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与临床探讨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由于长期存在的肝损伤而引起肝脏组织的疤痕化。
这种疾病会导致肝功能的持续性受损,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来探讨其病情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0岁,主诉近期出现腹胀、食欲差、体重下降,并伴有进行性乏力、黄疸。
患者既往有多年的酗酒史,并患有病毒性肝炎。
体格检查显示腹水、黄疸、肝脾肿大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肝功能代偿不全。
临床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患者酗酒史和病毒性肝炎的存在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长期过量的酒精摄入会引起肝损伤,病毒性肝炎则是肝硬化的常见病因之一。
2. 症状分析:患者主要出现腹胀、食欲差、体重下降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腹水的存在有关。
乏力和黄疸可能是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 体征分析:腹水、黄疸以及肝脾肿大是肝硬化的常见体征。
腹水的形成是由于肝功能不全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和门静脉压力升高所致。
4. 实验室检查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肝功能代偿不全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诊断和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诊断其为肝硬化。
治疗策略如下:1. 病因治疗:针对患者的酗酒史,需引导患者戒酒,避免进一步对肝脏造成损害。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
2. 对症治疗:针对腹水,可使用利尿剂和限盐饮食,必要时行腹水穿刺。
针对黄疸,可通过改善肝功能和胆汁排泄来缓解症状。
此外,对乏力和食欲不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3. 并发症治疗: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如肝性脑病、门腔静脉高压等。
根据具体病情,可采取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来缓解并发症。
4. 肝移植:对于某些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肝移植手术可以替换掉患者功能受损的肝脏,重建正常的肝功能。
一例心衰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心衰伴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例分析姓名:李先生(化名)性别:男年龄:68岁主观症状:患者主诉慢性咳嗽、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和右上腹不适,持续2个月,症状逐渐加重。
同时,他也注意到自己体重明显下降。
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
此外,他还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表情痛苦,体力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皮肤和黏膜:浅黄色,全身肢体无水肿。
肺部听诊:可闻及肺底部湿罗音。
心脏听诊:心率85次/分,心律齐,心脏界限无扩大,心尖区闻及r4级收缩期杂音,听诊时可触及心脏震颤。
腹部触诊:肝脏可触及,质软,面积增大。
无肝区叩击痛或压痛。
无脾脏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正常男性范围:130-175g/L)白细胞计数:12.0×10^9/L(正常范围:4.0-11.0×10^9/L)血清胆红素:46 μmol/L(正常范围:0-21 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150U/L(正常范围:10-50U/L)血清肌酐:1.8 mg/dL(正常范围:0.6-1.3 mg/dL)B型血钠尿肽(BNP):1500 pg/mL(正常范围:0-100 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左心室肥厚胸部X线:心脏形态略大,左心室肥厚,双肺下叶充血,无肺实质炎,不伴胸膜炎和胸水。
诊断:心衰伴肝功能异常讨论: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患者为心衰伴肝功能异常。
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受到供血不足的影响。
患者的主观症状(慢性咳嗽、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和体格检查结果(听诊肺底湿罗音、心脏震颤)均符合心衰表现。
同时,患者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也支持了此诊断。
此外,患者还有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患者的肝质地软、面积增大,血清胆红素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肝脏受到心脏泵血不畅的影响,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水压增加,肝淤血和肝细胞损伤。
肝脏疾病的常见病例分析
制定和完善肝脏疾病的诊疗规范 ,推广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 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加强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过程等,为临床诊疗提 供科学依据。
加强多学科协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内科 、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 科室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 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加强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
防治意义
肝脏疾病的防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预防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肝脏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提高肝脏疾病诊疗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完善肝脏疾病的诊疗规范
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加强肝脏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和 学习,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和能力。
痛药等。
肝硬化
01
02
03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 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主要 病因之一。
酒精性肝硬化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硬 化,常表现为肝功能减退 和门静脉高压。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由于胆汁淤积引起的肝硬 化,常见病因有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等。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 相关的脂肪肝,是西方国家最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肝脏疾病的症状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 腹胀、黄疸等。严重肝脏疾病还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肝脏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 中,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是 常用的诊断手段。
一般治疗
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儿童肝功能异常临床病例分析
波被扩散 , 使 听力水 平下降 , 不 能恢 复到正常水平 ; 新鼓 室相对 较浅 , 所 以听力相 对较难恢 复到正常水 平 , 这些方 面都可能会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3 1 。而完璧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既保 留
了中耳及外 耳道 的生 理结 构 , 又清 除了病灶 , 提 高了患者 的听 力 。与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 比较 ,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
室成形术具有 愈合时 间短 、 干耳 快 , 并且可保 留完整 的外耳道
后壁, 降低外耳道 感染 的概率 , 也不会 出现 眩晕 、 损伤 , 以及鼓
室变小 , 乳 突腔上皮脱落等嗍 。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的禁
忌证 : 病变 累及外耳道后壁 ; 乳突天盖低垂 , 或者乙状窦 明显前 移, 导致乳突腔缩小 , 影响术野范 围而不 能保 留外耳 道后壁 ; 胆 脂瘤病 变耳 为惟一功能耳 ; 胆脂瘤导致 迷路 的广 泛性瘘管 。 本组 2 0例 ( 2 0耳 ) 胆脂瘤 型中耳炎患者 , 经过手 术治疗后
4 6 4 4 — 4 6 4 5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3 — 0) 2
染; 9 1 - 耳道 与乳突腔可 以融合成 一个大腔 , 经外 耳道传 人 的声
非传染性疾病所致儿童肝功能异 常I 临床病例分析
王 丹
( 扬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1 )
病例分析:肺栓塞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例分析
保胃
瑞巴派特片
100mg
0.9%氯化钠注射液 泮托拉唑钠粉针
100ml 40mg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5-HBC ) 250ml 补充氨基酸
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
10g
静脉输液,1/日 口服,3/日
静脉输液,2/日
静脉输液,1/日
用药时间 10.31-11.10 10.31-11.07
10.31-11.12 10.31-11.10 10.31-11.02 10.31-11.02
病例概况
? 既往史: 2003 年于医大二院诊断为“心肌梗死”, 平时未服药控制。
?体格检查:体温 36.7℃,脉搏 90次/min,呼吸 21 次/min,血压 143/88mmHg ,心率 90次/分,神志 清楚,平车推入病房。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 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
CYP2C8
CYP3A4
主要由 CYP2C9;
少量经 CYP2C19, CYP3A4, CYP2D6(仅约
10%发生代谢,其 他以原型排出体
INR值的波动
华法林有两个对映结构 体,S-华法林主要是由 CYP2C9代谢,而R-华法 林一部分由CYPlA2代谢, 另一部分由CYP3A4代谢。
华法林3mg
诊疗经过
呼吸困难好转, 体征平稳,转入 呼吸科普通病房
将华法林 3mg 1/晚改 为4mg 1/晚
D2 11.01
D3 11.02
D4 11.03
D5 11.04
凝血:APTT 49.4s,D-dir
0.7ug/ml 加用华法林 3mg 1/晚
阿托伐他汀钙片 10mg 口服 1/晚
诊疗经过
临床诊断中常见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解决
临床诊断中常见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解决一、引言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面对一些疑难病例,这些病例常常令人头痛和困扰。
本文将通过分析疑难病例,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帮助医生在临床诊断中更好地应对此类挑战。
二、疑难病例分析1. 病例一: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下降病情描述:该患者患有慢性乙肝,但近期肝功能下降明显,无法解释的进行性黄疸。
分析:病情的变化超过了常规乙肝的特点,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解决方案:进行肝功能全面检查,包括肝脏超声、抗体检测、肝功能指标分析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病例二: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病情描述:患者有反复的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多次治疗仍无明显好转。
分析: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可能与其他潜在的疾病有关,如免疫系统异常等。
解决方案:进行免疫功能的全面检查,包括IgG、IgM、IgA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确定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3. 病例三:体重下降、乏力、低热病情描述:患者近期体重不明原因下降,伴有乏力和低热,经常性出现。
分析:此类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疾病可能性。
解决方案:进行系统性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肿瘤指标筛查、内分泌功能等检查,以筛查出潜在的疾病并及时治疗。
三、疑难病例解决方案1. 加强各项检查在面对疑难病例时,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全面的检查,以获取充分的临床信息。
不仅包括常规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如免疫、遗传等方面的检查。
2. 多学科团队协作对于疑难病例,单个医生难以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通过会诊和讨论,可以发现更多潜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3. 积累临床经验疑难病例的解决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种疾病和症状都要有深入了解。
医生可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方式,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解决疑难病例的能力。
四、结论临床诊断中常见的疑难病例需要医生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决。
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病例:患者A,男性,年龄45岁,经常感到疲劳、食欲不振,并出现黄疸等症状。
编者注: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位肝炎患者的病例分析,探讨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需遵循医生建议。
一、个案分析患者A曾长期饮酒,工作压力较大。
他在入院时主诉疲劳、食欲不振,并且皮肤、眼白出现黄疸。
患者过去没有接受过乙肝疫苗接种,然而此次住院前数月他未感到任何不适。
二、体格检查患者体重稍有下降,体温正常。
皮肤黄疸明显,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
医生收集了患者的血样进行化验,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ALT和AS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
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查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反应。
病毒性肝炎谱系检测表明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
此外,抗体检测显示患者体内缺乏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四、诊断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A被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五、治疗患者A被立即转入传染病科进行治疗。
治疗措施主要包括:1. 休息与营养支持:患者需要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持酸碱平衡。
2. 药物治疗:患者被给予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如抗乙肝病毒药物和免疫模拟剂,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3. 监测和随访: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肝功能指标和病毒复制情况。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
六、预后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能够康复。
患者A经过积极治疗和休息,症状逐渐好转,并且体温恢复正常。
经过数周的治疗,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被告知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的稳定。
七、结论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通过本文对患者A的病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患者A患有乙型肝炎,包括疲劳、食欲不振和黄疸等症状。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肝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与讨论
肝功能异常的病例分析与讨论概述: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多种功能,包括解毒、合成、代谢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排泄等方面发生异常,常常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病例,探讨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病例分析:患者XX,男性,45岁,近期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
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怀疑其为肝功能异常。
下面将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病因探究:肝功能异常有多种病因,包括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肝硬化等。
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发现该患者多年酗酒史,加之近期长时间服用潜在肝毒性药物,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进一步的病因分析有助于确诊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肝功能异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的乏力、黄疸等症状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
然而,需要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如肝炎、肝脏恶性肿瘤等。
因此,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针对肝功能异常,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预防措施。
对于本例患者,首先需停止酒精摄入、调整药物治疗,以预防进一步的肝损害。
其次,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可采用护肝药物、调整膳食结构等方法,以改善肝脏功能。
最后,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通过减少酗酒、规范用药等防范措施,可以降低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讨论与展望: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需要重视其防治工作。
本文通过病例分析的方式,对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然而,仍有一些尚待探讨的问题,如特定病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治疗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肝功能异常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结论: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一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例分析
对于肝转移广泛或无法进行手 术切除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 肝移植。肝移植可以彻底清除 肿瘤,但手术风险较高,且供 体器官获取困难。
化疗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身化疗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对全身的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全 身化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
局部化疗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或肿瘤周围的区域,以提高化疗 药物的浓度和疗效。局部化疗可以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
其他治疗方案
放疗
通过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 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 胞的目的。放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对肝转移的疗效有限。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进 行抑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05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患者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术,同时进行 了肝转移灶的切除手术。
手术效果
手术过程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术 后病理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已被完 全切除,肝转移灶也已切除干净。
化疗过程及效果
化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FOLFOX方案化疗,共进行了 6个周期。
VS
化疗效果
化疗过程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逐渐 下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缩小。然而, 化疗结束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再次升高 ,提示肿瘤可能出现了复发。
初步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
诊断依据
患者结肠癌病史,近期出现肝 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肿瘤标志物升高。
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多发占位 性病变,与结肠癌转移相符合 。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无慢性肝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 肝实质病变,可排除。
病例分析:一例肝硬化病例分析
(一)肝功能减退 1. 全身症状 2. 消化道症状 3. 出血、贫血 4. 内分泌紊乱
临床表现
( 二) 门静脉高压 三大表现:脾大、侧枝循环、腹水 其中侧枝循环对门V高压症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
腹水:肝硬化最突出的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
腹水形成机制:水、钠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保肝定88.5mm多o烯l/↓磷L;脂白酰细胆胞碱计注数射3液5.456150m^g9/+L。葡5%提萄示糖肝注功射能液明50ml 显异常,静低脉蛋续白滴及1电/日解质紊乱,可能存在感染。
降黄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粉针1g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静脉输液1/日
纠正低蛋 人血白蛋白10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续滴; 白
一例肝硬化患者的 病例分析
疾病简介
定义: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
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病理组织学变化
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 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 硬化
上述需要强调的是:
①肝硬化的病变为弥漫性,累及整个肝脏。局部纤维化不是肝硬化。 ②纤维化和结节再生必须同时存在。只有再生结节或纤维化不是肝 硬化。(如肝门脉性硬化症没有结节再生)。 ③肝小叶、血管结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如小叶结构大部分完好 (先天性肝纤维化)也不是肝硬化。
*单纯放腹水只能临时改善症状,2-3天后既恢复原状。 *放腹水+输注白蛋白 4.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每周定期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蛋白,可改善机体一般状态,改善肝 功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消退。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肝癌导言:肝癌,又称肝细胞癌,是发生于肝脏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
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且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进行肝癌的详细分析与报告,以增进对该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平时体格健康,无家族史。
最初就诊时,患者主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症状。
临床检查结果如下:1. 体格检查:气色极度苍白,腹部轻度胀痛,肝脾可触及。
2. 血液检查:血红蛋白:90g/L(正常值:120-160g/L)白细胞计数:7.8×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计数:120×10^9/L(正常值:150-350×10^9/L)血清转氨酶:AST 145U/L(正常值:7-40U/L),ALT 125U/L(正常值:7-56U/L)AFP:560ng/mL(正常值:0-20ng/mL)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在肝脏右侧叶探及一个直径约4.5cm的占位病变。
4. 病理检查:经肝活检和穿刺活检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肝癌。
分析与讨论:1. 病症表现:患者主观上感到乏力、食欲减低、体重减轻、腹痛等,而在体格检查中,出现了明显的贫血症状。
这些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肝癌,并且腹部轻度胀痛以及可触及的肝脾也是体格检查中常见的肝癌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这与贫血的表现相符。
此外,血清转氨酶AST和ALT的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AFP的升高也是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肝脏右侧叶存在一个占位病变。
这一结果与患者的症状相吻合,支持了肝癌的疑诊。
4. 病理学检查:经过肝活检和穿刺活检,经病理学检查确认患者患有肝癌。
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关键方法之一。
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患者患有肝癌。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分析简介: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最终阶段为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丧失肝脏的大部分功能。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讨论其病情特点、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病历数据:患者基本信息:男性,53岁入院原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呕血不止既往病史:肝硬化(已确诊6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主诉:咯血、黄疸、乏力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扪及腹部明显肝大、脾大;腹水波动感觉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L,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计数70×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12 U/L,谷草转氨酶55 U/L,总胆红素3.5mg/dL,直接胆红素1.8 mg/dL,血清白蛋白28 g/L,国际标准化比值1.6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炎病毒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超声检查:肝脏明显缩小,有多个表面结节,脾脏肿大,腹水明显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食管静脉曲张失血分析及处理:1.食管静脉曲张失血:该患者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静脉曲张。
溃疡形成或破裂导致呕血,属于紧急情况,需要迅速进行止血治疗,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后立即进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带套扎术或硬化疗法。
2.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脏功能衰竭有关。
给予保守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口服肝保护药物(如维生素E、尿苷)等。
3.凝血功能异常:肝硬化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受损,患者容易出现凝血障碍。
可以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物来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4.腹水: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导致腹部胀痛、呼吸困难等。
在治疗上,可以根据腹水的量来决定是否进行腹水穿刺或适当限盐饮食。
预后和随访:由于该患者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较差。
病例分析——有关肝硬化的病
病例分析——有关肝硬化的病肝硬化是指长期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引起肝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组织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
肝硬化是肝脏在持续的慢性损伤下失去正常结构并形成纤维瘢痕的结果,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
肝硬化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生命质量将明显下降。
以下是一例关于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5岁。
主诉慢性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黄疸、腹水等症状。
病史回顾:患者9年前曾被诊断为乙型肝炎感染,此后未经有效治疗。
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疲劳、食欲下降等不适症状,就医时发现患者患有肝硬化,但患者未积极治疗。
最近数月,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腹水等症状并逐渐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体格检查:脾大,肝脏肿大,质地坚硬,腹部轻压有波动感。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腹水外观为混浊黄色液体,红细胞计数减少,低蛋白血症,肝功能衰竭,ALT和AST明显升高,凝血功能异常。
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表面光滑,肝硬度增加,脾脏肿大,胃肠道扩张,结果符合肝硬化的特征改变。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复杂性肝硬化。
治疗方案:患者需要接受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症状缓解。
1.药物治疗:患者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以治疗乙型肝炎感染,例如恩替卡韦或替比夫定。
抗病毒治疗可减缓肝硬化的进展。
同时,患者也需要接受利尿药物以减少腹水积聚,如螺内酯或托拉塞米。
2.营养支持:患者由于食欲下降和吸收功能的减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需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或者采用肠内/静脉营养支持来维持营养需要。
3.症状缓解:恶心呕吐可以使用抗呕吐药物,如多潘立酮或硫酸氢可的松。
黄疸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以改善肝功能,例如饱和二糖酸钠。
预后:肝硬化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病程多不可逆转。
患者的预后与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对于已经发展到复杂性肝硬化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癌、感染等。
肝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肝炎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一类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本文将对肝炎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疗路径。
一、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0岁,主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等症状,体检发现肝脏肿大,血液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
二、病史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体检结果,初步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慢性肝炎。
了解患者病史后发现,患者曾有肝炎病史,而近期曾有过饮酒史、接触过可能传播肝炎病毒的场所或人员,这加强了患者患慢性肝炎的可疑性。
三、诊断3.1 体格检查患者肝区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贫血等症状。
3.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ALT和AST升高,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降低,病毒学检查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肝功能检查提示肝功能异常。
3.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不均匀,胆囊壁增厚,提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
4、治疗路径针对该患者患有慢性肝炎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以下治疗路径:4.1 药物治疗根据病毒学检查结果,确认该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因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通常采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替加韦)和干扰素(如干扰素α-2a)的联合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病情。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给予辅助治疗,如补充维生素、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4.2 生活方式管理患者需戒酒,避免接触可能传播肝炎病毒的场所或人员。
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提高免疫力。
4.3 定期随访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查等。
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
同时,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5、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的,为了预防感染和传播,建议该患者及其家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接种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难以解决的疑难病例时常出现,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讨论和分析两个疑难病例,总结了解决疑难病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病例一:患者A,女性,45岁,主诉左侧腹痛、恶心、呕吐两天。
身体检查:腹部压痛,肌紧张,肝区叩痛,肝功能异常。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怀疑为急性胆囊炎。
然而,肝功能异常却引发了我们的注意。
由于怀疑胆囊炎,我们考虑到有胆囊结石,可能导致了胆管阻塞,进而引发肝功能异常。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我们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血液生化、腹部B超、胆囊功能试验。
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Bil)、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明显升高,提示肝功能异常。
腹部B超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多颗结石。
胆囊功能试验显示:排除胆囊功能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
治疗:建议患者住院治疗,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同时进行胆囊透视引导下取石术。
病例二:患者B,男性,60岁,主诉血压增高、头痛、视力模糊两周。
身体检查:血压为180/110mmHg,眼底检查显示双侧视乳头水肿。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判断为高血压病并发视神经病变。
然而,原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视乳头水肿并不常见。
考虑到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我们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血压监测、头颅CT、眼底血管造影。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持续性高血压,尤其是夜间血压明显增高。
头颅CT显示:脑部未见明显异常。
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狭窄。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视神经病变。
治疗:建议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密切观察视力变化,必要时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引导下的血管扩张手术。
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本文对一些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病例一患者_____,男性,35 岁,因“乏力、纳差、尿黄 1 周”入院。
患者1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同时发现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样。
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饮酒史,有乙肝家族史,其母亲为乙肝患者。
入院查体:体温 368℃,脉搏 8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1200 U/L,谷草转氨酶(AST)850 U/L,总胆红素(TBIL)80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0 μmol/L。
乙肝五项检查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 HBc)阳性,即“大三阳”。
乙肝病毒DNA 定量为 10×10⁷ copies/ml。
腹部 B 超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治疗:给予患者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同时,使用保肝降酶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等。
抗病毒治疗选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每日 1 次口服。
经过 2 周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病例二患者_____,女性,48 岁,因“腹胀、双下肢水肿 1 个月”入院。
患者 1 个月前开始出现腹胀,伴有腹部膨隆,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
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 10 年,未规范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 370℃,脉搏 90 次/分,呼吸 22 次/分,血压110/70mmHg。
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
肝癌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肝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恶性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肝癌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科学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真实的病例分析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来探讨肝癌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病例一:男性患者,60岁,主述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病历资料显示,患者有长期酗酒史与乙型肝炎病史,并伴有肝硬化的病情。
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腹有压痛感和肝脾肿大。
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肝功能异常。
经过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患者右肝叶发现一直径约4厘米的肿块。
根据该病例,可以判断该患者高度可疑患有肝癌,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例二:女性患者,45岁,主述腹痛、黄疸等症状。
病历资料显示,患者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史,并合并慢性胆囊炎。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右上腹有压痛感和黄疸。
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升高。
经过超声和CT检查,患者发现左肝叶内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低密度结节。
根据该病例,可以考虑该患者患有肝癌的可能性,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根据以上两例病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临床经验和启示:第一,了解患者的病史十分重要。
酗酒史、乙型肝炎病史、胆管结石等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因此,在病史采集时,应重点询问这些方面的信息,并及早做出判断。
第二,体格检查对于发现肝癌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肝脾肿大、右上腹压痛、黄疸等体征可能是肝癌存在的重要暗示。
临床医生在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和体察这些细节。
第三,辅助检查在明确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
核磁共振、超声、CT 等检查技术对于辨别肝癌和肝内其他病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尽早发现肝癌并确定其病程和临床分期。
第四,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肝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并尽早制定治疗方案,以争取治疗的最佳时机。
肝脏病例讨论
病理生理变化
肝功能受损
肝脏受损后,其合成、 代谢、解毒等功能受到
影响。
门静脉高压
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导 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 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
变化。
出血倾向
肝功能受损后,凝血因 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
倾向。
黄疸
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 代谢障碍,引发黄疸。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胀、腹痛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需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注 意事项和潜在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类似病例的启示
重视早期筛查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疾病的筛查,做到早 发现、早治疗。
提高诊疗水平
医生应不断更新诊疗知识,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体征
肝肿大、黄疸、蜘蛛痣、肝掌 等。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胆红 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病毒 学检测阳性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有助于肝脏 形态及病变的评估。
0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01
02
03
抗病毒治疗
针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等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 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 炎症。
心理支持
肝脏疾病患者常常面临较 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 和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 焦虑和抑郁情绪。
治疗方案调整与优化
定期复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定 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方式的切入点。
方法:以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为例,临床药师根据肝功能异常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疾病特点,进行用药分析,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相关指南的学习,找到切入点,更好地参与了临床的治疗。
结论:在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应该通过学习更好的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甲亢;丙基硫氧嘧啶;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
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
该病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害,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以“全身乏力、恶心十余天”为主诉于2014年01月08日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前2013.12.24无明显出现全身乏力,伴恶心、小便色较黄,急查肝功能:AST 151u/l,ALT 108u/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给予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2014.01.07复查肝功能示“TBIL35.39umol/l,DBIL15.29umol/l,IBIL20.1umol/l,GGT89u/l,ALP161u/l,AST1460u/l,ALT1394u/l, 01.08拟“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收住我科。
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4个月,并规律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稍疲乏,睡眠、食欲尚可,小便色较黄。
患者入院后01.09传染病全套:HBsAg、HBeAb、HBcAb、Pres-Ag均阳性;甲亢全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40nmol/L,甲状腺素210.40nmol/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4.78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44IU/L。
01.10甲状腺彩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HBV DNA 1.00×108copy/ml。
患者入院前后的相关生化指标见下表。
患者入院后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硫普罗宁保肝治疗;01.11考虑患者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给予美托洛尔片缓解甲亢病情;1.14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之前有升高,考虑硫普罗宁片口服效果不好,停用硫普罗宁片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保肝。
01.24患者肝功能降至10倍以内后给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
目前患者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于01.29出院。
2.1 患者肝损害的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如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
结合该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入院后的相关检查,个人认为导致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患者本身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服用治疗甲亢的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
首先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的重要组织,故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Biscoveanu等研究表明,37%的甲亢患者至少存在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1]。
国内外文献也均有报道由甲亢引起的肝损害,其发生率大致为40%-89%。
故该患者肝功能异常有可能为甲亢疾病所引起。
其次,患者使用的抗甲亢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也会导致肝功能的损害。
丙基硫氧嘧啶的说明书中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提及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有报道丙基硫氧嘧啶显著肝损害发生率约为1%。
连小兰等在丙硫氧嘧啶导致症状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中也指出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症状性肝损伤以青壮年为主,女性多见,且多数发生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服药后1~2个月[2]。
而患者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四个月,在这治疗期间患者多次复查肝功能提示异常。
因此该患者的肝功能异常与丙基硫氧嘧啶的使用也有关系。
再有,患者入院时乙肝两对半示有乙肝病毒感染,其乙型肝炎DNA定量为1.00×108copy/ml,已处于活跃阶段,因此患者的肝功能异常也与此有关。
2.2肝损伤的处理根据国际共识会议意见分类标准[3],肝损伤类型有:①肝细胞损伤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或ALT/碱性磷酸酶(AKP)≥5;②胆汁淤积型:AKP>2×ULN或ALT/AKP≤2;③混合型:ALT和AKP均>2×ULN且ALT/AKP介于2~5之间。
肝损伤程度:ALT达(2~5) ULN,总胆红素(TBIL)正常者为轻度损害;单项ALT上升达(5~10) ULN或<5ULN,但TBIL达(2~5) ULN为中度;ALT>5ULN,TBIL>5ULN者为重度。
患者的肝功能示ALT 1394 u/l>2 ULN,ALT/ALP>5,且患者的TBIL>5ULN,因此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类型为肝细胞损伤(重度)。
根据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4]肝功能损伤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一切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并相应的给以保肝治疗。
2.21甲亢性肝损害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关键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 治疗[5]。
抗甲状腺药物中,丙基硫氧嘧啶(PTU)为首选药物。
但丙基硫氧嘧啶会导致肝功能受损,且患者此次肝功能受损也与该药可能相关,因此不建议使用。
而且抗甲状腺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一般不主张换用另一种药物,所以应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甲亢。
另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甲亢症状。
患者目前肝功能差,不适合做手术。
而131I治疗具有安全、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故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的治疗首选放射性131I治疗[6]。
但医生考虑患者肝功能受损较严重,目前暂时观察患者病情并积极给予保肝治疗。
01.10患者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医生未防止患者甲亢疾病的进展于01.11加用了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口服,药师认为合理。
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T4转化为高活性的T3,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茶酚胺的反应,从而缓解甲亢病情。
2.22抗甲状腺药物与肝损害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的肝毒性具有潜在的致命性,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
有报道丙基硫氧嘧啶致显著肝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国内有报道达1.3%[2]。
关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肝损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停药指南,最近的报道认为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3倍则必须停药。
而在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4]中有提及:一旦发生严重的肝损害,应立即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该患者目前为肝功能重度损伤,转氨酶已经超过了35倍以上的正常上限,因此医生停用丙基硫氧嘧啶药师认为合理。
2.23保肝治疗根据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4]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物种类一般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3种,以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
目前医生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硫普罗宁联合保肝治疗,药师认为欠妥当。
谷胱甘肽和硫普罗宁均为解毒类药物,其都含有巯基,有相关的作用机制[7],因此不建议同时使用。
01.14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前有上升,考虑保肝效果欠佳,医生停用硫普罗宁片改用复方甘草酸苷滴注,药师认为合理。
因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具有类似GC 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改善肝功能[8],且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谷胱甘肽保肝作用机制不同,故可同时使用。
除此之外,患者肝功能指标的上升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的甲亢疾病,或是乙肝病毒的活跃所致,因此药师认为保肝治疗期间,要加强甲亢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
2.24抗乙肝病毒治疗根据20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9]的抗乙肝病毒指征,患者HBV DNA为1.00×108copy/ml≥105拷贝/ml有指征使用抗病毒药物。
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初期也会导致肝功能损伤,为避免患者的肝功能出现进一步恶化,现暂时保肝治疗,待肝功能下降至10倍以内时,再给予抗病毒药。
经过16天的保肝治疗,01.24患者的AST232U/L、ALT388U/L已降至10倍以内,故可给予抗病毒治疗。
根据201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9]医生选用了起效快、耐药率低的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药师认为合理。
抗病毒治疗的期间,要关注患者肝功能的改变,同时也须关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
2.4结果经过21天的保肝治疗,患者的AST 73U/L、ALT 132U/L,其余相关肝功能指标也已经明显好转,于01.29出院。
3.总结与体会该案例是因患者本身甲亢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活跃以及使用对肝有损害的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从而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例。
在治疗中,药师通过分析肝功能损伤的病因,结合相关指南,积极参与患者的甲亢治疗、抗乙肝病毒和保肝治疗。
在参与临床治疗工作中,临床药师应该熟悉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并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所选药物对疾病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也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1] Biscoveanu M,Hasinai S.Abnormal results of liver function tests in patients with Graves Disease.Endocr Pract,2000,6(5):367-369.[2]连小兰,白耀,戴为信,等.丙硫氧嘧啶导致症状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442-446.[3] Kaplowitz N.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drug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Drug Saf,2001,24(7):483-490.[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肝脏疾病及其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2):152-161.[5]付世新.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09,31(2):220-221.[6]李菊香,贺佩祥,刘丽君.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J].2013,11(6):127-128.[7]黎规丰,张周英,杨成密,等.常见保肝药的分类及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6-238.[8]缪晓辉.抗结核化疗诱导药物性肝损伤的护肝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729-731.[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1):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