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流通许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1. 监管法规不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无法及时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部分法律法规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导致执行困难。
2. 监管手段落后: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难以有效应对新型的食品安全风险,例如网络食品、智能机器人制造的食品等新兴业态的监管尚待加强。
3. 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责任划分不清,存在责任推诿现象。
同时,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食品安全。
4.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信息获取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解读能力,导致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处于被动地位。
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更加严格、具体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违法成本。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标准。
2. 更新监管手段和技术:(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2)加强对新兴业态的监管,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确保新型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安全。
3. 强化责任落实:(1)明确政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加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
4. 加强信息沟通和公开透明度:(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报人:文小库2023-11-07•引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背景研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助于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目的和方法02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这些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满足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需要。
标准落后目前我国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准落后、不统一、不全面等,导致在实际监管中难以有效执行,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力、监管手段单一等,导致监管效果不佳,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风险。
监管信息不透明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公示机制和渠道,消费者对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了解程度较低,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质量不稳定由于流通环节中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容易导致食品质量不稳定,出现变质、污染等问题,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缺乏追溯机制目前很多食品在流通环节中缺乏有效的追溯机制,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迅速找到问题源头并进行有效控制,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0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够完善,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和强制性标准,难以有效约束和管理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对策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和对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如何立足工商职能,建立适应当前流通领域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工商部门面临的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因此强化和完善基层工商所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强有力的保障,是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全面实现的根本保证。
一、当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1、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现行法律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规定大多分散于各法律、法规中,而且也只是对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等作一些笼统的原则性规定,实践中很难操作使用。
2、经营者和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政策落实难度大流通领域监管的对象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其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文化素质基本上不高,经营规模也不大,且经营极不稳定,经营者对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推行的如商品准入制度、购销货台帐制度等政策认识不够,嫌繁琐不愿执行,加之很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淡薄,购买商品时图方便省事,不仔细查看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也不索要相应的购物凭证,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只能吃哑巴亏,这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助长了不法经营者的气焰,给我们的监管和查处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3、市场商品面广,监管手段单一,很难全面监管到位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在基层工商所主要靠日常巡查、商品抽查和检测,事实上,现在一个工商所大约二十余人,管辖面积在4—5平方公里,除了对辖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以外,还要承担辖区个体工商执照的注册登记,管理费的收取,商标广告合同的监管、12315举报投诉、经济违法案件的查处、宣传报道以及大量的监管巡查和突击性检查整治等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因此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巡查往往无法深入到位。
目前,我们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鉴定,多数工商所仍在沿用看、闻、尝、摸、比等陈旧方法,由于自身手段的局限和落后,对涉嫌质量问题的食品,只能采取送有关部门和检测机构认定,但这种方法手续繁琐、历时较长,费用也比较高,加之辖区经营者绝大多数都是个体零售,其经营的商品种类多,数量少,对有嫌疑的商品进行抽检和检测明显不可能,因此也只是理论上的监督而已。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必须得到加强。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一)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目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手段相对较为落后。
传统的监管模式主要依靠人工抽检,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同时,监管部门缺乏科学、先进的监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致使一些不安全的食品药品进入市场流通。
(二)监管责任不明确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公众的生命健康,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够紧密,监管责任分散。
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权责不一致的情况。
这导致监管行为不够统一、高效,存在监管资源浪费和监管漏洞等问题。
(三)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一些违法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用监管漏洞,为了牟取暴利而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目前的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虽有一定约束力,但处罚力度和成本较低,难以起到有效威慑作用。
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侥幸逃脱,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
二、解决对策(一)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化水平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手段。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食品药品追溯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全链条上的食品药品进行监管和追踪,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此外,可以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提高监管的精确度和效率。
(二)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跨部门协作机构,整合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能,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义务。
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多部门协同监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监管水平。
(三)加大处罚力度和违法成本加强对违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刑事和行政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挑战与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挑战与对策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保障之一。
然而,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食品安全问题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挑战: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的不统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的不统一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机构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合规性问题。
对策: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各国间应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其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
2. 加强行业自律。
食品行业应积极组织自身,并与政府监管机构合作,建立行业标准,提高产品的合规性。
二、挑战: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不完善食品溯源体系的建设不完善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溯源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追责和追查过程困难重重,无法精确找到问题源头。
对策:1. 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体系。
政府应加大投入,推动建立全面的、可追溯的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快速定位。
2. 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食品溯源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挑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当前的食品市场庞大且复杂,监管执法机构在人员数量、技术设备和执法手段等方面都面临不足的情况。
对策:1. 增加监管执法人员数量。
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量的投入,增加人员数量,提升监管执法能力。
2. 加强执法手段和技术设备建设。
引进先进的科技设备,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质量。
四、挑战:信息透明度不足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透明度的不足是目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了解不足,导致无法做出准确的购买决策。
对策:1.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符合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
2.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食品监管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形式)与对策措施目前我县共有食品经营主体XXX户,其中,食品经营企业XX户(食品加工企业X户、食品批发配送企业XX户,食品零售企业X户,餐饮企业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食品经营户多、面广。
我局始终把食品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通过明确监管责任人责任,落实各项措施及法律法规,按照省州局要求,全面做好了我县的食品监管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目前,我县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秩序规范有序,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逐年减少,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但是食品监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积极应对。
一、食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食品安全法》学习不够深入,相关法律法规落不到实处。
《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多项职责和任务,特别是以前没有涉及的领域,如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仓储、运输等环节的监管提出了具体要求。
虽然广大干部群众对《食品安全法》都有所了解,但是,普遍存在对法律学习不深、不透、不精的问题,致使许多法律赋予的监管任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是食品经营户分布数量广,农村牧区、城乡结合部食品监管难度大。
全县农村食品经营户遍布X个农村乡镇,绝大部分经营者素质较低,因而假冒伪劣食品容易进入农村市场,并且呈增强趋势。
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的问题,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农牧区消费者没有可选择的购物途径,倾向于购买质次价低的商品,也容易成为受害者。
农村牧区食品经营店规模小,销售量小,食品周转缓慢,容易造成食品积压过期。
农村牧区市场主体经营方式不规范,还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个体户守法经营意识不强。
三是如何克服巡查不彻底,监管不到位,工作思路僵化老套,在巡查中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四是通过市场巡查发现,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无质检报告、索证索票不全的情况仍有发生。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流通环节监管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确保公众的饮食安全,各国都设立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其中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重要性食品流通环节是指从生产、加工到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个参与方。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控制,食品可能被污染或掺假,从而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减少食品污染和掺假的可能性,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保护他们的权益。
通过对生产企业、经销商和零售商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许可和登记制度:对于从事食品流通的企业,必须进行许可或登记,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经营。
通过这种制度,监管部门可以对企业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抽检和检测:监管部门会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定期的抽检和检测,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及时通告公众。
3.溯源管理:通过建立食品溯源体系,可以追溯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及时追踪责任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信息公示:监管部门会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信息,包括抽检结果、不合格产品的情况等。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的知情权,并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
5.培训和教育:监管部门会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挑战与对策虽然各国都在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共识。
然而,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食品溯源难食品安全监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食品的来源和供应链。
然而,由于食品产地众多、产品流通复杂,食品溯源成为了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
解决该难点的对策是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系统,整合相关信息,规范食品供应链,加强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
二、食品监测难食品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食品种类繁多、监测频率有限,导致食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为解决该问题,应建立健全的食品监测机制,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食品添加剂难题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审批工作相对复杂,监管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评估,严格控制添加剂种类和使用剂量,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
四、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药的使用不当或者超标使用,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监管农药残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应加强农药的登记、审批工作,推广绿色农药的使用,加强农药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五、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但由于加工流程繁杂,操作工艺不规范等原因,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风险。
解决该难题的对策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操作工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六、舆情管理与风险防控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讨论,而舆情的管理和风险的防控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一难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管理机制,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县农村流通环节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全面了解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后我县流通领域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真实情况,我局组织全县14个乡镇食药监分局(所)对辖区部分农村食杂店的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4个乡镇的136家食品经营户。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几年随着我县工商部门双向痕迹化监管方式的推行,乡镇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食品经营环境已较为规范,基本符合食品安全监管要求。
经营户普通建立了索证索票、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基本杜绝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但对于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下的广大农村区域,由于受监管力量不足、经营者流动性强、季节性明显、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多,亟待进一步加强。
一、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期、“三无”食品的问题。
有的食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但因保质期较短或销售时间过长造成超过保质期限。
主要存在于面包、糕点、饮料、罐头、调味料和即食食品;一些没有商标表示的小作坊生产的小袋包装食品,生产日期随便印刷,甚至没有生产日期等,成为“三无”产品。
2、自产散装食品的卫生条件问题。
在农村的一些村口、主要的交通要道及农村的集贸市场中,有一部分经营自制的小凉菜、糕点、油条、包子、油炸点心等食品的经营户,还有一些不具备经营散装食品的条件的经营者,存在着生产条件和储存条件不达标的食品安全隐患。
3、经营人员健康条件以及许可资格不合法的问题。
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基本没有按规定定期体检、办理健康证,经营户特别是流动摊位的食品经营户部分没有获得食品流通许可,就擅自经营食品,在一些偏远村庄,无证经营情况时有发生。
4、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未达到100%。
部分食品经营户不能及时坚持记录进销货台帐,有的经营户只是在执法部门检查时记录一些,应付检查,不能持之以恒;一些偏远地区的经营者,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及时索证索票,所经营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更无溯源性可言。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摘要: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流通领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添加非法添加物等,这些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本文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流通领域;监管;常见问题;应对建议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流通领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
流通领域包括了食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餐饮企业等多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流通领域中,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但是由于监管部门的资源和能力有限,仍然存在着一些监管盲区和漏洞,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本文将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出发,分析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以期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1常见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问题1.1 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在产品的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含量等信息,误导消费者购买。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虚假宣传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力度,对违法广告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轻易相信商家的虚假宣传。
1.2 假冒伪劣假冒伪劣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会冒充知名品牌,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假冒伪劣产品检测和识别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同时,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购买食品时选择知名品牌和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滋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监管法律不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冲突和重叠的问题,使得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难度加大,监管工作不够有力。
二、监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散、部门重叠是当前监管体系的一个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涉及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和沟通机制,工作责任界定模糊,监管力度不足。
此外,一些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人员和设施设备,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度和监测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监管手段不够先进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滞后性,也是当前监管存在的一大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依赖于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快速检验技术、追溯体系等,但我国的监管手段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发现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法律法规中对于惩罚和追责措施也较为宽松,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大,缺乏有效的震慑力。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强立法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完善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系统、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优化监管体系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机制,推动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于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把控。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摘要: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要求,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问题探讨:1.监管主体不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散、职责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2.监管力量不足: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不够,监督范围广泛,难以实现全面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盲区。
3.监管手段不足:传统监管手段主要依靠抽检和检验,容易被企业规避,监管手段缺乏针对性。
4.数据共享不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导致监管工作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5.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较小,难以形成震慑,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主体组织建设: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职责、权责边界,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2.加大监管力量投入: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3.创新监管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4.加强数据共享与协作:搭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违法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三、结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监管理念的转变,解决这些问题是可行的。
本调研报告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助于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监管效果,确保人民的饮食安全。
四、问题探讨4.1 监管主体不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散,不同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体系不完善。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的分析思考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建议食品流通监管处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法律法规规定,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并承担食品流通许可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登记职责。
一方面,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或相应配套法规不明确,在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极易出现监管执法缺位、错位和越位等现象,如何正确履行监管职能,做好监管风险的防范,对于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一)环节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行政缺位(不作为)”的风险分段监管体制明确了部门职责,但每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不可能分为每一段独立的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是藕断丝连的,一个部门确也无法承担全部监管职责。
同时在部分职能衔接上存在不清晰、不明确的情况,如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熟食卤味、现场制售食品的监管,存在环节重叠和管理交叉现象。
近年来,实施品种监管的食品行业有向分段监管划分的趋势,工商部门既要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又要发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种养殖企业的营业执照,因此监管的风险点较多。
(二)监管手段缺乏造成“监管难到位”的食品安全风险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有食品流通许可、食品质量监测、市场巡查、专项整治、责令退市、下架召回、行政指导、信息公示等,这些手段无疑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问题食品的发现机制来看,工商部门还是缺乏有效手段。
首先是食品监测,面对量多面广的流通环节,面对成千上万的食品种类,要想全面摸清食品市场质量状况,监测成本是巨大的。
其次是市场巡查,针对食品经营主体、台帐、经营者的各项制度的建立等进行巡查还能说行之有效,至于对食品内在质量巡查,靠摸、看、嗅等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辨别,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比如食品标签,或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明显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明显随意性大、准确性不高,出现巡而不查或有巡无查有其客观因素。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然而,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许多挑战,如信息不对称、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采取一系列对策是必要的。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挑战。
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的食品企业通常掌握着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而消费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产品的制造、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这导致了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易受欺骗,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因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是必要的对策之一。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发布食品安全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增加消费者对食品的了解和选择。
其次,监管法律法规滞后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挑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食品行业的不断更新,现行的监管法律法规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监管需求。
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监管部门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制定和更新法律法规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此外,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挑战。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由多个部门分散承担,导致监管职责不明确、跨部门协作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明确责任和权力,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此外,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必要的对策之一。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也是解决食品安全监管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和参与意识。
监管部门可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宣传片播放等活动,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
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惩罚和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震慑力。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一、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
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立我国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专门机构,负责监管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
这些监管机构的设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我国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包括食品抽检、风险监测等手段,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1. 法律法规执行不严格尽管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监管食品安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但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这些企业得以继续存在。
2. 监管机构的能力不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监管机构具备相关的技术和人员,但当前监管机构的能力还不够充分。
一方面,监管机构的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对所有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一些监管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
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虽然建立了一套监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漏洞。
例如,食品抽检的样本数量有限、频率不高,无法全面监控食品的质量;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生产、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监管机构的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 加强监管机构能力建设增加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水平。
《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近年来内蒙古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一)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内蒙古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包括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监管措施。
然而,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内蒙古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然而,由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复杂性,监管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内蒙古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监管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内蒙古已经建立了一套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监管标准不够统一,部分地区执法不严,导致一些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二)食品安全意识不足部分企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食品安全,甚至使用不合格的原料进行生产。
同时,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辨别食品安全的能力。
(三)监管资源不足内蒙古地域辽阔,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分散,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
四、对策建议(一)完善监管制度1. 统一监管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全区的执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2.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轻易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3. 完善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可追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找到问题源头。
(二)提高食品安全意识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对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解决了之前食品监管执法依据不足问题,明确了食品经营者、地方人民政府、各个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具体责任。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称《特别规定》)实施以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仍存在薄弱环节,监管工作还仍需继续加强。
一、当前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不高。
部分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抓食品安全工作不会“弹钢琴”,把它等同于一般性工作来抓;二是把食品安全工作当成阶段性工作来抓,应付上级督查,缺乏建立长效机制的谋划;三是对食品进货台帐检查不够,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对违法案件查处不痛不痒。
(二)指导不够。
一是培训指导不够。
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工商总局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性文件。
这些规范性文件,一般都转发至区县工商局,工商所具体承担监管工作的人员,却很难看到文件,导致“看文件的人不直接从事一线监管,从事一线监管的人却看不到文件”尴尬局面。
二是工作指导不够。
区县工商局具体科室,指导工商所时仅仅是转发文件或是开展督查,缺乏“手把手”指导。
对台帐建立和规范指导过于笼统,使得工商所人员在从事具体监督检查工作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责任不明。
一是“大锅饭”监管笼统化。
食品监管工作没有划片到人,或把划片到人仅仅停留在公示栏上、文件上、汇报上,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一窝蜂”上,食品安全工作出了问题集体承担,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
二是“网格化”监管绝对化。
食品经营户划片到人,但却因工作中的绝对化造成了食品监管工作人为阻隔,各自为政,造成工作标准不一,无法提高整体监管工作水平。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引言食品安全是我国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为了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权益,我们需要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1.1 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多,但彼此之间存在重叠、冲突的情况,法律的执行和监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同时,一些法律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无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1.2 监管部门职责分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分散在多个部门间,造成了监管职责不明确、协调不畅的问题。
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不够紧密,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1.3 监管手段滞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食品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识别和解决新型食品安全问题,给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4 信息公开不透明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关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了解度较低,造成了监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应对策略2.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对食品安全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网。
2.2 统一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的统一监管体制,整合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协调合作,提高监管效果。
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网化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2.3 强化监管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的研发和应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 加强信息公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公开水平,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增加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手段滞后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风险不断变化、升级,但监管手段却往往滞后于这些变化。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更加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新兴食品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对薄弱。
在某些地区和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不足、能力不足,导致监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监管能力,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信息不透明。
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中,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透明度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食品企业隐瞒信息,而消费者往往无法获取真实和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
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以便消费者能够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支持。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建立起先进的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并与相关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迅速掌握新兴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2.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设。
增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同时,建立起监督机制,确保监管人员的廉洁自律和履职尽责。
3.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向公众披露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了解。
同时,倡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舆论监督和举报机制,促使食品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
4. 加强跨部门合作。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起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手段和能力的建设,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加强跨部门合作,共同打造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流通许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食品安全法》实施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了,该法明确规定由工商部门全面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并直接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
面对食品流通许可监管这一新的监管职能,各级工商部门必须努力学习新
知识、思考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做好该项工作。
一、食品流通许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的问题。
工商监管的新职能、新领域的要求与监管责任人专业知识之间的不足。
《食品安全法》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事食品流通许可职能,但《食品流通许可证》实质上还是原《卫生许可证》的一个内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从恢复建制以来,从来没有对卫生许可方面进行培训、教育、运作,可以说基层执法人员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质量监管工作
的需要,缺乏相关的食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直接涉及到从事食品流通许可核查监管一线的片区监管责任人。
目前,基层工商所普遍反映难以掌握标准、事项,许可仅限于形式审查。
(二实践操作的问题。
食品流通许可的原则标准与监管责任人现场核查具体掌握之间的距离。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的十一项“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
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
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较为原则、抽象。
如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
程的掌握等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三资格确认的问题。
经营人员的健康证明存在不确定性。
在《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中未明确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需要事前提供,但是在总局制定的《食品流通许可管理业务应用规范》中在归档材料中又明确要有,同样,对培训证明也一样在归档上有要求,这就造成健康证明存在不确定的事实了。
而且,无论大型超市、批发部,
还是小食杂店都有一个从业经营人员流动性的事实,这里就存在着一个从业经营人
员健康证明的后续管理问题。
(四硬件要求的问题。
经营环境、硬件条件与贮存食品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许可要求亟待确定。
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如大型超市和小食杂店,如经营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进一步加工的食品,在办理许可
证申请时是否在申请条件上应该区别要求?对于经济欠发达
地区小食杂店的硬件要求可否放宽条件?
(五经营习惯的问题。
经营习惯与销售要求之间的差距。
销售食品要求更高,“用
食品流通许可证替代之前的卫生许可证,主要是为了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
最低。
”此前,卫生许可证中对企业从事食品经营的要求比较简单,仅要求选址应在使
用上下水方便、远离厕所、垃圾场等污染源,各种设备、容器、运输工具应专用并符合卫生要求,无毒无害便于清洗就行。
从新
的《食品安全法》来看,这些相对简单的规定已经达不到食品安全的要求了。
且目前许多小食杂店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牟取更多的利益,而根本没有考虑是否安全的问题,有些甚至为牟取利益而销售存在安全隐患如已经超过安全使用期的食品。
二、强化食品流通许可监管的对策
(一更新知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作为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工商部门,队伍
整体素质的高低,成为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迫在眉睫:一要更新监管理念。
执法人员要主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不断
更新观念、方法、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
二要增强政治责任感。
执法人员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法为民。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面对和解决食品安全面临的新
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
四要加强专业培训,更新知识,使工商队伍及时转变为适应新职能的履行。
要适时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掌握必备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质量检测方面技能,培养一
批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
五要及时注入新血液,新招公务员应
侧重食品安全相关专业特长。
(二区别对待,明确分级核查的标准。
明确现场核查的具体、易操作的分级标准,
标准不搞一刀切,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当放宽。
在审核过程中将根据经营食品可能受污染的风险程度以及食品流通规模的大小,由高到低分为若干等级,分别确定与经营
食品品种、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许可审查要求与监督检查内容,提高了食品流通许可的实际操作性。
建议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经营户,在申请条件上应该有所区别。
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经营户进行划分,并明确相应的条件和标准。
如对于大型超市,由于经营品种丰富、经营方式多样,更应在超市前期的设计和装潢时予以关注,可
以主动介入,提供咨询服务;而对于小食杂店则放宽要求,只需具备基本要求即可开展
经营活动。
(三资格在先,实行健康证明动态监管。
事实上,在对待健康证明的问题上,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如果不把健康证明等作为前置条件的话,是很难操作的。
基层工商机关
无法判断申请人是否与《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的工作有关。
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经营场所和环境进行审核的同时,不能将从事经营活动的人的经营资
格与之割裂开来。
卫生部门原来也将健康证明和食品卫生培训合格证作为办理许可的前提条件。
所以应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都应将健康证明、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作为申报材料一起提供。
而且,监管责任人应当对从业人员实行动态跟踪监管,以及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变动。
(四加强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改变不良经营习惯。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要想获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必须保证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必须和有毒、有害场所
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必须具备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
品与直接入口食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
此外,
经营场所的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也必须保证安全、无害并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经营食品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可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对消费者、经营者都有好处。
这就需要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把食品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年
度必经程序,以改变不良的经营习惯。
一是以法规或规章的形式予以确定每年一度的培训教育;二要作为一项国民素质教育的补充;三对经营者要求实质性、明显的作用。
(五健全监管巡查新机制。
一要对辖区内流通食品经营者的基础资料信息进行清理,并将其前置要件《卫生许可证》进行登记造册,随时掌握辖区内前置要件到期和即将到期经营户名单,待具体的食品流通许可方案出台后及时核发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
二要增加巡查频率,及时掌握食品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变动,强化动态监管。
三要监管责任人应强化监管痕迹制度化:1要有巡查记录;2要对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票据保存签字点评;
3相关文书整理归档。
四要工商监管责任人应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2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名单;
3常用食品安全标准及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情况的动态跟踪,以便及时汇总评价;4食品召回的目录;5各级有权机关汇总的不合格食品检测结果。
(六推行农村现代物流新模式。
为改善小食杂店的经营环境,可以探索建立以集
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实力的诚信企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
及商品连锁经营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
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网络,由设立连锁经营店的相关企业统一配
送价格适中的食品,在农村形成优越的、舒适的、上档次的消费
环境;坚持以培育、引导、规范为手段,积极推进超市进村,引
导现代消费理念、流通方式、市场机制“三下乡”,促使经营环境环境发生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