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欲不待
树欲静而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树欲静而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树欲静而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意思【原文】: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
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
」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
孔子下车,进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
」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
」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
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请从此辞。
」遂投水而死。
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
」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白话易解】:孔子一行人去了齐国。
在路上,他们听到有人在哭,很伤心。
子曰:“此哭为哀,非死者之哀。
”。
于是驱车前行,刚走了一段路,碰到一个和常人穿着不同的人,那人抱着镰刀,戴着生绢(守孝的服饰)。
孔子下车,追上他问到:“先生,您是什么人?”那人回:“我是丘吾子。
”孔子问:“你现在不像是丧亲的样子,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丘吾子说:"哎,我失去了三样东西,发现时已经太晚了,后悔也来得及了。
"孔子说:“您失去的三样东西,可以让给我说说吗?希望您不要隐瞒。
”丘吾子说:“年轻的时候我爱学习,为了求学周游天下,结果多年后学成归来,双亲却去世了,这是第一失。
我辅佐齐君,但他骄傲奢侈,失去了很多人才,我为臣的节气没有实现,这是第二失;我平生的至交好友, 现在都离我而去不再联系, 这是第三失。
树想要停下来但风却不停地吹, 子女想服侍父母但父母却已去世。
流逝不再回的是时间, 逝世不可再见的是双亲呐, 现在,我们告别吧!“说完后,他就投水而死了。
孔子说: 大家记住此事,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这件事之后,孔子十分之三的弟子告别了孔子,回家侍奉父母。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上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
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
此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
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
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全诗和详细的内容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全诗和详细的内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当子女想起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的时候,而父母这时已经等不及离我们而去了.一句话是孔子(皋鱼)说的,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清代《孔子集语》集录.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原文如下: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清代《孔子集语》集录.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引作:“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注释:原话当系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实误.此差误有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具体如下:【原文】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译文】孔子外出.听到有哭声非常悲哀.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边有贤者.”到了哭声传来之处,发现原来是皋鱼,他披着麻布短袄,抱着镰刀,在路边哭.孔子下车对他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皋鱼说:“我有三件事情做错了.年少时出外学习,游学诸侯,回来后双亲已死了,这是第一错;因为我的志向高远,所以放松忽略了侍奉国君的大事,这是第二错;我跟朋友虽交往深厚,但却逐渐断了来往,这是第三错.树枝被风吹了很久想静下来,但风却一直不停息,(树枝只得继续摇),(儿子被双亲供养了很长时间)想由自己供养双亲了,但双亲却没有等待儿子的供养就早早去世了.逝去了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站立不动被太阳暴烤枯槁而死.孔子说:“同学们你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辞别回家赡养双亲的学生就有十三个.【解析】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木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按字面解释:树希望能够静止不动,但是风却不能停止.风吹不止,树也就无法静止.儿子长大了,希望能够奉养双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但二老却早已离世,使子女的心愿无法实现,留下了终生遗憾!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2、类似的意思在西晋李密《陈情表》里出现过,原句文字不相同,作:“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话。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子女想要孝顺父母,但是父母却不在身边等候。
这句话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子女在努力孝顺父母的同时,却发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亲情也难以维系。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孝顺的概念。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敬亲”。
普罗大众常说的孝,包括孝父、孝母、孝敬年长的亲属等等。
在古代,孝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尊重父母、服从父母、孝敬长辈、动手做家务、节省家庭用品等等。
但无论如何,孝顺的目的永远是为了让父母过得更好,尽可能地让他们幸福。
而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孝顺父母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子女发现,他们的孝顺之路并不顺畅。
尽管孝顺父母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但很多家庭出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父母常常与“孝顺”的子女形同陌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方面,父母的支配欲增强。
在父母年老的时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衰老的样子,也可能不想让孩子们在自己身边过多关心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中,孝顺的表现可能会被父母认为是“干涉”,而引起不满和争执。
另一方面,这也和子女的方式有关。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父母把自己从小抚养到大,花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但是现在却不给自己帮忙半点。
这种想法理所当然的存在,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远不只是金钱上的投入,还包括无数的关爱、时间和理解。
如果子女在回馈的过程中只是通过物质来表达孝敬,那父母便很容易感觉不到亲情。
此时,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也就不难出现了。
那么,应该如何化解这种情况呢?如何让孝顺的方式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理解呢?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1.建立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渠道。
不管是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沟通才能顺利进行。
接受父母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是交流的关键。
有时候我们可以多去看看父母,跟他们聊聊生活、工作和种种心事。
亲不待的完整句子
亲不待的完整句子
“亲不待”的完整句子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子女想要赡养父母时,父母却已经离世了,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未能尽孝的遗憾。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及时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个人事务,而忽略了与家人相处的重要性。
然而,时间是无情的,我们的亲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
当我们意识到想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陪伴家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分享快乐和困难。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把握当下,不要将重要的事情推迟到以后。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因此,当我们有机会去关爱、陪伴亲人时,不要犹豫,要勇敢地表达我们的情感。
总之,“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深刻的警示,提醒我们珍惜与亲人的相处时光,及时行孝,不要让遗憾留在心中。
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用心去关爱我们的亲人,创造美好的回忆。
风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
风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风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既包含了自然界的不可控因素,也包含了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矛盾。
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子欲孝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一、本句出处《韩诗外传》卷九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也。
被褐拥驵,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二、本句解析: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
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三、典故译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的典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那人回答他叫丘吾子,说他有三个过失,分别是:年轻时喜欢学习,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父母却已经死了是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是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这个典故出自《孔子家语》。
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去齐国的路上,遇到一个人名叫丘吾子,他正哭泣着。
孔子询问原因,丘吾子讲述了他的经历。
丘吾子曾在齐国做官,年少时游历天下。
等他回来后,却发现父母已经去世。
他想好好赡养父母,却已经失去了机会。
后来,他侍奉齐国国君,但这个国君骄横,失去了士大夫们的拥戴,也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
这是他的第二个过失。
丘吾子说了一句话,流传至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意味着树木想要静止,但风却不停地吹动;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不在身边。
这句话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怀念和无尽的悔恨,警示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这个故事传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让人们明白亲情宝贵,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及时尽孝。
子欲养而亲不待
古语
01 名句原文
03 名句出处2
目录
02 名句出处1 04 名句译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 《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名句原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名句译文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谢谢观看
名句出处1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 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 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吾请 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附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 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 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奢华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
名句出处2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待,则是孝子的无奈。后人便以 “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原话当是出自皋鱼之口,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是历来被当做孔子之语。此误有 点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将这句话的出处定为孔子。其实这句话出自《孟子》,说这话的人既不 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
父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父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向无显扬褒赠之事,则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子欲孝而亲不待前一句是怎么说的-
子欲孝而亲不待前一句是怎么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
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
”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附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
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
”走近一看是皋鱼。
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
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远,却因利益去辅佐奢华的君王,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小事和他绝交,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的吹;子女想要赡养亲人,亲人却已不在!逝去就永远追不回来的是时光;过世后就再也见不到面的是双亲。
请让我从此告别人世吧。
”于是站立不动,枯槁而死。
孔子说:“同学们应引以为戒,经历过这件事,足以让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孔子的学生有十三人辞别回家赡养双亲。
子欲孝而亲不待前一句是怎么说的民间故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古时,曲阳县东沟村有一秀才,叫常胜,娶了个老婆姓柳,生了个男孩叫常玉春。
柳氏生常遇春的时候,中了风,不到一个月就死去了。
一年后,常胜续娶了邻村西沟村老秀才李学儒的女儿李娜娜,李学儒已经去世,李娜娜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
李娜娜自幼饱读诗书,知书达理,过门后,她待常遇春如自己的亲生儿子,常遇春与她也很投缘,天天与她在一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经常会说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么你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了。
含义: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出处: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
”至则皋鱼也。
被褐拥镰,哭于道旁。
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释1、被褐拥镰: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
2、辟车:下马。
3、以后吾亲:耽误了养亲的时间。
4、间:阻隔。
5、交游:交往。
6、养:供养。
7、年:年华。
8、有:通“又”,用于整数于零数之间。
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
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
”走近一看是皋鱼。
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
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
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译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译文1. 哎呀,这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真是让人心里一揪啊!咱们来聊聊这句话是啥意思吧。
简单来说,就是树想安静地站着,可风偏偏不停地吹;孩子想好好孝顺父母,可父母却已经不在了。
听着就觉得鼻子发酸,是不是?2. 这句话啊,就像是在说:"树儿啊树儿,你别着急,风总会停的。
"可风却嬉皮笑脸地说:"不好意思啊,我就是停不下来。
"然后树就哭丧着脸说:"我可太难了!"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吗?3. 再说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半句。
想象一下,儿子拍着胸脯说:"爸妈,你们等着,等我赚大钱了就带你们环游世界!"结果天不遂人愿,父母却说:"孩子啊,我们等不及了,先走一步。
"这画面,简直不要太扎心!4.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啊!别总想着"等我怎么样了再怎么样",万一到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呢?就像小明同学,整天说:"等我考上大学了再好好陪爸妈。
"结果呢,等他考上了,爸妈却忙着带孙子去了,根本没空理他!5.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太多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就像树控制不了风,我们也控制不了生命的长短。
所以啊,与其整天纠结那些改变不了的事,不如好好把握眼下,做点实在的。
6. 我听说有个小伙子,整天嚷嚷着要出人头地了再尽孝。
结果呢,等他真的功成名就,回家一看,父母的墓碑都长草了。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吗?想想就觉得后悔莫及啊!7. 其实啊,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
它在告诉我们,别总是等待完美的时机。
你以为树在等风停了就能安静?错!说不定风停了,又来了个调皮的猴子在树上蹦蹦跳跳呢。
所以啊,别总想着等条件成熟了再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啊!8.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那个总说"等我减肥成功了就去表白"的死党。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解释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解释哎呀呀,你知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不?这可真是句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话呀!咱就说,好比你有一颗超级甜的糖果,一直想着等有空了再好好品尝,结果等你想起来的时候,糖果已经化没了,你说懊恼不懊恼!(就像你一直想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好好陪陪父母,结果突然有一天发现再也没机会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当子女想要去孝敬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经不在了呀!这多让人难受呀!你想想看,小时候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照顾我们的吃喝拉撒,关心我们的喜怒哀乐。
(就像我小时候,我妈总是会半夜起来给我盖被子,怕我着凉。
)等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他们了,却发现他们已经不在身边了,那种遗憾真的是无法言说呀!这就好像你精心培育了一朵花,每天浇水施肥,盼着它开花,结果等它要开的时候,一场暴风雨把它给摧毁了。
(就如同你一直计划着带父母去旅游,享受天伦之乐,可还没等实现,父母就离开了。
)这多让人痛心疾首啊!咱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例子呀!我就知道有个人,之前总是忙着工作,觉得等赚够了钱再好好孝敬父母。
结果呢,突然有一天他的父母出了意外,就这么走了。
他当时那个后悔呀,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要是早知道会这样,他肯定不会只顾着工作,一定会多陪陪父母的。
(这不就是典型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嘛!)我们可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呀!不要总是觉得以后还有时间,时间可不等人呐!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刻,多陪陪他们,哪怕只是陪他们聊聊天,吃顿饭,他们也会很开心的。
(就像我现在,一有空就会回家陪我爸妈,给他们做顿饭,和他们一起看看电视。
)所以呀,我们一定要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孝敬父母吧,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因为这种遗憾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呀!。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诗篇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诗篇
“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意思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息地刮得它摇动,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停”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欲养而亲欲不待
时间:2017-07-20 12:28:53 | 作者:良医
你站在树影下,朝我微微笑的模样,早已深深地刻画在我脑海中,无法忘却。
——题记
儿时的我总仗着爷爷对我的关爱恣意妄为,常常惹是生非。
炎热的夏季,老家院里的那棵绿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我喜欢坐在树荫下乘凉,爷爷坐在一旁陪着我,或清洗水果蔬菜,或手摇扇子为我扇风。
而我会拉着爷爷的手,拿着画笔在他手掌心上涂鸦。
爷爷的手久经岁月洗礼,早已变得黝黑,掌心留着因长期工作所长出的老茧,又厚又硬。
除开老茧,还有着几道或深或浅的伤疤。
在老家的时光太安逸,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我便拉着爷爷的手,进入了老家周边的小树林里。
树林里生长着和院里一样的大树,枝繁叶茂,阳光穿过层层树枝叶只洒下几丝斑驳光影。
微风轻轻吹,立在枝头的鲜嫩果子散发着清香,萦绕在鼻尖,引诱着我一步一步走上前。
我看向爷爷,指了指果子,撒娇着,爷爷会心一笑,拾起地上的长杆,连带着树枝一齐打落在地上。
爷爷把长杆丢在地上,欲捡起地上的果子,却被那锋利的树枝所划伤,尖锐地在手掌心划出一条口子,血液从伤口慢慢渗出来,滴落在地面上,可爷爷却毫不在意,继续捡果实,用纸巾仔细地擦净了后把果子放在了我的手上。
我瞧着手中的果子,鲜艳美丽,红透了,像爷爷手上逐渐渗出的血一样红。
阳光逐渐隐去,走出树林,胭脂似的绸缎洒满天穹,却被明晰的天光一点点绞碎,化成说不出口的悲伤,散落四方。
那道伤疤留在了爷爷的掌心上,爷爷老了,鬓发早衰,岁月的皱纹在他的脸庞留下一道道痕迹,子欲养而亲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