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第三篇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928b0152ea551810a68799.png)
表 1.2.1.2
在特定处所内或机械设备上 露天甲板 所有位置
1.2.1.3 确定船舶主、辅柴油机的功率,应采用下列基准环境条件: 绝对大气压 0.1MPa 环境温度 45℃ 相对湿度 60% 海水温度(中冷器进口处) 32℃ 柴油机制造厂在试验台上不必按本条规定提供模拟的基准环境条件。 1.2.1.4 对限定航区的船舶,确定主、辅机功率所根据的环境条件,应适应于该航区的情况。
双层底燃油舱的顶板 水管锅炉 火管锅炉 外壁 底部 后封头 底部 — 600 — 450
表 1.3.2.2
燃油舱壁 450 — 600 —
1.3.3 舱棚天窗 1.3.3.1 A 类机器处所的天窗应为钢质,且不应包含玻璃板,应适当采取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后, 使烟气能从被保护处所释放。 1.3.4 通风 1.3.4.1 机器处所应有足够的通风,以保证当其中的机器或锅炉在各种气候包括恶劣天气条件下按全 功率运转时,有充分的空气以确保该处所人员的安全与舒适及机器的运转。 1.3.4.2 所有能积聚可燃或有毒气体或蒸汽的处所均应具有适当的通风。 1.3.5 防腐蚀 1.3.5.1 暴露于腐蚀环境的零部件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制成, 或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1.3.6 防护设施 1.3.6.l 机械运转时,可能对工作人员构成危险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栏杆等安全设施。 1.3.6.2 为避免机械设备和系统在操作及转换中的差错,应设有安全操作说明标牌和标签。 l.3.6.3 所有机械设备和管路的表面温度可能伤人时应以栏杆或围护进行保护,当其表面温度可能超 过 220℃时,其表面应有有效的防护设施,以防触及可燃液体引起着火。如绝热设施的表面是吸油的或可 能被油渗透,则应采用薄钢板或类似材料妥善包裹。 1.3.7 通信 1.3.7.1 机器处所或通常控制发动机的控制室与驾驶室之间,至少应设置 2 套独立的通信设施。其中 1 套应为在机器处所和驾驶室均能直接显示指令和回令的车钟。其他能控制推进器速度和方向的任何位置 也应配备适当的通信设施,以便接收来自驾驶室和机舱的指令。 1.3.8 维修通道
矩形风管生产设计规范
![矩形风管生产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c0c0961a417866fb84a8e33.png)
1
Q/SWS 54-030-2008
2.2 矩形风管本体材料的适用区域 镀锌钢板风管一般用于生活区域舱室和功能性舱室的通风,普通钢板风管一般用于机
械区域舱室的通风和经过露天甲板的风管。 2.3 矩形风管本体材料厚度的选用
矩形风管材料厚度的选用见下表 2。
序号 矩形风管长边 L
1
L≤500
2 500<L≤1000
W
Wm
导流板 支管
图 8 矩形风管支管部件的一般制作形式 其中:
Wm,Wb 分别为主管、支管宽度, L 为导流板宽度, L 一般取值:L=1/2*Wb, 导流板的厚度一般取 3~5mm 6.3 矩形风管弯头部件的一般制作形式见图 9。
R1
R0
W
图 9 矩形风管弯头部件的一般制作形式 其中:
R0 的取值范围一般为不小于 100,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取大或取小。 R1=R0+W
2、螺孔数量n及孔间距K1(或K2)计算方法:
a. 螺孔均匀分布
b. 在孔间距不大于150的前提下,
保证K1(或K2)最大
3、当风管需镀锌处理时,法兰焊接后
再镀锌;
4、焊角高度 F T(板厚) F
单位:mm T(板厚) F
4
3
5
4
6
4
8
5
δ n-ΦD 螺栓孔
10
F C15
图 1 矩形风管连接法兰的制作形式 3.2.2 矩形风管连接法兰的螺栓孔钻孔要求见下表 4。
单位:mm 备注
法兰油漆 法兰油漆 法兰油漆
3.2 矩形风管连接法兰的制作形式及钻孔要求 3.2.1 矩形风管连接法兰的制作形式见下图 1。
2
Q/SWS 54-030-2008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讲诉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讲诉](https://img.taocdn.com/s3/m/72878e17aaea998fcc220e95.png)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技术依据 (1)4 技术准则 (2)5 技术内容 (3)6 技术程序 (3)7 技术方法 (6)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图6 两阀间距 (10)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图8 区域划分图 (12)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图11 FBU钢管支架 (14)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图13 扁铁支架 (14)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图16 塑料支架 (15)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1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区域舾装技术的要求、遵照国内外主要船级社的有关规范,在管系综合放样技术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生产技术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
本规范由营口首一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技术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部门:技术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南书明审核:徐虹潮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技术的技术依据、技术准则、技术内容、技术程序和技术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小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技术,其它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技术。
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2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Q/YKSY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Q/YKSY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Q/YKSY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Q/YKSY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Q/YKSY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Q/YKSY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Q/YKSY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技术规范Q/YKSY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3 技术依据3.1 管系生产技术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
钢质船舶管系通用手册
![钢质船舶管系通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2174760912a21614792988.png)
钢质船舶管系通用手册l、适用范围本手册规定了船舶管系、管系附件、管子支架的加工、布置、安装要求及检验规则。
本手册适用于我厂建造船舶的管系设计和管子加工、布置、安装。
对有特殊要求的管子加工、安装以图纸要求为准或另编单船专用工艺。
本手册不适用于塑料管的加工和安装。
2、系统名称与编码代号2.1管路系统编码代号见表l。
接表1说明:XX AO 13 -01区系管管系统编号代码第一部分:字母,代表管件区域代号;域统件件系统编号代码第二部分:字母,代表管件系统代码;代代代序系统编号代码第三部分:数字码,代表管件代号:号码号号统编号代码第四部分:数字码,代表管件序号。
3、管子等级、材料与规格3.1管系等级3.1.1船舶耐压管系按其设计压力和温度,一般分为I、Ⅱ、Ⅲ三级见表2。
具体管子等级应根据所入级船级社规范而定。
3.2材料与规格3.2.1无缝钢管的规格优先选用表3。
若特殊系统管子外径、壁厚按规范要求与3不符合时,则以规范要求为准。
管子材质:I、Ⅱ级管选用10#、20#(标准号:GB5312 —87),Ⅲ级管选用10#、20# (标准号:GB/T 8163--1999)。
3.2.2紫铜管的规格优先选用表4。
3.2.3到厂的各种管材必须具有制造厂质量保证书,所有I级和Ⅱ级管子应具有船检证书及制造生产批号,并按管子的材料、级别、规格分类妥善保管。
3.2.4管子入库前,应对管材内外表面质量进行检查。
无缝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裂纹、折叠、结疤、轧折、分层等缺陷存在,如有上述缺陷应予清除,清除部位的壁厚减薄量不得超过材料标准允许的负偏差;有缝钢管内外表面不允许存在由于焊接引起的裂纹、咬口、飞溅、凹陷等缺陷;有色金属管子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缝、气泡、离层、锈蚀等缺陷。
3.2.5碳素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铝管在订货时,应向制造厂提出退火处理要求。
3.2.6定型弯头、异径接头,T形接头等连接件,可参照GB/T10752—1995和GB/T11618—1999,必须有材料质量保证书方可入库。
DNV挪威船级社规范标准2003版中文4.6-管系
![DNV挪威船级社规范标准2003版中文4.6-管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c7b191b52acfc789ebc994.png)
船舶入级规范新造船舶机械与系统主船级第4篇第6章管系2003年1月目录页码第一节一般规定 (2)第二节材料 (4)第三节设计原则 (8)第四节船舶管系 (10)第五节动力管系 (19)第六节管子、泵、阀、挠性软管和可拆接头等 (26)第七节制造、工艺、检查和试验 (37)目录第一节一般规定 (2)A入级 (2)B定义 (2)C送审文件 (2)D告示牌 (3)第二节材料 (4)A管系 (4)第三节设计原则 (8)A布置................................................8 第四节船舶管系 (10)A概述 (10)B 舱室和液舱排水的基本要求 (10)C货舱排水 (10)D 装货甲板处所的排水 (10)E 除A类机器处所和货舱外的干舱室的排水 (11)F A类机器处所的排水 (12)G驳船和趸船的排水 (12)H舱底泵和管路 (13)I压载水系统和压载舱排水 (15)J遥控的舱底和压载系统 (15)K 空气管、溢流管和测深管 (15)L 除闪点大于60℃(闭杯)的矿物有之外的液货舱 (17)M防止油污染 (17)第五节动力管系 (19)A通则 (19)B冷却系统 (19)C滑油系统 (20)D燃油系统 (20)E热油系统 (22)F给水和凝水系统 (22)G蒸汽系统 (22)H液压系统 (23)I气动动力源 (24)J气动启动装置 (25)第六节管子、泵、阀、挠性软管和可拆接头................................................26 A管子 (26)B泵和风机 (33)C阀 (34)D挠性软管 (35)E可拆管接头 (35)F 套管焊接接头和滑动套管焊接接头 (36)第七节制造、工艺、检查和试验 (37)A焊接 (37)B 铜和铜合金的钎焊 (39)C管子弯曲 (39)D 塑料管的连接 (39)E管系液压试验 (40)F效用试验 (41)第一节一般规定A 入级A100 适用范围101本章规范适用于授予主船级的船舶和驳船的机械和系统。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2981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2.png)
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
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3.07.17
•【文号】交通运输部公告2023年第34号
•【施行日期】2023.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公告
2023年第34号
关于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修订发布《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为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行业标准,标准代码为JTS/T 193—2023,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TJ/T 351-96)同时废止。
《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实施过程中具体使用问题的咨询,由主编单位北京金交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答复。
《规范》文本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专栏
(/syportal/sybz)查询和下载。
特此公告。
交通运输部
2023年7月17日。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1a79f4524de518964b7dd3.png)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指导书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等级、布管原则、材料供应、内场预制、管子焊接、压力试验、镀锌、酸洗、上船安装、系统清洗及密性试验等方面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对于特种材料的管系不例入本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航行的钢质船舶管系制造及修理。
2引用标准3管系等级为了确定适当的试验要求、连接型式以及热处理和焊接工艺规程,不同用途的压力管系按其设计压力和温度分为三级,如表1所示。
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两参数均达到表中Ⅱ级或Ⅲ级规定时,即定为Ⅱ级或Ⅲ级管系。
②其它介质是指空气、水、滑油和液压油等。
不受压的开式管路,如指泄水管、溢流管、透气管和锅炉放汽管等,也为Ⅲ级管级。
4管路在船上的布置原则4.1一般原则4.1.1为了避免管子因温度变化或船体变形而损坏,管路应加以固定。
4.1.2管子穿过船体结构横梁、肋骨、肘板、纵桁、内底板舱壁、甲板等处需开孔时,应用开孔补偿方法进行加强。
4.1.3管子穿过水密或气密结构处时,应采用贯通件或座板。
穿过非水密平台、甲板或非水密隔板时,应加装防护罩,并双面焊接。
4.1.4通常管子布置要利于管子的拆装。
尽量减少管子弯头及减少定型弯的使用。
4.2蒸汽管4.2.1蒸汽管的布置应避免产生水囊。
4.2.2穿越舱壁与甲板的管子贯通件应予以绝热,以防止热传递。
4.2.3除作取暖用外,蒸汽加热管路不得穿越起居舱室。
4.2.4蒸汽管一般不应穿过灯间、油漆间和货舱。
4.2.5除加热管路和吹洗管路外,蒸汽管路一般不应敷设在花钢板下面。
4.2.6蒸加热管路不得与电缆靠得太近。
一般经包扎后的蒸汽管与电缆相距大于300mm。
4.2.7蒸汽管排气管法兰距电缆的空间距离,平行敷设应不小于100mm;交叉敷设应不小于50mm。
热水管管壁距电缆应不小于100mm。
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以上规定的,应增加隔热层厚度。
4.3燃油管4.3.1燃油管路不可穿越盛有给水、饮用水、润滑油或热油的舱柜。
4.3.2通过压载舱的燃油管路应按规范要求增加壁厚。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434b10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f.png)
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和方法、设计验证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船舶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的设计与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560-1979 船用通风系统管路和附件的公称通径GB/T 3029-1996 船用通风附件技术条件CB/T 204-1999 船用通风管路通舱管件CB/T 210-1995 风管吊架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3 设计依据3.1 船舶建造合同及其技术文件。
3.2 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
3.3 公司的《船舶建造方针》中的有关要求。
3.4 空调通风系统详细设计图纸资料。
3.5 全船总布置图、舱室布置图、防火分割图、绝缘和甲板敷料图及相关区域的船体结构图、管系原理图、主干电缆走向图等有关资料。
3.6 空调通风设备资料。
33设计准则4.1 空调通风管系综合布置应符合该船入级的船级社及挂旗国的规范要求。
4.2 空调通风管系应用不燃材料制造。
4.3 空调通风管系穿过A级舱壁或甲板时,若风管净截面超过0.02 m2,则风管壁厚至少为3 mm,跨越长度至少900 mm,该长度最好分成在舱壁或甲板的两侧各为450 mm,且此根风管应具有与舱壁或甲板同样的耐火隔热性。
4.4 空调通风管系穿过A级舱壁或甲板时,若风管净截面超过0.075 m2,除应满足上述4.3条外,还应设置挡火闸,挡火闸应自动动作,也能在舱壁或甲板的两侧人工关闭。
4.5 空调通风管系服务于A级分隔包围的处所、厨房、驾控室等区域,风管进出该区域的限界时,风管壁厚至少3 mm,跨越长度至少900 mm,且风管接近穿过限界处设有自动挡火闸。
4.6 空调通风管系穿过B级舱壁时,若风管净截面积超过0.02m2,应装有长度为900 mm 的钢质套管,该套管最好分成在舱壁两侧各为450 mm。
4.7 空调通风管系的主要进风口应能在被通风处所的外部加以关闭。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https://img.taocdn.com/s3/m/564916a2284ac850ad024294.png)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
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2.1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b)轮机说明书;c) 总布置图;d) 机舱布置图;e) 基本结构图;f)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g) 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
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
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
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a) 支管式: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
船用管系安装工艺规范
![船用管系安装工艺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d1a39e0e45c3b3566ec8b25.png)
Q/SWS44-001-2004船舶管系安装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安装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船舶管系的安装。
对于特种船舶或有特殊要求的管系,应按设计要求,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Q/SWS54-002-2003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Q/SWS64-001A-2004管子强度试验和管系密性试验规范3安装前准备3.1熟悉和掌握管系设计图纸与技术文件,按要求进行安装准备。
3.2安装的管子应有合格标记。
管端严密封口,对封口损坏的管子,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管内壁。
3.3安装的阀门及附件等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并具有良好的清洁封口。
法兰密封面和螺纹接头的螺纹不能碰伤或其它损坏,如有损坏应予修正。
3.4安装的管子、阀门及附件等应对照相应图样和技术文件核查其正确性和配套完整性。
3.5管子、阀门和附件安装前应堆放在环境清洁的场所。
3.6镀锌管或镀锌零件的镀层表面应光滑,如在装焊时局部受到损伤应及时用银粉漆补涂。
3.7管子连接机械设备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设备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设备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其它不清洁的情况,应视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清洁或拆卸清洗,在达到要求后,方可与管子连接。
3.8管子连接阀门或附件时,应仔细检查管子与阀门或附件的对应接口是否一致,并检查阀门或附件接口内的清洁状况,如有污物或锈蚀,必须进行局部或全部清洁,在达到要求后,才能安装。
4人员4.1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相关专业培训、考试或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Q/SWS44-001-2004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并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5.1管系安装必须按图纸进行,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
5.2管系的安装间距5.2.1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一般应在20㎜以上,允许极限不小于10㎜,如图1所示:5.2.2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扎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在20㎜以上。
CB(船标)管系常用标准目录分析
![CB(船标)管系常用标准目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d51260770bf78a64295489.png)
Pg100、160外螺纹三通、四通接头
51
CB/T615—95
船底吸入格栅
52
CB/T620—94
舷侧接管
53
CB*623—80
吸入滤网
54
CB631—67
喷水头
55
CB*632—84
低压螺纹接头通舱管件
56
CB/T679—2000
船用胶管夹箍
(在电气常用)
57
CB*694—77
伸缩接头
58
CB*821—84
低压管子螺纹接头
59
CB*822—84
高压管子螺纹接头
60
CB/T952—1999
支管螺纹接头
61
CB953—80
螺纹接头半通舱管件
62
CB954—80
节流器
63
CB960—80
耐压注入头
64
CB/T969—2001
注入头接头
65
CB1144—85
P30盲板钢法兰
66
CB*3193—83
鹅颈式通风筒
8
CB-T 297—2001
喷射式抽风头
9
CB-T 64—99
船用焊接通风法兰
10
GB 1560—79
船用通风系统管路和附件的公称通径
11
GB-T3029—96
船用通风附件技术条件
12
CB/T 3726—95
风管调风门
13
CB/T 3467—92
内河船用菌形通风筒
14
CB/T 462—96
油污水生活污水国际通岸接头
75
CB/T3766—96
排气管钢法兰及垫片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1045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2.png)
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是指在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所遵循和参考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探讨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标准。
一、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重要性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满足船舶运营的需求,保障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
首先,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指导船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力学、流体和结构等问题,从而确保船舶具备稳定、平稳的航行特性。
其次,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还规定了船体结构以及各种部件的设计要求,保证船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应对各种海况和承载条件。
最后,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还包括了诸如消防安全、救生设备、排污排放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船舶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常见的1. 国际海上组织(IMO)标准国际海上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国际海事法律法规和标准。
IMO颁布的标准包括国际海事公约、国际规则和准则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际海上人员培训、认证和配备规则》(STCW公约)和《船舶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
这些标准对船舶设计与建造中的安全性能和管理要求提供了指导。
2. 国际船级社(ICS)规范国际船级社是独立的、非盈利的组织,致力于船舶安全和环境保护。
其规范旨在确保船舶具有适应性和安全性能。
国际船级社的规范涵盖了船体结构、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等多个方面。
船舶设计师通常会参考国际船级社规范进行设计和建造。
3. 船舶国际公约(SOLAS公约)SOLAS公约是应用于全球商船的国际性条约,是确保船舶安全的重要法规。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的建造标准、消防安全要求、导航设备要求等。
船舶经过SOLAS公约认证后方可获得国际航行资格。
4. 具体国家的船舶建造标准各个国家还会制定适应自身国情的船舶建造标准。
例如,中国的船舶设计与建造规范标准包括《船舶结构设计规范》、《船舶设备设计规范》等。
船舶管系工艺
![船舶管系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3feb4ceccbff121dc368347.png)
8.1钢管焊接支管型一般分为:直三通,斜三通,角尺三通三种形式。
如图10所示。
8.1.1角尺三通尽量少用且不允许用于滑油系统和液压系统。
8.1.2支管宜设在总管法兰近端,但不得少于60mm,同时支管高度在确保法兰连接螺栓安装方便时尽量缩短,以便于内部焊缝补焊及打磨清洁,清楚焊渣毛刺等。
8.1.3 支管不允许插入总管中,马鞍口应与总管很好吻合其焊缝尺寸按图8.当支管壁厚≤4mm是可不口,当支管壁厚>4mm时,并当主管直径≥2.5倍支管直径时,在整个支管端部开坡口;当主管直径<2.倍支管时,可在支管端面按图11所示θ部位开坡口。
8.1.4 总管上支管孔与支管内孔应同轴,其同轴度公差不得超过1mm8.2 铜管焊接支管形式一般采用图12中a型和b型8.2.1当总管内径大于支管内径时采用a型;当总管内径等于支管内径时采用b型。
8.2.2a型支管插入端不得超过领口最低点。
8.2.3 b型支管与总管交接处应相贯,马鞍口相吻合。
8.3 法兰连接8.3.1 钢管法兰连接形式和适用范围按表16。
表16 钢管法兰连接形式和适用范围表16(续)注:表16中所列“不限”系指在造船规范中所允许各系统管路使用的最高压力或最高温度范围内。
8.3.2 铜管法兰连接形式和使用范围按表17表17 铜管法兰连接形式和适用范围8.4钢管的管套连接8.4.1 一般套管连接的结构形式见图13,套管选用规格见表18 表18连接套管规格选用表mm表18(续)8.4.2 表18套管连接适用范围1)箱柜内最高设计压力≤0.7Mpa﹑最高设计温度≤170℃的加热管;2)操纵控制室内管子;3)舱室空气测量管;4)居住室内生活管子;5)套管式通舱管件;6)最高设计压力≤0.7Mpa、最高设计温度≤60℃的部分的燃油管;7)其他工作介质最高设计压力≤01.6Mpa、最高设计温度≤200℃的Ⅲ级管8)只有在预期系统中无过度应力、腐蚀发生时,才可在Ⅱ级管系中适用套管焊接连接,且DN≤50。
DNV挪威船级社规范2003版-中文-4.6-管系
![DNV挪威船级社规范2003版-中文-4.6-管系](https://img.taocdn.com/s3/m/9a1959f73c1ec5da50e270b1.png)
A 通则………………………………………19 B 冷却系统…………………………………19 C 滑油系统…………………………………20 D 燃油系统…………………………………20 E 热油系统…………………………………22 F 给水和凝水系统 …………………………22 G 蒸汽系统 …………………………………22 H 液压系统…………………………………23 I 气动动力源………………………………24 J 气动启动装置……………………………25
第七节
制造、工艺、检查和试
验…………
……………………………………………37
A 焊接…………………………………………37 B 铜和铜合金的钎焊…………………………39 C 管子弯曲……………………………………39 D 塑料管的连接………………………………39 E 管系液压试验………………………………40 F 效用试验……………………………………41
第4篇 第6章
船舶入级规范 新造船舶
机械与系统 主船级
第4篇 第6章 管系
2003 年 1 月
目录
页码
第一节 一般规定……………………………………………………………2
第二节 材料…………………………………………………………………4
第三节 设计原则……………………………………………………………8
第四节 船舶管系……………………………………………………………10
挪威船级社
1
船舶入级规范 2003-第 4 篇第 6 章第 1 节
第一节 一般规定
A入级
A100 适用范围 101 本章规范适用于授予主船级的船舶和驳船 的机械和系统。 102 实现第 1 篇第 1 章第 2 节所述的功能的装 置和设备必须遵照本规范。 103 本规范提出了对系统的要求并规定了对材 料、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的最低要求。
管系流速设计要求
![管系流速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1c74e6083d049649a6658b9.png)
管系流速设计要求
1.主题内容和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管系中各种流体在管路内的流动速度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船舶管系的设计。
2.依据
2.1 船舶合同说明书和设计任务书
2.2 2.1条规定的有关规范、规则、公约及标准
3.目的
3.1 控制流速,有利于控制管系中流体的流动损失。
3.2 便于流体的流量分配。
3.2 提高设计的合理性。
4.要点
4.1 计算公式
Q = A * v m =π/4 * (D/1000)2 * v m
式中Q:流量(m3/sec)
A:流通面积(m2)
v m:流速(m/sec)
D:管子内径(mm)
4.2 冷却海水/淡水、海水总用、消防压载及盐水(包括热水)
允许误差±0.1m/sec 4.3 滑油和燃油
(单位:m/sec)
允许误差±0.1m/sec
4.4 蒸汽、凝水及锅炉给水
(单位:m/sec)
允许误差±0.1m/sec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4e16369b9d528ea80c7799d.png)
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及技术参数一、船用塑料管规范要求以下摘录自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这部分内容是船级社按照IACSUR P4的内容翻译编辑而成,所有船级社基本是一致的。
2。
4。
3 塑料管2.4.3.1 塑料管在船上的应用范围及其部位应按附录I中的表1规定并满足表中规定的防火要求。
2.4。
3。
2船上所用塑料管应为认可型认可程序和内容可按附录I 有关规定进行。
2.4。
3.3 船上所用塑料管应根据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耐温极限选取。
2.4。
3。
4塑料管一般不用于介质温度高于60℃或低于0℃的管系.附录I船用塑料管的生产与应用1.1 术语与定义1。
1。
1 塑料:系指经增强或未经增强的热塑性材料或热固塑性材料两种,诸如聚氯乙烯PV C与纤维增强塑料FRP.1。
1.2管子:管系系指管子、附件管子、接头连接方法以及要求符合性能标准的任何内外衬,护层与涂层.1。
1.3 接头:系指使用粘接剂、层压、焊接等连接管路。
1.1。
4 附件:系指用塑料制成的弯头、肘形弯管组装分支管。
1.1。
5标定压力:系指本附录1。
3.1 要求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1。
1.6设计压力:系指工作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工作压力或系统中任何安全阀或压力释放装置的最高设定压力(如装有这种装置)。
1。
1。
7 耐火性:系指管子遇到火灾时在一预先设定的时间内保持其强度与完整性(能够起到其应起的作用)的能力。
1。
2适用范围1。
2.1 这些要求适用于于船用塑料管/管系。
1.2。
2 这些要求不适用于挠性管、软管以及金属管系中使用的机械连接法兰.1。
3 一般要求管子的技术要求应按照本社接受的国家或国际标准.此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3。
1强度(1)管子强度是在标准条件下,将管子试样以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来确定:大气压等于0.1M Pa,相对湿度30%,环境与充装液体的温度298K(25℃);(2)附件与接头的强度应不小于管子的强度;(3)标定压力应根据下列条件确定:①内压内压Pnint 应取下列较小者:Pnint≤Psth/4或Pnint≤Plth/2.5式中:Psth—短期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MPa;Plth—长期液压试验的爆破压力(100000h),M Pa;②外压外压:Pnext≤Pcol/3式中: Pcol—管子破损压力,M Pa;(4)破损压力应不小于0.3MPa;(5)最大工作外压是管内真空与管子外部液体压头的总和;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3 设计依据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规定。
3.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船级社的规范、规则以及船级社检验的有关要求。
3.3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船体结构(主尺度、甲板高度、梁拱、舷弧)线型及分段、总段划分的要求进行,并根据有关全船布置,机舱、泵舱、主船体及上层建筑区域的各类机电设备,船舶设施及房舱设施的具体布置要求进行。
3.4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产品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所确定的各类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布置图的要求进行。
3.5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主机、辅机、甲板机械等各类机电设备的技术资料要求和管系阀件、附件的连接规定。
3.6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7管系生产设计必须参照《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有关规定。
3.8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根据公司确定的船舶建造方针的相关要求进行,必须根据公司生产中心制模式进行设绘和出图。
4 设计准则4.1管系生产设计,通过综合布置和托盘设计,应使其适应各个相关工艺阶段壳舾涂一体化作业的需要,满足区域舾装技术的要求。
4.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满足系统功能的需求,确保功能的完满实施,服从详细设计所确定的技术要求。
4.3管系生产设计要积极推行单元组装和模块技术,大力提高预舾装水平,推行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施工周期所相关的新工艺。
4.4管系生产设计要大力推广应用标准系列的管子材料及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系统附件和管子附件。
4.5管系生产设计应该减少并逐步消除现场取样的管子零件,逐步实现综合布置的完全覆盖。
4.6管系综合布置必须满足管系正常操作和方便保养维修的相关要求。
4.7管系综合布置应妥善解决好管系与设备、分段(总段)合拢处的接口要求,要从综合布置和管件取段两方面着手,逐步处理好舾装的精度。
4.8深化管系安装托盘设计必须细化舾装的工艺阶段,提供准确和完整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4.9管系生产设计出图进度必须满足各作业阶段的需要,具体要求:4.9.1在船体分段开工前,应及时编制提供全船管子材料和连接附件订货清单,管系阀件、附件、垫片及特殊紧固件等订货清单,管系自制件清单及全船管系施工图纸目录。
4.9.2在船体分段开工时,管系零件制造图和支架制造图应与船体分段结构图同时设绘和提供,要求管子零件制造与船体分段零件加工同时进行,支架及时制造或订货。
4.9.3船体分段开工时,还应提供有关的单元组装制作图,单元托盘表及相关设备、机座、阀件等清单。
4.9.4在提供相关的分段管子零件图,并保证按时生产的前提下,时隔15~20天后,应按时提供管系安装图、管系零件图支架图、安装托盘表、开孔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分段预舾装作业。
4.9.5在船体分段开始大组立时,应及时提供总段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总段预舾装。
4.9.6在船体总段开始总组时,应及时提供船上各施工区域管子零件制造图,管系安装图、安装托盘表、支架图等施工图纸,以便按时实施相关区域的坞内舾装。
4.9.7在坞内舾装开始时,应及时提供相关的未放样管系走向图、工艺分解及施工说明。
5 设计内容5.1依照船体结构、线型和机电设备布置位置,根据管路系统工作原理图,在相关舾装区域进行综合布置。
5.2在综合布置基本结束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复核和综合协调,在特定的舾装作业区域内取得壳舾之间、管系与电缆之间、管系与风管之间、管系与设备之间、管系相互之间,各区域的接口之间的综合平衡。
5.3经过干涉检查,工艺处理以及优化工作,实现综合布置的最佳状态。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割和取段工作,合理配置法兰等连接件及支架等固定件,确定开孔位置。
5.4按照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设计相关的单元组装,确定单元制造和安装的工艺。
5.5根据造船模式要求,确定分段组立过程中,分段涂装前,总段搭载前和坞内搭载后等四个工艺阶段的具体作业内容,进行安装托盘的划分和设计。
5.6生成管系安装图、开孔图、支架图和管子零件图,生成管系各工艺阶段安装托盘表及管件加工所需各种管材及附件的统计表。
6 设计程序6.1综合布置区域的划分。
6.1.1管系综合布置区域应按照区域舾装的作业要求来确定。
一般分为主船体、机舱和上层建筑,即外装、机装、内装等三大舾装区域。
6.1.2在上述三大区域划分之后,为便于综合布置,还可进行中、小区域的细分。
6.1.3中区域的划分可按如下规定进行:6.1.3.1机舱舾装区域a. a.双层底分段;b. b.底层;c. c.平台甲板;d. d.机舱棚;e. e.烟囱。
6.1.3.2主船体舾装区域a. a.货舱双层底;b. b.货舱边水舱;c. c.隔舱;d. d.主甲板;e. e.尾部;f. f.首部。
6.1.3.3上层建筑舾装区域按甲板层次划分6.1.4小区域划分在特定的中区域中,舾装布置相对集中的或相对独立的区域,如有关房舱、工作室、甲板室等,当有必要时也可分别设定小区域。
6.2综合布置建模6.2.1前期准备6.2.1.1基础建模(公用):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镍铜管、弯头、法兰、三通、异经管、阀件、滤器、漏水斗、吸入口、透气帽、测深头等。
6.2.1.2设备建模:主辅机、冷却器、各类泵、以及加热器、空气瓶等。
6.2.1.3机座、箱柜建模:设备机座、箱柜、液位计等。
6.2.1.4铁舾件建模:风管、直梯、斜梯、花钢板、栏杆、护手、踏步等。
6.2.2建模准备6.2.2.1熟悉建造方针,设计要领及作业标准等文本资料。
6.2.2.2了解船体空间形状、各层甲板舱室的布置及木作、绝缘敷设和防火要求情况。
6.2.2.3正确掌握工艺阶段出图要求以及出图的形式,分阶段下达有关施工图纸和工艺文件。
6.2.2.4了解机械设备、箱柜等布置要求,花钢板、平台等高低位置。
6.2.2.5掌握弯管机的弯曲半径、轧头长度等工艺参数。
6.2.3按区域、系统、单元进行管子建模。
6.2.3.1确定各相关管系总体空间走向。
其中包括海水总管、压载总管、各系统主干管路及排气管等的具体走向,做好有限空间内的合理分配,通过筹划后取得良好效果。
6.2.3.2应根据各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专用机械设备功能,各相关附件、阀件作用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布置管路。
6.2.3.3一般布置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先下层管后上层管,大小结合,上下呼应,左右等量,有机协调地进行。
并进行单元组装的建模。
6.2.3.4在与设备、分段、单元相衔接处,一般应留有适当长度的嵌补管或合拢管,每根管子均应编上与系统图相对应的编号。
6.3建模结束后的复核6.3.1系统工作原理的准确,布置位置的合理,施工工艺的可行,管系运行操作和保养维修的方便,以及相关区域接口的准确。
6.3.2必须进行各专业、各相关区域的协调平衡,进行管系的干涉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
6.3.3在干涉检查和优化处理后,确定通过隔壁或甲板的管子开孔位置及其大小尺寸,并将其信息反映在船体结构图上。
6.4配置固定支架。
支架应选用标准件,多路管子一般应设计组合支架。
6.5对各管路进行具体的取段工作,形成各管系的管子零件群。
6.6根据建造方针和设计要领,完成单元组装设计,处理好其有关接口。
6.7进行安装托盘设计。
根据工艺阶级、施工区域和工序先后,具体划分托盘,确定各工艺阶段的作业物量。
6.8绘制管子零件图,提供管子加工的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
6.9绘制多路管子的组合支架图和特殊支架图,其结构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6.10绘制单元组装制作图。
6.11绘制管系综合安装图。
6.12生成管系各阶段安装托盘表。
7 设计方法7.1管系布置7.1.1管子排列尽可能地平直成组,整齐美观,管路走向要求路线短,弯头少,做到操作、维修和施工方便。
为方便组合支架设计,管系布置应以管子外壁为为基准。
7.1.2管系布置的间距:相邻两根管子或是管子与法兰、阀件、附件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允许极限为10㎜);相邻管子法兰的先后间距应不小于150mm,如图17.1.3包扎绝缘的相邻管子间距,在加上绝缘厚度后一般不小于20mm。
7.1.4当蒸汽、热水、排气等管路与电缆平行时,与电缆间距不小于100mm。
在交叉走向时,则不小于80mm。
7.1.5敷设在甲板上或内底板上的管子,法兰距甲板或内底板不小于50mm。
7.1.6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在同一位置时,其布置顺序自上至下为:电缆,管子,风管。
如图2所示:图 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7.1.7在电气设备、发电机和主要仪器上方不得设置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
若不可避免时,则不应设置可拆接头,并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7.1.8淡水管不宜通过油舱,油管、海水管、污水管也不得通过淡水舱。
如遇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密封套管,管子在套管内通过。
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应加厚,并不准设置可拆接头。
7.1.9燃油舱柜的空气管、测量管、溢流管、注入管以及液压管一般不允许穿越居住舱室。
如特殊情况不可避免时,则不得设置可拆接头,并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7.1.10在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消音器的上方应尽量避免敷设油管或寸分别见表1、图4和图5(图5中测深管末端为标准件,规格尺寸按《测深管末端》)。
表 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单位为毫米7.1.16 污排水管布置须有2°~3°的倾斜度。
在适当的部位设疏通接头。
7.2单元组装的设计方法7.2.1单元划分。
单元通常为区域、功能和管束三种模式。
一般情况下,机舱底层和烟囱部位是按区域划分,管路密集区域设管束单元,其它部位则可按功能划分。
7.2.2机仓底层区域单元一般划分:a.a.主机前端区域,一般包含海水总管、海水冷却、压载水及燃油驳运等设备及相关管路;b.b.主机左侧区域,一般包含消防总用泵组,仓底水泵组等及相关管路;c.主机右侧区域,一般包含主滑油泵组及滑油驳运管路。
7.2.3烟囱区域单元,主要包含主付机排气管系,包括锅炉、焚烧炉烟道、消音器、透气管及漏水管等。
7.2.4功能性单元划分主要有:a.a.燃油分油机单元;b.b.滑油分油机单元;c.c.主付机燃油供给单元;d.d.海、淡水泵组单元;e.e.锅炉给水泵组单元;f.f.大气冷凝气、热井单元;g.g.主机高低温淡水泵组单元;h.h.主机淡水冷却器单元;i.i.主滑油冷却器单元;j.j.发电机管束单元;k.k.压缩空气减压伐组单元;l.l.蒸汽分配伐组、冷凝伐组单元;m.m.蒸汽调温伐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