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班级:高二文五班
学号:1310529
姓名:王一涵
日期:2011.12.11
一、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内容为伊斯兰的发展史研究,研究伊斯兰的发源和发展。

其中以研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从地理环境中看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

看一个强大的宗教民族是如何诞生的,并又是如何适应环境,蓬勃发展。

二、关键词
伊斯兰教地理环境传播发展
三、前言
在地理课上,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讲起了世界上的宗教。

它们每一个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中伊斯兰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试图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来更加了解是什么创造了伊斯兰民族,是什么使它们如此充满活力的生存着,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

四、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强大的宗教依托其广大的信徒网发展壮大。

其中,真正进入中国的宗教之一便是伊斯兰教。

伊斯兰是如何起源发展的呢?让我来通过地理的角度来分析。

五、研究方法
本篇研究性学习报告将采用材料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习伊斯兰宗
教传播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六、研究内容(正文)(一)伊斯兰人口分布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伊斯兰教徒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部分地区、非洲北部和东部。

而通过观察下面的世界地形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分布地区主要以沙漠、草原等炎热干燥的地方。

(二)伊斯兰教的起源
1、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于7世纪时起源于阿拉伯半岛。

当时,拜占庭与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商道在该地进行长期战争,使当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废,商道梗塞,人口锐减,城市萧条,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阶层都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当时的困境。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实际上是综合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半岛上原始宗教等教义,声称得到"安拉"(真主)启示,让他在人间为"安拉""传警
告","报喜信"和"慈惠众生"。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将宗教活动中心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组织。


从本段查询到的伊斯兰教发展其原来看,其创立的目的是统一阿拉伯大陆。

而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统一是必然的。

首先,西亚气候如下:
(1)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

(3)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区)本区主要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和伊朗高原西缘。

从中可以看出西亚的气候主要特点(除了地中海气候),均为干燥炎热。

所以阿拉伯民族主要从事的是游牧经济,因为游牧经济属于“移动经济”——即人跟着所饲养的牲畜移动。

对于阿拉伯民族,没有什么比游牧经济更好了。

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干燥炎热。

水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人类寻
找水源的能力明显不如动物;其次,水源在每个地点都不多,
所以需要移动寻找新水源。

而且如果是在热带草原气候的地区,干旱季的迁徙是必要地。

2、气候下的草原沙漠。

由于这样的气候,大部分阿拉伯地区为沙
漠或者草原。

这样的地理条件加上干燥炎热是不适合定下来的
农耕经济的。

草原地区也因其特点适合游牧经济(中亚等草原
地区都可以看出)。

沙漠更不用提了,能发展绿洲经济,但毕竟是少数。

3、地形:阿拉伯地区有沙漠、高原,但是平原只有小小的美索不
达米亚。

游牧经济才是发展的道理
所以综上所述,发展游牧经济是必须的。

而阿拉伯地区的资源据我猜测,那样的游牧经济缺乏水果蔬菜,丰富于肉类。

人类是会为了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而想尽办法寻求各种食物的物种。

而阿拉伯地区能找到的水果蔬菜,估计就只能靠黑海和地中海附近的拜占庭地区了。

拜占庭帝国位置(6世纪的为浅黄色)
波斯帝国疆域
从这两国的疆域我们就可以知道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对于阿拉伯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因为这个地区不仅是交通要塞,还是阿拉伯民族能够得到除了肉了的食物的要道。

占到这里,不仅意味着水果蔬菜的输入,还意味着肉类的出口。

一切一切都向拜占庭和波斯展现着未来的美好。

这样一个地区,谁得到谁就是大王帝国。

所以难怪他们会争成这样,为这样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够体会到这场战争的利益所在。

每场战争最痛苦的便是人民。

这场争夺商道的战争似乎是没完没了了,随之而来
的是逐渐垮塌的经济和愈发悲惨的人民生活——统一,才是出路。


是,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这样的利益冲突下,如何统一?时势造英雄,穆罕默德的出现,给所有阿拉伯人民指了一条出路。

那,就是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出现,无疑使阿拉伯人民的福音。

在伊斯兰教的指引下,阿拉伯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共同去打败拜占庭。

或许,我们现在就能理解伊斯兰为什么在阿拉伯语里意味着“顺从”了——因为利益冲突尖锐的情况下,顺从服从才能引导阿拉伯人民走向某种程度的统一,共同创造新的生活。

事实上,或许因为有伊斯兰教的出现,波斯才能在百年拉锯战中存活下来并削弱拜占庭的力量;或许因为他们思想的统一,阿拉伯人民才能在后面灭了拜占庭。

(三)伊斯兰教的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伊斯兰教中典型的习俗和节日有这样一些:
1.不食猪肉,以及其他一些特定的食物,不饮酒
2.开斋节(开斋节前要进行把斋)
3.每天做礼拜
或许会有些不敬,但我依然试图来解释为何会有这些典型习俗的出现。

1)不食猪肉等特定食物,在我看来,也许和他们的地理环境有关。

首先根据网上资料:“高湿和低湿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都有不良的影响。

过度的太阳光照,可破坏猪的组织细胞,使皮肤损伤,影响机体热调节,可使体温升高,患日射病,对眼睛有伤害作用。

灰尘对猪的健康有直接影响。

”只是看一下这些饲养猪的要求,我们就可以知道西亚地区是完完全全不适合猪生长的。

凭我妄自猜测,我估计伊斯兰教的禁止食品或许正是他们所缺乏的。

首先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是经济下降,生产力被破坏,社会矛盾突出。

所以禁止吃这些食品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亚地区缺乏,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缓解矛盾。

2)把斋和开斋节。

在阿拉伯地区这种炎热干燥,缺乏水果蔬菜和水
源的地方,是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和节日的。

9月斋戒月,十月开斋。

这是为什么呢?
阿拉伯半岛多为热带沙漠气候,而他们的水果蔬菜估计多来自于地中海气候地区。

而9月份正是夏季与冬季的中间点,此时地中海气候少雨已久,屯的水果蔬菜和水源已经不再充裕。

或许这就是九月斋戒的原因。

这不仅可以节约使用水源和食品,还可以锻炼阿拉伯人民的意志力——使他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3)做礼拜。

礼拜如此频繁的原因是为了巩固伊斯兰教的地位,加强
其精神传播。

而这是在大战争的环境下决定的。

国家需要兵源,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伊斯兰教正好能够满足这些要点,这也是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经久不衰而越发充满活力的原因。

人人服从于真主的指示,而伊斯兰化的政府就能够发出有效号令——民族存活下来了!
(四)伊斯兰教的传播
现在来看看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根据第一项的分布研究来看。

集中在南亚次大陆、西亚、北非、欧洲的土耳其,还有中国的部分地区。

根据观察,这些地区都是属于炎热干燥的地方。

或许我们可以来看看伊斯兰教本身适合哪种地理条件。

伊斯兰教培养的这种精神,是适应严酷的自然条件的必须条件。

所以伊斯兰教可以帮助相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生存下去,团结在一起。

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他们也会有旱季,也炎热。

所以他们需要伊斯兰教。

可是印度不是完完全全意义上的干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印度印度教更为传播广泛,成为主要的核心宗教。

西亚就不用解释了,起源地。

北非是拥有撒哈拉沙漠的地区,是世界上能与西亚地区相像到极致的地区。

同样拥有地中海、沙漠气候。

加上骁勇善战的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教的精神磨砺课下四处扩张,北非毫无疑问是会被伊斯兰教收入囊中的。

欧洲的土耳其——欧洲与西亚的交界处,是伊斯兰教能把握的欧洲的最大土地了。

因为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热带沙漠),注定它会被伊斯兰征服而非基督教。

中国的部分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州,新疆自治区,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盘踞的地点。

“宁夏的基本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干旱、冰雹、大风、沙尘暴、霜
冻、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

”“新疆气候的几个特点: 干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大、日照丰富。

”这两个地区虽然和西亚地区有所差别,但还是很相似的。

中国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这里的大陆性气候就增强了。

新疆就更不用说了,身居内陆。

但因为其相似但不同性,决定了伊斯兰教进来以后成为新的两个民族——回族和维吾尔族。

中华文化的古老决定了任何文化企图占据这里只是妄想,而这些文化也只能与传统文化结合成为新的分支。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旅程,就此止步。

印度尼西亚。

“每年的10月至3月,全国便进入了多雨的日子,各地常被笼罩在水幕之中,对于赴印度尼西亚旅游的游客来说,不宜选择此时出行,霏霏淫雨给外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每年的4月到9月便进入了印度尼西亚的旱季。

全国各地骄阳似火,酷热难耐。

”根据此资料显示,印度尼西亚也需要伊斯兰的精神来支持他们度过那旱季。

(五)总结
伊斯兰教是那么的神奇,它在历史和地理的召唤下产生,借助地理的召唤下传播。

每个宗教的发展和起源,追根溯源都与地理环境分不开关系。

伊斯兰教的传播或许已经不会再扩张的太大。

但谁说得清呢?地理环境会改变,只要地理和历史适宜,宗教就会衍生变强大。

七、收获
在这次研究学习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地理对于我显得更加有魅力了。

我会加油学习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来分析事情,真是其乐无穷。

八、评估
我这篇写得很流畅吧,因为自己本身对地理很感兴趣。

个人认为这篇是在认认真真准备和考证资料的前提下写完的。

算是很满意的一片报告。

九、感谢
感谢颜老师对我的指导,因为有颜老师的指导我才能够写出这篇让我自己欣喜异常的论文。

十、注释
研究内容中加引号的句子均来自百度搜索,但是保证只有打引号的句子为搜索内容,其他均为本人想法和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中国清真网(/)
百度百科(拜占庭、波斯、伊斯兰教起源的历史背景)百度(气候、具体地区气候特征、旅游资讯)
Google Earth(地形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