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逻辑与弱逻辑-对未来新思维方式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逻辑与弱逻辑
——对未来新思维方式的几点思考
人们通常以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世界,通过逻辑的串联,形成一个有序的因果链条,以找寻源头,解释未知,获得方法,并以此作为自己探索世界和参与世界的方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未必真正指向自己想要的结果,有时候收效甚微,有时候甚至南辕北辙。我们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落后了,或者失败了,分析总结整个事件,最终无法得出一个合理有效的结论,失败似乎来得毫无征兆,毫无理由,让人摸不着头脑,最终我们不得不归咎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运气欠佳等相对不靠谱的原因。
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人普遍处于一种困惑与迷惑的状态,困惑在于难以冲出传统的认知牢笼,找寻到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新途径;迷惑则在于哪怕冲出了牢笼,却在与外部世界的诸多连接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陷入了社会为我们打造的迷宫。
“牢笼”与“迷宫”成了现代人难以打破的两大障碍,前者基于人们的内心,后者基于外部的环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认识世界和参与世界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呢?
有人说这是时代变了,知识变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必须要通过不断竞争来跟上时代,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这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它的前提是人们不得不囿于原有的区域内,随着空间的日益拥挤,必须以竞争的方式优胜劣汰,进行残酷的社会选择。
我部分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摆脱原有的区域,去发现新大陆,就可以使原本拥挤的空间变得开阔,人们各居其位,各得其所,彼此间的干扰得以减轻,更有利于将残酷的竞争关系转变成和谐的共生关系。
如何转变旧思路,发现新大陆,在此我引入了“强逻辑”与“弱逻辑”两个概念,作为辅助以解释我的观点。
什么是强逻辑,什么是弱逻辑?
如果我们将事物总结为从“因”到“果”的过程,强逻辑的观点直接由因指向果,特征鲜明,论述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如同大道坦途。弱逻辑则具有不确定性,是因果之间的隐秘联系,它缺乏强大的说服力,难以被人捉摸,宛如曲径通幽。
借助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如何认识世界和参与世界,如何突破“牢笼”与“迷宫”,有三个趋势值得思考:
强逻辑的边际效应逐渐显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城市道路拥挤,堵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强逻辑的观点简单明了:修路。只要拓宽马路,建设更多的道路,堵车问题就解决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快我们发现,即便在城市空间内尽可能地修建道路,也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堵车问题,“修路”这个强逻辑概念触碰到了它的天花板。
可以说一个逻辑,只要不断被增强,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之后,它很快就会触碰到“天花板”,它的作用将会迅速降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许多传统手段越来越不奏效了,实现目标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只要我们使用强逻辑,就不得不面对它的边际效应。
强逻辑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使用,就会遭遇外部的强逻辑反制。通俗地讲,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同样以城市堵车为例,如果我们采取另一种强逻辑手段:单双号限行,理论上可以限制一半的车辆上路,交通问题似乎得到了缓解。但反制措施立即出现,购买两辆车,分别使用单号和双号,就可以将这个强逻辑措施规避。所以结果是无法真正限制车辆上路,又由于一辆车在限行日需要停放,反而加剧了停车问题。
通过“堵车”这个简单的事例,可以看出强逻辑手段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其一来自自身作用的削弱,其二来自外部反制力量的壮大。
弱逻辑的作用逐渐凸显
强逻辑的思维方式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放诸四海而皆准,可谓老少皆宜,几乎不存在准入门槛,所以是普遍性的方式。选择强逻辑,就是选择汇入汹涌的竞争浪潮,为什么成功会变得困难,因为面临了大量采用同样强逻辑方式的竞争对手。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教育人们努力竞争,激流勇进,其本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掌握不了弱逻辑,无法与世界触发新的连接、开拓新的途径,就只能随波逐流,不由自主地汇入竞争的汪洋大海。
弱逻辑是一种灵动的思维方式,它为我们创造了与世界触发新连接、开拓新途径的可能,因为地球村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多的天花板已悬挂在人们的头顶,传统的方式已显得后劲不足,以另辟蹊径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寻找新的突破点显得尤为重要。
弱逻辑飘忽不定,存在于人们对世界微妙关系的敏锐把握中,它可以处于最微小最平凡之处,以米粒之珠,绽放日月之光。以下举两个事例说明弱逻辑的力量:
事例一:一家牙膏生产企业面临对手的激烈竞争,销量逐渐下滑,企业悬赏征集提高产品销量的金点子,一名员工只写了一句话,当即就被采纳,并且的确收到奇效,令企业销售大幅提升,迅速赶上了对手,他写的这句话是:将牙膏口的直径扩大一毫米。
事例二:二战时期美军降落伞的合格率是99.9%,一千个跳伞士兵就会出现一个伤亡,美军要求生产企业将合格率提高到100%,得到的答复是无法做到完美。最后军方采用了一个方法,即随机抽取降落伞让生产企业负责人试跳,果然降落伞合格率到达了100%。
弱逻辑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思考方法,这种方式有时候看似荒唐,说服力很弱,甚至缺乏逻辑性,为多数人所不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它不会在竞争与反制中被削弱,开拓出了新的领域,与外部世界触发了新的连接,达到了最终想要的结果。
归纳法的副作用开始侵害人们的认知结构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两种主要方法。归纳法又称为归纳逻辑,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但随着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归纳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因为这样,所以那样”,“因为不这样,所以不那样”的片面强逻辑观点已经变得不奏效,事物从“平面”变成了“立体”,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很多时候让人有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难以整体驾驭,全面掌控。
归纳法就好比是照相机,将一个三维空间的景致通过二维相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果我们要拍摄的景致简单明了,例如一个“特写”,它对于事实的呈现尚且逼近真实,但如果要拍摄的是一幅“全景”,归纳法的副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现代社会我们要面临的大多数是综合性问题,是“全景”而非“特写”,要想抓住重点进行归纳,结果发现处处都是重点。因此我们试图强行归纳,往往是发现其中的强逻辑,忽略其中的弱逻辑,归纳的结果往往是产生一个解释得通的强逻辑观点,并以这个观点去创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