,阳明由此下行,故入之也。

③颐:口角外下方,腮部的下方。

④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

⑤客主人:即上关穴。

⑥气街:此处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胃经

胃经

胃经足阳明胃经胃经:即足阳明胃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简称胃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

首穴承泣,末穴厉兑。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进入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内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着下颌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前发际至额(头维),到达前额会于(神庭穴)。

经络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会大椎,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经乳头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入小腹两侧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胫部分支:从膝下3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进入第三足趾外侧端。

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胃经运行胃经起于迎香,往上走到山根,山根就是鼻根部,此部位对观察小儿脾胃病较有用。

若小儿的山根色青,提示小儿食积肠胃,易发腹泻或腹痛。

胃经接着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青年人,嘴唇周围会长很多小痤疮,这就与胃内火气大,此处的经气不通畅有关。

胃经接下来分为两支,分支上行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

看图就可以知道中医为什么对发生在这个区域的疼痛,要通过调理胃气来治疗的原因了。

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入缺盆,属胃络脾。

养生第三条经脉:足阳明胃经

养生第三条经脉:足阳明胃经

养生第三条经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图今天我来讲讲养生第三条经脉:足阳明胃经。

我经常讲,足阳明胃经,这可是人体一条多气多血的经脉,经常运用足阳明胃经以及它上的一些穴位来养生保健,可以有效调养我们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气血来维护健康,以及与此有关的疾病。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来推,足阳明胃经从头到足,是一条很长的经脉,它经过头(鼻、口、咽喉)、颈、乳房、胃、腹、下肢等器官或部位,都可以认为是胃经所防治的范畴。

又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胃经为一条多气多血之经脉,为养生保健的重点经脉。

胃经比较长,其循行复杂,简单的来说:胃经起于鼻翼两侧(即迎香穴),向上到目下(即承泣穴),再向下在面部呈“√”字型;经颈、胸、腹(脐旁开2寸)下行;经下肢外侧前缘;到足第二趾外侧缘。

足阳明胃经的养生保健穴比较多,共有17穴:(头面部有5穴)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和头维;(胸腹部有6穴)屋翳、鹰窗、乳中、乳根、天枢和归来;(下肢有6穴)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丰隆、解溪和内庭。

为了大家学习和运用方便,下面我分别编写了足阳明胃经及其上常用养生保健穴位的养生歌诀,供大家参考。

足阳明胃经图足阳明胃经养生歌多气多血是胃经,从头到脚经气长,所经所治功能多,头面胸腹和下肢,养生保健十七穴。

胃经头面部常用保健穴位图胃经头面部常用穴位养生歌面部养生有五穴,眶下孔处取四白,口角旁开是地仓,咬牙隆起取颊车,张口颧弓凸下关,额角发际里头维。

常按面部这五穴,防皱抗衰头脑清。

胃经乳房保健和腹部常用保健穴位图胃经乳房常用保健穴位歌诀女性朋友要记住,胃经养乳有四穴,正中线旁四寸列,屋翳鹰窗乳中根。

早晚揉按五分钟①,活血通经把胸健。

若想提升又丰胸,再灸膻中与关元②。

(注:①由乳中穴就在乳头正中,位置特殊,揉按时要轻揉,以防伤到乳腺。

,②灸膻中和关元穴时,可用纯艾条或药艾条,顾客坐位或平卧位,艾条距穴位1~2cm,直接灸,灸至发红充血即可。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它与胃相
互关联,共同调节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

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趾内侧,沿着胫部向上直至膝关节内侧,再经过股骨外侧直上至髌骨上缘,然后沿着督脉的轨道上行至胸腹部,最后上行经过面部,直至颊车骨下方。

根据中医学理论,足阳明胃经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紧密关联,对消化系
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当人体消化功能失调时,可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2.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在面部与脾经相通,对水
液代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增加水液的代谢和排泄,有助于解决体内水湿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3. 疏通经络:足阳明胃经贯穿全身,与其他经络相互关联。

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疏通全身经络,调和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调节情绪:足阳明胃经与情绪的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
刺激足阳明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运用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理论进
行治疗。

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包括足五里、足三里、天突、大迎、下巨虚等。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胃病等效果。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具有调节消化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疏通经络、调节情绪等多种作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充分利用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穴位理论,可以辅助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维护人体的健康与平衡。

3.足阳明胃经

3.足阳明胃经
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证,下肢痿痹。
2023/10/14
经脉
应用: 痰多咳喘配肺俞。〔《聚英·玉龙赋》〕 痰湿头痛配阴陵泉。 水肿配复溜。〔《资生经》〕 痫证配照海、陶道。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络穴。
2023/10/14
经脉
解溪 Jiexi
ST41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心凹陷中,当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023/10/14
经脉
内庭 Neiting ST44
定位: 其次、三趾间,趾蹼缘前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足背其次、三趾间缝纹端。 作用:健脾和胃,清泻胃火。 主治: 齿痛,口歪,喉痹,鼻衄,腹胀腹痛,胃痛
吐酸,痢疾,泄泻,热病,足背肿痛。
2023/10/14
经脉
应用: 腹胀腹痛配委中。 痢疾、泄泻配天枢、上巨虚。 齿痛,咽喉肿痛协作谷。
2023/10/14
经脉
足阳明胃经小结
❖ 经脉走向:起于鼻翼旁〔迎香〕,到目眶下 沿目中线下行〔四白、地仓〕,在下颌角前 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颊车、下关、头 维〕,另一支下缺盆,循,夹脐旁两寸〔天 枢〕,沿下肢前侧下行〔伏兔、足三里、上 巨虚、下巨虚、丰隆〕,经足背〔解溪、内 庭〕,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足三 里到中趾外侧,跗部支脉到大趾内侧端,与 足太阴脾经相接。
痈,下肢痿痹。
2023/10/14
经脉
应用: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配幽门、太白治痢疾〔《资生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备考:小肠经下合穴。
2023/10/14
经脉
丰隆 Fenglong ST40
定位: 外踝尖上8寸, 胫骨前缘外两横指。 作用:化痰宁神,健脾和胃。 主治: 痰多,咳嗽,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1. 背景介绍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起始于足大趾,向上延伸至头顶。

它与胃脾相关,主要负责运化食物、排泄废物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足阳明胃经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方面:2.1 消化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互关联,对消化功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调节胃液分泌,保持胃酸和胃液的正常平衡,预防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发生。

2.2 排泄功能•足阳明胃经对排泄功能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增强大肠对废物的排出能力,避免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的内部环境稳定,防止中毒。

2.3 调节水液代谢•足阳明胃经对水液代谢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避免因体内水分紊乱导致的浮肿、尿频等问题的发生。

•参与身体对水分的的吸收和排泄,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2.4 影响血液循环•足阳明胃经对血液循环起着重要影响。

•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

•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供应。

2.5 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足阳明胃经与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络的通畅与否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

•经常按摩足阳明胃经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人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 总结足阳明胃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条经络,其功能主治涵盖了消化、排泄、水液代谢、血液循环以及情绪和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维持足阳明胃经的健康状态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按摩等方式,可以保持足阳明胃经的通畅与活力,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也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之一。

它主要分布在足部和腹部,起着调节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足阳明胃经的特点和保养方法。

足阳明胃经起点是足大趾的正下方,经过足背部和脚外侧,一直向上穿过小腿、大腿,最终连接到胃脉。

它在腹部形成一个环状,被称为胃脐。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特点是脉络疏通、气血流畅。

在中医理论中,胃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它的功能是接受和消化人体的营养物质。

足阳明胃经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对整个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保养足阳明胃经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关键。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建议人们养成定时定量、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饮食习惯。

此外,要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冷过热的食物,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

其次,适量运动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运动调气血”,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消化功能。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运动都对足阳明胃经的保养非常有益。

此外,中医还提倡按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来促进经络的畅通。

常见的方法有足底按摩和拇指推拿。

按摩足底时,可以用手掌按压足底,从足大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注意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猛。

拇指推拿是用拇指按压脚背上的足阳明胃经穴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来选择按压力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中医还有一些草药可供选择来保养足阳明胃经。

如白术、茯苓、山楂等,这些草药有益于胃气的运行和调理胃脏功能。

但是,在选择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总之,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中医经络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对保持胃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按摩和中草药的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保养足阳明胃经,促进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足阳明胃经有所帮助。

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重要穴位

足阳明胃经(ST)(1)循行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成浆,循行过下颌,而前指头角主干线从井下胸类型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底腹股沟处,下旬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指外侧,缘分支从西下三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2)主治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

(3)本经腧穴1.四白「定位」目正式瞳孔直下,当框下孔凹陷中「主治」①目赤痛痒,眼睑瞤动,迎风流泪。

②口眼㖞斜,面痛,面肌痉挛。

③头痛,眩晕「操作」直刺或微向外上斜刺0.3~0.5寸。

2.下关「定位」全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开合不利齿痛,面痛。

②口眼㖞斜③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

3.地仓胃经,大肠经,阳跷,任脉之交汇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0.4寸「主治」口㖞,流涎;面痛,齿痛「操作」斜刺或平次0.5~0.8寸4.天枢大肠募穴「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胃肠疾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5.犊鼻「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病症。

「操作」屈膝90度,向后内斜刺0.5~1寸。

6.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等胃肠诸疾患。

②下肢痹痛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症「操作」直刺1~2寸。

7.丰隆络穴「定位」外踝高点上八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穴旁一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症等神志病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症。

④下肢痿痹「操作」直径1~1.5寸。

足阳明胃经及其作用

足阳明胃经及其作用
脾胃者仓廪之官,求生必须通胃经
作用
胃主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司升清降浊,为后 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
食物 胃 小肠
清(营养) 脾 转化 气血 浊(废物) 大肠 糟粕
病候
经络症——热病发 狂,咽痛颈肿,口 唇生疮及循胃经所 过之肿痛、麻痹、 厥冷、风湿关节痛。
脏腑症——胃痛、 呕吐吞酸、食难消 化,胃气竭绝,则 不能纳谷。
水肿,下肢痿痹,中风,瘫痪等。 03 取穴:踝上八寸丰隆盈
历兑(井穴)
01
作用:清胃火、安神志沟通阴阳。
02
主治:晕厥,热病汗不出。牙痛、鼻衄、热病、多梦、癫狂等。
03
取穴:历兑次趾外甲角
○ 阴挺,带下等。气 冲上可治顽固性胃 肠疾病;中可治妇 科
○ 男科疾病;下可治 一切下肢疾病。
部位: 歌诀“归来气冲曲骨邻”。气冲位于脐下5寸,任 脉旁开2寸,在腹股沟位置上取穴。
足三里(胃的下合穴)
作用:有调理脾 胃,调补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 培元的功效。为 人身四大强壮穴 之一。
主治: 1、一切 急慢性肠胃炎, 胃痛,腹胀,便 秘,
1 主治
2
一.消化系统的疾病。 二.头面五官的疾病。 三.沿经脉所过的痛症。
足阳明胃经(7—9时)
循行
从头走足,在胸部距

正中线四寸,在腹部

距正中线二寸,沿大

腿外侧前沿直下。
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
止于足二趾外侧甲角 旁的厉兑穴。
承泣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底病变、视力模糊、
在下颌角前上5分取穴。若用 力咬合时则该凹陷闭合突起。
下关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止痛,是 治疗面神经瘫痪很有效的处方。

《足阳明胃经》课件

《足阳明胃经》课件

直刺法
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如足三里、内庭等穴,可深刺1-1.5寸。
斜刺法
适用于不宜深刺的穴位,如中脘、天枢等,可斜刺0.5-1寸。
皮肤针法
用皮肤针叩刺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 为度。
足阳明胃经的艾灸方法
01
艾条温和灸
点燃艾条,对准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
《足阳明胃经》ppt课件
目录
• 足阳明胃经的概述 •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循行 • 足阳明胃经的常见病证 • 足阳明胃经的针灸治疗 •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01
足阳明络学说中的一条重要经脉,起始于面部,经过头、颈、胸、腹、下肢等 部位,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宜进行按摩。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运动保健
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促进足阳明 胃经的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运动时间和强度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时 间安排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消化功能;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 鞋子和场地。
足阳明胃经的走向
起始于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再向下行至口角,沿颈部至胸部, 下行至腹部,沿大腿前侧至膝前,再下行至足背,最终进入第二足趾外侧。
足阳明胃经的生理功能
促进消化
足阳明胃经与脾胃等消化器官紧密相 关,通过按摩、针灸等刺激方法可以 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
调节气血
抗御外邪
05
足阳明胃经的日常保健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足阳明胃经的按摩方法
01
在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采用点按、揉捏、拍打等手法进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怎样敲打按摩打通胃经的作用及功效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怎样敲打按摩打通胃经的作用及功效

足阳明胃经穴位图,怎样敲打按摩打通胃经的作用及功效胃经在哪里足阳明胃经穴位: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下关穴、头维穴、人迎穴、水突穴、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外陵穴、大巨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髀关穴、伏兔穴、阴市穴、梁丘穴、犊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条口穴、下巨虚穴、丰隆穴、解溪穴、冲阳穴、陷谷穴、内庭穴、厉兑穴。

胃经循经线路足阳明胃经:从鼻旁开始(会迎香穴),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穴),向下沿鼻外侧(承泣穴、四白穴),进入上齿槽中(巨髎穴),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穴)环绕口唇(会人中穴),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会承浆穴);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穴),再沿下颌角(颊车穴),上耳前(下关穴),经颧弓上(会上关穴、悬厘穴、颔厌穴),沿发际(头维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穴)。

人体足阳明胃经图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穴),沿喉咙(水突穴、气舍穴,一说会大椎穴),进入缺盆穴(锁骨上窝部),通过膈肌,属于胃(会上脘穴、中脘穴),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缺盆)向下,经乳中(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向下夹脐两旁(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

——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髀关),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髌中(犊鼻),沿胫骨外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

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另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上牙痛,牙关不 利,三叉神经痛,耳鸣、耳 聋等。
部位:
歌诀:“下关耳前扪动 脉。”
缺盆
作用:化痰利咽、宽 胸理气。
主治:顽固性头痛、 顽固性咽喉炎、胸闷气喘、 咳嗽上气、颈肿、咽喉肿 痛等。
部位:
歌诀“缺盆锁骨上窝 中”。在锁骨上缘,锁骨 上窝中点凹陷处。
天枢穴(大肠募穴)
作用:通调脏腑,止痛止泻。
主治:便秘、便溏、消化不良、肠鸣、腹胀、腹 痛、过敏性结肠炎。
部位:肚脐横线旁开二寸, 歌诀“天枢脐旁二寸平”。
气冲
作用
:气冲穴为足阳明经与冲脉之会。具有调经种子功能,使 妇人月经通调,故与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主治:
腹痛,疝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不孕, 阴挺,带下等。气冲上可治顽固性胃肠疾病;中可治妇科 男科疾病;下可治一切下肢疾病。
治眼六穴:主治一切眼疾。
1、承泣 4、丝竹空
2、攒竹 5、瞳子賿
3、鱼腰 6、睛明
颊车
作用:祛风活络,清热止 痛.可治面神经瘫痪。
主治:口眼斜,牙关紧闭, 下牙痛,三叉神经痛。
部位:
歌诀:“颊车耳下曲颊 监。” 在下颌角前上5分取 穴。若用力咬合时则该凹陷 闭合突起。
下关
作用:疏风活络,清热 止痛,是治疗面神经瘫痪很 有效的处方。
历兑(井穴)
❖ 作用:清胃火、安神志沟通阴阳。
❖ 主治:晕厥外甲角

主治
❖ 1、消化系统的疾病。 ❖ 2、头面五官的疾病。 ❖ 3、沿经脉所过的痛症。
足阳明胃经(7—9时)
循行
1、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 2、从头走足,在胸部距
正中线四寸,在腹部 距正中线二寸,沿大 腿外侧前沿直下。 3、止于足二趾外侧甲角 旁的厉兑穴。
承泣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底病变、视力模糊、目痛、流泪、夜盲。 部位: 歌诀“承泣眼眶边缘下。” 瞳孔直下,眼眶下缘凹陷处取穴。
下巨虚(小肠的合穴)
作用:调理小肠专用穴,治疗下腹主穴。 主治:腹痛,泄泻,急慢性肠炎,绕脐而痛,下肢痿痹
等。 部位: 歌诀“膝下九寸下巨虚。”
丰隆(络穴)
❖ 作用:健脾胃、祛痰湿之功效。
❖ 主治:哮喘、咳嗽痰多,头痛眩晕,癫狂, 闭症,肢肤水肿,下肢痿痹,中风,瘫痪等。
❖ 取穴:踝上八寸丰隆盈
部位:
歌诀:“膝下三寸三里迎。”屈膝成90度,由外膝眼 往下量四横指处即是本穴。
膝痛五穴 主治一切膝关节疾病
1、梁丘 2、血海 3、膝眼 4、鹤顶 5、足三里。
上巨虚(大肠的下合穴)
作用:调理大肠专用穴,治疗上腹主穴。 主治: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消化不良,结肠炎,
下肢肿痛等。 部位: 歌诀“膝下六寸上巨虚”。
脾胃者仓廪之官,求生必须通胃经
作用
胃主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司升清降浊, 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
食物 胃 小肠
清(营养) 脾 转化 气血 浊(废物) 大肠 糟粕
病候
❖ 经络症——热病发狂,咽痛颈肿,口唇生疮 及循胃经所过之肿痛、麻痹、厥冷、风湿关 节痛。
❖ 脏腑症——胃痛、呕吐吞酸、食难消化, 胃气竭绝,则不能纳谷。
部位:
歌诀“归来气冲曲骨邻”。气冲位于脐下5寸, 任
脉旁开2寸,在腹股沟位置上取穴。
足三里(胃的下合穴)
作用:有调理脾胃,调补气血,疏通经络,扶正培元 的功效。为人身四大强壮穴之一。
主治: 1、一切急慢性肠胃炎,胃痛,腹胀,便秘, 泄泻。
2、一切下肢肿痛,水肿、风湿关节痛。 3、一切身体虚弱、气血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