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解表药与解表方
解表药及解表方PPT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f894458fafab069dc022e.png)
1 柴胡
苦、微寒。入肝、胆、 心包、三焦经。
和解退热 和解少阳经 之要药。 疏肝理气 治肝气郁结。 升阳举陷 力不及升麻, 两者多同用。适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 子宫垂脱,配黄芪、党 参、升麻等,如补中益 气汤。
2019/2/13 20
脾甘 、、 胃辛 、、 大微 2 升麻 肠寒 经。 。入 肺 、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 升提作用较柴胡强,用于气 虚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垂脱之证, 与黄芪、党参、柴胡同用。
2019/2/13
14
8
辛 夷
2019/2/13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2019/2/13 下流等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2019/2/13 7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祛风寒 无汗、有汗均可 应用。风寒表证、发热 无汗,配麻黄;感受风 寒,表虚自汗,配芍药, 桂枝汤。 温经散寒 风寒湿痹 通阳化气 助利水药利尿, 配猪苓、茯苓、泽泻等, 见五苓散。
2019/2/13 8
辛、温。入肺、脾经。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脾胃气滞 引起的肚腹胀满,食欲 不振、呕吐等
表 证
风热表证
2019/2/13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第一章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2.第一章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b775022abcd126fff6050b07.png)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使用注意
1.血虚头痛忌用。 2.过量易中毒。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了解药
辛夷
首载:《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等的干燥 花蕾。 炮制: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应用 1.发散风寒 2.宣痛鼻窍 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风寒感冒 鼻塞、鼻渊头痛
LOGO
第一章 解表药
三.分类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四.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2、禁用于多汗症、热伤 津液者。 3、慎用于久患疮痈、淋 证及出血一类的病人。 4、不宜久煎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一、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1.发散风寒: 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 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紧等证。 2.止咳平喘,用于咳喘。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4.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
治疗斑秃: 先用硫磺皂洗头,然后取生姜片 或生姜 汁涂患处,用拇指或鱼际部磨擦,产生热 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1次,反复 3~5次,每日1次。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附:生姜汁、生姜皮、煨姜。
1、生姜汁:生姜取汁,偏于化痰止呕。 2、生姜皮:生姜取皮,偏于利水消肿。 3、煨 姜:生姜煨熟,温中止呕作用较 生姜为胜。
风寒湿痹证
破伤风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临床应用
面神经麻痹: 防风30克煎服,蜈蚣2条研细末。用防风 汤送服蜈蚣末,每日1剂,晚饭后服用,儿童 酌减,10日为1个疗程.
第01章解表剂
![第01章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0d0aae726bec0975f565e22a.png)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运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
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两合用,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方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 阳的基本结构。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和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 和营卫的常组合祝贺,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 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 阳并向。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 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 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 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 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 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 表寒者,当辛温解表; 表热者,当辛凉解表; 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以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
紫菀、百部为君,两药味苦,都人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 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 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 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
解表药与方剂
![解表药与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9ae02a5172ded630b1cb6bd.png)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药二》单味药精华
![《中药二》单味药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440053819e8b8f67d1cb99f.png)
第一章 解表药(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夷子白生活香麻?细防藁桂苏西芥 麻 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喘家圣药) 记忆方法:麻子的点代表“汗“ - 发汗,两个林代表两个肺 -宣肺、黄字下面的两点代表“水“ -利水香 薷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记忆】“夏月”,夏暑——消暑化湿。
阴暑证。
记忆方法:薷字中间的雨字代表:汗(汗如雨下) 、水(利水消肿)湿(雨水淋湿) 、 桂 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记忆方法:桂枝是个温柔的女人,不仅要帮自己的记忆】荆条(古代当做痒痒挠) ,一挠止痒,二 挠透疹(长疹子时容易挠透) ,三挠烧炭止血(长疹子挠出血) 。
荆风(经风 -散风) 记忆方法:风 -风湿 -祛风胜湿、风湿就会痛 -止细 辛 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细辛,少阴头痛。
细小,少 细祛痛(通)饮苍 耳 子 散风寒, 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风湿痹痛,风湿疹痒, 疥癣。
记忆:黑风寨来人, 顺风耳来通知(耳 -苍耳子,通 -通鼻窍、知 -止- 止痛止痒) 辛 夷 散风寒, 通鼻窍(辛能行能散、能散风寒能通鼻窍)西 河 柳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柳条可以挠痒 -透疹、河边有风 -祛风、河水 -湿-风湿、西 -湿- 风湿)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根哥萍淡升二子,花蝉柴木荷(跟哥平淡生二子,花钱才不和)薄 荷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记忆】不吃薄荷咽真干,吃了薄 荷风热清。
咽 —利咽;真—同“疹”,透疹;干 —同肝,疏肝;风热 —宣散风热;清 — 清利头目。
牛 蒡 子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记忆】中毒长疹的水牛嗑瓜子, 咳嗽又发肿。
中毒 —解毒;长疹 —透疹;水牛 —在水里,因为热,疏散风热;嗑瓜子 — 咽喉肿痛,利咽;咳嗽 —跟呼吸、肺有关,宣肺;发肿 —消肿聊疮。
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痄腮蝉 蜕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第六章 解表药 与解表剂
![第六章 解表药 与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bd204388ec3a87c24028c43f.png)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太 阳 伤 寒 )
咳喘
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趣记:干妈贵姓? 对照:甘麻桂杏?
麻黄汤--方义分析
君 臣 佐 使
麻黄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 桂枝 解肌发表 、温经止痛
杏仁 降利肺气 甘草 调和诸药,缓和峻烈
咽痛
咳嗽 口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解:
银 连 薄 牛 荆 淡 桔 芦 竹 甘 蒡 芥 豆 花 翘 荷 子 穗 豉 梗 根 叶 草 君 臣1 臣2 佐1 佐2 佐3 佐使
银翘散--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使用注意: 1、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 2、不宜久煎。
柴胡功偏退热,善治少阳寒热往来。又 升阳举陷,疏肝解郁
蝉 蜕
一、发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咽痛音哑 特点: 散风热、利咽喉 宣肺开音
二、透疹止痒--麻疹、风疹
三、明目退翳--目赤、目翳 四、息风止痉--惊痫、夜啼, 破伤风
麻黄汤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
(
主证病机分析
恶寒↑发热↓无 汗、脉浮 头身疼痛,脉紧
桑菊饮配伍特点: 1、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 2、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比较:
两方同为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桔梗、连 翘、薄荷、芦根、甘草五药相同。 其不同之处是: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
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
为“辛凉轻剂”。
复习一、
表证)
辛温解表药(外感风寒 麻黄与桂枝
异:桑叶:性寒疏散力强,又清肺润燥 (肺热燥咳)、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菊花:微寒平肝力强,又清热解毒(热 毒疮肿)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f4a4ea2ba5e9856a561260ad.png)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 邪气为主要作用。 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 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紧等。 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 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于 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 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宜治胃寒呕吐(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黄连; 妊娠呕吐,+紫苏 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 半夏、姜竹茹等。
(3)还可解半夏、天南星之毒。
香
薷(熟悉)
唇形科植物 石香薷及江香 薷的干燥地上 部分。前者称 青香薷,后者 称江香薷。 生用。
均以枝嫩、花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香
薷(熟悉)
捣绒:老年人、儿童
八、应用注意:
1、本品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气虚及肾不纳气的喘咳及脾虚水肿忌或慎用。 3、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 压上升,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桂
枝(掌握)
樟科植物肉 桂的干燥嫩枝。 生用。
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甜,以幼嫩、色棕 红、气香者为佳。
3、肺寒咳嗽 无论有无外感、痰多痰少皆可 应用。如三拗汤(麻黄、杏仁)、 二陈汤(半夏、陈皮)。
四、用法用量:3~9g, 煎服。
紫苏
共性: 1. 辛温,入肺脾二经。 2. 功用:
生姜
(1)发表散寒:发汗力较弱(不及麻、桂),用 于预防或治疗风寒感冒轻证。 (2)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
个性:
3、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偏寒者配砂仁、丁香温中止呕。 偏热者配黄连、竹茹、芦根清胃止呕。 妊娠恶阻而胎动不安配砂仁、陈皮等。 4、梅核气(痰凝气滞)配半夏、厚朴、茯苓。 如“半夏厚朴汤”。 5、鱼蟹中毒(呕吐、腹泻、腹痛)配生姜、 陈皮、藿香。 四、用法用量:5~9g , 煎服。
第1章-解表药
![第1章-解表药](https://img.taocdn.com/s3/m/1545bf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4.png)
【功效】
1. 发表散寒: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2. 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湿痹。
【 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 同:均能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异: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
身风寒湿痹; 藁本——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又归肝经善治颠顶头痛。 足厥阴肝经
【功效】 1. 散风寒:风寒感冒。 2. 通鼻窍:治鼻渊要药。 3. 除湿止痛,止痒: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功效】 1.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2. 清利头目:质轻升浮,主散头面风热之邪。应用:
治偏正头痛要药,又治头晕目眩等。 3. 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淡豆豉功效:解表,除烦。 浮萍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木贼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1.细辛除祛风散寒外,又能
相同点: 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
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 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 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
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等症。 【用法用量】 叶长于发散风寒;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
【功效】 1. 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2. 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 3. 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客肺的咳嗽。 此外,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特点: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柴胡
【功效】 1. 解表退热:感冒高热;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2.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 3. 升举阳气:气陷证。
中药解表剂
![中药解表剂](https://img.taocdn.com/s3/m/85b176c93c1ec5da51e2705f.png)
性能特点:多味辛,辛散轻扬
多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
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即《内经》所谓: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
透疹、止痛、消疮等。
适应证:主要用治外感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或有汗不畅、脉浮等。
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 喘,利水消肿。
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
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2. 用于咳嗽、气喘。
3. 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按语】1. 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 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 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
配伍:⑴虚者外感——补虚药;⑵兼它邪,如暑、湿、 燥等,分别配解暑、化湿、润燥等;
⑶用于温病初起,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⑴得汗即止;⑵慎用于虚汗、热病后期津伤、 疮疡后期、出血、淋病;⑶应季节变用量;⑷不宜久煎。
第一节 解表药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2. 用于风湿痹痛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用法:
生用解表、止痛、止痉、祛湿; 炒用止泻;炒炭止血。
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 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 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 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 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 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
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5337d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b.png)
之称。
l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024/5/4
12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l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2024/5/4
13
8
辛 夷
2024/5/4
14
9 苍耳子
天南星、全蝎等。
2024/5/4
23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l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l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l
清肺利咽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 热 、 子 2024/5/4
24
l l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荆 防 败 毒
风寒挟湿之表证。发热无 汗,恶寒,皮紧肉硬,肢 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
散 脉浮。
2024/5/4
30
荆芥
辛温解表
防风
发散风寒
2
羌活
祛风湿
解表祛邪
荆 独活
止痹痛
防 川芎
活血行气,散风止痛
败 毒
柴胡 茯苓
散 枳壳
前胡
桔梗
解表退热 渗湿利水
宽中理气
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
嗽肉热风 发
,硬无寒 汗
l 宣肺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 喘,配石膏、杏仁、甘草。
l 利水消肿 水肿实证兼有 表证者,配生姜、白术
2024/5/4
6
2 桂枝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解表药及解表方》
![《解表药及解表方》](https://img.taocdn.com/s3/m/beaf01e41a37f111f0855b25.png)
14
8 辛 夷
29.09.2020
15
9 苍耳子
甘、苦、温。有小毒。入 肺、肝经。
散风通窍
祛风湿, 止痛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四药散风寒、祛湿、止痛、
通鼻窍。适用于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脑颡鼻脓、浊涕
下流29.09等.2020证,走窜之力较强。
16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发散解表,兼祛风 发汗 之力大于防风。风热、 风寒感冒都可以配伍应 用。
止血 炒炭入血分,有止 血作用,治肠风下血, 衄血、便血、尿血、子 宫出血等。
29.09.2020
10
5 防风
29.09.2020
辛、甘、微温。入膀胱、 肝、脾经。
祛风散寒 治风通用药, 发汗力较弱,长于胜 湿,用于治疗风寒、 风热感冒挟湿者,还 治风寒湿痹等证。
发散风寒药 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辛凉解表药
5
二、发散风寒药
此类药物多辛温,发汗力较强, 散寒力较大,主要适用于风寒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脉 浮紧)。有的兼有平喘、除湿、 利水等功能,用于治喘咳,风 寒湿痹、水肿等证
29.09.2020
6
1 麻黄 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辛温发汗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力量。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9.09.2020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01解表药(中药学)
![01解表药(中药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b015754b73f242326c5f2f.png)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 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 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 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 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 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 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 喘以及水肿邪 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 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 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 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 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 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3.风水浮肿
本品主入肺与膀胱经,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 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 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 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 表、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应 用】
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 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 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 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 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 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
![《解表药及解表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39e7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d.png)
中医药概述:探索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了解表药
是指中医药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 证的药物。
2 作用
通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等途径,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新颜,并提高抵 抗力。
解表方的定义和作用
1 解表方
是指中医药中综合运用多种解表药物,根据 具体病情制订的治疗方案。
2 作用
通过解表药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病 程,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常用的解表药物及其功效
藿香正气水
外感风热,头痛发热,用于清热解表。
板蓝根颗粒
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用于清热解表,解毒。
银翘解毒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于解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
风寒感冒,咳嗽头痛,用于祛风散寒,解表止 咳。
典型的解表方剂介绍
银翘散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采用多味 解表草药制成的方剂。
桂枝汤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采用多种 解表药物制成的煎剂。
杨氏脱黄汤
湿热黄疸,腹胀纳差,采用中草 药煎煮而成的疗效方剂。
解表方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1
风寒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恶寒等症状。
2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口渴、发热等症状。
3
湿热黄疸
黄疸、尿黄、腹胀等症状。
解表方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注意事项
在应用解表方剂时,需要考虑身体体质、病情轻重和其他疗法的配合。
2 禁忌症
个别病人存在特殊禁忌症,如过敏反应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应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或使用太久,以免耗损津液,造 成大汗亡阳。
炎热季节,畜体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 轻,而寒冷季节,量可稍大。
功效 :疏风清热、清 肝明目、解毒。
主治 :风热感冒,目 赤肿痛,外科要药, 治热毒疮疡,红肿热 痛。
22
牛蒡子 为菊科植
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辛、苦, 寒。入肺、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解 毒消肿。
主治 :外感风热,咽 喉肿痛,疮黄肿毒 。
23
解 表 药 功 能 比 较
物荆芥的全草或花穗。
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 血。
主治:风寒、风热感 冒,衄血、便血、尿 血、子宫出血。
7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
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辛、甘, 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 湿解痉。
主治:祛风主药,用 于风寒感冒,风湿痹 痛,破伤风。
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脾、肺、胃 经。
功效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解毒。 主治 :发汗作用较弱,常加入辛温解表
剂中;止呕要药,治胃寒呕吐。
14
(二)辛凉解表药
15
薄荷 为唇形科植物
薄荷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辛,凉。 入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 利头目。
主治 :疏散风热要药, 治风热感冒,目赤咽 痛。
20
桑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
干燥叶。其干燥嫩枝(桑 枝)、干燥根白皮(桑 白
皮)亦入药。
性味、归经 :苦、甘,寒。 入肺、肝经。
功效 :疏风散热、清肝明 目。
主治 :外感风热、肺热咳 嗽、咽喉肿痛;肝经风热 之目赤肿痛。
21
菊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
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 :甘、苦, 微寒。入肺、肝经。
8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
紫苏的干燥叶。
性味、归经:辛,温。 入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 气和胃。
主治;风寒感冒兼有 咳嗽,肚腹胀满,食 欲不振,呕吐。
9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
物北细辛 、华细辛或 经。
功效:发表散寒、祛 风止痛、温肺化痰。
主治:阳虚风寒感冒, 风湿痹痛,肺寒气逆, 痰多咳喘。
功效 :散风寒、通 鼻窍。
主治 :鼻病要药, 用于感冒鼻塞、脑颡 流鼻。
12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
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
的果实。
性味、归经 :甘,苦、 温。有小毒。入肺经。
功效 :发汗通窍、散 风祛湿。
主治 :风寒感冒,鼻 窍不通,脑颡流鼻;风 湿痹痛;皮肤湿疹瘙 痒。
13
生 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对于体虚或气血不足的病畜(如重剧的腹泻、 大汗、大出血及重病以后表证),要慎用或配合 补养药以扶正祛邪。
本类药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气味挥发,损耗 药力。
3
二、常用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4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中麻黄或木
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性味、归经:辛、微苦, 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 平喘、利水消肿。
10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
白芷 、川白芷或杭白芷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辛,温。 入肺、胃经。
功效 :祛风止痛、消肿 排脓、通鼻窍。
主治 :风寒感冒 ,风湿 痹痛 ,疮黄肿毒 ,乳 痈 ,鼻炎、副鼻窦炎 。
11
辛 夷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或武当玉
兰的干燥花蕾。
性味、归经 :辛, 温。入肺、胃经。
功效 :散风热、退目翳、 定惊痫。
主治 :风热感冒、咽喉 肿痛,皮肤瘙痒肝经风 热所致的目赤、翳障; 破伤风 。
19
葛根 为豆科植物野
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
性味、归经 :甘、辛, 凉。入脾、胃经。
功效 :发表解肌、生 津止渴、升阳止泻。
主治 :外感发热兼有 项背强硬 ;脾虚泄泻; 透发斑疹。
第一节 解表药与解表方
一、概述 1.概念 (1)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 (2)解表方 以解表药为主要组成用于治
疗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方。
1
2.分类及应用
(1)辛温解表药、方 药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 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表证。表现 恶寒颤慄,发热无汗,耳鼻发凉,口润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药物还兼有祛风止 痛、消肿利水之功效。
应用: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 感和急性气管炎等风寒表实证。去桂枝,加生姜,
名三拗汤,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倍用麻黄、
桂枝,加石膏、生姜、大枣,名大青龙汤,治风 寒表实证兼有里热。
叶升麻 、兴安升麻或升麻的 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甘、辛,微 寒。入肺、脾、胃、大肠 经。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 毒、升阳举陷。
主治 :痘疹透发不畅;胃 火亢盛之口舌生疮,咽喉 肿痛;气虚下陷之久泻脱 肛,子宫脱垂等。
18
蝉蜕 为蝉科昆虫黑
蚱的若虫羽化时的脱落 的皮壳。
性味、归经 :甘、咸, 寒。入肺、肝经。
24
三、常用解表方
25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45g(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药) 桂枝
45g 杏仁60g 炙甘草 (发汗解肌,通脉止痛,辅药)
(降气止咳,佐药)
20g(协调诸药,使药)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 喘,苔薄白,脉浮紧。
16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 (南 柴胡 )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 :苦,微寒。 入肝、胆、心包、三焦经。
功效 :和解退热、疏肝理 气、升举阳气。
主治 :和解少阳要药,治 寒热往来;疏肝解郁要药, 治乳房肿胀,胸胁疼痛;升 举阳气,治气虚下陷致久泻 脱肛、子宫脱垂等。
17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
主治:辛温发汗主药,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恶 寒栗、发热无汗,咳嗽、 气喘,水肿实证而兼有 表证。
5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
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 温。入心、肺、膀胱 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 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 :风寒感冒、恶 寒发热 ,寒湿性痹 痛 ,痰饮,尿不利。
6
荆芥:为唇形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