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和平崛起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范文璟物流学院2008级08411015摘要:“中国和平崛起”已经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
它是中华民族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当前国际局势发展的大背景,详细分析中国在国际上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同时阐述目前中国实施和平崛起战略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和挑战,最终提出中国正确实施和平崛起战略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和平崛起;困难与挑战;责任大国引言自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于20 03 年1 1 月3 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为题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之后,“中国和平崛起( Rise in peace) ”已成为众多世界性论坛的热门议题,有西方战略家甚至认为: 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调整彼此间的实力和利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的中心[]1。
中国必将崛起,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否会损害周边国家或是西方大国的利益却是备受争议。
200 3 年12 月10 日,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中国国家战略[]2。
1 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2004 年3 月14 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 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第一, 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 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 中国的崛起, 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 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及内涵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第二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首次提出“中国和平崛起”这一重大议题。
此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重要领导人纷纷在不同的正式场合反复重申这一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国家战略。
自提出以来,国内外也开始了对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的议论。
所谓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简言之: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把握和平崛起的本质和内涵,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是手段,“崛起”是目的简单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宏伟蓝图,而中国的崛起过程将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和平崛起意味着不走战争崛起的传统路径,但并非不发展强大的、世界一流的国防力量,也绝不是放弃武力的崛起,在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上中国坚决不会妥协。
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二)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对外开放为前提,以自我发展为主导一方面,中国想要继续快速发展,绝不能忽视改革开放带来的瞩目成就,绝不能闭关自守,而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另一方面,在崛起的道路上,中国不应当也不可能依靠外国。
而应秉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依靠体制创新和自身的优势,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潜在需求、充足的劳动资源、不断涌现的高科技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依靠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发展自身,提升综合国力。
(三)中国崛起后永不称霸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称霸。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总方针和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行径。
因此,中国的崛起不是要挑战或是取代世界霸权强国,而是要争取平等的大国地位,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崛起了也不称霸。
二、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的原因(一)时代背景造就了中国以和平方式崛起的条件当今步入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相互依赖加深,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要求各国以相互合作作为谋取国家利益的上策。
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一些角落几度翻滚,之后又冒出“中国崩溃论”。
这些论调之目的在于丑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崛起。
直到中国领导人响亮地提出“和平崛起”理论,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同。
温家宝访美提出“和平崛起”的承诺,与他行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相关。
那次“学习”的主题定为“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这“主要国家”,包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和美国。
这次集体学习,实际上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次集体探索,要在小国为何成霸主、帝国为何会消亡、强国为何不能永续等一系列问题上,摸出兴盛与衰落的规律,探求中国的发展之路。
而“和平崛起”的口号,正是近年来以来经过学界的一番探索,中国新领导层经过一番梳理之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形式表现的成果,再经由温家宝的访美正式提出,既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新定位,又作为对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
和平崛起的传统基因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都是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奴役起家的。
从古代的亚述、马其顿、波斯、罗马,到近代的奥斯曼、大不列颠、德意志、日本,无一不是用剑与火开辟了通向帝国的道路。
国家靠战争崛起,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与各国家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
结果,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往往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应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古话。
二战的结束,宣告了“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
战后,日本、德国和其他欧洲大国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从反面证明,“和平崛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和平崛起”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传统基因,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对国家的意识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对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文化发展的强烈追求和感召。
这篇文章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阐述。
一、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敌侵略、国家衰落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危机。
由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进攻、叛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中国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
而清政府的腐败、弱化以及党魁的软弱无能,使得国家无力应对外部挑战,大幅度削弱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批民族英雄,他们坚定不移地追求民族独立和尊严,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南昌起义到平津战役,这些民族英雄不仅改变了国家命运,而且激发了万千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
同时,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也得到了增强。
三、文化运动的兴起在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中,文化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对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封建主义的斗争行动,同时也是一次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断层和文化危机,并通过宣传进步思想、推动学术研究和改革教育制度等措施来激发和弘扬文化自信。
四、中国的现代化与民族复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自信也有了空前的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选择了一条以自强不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的的道路。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领导国家,使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程,它始于民族独立和尊严的追求,发展到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的增强,终于民族复兴的追求和实现。
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了外部和内在的各种挑战,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中国的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中国的必由之路-------浅谈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一)和平崛起的基本含义和平崛起是指:和平崛起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外不搞侵略扩张,达到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逐步实现的目标, 并且成为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大国。
(申健. 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困难和对策[ J ] . 理论学刊,2 0 0 4( 2 ) . )和平崛起是指中华民族的振兴, 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自力更生, 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不威胁、不侵犯别国的利益, 力争互利, 双赢。
(黄蔼明.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对我国国情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把握[ J ] .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 0 0 4( 2 ) ).也有学者强调和平崛起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如和平崛起是指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从温饱到小康的历程。
(张琳琳.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 问题的研究综述[ J ] . 西安)(二)各国不同的崛起方式与中国的崛起近代以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崛起方式。
例如,以德国,日本为主的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崛起战略方式。
这些国家企图以侵略扩张的方式实现崛起,但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崛起方式,主要以美国为主。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美国最终走向强国之路,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但是,当今的世界军事崛起战略早已被废弃,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更不可能在战争出获取经济利益。
而且,中国至今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从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内国际的现实看,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不可能走武力扩张和霸权道路,也不可能采取其他的方式,而是要走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根本不同的中国式和平崛起之路。
(三)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由一定的历史积淀、现实情况、国际环境决定的1.就历史积淀而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的精神, 尤其是“和而不同”的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兼有政治和伦理双重含义。
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
一.新时代的特征
3.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提示的应有国际态度 显而易见,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 就是美国的优势或局部霸权与多极化趋势以外的所有上述基本潮流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全球化主要有赖于美国的实力、国际影响和政策促 进,民主体制和民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然而, 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美国的优势或局部霸权与上述世界基本潮流之间的 关联并不证明简单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顺应(或更确切的说,依 据本国国情有所防范、有所保留和有所调节的顺应)全球化、民主化、 国际规范正义化的世界基本潮流,决不意味着全盘遵从美国的价值观 念体系和制度,更不等同于认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过来 说,人们也不应当由于厌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或者过分执 着基于民族特性至上论的文化相对主义,便轻视顺应世界潮流的的必 要,甚至干脆漠视世界潮流本身。这类轻视或漠视,曾经构成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都有过的早期或“原始”民族主义的一大特征,是 这些国家严重落后并且因此遭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国的崛起
第二大“平台”应当是对外经济战略,特别
是对周边近邻的经济战略。它与一项项具体 的对外经济政策有别,而且往往需要从政治 和战略高度指导或支配这些政策。 经济实力 的空前迅猛增长和对外经济的异常蓬勃发展, 构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突出的民族成就。 多半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漫长 过程中,对外经济战略应当也可以成为当前 “初级阶段”内的首要战略分支。我们在这 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滞后,急需加快构设的步 伐。
三.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战略机遇期”
“和平崛起”是指中国在21世纪头20或30年 可有和应有的国家方向或国家基本意图。不 仅如此,它还可以是一个适应新的历史大时 期和大需要的对外政策纲领性观念,是按照 这基本需要来塑造中国对外政策舆论的一个 头等要素,以统帅当前时期各个局部对外政 策的处理,使之具有统一的“战略逻辑”和 “哲理依据”。
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识
其次,从中国自身来讲,中国愿意而且只能是和平崛起.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地国家,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建立了一个“朝贡体系”,维持了这个体系地是礼制,也就是道德,而不是武力.在中国朝贡体系中,虽然多次使用武力进行讨伐和平乱,但兴兵动武不是“朝贡体系”所追求地理想,兴武地目地还是为了“止戈”.中国古代地许多思想家都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如墨家地“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等等.中国在近代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殖民,深知和平地重要性,正是由于这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情结,中国愿意和平崛起,不愿将自己遭受地痛苦强加于别地国家.从中国地文化来看,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亲邻地思想,《左传隐公六年》中有:“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地说法,《论语宪问》强调“见利思义”,国家在看到利益地同时要想到国家道德,同时孔子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教诲,中国有过自己地苦难经历,不希望别地国家再受磨难.同时,经过几千年地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文化独有地包容性,讲究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中国在发展崛起地同时,希望看到一个多元文化地世界,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做一份贡献,而不是文化普世主义,单一文化并不利于也不适合当今地全球化趋势.从中国所处地地缘政治环境来看,中国也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在亚洲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所在地地缘政治环境极为复杂,周围强国林立:北面地俄罗斯,东面地日本和韩国,西南地印度.而且中国与周围地许多邻国都有大量地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国家对中国地崛起一直保持着警惕.所以中国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妥善处理与他们地问题,让各国真正相信中国地和平崛起对各国是一种机遇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说道中国地和平崛起就不能不说台湾问题.因为在中国崛起地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台湾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连国家统一都没有完成,那怎能算是一个崛起地大国呢?解决台湾问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和平途径,即两岸通过协商和平实现祖国统一;二是武力手段.我个人认为,两岸和平统一地机会还是比较大地.因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不断密切,两岸之间地联系也日益增强;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地成就是有目共睹地,政治民主化、基层化不断扩大,军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抵御外来干涉地力量和震慑力都在增强;香港、澳门在回归祖国后,经济社会保持了繁荣与稳定.最重要地是,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着同样地血.两岸和平统一当然符合和平崛起地要求,但一旦“台独分子”宣布台湾独立或者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事务,中国为了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发起对台湾地统一战争.那还算不算是和平崛起呢?前文已经说过,和平崛起并不是绝对地和平,而只是不主动挑起改变现有世界格局地全球性战争.而且台湾问题本质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即使中国发起了统一战争,经过某些别有用心地国家干涉而成为区域性战争,那也不能说不是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大地国际体系、世界格局中地各个政治力量,还是中国自身来讲,中国是有可能和平崛起地.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地影响其一,中国地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地影响.中国地和平崛起势必会引起国际格局地深刻变化,使各种政治势力地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却十分重要地变化.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国际格局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地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和震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和平崛起后,将会增强国际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地力量,对于某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动地国家形成震慑.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地发言权,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地民主化进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二,中国地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地影响.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地和平与稳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地国家,有一个实力强大而且爱好和平地中国位于东亚,那些妄图用武力推行自己意志地国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亚太地区一直是一个热点地区,因为其存在着几个冲突潜在区.中国地和平崛起正有利于这些矛盾地解决.具体来说,第一,朝鲜半岛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一直是东亚政治几代政治家所追求地目标,朝美双边关系地改善也就成为了这个问题地关键点,中美朝三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有过一次不愉快地争斗,中国地恰好能利用特殊地身份从中扮演调停者地角色,以一个强大且有信用地国家来缓和朝美两国长期以来地互不信任,从而改善办到政治现状,同时,崛起后地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地优势,开展全方面合作,帮助邻国发展经济,改善朝鲜经济现状,假使这两方面能够变为现实,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半岛统一地实现都指日可待.第二,台湾问题.前文已提到台湾问题地解决途径,不再赘述,在此主要谈及经济、政治方面,中国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只会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地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向心力,随着经贸关系地不断加强,两岸地政治互信也会增强,政治交流会随即开展并扩大,再加上两岸文化本是同根生,中国人地意识更是两岸人民所共有地,汶川大地震充分体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地亲情,到时候,两岸统一步伐地加快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第三,与邻国地领土、领海争端问题.其实,如果中国和平崛起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特别是领海问题,中国崛起后就应该具有在自己海域独立、随意开发海上资源地能力了,自然不会有别国抢先开发地情况出现了,并且他国也很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发”,而领土问题呢,中国在军事上地威慑会让这些国家三思而后行,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地,中国随时做好准备与侵犯我国主权地国家作斗争,所以,领土争端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三,中国地和平崛起对美国和日本地影响.对美日两国地单独讨论是基于中国现阶段所面临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而考量地.首先,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和平崛起之后,实力大为增强,将改变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在国际事务中地发言权大大增加,而美国在亚洲地实力将被大大压缩甚至将退出亚洲.美国必定不会对自己地失势无动于衷,在可预见地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进行反击,这些都是后话.再来看日本,中国地和平崛起则使可能是日本彻底沦为政治上地二流国家.日本将在亚洲甚至全球政治事物上产生无力感,当然,我们也可以做这样地假设,中国经济地高速增长带动了包括日本在内地亚洲多国地经济复兴,日本等国重回国际舞台地重要地位,在东亚重新形成两大国竞争地局面,也未可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所以,无论是就国际格局还是亚太地区来说,中国地和平崛起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地.五、中国怎样实现和平崛起、创造有利地总体国际环境.中国应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指导下发展同各种类型国家地关系.搞好与大国之间地关系,建立定期地交流机制,增进相互信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地关系,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之间地历史遗留问题和边界领土问题;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地交流与合作,在国际问题上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保障自己地权益;充分发挥包括联合国在内地国际机制地作用,积极倡导和强化国际机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地国际组织,加深与各国之间地相互了解与信任.在创造有利地国际环境中,特别要处理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中国对外关系总固体环境地关键是大国关系,搞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那么总体国际环境就会有利;处理不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总体国际环境就会比较严峻.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联合国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地重要作用,要特别强调和加强联合国地作用.利用包括联合国在内地国际机制来促进中国地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周边环境.中国与二十多个国家相邻或隔海相望,而且其中不乏大国和中等强国,周边国际环境地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中国历来都特别强调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印缅三国联合提出来地,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同周边国家改善和发展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地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地周边外交政策,着力加强同亚洲各国互信合作,积极推动环节热点问题,努力维护亚洲地和平与安宁.”(《人民日报》·年月日)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地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并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和一些国家在领土和领海上地争议,中国提倡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地办法来解决,很好地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在中国地周边国际环境中,中日关系是极其重要地一环.中日关系处理地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远东地区地政治环境.自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尤其是经贸关系.目前,日本是中国最大地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日两国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春晓油田问题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日两国才能长期和睦相处.有地学者认为,中日两国之间地矛盾是结构性冲突,是无法调和地.但我认为,只要两国正式相关问题,通过谈判和协商,中日还是能实现和睦相处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地和平崛起需要国际舆论地支持,但是目前地现实是国际舆论地主导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而西方国家为了阻止中国地和平崛起,不断抛出种种有关中国威胁论地夸谈怪论,有地发展中国家并不了解中国地国情,在西方舆论地影响下,对中国地崛起也吃警惕态度.因此,怎样向世界宣传中国地和平崛起之路,真正让直接各国相信中国走地地确是一条和平之路,是摆在中国面前地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应该在行动上,证明中国地崛起对世界是有利地,其次,加大本国地舆论宣传,争取在国际舆论中争地自己地一片天地,最后,坚持开放政策,欢迎各国有人来到中国,亲身体会中国地变化,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地心情,真正地了解认识中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国内环境.一个国家要想崛起,综合国力是最重要地一个方面.因此,中国在和平崛起之路上,首先应该先“练好内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地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地综合实力,为和平崛起奠定坚实地物质基础.其次,在强调发展经济地同时,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贫富分化、民族团结等问题,维护社会地稳定.最后,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在不涉及自己核心利益地问题上,尽量保持低调,但在关系到国家利益,尤其是领土和主权、民族问题上,要坚决维护自身地利益,决不妥协.在全球一体化地时代,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已经到了密不可分地地步,国内问题地解决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地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结论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地核心论断有三个:一个是中国崛起后使用武力解决与周边国家地领土、能源甚至贸易纠纷;二是中国会推行扩张政策称霸亚洲和世界;三是中国使用武力统一台湾,从而威胁世界和平.对于前两个提法,我们在上文中分别从历史和理论地角度证明了其错误地所在,对于第三个问题有必要在此再次做郑重声明,台湾问题实属中国内政问题,别国无需也无权干涉,中国有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手段地权利,而为了亚太地区地和平与稳定,中国仍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地道路,不会动摇,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中国地和平崛起不是理想主义地绝对和平,中国会为捍卫自己地权利而使用必要并且有力地手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从历史和理论上来说,中国地和平崛起完全是有可能地.而且中国地和平崛起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地.中国一再承诺永不称霸,坚持做一个负责地大国就是最好地证明,中国地崛起绝对不是对世界和平地威胁,而是永葆和平地一剂良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和平崛起的中国
中国崛起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一、和平崛起的中国。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著文分析“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他认为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崛起。
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第二次是公元7世纪唐朝的建立;第三次是1368年明朝建立。
他认为当今中国第四次崛起有着全新的历史背景,但是“目前中国的改革动力完全可以和200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统一的爆发力相提并论。
今天的中国还让人想起7世纪时中国的复兴。
那时的中国战胜了外来入侵,吸收了外来思想,还向外国贸易和新技术打开了大门,为今天的中国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与其如王赓武教授所言,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是“正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不如说,中国从历史与现实的实际出发,进行一种新的文化选择。
19世纪中叶,中国经济、政治沦落,只有被迫的文化接受。
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新的文化选择将使中国在发展中,不仅保持国内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而且始终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保持良性互动。
这是21世纪中国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中国崛起的原因。
近年国内学术界在论及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时,论者主要涉及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创造政治稳定的局面;(二)全面发展经济,奠定国家强盛的基础;(三)放弃闭关自守,坚持对外开放;(四)重视改革,不断创新;(五)抓住机遇,及时决策。
毫无疑问,这都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
但是,当我们就上述问题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等历史认识范畴中的价值判断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蕴涵在这一切背后、直接促成这些国家崛起厚重的文化因素。
探讨这个问题,这在今天“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尤其重要。
因为独立的、繁荣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同物质力量一样,也是民族国家崛起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之一,而且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精神力量有时甚至会发挥出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和平崛起”视野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 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 学院, 重庆 北碚 4 0 1 ) 0 75
摘 要 : 中国“ 和平崛起 ” 事业对我国民族精神 的发展 既赋 予 了新 的时代 内涵, 带来 了全 新挑 战。大学 生是祖 国 也
的未来和希望 , 是传承 中华民族精神 的重要载体 , 思想 、 其 精神状况 如何直接 关系到 国家的前途 。因而, 中国和 在 平 崛起 的视野下 , 民族精神教育 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极 其重要 的 内容, 必须从 多个 环节入 手, 各方 整合 , 系统协 调 , 面激发和培育 当代大学生的 民族精神 , 全 使之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 关键词 : 等教育 ; 高 和平 崛起 ; 大学生; 民族精神 作者简介 : 宁德 强( 95一) 男, 18 , 江苏南京人, 西南大学 2 0 0 8级硕 士研 究生, 从事社会学、 组织形象设计研究。 中图分 类号 i6 3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 15 2 1 )2— 10— 4 收稿 日期 :0 9一l — 2 G4 . A 10 2 6 (0 0 0 0 5 0 20 1 0
实 际行 动 。
生 的 民族 精 神 就 成 为 一 项 极 其 重 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任 务 。
一
、
“ 和平 崛 起 ” 野 下 培 育 当 代 大 学 生 民 族 视
精神 的重 要意 义
( ) 全 面 增 强 综 合 国 力 , 高 “ 实 力 ”的 一 是 提 软
需要
一
个 国家 的崛 起 , 根本 上 说 , 于它 的综 合 从 在
起 , 仅需要 物质 层 面 上 的发 展 与 支撑 , 需 要 全 不 更 民 族 整 体 上 的 内 在 凝 聚 力 和 发 展 推 动 力 — — 民 族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中国和平崛起是指中国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这一过程对中国自身和世界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和平崛起,中国得以专注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水平,也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意义也不可忽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加快发展步伐,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还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倡导多边主义,捍卫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治。
中国通过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和平崛起还推动了地区合作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推动区域内各国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致力于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倡导亚洲国家相互尊重、互信互利、平等相待,推动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和平崛起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全球化”等重要观点。
中国通过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列举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列举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表现在许多方面。
下面将从历史文化、国家认同、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族意识觉醒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和研究自己的历史文化,重视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参与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了自己的民族认同感。
二、国家认同的日益增强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认同感。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们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随之增强。
无论是体育赛事还是国际比赛,中国人民都会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争光。
这种国家认同的增强,不仅表现在国内,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和尊重。
三、爱国情怀的进一步升华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情感日益升华。
在面对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挑战时,人们的爱国情怀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外部压力,中国人民总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勇敢地站在国家的一线,为保卫祖国的利益而奋斗。
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互相支持,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四、文化自信的全面提升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世界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
中国的电影、音乐、文学、时尚等领域的发展,都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国家认同、爱国情怀以及文化自信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和平崛起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 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③.受困的悲情情结——中国崛起的民族心理困境
中国曾经创造了灿烂 多姿的古代文明,占据 世界领先地位长达千余 年,中华儿女对此深感 自豪和骄傲。然而自近 代以来,我们落后了, 遭到西方列强无端地侮 辱和欺凌,数度陷入亡 国灭种的绝境,对此我 们痛心疾首。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 素
2、地缘政治、制度需求、民族心理: 制约中国崛起的内部三重困境 ②.制度需求的困境——中国崛起的国内制约因素
国人都热烈地期待 着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 有学者认为,大国的定位并 纪的伟大复兴,此种心 不仅仅是世界范围的定位,而 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 首先是内部的定位。例如,在 中国究竟以何种姿态和 于它首先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 身份实现这一伟大复兴, 极富弹性和创新活力的政治经 是今天全世界所关注和 济制度。 我们自己现在就必须回 答的迫切问题。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 内部制约因 素
1、美国单极霸权呈帝国化的恶性膨胀——制约中国崛 起的最大的结构性因素 从新生代新保守主义所 把持的布什政府开始,正 一步步地把美国引向他们 所梦想建立的所谓新的罗 马帝国的歧途上去。
哈佛大学教授伊格奈泰夫所说:除了“帝国” 一词之外,还会有哪个词能够准确地描绘美国 目前令人敬畏的地位呢?
当然 面对中国的崛起也不乏明智之士
例如,早在上个世纪中国 加入世贸谈判时,就有一位美 国智囊向克林顿进言:必须允 许中国加入世贸,让中国独处 世贸组织之外极其危险。其原 因,中国将成为经济大国。从 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最重要 的事件不是苏联成立和苏东解 体、不是二次世界大战,而是 “中国崛起” 。如果美国继续 阻挠中国入世,不仅是历史的 短视,而且是对历史的极不负 责任。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义行 为。 关键词 : 和平崛起 爱国主义 狭 隘 理性
进人新世纪, 我国的经济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综合国力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 2003年,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
值突破1.4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总额超过8000亿美元, 跃居法 国之前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吸收外资570亿美元, 占发 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总额30%以上;2003年12月底我国外汇
参考文献:
[1] 陈 .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 桂生 版社, 2000. [2』 金一鸣 .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2. [3] 约翰 怀特.在论教育目 .教育科学出 的 版社, 1997.
99
. . . 目罐 一 2 6年 号 旬 夫放喻 00 4月 下 刊 才
储备为4032.51亿美元, 仅次于日 本居世界第二。 各种迹象表 明, 中国已经具有由地区大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潜力, 这引 起了一些国家的恐慌和猜疑,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大力 鼓吹“ 中国威胁论”试图破坏中国同国际社会, , 特别是同周 边国家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 集体客观分析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真审视了世界 历史上强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和世界的发展趋势, 果断 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和平崛 起宣示了中国实现崛起 目标的方式与行为原则 : 中国崛起 不以改变世界秩序的基本格局为目 标,中国以和平作为基
d) 完满生活预备的教育目 取向 的
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带有功利色彩的
所谓“ 个人完满生活准备” 说的教育 目的论。这是一种带有 功利主义色彩的教育 目的论, 其出发点为“ 个人生活”只是 , 为个人生活中注人社会内容。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中国的新崛起,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它自己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
中国新崛起则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
中国这条发展道路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抉择。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决不做损人利己之事;强大了也决不威胁他人,永不称霸。
中国和平崛起表现在,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机制和环境,调整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
对外,则是国门敞开,大胆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勇于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维护世界和平,努力营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作为一个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和平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使五分之一人类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虽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但具有世界的普遍价值和意义。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是基于对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今世界脉搏的准确把握。
全面审视人类历史会发现,人类的进步大多是在和平的变革中实现的,战争和暴力很少能带来真正的进步。
和平是人类的最大福祉和最大的愿望。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
选择和平发展,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拥护,而且符合亚洲和全世界的最大利益,受到国际上广泛欢迎。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之路,并不是只求太太平平地埋头自我发展,而对世界事务不管不问。
浅析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浅析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数学2班 031001215 钟晓峰一、“和平崛起”的基本涵义1.“和平崛起”是基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国家战略的新定位国际政治学中“和平被认为是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战争或物质暴力”,从而和平也就意味着战争尚未发生。
和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中永不会消失的一个亮点,并且实现和平与维护和平历来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政治困境和政治难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就多次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也是可以避免的。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战争的可避免性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指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
”并提出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仍然是“整体和平、局部战争,整体缓和、局部紧张,整体稳定、局部动荡。
”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既然没有大规模的武装暴力冲突、没有世界大战,即使存在着局部的战争危险与军事威胁,世界局势自然也就处于总体和平状态。
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发展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保障。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
热爱和平的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就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牢牢把握世界总体和平的有利时机,力争迅速发展和壮大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2.“和平崛起”是中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向世界人民所作出的承诺和平与战争都是人类实现自我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战争却具有暴力性、残酷性、破坏性等特征,因而由于对战争的恐惧感促使人们往往把和平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与美好愿望。
也就是说,“和平与战争一样也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不过和平是非暴力的解决方法。
”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主张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原则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曲折历程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1956年,对社会主义的改造取得胜利,使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进行三大改造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
3.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既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多有失误。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真正实现了和平崛起。
(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顺应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4.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和合作,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赢得世界尊重。
(三)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①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②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
美、日、俄、印等国势力存在。
③人口、能源(资源)。
④台湾问题。
⑤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四)中国应走什么样的崛起之路(l)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程序的急剧波动,甚至引发大战,而这样总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我们的抉择是“和平崛起”。
(3)具体的政策或举措:①决定工作重心的转移;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③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4)依据:①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②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教训。
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史(1)一战前后: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列举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列举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是指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逐渐加强的过程。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日益觉醒。
下面将列举一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一、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这种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也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支持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
无论是在涉及台湾、香港、澳门等的问题上,还是在南海、东海等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人民一致坚定地支持国家的立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种坚定的支持表明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增强。
三、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历史、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人们开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这种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觉醒。
四、对外国文化的自主选择和融合中国人民在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的同时,也开始更加自主地选择和融合外国文化。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民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开始更加积极地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
这种对外国文化的自主选择和融合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对本国文化的放弃,而是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五、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家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务中,中国人民都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NO.01,2010257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中国和平崛起□陈娟娟1梁桂磊2(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241;2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今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从理论角度总结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条内强国本的途径--树立中华民族意识。
对目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民族意识中存在的狭隘的思想观念进行剖析,根据崛起目标加强民族意识,深化民族关系。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民族意识民族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时代。
国门的开放搞活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挣脱了陈旧的枷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国门,而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这样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应运而生。
本世纪初我国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即中国已经开创出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新道路。
然而,即使是在我国取得快速稳步发展的现实面前,纵使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崛起在全球仍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不一而足。
负面的中国论倡导者似乎永远看不到中国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更看不到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努力。
他们似乎因为不想看到中国的崛起或是惧怕中国崛起而忽视了我们崛起的"和平"性。
但是,崛起是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赋予的不变趋势,中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崛起更将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仍然有很多地方不具备一个真正的强国所必需的条件。
国家发展策略的基调是和平式的崛起,真正的崛起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整个民族的繁荣团结,是民族的强大昌盛。
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秉承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方针,积极推进国内民族大融合,倡导华夏大民族意识,是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意识是一种民族高度统一的思想精神,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软件基础,对于这种高度团结高度统一的民族观念的正确认识首先要摒弃两种理解误区:一种是将这种大的民族意识理解为种族优越论,这种理解多是体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民族论的认识方面;另一种则是汉化论,主要是国内各民族对民族大融合的错误认识。
第一、树立大民族意识不等同于中国宣扬种族优越论民族意识是民族的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种民族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表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中国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经沧海桑田,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
托给中产阶级,而应该交到近于神明的哲人手中-尽管哲人并不直接行政。
只有这种政体上的体现的"审慎",才能产生"和谐",而"高贵者统治"亦是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同时也是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最大的差异之所在。
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获得某种权力,而权力本身需要政治去实现,于是政治生活与人类社会便同时存在。
四、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评析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提出政治哲学思想,尽管还不够成熟和系统,但却为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必须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以《国家篇》和《法律篇》为代表的社会政治国家学说,不仅是柏拉图整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但是历来的作者们,在一致肯定它们影响的同时,在评价上却是分歧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见解,是把柏拉图推崇为冠绝古今的哲学家,"人类的导师","最伟大的人物",把他的哲学体系,说成是欧洲文化中"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以至把柏拉图以后的二千多年来的欧洲哲学的发展,归结为对柏拉图的诠释。
但也出现过另一种全盘否定的倾向,把柏拉图说成是"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死敌"。
波普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逻辑是一种建构理性主义或历史主义,人的理性能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按规律进行的,在此(历史主义的贫困)基础上柏拉图设计的整体主义的城邦是建立在柏拉图还原论的基础上的,是回归原始的一种历史倒退。
所以,波普在此维度上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掌国的专制主",在的统治下,没有自然法,有的只单独一人,发号施令,法不过是专制统治者任意发布的命令,是一个应受批判的"建构理性主义……必然导致非自由主义的乃至反自由主义的"非理想国,是一个极权主义的政治城邦。
随着时代的发展,柏拉图的这种整体主义思想不断得到修正和充实,逐渐地适应了政治现实,也非其本义。
但是波普认为这种整体主义已被运用到现实中,可以直接用于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的政治实践了,尤其是苏联的斯大林集权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波普认为这是柏拉图整体主义的再现和运用。
他发现斯大林体制的诸多弊端,特别是将个人社会完全融入和泯灭于国家中,使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社会的独立性完全丧失,使社会制约权力等机制形式不复存在,造就了极权主义直觉,必然导致独裁专制。
因此,波普将这种体制的弊端全归于柏拉图的整体主义的名头上,认为是整体主义的思想中的缺陷造就了这场政治悲剧,从中推出柏拉图的整体主义是极权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忽视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内在原因。
总之,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提出开创了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先河,即使是在我们今天的政治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但另一方面,从历史的维度看,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还不够成熟也不够系统,而且与当代社会政治精神相比还相去甚远。
然而,人们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认识和实践的非至上性,促使某种理论必然会呈现出时代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客观审视和评价这一政治哲学思想参考文献:[1]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评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383、401、431页[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0、357、403页[3][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5年版[4]程志敏:宫墙之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发凡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194、200页[5]范时杰:乌托邦的整体主义根源-兼论柏拉图和波普政治哲学的理论差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6]赵汀阳:城邦、民众和广场世界哲学2007年第2期作者简介:陈元启(198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1期NO.01,2010258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来说,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两河流域文明与中国相比可谓相差甚远;曾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经历了中断发展,长期湮没无闻的厄运,亦未达到中国对华夏文明传承的高度。
在历史的见证下,中华民族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度面临被巅覆消亡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由衰落走向振兴,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追溯历史的足迹,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大一统的思想,在充分吸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名家文化于一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崇尚文明,崇尚礼仪的国度。
就现今而言,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外交的方针之一。
无论在是历史上还是在现代,中华民族从未歧视过任何外部民族。
因而,树立大一统的华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但不是宣扬种族优越论相反是对世界各民族文化思想充分认可的一种表现。
这不仅会提升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而且也会为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二、树立大民族意识不是推行少数民族汉化而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大融合,每一次国家的大一统都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民族亦不例外。
自秦朝时期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实现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高度统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现了中国民族史上第二次民族大大交融;唐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第一次高峰期;宋朝时期,在宋、辽、夏、金、的对峙、纷争、冲突与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大迁徙而再次改变民族分裂格局,形成了新的民族大融合,为元的空前统一奠定了基础;而清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为康乾盛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给华夏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绚丽的奇葩。
因而,现阶段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和融合。
曾有学者提出:"一个社会和民族要站起来,经济上的实力是必要的基础,然而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首先要从思想上站立起来,一个在思想上不能站立的民族,哪怕它黄金遍地,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针见血指出了中国崛起中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管彦波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来看待,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相互接近、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
并认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政治强制手段实现的,又称同化,即我们所认为的汉化现象;一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主要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自主式文化学习交流过程,又称融合。
"汉化"是改造民族文化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学习和认同汉文化的过程,是各少数民族向华夏文化及其核心儒家文化靠拢,使之融入并改造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历史现象;汉化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法规、自上而下推行,是中华各族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