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教学理论浅识

合集下载

教师应注重“三教”

教师应注重“三教”

教师应注重“三教”“三教”是指言教、身教和情教,是学校养成教育的关键。

教师只有注重“三教”,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闪现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

在养成教育中,教师的影响力不容被忽视,教师的言行、体态、作风等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教化着学生。

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一、言教——养成教育的根本语言是教师最直接、最常用的教育载体。

形象生动、有条理、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犹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土壤、水分、阳光一样,应是愉快和谐、紧张而积极的。

这就离不开教师运用完美语言来创造。

教师语言不仅是交流所需,也是教育所需,从中可以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和饱含丰富的感情。

尊重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转化为学生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积极追求。

教师说的话要实事求是、说一不二,合乎情理。

每位学生都有犯错的时候,教师不能盛气凌人、厉声斥责。

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个体,要用不同的言词。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该说时洋洋洒洒,不该说时一字千金。

教师要把握说教的时机,选择说教的内容,切忌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应该采用广为人知、贴近生活的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有效仿的榜样,这样学生才能相信教师确确实实说得在理,才会有实际行动。

教师言教时要做到热情诚恳,面对现实,敢于承但自己的失误,从而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言教时一定要有计划性,巧妙安排,不露痕迹地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只要看到不良的现象必须及时制止,决不能熟视无睹。

二、身教——养成教育的核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三教教学理念心得体会

三教教学理念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接触到了多种教学理念,其中“三教”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三教”教学理念的心得体会。

一、三教教学理念的内涵“三教”教学理念是指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以教学为中心: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3. 以科研为支撑: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二、三教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1. 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爱好。

其次,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古代文学》课程时,我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诗歌、散文、戏剧等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

同时,我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

其次,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我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市场调研、策划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以科研为支撑作为教师,我深知科研的重要性。

“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摘要:如今,随着中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小学生培养核心识字技能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后,中学数学教育应贯彻“教体验,教学思考,教表达”的教学理念(简称“三教”),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三教”概念、数学、学生教学“三教”具体来说就是“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

“三教”是研究性教学的概念,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概念,它教会学生充分地学会思考、体验和学会表达。

学生在经历了语言风格的体验后,会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结果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意味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关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独立和个性化的个性。

一、了解数学之美,学会教思考模式从国内研究的角度来看,对数学之美的描述是:“数学之美是一种由愉悦的数学思维结构呈现的人的本质力量”,“数学之美是数学创造的一种自由形式,数学之美是真理与善的统一,数学之美的本质是有序的等。

数学之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数学之美是为了人们,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尤其是由数学理论创造的活动)来“客观化”或“归化”他们的基本能力。

这种社会化的内容是数学美学的内容,并且是数学美学的起源[1]。

简而言之,数学美的形式必须遵循人类认知的本质和人类灵魂的深切渴望。

数学研究与思想息息相关。

只要使用数学来点燃火焰,孩子们就希望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并对新的数学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毫无疑问,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的获得,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程度相关。

二、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发展的历史是有趣的传说和文化历史。

对数学历史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民粹主义”学习,也就是说,中国数学在国外的成就要比几年前更快,或者“预备”学习,即仅限于某些与数学有关的历史人物。

需要连接历史人物和数学故事,以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数学的热情。

三、设计游戏化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游戏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浅谈“三教”助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

浅谈“三教”助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

浅谈“三教”助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作者:洪莺犁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9期几何直观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传汉教授提出“三教”教学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善于表达,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具体表现之一在于能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笔者对“数与形”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以“三教”教学理念为引领,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核心素养。

一、体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几何直观经验笔者认为,为实现对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让他们在用实物或图表直观呈现抽象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几何直观经验。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参与,经历实践、探究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反思、领悟与升华,最终获得几何直观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1. 在操作反思中体验,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本节课,学生在探讨如何快速计算“1+3+5+7+…+999”的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化繁为简,从1开始。

学生在学具袋中选取需要的图形,根据算式“摆图形”自主探索用图形表示算式的方法。

在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断尝试、讨论,调整摆放图形的位置,探究该如何摆放才能够快速算出算式的得数。

汇报交流时,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摆成大正方形时,能够快速算出图形总数即算式的得数,从而揭示“正方形数”。

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图形摆放的多样性;在“操作—反思—调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用图形表示数学算式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对同伴摆出的图形是否可行敢于提出质疑,在调整图形摆放位置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在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三教”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教”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教”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三教”指的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三种教学方法:直觉教学、启发教学和发现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三教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直觉教学是基于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认知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单位换算,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量化操作来理解。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启发教学是通过一系列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反问和启示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发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和体验来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勾股定理操作,观察三角形的性质等,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三教”教学理论浅识

三教”教学理论浅识

“三教”教学理论浅识贺尔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应势加速,许多专家、教学探究者,从教育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许多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

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学理论,对现实教学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三教”教育理论谈点滴见解,与同行们共享。

一、教会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知识的内在本质,以变化发展的视角来探视各个知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折射方向。

从而,能够通过演绎或者归纳的方式,从个别知识中概括出一般的知识的原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从这个理论层面上讲,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高境界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每一个教师虚享的名分,而是每一个教师肩上的担子,心中的责任。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首先要学会辩证的处理教材,思考教材骗写的知识点、面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辩证地处理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以学生为本。

其次教师对一篇课文、一道数学题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开拓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利用辩证思维理论引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点与面之间的必然联系或者非必然联系,深入知识内部寻找其结构本质,浅出知识外部折射拓展,这才是衡量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是否有渐进性提高的标杆,才是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再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思维的辩证活动,既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

小学生因为涉事少、见识窄、大脑思维活动简单,他们对知识点、面间的内在本质的识别维度很小,所以他们对知识点、面外部的折射维度更无法谈及。

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不能放弃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且是教育研究的需要。

儒佛道三教浅析

儒佛道三教浅析

儒佛道浅析
儒佛道三教室中世纪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向、不了解儒佛道三者的关系就不能全面把握中国历史的主流思想,从而也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思想。

一,儒家:儒家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发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它是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二,佛:洋洋大观的佛经拥有成千上万的新词语,浩瀚的古典文学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词字。

大量的词汇涌入中国文坛,对中国词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空门,世界等。

佛学中各种的体裁,包括小品语录,说唱,经文对中国的诗歌,戏曲,小品等都产生了影响。

它刺激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想象力,是继道教文学后对儒家文学的又一冲击。

三,道:儒家关注道德伦理强调以德为政,道家则是从宇宙论以及人生而论述政治,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生观的问题。

他们崇尚自然。

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旨于明一节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齐用,而道家则其体。

它以维护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经济理论,社会实践方面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每个人的个人利益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

综上,三教中以儒学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形成有主有次有核心的立体化格局和家族社会的需要,自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和基础。

以“三教”理念引领初中数学课堂

以“三教”理念引领初中数学课堂

以“三教”理念引领初中数学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三教”理念,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思考:开启数学思维之门教思考是“三教”理念的核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剪拼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三个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如果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内角和会改变吗?”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解决数学证明题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逐步推导证明过程。

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思考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还要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引导学生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理解;在解题时,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二、教体验: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教体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可以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例,让学生记录汽车在不同时间内行驶的路程,然后通过分析数据,理解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数学实验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方式。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测量数据等实验活动,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点。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增加体验的有效方式。

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想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论学校“三教”思想

论学校“三教”思想

论学校“三教”思想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阳中学杨甲胜学校教育中的“三教”指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即学校德育工作,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也把德放在了首位。

学会学习是智的培养,而智的培养关键是学校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根本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会求知。

我们之所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所以学会生活很重要,也体现了教育方针中德智体全面发展主体思想,作为学校教育者,如何落实好教育方针,落实好“三教”思想,成为教育人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都知道做人一特别是做好人的重要性,《水浒》传中梁山头领宋江,文不及军师吴用,武不及107好汉中任何一个人,但他做人是成功的,因为他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而得到了“及时雨”宋江的美称,所以我们经常用“宋江难结万人言”来形容宋江的做人处事。

同样,我们身边,我们最佩服的首先是一个人的人品和处事,一个做人成功的人,他的能量大家应该清楚,所以学校德育的关键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主观、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好人。

教学生学会做人,除了要把它作为学校培养人的首要目标外,还应把目标落到实处,如何落实呢?(一)打造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队伍学校为了落实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在中小学都成立了少先队、团支部、德育处、政教处等组织管理实施部门,可见,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德育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专门的制度来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实施,体现德育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者,班主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听说:“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但是现在我要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

所以学校只有培养出许许多多的能干事、会干事、愿干事的班主任后,才能涌现许多好班。

所以学校应该制定班主任培养计划,落实班主任激励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手册,抓实、抓牢班主任工作,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抓好。

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摘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极为有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建立教学关系,达到学习目标。

本文探讨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并对“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三教”教学理念;教学实践1.前言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说教为主,由于缺少互动,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是比较少,学生们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在课上提出一些符合学生们个性特点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向教师提问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以“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为核心的“三教”教学理念,可以让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研究等方式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乐趣,获得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当然,数学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更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三教”教学理念采用实践型学习策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学习。

在“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中,课堂实践阶段结束时的知识应用被设计为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并置于课堂环节,可以赋予教学整体性和艺术感,逐步教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比如在垂线的学习中,通常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放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理解都是肤浅的,会直接回答最短的线是垂线作为捷径。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我们的教师经常将知识转移视为实现知识目标的任务,实际上课堂教学一般以成长和知识积累为设计线索,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浅析如何落实“三教”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浅析如何落实“三教”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浅析如何落实“三教”思想构建有效课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摘要: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个性鲜明的特色。

我校作为一所年青的实验小学,已经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在2016年春季学期,我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张振中副校长带领课改团队拟定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及理念——“三教...关键词:“三教”“有效课堂”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个性鲜明的特色。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获取仔细观察、可操作方法、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

我校作为一所年青的实验小学,已经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在2016年春季学期,我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张振中副校长带领课改团队拟定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及理念——“三教、两学、一展示”。

三教就是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两学即独学和合学;一展示是成果展示。

我在贵阳实验小学跟岗学习的时候,通过听了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原校长的讲座,给我们的启发是: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论你的课改怎么改,一定要稳扎稳打,踏踏实实,不能误了我们的孩子。

也因为这样,我校课改在2016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进课改过程中,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特别注重了联系学校实际,做到了摸准、摸稳、摸实。

一、“教思考”也就是引导学生“想”,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成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数学教学活动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活动,数学课堂是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课堂,“教思考”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从一些基本的事实出发,通过数学思维活动的训练,让学生在发现、提出、推演和运算获得数学知识,养成严谨的思维的习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最终解决数学问题。

浅释“三教”

浅释“三教”

浅释“三教”摘要】:“三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通常指儒、道、释,这种观点从魏晋以来流行;东汉时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宋元明时“三教合一”,“三教”都是道教的“三教”:“阐教”“截教”“西方教”论文关键词:三教,三教合一,阐教,截教,西方教“三教”最早的含义跟儒家所宣扬的教化、教育等内容有关。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八《三教》云:“王者设三教何?……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在此文中,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之为“三教”。

又东汉徐干《中论》卷上《治学第一》云:“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

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在这里,将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为“三教”,是指儒家的施教内容。

魏晋以来,传入我国的佛教渐成气候,同时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逐渐昌盛起来,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人的生活和文化,于是人们将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与道教、佛教合称为“三教”,这一提法最迟在北周时就已出现。

据《北史·周本纪下》云:“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

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在此,以政府政令的形式正式确定儒、道、释为三教。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云:“唐陈陶,以诗名,兼释、老学,自号‘三教布衣’。

由此可见,称儒、道、释为三教,已被广泛认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但是,从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三教一方面为了争夺政治、经济和宗教地位而相互对立、排斥,展开激烈的争辩;另一方面,又在义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相影响,最终在为稳固封建秩序,为皇权政治服务,获得默契。

三家都共同发出了“三教合一,三教一家”的呼声。

至宋元明“三教合一”成型了,其中,西方教为佛教前身,而且阐、截二教中的不少神仙都成为后来佛教中著名的神佛,如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即是。

浅析“三教”理念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浅析“三教”理念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浅析“三教”理念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7-13T14:35:44.5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3月第7期作者:何梅菊[导读] 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是著名教育者吕传汉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理念。

何梅菊贵州省黔西县金碧中学 551500摘要: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是著名教育者吕传汉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教学理念。

“三教”是当前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的创新尝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益探索。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事关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的问题,要想让思政课真正体现育人的功能,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真正在实践中体现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和作用。

关键词:“三教”;思政课;运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培养人才的核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相应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辩证思考、体验和表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校现在正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打开思路,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此契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三教”理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思考,引导学生去“想”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思考,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知识的内在本质,以变化发展的视角来探视各个知识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折射方问,从而能够通过演绎、推理、归纳等的方式,从个别知识中概括出一般知识的原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要想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有所获,就要深刻领会辩证思考的内涵,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学会辩证的处理教材和授课内容,思考教材编写的知识点、面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辩证地处理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以学生为本。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三教”教学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三教”教学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三教”教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核心就是: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实现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三年级是小学的一个转折点,要求学生在原有识字和获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都要有较大的提升,要学会组织语言,学会欣赏,增加阅读量,具备一定自我学习的能力。

而语文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依托,因此语文教学的地位尤为重要,三年级这个转折将会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点。

为此根据我校“三教两学一展示”的课改研究,特谈谈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三教”教学法。

“三教”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

学会思考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必备能力,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更好的培养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创造思维;教会学生参与体验,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让所学知识成为自己的技能,通过体验获取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热情,在经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表达则是对思考和能力的一种升华,通过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用语言进行描述,形成一定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会自己识字,对常见汉字已能基本掌握,也是思想最活跃的阶段,但他们什么都很好奇,啥都敢想,什么都很感兴趣,思维并没有重点,他们的想法却又是那么的天真美好,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奇思妙想。

因此就需要老师既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学会思考。

思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置身于情境之中,才会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一是降低问题难度。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三教”'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三教”'结合

浅谈家庭教育中的“三教”结合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受用一生,成功的家庭教育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更早、更好、更快、更高地飞翔。

可是当前,由于父母自身素质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加上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旨在就家庭教育问题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言教身教境教司马光云:“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宋庆龄也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父母的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非理智的教育手段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反教育行为)。

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而这一切的教育偏差又都常表现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间。

家庭教育本应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

站在理性行为的角度,我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三教结合”。

所谓“三教”,即是言教、身教、境教。

这“三教”的有机结合,才会引领家庭教育走出教育误区,发挥较好的教育效应。

一、言教:所谓语言上的教育,是教育者最常用的教育手段。

简单的理解,就是将大道理通过口头语言说教给教育对象。

更深层的理解,言教又要求语言必须富有艺术性,而且作为教育者,时时刻刻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状态。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教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表扬激励为主,批评为辅。

优秀的学生,大都是在父母的不断肯定和激励之下成长起来的。

而那些品行稍差的学生,大都生活在父母的长期指责、行为压迫、甚至行为暴力之下。

父母的表扬激励,更会激发孩子不断奋进,甚至在面对成长挫折时,也会从逆境中勇敢地挣脱出来,愈发变得坚强。

因此,父母言教中,首先应该注意多表扬,少批评。

2、有理,有例,有力,有节。

父母在实施言教时,所涉及的每一个教育环节都必须讲求道理,而且所讲道理必须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在不能说服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无理以对,与其给孩子不讲道理,思议撒野,还不如什么都不讲。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三教”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三教”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三教”教学作者:罗小林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16期“三教”教学,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教学理念是在“高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高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一次升华。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三教”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呢?现笔者以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思考,主要指教会学生思考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和性质等的来龙去脉,思考数学公式的推导方法,思考具体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是教学的关键。

如在教学“抛物线的定义”时,教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寻找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点?而不是去寻找平面上的定点与定直线的其他位置关系的点?定点在定直线上的动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教学案例1]抛物线的定义师:居民区内有一口井.其左侧有一条从东到西的河流。

若我们就生活在这片居民区内,请问我们是到井里取水方便。

还是到河里取水方便?生:找到离井与离河岸一样远的那条分界线.分界线外的居民到河里取水方便.分界线内的居民到井里取水方便.分界线上的居民在井里取水与到河里取水一样方便。

师:你能否画出这条分界线?师:(生在大屏幕上用电子笔画出了这条曲线。

)如果我们把井看成一个点.把河流看成一条直线,则刚才的问题变为:“寻找到一个定点与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

那么。

大家能否给抛物线下个定义?生: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师:很好,但不完整。

应如何补充?生:其中定点不在定直线上。

师:非常好。

抛物线的定义是……“抛物线的定义”教学活动是教思考的典型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思考“居民是到井里取水,还是到河里取水”,理解为什么要让学生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而理解“抛物线”的涵义。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教”理念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教”理念

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教”理念作者:朱健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17期摘要:教育要培养全面的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的教学也要立足学生实际,着眼于现实功用。

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吕传汉教授提出了“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三教”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在小学教学中去实践和探究。

在此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的心得,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好“三教”理念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策略“三教”即要教会学生会思考问题、懂得体验生活、善于语言表达。

数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活工具,在教学中落实“三教”理念大有必要。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起步阶段,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因此,立足于“三教”理念,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在此结合当前现状及如何落实“三教”理念浅作论述,愿能有抛砖引玉之功效,引出更高效、更有价值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现状教育是“教”和“育”的統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体验生活、适应生活。

但在现实数学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注重了“教”,淡化了“育”。

素质教育的理念提出已有一段时日,但走进课堂之后,似乎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走进一些数学老师的课堂,满堂课不是讲知识点就是讲练习,对学生体验生活、交流表达等不是那么关心,甚至微乎其微,只字不提。

也许是因为地方“指挥棒”的原因,成绩是评价教师能力的有力“标尺”,老师们不得不重分数,轻育人,只抓看得见,不抓潜在的。

就当前现状而言,“三教”理念在我周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极为贫乏的。

二、落实“三教”理念的对策“三教”理念是落实数学教学全面育人功能的有力策略,是推进课堂改革的有力推手,但让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落地生根、融会贯通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需要教师的重视,学生的参与,方能有成效。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将此抓落实。

基于“三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三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三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探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数学可视化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三教”(道教、儒教、佛教)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道教强调“道法自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道法自然”的教学思想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

其次,儒教强调“仁爱教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情感认知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法,将数学知识匹配到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最后,佛教强调“顺应自然”,从全局出发,注重综合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超前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几何中,可以结合自然、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从问题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基于“三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的三教与四给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的三教与四给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课堂教学的“三教”与“四给”教师在一节课里,起码要做到:能把课本知识解释通,使学生弄懂,领着学生把课本里的习题做了,使学生弄会。

如果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这个角度来看,还要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

如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的能力。

显然教师在一节课里仅仅解决“懂与会”就远远得不够了,那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充分、更全面地发挥自己在课堂内的主导作用,怎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的体会是: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外因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这也是我要介绍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教师应做到“三教”与“四给”。

一、三教三教指的是教分析、教规律和教样板。

(一)教分析讲一个问题,不是单纯地去讲怎样列式、怎样解或怎样论证的,而是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结论出发,结合给定的条件,一步步推想出来。

例如,求函数f(x)3sin(x+20°)+5sin(x+80°)的最大值。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讨:求函数的最值需怎么办?学生会想到要化成一个角的一个),但角不统一没法φx+(asinx + bcosxsin函数。

要用公式化,这时老师若再问能不能将角化成相同角呢?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把20°变成80°-60°或把80°变成60°+20°不就可以了吗?最后再让学生口述完整的过程。

像这样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教法,就与老师先讲证法后再板书证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是叫学生背,叫学生抄,而前者是教学生怎样去想。

只有不但教会学生解题而且会分析问题,才算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规律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教师传授知识之所以优越,不仅是因为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教学原则来进行传授的缘故,而且还因为把自身学习的经验和体会,也传授给学生的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教学理论浅识
贺尔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应势加速,许多专家、教学探究者,从教育理论层面上提出了许多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

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学理论,对现实教学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三教”教育理论谈点滴见解,与同行们共享。

一、教会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知识的内在本质,以变化发展的视角来探视各个知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折射方向。

从而,能够通过演绎或者归纳的方式,从个别知识中概括出一般的知识的原理,或者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从这个理论层面上讲,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和开拓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高境界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每一个教师虚享的名分,而是每一个教师肩上的担子,心中的责任。

教师要
教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首先要学会辩证的处理教材,思考教材骗写的知识点、面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辩证地处理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以学生为本。

其次教师对一篇课文、一道数学题的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开拓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利用辩证思维理论引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点与面之间的必然联系或者非必然联系,深入知识内部寻找其结构本质,浅出知识外部折射拓展,这才是衡量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是否有渐进性提高的标杆,才是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再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思维的辩证活动,既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

小学生因为涉事少、见识窄、大脑思维活动简单,他们对知识点、面间的内在本质的识别维度很小,所以他们对知识点、面外部的折射维度更无法谈及。

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不能放弃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需要,而且是教育研究的需要。

“三教”教育理论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学习的思维
导图,我们应该大胆尝试“三教”教育实践的研究。

二、教会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和表达。

学生获得体验,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课堂教学中,本该是学生对知识点、面的辩证思维权利不能由教师饱览独食。

教师对学生体验过程的指导要求要经典到位,要具有“滴水
穿石”之功才能驱动学困思变,变之能表。

教师不能承包学生学习课业体验,不要生怕学生完成不了作业,习题道道不漏地讲得不了不完。

教会学生体验,就是要把对知识的思考空间交给学生,用相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的权威思维,尊重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要让学生充分地面对一道道知识问题,敢于思考,辩证识别知识的内、外在联系,解决知识内部知识形成的问题,折射性地解决知识点、面之间的放射性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思维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有没有教学生思考,有没有教会学生对知识形成问题的本质思维,事实上要通过学生对知识问题的表达程度来衡量,学生对知识问题的表达能力,实在地反映着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对知识点、面的内化与外延折射处理策略。

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充分信任,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将会被对知识的若有所思驱动,自觉地体验知识的存在,接受知识的侵染,接受知识的挑战。

在体验过程中,成功者往往欣喜若狂,跃跃欲试;而失败者往往寡言少语,失魂落魄。

面对这种教学情境,教师绝对不可以将体验失败的学生的失败视作学生的愚钝而歧视不管,反倒是,对于这部分学生体验知识问题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教师教体验和表达的高境界修养。

总之,“三教”教育理论,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开放性教学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化和具体化。

无论是从教会学生辩证思考,还是从教会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和口头语文字表达,其整个过程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考、体验和表达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步教学环节既存在着内在的本质互动,又存在着外延折射互驱的动力,三者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依存,相互驱使,互为动力。

学生的辩证思维一旦培养起来了,他们就会从自发到自觉地去积极面对知识问题进行思考、体验与表达,形成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表达中放射出学习激情的循环性学习过程。

学生对知识问题学会思考,思考得越深,体验得越真,则其表达就越准。

因此,就目前来看,“三教”教育理念应该值得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研究。

兴义市泥溪小学教师
贺尔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