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合集下载

国开电大《教育学》1-11章自测答案

国开电大《教育学》1-11章自测答案

国开电大《教育学》1-11章自测答案题目如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作出揭示的是东汉____________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正确答案是:许慎的《说文解字》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下面哪个学科()。

正确答案是:基本学科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劳动起源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学记》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____________中。

正确答案是:《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思名著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论语》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大教学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夸美纽斯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普通教育学》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赫尔巴特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循序渐进原则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布鲁纳关于教育对象,我国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孔子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小学教育学》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小学教育学》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个⼈的终⽣,⽽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

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童成长的⼀体化环境,对⼩学⽣的⾝⼼健康发展发⽣重要影响。

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

因此,研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下开展学校⼯作,对实现⼩学教育的培养⽬标有着特殊的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在⼉童⾝⼼发展中的作⽤(⼀)学校在⼉童⾝⼼发展中的作⽤⼀个孩⼦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因为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发展的因素进⾏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

当然,学校对⼩学⽣⾝⼼发展的影响是受多⽅⾯因素制约的,因此这种影响就不是单向的。

⾸先是学校⼯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的发展。

我国学校教育的⽬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新⼀代,但由于学校⼯作的指导思想不同,实际效果也就有很⼤差别。

例如,有的学校把学校⼯作以教学为中⼼的指导思想⽚⾯地理解为以智育为中⼼,只教书不育⼈,放松对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使⼀些学⽣缺乏理想,讲实惠、贪⼩利,甚⾄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

也有些学校⽚⾯追求升学率,随意增加学习负担,不仅对所谓“差⽣”放任不管,就是对少数⾼才⽣的培养,也只把注意⼒放在如何获取⾼分上。

所有这些做法都对学⽣⾝⼼各个⽅⾯的健康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其次是学校的教育⽔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低)会直接影响学⽣的发展。

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懂教育学和⼼理学,缺乏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有的教师经常使⽤专制的⼿段,例如打骂、体罚学⽣,或是采取讽刺、挖苦和其他简单粗暴的⽅法对待学⽣,侮辱学⽣⼈格和尊严,造成学⽣发展上的障碍。

再次是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 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 思维导图

成 要
教 育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关系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素

教育者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含义
含 义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教 育 的
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功 能
预期
显性功能 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中 国 封
1时期:汉代(官学、私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最高学府为太学);特点:察举制、征辟制

2时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社 会
汉 3时期:宋朝(书院)程朱理学成国学;内容: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论语》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相长
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失者也 则
循序渐进原则原则:学不躁、不陵节而施
育 学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
科 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平行教育)、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化 教育学流派 阶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文化教育学:德国教育家狄尔泰、特普朗格、利特

教育学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学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学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是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接受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则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正规教育。

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为孩子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对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家庭规范的建立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而学校教育则通过课程设置、校规校纪等方式,为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共同呵护下,为孩子的品德养成提供了多重保障。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知识传授方面互相补充。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建立起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分辨能力和基础知识。

而学校教育则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专业的教师团队,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通过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学校教育则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校内外实践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培养出独立自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相互促进。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自由的思考和实践空间。

而学校教育则通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竞赛等方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学中的关系密切而又互为补充。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第一节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庭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它包括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两:种教育方式。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抚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职能乙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智力和体力如何,不仅影响着国家韵前途夕社会的安定夕也影响着家庭的兴衰。

因此,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我国古书上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这说明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家庭教育。

在社会主义社会,对子女的教育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夕而是关系到国家飞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但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夕,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夕它具有独特的地位秘作用。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夕家庭教育在人的十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儿童所受的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

当孩子在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就自觉或不直觉地影响菪孩子的身心发展。

有关胎教的理论甚致认为,当孩子还在母亲体内时,便,已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了。

其中,母亲的情绪、饮食、习惯等对孩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人们做父母的那个天起;;便成了子女的首任教师。

每个孩子对家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夕并且乐于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夕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效法的榜样;家长的要求往往成为他们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夕则成为他们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夕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孩子们的影响,往往不易察觉,然而夕这些外在的影响却是孩子们终身难忘的。

同时,儿童对环境的各种因素虽然敏感夕但分辨能力还很差夕对家庭中的各种。

教育学第十二讲精华版.ppt

教育学第十二讲精华版.ppt
精品课件
二、社区教育
(二)社区教育的地位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大环节 社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区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精品课件
二、社区教育
(三)社区教育的作用
协调育人 环境优化 组织协调 监督管理
精品课件
二、社区教育
(四)社区教育的特点
教育学
第十二讲
责任教师:胡洁茹
精品课件
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一、家庭教育 二、社区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
精品课件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年长者对年幼者实 施的教育,重点是对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教育。
精品课件
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
互相访问 通讯联系 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教育讲座
精品课件
课后思考
如何看待“隔代亲”现象对家庭教育 的影响?
电大与社区教育有何关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开放性 广泛性 多样性 补偿性 融合性
精品课件
二、社区教育
(五)社区教育的基本要求
方向统一,双向建设 与现实联系,全方位教育 灵活多样
精品课件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
(一)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1、学校教育的地位
主体形式 专门场所 导向和枢纽
2、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精品课件
三、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相互联系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思维导图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合理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的变革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改变劳动力的形态从简单劳动力训练为复杂的劳动力使劳动力全面发展舒尔茨,人力资本理教育科学知识再生产最有效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周期性长、发效迟缓特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先行论、教育同步论、教育滞后论提出者:舒尔茨核心: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论观点:人力资本投入是消费,更是投资。

缺陷: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思想政治方向和向谁服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受教育权、机会和程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体制、教育政策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政治民主教育的政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教育对政经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不改变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根本动力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筛选和整理)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科教兴国前提:在于国兴科教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实现科教兴国关键:在于国兴教育,教育为本。

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原理: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3、 学校本身的现实职能意义;学校是社会、个人,过去、未来,继承、 展的中介,
(二)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的内涵是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 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 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 教育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 学校教育的人类学意义:人类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人类自身能力 的过程,人类的繁衍和优化,教育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把一 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真下地意义上的社会人,认识自然,认识 自我,改变和断承思维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不断进化 的结果,是在同文化碰撞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社会意义上的单独 生物个体。学校教育在人类学的背景下,才有可能认真的研讨 个体的教育意义。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涵。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
1.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 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 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 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三、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召开家长会 (四)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四、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新体制探索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 (二)社区教育的组织模式 (三)社区教育的作用 1.协调育人 2.优化环境 3.组织协调 4、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
(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三)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
枢纽
三、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职能的专门性 (二)组织的严密性 (三)作用的全面性 (四)内容的系统性 (六)形式的稳定性 (五)手段的有效性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教育现象的学科。

在教育学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实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教授,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旨在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整体素质。

2. 持续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限于课堂的学习,还包括社会经验和自主学习。

3. 社会性:教育的发生和实践都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支持。

4. 个体化:教育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二、社会教育的概念与作用社会教育是由社会组织和机构提供的,以满足个体不同阶段和需求的教育活动。

它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社会教育的概念:社会教育是指通过社会机构和组织,为不同年龄、背景和群体的个体提供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 社会教育的作用:(1) 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社会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职业培训、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

(2) 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 增强个体发展:社会教育可以满足个体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教育则是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1. 教育对社会教育的影响:教育系统的发展和运行,直接影响到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升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社会教育对教育的影响:社会教育为教育提供了补充和支持,它能够满足教育无法覆盖的需求,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3. 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7406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51学时【讲授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目的】1、准确识记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学原理》是普通高校教育院系教育学类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分三编,共十二章,本课程的主线主要是由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构成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形成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学生的教育理论境界,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思维方式。

第一编 [教育总论]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学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对教育学的不同解释以及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明确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教育学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一、教育学概念的创立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六、教育学的中国化探索(1976—)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一、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学的限度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理论;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完整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性质:1.实践性。

2.交往性: 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动力性: 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是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 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 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 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3.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 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4.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5.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6.劳动起源说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发展: P16各阶段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1.原始社会教育:2.教育水平低3.教育没有阶级性4.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2.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 同样占领了学校, 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1.封建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教育原理 第十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教育原理 第十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4.社区教育促进了社区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体
制的建立,促进了教育社会化 5.社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社区教育
四、社区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二)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 (三)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 (四)学校应在社区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一)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家长修养对孩子影响 家长应不断更新和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 家长应不断提高教育孩子能力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指由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交 往方式和精神文明程度所造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环境。
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内化成孩子的需要、进取的动力 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责任心的养成 有助于孩子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专断、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三)科学、合理地确定家庭教育目标
家庭教育目标,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既要考虑整体发展,又要注意自身发展; 科学确定道德、知识、能力、身心等方面教育目标; 目标定位上既要考虑社会现实、未来发展,又要考虑 自身综合状况。
尤其要注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 适应社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自强意识、健康心理 品质的培养。
教育原理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奠基作用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蔡元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可以弥补和消除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所产生的缺陷与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缺陷:个别差异 负面影响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整理。

一、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地影响和引导,使个体在心理、智力和行为上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特点包括有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个别性和发展性。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等。

三、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目的和需求、教育内容和规划、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教育评价和反馈等。

四、教育的发展理论和教育心理学教育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进化论、阶段论、发展潜能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发展、记忆、思维、动机、情感以及个体差异等心理过程对教育的影响。

五、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等。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型学习和合作学习等。

六、教育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教育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领导理论。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活动,包括养育、教育和培养。

社会教育是指社会对成人进行教育的活动,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等。

八、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改革是指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发展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等。

这些是教育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整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学校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他的功能在于促进,并非包揽,学校教育只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并非全部,除了学校,还有更多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承担者。

一、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但家庭和社会也有教育的职责和义务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成年,都是谁在影响着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着他的成长。

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

“养不教,父之过”。

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

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

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专科院校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 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

二、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 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建议1、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 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 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

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体会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

4、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以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

四、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第三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教材说明、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除绪论外, 共14章, 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第1章 ): 重点阐述教育、教育学概念,教育、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研究教育学意义,以及阐明教育的基本理论, 包括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课件 11.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

教育学课件   11.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

2.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4.高等教育多元化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的
衔接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后接受的一切家庭影 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 施的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是一种具有血缘关系的亲情教育。 (2)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3)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基本方式
(一)通过教师家访
(二)定期举行家长会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机构结合的基本方式 (一)学校应利用社会各种团体或组织提供的条
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二)学校应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沟通学校与社 会的联系;

(四)社会教育的途径


1.社区文化教育机构 2.各种校外教育机构 3.网络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的结合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建立三结合教育,充分发挥整体教育的合力功能 (二)建立三结合教育,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的有机 发展。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一致性原则 (二)主导教育原则 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 (三)多样性原则
2.初等教育 学制五年或六年 。 3.中等教育 包括普通中学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教 育。 普通中学教育分普通初中教育(学制3年或4年) 和普通高中教育(学制3年)。 4.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 和高等职业教育 5.高等教育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基础性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学二、课程性质:《教育学》是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的:1、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及各历史阶段教育的特点。

2、掌握关于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4、掌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学制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趋势。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课程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教育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必须坚持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自觉地坚持教育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原则,当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使得教育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好这些课程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掌握教育学理论,也有助于公共必修课教育学作用的发挥。

(二)课程教学方法1、讲授应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讲清思路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突出重点,注意培养学员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2、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去获得新知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安排好教学实践环节,可适时组织学员开展自讲、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活动,撰写教育实习报告、交流教案、观摩评论教育实习效果。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总教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关系-精品教育文档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关系-精品教育文档

浅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施于一个人身上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要求。

因此,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关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一个人从婴幼,到少年,到青年、中年乃至老年都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

今天的儿童少年时21世纪国家的栋梁,现代化建设的骨干,他们既是父母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

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市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所有社会教育机构的共同目标。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施于一个人身上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要求。

因此,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培养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市社会主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是基础。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孩子们在这种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受到系统的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社会是个大课堂,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对于儿童少年的影响和教育更大。

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施教作用应一致配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

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要求。

主要表现为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靠课内教育。

这种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违背了儿童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乃至身体的发育规律。

应明确的是他们是在社会的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他们的活动场所,既在家庭又在幼儿园和学校;既在课室内,也在课室外;既在校内、园内,也在校外、园外;他们交往的对象,既有家庭成员,也有老师、小朋友、同学和其他社会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学校本身的现实职能意义;学校是社会、个人,过去、未来,继承、 发展的中介,
(二)学校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的内涵是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 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 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 教育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三、三结合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互相访问 (二)通讯联系 (三)召开家长会 (四)成立各种教育组织
四、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新体制探索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 (二)社区教育的组织模式 (三)社区教育的作用 1.协调育人 2.优化环境 3.组织协调 4、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与社会教育
第一节 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与内涵。 (一)学校教育的本质意义
1. 学校教育的社会学意义:学校教育是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社会 发展程度的衡量性标志。是社会稳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基 础工程,也是统领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离不 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二、社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社会教育有利于教育的民主化 (二)社会教育为学习化社会的实现提供了更加
便利的条件
三、社会教育的类型
(一)社会举办型 (二)学Fra bibliotek兴办型 (三)个人举办型
四、社会教育的特点
(一)开放性 (二)群众性 (三)多样性 (五)融合性 (四)补偿性
五、社会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方向统一性原则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四)灵活多样性原则 (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第四节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社区教育
一、“三教”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二、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 (二)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三)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四)家庭教育中缺乏对独生子女节约观念的培 养
第三节 社会教育
一、社会教育的内涵 社会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 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 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 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我 们这里所说的社会教育是狭义的社会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家庭教育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 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作 用。
狭义的家庭教育,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 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年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 意识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个体社会 化的关键。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和道德
品质的塑造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先导性 (二)感染性 (三)权威性 (四)宽松性 (五)针对性 (六)终身性
五、当代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交往能力、关心与合作 精神培养不够
(二)家庭教育中重视儿童的智力方面,忽视对 儿童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儿童的自立、自理和心 理素质的培养
2. 学校教育的人类学意义:人类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高人类自身能力 的过程,人类的繁衍和优化,教育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把一 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真下地意义上的社会人,认识自然,认识 自我,改变和断承思维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是人类不断进化 的结果,是在同文化碰撞中不断发展起来的社会意义上的单独 生物个体。学校教育在人类学的背景下,才有可能认真的研讨 个体的教育意义。
(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 (三)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
枢纽
三、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职能的专门性 (二)组织的严密性 (三)作用的全面性 (四)内容的系统性 (六)形式的稳定性 (五)手段的有效性
第二节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本质与内涵 (一)家庭教育的本质 1.家庭里的伦理是一种社会系统 3.父母的角色具有发展性 2.家庭教育的目的“因人而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