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课件)06 高低温损伤
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20050920
![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20050920](https://img.taocdn.com/s3/m/b9f4a3a1767f5acfa0c7cdd7.png)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刑科技系的参赛教师,我讲的这门课是法医学,授课对象是我校侦查系、治安系、刑科技系、法律系和西藏班的本科生。
今天讲授的内容是: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在前面几次的讲课中,我们讲授了机械性损伤,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
还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的区别。
在损伤学中,除了机械性因素造成人体损伤外,还有许多物理性因素可造成人体损伤。
★图片展示:如高、低温损伤中的烧伤、冻伤、雷电击伤等。
★以上都是本章要涉及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第一节烧死一、烧死的概念火焰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烧死。
烧死多见于灾害,自、他杀虽有发生但较少见。
他杀案件中凶手有采用一定手段使受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后再放火焚烧的,也有在使用其它方法杀人后又焚尸灭迹的。
焚烧现场往往受到破坏的,现场勘查难度大,因此,确定案件性质是法医学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定火场内尸体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从而澄清死亡性质。
二、烧死的机制:请大家注意了:火场内的尸体不一定都是燃烧致死,死亡机制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烧伤休克:(板书)高温引起人体大面积烧伤,引起剧烈痛疼、烧伤创面大量水分蒸发,面导致的休克,是火场尸体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二)一氧化碳中毒:(板书)尤其在较封闭的火场,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体,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可通过测CO的含量确定死亡原因。
(三)窒息死亡:(板书)火焰和高温气流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烧伤(或异物吸入),导致呼吸道充血水肿、堵塞死亡。
(四)有毒气体中毒死亡:(板书)见于化学物品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吸入后引起中毒死亡。
三、烧死的尸体征象:在前面的机械性损伤一章中,我们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伤的区别,从上节课的案例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区别要点。
有关烧死的尸体征象,在我讲的过程中,大家注意一下,哪些是生前烧死的征象,哪些是死后焚尸具有的征象,哪些是现两者共有的,以便于在分析案件时进行区别。
法医学--高低温电流损伤鉴别
![法医学--高低温电流损伤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9fd46d83c4bb4cf7ecd18a.png)
血肿松软,内含脂肪及气 泡而呈蜂窝状
血肿致密而坚硬,有弹性
血肿与颅骨相贴,但不紧 血肿挤压颅骨,并与硬脑
密
膜紧密相连
头部无外伤,颅骨外板伴 头部有外伤痕迹,颅骨无
有烧焦、炭化
烧痕,常伴有颅骨骨折
6、烧死的内脏征像
肺淤血、水肿、肝脏淤血、浊 肿,脑水肿以及胃肠道粘膜糜烂、出 血(应激性溃疡)等。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三度烧伤(坏死)- 700C以上 -皮肤全层坏死+炎性渗出物形成棕色痂皮 - 愈合后形成瘢痕
四度烧伤(炭化)- 火焰中长期烧灼后形成 -炭化组织水分丧失,干燥,色黑,质硬脆 - 肌肉收缩裂开≠生前损伤 - 拳斗样姿态:四肢屈肌较伸肌发达,肌肉火
烧后,蛋白凝固变硬收缩,四肢关节屈曲。
一度烧伤(红斑)
三、烧死(伤)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外部征象
1、烧伤(分为四度)
烧伤分度
一度烧伤
红斑
二度烧伤
水疱
三度烧伤
坏死、焦痂
四度烧伤
炭化
一度烧伤(红斑) -40-500C时发生,表皮红斑,肿胀 -组织学上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及小A扩张充血 -治愈后不留瘢痕
二度烧伤(水疱) - 50-700C时发生 - 表皮坏死 - 真皮层小A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血浆渗出,使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疱 - 水疱破裂,形成糜烂
3,假裂创(false split) 高温使皮肤凝固收缩,皮下组织中水分蒸
发,干燥变脆,发生顺皮纹的破裂,形成梭形创口, 酷似切创。
4、脂肪组织熔化和燃烧
5,眼睛征象
• 外眼角皱褶:受害人反射性闭眼,外眼角形成未被 熏黑的“鹅爪状”反应。
• 睫毛症候:尖端睫毛烧焦,内睫毛残留。 • 角膜和结膜囊内少量或无烟灰。
法医学PPT:高温低温电流损伤
![法医学PPT:高温低温电流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12f6567289eb172dec63b797.png)
体表假裂创
7.外眼角皱褶与睫毛征候 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
目,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炭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 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表面和睑结膜囊内也无烟灰和炭末 沉积。
由于双目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候。
这些表现均是生前烧死的征象。
• 通常所说的烧伤、烧死都是指的火焰与躯体直接接触后导致的损伤或死 亡。
The severity of thermal injury in an individual depends on:
• The severity of the burn • Th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 The victim’s age • The presence of inhalation injuries
THale Waihona Puke 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烧伤面积估算: 烧伤面积计算采用九分法、手掌法。 九分法:头面部6%,颈项部3% 双上肢18% 躯干26%,会阴1%
双臀5%,双下肢41%。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改变
1.衣物残片 2.尸斑鲜红,尸表油腻 3.皮肤烧伤
体表II度、III度烧伤
4.颅脑 烧伤患者常有脑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形成 烧死尸体颅骨骨折,骨折一般为星芒状或裂隙状,骨折片向外翻。
烧后颅骨骨折
烧后颅骨星芒状骨折
硬脑膜外热血肿(extradural heat hematoma)
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 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流出的血 液聚集于该间隙中形成血肿,即硬脑膜外热血肿。
高低温损伤
![高低温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bcde37933186bceb19e8bb64.png)
度,导致代偿失调,严重地破坏了人体的物质代
谢和生理功能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
冻伤与冻死多为灾害,也可见于意外事故。
二、冻死的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6-37℃,产热与散热维持相
对平衡。在食物充足,营养丰富,有良好的御寒措施的条件
下,人体可耐受-55℃至-60℃的低温,但在空腹和保暖
条件甚差的情况下,即使环境温度在0℃左右,也有可能发
4、通电时间。电流与人体接触时间愈长,危 险性愈大。如高压电流作用于机体的时间小于0、 1秒,不引起死亡,但作用1秒钟可引起死亡。 低压电所致的人体危害,也明显取决于通电时 间的长短,在通过电流50毫安的情况下,通电 时间在1秒钟内不致有生命危险,若通电时间延
5、触电方式与部位。
触电方式有单极及双极之分。单极接
因高温熔化和挥发,金属微粒沉积于局部组织称金属
化现象。
6、尸体内部征象。尸体呈一般窒息征象,如尸
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尸僵再现早而强,眼结膜充血、
水肿或有出血点;心血不凝;和脏器充血、水肿、粘
膜及浆膜下有散在的出血点等。
(三)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电击死的认定 (1)电击死的现场勘验 (2)尸体检验; 2、意外、自杀、他杀的鉴别; (1)意外电击死; (2)自杀电死; (3)他杀电死:
(五)反常弃装以及浅表性损伤等异常现象。有的受 冻者,有发热感觉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弃装现象, 如解开钮扣、脱去衣裤鞋袜、甚至会出现赤裸等。
(六)心及肺内血液呈鲜红色;
(七)胃粘膜可见冻死斑
冻死斑:又称维斯涅夫斯基斑,是指
冻死的尸体其胃粘膜出现的点状、片状的出
血点或溃疡,称为冻死斑或称维斯涅夫斯基
法医病理学高温与低温损伤PPT课件
![法医病理学高温与低温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fbc55f69dc5022aaea00f5.png)
电能 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
电流烧伤 化学性烧伤 放射性烧伤
第4页/共44页
二、烧伤的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
深度 烧伤面积
(一)深度的判断
临床应用以三度四分法,法医病理学常伴有尸体炭化,而采用四度分级法。
第5页/共44页
I 度烧伤(erythematous burn)
• 主要是表皮层损伤,主要为角质 层、透明层、颗粒层结构不清, 细胞空泡样变,凝固性坏死等。 肉眼见损伤局部红、肿、干燥, 呈斑片状改变。愈合后不留疤痕, 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
第37页/共44页
3、低温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 现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内分泌系统
第38页/共44页
4、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制 (1)兴奋增强期 (2)兴奋减弱期 (3)抑制期 (4)完全麻痹期
第39页/共44页
5、冻死形态改变 (1)外表征象
• 肺出血性肺水肿、肺不张,肺血管可有纤维蛋白性微血栓、脂 肪性栓塞。
第21页/共44页
第22页/共44页
第23页/共44页
心脏和血液
• 心肌急性缺氧性改变 •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他有毒气体。
消化道 • 吞咽炭末、烟灰是生前烧死的证据之一 • 个体严重烧伤,尤其是生存一段时间,可出现应急
第30页/共44页
死后局部皮肤炭化, 炭化边缘红线
生前烧死,局部炭化,边缘 水疱形成红肿
第31页/共44页
(四)死亡方式
• 意外多见。 • 自杀:自焚,目的性强。 • 他杀,单纯利用烧死少见,多伴有其他手段他杀后焚尸,燃烧现场多以尸体为中
心。可伴有毒药物中毒,机械性损伤,火器伤等。其中枪弹伤可年能残留金属物, 如:弹壳、弹丸、铅丸等。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课件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0f69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c.png)
热痉挛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痉挛、乏力等,通常发生在高温天气下进行体力活动时。为了预防热痉挛,应保证 充足的电解质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及适当休息。一旦出现热痉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补 充电解质和水分,并进行适当的按摩和休息。
热衰竭
总结词
热衰竭是由于高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和血压下降的疾病。
03
高低温损伤的预防措施
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容易 导致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甚至引发高 低温损伤。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极端 温度下长时间停留。
在高温环境中,应尽量寻找阴凉处休 息,并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中暑。 在低温环境中,应注意保暖,尽量减 少身体暴露,防止冻伤。
04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技巧
快速评估病情
01
02
03
04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是否清醒,有无昏迷 或意识模糊。
检查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心跳骤停 等严重症状。
评估受伤部位
检查患者受伤部位,判断伤情 严重程度。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疾病史, 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02
03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高温损伤的现场急救 • 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 • 高低温损伤的预防措施 •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技巧 • 高低温损伤的后续护理
01
高温损伤的现场急救
热射病
总结词
热射病是一种由于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 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疾病。
04
清理呼吸道异物
法医学-4.高温与低温损伤(幻灯)
![法医学-4.高温与低温损伤(幻灯)](https://img.taocdn.com/s3/m/e79243a858f5f61fb73666ed.png)
仅外周血含碳氧血红蛋白
消化道 胃肠道可见烟灰炭末
无烟灰炭末
其他脏器 有充血或出血,可见退行性变 无充血或出血
其他致命伤
无
常有
2、确定死亡方式 3、个人识别:对尸体炭化、 面容毁损和肢体离断的难以 辨认的死者应进行个人识别。 4、其他
冻伤与冻死
冻伤(frostbite):低温致体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 伤。 冻死(death from cold):过低 的环境温度使机体的散热量 大于产热量,且超过体温的 生理极限,破坏机体的物质 代谢和生理功能所致的死亡。
浅Ⅱ度烧伤:损伤仅达真皮浅 层,愈后不留瘢痕。
深Ⅱ度烧伤:损伤达真皮深层, 尚残留皮肤附件,愈后留有瘢痕。
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 层,甚至达皮下、肌肉、 骨等。
Ⅳ度烧伤:临床上无。 法医学上将烧焦炭化的称 为Ⅳ度烧伤。
三、烧伤面积的计算
一般认为,烧伤面积比 烧伤深度更重要,Ⅱ度烧伤 达1/2或 Ⅲ度烧伤达1/3,即 可引起死亡。
冻伤按损伤深度分四度 面积计算
冻死尸体的特征
冻死尸体冰冷,四肢屈曲,皮肤 苍白,尸斑呈鲜红色。
“苦笑面容”,及“反常脱衣” 现象。 维斯涅夫斯基斑(Wischnevsky, s fleck ):胃粘膜有暗红或褐色 的出血点,且沿血管排列。
电流损伤
一、概述
电击伤(electrical injury): 电流通过人体致皮肤和其他 组织器官损伤
胞的液体,泡底与泡周充血, 和泡周不充血,无炎症反应
白细胞浸润
痂皮
其下充血水肿、有白细胞浸 组织呈凝固性坏死,无炎症
润,血管内有血栓形成
反应与血栓形成
外眼角皱褶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efbcd4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b.png)
在法医学中,高低温损伤是指因暴露于极端温度下而导致的身体损伤。本课 件将介绍高低温损伤的定义、原因和症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高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高温损伤的原因包括暴露于高温环境、接触高温物体等。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灼伤、中暑 等。
2 处理方法
高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迅速降温要的法医学领域,了解其定义、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准确判断和鉴定死因至关重要。未来的研 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高低温损伤的机制与预防措施。
3 预防措施
预防高温损伤的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穿着透气凉爽的衣物等。
低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2 处理方法
3 预防措施
低温损伤的原因包括寒冷 环境、长时间暴露于低温 下等。症状可能包括冻疮、 低体温等。
低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 迅速升温、保持身体温暖、 寻求医疗救助等。
预防低温损伤的措施包括 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 间暴露于寒冷环境等。
《法医病理学》第十六章高温与低温损伤
![《法医病理学》第十六章高温与低温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191ebc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b.png)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 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变 化,确定损伤的性质和程 度。
治疗策略
迅速降温
对于高温损伤,应迅速降低体温,可 用冰敷、冷水浸泡等方法。对于低温 损伤,应迅速提高体温,如用热水袋、
电热毯等。
药物治疗
根据损伤的机制和严重程度,可以使 用抗炎药、抗凝药、利尿药等药物进
行治疗。
液体复苏
研究意义
高温与低温损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其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体对极端 温度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为预防和治疗此类伤害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于法医鉴定而言,高 温与低温损伤的病理变化和死亡原因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02
高温损伤
热射病
总结词
热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 中,导致体内热量过度积聚引发的致 命性疾病。
03
低温损伤
冻伤
冻伤定义
冻伤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和潮湿环境中,导致局 部组织受到低温的损害。
冻伤分类
根据损伤程度,冻伤可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或称冻 僵)。
冻伤症状
局部冻伤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麻木或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和组 织坏死。全身冻伤则可能出现寒战、心肺功能不全、神志不清等症状。
冻伤
低温环境下,人体局部组织受到低温影响,细胞内冰晶形 成,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01
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低
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人体热量大 量散失,导致体温下降,引发多器官功 能衰竭和死亡。
02
03
冻僵
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肌肉僵 硬、活动受限,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和 循环系统衰竭。
高温与低温损伤的诊断与治
高低温损伤
![高低温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bcde37933186bceb19e8bb64.png)
(二)内部征象
1、热呼吸道综合征:在火场中,由于吸 入了热的气体、火焰、烟雾、炭沫及刺激 性气体,引起呼吸道烧伤,同时吸入烟灰 和炭沫形成假膜,粘附于呼吸道粘膜表面。
2、胃、十二指肠内有炭末:由于活体 在火场中尚存吞咽功能,可将吸入口腔的 炭末咽下,故在胃、十二指肠内检见。
3、血液内有碳氧血红蛋白:火场中因氧 化不全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活体可将其 吸入体内,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若尸检时 在心脏或大动脉的血液内含有20%以上的 碳氧血红蛋白是生前烧死的证据。
斑。
四、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确定冻死主要依据现场状况、气象
环境、尸体检验等条件综合判断,死者
情况符合冻死发生的条件,尸体上可发
现生前冻死的尸体征象,排除外伤、窒
息、中毒、疾病等其他致死方式。
(一)是否为冻死?
(二)冻死的性质?
第三节 电流损伤
一、雷击死
雷击死是一种自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暴风骤雨时。现场一般是
26-27℃时反射消失,瞳孔反应消失,出现呼吸中枢和血
管中枢麻痹。随着体温的降低,心肌的兴奋减弱,脉搏缓慢,
心电图P-QRS波延长,T波倒置。当体温降至 20℃时,
即可引起心房纤颤;当降至25℃时可发生心室纤颤,导致
死亡。
三、冻死的尸体征象
(一)体表有不同程度的冻伤:
1、I度冻伤(红斑)。皮肤受寒冷刺激后,皮下 毛细血管反射性收缩,继而血管麻痹,发生扩张 充血,局部血液瘀滞,形成红斑。
2、II度冻伤(水泡)。若寒冷继续作用,局部 组织发生血液瘀滞加剧,皮肤呈暗红色。由于局
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浆液性炎症渗出物蓄积, 表皮与真皮脱离,形成水泡。
【法医学】高低温电流损伤PPT课件
![【法医学】高低温电流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edd2f16529647d26285264.png)
(一)电离辐射
1、损伤机制 损伤效应非常复杂,根本 是对分子的电离和激发,辐射能量将分子 电离成不稳定的离子和电子。 2、作用方式 射线引起辐射生物学过程 (电离和激发)以及辐射化学过程。 3、影响辐射损伤因素 红斑、泡性皮炎、 脱毛,甚至坏死、溃疡。 4、辐射损伤
呼吸系统改变
二、烧死的死亡机制
1、休克 2、窒息: 3、中毒:CO、H2S、NO2 4、并发感染: 5、继发损伤:
2000.12.25洛阳大火
2000.12.25晚7时,洛阳丹尼斯量贩东都店,违章作业, 导致电焊火花从地下一层落入地下二层的沙发上,引起大火。 发现着火后,用消防水龙头通过方孔向地下二层浇水灭火, 因当时地下一、二层之间的所有通道都已锁住,没能够控制 住火势,这几人很快撤离现场,并且没有及时报警。地下二 层火势迅速蔓延,沿着东都商厦大楼东北、西北两个楼梯上 升,在顶层四楼东都歌舞厅聚集大量高温有毒气体,造成正 在参加圣诞狂欢的几百号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昏迷,其中309 人死亡。二十三名责任人被判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的疾病,而气压损伤(barotrauma)则是 气体进入组织所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二)气压损伤的种类
1、气压骤增造成的损伤、肺出血 2、高山或高空环境的影响高原肺
水肿或脑病 3、减压病 4、长时间的低压影响
(二)法医学鉴定
多为灾害性事故
二、辐射损伤(injury from radiation)
概述:是辐射源中以电磁或大量粒 子的作用所发生的损伤。
“张举烧猪”
三国时期,吴国旬章县一农户家发生大火,身强力 壮的男主人葬身于火海,而体弱的女主人却跑了出来。 男家亲友觉得此事可疑,怀疑那女人杀夫纵火。双方争 执不下,对簿公堂。县令张举命人弄来两头猪,一头杀 掉,一头活着,然后命人投入火中。待活猪烧死后,张 举命人撬开猪嘴,发现活着投入火中的猪嘴里有灰,死 后投入火中的猪嘴里无灰。根据这一结果,张举命人检 验死者,发现其口中无灰。因此,张举认定那女人杀害 丈夫后又制造了失火的假象。在事实面前,那女人只有 认罪了。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ad6eca3a9b6648d7c0c74619.png)
机体反应、治疗及死亡机制 ❖形态学改变 ❖法医学鉴定
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形态学改变 法医学鉴定
常用概念及类型
烧伤(burn):热力,包括高温液体(水、汤、油等)、 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钢水钢锭)、 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 害,主要是指皮肤或粘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或粘膜 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烧死(death from burn): 环境高温或者高温物体 (火焰、高温固体、辐射强热、电火花等)作用于机 体导致人体死亡。
烫伤(scald):高温液体或高温蒸汽导致机体灼伤。 烫死(death from scald)
烧伤类型
擦伤(brush burn, friction burn )剧烈摩擦引起机体 的损伤,如绳勒手部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高温损伤:烧伤(死) 、烫伤(死)、日(热)射病等。 指机体组织接触干热(火)、湿热(蒸汽或热水)、化学品 (如腐蚀物)、电(电流或雷电)、摩擦、辐射或电磁能等 所导致的损伤。 低温损伤:冻伤(死)
第一节 高温损伤
烧伤与烧死
中暑
常用概念及分类 高温对机体的局部作用
中暑的概念、分类 发生条件
•面积计算 直接测量出烧伤部位面积,与人体
总面积相比,并得出比值
•新九分法 见书274页 •手 掌 法 以手掌为体表面积1%为标准测量得
出估计值
机体反应、治疗、死亡机制
(一)高温对机体的作用(全身与局部) 1. 烧伤面积、深度与后果成正比关系。 2. 并发症多:休克,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应激性疾病
四度烧伤(炭化)
火焰中长期烧灼导致。 完全破坏了皮肤及其深层组织,可达骨质。导致 整个躯体或者躯干阶段性大范围破坏。炭化的组 织水分丧失,蛋白质破坏,干燥、色黑或褐黑, 质硬而脆,无结构。部分体表炭化者可生存,整 个躯体体表的炭化只见与尸体。 烫伤不出现炭化,烧伤程度只限于三度以内。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https://img.taocdn.com/s3/m/609afa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a.png)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体表改变 烧伤:不同程度烧伤都可发生 眼睛改变:外眼角皱褶,睫毛征候等 衣着残片 拳斗状姿势 皮肤裂创/郓裂创 重量减轻,身体缩短:严重烧伤及炭化时
体表改变
眼睛改变 外眼角皱褶:烟雾刺激下反射性闭目,外眼
角形成未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 角膜、结膜囊无烟灰、炭末 睫毛仅尖端烧焦
体表改变
拳斗姿势pugilistic attitude 肌肉遇高温而凝固收缩,屈肌强于伸肌,故
四肢呈屈曲状,类似拳击比赛中防守状态 死后焚尸也可形成
体表改变
皮肤裂创/郓裂创 高温作用使皮肤水分丧失、变脆,凝固收缩,
顺皮纹方向破裂,形成梭形创口,酷似切创, 皮下脂肪组织可从裂口翻出 易被误认为机械性外伤,要注意区分。
腐败明显延缓
形态学改变
内脏器官改变 胃粘膜:沿血管排列的暗红/褐色点状出血,
为维斯涅夫斯基斑,生前冻死的尸体较有价 值征象 其它改变(自学)
法医学鉴定
场所、地理环境、气温、季节 死者身份及其机体状态 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排除暴力及疾病死
冻伤:低温所致体表局部损伤 冻死:寒冷环境中,个体保温不足,散热量
远远超过产热量,超过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 严重影响物质代谢生理功能所引起的死亡。
形态学改变
体表 衣着:单薄,有反常脱衣现象 面容:苦笑面容 皮肤苍白或粉红,鸡皮状 尸斑鲜红/淡红 尸僵发生迟,消失慢、强硬,可有冻僵现象,
新月形,边缘锐
纺锤形
血肿颜色 砖红或暗红
均为暗红色
血肿结构 松软,内含脂肪及气泡,致密,较坚硬 呈蜂窝状
与硬脑膜 粘连不紧密 关系
粘连紧密
伴发情况 头皮无外伤,颅骨烧焦、头皮有外伤,颅骨无
炭化,向外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化,向外破裂
烧焦,线形或凹陷骨
折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方式: 现场勘验 案情调查 确定火源、引火物 收集物证 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 实验室检查:心血CO浓度可增高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任务: 明确死亡原因:确定生前烧死/死后焚尸 认定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 个人识别:年龄、性别、身份等
(法医学课件)06 高低温损伤
烧伤面积
大面积时:9分法 较小面积时:手掌估算法 小面积时:直接测量法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体表改变 烧伤:不同程度烧伤都可发生 眼睛改变:外眼角皱褶,睫毛征候等 衣着残片 拳斗状姿势 皮肤裂创/郓裂创 重量减轻,身体缩短:严重烧伤及炭化时
体表改变
腐败明显延缓
形态学改变
内脏器官改变 胃粘膜:沿血管排列的暗红/褐色点状出血,
为维斯涅夫斯基斑,生前冻死的尸体较有价 值征象 其它改变(自学)
法医学鉴定
场所、地理环境、气温、季节 死者身份及其机体状态 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排除暴力及疾病死
通常达8-10%即有诊断价值 轻度中毒:10-20% 中度中毒:>30% 重度中毒:>50% 心血红色不凝 胃内也可有烟灰炭末进入
内部器官改变
硬脑膜外热血肿 高温下脑、脑膜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
成间隙,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 渗出的血液聚集于间隙中形成血肿 内脏器官受热缩小
硬脑膜外热血肿
HYPERTHEMIA AND BUR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低温损伤及冻死
冻伤:低温所致体表局部损伤 冻死:寒冷环境中,个体保温不足,散热量
远远超过产热量,超过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 严重影响物质代谢生理功能所引起的死亡。
形态学改变
体表 衣着:单薄,有反常脱衣现象 面容:苦笑面容 皮肤苍白或粉红,鸡皮状 尸斑鲜红/淡红 尸僵发生迟,消失慢、强硬,可有冻僵现象,
眼睛改变 外眼角皱褶:烟雾刺激下反射性闭目,外眼
角形成未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 角膜、结膜囊无烟灰、炭末 睫毛仅尖端烧焦
体表改变
拳斗姿势pugilistic attitude 肌肉遇高温而凝固收缩,屈肌强于伸肌,故
四肢呈屈曲状,类似拳击比赛中防守状态 死后焚尸也可形成
体表改变
皮肤裂创/郓裂创 高温作用使皮肤水分丧失、变脆,凝固收缩,
顺皮纹方向破裂,形成梭形创口,酷似切创, 皮下脂肪组织可从裂口翻出 易被误认为机械性外伤,要注意区分。
内部器官改变
呼吸道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高温、烟雾等作用下
呼吸道损伤,发生急性喉水肿,急性坏死性咽 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等。 烟灰、炭末的沉积。
内部器官改变
心血管系统 心血中CO浓度高:烧死者心血中可达50%以上,
烧死和死后焚尸的鉴别
生前烧死
死后焚尸
烧伤外皮肤有明显生活反应 被烧外皮肤无明显生活反应
眼睛改变(有鉴别意义) 常无眼睛的改变
呼吸道烟灰炭末沉着
口鼻部可有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无
休克肺表现 心血CO含量明显升高
无 无或低
死因:烧死
其他
火灾现场死者死亡机制
创伤性休克 窒息:高温气体致呼吸道损伤、水肿狭窄 有毒气体中毒 被火场倒塌重物压死,跳窗、高坠死 急性心功能不全:溶血致高钾血症 内脏并发症及继发感染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
形成原因 高温作用,死后形成 外力作用,生前形成
生活反应 无
有
血肿情况 颅顶多,质量>100g, 部位不定,多局限,
新月形,边缘锐
纺锤形
血肿颜色 砖红或暗红
均为暗红色
血肿结构 松软,内含脂肪及气泡,致密,较坚硬 呈蜂窝状
与硬脑膜 粘连不紧密 关系
粘连紧密
伴发情况 头皮无外伤,颅骨烧焦、头皮有外伤,颅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