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
秦刚
依据现有史料,当年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他创编了陈氏太极老架共计七路,分别是:太极五路[陈氏头套(十三式)五十七式;二套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捶)二十四式;四套红拳(小四套捶)二十三式;五套二十九式;炮捶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式一路。

至陈长兴时,陈氏太极精练简化为太极拳一路,二路(炮捶)——也即今世流行的陈氏太极老架;而原有的长拳一百单八式及太极二至五路则少有人习了。

笔者由于机缘结论先天无极门陈太平先生并拜入先生门下,始得见陈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之独特风貌。

太极长拳共一百单八式,式式相异,演练时气势雄浑,确如王宗岳在其传谱中讲“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将此拳拳谱与戚继光拳经比较,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名称相同的共计有:懒扎衣、金鸡独立,探马拳、七星拳、倒骑龙、悬脚虚、丘刘势、抛架子、拈肘势、一霎步、擒拿势、下插势、高四平、倒插式、小神拳、雀地龙、一条鞭、朝阳手、雁翅势、跨虎势、拗弯肘当头炮、顺弯肘等二十九势。

另外歌诀尚有六句完全相同:七星势手足相顾、丘刘势左搬右掌、兽头势如牌换进、朝阳手遍身防腿、跨虎势那移发脚、当头炮势冲人怕。

以上比较结果可以说为太极源流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太极长拳人称太极快拳,是陈氏太极拳的进阶拳法。

初习此拳时难度较大,但如训练有方则进步甚速。

陈氏太极讲究由慢至快,以至快慢相兼,长拳便属于“快”的层次。

此拳所需要的“快”,不单指肢体肌肉方面,而是更注重意快;因为单纯肢体快是有极限的,而经独特的意识训练后可进一步提高速度。

另外,此拳的独特之处是其行拳路线短,不是人为划圈、肢体走圆,而是走内圆,行拳时肢体运行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表面看是走直线,实际上却是循行圆的轨迹;寓攻防于一体,化打同时进行,正是“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

武谚说:“筋长则力强,骨干则力坚”,武林各派都很重视舒筋开骨,陈氏太极长拳也讲究舒筋开骨,并具有独特的辅助功法。

与一般舒筋开骨功法不同,太极长拳的舒筋开骨功不是运用某一间架使自身筋骨在意识与外力作用下张天。

人体之筋就如同橡皮条,长期拉伸会加速其老化从而失去弹性;虽然运用外力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但对身体造成的损失却是得不偿失。

长拳108式的舒筋功讲究润筋开骨,即通过调节气血在周身运转,用气血润养自身筋骨,这样,筋骨在得到充分保养的同时也增加了弹性。

此功法功效宏大,融技击、养生于一体。

陈氏太极长拳108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是现存陈氏太极拳中唯一一套即可单练又可对练(对打)的拳法。

对练是从盘架、推手到实战的有效过渡。

初习时尚循一定程式,见势打势;有一定基础后便随势走势,运用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中“颠、起、倒、插”的训练方法,不再受定势约束。

这也即是太极拳论所讲“守规矩到破规矩”的过程。

目前全面掌握这种训练方法的人已少之又少。

陈氏长拳108式的推手与现在流行者有所不同,没有流行推手中的单推、双推、定步、活步之说,其较为固定的训练模式仅有一个大朋大履,且偏重于缠
法。

在108式的推手中,没有人为的划圈,而是在大履基础上训练粘手与打手。

粘手没有特定形式要求,通过在接触点上感知对方劲力、速度的变化,对自身劲力做出相应调整,同时手、眼、身、法、步也均采取相应的变化。

这种快慢相兼、随机应变的训练,不是慢悠悠的听劲、摸劲所能比拟的。

实战中不可能待双方接手后才开始,而必须在对方攻击发起但尚未接触我时,迅速建立接触点并根据对方的力道、速度采取相应变化,抢点夺位,化解对方攻势,同时施以反攻,变被动为主动。

这种能力必须在俣手中训练,在无接触点的情形下寻求变化。

陈氏太极长拳108式拳架古朴大方,讲究大开密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寓攻防于一体,其拳势式式讲求功效,极具实战性,追求简单直接,一两下即结束战斗。

另外,长拳108式盘架中遵循了戚继光《拳经》中的八字秘诀,风格独特,此处暂不赘述,将另撰文述及。

陈师曾经为陈氏太极十八代传人、陈发科先生早期弟子邓杰老先生演练此拳,得到邓老的高度评价,他说:早年听我师发科公谈及此套长拳,真没想到这套原始拳法竟还得以完整传承下来,实乃天幸。

摘自《武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