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风湿性脑病)
多见于5-12岁儿童,女孩较多。
主要病变为脑的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 脑炎。
风湿性动脉炎表现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 死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小体 形成。后期病变组织纤维化可致血管壁 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风湿性脑病)
皮质下脑炎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基底节、 丘脑、小脑皮层。
后期左心功能代偿失调,出现左心衰竭,进而引 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和体循环淤血。
主动脉瓣狭窄
临床上由于心输出量极度减少导致血压 降低,心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出 现心绞痛;体格检查可发现脉压减小, 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喷射性收 缩期杂音。
X线片显示左心室肥大,向左向下扩大, 呈靴形心。
后期左心房功能代偿失调,左心房内血液淤 积,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及 漏出性出血。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发绀、 咳嗽和咳出带血的泡沫状痰等左心衰竭症 状。
二尖瓣狭窄
肺淤血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长期肺动 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继而失 代偿,右心室扩张,三尖瓣因而相对关闭不 全,最终引起右心房及体循环静脉淤血,出 现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水肿、腹 水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4)发病时多数患者血清中ASO效价明显升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虽然本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又不是由 链球菌直接导致发病的。依据是:
(1) 发病不是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当时,而 是在感染后2-3周;
(2) 患者血液和局部风湿病灶中从未检出链 球菌;
(3) 病变性质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 不同,而是以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变性、坏 死为主;
纤维组织增生
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 短、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 增粗、短缩
慢性心瓣膜病
瓣膜闭锁缘上形成的疣状赘生物
瓣 膜 变 形
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体格检查
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SM) 和舒张期杂音(DM)。
2、 风湿性心肌炎: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
变质渗出期 增生期 瘢痕期
1、 变质渗出期:
为早期改变。此期病变可持续1个月 心脏、浆膜、关节、皮肤等病变部位
结缔组织基质
粘 坏纤胶 蛋浆 润单胞少
液 死维原 白液
核、量
样
蛋纤 渗和
细浆淋
变
白维 出纤
胞细巴
性
样的
维
浸胞细
、
心 包 浆 液 渗 出 示 意 图
心
包
示 意 图
纤 维 蛋 白
渗
出
心 包 浆 液 、 纤 维 蛋 白 渗 出
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存在
☆ 一个瓣膜上 狭窄+关闭不全=瓣膜双病变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瓣膜同时或先后受累= 联合瓣膜病
◆ 心瓣膜病 血流动力学变化 失代偿 时 心功能不全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一、 二尖瓣狭窄
原因:多数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 所致,少数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为5cm2,可通过两个手 指。因瓣膜病变,瓣膜口可缩小到1.0-2.0 cm2 ,严重时可仅为0.5 cm2。
临床表现: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脉压差加大,颈动脉搏动、水冲脉、血管枪击 音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皮肤病变
2、皮下结节: 为增生性病变 多见于肘、膝、踝、腕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
结缔组织; 为直径0.5-2cm,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压痛
的结节。 光镜下,结节中央为大片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周
围有呈放射状排列的风湿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伴 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风湿活动停止后皮下小结可自行消退,遗留小的 纤维瘢痕。
整个病程中左心室始终未受累及,反而由 于负担减少而轻度缩小,X线片显示为 “梨形心”。
梨 形 心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原因:多为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果,也可由亚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引起。
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收缩期左心室部分血 液返流到左心房内,加上接纳肺静脉的血液,左 心房血容量较正常增多,久之出现左心房代偿性 肥大,继而左心房、左心室容积性负荷增加,使 左心室代偿性肥大,代偿失调引起左心衰竭。进 而又依次引起肺淤血和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 性肥大和右心衰竭及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WBC增多、血沉加快、血中抗链球 菌溶血素“O”(ASO)抗体滴度增高及心电图P-R 间期延长等。
结局:多次反复发作以后,常造成轻重不等的心 瓣膜器质性损害,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概述:
好发人群: 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 峰。
风湿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皮 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同属于结缔组织病,也称胶原病。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原因: 主要 风湿性主动脉炎 其他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
化、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主动脉瓣、类 风湿性主动脉炎、马凡综合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期主动脉 部分血液经关闭不全的主动脉口返流回左心室, 造成心室血量增多,发生代偿性肥大。随着病 情的持续发展,依次发生左心衰竭、肺淤血、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X线片显示心脏四腔均肥大,呈球形心。
三、主动脉瓣狭窄
原因:主要由风湿性主动脉炎引起,少数是由先 天性发育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主动脉瓣钙 化所致。
主动脉瓣膜间发生粘连、瓣膜增厚、变硬,并发 生钙化致瓣膜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后左心室排血受阻,左心室发生代 偿性肥大,室壁增厚,呈向心性肥大。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风湿病的发生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有关。其根据是:
(1) 多数患者发病前2-3周常有上呼吸道链球菌 感染的病史;
(2) 本病多发生于链球菌感染盛行的冬春季节 及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好发的寒冷潮湿地区;
(3) 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可明显减少风湿 病的发生和复发;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病理学教研室 张乐星
目的要求: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发展过程,风 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慢性心瓣膜病 的发生、病理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风湿性 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第一节 风湿病
一、 概述: 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
此期病变持续约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约4-6个月。由于风湿病 病变具有反复发作的性质,在受累的器官 和组织中常可见到新旧病变同时并存现 象。病变持续反复进展,纤维化的瘢痕可 不断形成,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器官功能。
四、 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一)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病引起的心脏病变可以表现为风
光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 及胶质结节形成。
当锥体外系受累时,患儿出现肢体和头面 部不自主运动,称为小舞蹈症。
第二节 心瓣膜病
概述: 心瓣膜病是指心瓣膜因各种原因损伤或
先天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 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后导致心 功能不全,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是最常 见的慢性心脏病之一。
风湿细胞:
由巨噬细胞吞噬纤维蛋白样坏死物质 后所形成。
形态特点
细胞体积大,呈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 核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集 中于中央,核的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 毛虫状。
风湿性肉芽肿 (风湿结节、风湿小体)
风湿结节
3、瘢痕期: (又称纤维化期 或愈合期)
此期纤维蛋白样坏死物被逐渐溶 解吸收,风湿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间质出现胶原纤维,使风湿小体逐渐 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瘢痕。
2、 增生期: 又称为肉芽肿期 (此期病变可持续2-3个月)
此期病变特点 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
中出现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小体 (Aschoff body)。
名词解释
风湿小体: 指在风湿病的增生期,出现在心肌间质
等结缔组织内的小血管旁,略呈梭形的病 灶。其中央为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出现 成堆的风湿细胞,外围有少量成纤维细胞 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 心外膜炎。若病变累及心脏全层组织,则 称为风湿性全心炎或风湿性心脏炎。
在儿童风湿病患者中,60%-80%有心 脏炎的临床表现。
1、 风湿性心内膜炎:
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
二尖瓣
最常受累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
其次受累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极少受累
病理变化
病变初期: 受累瓣膜肿胀 粘液变性 纤维蛋白样坏死 浆液渗出 炎细胞浸润 疣状赘生物形成
概述
瓣膜关闭不全是由于瓣膜增厚、变硬、卷 曲、缩短或瓣膜的破裂和穿孔,亦可因腱索 增粗,缩短和粘连,使心瓣膜关闭时瓣膜口不 能完全闭合,使部分血液发生反流。
瓣膜口狭窄的原因是相邻瓣膜互相粘连、 瓣膜增厚,其弹性减弱或丧失,瓣膜环硬化和 缩窄,瓣膜开放时不能完全张开导致血流通 过障碍。
概述
(4) 典型病变不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原发 部位。
发病机制:
目前多数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分抗 抗细 体菌
成
链球菌(M蛋白、C多糖)
自身结缔组织(心、关节、皮肤、 皮下组织、脑、血管等)
风湿性病变
三、 基本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 风湿小体形成和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
坏死。 典型病变过程可分为三期:
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有浆液及纤维素渗出。 病变滑膜充血肿胀,邻近软组织内可见不
典型的风湿小体。 急性期后,渗出物易被完全吸收,一般不留
后遗症。 (有人形容风湿病是舔过关节,咬住心脏。)
(三) 皮肤病变
急性风湿病时,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 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1、 环形红斑: 为渗出性病变 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皮肤; 呈淡红色环状红晕,中央皮肤色泽正常。 镜下见,红斑处真皮浅层血管充血,血管周 围水肿及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病变常在1-2天消退。
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累及部位:全身结缔组织,最常侵犯心
脏、关节,其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脑及血 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特征性病变:风湿性肉芽肿。
概述:
临床表现:常反复发作,急性期有发热,称为风 湿热,除有心脏症状外,常伴有发热、关节痛、 皮疹、皮下小结、小舞蹈病等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干性心包炎患者有心前区疼痛,听诊可闻 及心包摩擦音。
湿性心包炎患者可有胸闷不适感,叩诊心 浊音界扩大,听诊心音弱而遥远。X线示 心影增大。
(二) 风湿性关节炎
约75%的风湿热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出现 风湿性关节炎。
最常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 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
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 碍。
赘生物的特点
出现在病变瓣膜表面,尤其是瓣膜闭锁缘上 单行排列、直径1-2mm 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赘生
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 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伴小灶
状纤维蛋白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风湿细 胞
病理变化
病变后期: 病变反复发作 赘生物被机化
质血管附近可见风湿小体和少量淋巴细胞 浸润。
风湿小体多见于左心室壁、室间隔、左心 房及左心耳等处。
临床表现
Leabharlann Baidu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 滞。
3、 风湿性心外膜炎: (又称风湿性心包炎)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心包脏层)。
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
心包脏层间皮可脱落或增生。间皮下组织 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偶有风湿小体。
当有大量浆液渗出时形成心包积液;当以纤 维素渗出为主时,形成绒毛心。
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 生机化,使心包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成缩 窄性心包炎。
绒 毛 心
显微镜下见心包表面有纤维蛋白
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导致心包粘连
病变早期瓣膜轻度增厚,呈隔膜状;后期瓣 叶增厚、硬化、腱索缩短,使瓣膜呈“鱼 口状”。腱索及乳头肌明显粘连短缩,常 合并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
早期由于二尖瓣口狭窄,心脏舒张期从左心 房流入左心室的血流受阻,左心房代偿性扩 张肥大,使血液在加压情况下快速通过狭窄 口,并引起旋涡与震动,产生心尖区舒张期隆 隆样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