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教育实验法【圣才出品】
小学教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C.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提高国家竞争力D. 培养专业技能3.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执行者D. 学生的服务者4.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记忆法5. 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活动C. 家庭教育D. 校园文化建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小学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2. 描述一下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分析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2. B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B 学习的引导者4. D 记忆法5. C 家庭教育二、简答题1. 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于:-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方法包括:- 设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确保安全和教育性。
- 结合学科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巩固知识点。
- 鼓励学生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自我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教育考研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小学教育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培养高级技能人才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 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 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模拟实验法答案:D3.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教学B.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C. 加强管理,消除差异D. 只关注优秀学生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教育中德育的内容?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宗教信仰教育D. 法制教育答案:C5.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B. 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C.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D. 增加作业量,加强练习答案:C6. 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作为升学的唯一依据答案:C7.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课外活动的作用?A.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B. 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C. 替代课堂教学D.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答案:C8.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A. 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B. 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C. 引导学生享受学习过程D. 经常批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答案:C9. 小学教育中,以下哪项不是家校合作的内容?A.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B. 定期进行家访C. 家长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习D.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答案:C10.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好奇心?A. 忽视学生的提问B. 限制学生的探索行为C. 鼓励学生的提问和探索D. 只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A. 扎实的专业知识B. 良好的道德品质C. 丰富的教学经验D. 强烈的责任心答案:A B D12. 小学教育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A. 家庭环境B. 学校设施C. 个人兴趣D. 社会风气答案:A B C D13. 在小学教育中,以下哪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A. 文化课程学习B. 体育活动C. 艺术欣赏D. 社会实践答案:B C D14. 小学教育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激励性原则D. 惩罚性原则答案:A B C15. 小学教育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A.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B.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D.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学论考研题库及答案
小学教学论考研题库及答案小学教学论考研题库及答案小学教学论是考研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题库及答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小学教学论考研题目及答案。
1. 简述小学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学的特点包括: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强烈;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较弱;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学生行为表现多样化。
对教师的要求包括: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请解释一下小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培养。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活动和挑战性的任务;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小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和管理措施,使课堂秩序井然,学生能够安静听讲、积极参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课堂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和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4. 请论述一下小学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小学教学中,评价与反馈应具备以下特点:客观公正,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元化,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及时性,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名词解释1.科学研究答: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活动。
它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前者主要是为获得关于各种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目标或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
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答: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小学教师为主体或与专职教育人员相结合,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文献分析、理论探讨等方式,探讨或解决小学教育领域中各种有研究价值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从而达到认识小学教育活动规律或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它的作用主要有:①改善教育实践;②推进理论建设;③提高教师素质。
3.科研群体答:科研群体是指为适应特定科研任务的需要而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专业)团体。
一般以课题组的形式结成科研群体。
小学教育科研的群体往往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群体,以教研组或同一班级任课教师为单位。
科研群体的基本特征是:优势互补、协同攻关。
科研群体的模式主要有:①以专业为基础的学科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②以教育实际问题为中心,在基层教育组织建立的三级教育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③以教育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
4.科学方法答: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又称为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体现在:①服从并服务于科研任务;②具有更为严格的规范性。
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科学这个概念?答:一般来说,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去理解科学这一概念:(1)“科学是某种知识体系”国外有辞典把科学称为“合乎逻辑地排列起来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指那些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广义地讲,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的一切知识都属科学。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圣才出品】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圣才出品】第10章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简答题1.学生的个性差异指的是什么?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答:(1)学生个性差异的含义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它不仅表现为人们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还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
正是由于人的心理上存在差异,才形成人的心理面貌上的独特性和无限的多样性,个体才有“个性”,人才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独立存在。
(2)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学校里的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才的心理条件,每个人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都有他们自身的价值。
但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使他们具有的潜能不同、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不同、道德品质不同等等。
即条件不同、情况不同。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摒弃应试教育的淘汰制,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
学校应是一方沃土,使各种禾苗都茁壮成长。
这就要因材施教,即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在分析学生的差异心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个性。
2.你认为一个教师应该怎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答: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和教学,在分析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具有内在的动因和心理条件,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是一个师生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
如果说“教”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价值、品德等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或借助其他手段外化、输出,呈现给学生,那么,“学”就是学生将教师呈现的知识、技能、价值、品德等通过感知、理解和操作练习等方法输入、内化。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6章 准实验设计)【圣才出品】
第6章准实验设计一、选择题1.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答案】D【解析】准实验设计是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二、简答题1.设想一个或两个实验因子,结合你所了解的某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个采用等组法的教育实验计划。
答:等组实验法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基本相等的班或组,作为实验对象。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比组被试分别施加不同实验因子的影响,使两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然后对不同实验因子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观测比较。
以某小学为例,比较两种方法——讲解法与操作法对小学生自然常识知识学习的影响。
对实验班采用操作法进行自然常识教学,对照班则为传统的讲解法。
同时其他条件保持平衡。
实验后再对两班作复测,比较两班的成绩的差异。
2.简述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
答:根据实验中的变量以及无关因素控制水平,可以把教育实验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因素设计(仅含有一个自变量),具体包括前实验设计、准(类似)实验设计和真实实验设计;另一类是多因素设计(包含两个或多个自变量)。
(1)前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它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①单组后测设计,也称单一性个案研究a.特征:只有一组被试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对照组;实验中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一个后测,将后测的结果作为实验处理的效应。
b.局限性:这种实验设计,由于不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因此内外在效度都不高。
②单组前后测设计a.特征: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对照组;仅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大于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b.优点第一,因为有前测,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选择被试的某些信息。
第二,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每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地验明实验处理的效果。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份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的内容,供参考:一、选择题1.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因材施教C. 一刀切教学D. 循序渐进3. 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只关注成绩B. 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C.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D. 过度依赖惩罚二、填空题4. 小学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_,即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结合,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三、简答题6. 简述小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
7. 描述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堂管理。
四、论述题8. 论述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 分析小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某小学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发现学生对新概念理解困难。
请分析该教师可能采取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你的建议。
结语: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的目的是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内涵,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份题库能对考生的复习和准备有所帮助。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5章 实验研究)【圣才出品】
第5章实验研究一、选择题1.以教育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适用于()。
A.系统理论性研究课题B.决策性研究课题C.应用性研究课题D.探索性研究课题【答案】D【解析】探索性实验。
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
是以探索某种教育现象以及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及可题解决,尝试建构某种理论体系,具有强的创新性。
这类研究课题,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严格合理的条件控制,比较规范的实验程序以及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处理,寻求尽可能大的内部效度,并以科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
2.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
A.研究问题的性质B.研究的目的C.研究的阶段D.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答案】A【解析】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
3.实验研究的情境和被试的代表性主要影响实验的()。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B【解析】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对外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其一是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其二是实验情境对被试的影响。
4.实验研究的重点放在()。
A.变量之间的关系B.阐明教育理论C.解释教育现象D.阐明教育事实【答案】A【解析】在实验研究中,重点应该注重变量之间的关系。
5.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B.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答案】A【解析】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
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6.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圣才出品】
第4章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简答题1.说明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心理过程。
答:(1)概念的形成①概念的形成条件儿童概念的形成条件有两方面:一是内部条件,即儿童掌握和辨别正反实例变式的能力。
二是外部条件,即成人对儿童分出的实例所作出的反应(肯定或否定),这是儿童必须得到的反馈信息。
②概念形成的过程概念形成的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阶段,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进行抽象;类化阶段,儿童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辨别,儿童发现某一属性,认同这一属性,同时也认知了这些属性间的差异性以便分类。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可分为辨别关键属性、抽象、假设、验证、选择、整合、分化和表述等几个阶段。
这个过程本身带有解决问题的性质,也体现了发现学习的特点。
发现学习是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
(2)概念的同化获得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结合和相互作用,从信息加工处理的角度来讲,是新信息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包括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和并列结合性同化三种模式。
①类属性同化的典型方式就是类属学习。
所谓类属学习,就是通过类属过程获得概念的学习,即把新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类观念,并与相应的、与之相适当的观念联系起来的过程。
当原有观念的概括和统摄水平高于新学习的概念时,新概念与原有观念之间就构成了类属关系,亦称下位关系,所以这种学习亦称为下位学习。
它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关系类属学习两种形式。
②总括性同化的典型方式是总括学习,也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新学习概念的意义。
由于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所以,这种学习又称为上位学习。
③并列结合性同化的典型方式是并列结合学习,也就是通过并列结合获得概念的意义。
这是在新学习的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关系,既非从属关系义非总括关系,但有共同的关键特征,即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新学习的这个概念就与原有的关系概念并列结合,新的关系概念就获得了意义。
考研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考研小学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全面发展D. 培养特长2.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教师为中心D. 启发式教学3.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A. 忽视差异,统一要求B. 强化差异,分类教学C.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D. 消除差异,追求统一4. 小学教育学认为,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优秀学生B. 诊断和改进教学C. 给学生排名D. 作为升学的依据5. 在小学教育中,合作学习的优势包括()A. 增强竞争意识B. 减少学生负担C.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D.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 小学教育的目标B. 小学教育的内容C. 小学教育的方法D. 小学教育的管理7. 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A. 专业知识B. 爱心和耐心C. 良好的沟通能力D. 严格的纪律要求8.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A. 家庭环境B. 社会文化C. 学校教育D. 个人天赋9. 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鼓励学生提问B. 限制学生的思维C. 开展实践活动D. 重视结果而非过程10. 小学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客观性B. 全面性C. 一次性D. 激励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小学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12. 描述小学教育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小学教育中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14. 分析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C4. B5. C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 D7. A, B, C8. A, B, C, D9. A, C10. A, B, D三、简答题11.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教学理论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教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学理论中,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A. 行为的模仿B. 知识的积累C. 认知结构的构建D. 技能的训练2. 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
A. 布鲁纳B. 皮亚杰C. 维高斯基D. 布隆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纪律的维持者D. 以上都是4. 根据维高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该发生在学生的()。
A. 现有知识水平B. 现有知识水平之上C. 潜在知识水平D. 潜在知识水平之下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选拔优秀学生B.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C. 惩罚表现不佳的学生D.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教学理论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A. 直接教学B. 合作学习C. 翻转课堂D. 个别化教学7. 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学习者的特点B. 教学目标C. 教学媒体的选择D. 教学时间的安排8. 以下哪些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
A. 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发生的B. 知识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构建的C.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D. 学习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9.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包括()。
A.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B.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C. 强调记忆和重复练习D.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0. 以下哪些是教学评价的功能?()。
A. 诊断学习问题B. 激励学生的学习C. 监控教学过程D. 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布鲁纳的“螺旋课程”理论的主要特点。
12. 论述如何运用维高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四、论述题(25分)1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点的理解,并探讨其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学习动机【圣才出品】第3章学习动机简答题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
(2)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关系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那个结果的某种动因,它说明学生为什么要达到那个目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的目的,反之亦然。
没有无目的的动机,也没有无动机的目的。
②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
但是,动机与目的之间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可以彼此交替、相互转化的。
③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学习动机是活动的原因,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但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对因果关系。
即一个学习动机不一定只有一个学习目的,一个学习目的也不一定只存在一种学习动机。
具有同一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往往不同;同样,学习动机相同的学生,其目的也可能不同。
2.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联系。
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联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
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超过或低于最佳状态,都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动机水平过弱时,表现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学习结果也不会很好,动机水平过强时,表现为过度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过程,因而对学习也不利。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教育文献研究【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文献研究一、名词解释1.文献、教育文献答:教育文献是文献的一种,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文献是指记录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它包括那些记录有已经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知识、情报及其他信息的一切载体,其实物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实物形态的历史文物、音像资料、微缩胶片、计算机使用的磁盘、光盘和其他电子形态的数据资料等等。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材料。
教育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大致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教育文献资料主要分布在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等。
2.文献法答: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形成于历史研究中。
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搜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
其特点是:①间接性;②无对象的反应性干扰;③自发性、坦白性;④样本数可以较大;⑤便于对研究对象做纵向分析。
其局限是:①偏见;②有选择的残留、不完全、不易获得;③抽样偏差;④限于言语;⑤缺乏标准形式,编码困难。
3.内容分析法答: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依据对文献内容的定量描述来判断某方面事实的研究方法。
它起源于历史研究,是社会科学家借助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历史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是各类文献资料,其明显的特征是量化。
它在教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来对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研究工作的趋势做出描述和预测。
4.外审法、内审法答:外审法和内审法是鉴别文献真伪的两种方法。
它们都是通过比较来实现鉴别,去伪存真,以提高搜集到的文献的质量。
外审法是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①版本真伪鉴别,一方面把该书的编排体例与同时代的同类出版物比较;另一方面,还可以查书中的内容是否有反映成书年代以后的事实。
②作者真伪的鉴别,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先通过分析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确定作者的语言风格,核实文献的风格是否与之一致;二是分析全部文献的体例是否一贯;三是文献的思想观点和逻辑是否前后一致。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研究数据的处理技术【圣才出品】
二、问答题 1.统计图、统计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1)统计图是利用点、线、面、体等绘制成几何图形,以表示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及 其变动情况的工具。 统计图的优缺点 ①优点: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数量上的特征。 ②缺点:反映事物的数量及其关系不够精确,只能表示基本的、大概的情况。 所以,统计图一方面需要精心绘制,另一方面也需要与统计表或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 便取长补短。 (2)统计表是将数据分类整理和归纳成表格的形式。 统计表的优缺点 ①优点:能以表格的形式将数据分类整理和归纳,以简洁、清晰的少量篇幅呈现大量的 信息,便于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比,从而有利于发现各项统计指标的情况和相互关 系。 ②缺点:随着进行分类所依据的研究对象的特征数量的增加,表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复杂,
6.总体 样本 答: 总体是指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一切按特定特征所描述的人物或行为反应的集合; 它可以是教师、学生等不同类别的人,也可以是人的行为表现或其他特征。 样本也称子样,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用以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研
2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并确定每层(组)样本在其所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再根据这个比例确定各层(组)样本的 名额,抽取样本的方法。定额抽样能以更低的代价利用分层抽样的优点,但在定额抽样中抽 样者的判断或个人倾向往往决定着抽样的成败。
8.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定额抽样 维度抽样 答:系统抽样、整群抽样是概率抽样;定额抽样、维度抽样是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和 非概率抽样是相对的两大类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或个体按一定的顺序排 列起来,然后每隔一定个数等距离地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系统抽样能够简化随机抽样 过程,特别是大样本随机抽样的过程。 整群抽样,也称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或成组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 体的一种抽样方法。它通常用于抽样单位本身就是抽样分子,而且实际上不可能确定抽样范 围的情况。整群抽样可分为单阶段整群抽样、两阶段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整群抽样。 定额抽样,又称限额抽样,是非概率分层抽样。它是一种对研究对象总体进行分层(组),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班级教育工作【圣才出品】
第7章班级教育工作一、单项选择题1.班主任布置一定任务,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主的方法是()。
A.谈话法B.陶冶法C.锻炼法D.修养法【答案】C【解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使用()。
A.商讨式谈话法B.点拨式谈话法C.批评式谈话法D.突击式谈话法【答案】A【解析】商讨式谈话即班主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商讨问题的方式,与个别学生谈话。
这种谈话方式,适用于自尊心强的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
用这种方式谈话,可以消除他们对班主任的成见,排除师生传递信息的障碍,为进一步加深谈话内容创造条件。
3.适用于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和感受能力强的学生的谈话方式是()。
A.批评式谈话B.点拨式谈话C.商讨式谈话D.突击式谈话【答案】B【解析】点拨式谈话即班主任用暗示的手段,或借助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
这种谈话方式,适用于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受力强、心理敏感的学生。
4.对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宜使用()。
A.点拨式谈话B.商讨式谈话C.批评式谈话D.突击式谈话【答案】C【解析】批评式的谈话即班主任以严肃的的态度、激烈的语调、尖锐的语言给学生以较大的触动,促其思考和改变。
此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
但采用这种方式谈话要注意适度,火药味不宜太浓,不能伤害学生。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班主任教育【圣才出品】
骨盆区和四肢的骨骼还没有骨化,骨骼组织含水分多,含钙盐成分少,使骨骼硬度小、韧性
大,富于弹性,易弯曲变形。源自6.研究表明,( )儿童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平均脑重。 A.6 岁 B.7 岁 C.9 岁 D.12 岁 【答案】D 【解析】儿童到了 6~7 岁时,脑重约 1280 克,已接近成人脑重的 90%,以后增长缓慢, 9 岁时约 1350 克,到了 12 岁约 1400 克,基本上和成人一致。
2.进入青春期后,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从性别上看( )。 A.不存在性别差异 B.女生开始生长发育比男生早 2 年 C.男生开始生长发育比女生早 2 年 D.女生青春期比男生长 2 年 【答案】B 【解析】从发育时间看,女生不仅发育加速期比男生早 1~2 年,而且身高生长高峰期 和体重增加的高峰期,也比男生提早 1~2 年。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班主任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讲,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处于( )。 A.第一个快速发育时期 B.平稳增长时期 C.第二个快速发育时期 D.发育缓慢时期 【答案】B 【解析】在我国,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一般为 6、7 岁~11、12 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是此时,他们的身高体重都是处于平稳增长期。
8.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最大、视敏度最好的时期是( )。 A.6 岁 B.8 岁 C.10 岁 D.15 岁 【答案】C 【解析】儿童的视觉能力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和视敏度 在 10 岁时达到最好的状态。
9.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以无意识记为主 B.以有意识记为主 C.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 D.意义识记完全取代机械识记 【答案】C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小学生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会随 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有意识记的增长速度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 主导地位。随着年纪的增长,有意识记效果赶上无意识记效果,最后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 意识记的效果,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教学理论考研题库(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教育调查法【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调查法一、名词解释1.调查法,教育调查法答:调查法是人们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测量、访谈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对某种或某几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和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社会学的一种经典的实证研究方法,它适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常模调查、比较调查答:常模调查、比较调查是教育调查法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进行划分的。
常模调查是指目的在于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一般状况的调查。
比较调查是指目的在于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差异状况的调查。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答: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是教育调查法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是根据调查获得和搜集信息的方式进行划分的。
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访谈调查是指调查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引起被调查者回答问题,从而搜集有关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
4.事实性问题、态度性问题答:事实性问题、态度性问题是问卷中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事实性问题是指关于曾经发生过的、已经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它涉及三种事实:人口学资料、人的实际行为和事物的状态。
态度性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人或现象的看法、认识,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的问题。
它往往涉及人的行为方式中内在的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以及对人或事物的看法、认识、感情、意见等方面的问题。
5.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答: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是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两种测验,它们是依据测验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划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教育实验法一、名词解释1.实验法,教育实验法答: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或材料,人为地控制和操纵一定的条件,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通过观测现象的变化来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产生于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验法不断向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同时也在教育研究中得到了发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不仅是自然科学实验方法论移植到教育领域的结果,也是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直接结果。
2.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答: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是教育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它们是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划分的。
①前实验是指对无关变量缺乏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能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景的实验。
前实验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灵活地进行一些改革性的思考。
②准实验是指未随机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实验。
这种实验的特点是以现有的对象为被试进行实验,不打乱现实的教育活动的秩序。
其缺点是对无关变量缺乏完全控制,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误差。
③真实验是指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能系统有序地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来源,结论可靠的实验。
3.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答:变量是指在量或质上可能发生变化的、可以赋予一定值的可测量的特征。
它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①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自变量作为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的。
自变量对被试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实验的条件之一。
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依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
②因变量又称为应变量、倚变数,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
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与被试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
③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无关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结果。
因而,在实验中,需要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把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或者使无关变量在各种情境下对被试的影响相对稳定,就能很好的说明观测到的因变量就是自变量引起的。
4.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答: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是从实验结果上评价实验研究质量的两个基本指标。
①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
它用来说明因变量Y的变化是由自变量X直接引起的程度。
内在效度高,说明因变量基本上就是自变量的变化导致的结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就比较清晰;内在效度低,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较模糊。
②外在效度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的概括程度。
它一般用来说明实验及其结果能够概括到其他的对象总体、实验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表明实验措施、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的普适性、可用性,即实验的推广度。
外在效度是评价实验对其他情境的实用价值的指标。
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被试变量的特征;二是实验研究的情境。
二、问答题1.教育实验法有哪些特点?答: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等方面,教育实验法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实验法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通过假设检验和归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学理论。
教育实验研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对教育要素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假设基础上,控制和操纵某些因素和条件,从而确定教育现象的变化结果与条件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关系的程度。
对教育要素或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从而形成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
(2)教育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渗透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动。
教育实验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对象的。
由于教育实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教育实验法具有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教育研究的其他方法明显不同的特性:①教育实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生动的教育情境中进行,具有强烈的社会性;②教育实验是一种充满了情感、思想和教育价值观的研究活动,表现出研究者和被试的积极主动性;③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和整体性,要求教育实验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和综合性方法处理教育变量。
(3)教育实验在具体方法上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的关系,注重对教育变量的变化过程进行纵向的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
2.教育实验法的结构是什么?答: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是由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
在教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
因变量,又称为应变量、倚变数,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是由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
①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
即进行实验处理,有步骤地改变所要研究的实验条件,向被试呈现自变量。
②控制无关变量。
采取有效方法,消除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或者使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相对稳定,甚至恒定。
③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重要实验资料。
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分阶段搜集被试和因变量的数据等资料。
对被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类是研究者主动改变和操纵的自变量,另一类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如果把无关变量对被试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或者使无关变量在各种情境下对被试的影响相对稳定,那么就能很好地说明观测到的因变量就是自变量引起的。
无论什么类型的教育实验,都要从实验的基本结构来进行实验设计。
3.教育实验法有哪些类型?答:教育实验法依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种类。
(1)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这是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划分的。
①实验室实验是指在高度、精确的人工控制的特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②自然实验是指在实际自然情境和现实活动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2)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这是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划分的。
①前实验是指对无关变量缺乏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能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景的实验。
②准实验是指未随机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实验。
③真实验是指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能系统有序地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来源,结论可靠的实验。
(3)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是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划分的。
①探索性实验是指以揭示某种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以及探索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实验。
②验证性实验是指以验证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策略为目的的实验。
(4)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这是根据实验的自变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①单因子实验是指只操纵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②多因子实验是指需要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
4.教育实验法的实施步骤有哪些?答:教育实验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教育实验的准备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的总体任务是制定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直接影响着实验的结论。
其具体任务包括:①确定实验研究课题,明确实验研究目的。
要研究什么、试图达到哪些目的,是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的。
实验研究课题应明确,对课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应含义清晰。
②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设。
任何一个教育实验课题,都应明确其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提出假设的依据,也是实验过程的指导性理论,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乃至实验资料的搜集都会产生影响。
③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
这是准备阶段的核心工作。
实验课题、理论假设提出后,就要明确和分解实验变量。
变量分解后,还应对变量的操纵、控制,以及变量呈现顺序、实验的辅助手段、条件等实验过程进行规定,根据实验课题的性质、任务和类型,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④选择或编制合适的统计测量工具和手段。
统计和测量工具和手段,应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选择已有的合适的量表,或者重新编制有关量表,从而准确地描述和评价因变量的状况。
(2)实验的实施实施阶段是实验的实质性阶段,能否按照实验设计,有条不紊地展开实验过程,是决定能否得出可靠的实验结论的关键。
实施阶段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按照实验设计,操纵自变量。
即进行实验处理,有步骤地改变所要研究的实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