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1

合集下载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展开全文《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医术精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07《大医精诚》1

07《大医精诚》1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
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 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 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 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
穷尽
• 乱:淆乱,此处作“不同” 解。 • 俞穴流注:腧穴气血的流 通输注。俞:通“腧”。 • 厚薄刚柔:指肌肤的厚薄, 筋骨的强壮、柔弱。属修 辞学中的分承(又叫合叙) 手法。 • 与:跟,同。介词,后省 代词“之”。
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異。 分承手法:肌肤有厚薄、 筋骨有刚柔之異。
省略之
代词这
• 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
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 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 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 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 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 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 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 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 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 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 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 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生平概述
孙思邈(581-682年?)------世号孙真人,隋唐时期京兆华 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 晓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 文帝、唐高宗屡次征召,均固辞不就,而热衷采种药物,深究医学, 为人治病。时之名士如宋令文、孟说、卢照邻等,皆执师资之礼以 事之。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集、整理了民间的单方、 验方,还收录了部分国外传入的医药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该书首 列总论,力倡医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既之,德 逾于此,”故“千金”名书。所撰“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二 篇,事实上成了封建社会之医德规范。总论之后,即“妇人”和 “少小婴孺”两部分,对妇人疾患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 论述尤详。从而为妇幼保健和妇、儿科步向专科化,作出了显著贡 献。孙氏还很重视食治,主张治病当以食治为先,食治不愈再施药 治。特别是对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取得了突出成就。正是在他的影 响下,弟子孟诜撰写了《食疗本草》。此外,该书还主张针、灸并 施,针、药并用,并总结出了疗效较高的“阿是穴”、葱管导尿法 和养生之道等,也都很有价值。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注释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注释

原文《大医精诚》孙思邈〔唐代〕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

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古名贤治病,多⽤⽣命以济危急,虽⽈贱畜贵⼈,⾄于爱命,⼈畜⼀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乎!夫杀⽣求⽣,去⽣更远。

吾今此⽅所以不⽤⽣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之。

能不⽤者,斯为⼤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念蒂芥之⼼,是吾之志也。

夫⼤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意深⼼,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得参差。

虽⽈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到病家,纵绮罗满⽬,勿左右顾眄,丝⽵凑⽿,⽆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如⽆味,醽醁兼陈,看有若⽆。

所以尔者,夫⼀⼈向隅,满堂不乐,⽽况病⼈苦楚,不离斯须,⽽医者安然欢娱,傲然⾃得,兹乃⼈神之所共耻,⾄⼈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议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矜⼰德,偶然治差⼀病,则昂头戴⾯,⽽有⾃许之貌,谓天下⽆双,此医⼈之膏肓也。

⽼君⽈:“⼈⾏阳德,⼈⾃报之;⼈⾏阴德,⿁神报之。

⼈⾏阳恶,⼈⾃报之;⼈⾏阴恶,⿁神害之。

” 寻此⼆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不得恃已所长,专⼼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于冥运道中,⾃感多福者⽿。

⼜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炫功能,谅⾮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之鄙俚也。

《⼤医精诚》⽩话译⽂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脉营卫之⽓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的⽿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的流通输注,有⾼低浅深的差别。

孙思邈《大医精诚》全文

孙思邈《大医精诚》全文

孙思邈《⼤医精诚》全⽂孙思邈《⼤医精诚》全⽂转⾃:吉祥果师兄博客/s/blog_6225de410102y4lr.html(2017-05-09 19:56:15)转载▼分类:祖师开⽰孙思邈《⼤医精诚》全⽂张湛⽈:夫经⽅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外异,亦有内异⽽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脉荣卫之通塞,固⾮⽿⽬之所察,必先诊脉以审之。

⽽⼨⼝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流注有⾼下浅深之差,肌肤筋⾻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精微者,始可与⾔于兹矣。

今以⾄精⾄微之事,求之于⾄粗⾄浅之思,其不殆哉。

若盈⽽益之,虚⽽损之,通⽽彻之,塞⽽壅之,寒⽽冷之,热⽽温之,是重加其疾⽽望其⽣,吾见其死矣。

故医⽅⼘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世有愚者,读⽅三年,便谓天下⽆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可⽤。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医道已了,深⾃误哉。

凡⼤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欲⽆求,先发⼤慈恻隐之⼼,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等,皆如⾄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惜⾝命。

见彼苦恼,若⼰有之,深⼼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赴救,⽆作功夫形迹之⼼。

如此可为苍⽣⼤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古名贤治病,多⽤⽣命以济危急,虽⽈贱畜贵⼈,⾄于爱命,⼈畜⼀也,损彼益⼰,物情同患,况于⼈乎。

夫杀⽣求⽣,去⽣更远。

吾今此⽅,所以不⽤⽣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之。

能不⽤者,斯为⼤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念蒂芥之⼼,是吾之志也。

夫⼤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意深⼼。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得参差。

虽⽈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大医精诚原文解

大医精诚原文解

大医精诚原文大医精诚原文唐·孙思邈《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从此文中亦可见佛教的思想也渗入中医学之中。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孙思邈著医术精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千金方》)的第一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大医精诚》内容《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篇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

其原文展现了医者应有的高尚品德和精湛医术,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原文及对应的翻译: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大医精诚》是一篇古代医学经典,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是《大医精诚篇》、《金匮要略篇》和《千金方篇》。

这篇经典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誉为“中医圣经”。

《大医精诚篇》是其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

以下是《大医精诚篇》的全文及白话译文:大医精诚篇夫大医者,志在圣明,不在富贵。

故能弃利害,而全其道者,不多矣。

大医的志向在于追求圣明,而不是追求富贵。

因此,能够舍弃利益和损失,坚持自己的医学道路的人并不多。

夫医者,志在救人,苟能医其所病,不问其贵贱贫富,亦不贵其所贵,贱其所贱,故天下莫不称其仁。

医生的志向在于救人,只要能够治愈病人的疾病,不问其身份地位和财富,也不看重他们看重的东西,轻视他们轻视的东西,因此天下人都称赞他们的仁慈。

夫医者,能以一身之力,救死扶伤,去病除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此其所以为大医也。

医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垂危的人,治愈疾病,消除残疾,不追求名利,不计较得失,这就是他们成为大医的原因。

夫医者,不可不察于形容,不可不慎于言行,不可不慎于服药,不可不慎于所从事,不可不慎于所处,不可不慎于所交,不可不慎于所养。

医生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言行举止,服用药物,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环境,交往的人,以及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方面。

夫医者,不可不察于形容,不可不慎于言行,不可不慎于服药,不可不慎于所从事,不可不慎于所处,不可不慎于所交,不可不慎于所养。

医生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言行举止,服用药物,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环境,交往的人,以及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方面。

夫医者,不可不察于形容,不可不慎于言行,不可不慎于服药,不可不慎于所从事,不可不慎于所处,不可不慎于所交,不可不慎于所养。

医生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言行举止,服用药物,从事的工作,所处的环境,交往的人,以及自己的饮食起居等方面。

夫医者,不可不察于形容,不可不慎于言行,不可不慎于服药,不可不慎于所从事,不可不慎于所处,不可不慎于所交,不可不慎于所养。

(注音)大医精诚(1)

(注音)大医精诚(1)

大医精诚(摘要)唐·孙思邈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cè)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è)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yán)蚩(chī),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chuàng),勿避险巇(xī)、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chéng)神内视,望之俨然(yǎn rán),宽裕汪汪(wāng wāng),不皎(jiǎo)不昧(mèi),省(xǐng)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dì)覃(tán)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chěng)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qí)罗满目,勿左右顾盼(mian);丝竹凑(còu)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dié)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 lù)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yú),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xuè)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zī)毁诸医,自矜(jīn)己德,偶然治瘥(chài)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

寻此贰(èr)途,阴阳报施,岂诬(wū)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shì)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孙思邈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已。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简介:《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医术精通张湛(东晋学者)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如果)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xi)、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这一理念出自中国古代医学典籍,是对医者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高度概括。

以下为大家呈现“大医精诚”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羞迭荐,不可顾也;丝竹凑耳,不可听也;珍羞迭荐,不可尝也。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大医精诚》内容《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药王孙思邈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药王孙思邈

【原文】张湛曰(1):夫经方之难精(2),由来尚矣(3)。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4),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5),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6)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原文】今以至精至微之事(7),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8),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译文】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

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原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9),深自误哉。

【译文】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之经典篇章,论述了为医者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对后世医学伦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羞迭荐,不可顾也;而白刃加于前,汤火临于后,亦不可畏也。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孙思邈《大医精诚》,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人。

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被后人成为药王。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

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把脉寸关尺,有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

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原文】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

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译文】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孙思邈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已。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 矣。‛今病有内同而外異,亦有内異而外 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 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 口关尺,有浮沈絃紧之乱;俞穴流注,有 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 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於兹矣。今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 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 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 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 医方卜
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 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 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慙愧悽 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 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 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 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 ,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 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 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
医人之膏肓也。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 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 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贰途,阴 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 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 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 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衒功能,谅 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 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序曰癸酉之岁余卧疾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 是鄱阳公主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 孙思邈处士居之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 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其推步甲 乙度量乾坤则洛下闳安期先生之俦也照邻有恶 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 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 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 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支五藏一觉一寝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 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 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
孙思邈
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作者简介
文章分析
文章译注
课后练习
孙思邈画像
孙思邈故居
孙思邈生平
孙思邈故事
陕西耀县孙家塬
孙思邈故居
孙思邈生平概述
孙思邈(581-682年?)------世号孙真人,隋唐时期京兆华 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 晓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 文帝、唐高宗屡次征召,均固辞不就,而热衷采种药物,深究医学, 为人治病。时之名士如宋令文、孟说、卢照邻等,皆执师资之礼以 事之。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集、整理了民间的单方、 验方,还收录了部分国外传入的医药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该书首 列总论,力倡医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既之,德 逾于此,”故“千金”名书。所撰“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二 篇,事实上成了封建社会之医德规范。总论之后,即“妇人”和 “少小婴孺”两部分,对妇人疾患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 论述尤详。从而为妇幼保健和妇、儿科步向专科化,作出了显著贡 献。孙氏还很重视食治,主张治病当以食治为先,食治不愈再施药 治。特别是对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取得了突出成就。正是在他的影 响下,弟子孟诜撰写了《食疗本草》。此外,该书还主张针、灸并 施,针、药并用,并总结出了疗效较高的“阿是穴”、葱管导尿法 和养生之道等,也都很有价值。
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 耳,无得似有所娱, 珍羞迭荐,食如无味, 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壹人 向隅,满堂不乐,而況病人苦楚,不离斯 须。而医者安然懽娱,傲然自得,兹乃人 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 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謔諠 譁,道说是非,议论人物,衒燿声名,訾 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 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
(《旧唐书· 孙思邈传》)
要求:
1.给上文断句。 2.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文意理解 ① ‚羡门、广成,岂虚言哉‛的意思 是 什么? ② 如何理解‚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 圆而行欲方‛?
答案
张湛:字处度,高平(今山东金 乡西北)人,东晋学者。 晓养生之术,撰有《养生 要集》十卷、《延生秘录》 十二卷,均佚。今有《列 子注》八卷传世。
重点内容
特 宾语前置: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 者也 殊 语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法 意动用法:虽曰贱畜贵人 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段落分析
第一自然段:从病理现象多变,说明医道 的深奥,强调‚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 于兹‛,讲一个‚精‛字。 第二至五自然段:论述作为医生的基本要 求。首先,大医之心,待人要忠诚。其次, 大医之体,治病要谨慎,言行要稳重。其 三,大医之法,言行须慎重,同行应互尊, 切忌訾毁诸医,自矜己德,恃己所长,专 心经略财物。讲一个‚诚‛字。
孙思邈拜师
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 宫。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起色,又服一剂, 仍不见效。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 走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以 卖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 金花茶,妹妹用白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每样茶喝一口,觉得 味甘清淡,止渴清热,就说:“这两种花都可以入药。”姐妹二人听罢, 笑了起来。姐姐解释说:“这两种药是同一种药,刚开时白色,盛开时变 黄,它叫金银花。莫说你,就是孙思邈也不认真假药呢,这次他在万岁爷 面前丢尽了面子。我们进城卖药,那些太监把我们的药全都拿走,只给一 点点钱。我们气不过,就用假药骗他们,为此连孙思邈也治不好万岁爷的 病。”孙思邈听罢,恍然大悟,当下“亮明”了自己身份,拜两位山姑为 师,跟她们学习采药、制药,了解各种药性。然后,他采了些新鲜药回宫, 一剂就把唐太宗的病治好了。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忠告,要太监上市买卖公 平,并封孙思邈为“药王”。后来,“药王”以金银花为“君”;甘草、 生地、桔梗为“臣”,配制成“甘桔汤”方剂。至今,凡中医师开“甘桔 汤”,都会自然而然想起虚心好学的“药王”孙思邈。
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 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 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 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 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 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 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 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 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
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 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 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 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
重点内容
重 点 难 点 句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 浅之思,其不殆哉? 2、所以尔者,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 3、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自古名贤 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 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4、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 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乏竭 而为燋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故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薄蚀孛彗飞流此天地之 危诊也寒暑不时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天地之瘤 赘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天地之喘乏 也川渎竭涸天地之燋枯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 鍼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 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 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 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圆也
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 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 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 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 的胳膊。
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刺取出后,老虎 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 那虎就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 之,深心悽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 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 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 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损 彼益己,物情同患,况於人乎!夫杀生求 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 药者,良由此也。其蝱虫、水蛭之属,市 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 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
重点汉字 重点词汇
重点难点句
特殊语法 段落分析
文意理解题
重点内容
重 点 汉 字 通假字:荣通营。 古今字:蚩同媸。 异体字:麤同粗、悽同凄、崄同险、 蝱同虻、慙同惭、懽同欢、 諠同喧、譁同哗、燿同耀。 难认字:巇(xī)、眄(miǎn)、 醽醁(lí lù)。 ng
重点内容
重 点 词 汇
尚、今、艺能、博及、了、大慈、 恻隐、妍蚩、功夫、形迹、嶮巇、 市、大段、隐忍、蒂芥、 澄神、 内视、 俨然、不皎不昧、参差、 审谛、覃思、邀射、顾眄、丝竹、 珍羞、荐、向隅、矜、阴阳报施、 经略、谅、曲碎、鄙俚。

大 医 精 诚
博及医源 精勤不倦
心 大慈恻隐,普救含灵之苦 体 俨然大医,至意深心勿失 法 不可炫己毁人,经略财物

文意理解题
①本文所论‚大医精诚‛的‚精‛指 什么? ‚诚‛指什么? ②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诚‛? ③首段所说‚至精至微之事‛指什么? ‚至粗至浅之思‛指什么? ④作者孙思邈思想体系复杂,本文有 哪些具体反映?
课外阅读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 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难为用也周 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 政乃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 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 京师嗟其容色甚少谓曰故知有道者诚可尊重羡 门广成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 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当时知名之士 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思邈尝从幸九成 宫照邻留在其宅时庭前有病梨树照邻为之赋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