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本书对达克等人评价的看法:
• 这个评价虽然是十多年前做出的,但其中反应的问题仍然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 • 西方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重心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关 系研究的进展。 •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者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研究。人群互动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和说服,有效的人群互动 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 织绩效。
人际关系特点:
1.个体性: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 欢的对象成了主要问题。 2.直接可感性:是人们在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 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 3.情感性: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 达克等人对此前研究的评价: • 1).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的友谊形成和异性关系的探讨,对其他 领域的关系很少涉及; • 2).将关系看作是包含着两个已定形的,完整的稳定的,独立的 个体的一个静态的,铁板一块的容器,忽视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不 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忽视了关系中的个人是开放的,不稳定的, 变化的特点; • 3).忽视了真实的关系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下运作的,这种社会情 境规定了一种什么才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观点,此观点影响人们 对关系的知觉,也影响了研究者对关系的知觉; • 4).忽视了社会,文化情境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 响。
二是贵己论。代表人物有巫 马子和杨朱。 孟子这样形容杨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三是无我论。代表人物有老 子和庄子。
当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 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 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 会学通用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PPT课件

.
11
第八章 人际关系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二、人际吸引
善意行为 能力吸引 外貌吸引 性格吸引 熟识吸引 态度吸引
.
12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三、自我暴露
1.自我暴露的概念 自我暴露是一种人们自愿地、有意地把
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动,它所透 露的情况是他人不可能从其它途径获得的。
合作是互动的各方联合起来,为相互利 益而协调一致地活动,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 于本人,也人利于对方。
.
18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三节 竞争合作
二、利益协调
利益协调是指相互作用的各方行为配合得 当,使各自取得可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在 协调过程中,各方逐渐发现和扩大一致利 益的成份,更大程度地采用“手段合作”。 手段合作是指某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也帮 助了他人接近目标,两个人不必重复对方 的活动。 手段竞争是指某人接近目标,实际上会使 他人更难接近目标。
.
5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三、人际关系的心理类型
1.人际需要的维度分类 心理学家舒兹(W.C.Schutz,1960)认
为: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 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种需要可能是 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 因素造成的。
.
6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分离型:其特征是“疏远他人”。这类人只关心别 人是 否会干扰他或影响他。
.
10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一、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
相近因素:相近指人们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 间距离上的邻近性。
相似因素:人际关系的双方在某些方面或多方 面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知识点

第八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观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情感性。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间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客观决定的,是一种角色关系。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人际关系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复杂的折射,社会关系透过人际关系这一中介因素,对人们发生作用。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阶段(4个阶段)定向阶段:选择和谁交往互动情感探索阶段:探讨共同的需求,是自我暴露的开始,情感的卷入是轻度的,不涉及私密性的情感交流阶段: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就确立了,自我暴露进一步加大,情感卷入进一步加大,情感破裂会有丧失,有心理压力。

另一重要标志是双方能够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稳定交往阶段:交往的频率增加,双方共同的领域进一步增加,情感卷入达到一定深度,自我暴露很深,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程度的高低是贯穿人际关系建立发展阶段的脉络。

自我暴露可分为四个层次(鲁宾)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如财产、性经验、政治态度等)为什么说自我暴露是人们与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或条件?第一,自我暴露能体现出你的真诚第二,暴露意味着开放,它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创造一个开放的心理防御很低的气氛第三,会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角色距离,先暴露的人给对方树立了榜样.三.人际关系的类型按照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按照关系的情感表现性质的不同分为亲密关系、疏远关系、敌对关系等;按照关系中所包含的需求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按照关系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长期关系与临时关系。

人际关系PPT 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PPT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关系对应性与协调性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研究概况1、人际关系含义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3、西方组织行为学人际关系研究4、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际关系研究二、人际关系维度与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互补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时,双方关系比较和谐;相反,当互动双方在“尊卑”维度上表现出对等性,而在“亲疏”维度上表现出对立性时,双方关系容易紧张。

2、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费斯克(1)共享(communal sharing):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家人关系、亲密朋友等关系。

(2)权威排序(authority ranking):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如长(3)对等互惠(equality 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4)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商业关系往往如此。

克拉克与米尔斯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交换关系(exchange relationship)与共享关系(communal relationship)。

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等;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且不期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3(1)既有关系与交往关系。

既有关系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两人关系中经由社会既定或认可的一些连带而形成的一个交往基础。

例如,同乡、同事、校友等都属于既有关系。

交往关系则是在某一时间点上两人实际交往的状态。

(2)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知识点

页眉内容第八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观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情感性。

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间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客观决定的,是一种角色关系。

人际关系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个性方面或心理方面;人际关系受客观社会关系的制约;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复杂的折射,社会关系透过人际关系这一中介因素,对人们发生作用。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阶段(4个阶段)定向阶段:选择和谁交往互动情感探索阶段:探讨共同的需求,是自我暴露的开始,情感的卷入是轻度的,不涉及私密性的情感交流阶段: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就确立了,自我暴露进一步加大,情感卷入进一步加大,情感破裂会有丧失,有心理压力。

另一重要标志是双方能够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稳定交往阶段:交往的频率增加,双方共同的领域进一步增加,情感卷入达到一定深度,自我暴露很深,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程度的高低是贯穿人际关系建立发展阶段的脉络。

自我暴露可分为四个层次(鲁宾)第一层,是自我最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部分,不会轻易向别人暴露。

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的经验、念头、行为。

(如财产、性经验、政治态度等)为什么说自我暴露是人们与别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或条件?第一,自我暴露能体现出你的真诚第二,暴露意味着开放,它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当中创造一个开放的心理防御很低的气氛第三,会缩短与对方之间的角色距离,先暴露的人给对方树立了榜样.三.人际关系的类型按照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按照关系的情感表现性质的不同分为亲密关系、疏远关系、敌对关系等;按照关系中所包含的需求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按照关系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又可分为长期关系与临时关系。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人际关系
–“尊卑”维度上对等,“亲疏”维度上对立时,双 方关系容易紧张。
• (二)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
• 费斯克(Alan P. Fiske,1991)认为社会互动主 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社会关系模式)
– 共享: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家人关系、亲密朋友 – 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 3、动态式的人际关系: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 人际交往=社会互动
•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 (一)两个最基本维度(dimension):
–情感上的“亲疏”(love-hate) –地位上的“尊卑”(dominance-submission)
• 研究表明,当互动双方在
–“尊卑”维度上互补,“亲疏”维度上对等时,双 方关系比较和谐;
• 邻近引起喜欢 – 邻近可以互相帮助 – 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好人 – 更多的互动
• 还有哪些因素引起人际吸引? • 报酬?······· • 你喜欢那些喜欢你的人吗?
二、爱情:特别的亲密关系
• 1、什么是爱情? • 爱情是生理、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
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 生理心理达到一定成熟时产生 – 属于高级的情感 – 包括性的需要 – 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跟中心越接 近的,对他们越好。
2、黄光国: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
• 情感性关系:家人、亲密朋友间。长期稳定
– 满足爱、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 “需求法则”(共享)
• 工具性关系:陌生人间。暂时、不稳定。
– 以关系作为达到其它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 “公平法则”(市场定价)。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 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 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 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 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 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
•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在相似性、临近性等基础上建立起的一般感情, 怎样进入到深层次的友谊中,阿特曼(I.Altman) 等对人们逐渐相互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进行了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既包括外在的、明 显的人际行为之间的发展,也包括内在的、主观 的情感上的发展(渗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察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一是广度,指个人 的生活范围,包括工作、家庭、经济生活、私生 活等,二是深度,指所涉及到的亲近程度,或指 对人们生存核心的亲近程度。
• 阿特曼等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从表面的交往逐 渐发展到亲密的交往,交往的领域逐渐扩展,并 且亲密程度也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定向阶段。人们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彼此审 视对方,在肤浅的程度上互相收集一点信息资料。 在这一阶段,人们尽力给别人以一种正面的自我 表达,并避免批评任何其他人。 • 2)、感情探索阶段。所涉及到的个性程度仍然很 肤浅,但是交往开始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变得 具有自发性,人们变得友好、轻松、随便了,当 交往发展到接触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 题时,交往仍固定在老一套的反应上。
• 受尊重的需要:如果喜欢来自于他人的回报,那 么,喜欢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这些回 报的需要,比如,需要受到称赞、爱和支持的人, 更容易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一般说来,具有 较低自我尊重的人更需要称赞的回报。 • 得失现象:阿让森的研究结论:人们最喜欢那些 喜欢自己的程度不断增强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喜 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对此的解释:1、否定评价 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2、持否定评价的人显 得有批判力。 • 迎合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人际关系概述

社会心理学课件之人际关系概述

• 还有哪些因素引起人际吸引? • 报酬?· · · · · · · • 你喜欢那些喜欢你的人吗?
二、爱情:特别的亲密关系
• 1、什么是爱情? • 爱情是生理、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 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 – – – –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生理心理达到一定成熟时产生 属于高级的情感 包括性的需要 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问题2:请列出你最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三位同伴 第一是 ,第二是 ,第三是 。
结果分析
• 社会测量矩阵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 1 + + 2 + + -3 + -4 + 5 + + 6 + + 7 + ———————————— 合计 5 1 1 -2 2 2 0
– 亲密(intimacy):是指关系中亲近、温暖的感觉。 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相互关心、呵护、终日厮守 的愿望。 – 激情(passion):浪漫与情欲,相互吸引、钦慕、 朝思暮想的感受。追求性爱满足。 – 承诺(decision/commitment):决定爱一个人/长 期关系的承诺。委身承诺,海誓山盟。 – 三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
克拉克区分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
交换关系 共享关系 注重对方的需求 帮助对方后不希望立即回报 没得到回报不会产生被剥削感

注重公平 帮助对方后希望立即回报 没得到回报会产生被剥削感
关注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 贡献
不会因能帮助对方二心情愉快
不在意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 贡献
会因能帮助对方而感到愉快
(三)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研究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05
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二)、人际关系的互动规则与类型 1、西方的研究
2、华人的研究: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
差序格局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费孝通根据在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以自己为中心,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与自己越亲近,越贴近中心。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跟中心越接近的,对他们越好。
无情欲需求 情欲
添加标题
可共享 独占、排他
添加标题
二、爱情的理论
#2022
爱的类型
01
添加标题
完美的爱= 亲密+激情+承诺
02
添加标题
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03
添加标题
友伴的爱= 亲密+承诺
五、爱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01
一)、定义: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异性 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02
爱情主要特点: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01
生理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
02
爱情不是低级的情感。
03
包括性的需要,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爱 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社会测量矩阵 ———————————— 1 2 3 4 5 6 7 ———————————— 1 + + 2 + + -- 3 + -- 4 + 5 + + 6 + + 7 + ———————————— 合计 5 1 1 -2 2 2 0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  第七章 人际关系
23
2013-8-8
社会心理学

(4) “自己人”效应 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表现为交际双方的相互认同、情感相 容和行为近似。人们之间的想法越相似,结合情感越多,彼此 的言谈举止越相似,越将他人看做“自己人” ,关系越好。 (5)是否主动承担义务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承担义务。如 果双方对继续相互关系有强烈愿望,以及双方对相互关系中所 出现的问题有承担责任的意愿,通常表明关系已经发展到了较 高的水平。
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交往关系

人际关系更多地从个体、个性等方面表现现实方面, 人际关系不是游离于其他社会关系之外,而是产生于 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
交往关系则是人际关系的具体化和实质化,是人际关 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直接前提,交往的状态与人际关 系的密切程度成正比 。
16
2013-8-8
社会心理学

(1)觉察阶段 : 两个毫无关系的个体开始注意对方,并获得 第一印象。 (2)试探接触阶段: 双方从不认识到相识,对基本情况有了 初步的了解。 (3)合作强化阶段: 此时关系已经带有友谊性质,关系双方 的参与感增强,了解也日益增多。 (4)亲密一体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双方不但可以共同行动, 而且有较多心灵的沟通。 (5)契约化阶段: 是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

(1)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指以个体为生活与生存单位的人,通过种种人 际关系而连接成社会群体。一切团体、组织和人群,也依靠于 成员间的相互交往,使得团体内部既有分工,又协调一致地生 存发展着。

(2)调节功能
通过相互间的交往,人们取得情感上的沟通、行为上的认 同,使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上下左右关系和谐一致,避免产生 相互干扰与矛盾冲突。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际关系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 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人 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重点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寂寞(loneliness)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 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
这种缺陷可能是数量上的,没有朋友或朋友比期望的少;也可能 是质量上的,感到关系肤浅或达不到期望的程度。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三个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四个阶段) 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
入;
稳定交往阶段:双方成为密切的朋友,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
情感、财物等,自我暴露更深。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与自我暴露
2.自我暴露与自我分层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 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 息.
适当的自我暴露可以增加他人对你的喜欢。 自我暴露也必须注意分寸,过分的表露会让人不舒服。
人。 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二)得失原则
阿伦森等的研究证明,喜欢不仅与报答的量相关,更重要的是与 报答的递增性与递减性相关。

社会心理学课件: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件:人际关系

第八章 人际关系
時間曲線圖
相 互 作 用 表① 现 强② 度
0
提出问题
③ ④
1/3
讨论问题
时间
2/3
解决问题
1 返回
第八章 人際關係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一、人際關係的概念
人際關係是人們在進行物質交往或精神 交往的過程中發生、發展、建立的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1.本能論 W.McDougall(麥獨孤)認為,集群性是
人的本能。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三、人際關係的心理類型
1.人際需要的維度分類 心理學家舒茲(W.C.Schutz,1960)認
為:人際關係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 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這種需要可能是 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權力因素或其他 因素造成的。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一節 人際關係概述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二節 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三、自我暴露
1.自我暴露的概念 自我暴露是一種人們自願地、有意地把
自己的真實情況暴露給別人的行動,它所透 露的情況是他人不可能從其他途徑獲得的。
自我暴露是自願的 自我暴露是有意的 自我暴露是真實的
自我暴露分兩種:一是低危險性暴露; 另一種是高危險性的。
孟德森為研究兒童的競爭與合作行為,設計了一 個遊戲板。遊戲板由四個被試分別拉著四個角的小繩, 四根小繩系著一個有筆芯的圓柱體。遊戲板上畫有每 個遊戲者的編號①、②、③、④。
分兩種實驗情境。一是通過四人同時拉動小繩, 控制其運動,使之走過每個圓圈,則每人得一分,否 則均不得分;二是先劃過哪個人的圓圈哪個人得分, 後劃過者不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将关系看作是包含着两个已定形的,完整的稳定的,独立的 个体的一个静态的,铁板一块的容器,忽视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不 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忽视了关系中的个人是开放的,不稳定的, 变化的特点;
• 3).忽视了真实的关系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下运作的,这种社会情 境规定了一种什么才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观点,此观点影响人们 对关系的知觉,也影响了研究者对关系的知觉;
中国文化视野中 的人际关系:
•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 国社会既不是个人 本位,也不是社会 本位,而是关系本 位。
•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 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 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 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 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 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 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 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模式; • 何友晖,陈淑娟,赵志裕:“关系取向”理论; • 杨国枢:“社会取向”理论。等等。
关系取向理论:
• 关系角色化: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自己的身份 • 关系的互赖性:目的之一是回报 • 关系决定论
•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 家人关系 • 熟人关系 • 生人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维度:
•+
• 亲疏上对立(一方友善+一方敌意)
•=
• 关系易紧张
(二)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
费斯克模式: • 共享(communal sharing):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如家人关系,亲密朋友等。 • 权威排序(authority如长幼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 互惠(equality 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
•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 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 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 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 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古代思想家的看法:
一是爱人论。代表人物有孔 子、孟子和墨子。 二是贵己论。代表人物有巫 马子和杨朱。
• 4).忽视了社会,文化情境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 响。
本书对达克等人评价的看法:
• 这个评价虽然是十多年前做出的,但其中反应的问题仍然在一 定程度上存在。
• 西方心理学以个体为研究重心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关 系研究的进展。
•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者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研究。人群互动关系的核心在于沟通和说服,有效的人群互动 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 织绩效。
平衡。 • 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
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如商业关系。
(三)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
交换关系 帮助对方后希望立即获得回报 如果没有立即回报会有被剥削感 关注对方对双方关系做了什么 一般不会因为能帮助对方而愉快
(优选)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特点:
1.个体性: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 欢的对象成了主要问题。 2.直接可感性:是人们在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 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 3.情感性:感情色彩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 达克等人对此前研究的评价:
• 1).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的友谊形成和异性关系的探讨,对其他 领域的关系很少涉及;
• 最基本维度:
• 情感上————地位上
•↓

• 亲疏 ————尊卑
• 其他次要维度:
• 特殊主义(讲人情,做事因人而异) • 普遍主义(一视同仁)
• 工作导向与非工作导向
研究表明:
• 双方尊卑上互补(一方支配+一方顺 从)
•+
• 亲疏上对等(一方友善+一方友善)
•= • 关系和谐
• 尊卑上对等(双方都支配或顺从)
中国传统社会关系
• 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 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 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 为中心结成网络。
• 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 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 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 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 疏。
现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当代中国人对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
• “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 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 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 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 会学通用的方法。
• 在费先生之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 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孟子这样形容杨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三是无我论。代表人物有老 子和庄子。
• 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 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 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 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下》) 《列子》是先秦时代道家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 《杨朱》。照传统的说法,它代表杨朱的哲学。
• 费先生为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 和“团体格局”概念,
• 其中“差序格局”尤可谓是费先生的独创,并被国际社会学界所接受。
关于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他打了 个比方:
西方团体关系
•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像是一 捆柴,几根成一把,几把成一 扎,几扎成一捆,条理清楚, 成团体状态;
• 巫马子,《墨子》中虚拟的一个辩论人物,出自 《墨子怒耕柱子》等文。
•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 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 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 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 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义,而非夫 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 之意也。” ——出自《墨子怒耕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