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各种方法

合集下载

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梳理

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梳理

计算机视觉关键技术梳理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看”和理解图像或视频数据。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计算机视觉依赖于许多关键技术。

本文将对计算机视觉的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和介绍,帮助读者了解并深入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用于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增强,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滤波、图像增强、边缘检测、二值化等。

图像滤波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图像增强可以使图像的细节得到突出,增强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边缘检测可以找到图像中目标的边缘特征;二值化可以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便于后续处理和特征提取。

二、特征提取技术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关键问题,它通过从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而实现对象的识别和分类。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等。

灰度共生矩阵可以统计图像中灰度级别之间的关系,用于纹理分析;HOG方法可以提取图像的边缘和形状特征;SIFT方法可以提取图像的局部不变特征,具有旋转和尺度不变性。

三、目标检测技术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任务,它旨在从复杂的图像中准确地定位和识别目标对象。

常见的目标检测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基于特征的检测方法(如Haar特征)、级联分类器(如Viola-Jones算法)等。

CNN是目前最常用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可以学习到图像中的高层次特征;Haar特征是一种基于图像中的灰度差异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Viola-Jones 算法通过级联分类器的方式,实现了快速而准确的目标检测。

四、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任务,它涉及到对图像中的对象类型进行判断和分类。

常见的图像识别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等。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系统,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分析和处理图像或视频内容。

它模仿了人类大脑处理图像的方式,通过组合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使计算机能够感知和理解图像中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1. 图像获取与预处理:计算机视觉的第一步是获取图像,可以使用各种图像获取设备,如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

获取到的图像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增强、裁剪等,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 特征提取与描述:在计算机视觉中,特征是指用来描述图像中某种属性或结构的数学表示,比如边缘、角点、纹理等。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这些关键特征,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数字化表示形式。

3. 目标检测与跟踪: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或视频中识别出感兴趣的目标对象,如人脸、车辆、物体等。

目标跟踪则是在视频序列中追踪目标的运动轨迹。

这些任务通常使用一些经典的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4. 图像分类与识别:图像分类是指将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图像识别则是在给定的类别中识别出特定的对象或物体。

这些任务常常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5. 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从多个视角的图像中重建出三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并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方法1. 图像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如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分割、图像融合等。

这些技术在医学影像、卫星图像、安防监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人脸识别与犯罪侦查: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可以用于身份验证、犯罪侦查、社交媒体等。

通过人脸图像的比对和识别,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和辨认个体。

3.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中的对象识别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对象识别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对象识别方法计算机视觉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算法来模拟和实现人类视觉过程的技术,其中对象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对象识别的目标是从数字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识别出特定的对象或物体,并将其与其他对象进行区分。

在计算机视觉中,对象识别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特征提取、分类器训练和模型评估等步骤。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对象识别方法。

一、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对象识别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出能够表征物体特征的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颜色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GLCM)、梯度直方图等。

此外,卷积神经网络(CNN)也是目前最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之一。

CNN 可以自动学习图像中的特征,并通过层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来提取特征。

二、分类器训练分类器训练是在提取好的特征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一个可用于分类的模型。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随机森林、朴素贝叶斯等。

其中,SVM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对象识别分类器,其基本思想是将训练样本线性分割到不同的类别空间中,从而实现对象的识别。

三、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是衡量对象识别方法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精度、召回率、F1值等是常用的评估指标。

此外,ROC曲线和AUC (Area Under Curve)也常用于评估分类器的性能。

四、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对象识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特征,无需手工设计特征提取算法。

它对大量数据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对象识别。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针对特定任务的对象识别方法,如目标检测、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

目标检测是指识别图像中具体对象位置的任务,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边缘检测、Haar特征、基于区域的CNN(R-CNN)等。

人脸识别是指识别和验证图像中的人脸信息的任务,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人脸标志点检测等。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噪和增强的方法介绍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噪和增强的方法介绍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噪和增强的方法介绍图像去噪和增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图像数据往往受到噪声、模糊、低对比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会降低图像的质量,降低了人们对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提升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和算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图像去噪和增强方法,它通过线性变换的方式将原始图像数据转换为新的坐标系。

在新的坐标系中,通过选择合适的主成分,可以达到去除图像噪声和增强图像细节的目的。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处理、归一化等;2. 将图像数据矩阵重构为一个向量;3. 计算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4. 选择合适的主成分进行图像变换,得到去噪或增强后的图像。

二、小波变换法:小波变换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在图像去噪和增强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是将图像分解为不同尺度上的平滑部分和细节部分,其中细节部分通常是我们关注的目标。

小波变换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处理;2. 将灰度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上的频域系数;3. 根据不同尺度上的频域系数进行图像去噪和增强;4. 将去噪或增强后的频域系数进行小波反变换,得到最终的图像。

三、非局部均值滤波法:非局部均值滤波法是一种经典的图像去噪方法,它通过利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来降低噪声的影响。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图像中相似像素点的平均值来去除噪声。

非局部均值滤波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 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处理;2. 在给定窗口内,计算每个像素点与邻域像素点之间的相似度;3. 根据相似度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非局部均值;4. 基于计算得到的非局部均值,生成最终去噪后的图像。

四、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方法之一。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目标分类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目标分类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目标分类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看”的学科。

在计算机视觉中,目标分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将输入的图像或视频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目标分类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自动驾驶、安防监控、图像搜索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目标分类方法。

1. 传统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在传统的目标分类方法中,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HOG(方向梯度直方图)等。

这些方法通过提取图像中的局部特征来表示物体。

接下来,使用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定义的类别进行匹配。

传统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在一些简单的目标分类任务上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复杂的场景和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能力有限。

2.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分类方法: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分类方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标注数据进行训练,并自动地学习到图像中的高层次特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分类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CNN): CNN是目标分类中最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

CNN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著名的CNN模型包括LeNet、AlexNet、VGG、ResNet等。

- 循环神经网络(RNN): RNN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表现出色。

对于一些序列性的目标分类任务,如视频分类、文本分类等,可以使用RNN模型来建模。

RNN可以通过记忆历史信息来捕捉序列中的语义信息。

- 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联合方法:目标分类任务常常与目标检测任务联系紧密。

目标检测用于定位和识别图像中的目标位置,而目标分类则用于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 R-CNN、YOLO、SSD等,可以与分类模型结合,实现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联合任务。

3. 弱监督学习方法:在一些场景中,标注大量训练数据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对图像、视频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医疗影像诊断、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

基本原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让计算机学习和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使其能够理解和解释图像和视频中的内容。

人类视觉系统会将感兴趣的视觉特征提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和识别。

计算机视觉技术也是基于这个思想。

它通过使用算法和数学模型来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表示,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分类和识别。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方法: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它通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析,将图像中的信息提取为一些有意义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边缘特征等。

特征提取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像素级特征提取、基于滤波器的特征提取、基于模型的特征提取等。

2.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

它将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通常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分类。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在进行图像分类之前,需要先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分类器。

3.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它的目标是在图像或视频中检测出特定的目标物体。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滑动窗口法、深度学习算法等。

目标检测需要先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使用算法来进行检测。

4.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具有相似性质的区域的过程。

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割、基于边缘的分割、基于区域的分割等。

图像分割可以用于图像编辑、目标跟踪等领域。

5.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应用。

它的目标是从多个视角的图像中重建出三维场景的几何结构。

常用的三维重建方法包括立体视觉技术、结构光技术等。

三维重建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三维重建方法与工具推荐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三维重建方法与工具推荐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三维重建方法与工具推荐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工具。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三维重建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可以从一系列的二维图像或视频中恢复出场景的三维形状和纹理信息,为许多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三维重建方法,并推荐一些常用的工具。

一、三维重建方法1. 隐式体素方法隐式体素方法是一种利用体素(体积像素)来表示和重建三维几何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点云数据或体积数据作为输入,将对象建模为精细的体素网格,并从中提取几何信息。

常用的隐式体素方法有薄片轮廓隐式体素(TSDF)、体素边界网格(Voxel Boundary Grid)等。

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三维重建,但由于体素表示的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较高。

2. 稠密点云重建方法稠密点云重建方法使用从图像中提取的稀疏点云作为输入,通过使用匹配、滤波和插值等技术,将稀疏点云扩展为稠密点云。

该方法中常用的算法有基于多视图几何的方法和基于结构光的方法。

基于多视图几何的方法利用多个视角的图像进行几何重建,常用的算法包括光束法、三角测量法和基于匹配的方法。

而基于结构光的方法则是通过投射结构光或使用红外深度传感器捕捉场景中光的反射来获取场景的三维信息,常用的工具有Microsoft Kinect、Intel RealSense等。

3. 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三维重建领域,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并推断出场景的三维信息。

常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CNN 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分割来获取场景的二维特征,然后通过几何推理方法将其转化为三维信息。

GAN可以通过自适应学习生成具有真实感的三维模型。

这些方法在三维重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数据量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大规模的训练数据集。

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提取技术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提取技术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提取技术方法计算机视觉是现代科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让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类视觉系统,从而实现感知、识别、分析等一系列视觉相关的任务。

在计算机视觉中,特征提取是一项基础技术,它是将图像中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的过程,是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计算机视觉中的特征提取技术方法,包括传统的方法和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深度学习方法。

一、传统特征提取方法1、边缘检测边缘是图像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通过检测图像中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强度变化来识别。

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包括Sobel、Canny和Laplacian等,其中Sobel方法使用Sobel算子来检测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边缘,Canny算法则是将非极大值抑制和双阈值处理结合起来,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边缘。

2、角点检测角点是指在图像中两条边缘交汇的点,其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在很多应用场景下,角点检测比较有用。

常见的角点检测方法包括Harris、Shi-Tomasi和FAST等,其中Harris方法通过对图像像素灰度值的偏导数进行计算,来判断像素点是否为角点;FAST算法则是通过计算像素周围的灰度变化来选出特征点。

3、尺度空间分析一张图像的尺度空间包括了多个尺度下的图像,不同尺度下的图像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示方式。

尺度空间分析旨在在多个尺度下找到特征点,常见的方法有尺度空间极值检测、高斯金字塔和拉普拉斯金字塔等。

二、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方法1、卷积神经网络(CNN)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卷积神经网络是其中一种特别受欢迎的模型,它可以从原始图像中直接学习特征,极大地简化了图像处理过程。

通过在多层神经元之间共享参数,CNN可以自动学习出图像中的特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于分类、目标检测、图像搜索等任务。

2、循环神经网络(RNN)RNN是一种可以捕捉序列信息的深度学习模型,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图像描述生成、视频理解等任务中,RNN模型可以将输入序列映射为输出序列,从而实现目标识别和描述的功能。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识别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识别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识别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识别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识别图像中的内容。

图像识别方法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技术和算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识别方法。

1. 特征提取方法: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的关键步骤,它能将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以便后续的识别和分类。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 边缘检测:边缘是图像中明显颜色或灰度值变化的地方,边缘检测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像素灰度值的一阶或二阶导数来检测并标记出边缘。

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包括Sobel算子、Canny算子等。

-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SIFT是一种对图像局部特征进行提取和描述的算法。

它通过寻找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关键点周围的局部特征描述子来实现图像的特征提取。

SIFT算法具有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和图像匹配领域。

- 主成分分析(PCA):PCA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将高维数据转变为低维数据,并保留原始数据的主要特征。

在图像识别中,可以使用PCA方法将图像像素矩阵转换为特征向量,从而实现图像的特征提取和降维。

2. 分类器方法:分类器方法是图像识别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训练一个分类器来预测图像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器方法包括:-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构建一个能够将不同类别分开的超平面来实现分类。

在图像识别中,可以利用SVM方法通过给定的特征来训练一个分类器,再用该分类器对新的图像进行预测。

-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层来自动学习和提取图像中的特征。

CNN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图像分割等任务中。

-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方法,它通过根据特征的不同取值来对样本进行分类。

在图像识别中,可以构建一棵决策树来实现对图像的分类和识别。

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

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

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是计算机视觉技术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我们可以对人体的动作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实现各种应用,如人机交互、人员监控、智能医疗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概述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种模拟人的视觉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像或视频,识别物体、场景、动作等,实现对图像或视频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方法和算法。

二、动作识别方法1. 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通过提取人体动作的特征,如姿态、关节点等,在特征表示空间中进行动作分类和识别。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人体关节点检测、形状描述子等。

2.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输入图像或视频的直接分类和识别。

在动作识别领域,深度学习方法具有优秀的性能,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动作识别任务中的应用等。

三、行为分析方法1. 轨迹跟踪方法:通过对连续的图像序列进行跟踪,获得人体在时间上的位置信息,进而分析人体的运动轨迹,推测人体的行为。

常用的轨迹跟踪方法包括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等。

2. 行为模型方法:通过建立行为模型,利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人体的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

常用的行为模型方法包括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条件随机场(CRF)等。

行为模型方法可以对复杂的行为进行建模和预测。

四、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的应用1. 人机交互:动作识别和行为分析可以帮助计算机感知人的动作和行为,从而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

例如,基于手势识别的交互界面,可以通过识别手势向计算机发送指令。

2. 人员监控:通过对监控摄像头的图像或视频进行分析,实现对场景中人员的实时监控和行为分析。

可以用于安防领域、人员统计等。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的方法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的方法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门研究方向。

这项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算法,讨论如何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

一、图像识别方法1.基于传统特征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特征进行比较来实现图像识别。

常见的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等。

其中,颜色特征常用于物体识别和图像分类,纹理特征适用于纹理识别和表面检测,而形状特征则可用于目标检测和识别。

2.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和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对大量图像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实现高效的图像识别。

这些模型可以自动学习图像的特征,从而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分割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目标定位方法1.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目标的图像模板与输入图像进行比较,以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

模板匹配可以是基于灰度值、颜色或纹理等特征的匹配。

然而,该方法对光照变化和图像噪声较为敏感,因此对于复杂图像的目标定位效果有限。

2.基于特征提取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目标图像的特定特征,如边缘、角点等,来定位目标。

常用的算法有SIFT、SURF和ORB等。

这些算法能够在图像中找到关键点,并计算它们的描述符,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

特征提取方法的优点是对图像变形和噪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对于复杂场景和多目标定位较为困难。

3.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在目标定位中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通过训练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目标和背景的关系,从而实现目标的准确定位。

这种方法在目标检测和跟踪中使用广泛,可以应对复杂的场景和多目标定位问题。

三、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1.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

通过识别人脸的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可以实现人脸检测、人脸跟踪和人脸认证等功能。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分类方法与优化技巧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分类方法与优化技巧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图像分类方法与优化技巧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图像分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图像分类是指将输入的图像分到不同的预定类别中,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图像内容。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图像分类有着许多方法和优化技巧。

一、传统的图像分类方法1. 特征提取:传统的图像分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提取图像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例如,颜色特征可以通过直方图统计图像中不同颜色的像素分布来表示,而纹理特征可以通过计算图像局部区域的纹理信息来表示。

这些特征能够描述图像的不同方面,帮助分类器准确地将图像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2. 分类器: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将提取到的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分类。

传统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等。

这些分类器能够根据输入的特征进行训练,并且利用训练得到的模型对新的图像进行分类。

二、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深度学习使用具有多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来进行图像分类,能够自动地从原始数据中学习到复杂的特征表示。

1. 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

它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构成,能够有效处理图像数据中的空间关系和局部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卷积和池化操作提取图像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

2. 迁移学习: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可能没有足够的训练数据来训练一个具有良好泛化能力的模型。

迁移学习是一种利用预训练模型的方法,将预训练模型在其他任务上学到的特征迁移到当前任务中。

通过迁移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大规模的数据集预训练模型,然后只需使用较小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微调,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分类结果。

三、图像分类方法的优化技巧1. 数据增强:数据增强是一种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变换来生成更多训练样本的方法。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模型优化改进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模型优化改进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模型优化改进计算机视觉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解释图像和视频数据。

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模型的优化改进是提高计算机视觉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模型,并介绍一些优化改进的方法和技术。

一、计算机视觉算法1. 图像分类算法图像分类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基础任务,旨在将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图像分类算法包括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近年来,基于CNN的算法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2. 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旨在在图像或视频中定位和识别特定对象的位置和类别。

常见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滑动窗口和图像金字塔的传统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如RCNN、YOLO和SSD。

深度学习算法在目标检测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提高了检测精度和速度。

3. 图像分割算法图像分割算法旨在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对象。

常见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传统的基于阈值、边缘和区域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算法,如FCN和UNet。

深度学习算法在图像分割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并且能够进行像素级的细粒度分类。

二、模型优化改进1. 参数调整和超参数优化参数调整和超参数优化是常用的模型优化方法。

参数调整旨在通过调整模型中的权重和偏置来提高模型性能。

超参数优化旨在通过调整模型的学习率、正则化参数和批处理大小等超参数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训练效果。

常见的参数调整和超参数优化方法包括网格搜索、随机搜索和贝叶斯优化。

2. 数据增强数据增强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型优化方法。

通过在训练过程中增加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常见的数据增强方法包括随机裁剪、旋转、翻转和缩放等操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噪声或应用颜色变换来增加数据的多样性。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模糊的技巧分享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模糊的技巧分享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模糊的技巧分享图像模糊是指图像中的细节被模糊或不清晰显示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图像采集时存在的运动模糊、镜头失焦、图像振动等因素引起的。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通过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尝试去除图像模糊,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和易于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去模糊的技巧和方法。

1. 图像去模糊的基本原理图像去模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从模糊图像中恢复出原始图像的高频细节信息。

这可以通过使用图像卷积模型来实现,其中将模糊图像与一个逆滤波器进行卷积操作以估计原始图像。

2. 傅里叶变换方法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的数学工具。

在图像去模糊中,我们可以使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图像的频域特征,并设计适当的滤波器来去除模糊效果。

傅里叶变换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对模糊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谱表示。

2.2 根据模糊图像的频谱,设计一个滤波器,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选择高通滤波器或者逆滤波器。

2.3 对频谱进行滤波操作,然后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处理后的频域图像转换回空域图像。

2.4 得到去模糊的图像。

3. 盲去模糊方法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方法相比,盲去模糊方法在处理模糊图像时更加灵活和适用。

盲去模糊方法不需要事先了解模糊过程的细节,而是通过利用图像的统计特性和约束条件来进行去模糊处理。

主要的盲去模糊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正则化和模型学习等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给定的约束条件和可能的模糊类型,通过迭代过程估计原始图像。

4.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图像去模糊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这些方法在大量的训练数据上进行训练,学习出了图像的特征表示和模糊去除方法。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结合大量训练样本,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图像去模糊。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已被应用于图像去模糊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深度估计方法简介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深度估计方法简介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深度估计方法简介计算机视觉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的一种技术。

深度估计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关键任务,它可以通过解析图像中的景深信息来估计场景中不同物体的距离和深度。

深度估计在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三维重建、增强现实、自动驾驶等。

目前,有许多深度估计方法被提出,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基于传统方法的深度估计传统的深度估计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纹理、边缘和视差等特征进行分析。

其中,视差是指同一场景在不同视角下物体像素之间的偏移量。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视差图、三角测量和基于区域的方法。

1. 视差图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左右图像之间的视差关系来估计深度信息。

它基于左右视差图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匹配像素点的位置来计算深度。

2. 三角测量法:该方法通过在图像中标定物体的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利用三角形相似性原理来计算深度。

需要利用相机的内外参数来进行精确计算。

3. 基于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将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深度值。

通过对区域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估计不同物体的深度信息。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估计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估计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深度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学习从图像到深度信息的映射关系。

1. 单图深度估计:该方法利用单个图像进行深度估计,通过训练一个深度估计网络来学习从图像到深度图的映射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单目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2. 双目深度估计:该方法利用左右两个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进行深度估计。

通过计算左右图像之间的视差关系来估计深度信息。

这种方法相对于单目深度估计更精确。

3. 多目深度估计:该方法利用多个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进行深度估计。

通过计算多个视角下的视差关系来估计更准确的深度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多个摄像头的系统。

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估计方法在精度和鲁棒性方面相对传统方法表现更优。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配准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配准方法

计算机视觉中的图像配准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配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对齐以便进行比较、融合或者其他后续处理。

图像配准可以用于医学影像、遥感图像、安防监控等众多领域,其准确性对于后续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图像配准方法。

一、特征点匹配法特征点匹配法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图像配准方法。

该方法基于图像中的特征点,通过在两幅图像中提取特征点并找到对应关系,从而将两幅图像对齐。

对于特征点的提取,常见的算法包括SIFT、SURF、ORB等。

这些算法通过局部特征的描述,将图像中的特征点提取出来,并计算特征点的描述子。

在匹配过程中,可以使用暴力匹配算法或者基于FLANN 的快速匹配算法。

特征点匹配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图像具有较大变形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配准性能,而其缺点是对于纹理缺乏明显特征或存在视差较大的区域,会出现匹配错误的情况。

二、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以图像的一些特定区域为基础进行配准。

该方法在医学影像领域较为常见,如脑部MRI图像的配准。

在这种方法中,通常首先选择一些显著的图像区域作为配准参考,可以是人眼识别的解剖结构或者其他特征明显的区域。

然后,通过提取这些区域的特征并进行匹配,实现图像的配准。

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处理缺失纹理或大面积变形的情况,而其缺点是对于纹理稀疏或者不连续的区域,可能无法找到有效的配准特征。

三、基于图像变换的配准方法基于图像变换的配准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变换和变形,实现图像的对齐。

常用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仿射变换等。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需要确定变换模型,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变换模型。

然后,通过优化匹配误差,估计出最优的变换参数,使得两幅图像尽可能一致。

基于图像变换的配准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图像中存在较大形变或者变形的情况下实现配准,同时可以控制图像变换的参数进行精细调整。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和模型选择的挑战。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分类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分类的方法与技巧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分类的方法与技巧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的目标是将输入的图像自动分类为预定义的类别。

这种技术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和场景分类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方法,以及一些提高图像分类准确性的技巧。

一、计算机视觉技术1. 特征提取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特征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通过检测图像中的关键点,并计算这些关键点周围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来描述图像的局部特征。

- 方向梯度直方图(HOG):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梯度方向和梯度幅值,来描述图像的纹理和形状特征。

-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当前最为流行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可以自动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并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2. 特征选择在特征提取之后,通常会遇到特征维度很高的问题,这时需要进行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的目标是在保留重要信息的同时减少特征维度,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和提高分类准确性。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 互信息:通过计算特征与类别之间的相互信息量,来选择对分类有关联的特征。

- 方差分析:通过计算特征与类别之间的方差比,来选择与类别相关性强的特征。

- 递归特征消除:通过逐步剔除对分类贡献较小的特征,来选择对分类最为重要的特征。

二、图像分类方法与技巧1.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图像分类任务有很好的效果。

常用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VM)、最近邻(KNN)和决策树等。

这些方法通常由特征提取和分类两个步骤组成。

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可以使用上述提到的特征提取方法;而在分类步骤中,可以使用上述提到的分类器。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个分类器进行集成学习,以提高分类准确性。

2. 深度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来学习图像的特征表示,并进行分类。

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计算机视觉算法

计算机视觉算法

计算机视觉算法计算机视觉算法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法来处理和分析图像和视频数据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疗诊断、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交通监控等。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视觉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模拟人类视觉系统对图像进行感知和理解。

在图像处理的初步阶段,计算机视觉算法会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接下来,计算机视觉算法会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如边缘、颜色、纹理等,以获取图像的重要信息。

在提取到的特征之后,计算机视觉算法会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通过对已知图像进行训练和学习,计算机视觉算法能够对未知图像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识别。

二、常见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方法1. 图像识别算法图像识别算法是计算机视觉算法中最基础和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图像中物体、人脸、场景等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常用的图像识别算法包括传统的特征提取与分类算法(如SIFT、HOG 等)、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等。

2. 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算法是图像识别算法的一种延伸,它不仅可以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还可以输出物体的位置信息。

常用的目标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滑动窗口的方法(如HOG+SVM、RCNN等)和基于锚框的方法(如YOLO、SSD等)。

3. 图像分割算法图像分割算法是指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对象的过程。

常见的图像分割算法包括基于阈值的方法、基于边缘的方法、基于区域的方法等。

图像分割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学图像分割、图像去背景、目标跟踪等。

三、计算机视觉算法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计算机视觉算法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分析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分析方法

计算机视觉技术中常见的图像分析方法计算机视觉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分析是一项核心任务,它旨在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

图像分析方法涵盖了许多技术和算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分析方法。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图像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提取和强调图像中的特征,并减少噪声和不必要的细节。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和图像尺寸调整等。

图像去噪可以使用滤波器进行,常用的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

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增强和锐化等。

图像尺寸调整常用的方法有缩放和裁剪。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图像分析的核心步骤,它将原始图像转换为可用于进一步处理的特征表示。

特征可以是图像的局部结构、纹理、颜色、形状等。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角点检测、纹理分析和特征描述子等。

边缘检测可以通过Canny算子、Sobel算子和Laplacian算子等来实现。

角点检测方法常用的有Harris角点检测和FAST角点检测。

纹理分析可以使用局部二值模式(LBP)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等方法。

特征描述子是一种将图像特征表示为向量的方法,常见的有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和加速稳健特征(SURF)等。

3. 目标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与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任务,它旨在从图像中找出感兴趣的目标并判断其类别。

目标检测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常用的有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例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和Faster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等。

4. 图像配准图像配准是将两个或多个图像进行对齐的过程,以便进行比较、融合或进行其他后续处理。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实践指南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实践指南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实践指南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使计算机能够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功能,实现对图像或视频的理解和处理。

它在多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机器人导航等。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及实践指南。

一、图像处理和分析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图像分析的第一步,旨在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特定目标、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等。

常用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直方图均衡化和边缘检测等。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提取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可用于目标识别、物体检测等应用。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角点检测、纹理分析等。

3. 目标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与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的目标是在图像或视频中寻找特定的目标,并对其进行分类或识别。

常用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基于特征的分类器(如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

二、计算机视觉应用实践指南1.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

利用视觉传感器(如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可以实现道路和交通标识的识别、车辆和行人的检测等功能。

在实践中,需要对不同环境条件(如光照和天气变化)进行适应性处理,并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和控制。

2.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

它可以用于安全门禁系统、人脸支付等场景中。

实践中,需要采集大量的人脸数据进行训练,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取人脸的特征和进行分类。

同时,要考虑到人脸识别系统的精度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3. 机器人导航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机器人导航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视觉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进行地图构建、障碍物检测与避障等操作。

实践中,需要进行图像分割与定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不同场景进行识别和导航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1期自动化学报Vol.33,No.1 2007年1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January,2007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研究综述贾慧星1章毓晋1摘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由于其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车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核心是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检测行人,从而估计出潜在的危险以便采取策略保护行人.本文在对这一问题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模块:感兴趣区分割和目标识别,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模块所采用的一些典型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性能评估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给予了介绍.关键词行人检测,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感兴趣区分割,目标识别中图分类号TP391.41A Survey of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for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JIA Hui-Xing ZHANG Yu-JinAbstract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the domain of computer vision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It aims at detecting pedestrians appearing ahead of the vehicle using a vehicle-mounted camera,so as to assess the danger and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pedestrians in case of danger.In this paper,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lying in the problem and review most of the literature.A typical pedestrian detection system includes two modules:regions of interest(ROIs) segmentat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ypical methods of the two modules and analyzes their respective pros and cons.Finally,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pose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Key words Pedestrian detection,driver assistance system,ROIs segmentation,object recognition1引言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是指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获取车辆前面的视频信息,然后从视频序列中检测出行人的位置.由于它在行人安全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成为智能车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欧盟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资助了PROTECTOR[1]和SAVE-U[2]项目,开发了两个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行人检测系统;意大利Parma[3]大学开发的ARGO智能车也包括一个行人检测模块;以色列的MobilEye[4]公司开发了芯收稿日期2006-3-14收修改稿日期2006-6-17Received March14,2006;in revised form June17,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314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003102)资助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P.R.China(60573148),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20060003102)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DOI:10.1360/aas-007-0084片级的行人检测系统;日本本田汽车公司[5]开发了基于红外摄像机的行人检测系统;国外的大学如CMU[6]、MIT[7,8]和国内的西安交通大学[9]、清华大学[10]也在该领域做了许多研究工作.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属于计算机视觉中人体运动分析的研究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在运动摄像机下快速准确地检测行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特定领域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期对相关的科技人员起到指导作用.对监控系统和体育运动分析领域中人体检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综述文献[11∼14].行人检测除了具有一般人体检测具有的服饰变化、姿态变化等难点外,由于其特定的应用领域还具有以下难点:摄像机是运动的,这样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领域中检测动态目标的方法便不能直接使用;行人检测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考虑不同的路况、天气和光线变化,对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时性是系统必须满足的要求,这c 2007by Acta Automatica Sinica.All rights reserved.1期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研究综述85表1感兴趣区分割方法Table1Methods for ROIs segmentation原理优点缺点典型文献基于运动的方法通过检测运动区域进行分割受行人姿态的影响较小检测不到静止行人[15]基于距离的方法通过测量目标到汽车的距离进行分割受行人姿态、颜色和光照的影响较小需要额外的测距设备,增加了系统的造价和复杂性雷达[2],立体视觉[1,6,16,17]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通过分析图像上的一些典型的行人特征进行分割可以对得到的图像数据直接操作很难定义出比较鲁棒且易于检测的特征边缘[3]、熵[18]、纹理[4]、“热点”[5,19]基于摄像机参数的方法通过摄像机的几何关系确定搜索区域可以只对感兴趣的区域处理需要对系统参数进行标定,受车辆振动的影响[3,4,19]就要求采用的图像处理算法不能太复杂.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系统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构成了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现有的行人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模块: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s)分割和目标识别.ROIs分割的目的是从图像中提取可能包含行人的窗口区域作进一步验证,以避免穷尽搜索,提高系统的速度.目标识别是行人检测系统的核心,它对得到的ROIs进行验证,以判断其中是否包含行人,它的性能决定了整个系统可以达到的精度和鲁棒性.本文首先讨论这两个模块可以采用的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介绍一些现有的行人检测系统的性能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详细的阐述.2ROIs分割根据分割所用的信息,可将ROIs分割的方法分为基于运动、基于距离、基于图像特征和基于摄像机参数四种方法.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见表1.在实际系统中,各种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彼此互补.2.1基于运动的方法基于运动的方法通过检测场景中的运动区域来得到ROIs.由于摄像机是运动的,所以要想应用该方法,必须首先补偿车辆自身的运动.例如Stein[15]等首先利用光流法估计车的运动,补偿车辆的运动后利用时间差分从而得到运动物体.基于运动的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姿态的影响,比较鲁棒.缺点是只能检测运动的行人.所以目前主要应用在智能监控领域,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往往只作为一个辅助的手段[4].2.2基于距离的方法基于距离的方法通过测量目标到汽车的距离来得到ROIs.可以用来测距的传感器主要包括雷达[2]和立体视觉[1,6,16,17].当雷达与摄像机结合时,必须要考虑各个传感器间的时间同步和空间同步问题.而立体视觉本身就是图像,便于后期的图像处理算法直接进行处理,所以目前大多数基于视觉的检测系统都采用立体视觉来分割出ROIs.基于距离的方法的优点是比较鲁棒,受光照和行人外貌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需要额外的测距设备,从而增加了系统的造价和复杂度.2.3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指通过检测与行人相关的图像特征从而得到ROIs.对于可见光图像来说,常用的特征包括竖直边缘[3]、局部区域的熵[18]和纹理[4]等.对于红外图像来说,主要根据人体尤其是人脸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这一特征,通过检测一些“热点”[5,19](Hot spot)来得到ROIs.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的优点是直接利用了图像信息,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缺点是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很难定义出对每种场景都适用的特征.对这种方法的要求是特征检测算法不能太复杂,整个系统的速度不应该低于对所有窗口进行穷尽识别的速度.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割的算法通常和后面的目标识别算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单步检测算法.例如Viola[20,21]等设计的级联分类器的前几级就可以视为一个ROIs分割算法,后面的几个分类器被视为识别算法.2.4基于摄像机参数的方法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和摄像机参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它对行人在图像上出现的位置和每个位置上目标的大小给出了很多限制,合理利用这些限制可以大大地缩小搜索空间[3,4,19].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处理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缺点是需要对摄像机参数进行标定,并且受车辆振动的影响.3目标识别根据利用的信息的不同,目标识别可以分为基于运动的识别和基于形状的识别两种方法[22],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关文献可以参考表2.在一个实86学报33卷表2行人目标识别方法Table2Methods for pedestrian recognition基于运动的方法基于形状的方法基于明确人体模型的方法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统计分类的方法原理通过分析行人步态(Gait)的周期性来识别行人构造明确的人体参数模型来表示行人通过模板表示行人通过分类器对行人进行识别优点受颜色、光照的影响较小,比较鲁棒具有明确的模型,方便处理姿态和遮挡问题计算方法简单不需要人工设置大量参数、比较鲁棒缺点只能识别运动行人,需要多帧,影响实时性建模和求解比较复杂需要很多模板对付姿态问题,匹配比较耗时间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典型文献[18,23∼25][10,19,26∼28][1,3,29∼31]NN[6,32∼34]、SVM[7∼9,36∼39]、Adaboost[4,40,42]际应用系统中,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4].3.1基于运动的方法基于运动的识别方法指通过分析人运动时的步态(Gait)特征来识别行人.人体的步态具有特定的周期性,通过分析图像序列的周期性,然后与行人步态的周期性的模式相比较,就可以识别出行人.基于运动的识别的好处是避免了人的纹理和光线变化的影响,缺点是只能识别运动的行人,并且要分析很多帧才能给出判决结果,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周期性的检测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Cutler和Davis[23]首先计算不同时间间隔图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对得到的相关信号利用短时傅立叶变换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出行人.W¨o hler[24]等通过一个自适应时间延迟神经网络(Adaptive time delay neutral network)对图像序列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该序列是否是人体的运动序列.以上两篇文献都是对行人的全身进行分析,由于行走的时候双腿的周期性更加明显,所以还可以通过分析双腿的周期性来识别行人[18,25].3.2基于形状的方法基于形状的识别方法指通过分析目标的灰度、边缘和纹理信息来对目标进行识别.基于形状的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出静止的行人,缺点是容易产生大量的“虚警”(False positives).如表2所示,可将基于形状的行人识别方法分为基于明确人体模型(Explicit human model)的方法、基于模板匹配(Template matching)的方法和基于统计分类(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的方法.3.2.1基于明确人体模型的方法基于明确人体模型的方法指根据人体结构的知识,构造一个明确的2D或3D参数模型,通过提取图像的底层特征来求解模型,从而识别行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明确的模型,可以处理遮挡问题,并且可以推断出人体的姿态.缺点是模型比较难构建,模型求解也比较复杂.该种方法能否成功依赖于ROIs分割的准确度.Zhao[26]针对正面和侧面人体分别建立了一个2D的平移–旋转–尺度不变的人体概率模型,该模型不但包括人体的整体形状和各个部件的形状,而且包括各个部件的大小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为算法的求解提供了限制条件,可以根据这个模型推断出被遮挡或者漏掉的部分.采用2D模型的还有Sun[10]和Yasuno[27]等人,Sun等将人体分成头部、躯干和左右腿四个部分,而Yasuno等将人体分为头部和躯干两个部分.相对于2D模型,3D模型在处理姿态、视角变化和遮挡问题上有比较大的优势.在Bertozzi[19,28]等人开发的利用红外图像检测行人的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姿态和行人的衣着,建立了一系列3D人体模型来对红外图像中的行人进行识别.3.2.2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通过存储一些灰度或者轮廓模板来表示行人,识别的时候只需要度量模板与输入窗口的距离就可以识别行人.基于模板匹配的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由于行人姿态的复杂性,很难构造出足够的模板以处理不同的姿态.基于模板匹配的最典型的算法是由Gavrila[29]提出的基于轮廓的分层匹配算法,该算法已经应用于PROTECTOR[1]项目.为了解决行人姿态的问题,Gavrila构造了将近2500个轮廓模板对行人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出行人.为了解决众多模板引起的速度下降问题,Gavrila采用了由粗到细的分层搜索策略以加快搜索速度.匹配的时候通过计算模板与待检测窗口的距离变换(Distance transform,DT)图像之间的Chamfer[30]距离来度量两者之间的距离.采用DT图像而不是原始图像计算距离的好处是,得到的距离测度是模板变换参数的平滑函数,方便了快速搜索.基于轮廓的Chamfer距离的识别方法还被成功地应用于[31].除了对人的全身通过模板匹1期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研究综述87配进行识别外,对于人体的局部部件同样也可以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进行识别.例如,Broggi[3]等人利用不同大小的二值图像模板来对人头和肩部进行建模,通过将输入图像的边缘图像与该二值模板进行比较从而识别行人,该方法被用到意大利Parma 大学开发的ARGO智能车中.3.2.3基于统计分类的方法基于统计分类的方法通过机器学习从一系列训练数据中学习得到一个分类器,用该分类器来表示行人,然后利用该分类器对输入窗口进行识别.基于统计分类的方法的优点是比较鲁棒,缺点是需要很多训练数据,并且很难解决姿态和遮挡的问题.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设计.特征提取的目的是降低数据的维数,得到能反映模式本质属性的特征,方便后面的分类;分类器设计属于机器学习领域的范畴,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计算复杂度较低,并且推广性较好的分类器.针对行人识别问题,可根据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将现有的基于统计分类的方法分为基于神经网络(NN)的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和基于Adaboost的方法.神经网络通过学习的方法将模式的特征隐含在一系列的网络参数之中,可以描述极为复杂的模式,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模式识别领域中的光栅字符识别和人脸检测上,它在行人的检测上也有广泛的应用[6,32∼34].Zhao[6]采用图像梯度的幅值作为特征,采用三层的前馈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来识别行人,采用梯度而不是原始灰度图象或者二值图像的原因是为了消除光照的影响,同时避免二值化时阈值的选择问题.Szarvas[33]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tral network,CNN)来识别行人,CNN直接利用原始图像灰度值作为输入,将特征的提取过程作为隐含节点包含在网络的结构中,通过学习算法自动选取最佳的分类特征.Franke[34]等人直接利用原始图像灰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SVM是Vapnik[35]提出的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 principle, SRM)的统计学习理论,比基于经验风险最小化(Empirical risk minimization principle,ERM)的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最早提出利用SVM进行行人检测的是Oren[7]等人,Oren利用Haar小波特征,结合SVM算法构造了一个静态图片上的行人检测系统.该检测算法首先将原始图像灰度空间转换到过完备(Over-complete)的Haar小波系数空间,相对于原始灰度特征空间,Haar小波系数空间可以更有效地表征行人,从而为利用SVM 分类器进行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Haar小波特征和SVM分类的行人识别方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出现了许多改进的算法[8,36,37].Mohan[8]等人提出了基于部件(Component-based)的识别策略来解决人体的姿态问题.Grubb[36]设计了两个SVM分类器,一个针对正面和背面图像,另外一个针对侧面图像,然后将这两个分类器的判决结果进行融合.Oren的方法同样可以直接应用到红外图像里行人的识别上[37].对于红外图像,由于人体和背景的灰度差别比较明显,图像灰度值也可以直接作为SVM算法的输入[5,16].除此之外,形状描述符特征[38]、Gabor[9]特征、梯度方向的直方图特征[39]与SVM的结合也广泛地应用于现有的行人检测系统中.Adaboost是一种分类器组合的策略,它的目的是将一些弱分类器组合成一个强分类器.Adaboost 得到的分类器具有较好的推广性能,现在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早将Adaboost 应用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是Viola等人,利用矩形特征、Adaboost算法和级联分类器成功地实现了第一个实时人脸检测系统[20].近几年的人脸检测算法几乎都是这一检测方法的改进.Viola同样将该方法应用到了监控系统中行人的检测上[21],该方法同时利用两帧的信息,利用一系列矩形模板提取外貌和运动信息,从而实现了监控系统中的低分辨率的行人的检测.Abramson[40]将Viola的方法直接应用到了汽车辅助系统中的行人识别上.除了方便快速计算的矩形特征外,SIFT[41](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特征由于其尺度不变的良好特性,它与Adaboost的结合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Shashua[4]等给出了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一个系统的行人检测方案,它将识别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在单帧识别阶段利用Adaboost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对行人进行识别,在多帧识别阶段通过分析行人的运动信息来进行综合的判决.在使用Adaboost 训练分类器时,利用了类似SIFT特征的梯度方向的直方图特征,为了解决行人的姿态问题,该方法根据姿态的不同,手工地将训练集分成了不同的子集,从而大大降低了类内的变化.基于Adaboost的检测方法同样可以结合分块检测策略以降低类内变化,Mikolajczyk[42]等人将人体分成七个部分,针对每一个部件利用类SIFT特征和Adaboost建立起一个检测器,然后将检测结果利用概率图模型进行融合从而识别站立的行人.4现有的系统和性能4.1评价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的最难的问题是不88学报33卷表3典型行人检测系统的实验结果Table3Experiments results of typical existing pedestrian detection systems作者ROIs分割目标识别实验结果Broggi[3]利用摄像机参数和竖直边缘的对称性利用人头的模板匹配仅仅给出了几张图片作例子,无详细测试结果Gavrila[29]无分层模板匹配和RBF分类器基于检测的评价方法:用900张彼此无遮挡的图片做测试,正确检测率为45%∼75%,虚警率不详Zhao[6]立体视觉利用梯度图像的神经网络分类器基于分类的评价方法:用8400个窗口作评价,正确率为85.2%,虚警率为3.1%Shashua[4]利用纹理特征基于SIFT特征的Adaboost分类器对于向马路内运动的行人的检测率为96%,在5个小时的驾驶过程中只出现一个虚警.Oren[7]无基于Haar特征的SVM基于分类的评价方法:检测率为69.6%,虚警率为1:15000Mohan[8]无基于Haar特征的SVM,将行人分块基于分类的评价方法:检测率为90%,虚警率为1:10000同的算法的性能评价,由于评价数据和评价方法的不同,很难比较出不同算法的优劣.目前文献中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分类器的评价和基于检测的评价.基于分类器的评价针对“目标识别”这一步骤中采用的分类器的性能进行评价,正面测试样本是一系列和训练样本同样大小的包含行人的窗口,正确率一般用正确分类的窗口数量和总的窗口数量的比值来表示;负面测试样本是一系列不包含行人的窗口,虚警率用错误分类的窗口数量和总的窗口数量的比值来表示.基于分类器的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缺点是这不是针对行人检测问题本身的评价,很难评价出一个行人检测系统的整体性能.基于检测的评价是对行人检测问题本身的评价.测试数据一般是一个图片集或者视频序列,人工对行人在图像或视频中的位置进行标注.评价时将检测到的行人的位置和标注的位置进行比较,如果误差小于一个阈值,则判决为正确的检测结果,否则视为一个虚警.正确率被定义为正确检测到的目标个数和手工标注的目标个数的比值;虚警率被定义为一个数据集上出现的总的虚警的个数或者平均出现一个虚警个数的帧数.该评价方法的优点是是对检测问题本身的评价,直接评价了ROIs分割和目标识别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性能;缺点是由于手工标注的主观性和判决正确检测结果阈值设置的不同,使得很难比较各个系统的优劣.以上评价的方法仅仅是从模式识别的角度进行的评价,如果从行人检测的目的即防撞报警的角度出发,性能的评价更加复杂.例如,针对不同的行人对安全的影响,Shashua[4]等人将行人分为横穿马路的行人、静止的行人和沿着马路走的行人,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给出检测结果.Gavrila[1]在PROTECTOR项目的最终测试中为建立一个系统级的测试评价方法作出了尝试.除了评价方法的不同外,各种算法用来做测试的数据集也不完全相同,使得算法的评价十分困难,建立一个公共的训练和测试数据库是该领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4.2典型系统的性能虽然行人检测的文献很多,但给出详细实验结果的并不太多,并且彼此采用的数据集和评价方法的差别很大,使得很难进行公平的比较.但为了对目前的系统的性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表3给出了一些典型系统的实验结果和所采用的方法.其中的大部分结果仅仅还停留在PC上的仿真阶段,已经在汽车上做过测试的主要包括Broggi[3]等人的基于竖直边缘和简单人头模板验证的系统,Gavrila[29]等人的基于分层模板匹配的系统,Zhao[6]等人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和Shashua[4]等人的基于Adaboost 的系统.5总结与展望本文介绍了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分析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行人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常用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系统一般包括ROIs分割和目标识别两个模块. ROIs分割的目的是快速确定行人可能出现的区域,缩小搜索空间,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立体摄像机或雷达的基于距离的方法,其优点在于速度比较快、比较鲁棒.目标识别的目的是在ROIs中精确检测行人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统计分类的形状识别方法,其优点在于比较鲁棒.目前这一领域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标准的测试数据库和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进展,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将有望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数据库和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目前,行人检测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