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1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点染手法(一)

诗歌鉴赏点染手法(一)

诗歌鉴赏点染手法(一)引言: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来表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探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点染手法,并通过具体的小点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正文: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来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感受或描述事物的特征。

2. 拟人:将非人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3.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传递深层含义。

4. 象征:通过符号和象征物来代表某种意义或象征特定的情感或思想。

5. 对比:通过对比来突显事物的特点或增加情感的张力。

二、音韵手法1. 押韵:通过词语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增强诗歌的韵味和节奏感。

2. 对仗:通过词语的意义和结构的对称呼应来加强诗歌的韵律美。

3. 破音:在朗读或演唱中,故意破坏音调,以表达情感的变化和冲突。

4. 声势:通过词语的选择和排列,使诗歌的声音更加动感和激情澎湃。

5. 抑扬: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升降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三、意象手法1. 视觉意象:通过生动的视觉描述来勾勒出诗歌中的景色和图像。

2. 听觉意象:通过描写声音和音乐来引发读者的听觉感受和共鸣。

3. 触觉意象:利用触觉描述来增强读者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感知。

4. 味觉意象:采用味觉的描述来传递细腻的情感和思考。

5. 嗅觉意象:通过嗅觉的描写来唤起读者对于气味的感知和联想。

四、节奏手法1. 诗歌韵律:通过使用特定的音节和音调组织,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节奏感。

2. 快慢节奏:通过快慢的音节和句子长度来强化诗歌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3. 流畅与断续:通过语句的连贯和断续来表现出情感的流动和变化。

4. 重复节奏:通过重复某个音节或词语来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引发激情。

5. 复杂韵律:通过多变的音乐节奏和声调来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五、意境表达1. 深意:通过含蓄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2. 内敛:通过细腻和克制的语言展示情感和思考的内在世界。

专题01诗歌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

专题01诗歌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
•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 题,找到评论中的 关键性词语和答题 要求关键词,确定 考查的角度和考查 范围。
读诗找对应
• 读诗句、找对应;细 梳理,条理化。
• 题干所指的评论(评 价)是一理论性的观 点表达,考生要将这 一观点结合诗句进行 具体解读,在诗中找 到对应的思考点,整 合答案,分条陈列。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 评语含义;连接 评语观点与原文 (即结合具体诗 句分析);总结 结论。
谢谢欣赏
第一步:审题明思路——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16.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 意”。请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评语含义:诗歌结句要拓展开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联想、回。味。
题目关键词: 有余不尽之意——情感

答题思路:言不尽之意,即言不尽的情感是什么?如何到达这种效果。?
作答要规范
• 整合答案,分条 陈列,规范答题。
• 答案构成:解读评 语含义;连接评语 观点与原文(即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 总结结论。
四、典例讲授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① 北宋: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②。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画更曲肱③。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 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意象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意象意境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
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 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8
·
象征性意象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 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 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 飞燕。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 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17
·
·
15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 词描写 的是一 种什么 景象? 主要内 容写的 是什么?
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 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 要内容是描写弹奏乐曲和弹 筝女的神情、动作。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 意 境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11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 满洛城。此夜 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 情? 前人在评论 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二字 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 为什么? 皎洁的明月从海 上升起,远在天涯的 亲人与我同样望月, 思念对方。多情的人, 埋怨漫漫长夜,整个 晚上想念亲人。屋里 光照耀眼,于是将烛 熄灭,披衣步出门庭, 月明夜深,露水湿衣, 寒意袭人,此刻,恨 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 远方亲人。但是月光 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 还是回去再睡吧,也 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 会。

诗歌鉴赏 1

诗歌鉴赏 1

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高考考查这三类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

典题1(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zēng]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一二句刻画的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形),三四是性格坚忍不拔(神)。

白描对比比喻细节描写鉴赏人物形象㈠人物形象分为两种:一为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二为诗人以外的形象。

㈡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形象特点(常见诗歌人物形象见《南方新课堂》P127)2、怎么塑造形象(翻译和手法)3、塑造形象的目的(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㈢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可注意几点:1、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⑴看注释:能了解诗人的形象特点壮志难酬怀才不遇⑵看诗人的语言行为神态悲情由此可得以下答案:诗人的形象特点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情。

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哀。

3、解读全诗,了解其写作意图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 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 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 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 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 本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 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 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 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 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 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惜。
二、按思想内容
9、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 10、咏怀述志诗。 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 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 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 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 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 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 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 《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 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 •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 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伤田家》
《送元二使安西》 “伤”为“哀”,“田家”(农户)为 “伤”的对象,据题意可知,这首诗的内容 据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如果知道了 是作者为田家的不公正生活遭遇而哀伤,情 这首诗是送别诗,那么对诗中所描写的 感是同情农家、鞭挞社会,类别是感伤诗。 “雨”、“柳”等意象的含义及诗中所表露 的诗人的情感也就容易把握了。

诗歌鉴赏1——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诗歌鉴赏1——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诗歌鉴赏鉴赏的步骤和方法(5看):诗歌题目往往能够揭示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情感等。

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王昌龄《从军行》、王维《山居秋暝》、李白《行路难》、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等◆作者所处的时代:比如唐朝盛世,诗歌多情感豪迈,格调高亢,气势喷张;宋代国力衰微,所以诗歌豪迈之气减弱,多见悲凉。

◆作者的主体风格: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真实反映人民生活与追求。

如杜甫、陆游、陶渊明、白居易等浪漫主义:善于运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如屈原、李白、苏轼等◆作者的个人风格:●曹操:豪放磅礴,气势如虹《观沧海》●陶渊明:淡薄闲静,安贫乐道《归园田居》●王昌龄:悲壮豪迈《从军行》●王维:恬淡优美,别有禅意《山居秋暝》●李白:豪放飘逸,浪漫不羁《行路难》●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登高》●白居易:平易浅近《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商隐:迷离凄美,意境朦胧《锦瑟》●苏轼:旷达雄健《赤壁怀古》《密州出猎》●辛弃疾:豪迈奔放,英雄意气《破阵子》●李清照:婉约清新《如梦令》●李煜:哀婉忧伤,意味深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注意:作者的个人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它往往跟随个人的生平遭遇、时代变迁等的变化发生变化。

●比如:李清照前有《如梦令》后有《声声慢》;杜甫前有《望岳》后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名句、诗眼揣摩诗歌的主旨,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

例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本首词的名句落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虽然前文出现“寂寞、愁、苦”等字眼,这是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

例2.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

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正德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第1课时)等第:班级:组别:学生姓名:组长签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懂得什么叫意象、意境2.懂得一些重要的意象特殊含义【学习目标】1.懂得什么叫意象、意境2.懂得一些重要的意象特殊含义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答:两者都写了离人不堪离别之苦,借酒消愁;都写了酒醒后的情景,突出了 孤独无依、凄凉难耐之感。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 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 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答:离别之前,女子郁闷难过,整天无心描眉梳妆,见到丈夫打点行装,她 更是无精打采,愁上心头。表现了女子对爱人强烈的不舍之情。然而,女子 在饯行时唯恐丈夫伤心,却是竭力控制情绪,强忍泪水,又表现了女子细心 和对丈夫的关心。(不舍之情,细心、关心)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最后两句构思奇特,作者运用了曲笔的手法,故作旷达。曲折含蓄地道 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哀婉的痛苦别情和不舍的依恋之情,分别是撕心裂肺的痛 苦,而爱人又不能不走,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的 情形或许好受些,。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答出表 达特点,答出“曲折含蓄”即可,未必要答出“曲笔”;具体分析)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词描绘了这样的画面;边塞将刁的枯草,积满山 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 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表达了戍边 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诗 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 “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答:“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 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 理状态。“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 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叠句重 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愁绝”的气 氛。

诗歌鉴赏1

诗歌鉴赏1

此题考查写景的时空顺序,是2015 年诗歌鉴赏的创新点。
•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 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 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 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 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 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 析。(3分) •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 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 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 味悠长。 •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 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 含蓄深长。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 •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 白
•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手法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
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 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 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 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 (事情1分,对“南来”的分析2分。意同即可。) •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 (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 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 (典故1分,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 传书”的典故也可;分析2分。
安徽卷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 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 •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赠刘景文的诗歌鉴赏范文一份

赠刘景文的诗歌鉴赏范文一份

赠刘景文的诗歌鉴赏范文一份赠刘景文的诗歌鉴赏 1更何况,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是垂青于橘树——这种品格高尚的嘉树的。

在这里,作者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的共勉。

作者将世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时分写得如此富有生意和诗韵,也足可窥见其超凡旷达、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也许是诗本身有些拗口,也许是生字量大的缘故,一开始,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几个学生在读,而更多的学生只是看,默默看,静静看。

于是,我把书本放下,同时示意他们也放下书。

“听老师讲讲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好吗?”我说。

“好!”学生们都很兴奋,很期待。

“苏轼在杭州任知府时,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他就是刘景文。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就有关于这首诗的故事。

“刘景文当时已经58 岁,已经进入迟暮之年,可苏轼仍向朝廷举荐他,使其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升迁。

苏轼为了勉励自己的朋友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同时也是盛赞刘景文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同学们听得入了神,眼睛里闪着光,脸上流露出与之前不一样的神情,似乎在思考。

有了故事的铺垫,语言的渲染,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在解读课题时,“赠刘景文”这四个字,对学生来说不难明白,难的是能不能从中读出诗人对于朋友的那份感情。

我引导学生:“‘赠’除了‘送’的意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意思?”学生纷纷想到了‘赠’还含有对朋友的尊敬和鼓励。

如果没有追问,学生的理解就不会这么深刻了。

在读第一句时,学生不理解“擎雨盖”是什么意思。

我准备的课件里是有残荷的,但那天电脑出了点问题,用不了了,怎么办?考验基本功的时候到了,我抓起粉笔,先画了一枝__的高高挺立的荷叶,同学们赞叹:“好漂亮的荷叶啊!”紧接着,我又画了几枝残荷。

为了表现残荷的凄凉,我故意把荷叶画得很残缺。

看着黑板上的两幅迥然不同的画,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理解了“雨盖”是指“荷叶”。

我进一步问:“是怎样的荷叶呢?”一个学生说:“是开败了的荷叶。

它比不上夏天里的荷叶美了。

”说得多好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我读这一句,边听边注意看老师的表情。

语文诗歌鉴赏1

语文诗歌鉴赏1

善于捕捉眼前细微的景物入诗, 使诗富有生机,给人以新鲜感。 如“欲立蜻蜓不自由”一句,很 形象地描绘了蜻蜓想停立在蒲草 叶上,但微风把蒲叶吹得不住地 摇晃,蜻蜓停下又飞起的情况。
道潜这诗纯是写景,缩放很自由, 小到蜻蜓欲停在草叶尖上,大到 满眼无尽的荷花,由这一大一小 两组特写,构成了“五月临平山 下州市 东北。
② 蒲: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猎猎: 此指风吹动蒲叶发出的声音。
③ 汀洲:水边平地。此即指水面。
风儿吹动着蒲草轻柔的细叶, 发出沙沙的声响;蜻蜓飞来 了,瞅着摆动的蒲叶,怎么 也停不稳当。五月里我走在 临平山下,这满塘盛开的荷 花,送上了阵阵清香。
这首小诗写五月行走在临平山 下所见。风儿习习,蒲叶沙沙, 蜻蜓欲停未停,满塘荷花盛开; 诗人向人们展示的景观犹如一 幅花虫小品,充满了自然的情 趣。
临平①道中 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道潜(1043—1106) 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 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 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 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 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 发为僧。著有《参寥子诗集》。[1]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 (4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 者什么情感?(4分)
(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 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 蒲草轻柔的体态。[解释1分,“拟人”,1分;“随 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 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 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4分。景物及其特点,各1分;情 感,2分。]

诗歌鉴赏之意境赏析1

诗歌鉴赏之意境赏析1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 象):柔桑、嫩芽、蚕种、 平冈、细草、黄犊、斜日、 寒林、暮鸦。 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 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 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 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 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 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生机盎然。 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 欢快之情。
第三步:旷远清冷
第四步: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落寞惆怅 的情怀
本诗描绘了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 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夜晚,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 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得画面; 创设(渲 染、营造)了旷远清冷的意境(氛围);表 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落寞惆怅的情怀。
(2009年宁夏卷) 鹧鸪天
表述形式:
本诗描写了……画面,创设(渲染、营 Nhomakorabea) 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的感 情。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分析三、四句体现的意境。
第一步:
野、天、树、江、月、人
第二步:
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 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夜晚,高 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 中的人是那么近。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2009年全国II卷)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 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 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诗歌鉴赏专题一

诗歌鉴赏专题一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 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 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时世妆 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 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答案】(步骤1)本诗描 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 贫女形象。(步骤2)她 风采优雅、品德高尚、 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 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 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 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 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 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 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后两句 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一个小伙子,正想说话却又 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 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 刻画,一个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1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 (1)

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 (1)

第十讲古代文学成就诗歌鉴赏四、中国古代各阶段的文学体例及主要成就时期体例主要成就秦代以前(源头) 诗歌诗经、楚辞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学术著作)《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两汉魏晋南北朝(发展)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散文史记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陶渊明“田园诗人”唐代(发达)诗歌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

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

李白、杜甫、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晚唐著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

人称“ 小李杜”散文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小说传奇《柳毅传》(李朝威)宋代(发达)词豪放派:辛弃疾、苏轼婉约派:周邦彦、柳永散文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三苏”小说平话(话本)元(新发展)杂剧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明清(新发展)小说(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短篇)(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清朝晚期)戏曲高则诚: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五、外国文学国家作家著作英国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笛福(1660--1731)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唐诗三百首·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级《唐诗三百首》练习二宿王昌龄隐居①(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

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4分)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

(3分)4.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3分)宿业师①山房待丁大②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③期宿来,孤琴候萝径④。

【注释】①业师:僧人。

②丁大:丁凤。

“大”,指其排行第一。

③之子:这个人,指丁大。

④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5.前六句是如何表现时间的变化的?请赏析其中第二联的妙处。

6.“孤琴”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8.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9.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

(2分)10.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

诗歌鉴赏一

诗歌鉴赏一
28
(09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 意?
感情一定要具体,但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24
【解析】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 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 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 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 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 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 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 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 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 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 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 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 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 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25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 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选取意象,展开描绘画面)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概括氛围)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点明感情要具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望岳》
1.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2.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
年的远大抱负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
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4.“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象?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7.感情:写出了早年杜甫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春望》
1、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达了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
致。

《石壕吏》
1、《三吏》《三别》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4、感情:揭露了差役的凶横残暴,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