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断层解剖)
合集下载
人体断层解剖-胸部 第一、二、三节
(五)肺门区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自气管隆嵴平面,下达下肺静脉层面 经T6~8横断层是显示最佳平面 肺门边缘主要由较大的血管所形成,且恒定 左肺动脉高于右肺动脉 右肺上叶支气管高于左肺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的分支与肺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相伴行
(六)肺段在横断层面上的分布
先寻找斜裂和水平裂将肺叶分开,在依各肺叶内的管 道
第三章 胸部
第一节 概述
境界与分区 标志结构
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突 肋弓 乳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胸部结构的配布特点
胸壁 胸腔 肺和胸膜腔 纵隔 胸廓上口通颈部 借膈与腹腔分隔
第二节 纵隔
一、纵隔的位置
胸骨角平面
二、纵隔的分区
三分法 四分法 六分法 九分法
三、纵隔结构的配布
3、心包间隙
五、纵隔的间隙 CT的纵隔间隙共有七个,为非筋膜间隙 1、胸骨后间隙 2、血管前间隙 3、气管前间隙 4、气管后间隙 5、主动脉肺动脉窗 6、气管杈下间隙(隆嵴下间隙) 7、左心房后间隙(后纵隔间隙) 8、膈肌脚后间隙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血管前间隙
血管前间隙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七、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椎骨为 定位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平面分 上中下3部 上纵隔分5层 中纵隔分4层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二)胸骨角平面在纵隔横断层中的标志意义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后方平对第四胸椎下缘 主动弓的起、止标志 气管杈平面 通过主肺动脉窗 平对第二肋软骨 奇静脉弓跨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食管的第二个狭窄 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左的部 位 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胸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 断面结构: 右肺中叶下端
S5 S3 S5
右肺下叶中下部
S4
左肺上叶下端 左肺下叶中下部 心中下部水平三腔心 • 支气管肺段: 右:S3、S4、S5、S7、
S8
S7
S9 S10
S7+8
S9 S10
S8、S9、S10;
左:S5、S7+8、 S9、 S10;
心室水平断面解剖(第16水平断面)
心室水平断面MRI
第八节 胸部的断面解剖及影像 (胸部水平断面)
“以胸骨角为标准断面,以10mm层厚向上、下断层”。
一、 肺段CT解剖学(分8个部分介绍)
1、主动脉弓以上层面:尖段; 2、主动脉弓层 面:尖段居中、前、后段出现;斜裂和上段; 3、主动脉肺动脉窗层面:尖段消失;前、后段、上段扩大; 4、气管隆嵴层 面:后、前、上段为主; 5、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前、外侧、上舌段、上段; 6、中叶支气管层 面:内、外侧段、上舌段为主;
• 支气管肺段: 右:S3;S4;S5;S6 左:S3;S4;S6
S3
S4
S5
S6
S3 S4
S6
主动脉根部水平断面解剖
主动脉根部水平断面MRI
主动脉根部水平断面CT
主动脉根部水平断面CT
二尖瓣水平断面解剖(第13水平断面)
• 断面部位: 第4肋软骨—T7体下缘
• 断面结构: 右肺上叶消失 右肺中叶中部 右肺下叶上中部 左肺上叶中下部 左肺下叶上中部 心脏上部水平四腔心
斜裂前移、上段将失; 7、基底干支气管层面:上段消失;出现后底、外侧底段;
上、下舌段交替; 8、两下肺静脉层 面:内、外侧段前移缩小;下舌段扩大;
出现前、内侧底段。
❖ 心脏各腔水平投影位置
胸部CT断层解剖
右下叶基底段分支的差异(2)
右外后基底段共干;
右下叶基底段分支的差异(1)
右外后基底段共干;
胸部CT断层解剖
纵隔窗:
主要观察软组织结构: 1、纵隔结构
心脏、主动脉、肺动脉、腔静脉、 肺静脉等。
2、胸壁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锁骨下静脉上方水平
锁骨下静脉水平
无名静脉水平
头臂动脉水平
无名静脉水平-1
无名静脉水平-2
上腔静脉起始水平(主动脉三分支)
主动脉弓顶水平-1
主动脉弓顶水平-2
主动脉弓顶水平-3
支气管树 SSD
3
4
左
1+2 5
支
8
气
7
6
管
9
树
10
1 3
2 5
6
7
4
10
8
9
87 9 10
右支气管树
经典右上叶支气管分支-三分支
经典右上叶支气管分支-三分支
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变异-内前共干
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变异-内前共干
6
右上叶支气管分支变异-B1
左上叶分支的辨认
3
右中叶支气管的起源与分支
3
4
教科书左下叶分段-1:
教科书左下叶分段-2:
左下叶基底段分支的差异(1)
左内前、外后共干
左下叶基底段分支的差异(2)
左内前、外后共干。
左肺下叶基底段变异(3) :
内前、外后共干
1
2
3
4
5
6
右下叶基底段分支的差异(1)
右前外基底段共干
主肺动脉窗水平(奇静脉弓)
心包上隐窝与淋巴结
人体断层解剖学课件胸部(心脏部分)
意义
通过胸部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胸部各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为医学影像学、胸部手术 等领域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胸部断层解剖学研究方法
CT扫描
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获取胸部连续的断层图像,可清
晰显示胸部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MRI扫描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胸部高 分辨率的断层图像,对于软组织分 辨率高,可显示心脏、血管等结构。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胸部断层影像诊断结果, 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手术、介入或药物治疗等。
05 胸部疾病与心脏影像诊断 案例分析
肺部疾病案例分析
肺炎
影像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 气管征,累及胸膜时可有少量胸
腔积液。
肺结核
影像表现为多形态病灶,如渗出、 增殖、干酪、纤维钙化病变可同 时存在,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 楚和病变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
心脏静脉的生理功能
心脏静脉负责将经过心肌代谢后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以维持心 肌的正常代谢。
心脏传导系统
1 2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 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负责产生和传导心脏的电信号,以协调心脏的收 缩和舒张。
3
心脏传导系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如窦性心 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它们为心脏提供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
03
冠状动脉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至心肌细胞,以满足心肌
的代谢需求。
静脉回流系统
心脏静脉的解剖结构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等,它们负责收集心肌的静 脉血。
通过胸部断层解剖学的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胸部各器官的结构和 功能,为医学影像学、胸部手术 等领域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胸部断层解剖学研究方法
CT扫描
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获取胸部连续的断层图像,可清
晰显示胸部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MRI扫描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胸部高 分辨率的断层图像,对于软组织分 辨率高,可显示心脏、血管等结构。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胸部断层影像诊断结果, 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手术、介入或药物治疗等。
05 胸部疾病与心脏影像诊断 案例分析
肺部疾病案例分析
肺炎
影像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 气管征,累及胸膜时可有少量胸
腔积液。
肺结核
影像表现为多形态病灶,如渗出、 增殖、干酪、纤维钙化病变可同 时存在,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 楚和病变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
心脏静脉的生理功能
心脏静脉负责将经过心肌代谢后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以维持心 肌的正常代谢。
心脏传导系统
1 2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 支和浦肯野纤维等。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负责产生和传导心脏的电信号,以协调心脏的收 缩和舒张。
3
心脏传导系统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如窦性心 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它们为心脏提供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
03
冠状动脉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至心肌细胞,以满足心肌
的代谢需求。
静脉回流系统
心脏静脉的解剖结构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等,它们负责收集心肌的静 脉血。
胸部断层解剖学幻灯片
104 第14断层,经卵圆窝
1、三尖瓣 2、室间隔 3、二尖瓣 4、左下底段
V合成处 5、外、后底
段A 6、左上底段
V 7、右下底段
V 8、左上底段
V
105 第15断层,经卵圆窝稍下方
1、左心室 2、心大V 3、胸主A 4、下底段
V 5、右心房 6、右心室
152 第2断层
1、气管 2、食管 3、左颈总A 4、左颈内V 5、左锁骨
下V 6、左椎A 7、右颈总A 8、右颈内V 9、左椎A、
V
153 第3断层
1、锁骨 2、左头臂V合
成处 3、左肺肺尖 4、左锁骨下A 5、食管 6、气管 7、头臂干 8、左颈总A 9、右头臂V合
支 7、上段A 8、上段B 9、右肺A下叶
支 10、右肺中叶B 11、右肺A中叶
支
101 第11断层,经中叶支气管分叉处
1、右心房 2、右心室 3、升主A 4、左心房 5、上舌段V 6、下舌段 B 7、左肺A下叶支 8、上段B 9、上段V 10、内侧底段B 11、右肺A下叶
V
092 第2断层,经左、右头臂V
1、胸骨柄 2、胸锁关
节 3、左头臂
V 4、右头臂
V
093 第3断层,经上腔V合成处
1、第1胸肋结 合
2、左头臂V 3、上腔V合成
处 4、头臂干 5、左颈总A 6、左锁骨下A 7、气管 8、食管
094 第4断层,经主A弓上份
4、右肺斜 裂
5、左肺斜 裂
147 第17断层
1、右肺后 底段B
2、右肺前 外底段B
人体断层解剖学-胸部断层解剖课件
人体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 Human Anatomy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胸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 ,其上部两侧与上肢相连 。胸部由胸壁、胸腔和胸 腔内器官组成,胸廓和软 组织构成胸壁,胸壁和膈 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 膈占据,纵膈的两侧有肺 及其外表的胸膜和胸膜腔 。胸壁参与呼吸运动,胸 腔含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 统的主要器官。胸腔向上 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心的形态
➢ 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沟一切迹一交点
心的形态
一尖 一底 二面 三缘 四沟 一切迹 一交点
心的形态
房间隔 室间隔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4、后纵膈
后纵膈自前向后分四层
4、后纵膈
第一层:气管杈及左、 右主支气管,仅占据后 纵隔的上份。 第二层:食管及包绕于 其周围的迷走神经食管 丛。
食管的分段
一、境界与分区
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 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 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局 部界,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局 部界,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 后缘与上肢分界。
一、境界与分区
胸局部为胸壁和胸腔两局部。 每侧胸壁分为胸前区、胸外侧 区和胸背区三局部。胸前区位 于前正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胸 外侧区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 间,胸背区位于腋后线和后正 中线之间。 胸腔又可以分为中部和左、右 部。中部被纵膈占据,左、右 部容纳肺和胸膜。
纵隔的划分 (九分法)
前纵隔:前上、前中、前下纵隔 中纵隔:中上、中中、中后纵隔 后纵隔:后上、后中、后下纵隔
二、纵膈结构的分布
Sectional Human Anatomy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三章 胸 部
人体断层解剖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胸部位于颈部与腹部之间 ,其上部两侧与上肢相连 。胸部由胸壁、胸腔和胸 腔内器官组成,胸廓和软 组织构成胸壁,胸壁和膈 围成胸腔。胸腔正中被纵 膈占据,纵膈的两侧有肺 及其外表的胸膜和胸膜腔 。胸壁参与呼吸运动,胸 腔含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 统的主要器官。胸腔向上 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 向下借膈与腹腔分隔。
心的形态
➢ 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四沟一切迹一交点
心的形态
一尖 一底 二面 三缘 四沟 一切迹 一交点
心的形态
房间隔 室间隔
左心房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4、后纵膈
后纵膈自前向后分四层
4、后纵膈
第一层:气管杈及左、 右主支气管,仅占据后 纵隔的上份。 第二层:食管及包绕于 其周围的迷走神经食管 丛。
食管的分段
一、境界与分区
胸部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 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 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局 部界,下界以剑突、肋弓、 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 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局 部界,上部两侧以三角肌前 后缘与上肢分界。
一、境界与分区
胸局部为胸壁和胸腔两局部。 每侧胸壁分为胸前区、胸外侧 区和胸背区三局部。胸前区位 于前正中线和腋前线之间,胸 外侧区位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 间,胸背区位于腋后线和后正 中线之间。 胸腔又可以分为中部和左、右 部。中部被纵膈占据,左、右 部容纳肺和胸膜。
纵隔的划分 (九分法)
前纵隔:前上、前中、前下纵隔 中纵隔:中上、中中、中后纵隔 后纵隔:后上、后中、后下纵隔
二、纵膈结构的分布
胸部断层解剖医学课件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骨中线与第4 肋间隙交界处, 女性者略低, 并偏外下方
纵隔的分区
纵隔Mediastinum是 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 官、结构与结缔组织 的总称。
纵隔前界:胸骨, 后界:脊柱胸段, 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
达胸廓上口, 下至膈。 纵隔分区 方法有多种, 常用有
特点:1)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于锁骨内 侧端的后方合成了头臂静脉。
2)肺尖出现, 此区手术易伤及肺尖和胸膜腔, 故应注意锁骨与胸 膜腔的关系。锁骨内1/3段的深面, 两侧均见胸膜腔;中1/3段深面 左侧有者占80%, 右侧有者占90%, 但多居中1/3段的内侧半深面; 外1/3段深面均未见胸膜腔。胸膜腔的最前点适在颈内静脉与锁 骨下静脉汇合处后方, 此点距前体表的距离:左侧平均2·8cm, 右 侧平均2·9cm。在锁骨下手术时, 应注意这一关系。
胸部上方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 骨上缘、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 项部分界;
下方借膈与腹部结构为邻;
两侧上部以三角肌前、后缘上份和腋前、 后壁下缘与胸壁相交处的连线与上肢分 开。
标志性结构
1、颈静脉切迹 后方平对第2.3胸椎之间,左、右头臂
静脉通常于此平面内合成。 2.胸骨角 Sternal angle 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其标志
在主动脉弓右侧、上腔静脉后方和气管前方之间充满疏松结缔 组织, 在CT图像上, 为一低密度三角区, 称气管前间隙, 常见直 径约7mm的正常右下气管旁淋巴结。纵隔前方为尖朝胸骨的三 角区, 在CT图像上称血管筋间隙, 由胸腺充填。
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毗邻有明显的年龄及个体差异, 成 人多呈上尖下宽的锥体形或窄长形, 多具并不对称的两叶, 通常 左叶大干右叶。
断层解剖(胸部)
6
左肺根
自上而下: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自前向后: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下肺静脉 肺韧带
7
三、纵隔
8
纵隔结构的配布
上纵隔五层
n 胸腺层 n 静脉层 n 动脉层 n 气管层 n 食管层
9
上纵隔的结构
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和头臂干、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膈神经和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2、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心包外侧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3、纵隔后淋巴结
24
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按部位分为5组 1、肺淋巴结(7、8区) 2、支气管肺淋巴结(5、6区)
(肺门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9区) 4、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3、4区) 5、气管旁淋巴结(1、2区)
17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食管、胸导管 主动脉肺动脉窗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淋巴结 胸骨后间隙 脂肪、结缔组织、胸廓内血管
18
气管杈下间隙
19
气管杈下间隙(隆嵴下间隙)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
20
后纵隔间隙(左心房后间隙)食管、胸导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淋巴结
胸骨后)心包外侧淋巴结 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 (3)肺韧带淋巴结 肺韧带两层胸膜之间
26
六、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 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n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 椎骨为定位
n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 平面分上中下3部
n 上纵隔分5层 n 中纵隔分4层 n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10
前纵隔
11
中纵隔
左肺根
自上而下: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自前向后: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下肺静脉 肺韧带
7
三、纵隔
8
纵隔结构的配布
上纵隔五层
n 胸腺层 n 静脉层 n 动脉层 n 气管层 n 食管层
9
上纵隔的结构
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和头臂干、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膈神经和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2、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心包外侧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3、纵隔后淋巴结
24
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按部位分为5组 1、肺淋巴结(7、8区) 2、支气管肺淋巴结(5、6区)
(肺门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9区) 4、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3、4区) 5、气管旁淋巴结(1、2区)
17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食管、胸导管 主动脉肺动脉窗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淋巴结 胸骨后间隙 脂肪、结缔组织、胸廓内血管
18
气管杈下间隙
19
气管杈下间隙(隆嵴下间隙)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
20
后纵隔间隙(左心房后间隙)食管、胸导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淋巴结
胸骨后)心包外侧淋巴结 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 (3)肺韧带淋巴结 肺韧带两层胸膜之间
26
六、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 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n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 椎骨为定位
n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 平面分上中下3部
n 上纵隔分5层 n 中纵隔分4层 n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10
前纵隔
11
中纵隔
断层解剖胸部(共79张PPT)
平T8,4个心腔
s5
s4
S7+8
V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8
s5
S7+8 s9 s10
s5 s4
s7
s8
s9
s10
平T8~T9椎间盘
s5
S7+8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9,下腔静脉
s5
S7+8 s9
s10
s5
s5
平T9
平T9~T10椎间盘,第2肝门
s3 s5
s4
s6
s4 s5
s6
平T7上份,肺动脉瓣,左、右上肺静脉
s3
s4
s5
s7
s8 s10
s9
s4
s5
S7+8 S9 s10
平T7,左、右下肺静脉,左、右心房,右心室
s5
s4
s7 s8
s9
s10
s4 s5
S7+8 S9
s10
平T7~T8椎间盘,主动脉瓣
s5
s4 s7
s8
V
s9
s10
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s3
s4 s6
s3
s4
s6
1.内侧段支气管 2.外侧段支气管 3.中叶支气管 4.右下叶支气管 5.左下叶支气管 6.胸主动脉 7.左心房 8.升主动脉 9.右心房 10.右心室
11.上段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层面
s5
s5
s4
s4
1.右肺内基底段支气管 2.右肺前基底段支气管 3.右肺外侧基底段 支气管 4.右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5.左肺内前基底段支气管 6.左肺外侧基底段支气管 7.左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8.胸主动脉
s5
s4
S7+8
V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8
s5
S7+8 s9 s10
s5 s4
s7
s8
s9
s10
平T8~T9椎间盘
s5
S7+8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9,下腔静脉
s5
S7+8 s9
s10
s5
s5
平T9
平T9~T10椎间盘,第2肝门
s3 s5
s4
s6
s4 s5
s6
平T7上份,肺动脉瓣,左、右上肺静脉
s3
s4
s5
s7
s8 s10
s9
s4
s5
S7+8 S9 s10
平T7,左、右下肺静脉,左、右心房,右心室
s5
s4
s7 s8
s9
s10
s4 s5
S7+8 S9
s10
平T7~T8椎间盘,主动脉瓣
s5
s4 s7
s8
V
s9
s10
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s3
s4 s6
s3
s4
s6
1.内侧段支气管 2.外侧段支气管 3.中叶支气管 4.右下叶支气管 5.左下叶支气管 6.胸主动脉 7.左心房 8.升主动脉 9.右心房 10.右心室
11.上段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层面
s5
s5
s4
s4
1.右肺内基底段支气管 2.右肺前基底段支气管 3.右肺外侧基底段 支气管 4.右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5.左肺内前基底段支气管 6.左肺外侧基底段支气管 7.左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8.胸主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膈
一、位置和分部 膈呈穹隆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中央部 较平坦,两侧隆凸。右侧隆凸比左侧高,最高点达第 5肋间隙。 膈的腱性部为中心腱,呈三叶形;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 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 6肋,腰部的内 侧肌束以左脚和右脚起自上 2-3个腰椎体,外侧部起自内侧弓 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 二、薄弱区和裂孔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部与肋部之间。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与肋部之间,底为12肋。 主动脉裂孔:在左右膈脚与脊柱之间,平12胸椎,正中线 稍偏左侧,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 食管裂孔:平第 10 胸椎,在正中线左侧 2-3cm 处,有食管、 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 部的淋巴管通过。
5、肋弓 肋弓最低点平对第3腰椎。 6、乳头 男性乳头一般在锁。
7、锁骨和锁骨下窝 8、胸大肌 9、肩胛骨下角
(二)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4、腋前线和腋后线:沿腋前、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5、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6、腋中线:经腋前、后襞连线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二)胸廓外肌层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胸大肌、胸小肌, 前锯肌和锁骨下肌。 (三)胸廓和肋间隙 胸廓除保护和支持胸腹腔器官外,主要参与呼吸运动。 胸廓的外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 因素有关。肋间隙内有肋间肌、肋间血管和神经。 1、肋间肌 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 2、肋间后血管 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后静脉。 3、肋间神经 位于肋角内侧有肋间淋巴结,后组比较恒定。
3、剑突 剑胸结合平面,后方平对第9胸椎;剑突上端两侧与 第7肋骨相接。 4、肋和肋间隙 从第2至第5肋间隙,取6个断面,即可显示心 的结构 (1)平第2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右心房,右心室)、一口 (肺动脉口)。 (2)平第3肋断面,可见三腔(左、右心房,右心室)、两口 (主、肺动脉口)。 (3)平第3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一口(主动脉口)。 (4)平第4肋至第4肋间隙断面,可见四腔(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两口(左、右房室口)。 (5)平第5肋断面,可见三腔(右心房,左、右心室)。 (6)平第5肋间隙断面,可见两腔(左、右心室)。 利用上述结果,可选取相应结构的最佳显示断面。
1、浅血管 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穿 支,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 脉。 2、浅淋巴 3、皮神经 锁骨上神经,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 二、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1、浅层 浅层较薄,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向上附着于 锁骨,向下接腹外斜肌表面的筋膜,内侧附着于胸骨,向后与 胸背区的深筋膜相续。 2、深层 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向上附着于锁骨,包绕锁骨下 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续。
(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 (2)后方平对第4、5胸椎之间的椎间盘。
(3)平对主动脉弓之间的起端和止端。
(4)气管杈在此平面。 (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跨越右主支气管,并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6)左主支气管于此平面超过食管的前方,形成食管的第二个狭窄。 (7)胸导管在此平面由右转向左行。 (8)通过第2肋胸结合,为计数肋的标志性平面。
腔静脉裂孔:平第8胸椎,在正中线左侧2-3cm处,有下腔 静脉和右膈神经通过。 三、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膈的血液供用来自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
动脉、膈下动脉、下位肋间后动脉的分支和膈下动脉。 (二)淋巴:膈的淋巴管注入膈上、下淋巴结。 (三)神经:膈的中内部由膈神经支配;其余部由下6-7肋间 神经支配。
断层解剖学
第3章 胸部
赣南医学院 陈学洪
第一节
概述
胸部是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的部分。此部以胸廓为支
架,胸部和附着(或覆盖)在胸廓的皮肤、筋膜、肌肉、 血管、神经等软组织一起构成胸壁。胸壁和膈共同围成胸 腔。胸腔内容纳肺和胸膜腔,中间为纵隔。纵隔有心及出 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和气管等器官。
境界
上方: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第7
胸部是由胸壁、胸腔及其内的器官、结构组成。 1、胸壁 可分为胸前区、胸外侧区和胸背区。 2、胸腔 由胸壁和膈围成,分三部,即中部的纵隔和
左、右部。
(一)体表标志
体表标志和标志线
1、颈静脉切迹:后方平对第2、第3胸椎之间的椎间盘,左有头臂静脉通常 在此平面内合成。
2、胸骨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其标志意义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后动脉与肋间神经
(四)胸廓内血管 1 、胸廓内动脉 贴第 1-6 肋软骨的后面,沿胸骨外侧缘的 外侧约1.25cm下行,至第 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引流腹前壁和乳房内侧部淋 巴。 2、胸廓内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五)胸横肌与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衬托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 膜上膜,向下覆盖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胸骨、肋和肋间隙 内面的胸内筋膜较厚,脊柱两侧的胸内筋膜较薄。
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项部分界。
下方: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和第 12 胸椎棘突为界,借膈与腹部结构相隔。 两侧:上部以三角肌前后缘上份和腋前后襞与胸壁相交 处的连线与上肢分开。
胸部结构与颈、腹部结构重叠,故在横断解剖中通常以
第1胸椎体上缘平面为胸部的上界,下界为心尖消失平面。
分区
7、肩胛线:两臂自然下垂时,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8、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即沿各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体表标志线
体表标志线
胸壁
胸壁由皮肤、浅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以及 胸内筋膜等构成。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胸前区和胸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尤其是胸骨前
面和乳头的皮肤。除胸骨前面的皮肤外,胸部其余部位的皮 肤有较大的活动性。 (二)浅筋膜 胸部的浅筋膜与颈部、腹部和上肢的浅筋膜 相续,胸骨前面较薄,其余部分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