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第十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完整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2024版(完整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完整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contents •教学目标与原则•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课堂管理策略部署•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家长沟通与合作机制构建目录01教学目标与原则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等。

针对残疾儿童的运动、感知、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设定相应的技能训练目标。

培养残疾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工具。

定期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等,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注其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尊重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

遵循原则与方法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表现,共同促进残疾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02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梳理出适合他们的知识点,并进行整合。

将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逻辑关系等进行分类,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适应性教材开发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他们的教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教材应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开发不同难度的教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教案: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概述: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

正常儿童可以通过学校或补习班获得课外补充教育,而残疾儿童则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帮助残疾儿童克服学习困难,我们设计了这个送课上门的数学教案,以便能够提供更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数学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此课程,残疾儿童将能够:1. 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以下数学概念展开教学:1. 数字和数列:介绍数字和数列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基本单位和数的排列方式。

2. 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生活场景和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3. 乘法和除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4.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2. 实例演练法:通过真实案例和问题,让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 听写练习法:通过听写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字和数列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数字和数列的基本概念。

- 给残疾儿童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列练习,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巧:- 通过实际生活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提供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以日常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作用和意义。

- 给学生提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练习题,帮助他们熟练运用。

4.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练习册:提供一份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的数学题目。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如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和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使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材和练习册选择适合残疾儿童的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等教具。

3、多媒体资源准备一些数学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询问学生去超市买东西时如何计算价格,或者在家里如何分配零食等。

2、知识讲解(20 分钟)(1)整数加减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向学生演示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讲解 5+ 3 时,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 5 个珠子,然后再拨上 3 个珠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珠子,从而得出5 +3 =8 的结论。

对于减法,可以通过拿走小棒的方式进行演示。

(2)乘法口诀通过背诵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可以先让学生背诵 1-5的乘法口诀,然后通过乘法算式进行巩固。

例如,给出 3×4 的算式,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并解释是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练习巩固(15 分钟)(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整数加减法和乘法口诀的练习题。

(2)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2024年智障儿童数学上门送教教案

2024年智障儿童数学上门送教教案

2024年智障儿童数学上门送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智障儿童认识数字110,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活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认识和计数活动。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简单的数数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小白板。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智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数数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教师示范数数,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如数玩具、数水果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例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例题2:小华有3个铅笔,他借给小红1个,还剩几个?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数一数,下面的图片中有几个小动物?练习题2:小强有7个糖果,他给小明3个,还剩几个?六、板书设计数字110的认识1. 数数2. 计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你家有多少个玩具?(2)小芳有6个橘子,她送给了小丽2个,还剩几个?2. 答案:(1)学生自己填写。

(2)4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学会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计数活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两位数的数数和计数活动,提高其数学能力。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送课上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0-10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0-10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识数。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仿等方式学习。

2.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卡片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减法运算。

3. 第三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操作、分类,从而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

4. 第四课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观察、操作、分类,从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学方法:利用教具、实地测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学卡片:制作加减法卡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实物模型:准备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4. 教具:准备尺子、量角器等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024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2024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字故事、数学动画、互动练习等,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02
多媒体教学应用
将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多
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03
多媒体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残疾儿童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
方法,确保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03
课堂组织与管理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注 意力特点,将教学时间划分为 若干个短小精悍的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内安排不同的教学 活动,如讲解、示范、练习等, 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合理安排休息和转换活动的时 间,避免学生过度疲劳或分散 注意力。
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教室布置要简洁、明亮、温馨, 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3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 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共同制定学习计 划和目标。
家庭辅导建议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01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因素。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02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孩子
按时完成。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03
耐心倾听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 数学教案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原则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堂组织与管理 • 家庭支持与配合 • 评估与持续改进
01
教学目标与原则
教学目标设定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根据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 和学习特点,设定适合其 发展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目 标。

残疾儿童送教入户(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入户(数学)教案
重难点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2、“左右”的相对性。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时间: 送教老师: 学生姓名:
教学
内容
4的认识及书写
第二单元第1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1、会读、会认、会写4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 4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4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4数,初步建立数感。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2024年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

2024年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

2024年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平面图形”和第六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节“十几减9”。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学习通过实物操作和图像展示进行图形分类;以及运用退位减法计算十几减9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并命名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分类;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数学计算练习,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增强对数学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分类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黑板、计数棒、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计数棒、画有图形的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窗户是矩形、红领巾是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名称。

2. 新课导入(15分钟)(1)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分组让学生通过磁性黑板和图形卡片进行图形分类游戏。

3. 例题讲解(20分钟)(1)讲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概念。

(2)通过计数棒演示“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图形分类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如“129=?”等。

六、板书设计1. 左侧:列出各种平面图形,标注名称。

2. 右侧:展示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图形分类答案见课本附录;计算题答案分别为6、9、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学生在图形分类和退位减法计算过程中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困难;2.掌握与残疾儿童互动的基本技巧,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3.设计适合残疾儿童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提高残疾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数学教学用具、残疾儿童专用教材;2.教学环境:安静、明亮且无杂音的教室;3.教学辅助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频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1.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在开始教学前,教师要先了解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残疾类型、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以便更好地为他们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与残疾儿童互动时,教师要保持友好、耐心、尊重的态度,积极鼓励他们提问和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应通过直接交流或借助辅助工具如手势、表情等,与残疾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

3.设计适合残疾儿童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适应不同残疾类型的教学方式对于视力有障碍的残疾儿童,可以使用放大器或特殊适应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听力有障碍的残疾儿童,可以借助手势、图像或字幕等方式进行教学;对于运动能力受限的残疾儿童,可以使用特殊辅助工具如计算器、计算机等。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小组合作活动、实践操作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提高残疾儿童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要及时表扬残疾儿童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和学习资源,让残疾儿童有更多机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观察、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残疾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进步;2.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进一步提升。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残疾儿童参加数学竞赛、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十一章《角的度量》,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掌握角的分类及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独立测量角的大小。

2. 让学生理解角的分类及性质,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角的分类及性质。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量角器、教学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角,并提出问题:“这些角的大小一样吗?我们如何测量它们的大小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量角器的结构,让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角的分类及性质。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例题1:测量三角板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量角器进行测量,并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1:测量练习本上的角,并记录结果。

(2)出示练习题2:判断下列各角的大小关系。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及性质。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中的角。

六、板书设计1. 量角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 角的分类及性质。

3. 例题解答过程。

4. 练习题目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家里或教室里的物品中的角,并记录结果。

(2)根据角的分类及性质,判断下列各角的大小关系。

2. 答案:(1)略。

(2)答案见练习题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理解了角的分类及性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熟练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实物模型、挂图、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分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分数卡片和实物模型,展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含义。

2. 新课导入(10分钟)挂图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分数的比较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例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分数比较大小和分数加减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帮互助,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① 3/4 > 2/3;② 5/6 > 4/5。

(2)① 3/5;② 1/2。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分数的乘除运算,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关键环节。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入尤为重要,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1. 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具,如水果、糖果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将物体分成若干份,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含义。

2. 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

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学大纲》,涉及教材第3章《分数与小数》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认识及其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

2. 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的运算。

难点:分数与小数的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如切水果、分糖果,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辅导。

5. 小数的认识(10分钟)介绍小数的概念,讲解小数的运算方法。

6.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例题演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7.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小数的运算练习题,学生现场完成,教师辅导。

8.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出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公式。

2. 小数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 例题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2)小数运算练习题。

(3)实际问题解答题。

2. 答案:(1)分数加减法答案。

(2)小数运算答案。

(3)实际问题解答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设计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设计序言:本教案针对残疾儿童送课上门的数学教学设计。

通过针对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残疾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数的大小关系;2. 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3. 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大小关系:学习数值的大小比较和排序;2. 加减乘除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和计算技巧;3.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4. 数学思维培养:通过数学游戏和逻辑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导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多感官教学: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3. 个性化教学: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具;4. 分步教学: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步骤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1. 数的大小关系:(1)使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比较和排序不同数量的对象;(2)通过数线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3)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2. 加减乘除运算:(1)使用具体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减法运算;(3)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教学。

3. 实际问题应用:(1)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2)使用图片或实物呈现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数学思维培养:(1)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抽象思维训练。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对象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岁,因残疾类型及原因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

该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意愿,但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 1-10 以内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如 1+1=2,2-1=1 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数一数家里有几个苹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具和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采用逐步引导、反复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0 以内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简单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加减法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分水果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1-10。

2、加减法运算卡片。

3、计数器、小棒等教具。

4、练习本、铅笔。

六、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字图片或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字,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用途。

2、认识数字 1-10依次出示数字卡片 1-10,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并跟读数字的发音。

利用计数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例如,拨 3 个珠子,表示数字 3。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简单加减法运算用小棒演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例如,先摆 2 根小棒,再摆 3 根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从而理解 2+3=5 的含义。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标题: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正文:一、教案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由于残疾的特殊性,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提供更加贴近他们需求的教育服务,本教案旨在探讨残疾儿童数学教学的特点,并提供一种送课上门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残疾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 提高残疾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4. 培养残疾儿童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与数数;- 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 数列与函数;- 图形与几何。

2. 教学方法:a. 情景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情景和实际例子,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b. 多感官教学: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c.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d.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利用实际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概念讲解与示范:-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结合图表或实物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3. 练习与巩固:- 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解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教学评估:- 定期进行小测验或综合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2.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鼓励学生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送课上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0-10学习数字0-10的读写,以及数字间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学习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第三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4. 第四课时:认识立体图形学习立方体、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5. 第五课时:长度单位的认识学习长度单位米、厘米,能够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个别辅导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残疾儿童数学教材。

2. 教具:数字卡片、尺子、圆规、立方体模型等。

3. 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作业本:用于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课时:简单的比较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描述。

7. 第七课时:认识时间学习钟表的认识,了解时、分、秒的概念,学会看懂简单的时刻。

8. 第八课时:简单的分类学习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残疾儿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送课上门的方式,培养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残疾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10教学重点: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第二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第三课时:认识货币教学重点:了解货币的种类,学会基本的货币换算。

4. 第四课时:测量长度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能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5. 第五课时:几何图形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残疾儿童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3. 个别辅导法:针对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 情感关怀法:关心残疾儿童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残疾儿童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残疾儿童完成作业的质量、速度等。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残疾儿童在家的学习情况。

4. 定期测试:进行数学知识测试,检验残疾儿童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认识数字1-10第二周:加减法运算第三周:认识货币第四周:测量长度第五周:几何图形2. 每周课时安排:2课时3. 教学过程中,根据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六、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个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 耐心引导:对待残疾儿童要有耐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逐步引导他们学习数学。

3. 互助学习:鼓励残疾儿童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亲身体验:让残疾儿童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当今社会中,教育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特殊群体,如残疾儿童,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境。

他们由于自身的特殊需求,无法适应传统的教育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数学教案”,旨在解决残疾儿童学习数学的困扰。

二、教学目标1. 帮助残疾儿童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2. 培养残疾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残疾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1-100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写。

-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残疾儿童全方位感知数字。

- 教学步骤:先引导残疾儿童观察和认识数字的形态,然后进行游戏式的教学,通过与数字相关的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

2. 数的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基本方法。

-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演示和绘画比较的方式,辅以简单的口头解释。

- 教学步骤:通过不同数量的实物比较大小,比如糖果的数量、铅笔的长度等,帮助残疾儿童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3. 加法和减法-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

-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字图表的方法,让残疾儿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教学步骤:先从实物角度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数字的运算,通过让残疾儿童进行简单的计算题目,帮助他们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残疾儿童主动参与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视听刺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3. 个别辅导教学法: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注重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五、教学评价1. 考察残疾儿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如数字的读写准确性、数的比较等。

2. 考察残疾儿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3. 通过观察残疾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

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数学教案残疾儿童送课上门数学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为残疾儿童提供方便、高效的数学教育服务。

通过上门授课的方式,我们能够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数学水平。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教学,希望残疾儿童能够实现以下目标:-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自信心。

3.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侧重以下数学知识点的教学:- 数字的认知与比较-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 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运算- 分数与小数的概念与运算- 图表与图形的解读与分析4. 教学步骤4.1 数字的认知与比较- 通过实物道具、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教授残疾儿童认知数字0-9,并进行数值比较的练习。

- 借助游戏或互动活动,帮助残疾儿童巩固数字认知并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4.2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 通过有趣的游戏方式,教授残疾儿童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

-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残疾儿童将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其应用数学的能力。

4.3 乘法与除法的基本运算- 利用图形、模型等视觉辅助工具,讲解乘法与除法的基本原理。

- 通过练习题与实例演示,引导残疾儿童掌握乘法表与除法口诀。

4.4 分数与小数的概念与运算-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分数与小数的概念,通过图形化展示帮助残疾儿童理解和应用。

- 设计简单而有趣的练习题,加深其对分数与小数运算的掌握。

4.5 图表与图形的解读与分析- 借助图表、图形等视觉辅助工具,教授残疾儿童如何读取、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

- 引导残疾儿童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其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估与反馈通过每节课的小测验、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纠正错误,并通过额外辅导提供更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支持。

6. 结语通过残疾儿童送课上门的数学教学服务,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残疾儿童数学学习的效果和体验,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第一册总备20节
教学
内容
有关0的加减法
11月10日第11周星期二
第二单元第8节
课型
新授
教具
笔记本电脑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பைடு நூலகம்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1、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2、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一、复习旧知
二:探索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