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 4.1牛顿第1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篇)

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 4.1牛顿第1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篇)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三、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四、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常识导入1.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2.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情景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牛耕地的画面:牛耕地时,牛拉着犁前进;牛停止拉犁,犁也停止运动.边播放边介绍,牛拉犁,犁前进;牛停犁也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推进新课一、理想实验的魅力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2.力撤物不停.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实验探究图4-1-1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课件展示)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边播放边介绍)要动态出以下效果:图4-1-2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下面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1.伽利略的观点.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3.牛顿第一定律.对比三个人的观点,他们都是叙述力和运动关系的,谁的更全面?学生回答问题:1.伽利略: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笛卡儿: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3.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综上所述,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三、惯性与质量演示2: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图4-1-3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4.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运动有了一定认识,特别是前一节刚学过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4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4章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理想实验的魅力★★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分析斜面摩擦力对小球上升高度的影响2、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的运动又会是怎样的?提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要通过更长的距离3、如果倾角还继续减小呢?小球的运动又是怎样的?提示:小球达到同样的高度,但滚的越来越远4、倾角减小到放平第二个斜面,如果第二个斜面无限长,小球又会怎样运动?提示:小球不可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沿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伽利略理想实验(1)理想实验是一种理想化的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现实生活并不能实现。

(2)理想实验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学事实基础上,并把实验结果合理外推到一种理想状态的科学方法。

◆想一想问题1有人认为伽利略斜面实验为理想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验证,因此该实验仅是一种假想,不能揭示自然规律.该说法是否正确?提示:该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典型例题】(多选)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物理: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笛卡儿的补充和完善:
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启发思考: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状态是指什么?
总结归纳: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3)把另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介绍: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
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速度。
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l、伽利略的观点: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的物体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③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课堂
小结
针对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做小结。
鼓励学生自我发言,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适当予以指导!





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启发综合: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那么伽利略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多媒体播放:介绍理想实验
(1)对称斜面,没有摩擦小球滚到等高。(2)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就会越远。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课型新授课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师整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XXX物理学的基石,从力和运动状设计思路态改变之间的关系引入课题,通过演示实验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XXX理想实验,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按着对知识的认识顺序,从XXX的观点——XXX的研究——XXX的补充,着重介绍了XXX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探究出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及学生交流分析生活中惯性的实例。

本节课以演示实验为主导,分析为主线,讲授为辅助展开教学。

课前利用导学案提纲学生进行阅读教材,预基本知识。

筹办搜集与惯性相关的应用实例教学知识目标目标1.表述出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汗青进程。

2.准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准确表述力与运动的正确关系。

3、通过对惯性实例的分析,能简单解释惯性现象。

能明确表述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视频,造就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的本领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回顾历史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规律获得的过程要经过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进修科学肉体。

造就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观察和体验小实验,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惯。

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教学通过演示实验和视频播放,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办法识有深切形象的认识,让学生介入体验探究过程,巩固练,总结概括教具多媒体课件、伽利略幻想实验装置(小球)、气垫导轨,演示惯性的小球、趣味小实验,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筹办演示惯课性的杯子。

XXX: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教学流亚程重现历史,进行猜XXX想实验探究维持XXX: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解析乘车时前倾与后仰的原因知识应用惯性实验鸡蛋入杯实验【评价设计】1、通过对课堂引人的实例和视频展示进行的观察,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必定律》教课方案【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依据物体所受的力确立物体的地点||,懂得了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建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中心内容||,本节课的教课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第一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首||,侧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优秀贡献||,尔后叙述了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

【设计理念】总的思路是环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仍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的议题来辨论||,人类认识这个问题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学生应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相同也要战胜平时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 ||,介绍历史回首 ||,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 ||,虽节俭时间 ||,但对除去学生由直觉产生的近似错误不利||。

因此 ||,教课一开始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议论 ||,让学生充足思考 ||,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确实理解牛顿第必定律内容||。

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采纳思想点拨方法指引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和习惯||。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 ||,认识伽利略以事实实验为基础||,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的思想方法 ||。

(2)知道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

(3)掌握牛顿第必定律 ||。

2、过程与方法(1)针对学生对运动的片面认识“物体运动一定有力的作用”推行先破后立的方法||。

(2)学生亲自领会以实质实验为基础 ||,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联合得出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的思想方法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我提供了以下教学资源拓展。
③ 互动环节:在板书设计中加入互动环节,如邀请学生上台指出力箭头,展示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增加课堂趣味性。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评估他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讨论内容、观点分享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可以了解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可以评估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测试题型可以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应用题,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例如,放置一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不施加任何外力,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学生可以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4)学生可以利用物理动画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名师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名师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设计思想】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思想,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渠道。

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牛顿经典力学的核心。

而本节要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教材把本节安排在必修第一册第四章首节,前面三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度阶段。

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理学史的教育和理想化实验思想、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但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处于进一步的拓展阶段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核心素养】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青铜峡高级中学李荣英【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

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

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⑵学习在实验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到科学结论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伽利略的研究结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惯性,什么是力。

2.过程方法目标:实验与思考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概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验证。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四、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学生动手呈献事实,观察。

思考。

教师讲解。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练习。

五、教学器材电脑投影一些个小物体桌面大小两个钢球六、教学设计(一)从亚里斯多德到伽利略1.介绍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Greek: Ἀ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 (384 BC - 322 BC)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介绍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

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信息化教学设计前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熟悉信息技术和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者的特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学习环境进行科学设计,创设学习程序的过程。

它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是面向过程和基于资源的设计,突出“学〞。

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本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大量多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而深入的分析;以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能有更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1、整体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第一节的知识,是力学的三大核心定律之一。

它是对质点而言的,是研究单个物体的运动定律的,是学习动力学知识的三大基石之一,即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铺路石的作用。

本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做了历史性的回顾,并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这一关系的思想方法和卓越贡献。

然后才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的具体内容。

从本节知识的编排体系可以看出,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科学史发展以及科学家探索发现知识的角度,看待并理解物理中的定律。

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及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科学作风。

2、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教材的中心议题是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分析推理过程以及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习对象分析在设计本课之前考虑到面对的是刚涉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既然被分到同一个班,那么他们对初中的只是掌握程度应该相同。

并且对于学生们一下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同学们并不希望机械化地去应付考试,而更希望将知识提高到能力和技巧的这个层次上来;二是希望物理教学可以激发起兴趣,而不成为学生的负担。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课件

【例5】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
定斜面上,上面成水平,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B,劈形
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 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
是: B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 竖直向下的直线
B
C. 无规则的曲线
A
D. 抛物线
谢谢
质相量扑大运,动运员动为状什 么态都不很容“易壮改”变?
体质操量运小动,员运为动什状么态 都很“容纤易细改苗变条”?
思考
一个在日本的旅游者,想来中国。他设想将 自己悬挂在空中的大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 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国,您 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正确的是: B
理想实验
初步结论 若接触面绝对光滑,右斜面的坡度越小, 小球运动的路程___越__大__.
推理
如果右斜面变成水平面,而且水平面足 够长,小球将怎样运动? 沿__直__线__一__直__运__动__下__去__。
补充
笛卡儿(Descartes,1596-1650)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 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 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 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 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 需要力来维 持,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伽利略观点是 通过理想实验总结出的(1564-1642)
伽利略 (Galileo,1564-1642)
•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 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 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 物理的真正开端。
理想实验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你不推了它还 不停吗?要想让 物体运动,一定 要用力推着它才 行!”
讨论
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是运动不起来, 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必定律一、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为宽泛联系的科学。

让学生关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研究乐趣,甚至根本不行能存在的“思辨游戏” 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行能热爱物理课程的。

因此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会思想的力量和美。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是侧重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对科学家的创建性思想质量和敢于置疑、坚持真谛的献身精神成为感情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此外,实验的考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合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经过对大批实例的剖析,让学生真实理解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侧重叙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

而后引入了牛顿第必定律,引入了惯性看法,并由此剖析卖力不是保持物体速度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由。

二、教材剖析牛顿第必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致使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自己还包括着力、惯性、和参照系这些极富成就的科学看法,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此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课中要指引学生领悟牛顿第必定律的含义,充足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 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现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照、推测结果这一思想过程,经过教课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高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看法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犯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阐述及存在的错误。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认识理想实验的作用。

3.知道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理解牛顿第必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必定律解说相关现象。

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4章4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惯性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经历对惯性的体验,探究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念能力;
2、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特色。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从定性到定量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本节课所需器材简单,仅需要斜面、小车、碎纸等,且易于观测,能够帮助学生定量理解概念,掌握重难点。
4、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也可以使用本节课的器材,不受限于地理与经济条件。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了描述了运动的物理量。
(2)学生对“惯性”理解不深,容易将惯性直接理解为力的作用。
2.思维基础
(1)对物理充满好奇心、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具有认识兴趣和认知兴趣。
(2)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希望能过自己解决一定的问题。
3.能力基础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惯性的概念。
(3)尝试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和假设。
(1)让同学们在探究力与运动关系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推小车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推车时,给车施加推力,车就运动,而且推力越大车运动越快;不给车推力,车就停止。
参考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所以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思考2: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当物体受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可以看作物体不受力。
四、惯性与质量
1、惯性的表现
(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出示视频:惯性现象
(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为阻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设计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A.用力甩牙刷使牙刷运动和停止,说明牙刷的运动状态要靠力来维持;
B.刷毛间的水被甩出去是因为刷毛太细太光滑,没有摩擦力造成的;
C.仅仅是个人习惯没有科学依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4.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教师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4.1《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教师版)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教材分析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不只要明白定律本身说的是什么,还要了解人类进行探究的历史,本书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这种处理源于本书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宜采用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运动物体速度变小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五、教学方法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六、课前准备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物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材要求: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主要内容:1.历史的回顾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

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3.介绍惯性参考系在有些参考系中,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样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一般可以把地面看做惯性系;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参考系,也可以看作惯性系.随堂练习: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一种力.B.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C.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D.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所以惯性就是质量.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C.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3.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火车车厢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车厢里的人看到小球突然在桌面上向右运动,说明 ( )A.火车在向左拐弯. B.火车在向右拐弯.C.火车速率一定在变化. D.火车可能在做匀速运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D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5.下列属于惯性表现的现象是: ( )A .快速跑步的人很容易被绊倒.B .在真空中铁片和羽毛下落得一样快.C .飞机要在到达目标上空之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D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6.对惯性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物体抛到空中后,物体就没有惯性了.B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就变小了.C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及是否受力,惯性大小一定相同.D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合外力作用下,惯性大小不同.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B .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C .从运动的汽车上不断卸下货物,汽车的惯性不变.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8.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A ,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呈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个小球B ,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 .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 .竖直向下的直线.C .无规则曲线.D .抛物线.9.最早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B 牛顿C 伽利略D 笛卡儿10.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B .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 .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D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1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如图所示的斜面:①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写序号即可) 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属于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A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 .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 .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 .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第8题图v 第11题图[参考答案]1. 牛顿第一定律1. B2. BD 3 AC 4. D 5. AD 6. C 7. AD 8. B 9. C 10. CD 11. ②①③④ B。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撰写科普文章:邀请学生撰写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科普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参加科学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讲座,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拓宽知识视野。
板书设计
①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解释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新课讲解: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结合PPT展示相关图片、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惯性定律的内涵。
(3)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硬币放在卡片上快速抽出卡片”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硬币的运动状态,并与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联系。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车辆刹车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讨论刹车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主要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一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4.教学评价: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我发现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问答和计算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如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通过对笛卡儿的推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2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

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练得最多的是通过惯性程序化地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
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导入:(建立章节联系,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二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运动学
第三章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力学
物体的运动和物体受到的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第四章研究的内容。

大屏幕播放视频、图片: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视频,体验力与运动
如何控制、修正卫星按预定轨道运动?这又要用到运动和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
①这些例子能让我们得出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②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