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赵换维

合集下载

《血液学检测》课件

《血液学检测》课件

05
血液学检测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型血液学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血液中的 DNA和RNA进行检测,有助于发 现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为疾病
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液体活检技术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循 环肿瘤细胞等生物标志物,实现早 期发现和监测肿瘤,提高治疗效果 。
免疫检测技术
现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血液学检测已经从细胞水 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
血液学检测的分类
按检测项目分类
可以分为血常规检测、血生化检测、 免疫学检测、血液流变学检测等。
按检测方法分类
可以分为手工检测和自动化检测。手 工检测包括玻璃棒法、涂片法和血滴 法等,自动化检测包括血液分析仪、 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等。
异常指标提示
对异常指标进行标注和简要说 明。
血液学检测报告的判读与分析
异常指标分析
对异常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结合患者病情和其他检 查结果,判断可能的病因 和疾病类型。
诊断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 性的诊断建议,如进一步 检查、治疗等。
注意事项
提醒医生在解读报告时需 要注意的事项,如指标的 动态变化、仪器误差等。
感染性疾病的血液学检测
总结词
血液学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检测,判断感染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血液学检测通过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同时,通过对病原体的检测,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4
血液学检测的解读与报告
血液学检测结果的解读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院级精品课程课程名称:血液学检验技术学时:108授课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分:6前导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医学检验应用化学》、《化学检测技术》、《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部分)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开设学期:第四学期二、课程定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医学检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中心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血液疾病检验技能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直接对应医院细胞室这一特定的临床岗位。

《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检验技师根据细胞形态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血液病必备的专业技能,对职业素养起支撑作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技艺性,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分值约占1/5左右,体现了检验技士(师)的职业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流程、检测项目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准确辨认血细胞形态;熟悉血液病检验技术常用仪器性能、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掌握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职业技能。

因此,本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中尤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以形态学技能为主的专业技能课程。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1)能正确辨认骨髓六大系统各阶段细胞正常形态,会描述所见细胞形态特点,会判断骨髓象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知道骨髓穿刺部位和骨穿成功的指标,骨髓象检查的步骤和内容及注意事项,正常骨髓象的特点。

(2)能进行常见血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判断,并能联系患者病情,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咨询。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专业课程标准《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参考学时:160学时职业岗位: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检疫检测中心、生物制剂公司、生物技术开发工程师等。

职业资格证书:全国卫生资格证(初、中、高级)适用对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地位《临床检验基础》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以临床上常规的检验项目为中心,对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与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一般性状、理化性质、形态学的检验。

阐述检验方法学的同时,也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观察、疾病预防等提供资料和依据。

(二)课程任务《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教学、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的途径让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具体项目的基本检测方法。

本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书写质量、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核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综合考核与评价,旨在让学生在毕业时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初步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见习、实习工作经验,为以后考取全国卫生资格证和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前后续课程前续课程是基础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进医学的殿堂,了解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平行课程为专业课程,它们与《临床检验基础》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

后续课程为前绪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延伸。

表1 课程组成和作用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着课程设计理念的人性化与人文化的依据,本课程按照医学检验部(科)临检室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以临检室检验项目为导向,将检验科工作流程融入到理论教学的讲授中。

★遵照我院“附属医院+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除实验课教学外,还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操作,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实现“教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中有病房,病房中有课堂”。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目录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血液学基础知识•血液学检验技术与方法•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实验教学与实验操作指导•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概述临床血液学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及血液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分支学科。

血液学检验运用现代检验技术和方法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医学分支学科。

02030401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常见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方法。

了解血液学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血液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授课主要讲解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实践操作则是通过实验室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时间本课程共计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践操作12学时。

具体上课时间和地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02血液学基础知识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血液的功能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等。

具体来说,血液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凝血过程等。

造血器官与造血过程造血器官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等。

其中,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造血过程包括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以及血细胞的释放与调控等步骤。

具体来说,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分化为各类血细胞的前体细胞,前体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发育过程成为成熟的血细胞,最后释放到外周血中。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教学大纲( 供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用)前言本学科教学时数共计90学时,教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绪论5学时、血细胞的形态学检验18学时、红细胞系统的疾病及检验24学时、白细胞系统的疾病及检验26学时、血栓与止血系统的疾病及检验17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见后附录)本学科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来划分,第一级为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也是理论和实验的重点范围;第二级为熟悉内容,其为选择性讲授和学生自修内容;第三级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学习范围。

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进展定期修改教学计划内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血液学研究的范畴及其发展情况,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2. 熟悉血液病与检验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血液学概述、发展史及研究方法。

2.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3.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第二篇造血检验第二章检验的基础理论一、目的和要求:1.熟悉造血器官的解剖、生理,血细胞的生理、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化,了解血细胞的命名。

2. 掌握造血微环境和造血的调控3. 掌握血细胞发育演变的规律二、教学内容:1.造血器官、骨髓的结构。

2.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的调控。

3. 血细胞的起源、分化、成熟演变规律。

4. 临床应用与评价。

第三章检验的基本方法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2. 掌握骨髓象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3. 掌握骨髓片报告的正确填写。

4. 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5.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 骨髓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征(粒系、红系、单核系、巨核系、淋巴系)。

2. 骨髓象分析和报告书写。

3.各种细胞化学染色。

三、实验教学:1. 正常骨髓粒系、红系形态学检查。

2. 正常骨髓淋巴、单核细胞形态检查。

3. 正常骨髓象分析及骨髓报告书写4. 细胞化学染色(POX、PAS、NALP、NAE、铁染色)5. 正常细胞形态学考试第三篇红细胞疾病及检验第四章贫血概述一、目的和要求:1. 熟悉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血液病检验技术》精品课程总体设计(录像文字说明).

《血液病检验技术》精品课程总体设计(录像文字说明).

《血液病检验技术》精品课程总体设计(录像文字说明)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光临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血液病检验技术》精品课程。

我是课程建设负责人侯振江,自2002年开始担任本课程的教学,经过教学团队8年的不懈努力,该课程日渐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从课程背景、课程开发、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训条件和实训场景、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等十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课程背景《血液病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经历了传统教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三个阶段。

2002年9月-2005年6月为《血液病检验》传统教学阶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05年9月-2007年6月为改革探索阶段:根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插图)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修改,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紧密结合临床,淘汰了过时的检测项目,增加新的检测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病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交替,初步形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年《血液病检验》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8年至今为《血液病检验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阶段: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师与实训室一体化。

二、课程开发通过对河北、河南、山东、江西、重庆、天津、吉林等7省市(插图)11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及需求知识的调查(插图),确定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插图)【基层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疾病控制中心、中心血站、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实验室、仪器和试剂公司】。

确定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11个岗位组成的岗位群(插图)。

尿液检验、体液检验、输血检验、血液病一般检验、血液病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细菌检验、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真菌检验、病毒检验。

通过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课程,以血液病检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血液病检验》更名为《血液病检验技术》。

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总学时:96(理论63,实验30,见习3)开课单位:检验教研室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三年制教材:《血液学检验》,陈方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医学应用学科,涉及的知识和技术面广。

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二、理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现代造血理论(理论2学时)1、教学内容造血器官、骨髓的结构。

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的调控。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因子调控。

体外培养技术。

2、基本要求熟悉各阶段造血器官的造血过程。

了解造血微环境和造血的调控。

了解祖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

第二章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理论3学时)1、教学内容血细胞发育演变的规律;细胞各系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骨髓类似细胞鉴别2、基本要求熟悉血细胞发育演变的规律;掌握各系细胞形态特征;熟悉常见类似细胞鉴别第三章骨髓象检验(理论4学时)1、教学内容骨髓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标本采集、取材满意指标,涂片、染色;骨髓象检验步骤;结果计算与报告填写;正常骨髓象特征;骨髓活检。

2、基本要求掌握骨髓象的分析内容和方法;掌握骨髓片报告的正确填写;掌握正常骨髓象特征;熟悉涂片、染色及其质量保证;了解骨髓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了解骨髓活检内容第四章血细胞化学染色(理论3学时)1、教学内容化学染色基本要求与前期固定;POX、SB、酯酶、PAS、中性NAP、ACP染色和铁染色;2、基本要求熟悉POX、SB、酯酶、PAS、中性NAP、ACP染色和铁染色的原理与临床意义;了解各种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和常见血液病的化学染色鉴别要点。

第五章贫血概述(理论2学时)1、教学内容2、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红细胞的生成、破坏、无效造血;贫血概念与分类、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异常及意义2、基本要求掌握贫血的诊断标准;掌握贫血形态学分类;熟悉贫血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红细胞异常形态了解红细胞的生成、破坏、无效造血;第六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理论2学时)1、教学内容铁的代谢及检测指标;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检验、诊断、鉴别诊断;铁粒幼贫的症状、检验、诊断、鉴别诊断。

理 实一体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理  实一体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理实一体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摘要:目的探讨理-实一体教学法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同时抽取2007级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2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参照《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为主、传统教学法为辅。

将两组问卷调查、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教学法学习兴趣操作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大胆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在2007级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两个班《血液学检验》课程中选出部分章节进行了理-实一体教学的初步尝试,取得了一点成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07级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两个班学生共计95名,其中甲班46名作为实验组,采用以理-实一体为主,传统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乙班49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两个班均按同一课程标准均由同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前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即以教师为主讲,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法。

1.2.2 实验组教学方法授课之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确定适合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教案.docx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教案.docx

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任课老师:高丽君第一篇绪论第一章血液学概述及发展史第一节血液学概述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一个独立分支,以血液及造血组织为研究对彖。

包括血细胞形态学新领域:血细胞生理学血细胞生物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分子生物学血液免疫学遗传、流变学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以疾病为研究对彖,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重点研究原发血液病:白血病再障血友病继发血液病:肝、肾等疾病引起血液学异常。

新动态:利用分子标志物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和血栓前状态诊断。

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hematology and hematologic examanations)以血液学理论为基础,以血液病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为手段,创建了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故三个学科均属于血液学范畴,只是侧重点、分工、研究对象有所不同。

第二节血液学发展史屮国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血液记载,但系统科学研究开始于显微镜问世之后。

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无形成分则指血浆。

一、血细胞的认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与门细胞。

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学研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染色技术不断改进,血细胞形态观察更加清晰。

19世纪小期开始了解骨髓, 血细胞产生于骨髓,成熟后进入外周血。

特殊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位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血细胞数量检测手工:血细胞计数、血红蛋口定量、血细胞分类。

机器:1953年,美国库尔特发明第一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现已有各种半、全自动分析仪相继问世,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红细胞认识1871—1876年开始认识红细胞,了解到红细胞具冇携氧能力,后知红细胞可使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根离子,与酸碱平衡有密切关系。

红细胞ABO血型发现后,输血才安全开展。

20世纪40年代血库建立起来。

(三)白细胞的认识1、粒细胞1892—1930年,已知屮性粒细胞具冇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

《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赵换维

《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赵换维

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用显微镜的观察与各种辅助检查手段,通过独立思考,联系临床,初步判断血液病的种类。

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要、遗传学、临床检验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相关要求制订并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医院实验室的基本顺序即按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检测、临床沟通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掌握各类血细胞、骨髓细胞形态特点A2掌握凝血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规程A3掌握各种染色方法并正确选择A4掌握红细胞疾病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A5掌握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A6掌握血栓及止血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A7掌握血液学检验基本技能及实验检测的原理A8熟悉血液学检验工作的全过程,明确血液学检验工作在实验室诊断中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B1 能按检测目的不同掌握标本不同的收集处理方法;B2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准备和保存;B3熟悉仪器性能和检测原理,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B4能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操作B5标本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检测,做好质量控制;B6能应用临床知识正确分析报告、判断B7能与临床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解释3.素质目标C1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C2 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检验学知识。

C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五、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该专业领域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1年以上教学经验,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师2名。

12级检验血液学检验授课计划

12级检验血液学检验授课计划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授课计划
院(部)医学院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下学期总学时96
校内授课教师姓名宋晓光职称助教
校外兼职教师姓名职称
授课专业班级12级检验1、2班
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主任(院长)签字:
年月日
说明:1、本课程授课计划由授课教师负责填写,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内送交所在院部教学主任(院长)审定,签字后备查。

2、此表一式三份,其中任课教师一份,教师所在院部存档一份,报送教务处一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用显微镜的观察与各种辅助检查手段,通过独立思考,联系临床,初步判断血液病的种类。

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要、遗传学、临床检验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相关要求制订并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
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医院实验室的基本顺序即按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检测、临床沟通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A1掌握各类血细胞、骨髓细胞形态特点
A2掌握凝血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A3掌握各种染色方法并正确选择
A4掌握红细胞疾病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A5掌握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A6掌握血栓及止血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
A7掌握血液学检验基本技能及实验检测的原理
A8熟悉血液学检验工作的全过程,明确血液学检验工作在实验室诊断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B1 能按检测目的不同掌握标本不同的收集处理方法;
B2严格按照试剂说明准备和保存;
B3熟悉仪器性能和检测原理,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
B4能严格按照实验室规范操作
B5标本严格按照实验室SOP文件检测,做好质量控制;
B6能应用临床知识正确分析报告、判断
B7能与临床进行良好的沟通和解释
3.素质目标
C1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C2 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检验学知识。

C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基本条件
1.师资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该专业领域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1年以上教学经验,具备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师2名。

2.仪器设备要求
本课程需要血液学检验设备及相关附件。

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本课程需要在学院检验实验室实训,时间为8周。

六、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模式建议
本课程应使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2.教学建议
本课程应重点讲解或重点操作造血检验、红细胞疾病检验及白细胞疾病检验部分内容。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红细胞疾病检验及白细胞疾病检验等理论性知识建议采用多媒体加黑板的教学方法。

2) 凝血及止血的讲解建议加实训中心现场教学。

七、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占30%)及试卷成绩(70%)两部分组成。

八、课程教学资源
1.教材
《血液学检验》 (第四版)侯振江、杨晓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月
2.参考书
1)《血液学检验》 (第3版)侯振江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2)《血液学检验》(第5版)许文荣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九、有关说明
本课程标准由医学基础教研室老师合作编制。

执笔:
审核:
时间: 2016年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