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中国和平崛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NO.01,2010

257

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中国和平崛起

□陈娟娟1

梁桂磊2

(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241;2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今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从理论角度总结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条内强国本的途径--树

立中华民族意识。对目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民族意识中存在的狭隘的思想观念进行剖析,根据崛起目标加强民族意识,深化民族关系。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民族意识民族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国门的开放搞活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挣脱了陈旧的枷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国门,而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这样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应运而生。本世纪初我国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战略思想,即中国已经开创出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崛起新道路。

然而,即使是在我国取得快速稳步发展的现实面前,纵使我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崛起在全球仍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水分论"等等,

不一而足。负面的中国论倡导者似乎永远看不到中国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更看不到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努力。他们似乎因为不想看到中国的崛起或是惧怕中国崛起而忽视了我们崛起的"和平"性。但是,崛起是发展的必然,是时代赋予的不变趋势,中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崛起更将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和平崛起之路上的困难

与挫折,我们仍然有很多地方不具备一个真正的强国所必需的条件。国家发展策略的基调是和平式的崛起,真正的崛起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整个民族的繁荣团结,是民族的强大昌盛。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秉承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文化方针,积极推进国内民族大融合,倡导华夏大民族意识,是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意识是一种民族高度统一的思想精神,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软件基础,对于这种高度团结高度统一的民族观念的正确认识首先要摒弃两种理解误区:一种是将这种大的民族意识理解为种族优越论,这种理解多是体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民族论的认识方面;另一种则是汉化论,主要是国内各民族对民族大融合的错误认识。

第一、树立大民族意识不等同于中国宣扬种族优越论民族意识是民族的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种民族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表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经沧海桑田,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托给中产阶级,而应该交到近于神明的哲人手中-尽管哲人并不直接行政。只有这种政体上的体现的"审慎",才能产生"和谐",而"高贵者统治"亦是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同时也是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最大的差异之所在。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获得某种权力,而权力本身需要政治去实现,于是政治生活与人类社会便同时存在。

四、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评析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提出政治哲学思想,尽管还不够成熟和系统,但却为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必须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以《国家篇》和《法律篇》为代表的社会政治国家学说,不仅是柏拉图整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是历来的作者们,在一致肯定它们影响的同时,在评价上却是分歧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见解,是把柏拉图推崇为冠绝古今的哲学家,"人类的导师","最伟大的人物",把他的哲学体系,说成是欧洲文化中"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以至把柏拉图以后的二千多年来的欧洲哲学的发展,归结为对柏拉图的诠释。但也出现过另一种全盘否定的倾向,把柏拉图说成是"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死敌"。

波普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逻辑是一种建构理性主义或历史主义,人的理性能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按规律进行的,在此(历史主义的贫困)基础上柏拉图设计的整体主义的城邦是建立在柏拉图还原论的基础上的,是回归原始的一种历史倒退。所以,波普在此维度上认为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掌国的专制主",在的统治下,没有自然法,有的只单独一人,发号施令,法不过是专制统治者任意发布的命令,是一个应受批判的"建构理性主义……必然导致非自由主义的乃至反自由主义的"非理想国,是一个极权主义的政治城邦。随着时代的发展,柏拉图的这种整体主义思想不断得到修正和充实,逐渐地适应了政治现实,也非其本义。但是波普认为这种整体

主义已被运用到现实中,可以直接用于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的政治实践了,尤其是苏联的斯大林集权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波普认为这是柏拉图整体主义的再现和运用。他发现斯大林体制的诸多弊端,特别是将个人社会完全融入和泯灭于国家中,使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社会的独立性完全丧失,使社会制约权力等机制形式不复存在,造就了极权主义直觉,必然导致独裁专制。因此,波普将这种体制的弊端全归于柏拉图的整体主义的名头上,认为是整体主义的思想中的缺陷造就了这场政治悲剧,从中推出柏拉图的整体主义是极权主义的结论,这个结论忽视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内在原因。

总之,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提出开创了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先河,即使是在我们今天的政治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从历史的维度看,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还不够成熟也不够系统,而且与当代社会政治精神相比还相去甚远。然而,人们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认识和实践的非至上性,促使某种理论必然会呈现出时代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客观审视和评价这一政治哲学思想

参考文献:[1]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评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383、401、431页

[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0、357、403页

[3][古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85年版[4]程志敏:宫墙之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发凡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194、200页

[5]范时杰:乌托邦的整体主义根源-兼论柏拉图和波普政治哲学的理论差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赵汀阳:城邦、民众和广场世界哲学2007年第2期作者简介:陈元启(1983-),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