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 和“团体格局”概念,
• 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 个比方:
西方团体关系
•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 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 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 成团体状态;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
•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 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 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 为中心结成网络。
•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 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 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 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 疏。
现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平衡。 • 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
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如商业关系。
(三)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
交换关系 帮助对方后希望立即获得回报 如果没有立即回报会有被剥削感 关注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 一般不会因为能帮助对方而愉快
•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 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 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 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 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古代思想家的看法:
一是爱人论。代表人物有孔 子、孟子和墨子。 二是贵己论。代表人物有巫 马子和杨朱。
• 巫马子,《墨子》中虚拟的一个辩论人物,出自 《墨子怒耕柱子》等文。
•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 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 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 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 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义,而非夫 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 之意也。” ——出自《墨子怒耕柱子》
•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模式; • 何友晖,陈淑娟,赵志裕:“关系取向”理论; • 杨国枢:“社会取向”理论。等等。
关系取向理论:
• 关系角色化: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 • 关系的互赖性:目的之一是回报 • 关系决定论
•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 家人关系 • 熟人关系 • 生人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维度:
中国文化视野中 的人际关系:
•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 国社会既不是个人 本位,也不是社会 本位,而是关系本 位。
•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 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 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 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 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 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 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 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 最基本维度:
• 情感上————地位上
•↓

• 亲疏 ————尊卑
• 其他次要维度:
•Baidu Nhomakorabea特殊主义(讲人情,做事因人而异) • 普遍主义(一视同仁)
• 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
研究表明:
• 双方尊卑上互补(一方支配+一方顺 从)
•+
• 亲疏上对等(一方友善+一方友善)
•= • 关系和谐
• 尊卑上对等(双方都支配或顺从)
• 4).忽视了社会,文化情境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 响。
本书对达克等人评价的看法:
• 这个评价虽然是十多年前做出的,但其中反应的问题仍然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
• 西方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重心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关 系研究的进展。
•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者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研究。人群互动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和说服,有效的人群互动 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 织绩效。
•+
• 亲疏上对立(一方友善+一方敌意)
•=
• 关系易紧张
(二)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费斯克模式: • 共享(communal sharing):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如家人关系,亲密朋友等。 • 权威排序(authority ranking):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
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 互惠(equality 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
当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 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 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 会学通用的方法。
•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 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 2).将关系看作是包含着两个已定形的,完整的稳定的,独立的 个体的一个静态的,铁板一块的容器,忽视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不 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忽视了关系中的个人是开放的,不稳定的, 变化的特点;
• 3).忽视了真实的关系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下运作的,这种社会情 境规定了一种什么才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观点,此观点影响人们 对关系的知觉,也影响了研究者对关系的知觉;
(优选)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特点:
1.个体性: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 欢的对象成了主要问题。 2.直接可感性:是人们在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 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 3.情感性: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 达克等人对此前研究的评价:
• 1).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的友谊形成和异性关系的探讨,对其他 领域的关系很少涉及;
孟子这样形容杨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三是无我论。代表人物有老 子和庄子。
•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 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 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 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 《列子》是先秦时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 《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