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旨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背景二、目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起覆盖面广、待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金;扩大养老保障范围,逐步覆盖所有农村居民;完善制度运行机制,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参保覆盖、缴费方式、养老金计算和支付等方面的内容。
1.参保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包括农村居民和赴城务工人员,计划逐步覆盖所有农村居民。
参保人员年满16周岁的,可以自愿参保;未满16周岁的,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参保。
2.缴费方式参保人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费率由国家规定,缴费方式可以是个人缴费或个人和政府共同缴费。
政府将给予参保人员适当的资助和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3.养老金计算和支付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情况,计算参保人员的养老金。
养老金的支付可以是月领或一次性领取,具体根据个人的选择进行。
四、影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将对农村社会和农村老年人产生积极影响。
1.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促进农村就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鼓励农村居民和赴城务工人员参保,为他们提供保险和福利保障,增加他们留在农村就业的动力。
这将有助于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推动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农村长期护理需求的日益增加,推动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总而言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将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一套适应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旨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养老保障,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制度设计、政策措施、运行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设计1.差别化的缴费制度: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应采取差别化的缴费制度,根据居民的收入情况合理确定缴费比例和缴费基数,并鼓励贫困户按照政府补贴的方式参与养老保险。
2.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多层次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居民不同的养老需求。
3.政府补贴的机制:由于农村居民普遍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应设立政府补贴制度,对困难家庭或低收入农户的养老保险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确保农村老年人能够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二、政策措施为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落实和完善该制度:1.财政支持:提高财政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比例,增加投入,确保制度的正常运行。
同时,可以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补贴力度,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2.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农民个体经济和农村居民以个人名义投保养老保险的缴费,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
3.宣传教育:开展广泛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信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
三、运行机制1.资金管理: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管理和使用。
同时,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投资运营机制,增加资金运用效益,确保养老金的充足性。
2.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投资风险,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待遇。
3.监督制约: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监测,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滥用、浪费等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向符合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养老保障。
针对城乡居民不同的养老需求,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两种制度,下面就这两种制度进行讨论。
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向城镇居民提供养老保险的制度。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制,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其中规定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标准和操作规程。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特点是,保障范围较广,覆盖人群多。
该制度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一定的养老金,使得身处城市的人们也能够在老年时期安心生活。
此外,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还设有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保障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但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不够透明,导致部分人员缴费负担过大;其次,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不够公正,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最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一定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运营机制。
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向农村居民提供养老保险的制度。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县级财政补助、个人自付和集体补助相结合的缴费方式。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条例》,其中规定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标准和操作规程。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特点是,由政府、个人和地方集体共同承担保费,缴费比例合理,覆盖面较广。
此外,农村居民所需的养老保险金比较低廉,容易被农村居民所接受。
但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年龄大、养老负担重,因此养老金发放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其次,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最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
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农民养老保险是指农村居民在退休后能够通过社会保险制度获得一定的退休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农民在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意义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可以鼓励农民增加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减轻家庭负担:农民养老保险通过缴费和国家补贴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养老金,减轻了农民退休后面临的生活压力,降低了家庭负担。
3.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养老保险的支付,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退休金,增加了其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生活的质量和福利。
4. 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解决农民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二、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政策设计: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操作规程,确保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可行性。
2. 组织机构设置: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权益保护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农民养老保险的运行,并解决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3. 养老金支付:政府应建立养老金管理机制,确保养老保险金及时支付到位,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4. 缴费方式:农民应按照规定的缴费标准和方式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应对低收入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
5.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6. 监督和评估:政府应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
三、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 建立农民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依法设立农民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制度设计,确保农民收到应有的退休金。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村人口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种可靠的经济保障,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激励农村居民更有动力地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下,农村劳动力普遍面临外出打工的压力,这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田荒芜。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对于留在农村工作的意愿,稳定农村劳动力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鼓励农村居民探索和发展有助于增加收入的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在农村中,老年人往往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他们的福利和生活保障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稳定。
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养老负担,降低家庭的经济压力。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感和幸福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来源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有限,如何保障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制度建设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参保对象的确定、保险费的征收和支付方式的选择等。
最后是人员管理和监督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发滥用等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最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我国最新农村养⽼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有哪些?1、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未参加城镇职⼯基本养⽼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愿参加新农保。
2、基⾦筹集新农保基⾦由个⼈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世纪⼋⼗年代我国确⽴计划⽣育的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的⼈⼝增长问题得到了很⼤的抑制,然⽽,同时带来的不仅是⼈⼝增长的减缓,更是⼈⼝⽼龄化的加快发展。
为了应对⼈⼝⽼龄化,我国出台了最新的政策。
那么,我国最新农村养⽼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有哪些?⼀、新型养⽼保险新政策参保⼈群: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未参加城镇职⼯基本养⽼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愿参加新农保。
参保流程:1、参保办理以村(社区、居委)为单位,参保单位办理登记⼿续,⾸次参保时应填写《参加养⽼保障(险)单位登记表》2、符合参保条件的⼈员随带户⼝簿、原件及复印件、⼀⼨免冠照⽚⼀张,到村(含居委、社区,下同)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站提出参保申请,由村负责初审参保资格并填写《农民基本养⽼保险参保⼈员公⽰单》公⽰⼀周,⽆异议的⼈员填写《农民基本养⽼保险参保⼈员基本情况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3、参保⼈员若为现已军⼈或退伍军⼈,提供⼈武部出具的从军证明,填写《农民基本养⽼保险服役⼠兵政府补助申请表》,报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所。
⼆、农村户⼝养⽼保险制度1、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基本养⽼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年⼈,可以按⽉领取2、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 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基本养⽼保险待遇的,不⽤缴费,可以按⽉领取基础养⽼⾦,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应当参保缴费3、距领取年龄不⾜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4、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5、新农保试点地区,凡已参加了⽼农保,年满 60周岁且已领取⽼农保养⽼⾦的参保⼈,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对已参加⽼农保、未满 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的参保⼈,应将⽼农保个⼈账户资⾦并⼊新农保个⼈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旨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养老保障。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介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一、基本情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是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
随着农村发展的需求,我国政府为了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行了一系列的养老保障方案。
二、养老金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养老金制度。
通过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1. 养老金缴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要求农民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政府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减轻负担。
2. 养老金发放农村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享受养老金的发放。
养老金发放根据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用和缴费年限来确定,确保老年人的养老金能够覆盖基本生活需求。
三、养老服务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还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养老院建设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建设养老院,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长期照顾和护理。
2. 社区养老服务政府鼓励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步行距离内的便捷服务,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3. 家庭照料服务政府鼓励农村家庭提供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并提供相关培训和经济支持,提高家庭照料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政策补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还包括政策补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额外的经济支持。
1. 救助政策政府设立了农村养老救助基金,用于帮助无法获得养老金的老年人。
通过社会救助政策,解决农村特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2. 医疗补贴政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补贴,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
老年人通过购买养老保险可以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提高医疗保障的能力。
五、实施效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开展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包容性、全面性、长远性等特点。
主要涉及养老政策和社会保障模式,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部门是民政部、财政部和城乡居民保险管理中心。
一、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
1、养老金支付体系: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主要以养老金的形式给予农村居民,这部分金额可以作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开支,也可以作为医疗费用的支出。
2、补充保险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设有补充保险体系,即由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对农村居民进行保险,农村居民只需交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就可以获得补充保险,以获得更多的保障。
3、住房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也设有住房保障,即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向农村居民提供住房补贴,以帮助他们购买或租赁住房,以确保他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房环境。
4、各类医疗补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补助。
农村养老保险细则
农村养老保险细则一、参保对象及范围1.参保对象包括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居住人口以及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等人员。
2.参保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农村养老保险不区分地区和户籍,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均可参保。
二、缴费标准与缴费方式1.缴费标准根据地区和个人工资收入情况而定,以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为基础,由个人和单位分别缴纳。
2.缴费方式分为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
个人可选择按月、季度或年度缴费,单位则按月缴纳。
三、养老金计发办法1.养老金按照个人实际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主要考虑个人缴费金额和参保时间的长短。
2.养老金可由参保人自行选择领取方式,可选择一次性领取或按月领取。
四、领取养老金条件与年龄1.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是参保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农村退休年龄为60周岁,以后还会根据老龄化程度适当提高。
2.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员,需符合一定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五、保险福利和待遇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享受的福利和待遇包括基本养老金、疾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补偿等。
其中,基本养老金是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
2.基本养老金按照参保人员的实际缴费年限和个人最后的缴费基数计算,具体数额由国家规定。
六、制度运行与管理机构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
2.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执行和管理工作由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和经济补偿。
通过适当的缴费标准和缴费方式,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福利和待遇,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养老保险的细则和具体实施方式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和管理,以确保制度的公平和有效性。
简述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
简述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社会权益,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系。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和拓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简述。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养老金和相关福利待遇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居民通过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或收入来建立个人账户,同时政府也会进行补贴,形成补充个人账户。
当农村居民达到法定退休芳龄时,可以领取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的养老金。
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和健康保障的制度。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分为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部分。
新农合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根据自己的收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和健康保障服务。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指在城乡居民中普遍实行的医保制度,农村居民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费用,享受医疗费用报销和健康保障。
三、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指为无劳动能力或处于困境中的农村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和救助的制度。
农村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内容。
低保是对经济困难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特困人员救助是对特殊群体(如失独家庭、孤儿等)提供救助和关爱的制度,临时救助是对突发困境中的农村居民提供一定时间内的救助。
四、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保险服务的制度。
农村失业保险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失业保险制度,农民根据自己的收入缴纳失业保险费用,遇到失业时可以申领一定期限的失业救济金。
农村工伤保险是指为农民工提供工伤赔偿和医疗救助的制度,农民工按照规定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一旦发生工伤,可以享受相应的赔偿和救助。
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等方面。
农村养老保险规章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规章制度一、总则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范围、对象和保障标准,均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确保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泛、民生保障力度充分,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保障要求。
同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坚持统筹兼顾、保障基础、补充个性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二、制度运行1.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投资收益等。
个人缴费是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应当根据个人收入水平和缴费能力确定缴费比例和标准,确保保障基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应当设立在乡镇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制定和执行养老保险政策、审核和认定参保资格、办理待遇发放等工作。
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参保对象和范围: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和农村务工人员,主要是指那些年满18周岁的农村居民和在农村务工的人员。
参保范围应当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确保农村老年人的基本保障权益。
4.待遇标准和发放方式: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标准应当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参保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确保待遇标准与居民生活水平挂钩,适时调整和提高待遇水平。
待遇发放方式主要包括个人领取和银行代发两种方式,确保待遇发放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保险费用的缴纳和计算:参保人员应当按时缴纳保险费用,确保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保险费用的计算主要以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保保险费用的合理性。
6.社会监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公正、透明和有效性。
7.政策宣传和普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参保人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是指对农民的养老保险金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提高农民养老保险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意义、现状和问题以及改进方向进行阐述。
一、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是我国广大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关系到他们的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建立健全的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能够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养老保障,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水平。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其消费能力,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的使用还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3.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立健全的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可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社会保障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居民通过参加农民养老保险,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似的养老保障待遇,实现更加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1. 现状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民。
政府通过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每年向农村居民发放养老保险金。
同时,政府还对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加强了对农民养老保险的监管和管理。
2. 问题尽管农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管理由各地自行组建的农村养老基金管理委员会来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管理层级复杂,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对养老保险金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容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此外,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市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仍存在差距,农民的养老保障待遇尚不完全与城市居民相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而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介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保障部开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主要由县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负责实施。
基本内容是,城乡居民可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按国家规定,每月投保缴费金额以及企业部分的统筹比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农村居民以个人账户的形式参加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
农村居民的参保缴费金额由三部分组成:个人账户缴费、农村集体账户缴费和政府补贴。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城镇居民以个人账户形式参加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居民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组成。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保护城乡居民的生活安全。
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立法是有助于改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政策制度,使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其次,政府还通过出台鼓励措施,提高参保率和参保人数,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
此外,政府还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修订和改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正在有效实施,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也在逐步增加。
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参保比例不够高、保障水平不足以支撑以老基抚老年人的增多的生活开销等。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快解决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民众的社会保险意识,积极地参加养老保险,确保自己有更好的养老生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解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政策内容、政策效益三个方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其次,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养老经济压力大的问题。
最后,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无法有效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政策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参保范围和待遇标准两个方面。
参保范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为户籍在农村的劳动者和农民,包括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家庭农场主等。
同时,政策还鼓励农村居民自愿参保。
待遇标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标准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根据参保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确定。
个人账户的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和补贴共同构成,根据个人缴费金额和账户累计资金确定。
三、政策效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一政策可以缓解农村居民的养老经济压力。
通过参保并缴纳保费,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从而减轻生活困难。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待遇水平。
政策规定了参保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与养老金之间的关系,参保的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缴费情况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待遇。
再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民工等农村劳动者通过参保可以在城市工作时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从而提高了他们参与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性。
最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还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通过逐步完善和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养老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帐户养老金相结合的要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
2、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
3、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非学生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新农保。
4、基金筹集(1)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五个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国家可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集体应给予补助,标准由村民会议确定。
(3)政府补贴:政府对基础养老金中西部全额支付,东部支付50%。
地方政府补贴标准不得低于30元,对困难人群地方政应部分或全额代缴最低档次养老保险费。
5、建立个人帐号:除国家支持的基础养老金外,其他各项补贴,缴费,资助等都计入个人帐号。
6、养老金待遇与调整:养老金=基础养老金55元+个人账号/139;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帐号中个人缴费的部分可继承。
7、养老金领取条件:年满60岁的,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有户籍老年人。
特殊情形:A实施时已满60岁的,不用交费,可享受55元/月,其子女参保就行了。
B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按年缴费,允许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
8、相关制度衔接凡参加了老农保,且在享受的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但未满60岁的应将老农保并入新农保,按新农保标准缴费。
农村养老保险交哪个档次最划算尽量选择较高一点的档次。
在缴纳农村养老保险的时候,大家尽量要把缴费档次给交得高一点,虽然说缴费档次高,我们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会稍微大一些,但是大家把缴费档次交的高一些,退休以后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退休金,所以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就会更高。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当然是把缴费档次交的高一点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是经济实力有限,那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把交费档次调整的低一些。
总之一定要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去缴纳养老保险,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农村养老金制度
农村养老金制度在中国农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养老金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农村养老金制度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养老金制度的现状目前,中国农村养老金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养老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给农村老人的一种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农村居民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获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然而,当前农村养老金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金标准偏低,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其次,养老金发放渠道不畅,导致一些农村老人无法及时领取到应有的养老金。
此外,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不广,很多农村地区还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养老金系统不够完善。
二、农村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1. 养老金标准偏低农村养老金标准偏低是当前农村养老金制度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养老金待遇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与城市养老金相比,农村养老金相对较低的待遇也造成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
2. 养老金发放渠道不畅农村养老金发放渠道不畅也是农村养老金制度存在的一个问题。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养老金的发放往往需要老人到城市领取,这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困难。
同时,由于发放渠道的不畅,养老金相关的手续办理也较为繁琐,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
3. 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广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
在一些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导致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待遇。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也较低,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难以实施。
三、农村养老金制度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农村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养老金标准政府可以逐步提高农村养老金的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养老待遇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老人的救助力度,确保这部分人群能够得到应有的养老金。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最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背景
中国“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任务,旨在更加全面、完善和体现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实现养老保
险全覆盖。
2024年10月,中国发布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为实施全面、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实施机制
(1)参保范围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涵盖全部农村居民,包括在本乡各村社区(站)注册的居民和在外村(站)注册的居民。
(2)参保对象
参保对象为本乡(镇)农村居民及外村(镇)注册的农民工,以及边
远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特殊困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转户未过渡期农村
居民、内地港澳台、外籍人员、残疾军人等均可参加。
但爱边远山区、特
殊困难地区、自治区的农村居民不必重新参保。
(3)缴费标准
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累积结转管理原则,
以一定比率的职工薪酬和企业贡献为缴费依据。
其中,由全体城乡居民及
部分农民工自行缴纳8%;参保存在(包括部分农民工)由企业或者用人
单位缴纳20%;参保户头账户余额结转由用人单位承担的部分,占企业或
者用人单位缴纳的20%。
(4)社会养老金。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指国家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家开始实行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社逐渐兴起。
为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国家开始实行“五保”政策,即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孤儿和特困人员提供生活救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农村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国家开始逐步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992年,国家开始试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1999年,国家正式发布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明确了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方式。
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参保对象:农村居民,包括农民、村民、农村合作社成员等。
2.缴费方式:农村居民按照自愿参保的原则,自主选择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主要有按年度缴纳、按月度缴纳和一次性缴纳三种。
3.保险待遇:农村养老保险的待遇包括基本养老金、过渡性生活补贴和其他补贴等。
基本养老金是指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按照一定标准发放的养老金,过渡性生活补贴是指参保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暂时无法享受基本养老金时发放的生活补贴。
4.管理机构: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地方层面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县级财政和社会保障部门。
三、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自我国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农村养老保险】2024年养老保险新政策
【农村养老保险】2024年养老保险新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2024 年,农村养老保险迎来了新的政策调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保障农村居民的晚年生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过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困境。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二、2024 年新政策的主要内容1、缴费标准的调整2024 年,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将有所提高。
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农民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经济状况的缴费方式。
这一调整旨在鼓励农民多缴费,提高个人账户积累,从而在退休后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2、补贴政策的优化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
对于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农民,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以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养老保险。
同时,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等,提供额外的补贴和优惠政策,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
3、待遇领取条件的变化新政策对养老金的领取条件进行了适度调整。
在满足一定的缴费年限和年龄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际缴费情况和个人账户积累。
这将促使农民更加重视养老保险的缴费,提高养老保障的可持续性。
4、养老金计算方式的改进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将更加科学合理。
综合考虑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个人账户积累等因素,确保养老金的发放能够充分反映农民的缴费贡献,保障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5、基金管理与投资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同时,积极探索基金的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的增值能力,为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有力保障。
三、新政策带来的影响1、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通过缴费标准的调整、补贴政策的优化和养老金计算方式的改进,农村居民在退休后能够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改善了晚年生活质量。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逐渐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本文将从制度设立背景、制度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度设立背景农村养老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传统的农村养老方式主要依靠家庭赡养和农民自身积累,但随着农民子女外出打工、离乡背井的增多,传统养老方式难以持续。
此外,农民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老年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二、制度内容1.政府投入: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国有资产转让等方式,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设立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养老金等相关费用。
政府还通过推动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整合,提高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2.参保农民投入:参保农民通过缴纳保险费用,获得养老金等福利待遇。
参保农民的缴费标准根据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而不同,以确保他们都能够负担得起。
此外,农民还可以选择自愿增加个人账户储蓄,以提高养老金的数额。
4.福利补贴:除了养老金之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康复服务等。
这些福利待遇让农村老年人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实施效果1.提高了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了参保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政府的投入和个人的缴费,参保农民能够得到一定的养老金,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稳定的消费预期,鼓励他们更多地投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这对于稳定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3.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通过参保农民的个人缴费和政府的投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毕业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绪论(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十七大针对社会建设内容中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思路。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表示,我国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主要特点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 的县(市、区、旗),逐步扩大试点直至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争取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部覆盖。
表1 2010年中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情况对比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以及个人计算得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2007年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4.11%,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6%,2008年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3.01%,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2.o%,2009年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1.66%,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2.5%,2010年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05%, 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35%。
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农村为城市服务,为工业发展服务”,这一结构直接导致我国形成了城市先进,农村落后的局面。
城乡经济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城乡失衡,农民面临极大的养老风险。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还不发达,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老龄化使得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更加尖锐。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4.8%,是改革开放以后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23:1,绝对差距额达到13190.4元,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年。
同时,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口人均收入比例为4.7:1,大大的超过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3.23:1,农村老年人口成为庞大的养老保障上的弱势群体。
可见,在经济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且老龄人口贫困,社会养老保障城乡差距大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对社会文明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1. 国内研究成果2004年,罗世瑞指出,农民的养老问题关键在于经济保障,农民的养老问题不需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支持,完全可以让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因为商业保险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和较高的适应性。
农民根据自身缴费能力和保障需要等指标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险种。
2007年,杨翠迎、米红提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中要遵循分群体特征的原则,群体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群体是农民工,实行“弹性帐户和激励帐户相结合”;第二群体是失地农民,实行“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和储备金结合”;第三群体是纯农户,实行完全积累制,实行“个人帐户+长寿风险基金”,也可以选择实行“个人帐户+统筹帐户”的模式;第四个群体是计划生育户,针对这一群体实行“即期投入的模式。
2. 国外研究成果直至今天,国外养老保险已经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家庭养老保险一国家年金保险一社会多支柱养老保险”。
1889年,德国颁布《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这一文件是通过政府强制性社会保险来分散劳动风险的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
至此,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养老保险时期。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要,西方国家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1957年,德国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这一文件规定对独立经营的农业企业主、以及与他们共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成员实行特殊的老年保障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所有没有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农民必须投保,投保的经费有两个来源,一是法定投保人自行缴纳的保费,二是政府对投保人的经费补贴。
日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是在日本政府于1959年颁布的《国民养老金法》开始的,强制性特征很突出,除了农民以外,个体经营者也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迅速增多,公共财政对养老保险供款的负担也大大加大,日积月累形成了显性化的债务。
人口老年化还加重了养老保险的业务量和运营负担,管理费用增多,又是公共财政的一大负担。
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针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改革趋势具体表现为扩大覆盖面、政府主导低层次保障、减少国家干预、发挥私有企业的作用、增加退休年龄的弹性、财务模式倾向于采取税收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管理方式为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结合在一起的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满足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一)1986—1994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试点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没有农民养老保险,贫困农民接受社会救济。
至1986年,开始有农民工进城打工,他们有了较多的收入。
针对这一情况,“七五计划”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选择江浙一带的乡村进行试点,建立了农村养老基金。
1991年,国家再次选择山东省的五个县进行试点。
经过六年的实践,1992年1月,原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自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1995—1997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广泛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从1995年开始的。
至1997年,全国2900个县中,有2123个县引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共有55.79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参保率为9.47%,在这一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广泛推行。
(三)1998—2001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暂停整顿1998年是国家对保险业进行大整顿的一年。
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取代人民银行对保险业的监管地位。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清理,连续四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四)2002—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2年,十六大决定在东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9年8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确定了试点的主要内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 政府财政部门支付全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数额;筹资方法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三大来源相结合, 地方财政适量补贴。
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
(五) 2009年9月至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试点推行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表示,我国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主要特点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 的县(市、区、旗),逐步扩大试点直至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争取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部覆盖。
三、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特点(一)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因此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的农民采取自愿性原则,但是鼓励他们参加,政府给予支持。
(二)筹资结构特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办法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但是集体补助只能是辅助筹资渠道,因为只有在极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集体企业才可能为农民提供一部分的补助。
另外,我国财政支持系统不完善,也没有养老保障储备基金,国家政府资金的投入比例过低。
因此,在集体补助和国家扶持形同虚设的情况下,大部分资金还是由农民承担,更加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支付结构特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支付模式,即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个人领取的养老金数目由个人缴费多少和积累时间长短决定。
(四)统一管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的务农、经商等各类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为全国各地提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和一般的运行机制。
统一的管理模式这样, 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国农村的真正建立了基础。
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农民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几千年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社会下的低下生产力,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一旦进入老年,丧失劳动力,只能由子女来赡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一直以家庭养老为主,“养儿防老”思想占主体地位;同时,家庭本位文化使家庭的赡养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于是“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被延续至今。
另外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之甚少,加上我国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因而农民的参保意识淡薄。
(二)参保率低,且保障水平过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
2000年,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领取退休金比例为8.2%,而依靠家庭养老的比例高达86.2%。
2003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5428万人、5378万人和5489万人,增长比率分别为-0.62%、-0.92% 和2.06%,一度有负增长。
到2006年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05个县(市、区、旗)不随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成绩良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累保险基金354亿元,参保人数达到5374万,普及范围增大。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后,参保人数有所提高,到该年年末,参保人数达到7277.3人,领取养老保险的农民人数达到1335.2人。
2010年,全国参保人数达到10276.8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也有所提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低。
《基本方案》颁布后,农民交纳保险费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至20元10个档次缴费,而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农民在10年后只可以领到4.7元/月的养老金,这点钱对养老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