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精)

合集下载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

“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刑事政策概念解析一、本文概述刑事政策,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刑事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刑事政策”应当是什么,通过对刑事政策概念的解析,揭示其内涵与外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刑事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阐述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明确其定义和性质。

在此基础上,分析刑事政策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原则、手段等,以揭示刑事政策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随后,本文将探讨刑事政策的功能与价值,分析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刑事政策的效益最大化。

本文还将对刑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刑事政策制定中的科学依据和民主机制,以及刑事政策实施中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对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完善刑事政策提供实践指导。

本文将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展望刑事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刑事政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推动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贡献力量。

二、刑事政策的历史演变刑事政策,作为人类社会治理犯罪的重要手段,其历史演变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法治建设紧密相连。

从最初的野蛮报复到现代的文明治理,刑事政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刑事政策往往以报复和惩罚为主导,体现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始正义观。

这一时期的刑事政策往往是残酷且非人道的,缺乏对个体权利的基本尊重。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刑事政策开始逐渐转向更为理性和文明的方向。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开始强调罪行的忏悔和救赎,而非单纯的肉体惩罚。

这一转变标志着刑事政策开始关注犯罪者的内心改造和社会再融入。

到了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理念。

他们认为,犯罪并非单纯的个人行为失范,而是社会结构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

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

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刑法论文: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引言: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在刑事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法治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刑事政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刑事政策的社会效益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首先,刑事政策的存在使得犯罪者在行为前就会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其次,刑事政策的执行能够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任感。

此外,刑事政策还能够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和教育改造,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出狱后重新融入社会。

二、刑事政策的法治保障刑事政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原则。

首先,刑事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其次,刑事政策的执行需要依法进行,不能滥用职权或违背法律规定。

此外,刑事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适用性。

三、刑事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刑事政策的制定需要基于科学的犯罪数据和犯罪学理论,以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科学性的刑事政策能够更好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行为。

同时,刑事政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面对新型犯罪和社会问题时,刑事政策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四、刑事政策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社会参与是刑事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听取公众的声音、征求专家意见等方式,形成更加科学和民主的决策。

此外,刑事政策的执行也需要向公众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增强社会对刑事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五、刑事政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国内的事务,也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司法政策与改革建议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司法政策与改革建议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司法政策与改革建议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和措施。

在司法警察学中,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改革对于司法警察的职责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刑事司法政策的概念、刑事司法政策的作用、刑事司法政策的问题和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刑事司法政策的概念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刑事法律规章,对犯罪行为进行惩治,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它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总称。

刑事司法政策的目标是保护社会的安全、维护正义、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刑事司法政策的内容涵盖了对犯罪行为的预防、打击、审判和教育等各个环节。

二、刑事司法政策的作用刑事司法政策在司法警察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刑事司法政策通过立法手段明确犯罪和刑罚的界定,为司法警察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

其次,刑事司法政策能够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再次,刑事司法政策能够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公正审判,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刑事司法政策通过教育和改造的手段,实现对罪犯的惩罚和改造,促进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三、刑事司法政策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刑事司法政策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刑罚过重的问题导致社会对司法公正性的怀疑,一些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

其次,对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改造和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罪犯被释放后再次犯罪的情况较为普遍。

再次,一些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犯罪率居高不下。

四、刑事司法政策改革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在刑事司法政策的制定与改革方面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

首先,应加强对刑事立法的监管和审查,确保刑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要注重对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教育和改造,建立完善的犯罪预防机制和再教育机构,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再次,加大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力度,推动刑事司法机关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

刑事政策与刑罚执行的法律规范

刑事政策与刑罚执行的法律规范

刑事政策与刑罚执行的法律规范刑事政策与刑罚执行是一个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方面。

通过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法律规范,可以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社会正义和法治。

一、刑事政策的重要性刑事政策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态度和应对措施的总称。

刑事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紧密围绕社会的发展需求、人民的利益和司法的公正,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刑事政策的核心是犯罪与刑罚的关系问题。

合理的刑事政策能够确保刑罚能够对罪犯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并通过惩治犯罪来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

二、刑事政策与刑罚形式的选择刑罚形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刑事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对于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应该根据其危害程度和罪犯的主观故意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刑罚形式。

在一般犯罪行为中,应当采取以剥夺自由为主要刑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这种刑罚形式可以对罪犯进行惩罚,同时具备威慑效果,将其限制在监狱中,保护社会安全。

对于轻微犯罪和初犯者,可以采取缓刑、罚金等轻刑罚形式,以促使其悔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对于少年犯罪行为,应当采取教育感化和康复措施,引导其改正错误,重回正轨。

三、刑罚执行的法律规范刑罚执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进行,确保刑罚执行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刑罚宣告和执行的合法性。

刑罚的宣告和执行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刑事判决必须公正、准确,遵守相关手续,确保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当量刑。

2. 刑罚执行的程序保障。

刑罚执行必须符合刑法的规定,不能出现依法判决而不依法执行,或者超越法定刑罚界限等违法行为。

同时,罪犯也应当享有合法权益保护,包括合法的监禁条件、诉讼权利和与家人的交流权等。

3. 刑罚执行的监督与改进。

刑罚执行机关必须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保证刑罚的公正执行。

同时,监狱管理和改造工作也要加强,改善罪犯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康复资源,以促使他们重获新生。

刑事政策的司法应用

刑事政策的司法应用

定 的 。但 是 , 法律的相对确定性 , 为 刑 事 政 策 在 刑 事 司 法 的 直 接 应 用 留下 空 间— — 刑 法 的解 释 。 我 国 的 司 法 解 释 体 制 将 司 法 解释者与司法者和办案者进行了区分 , 即解释者不直接办案 , 直接办案者不能作出有约束力的司法解释。然而 , 办 案 者仍 然 存 在解释空间 , 在这个空间里应用刑事政策。不过 , 不能因为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 而 牺 牲 罪 刑 法 定 原 则 与 法 治 原 则 。在 法 律 范 围 内直 接 应 用 刑 事 政 策 , 虽有空间但余地不大。刑事政策主要靠立法实现。 关键 词: 刑事政策 ; 刑 事 司法 ; 刑事立法 ; 刑 法 解 释 中 图 分类 号 : D 9 2 0 .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2 3 3 8 ( 2 0 1 3 ) 0 2— 0 1 O 6—0 5
和利 益 。 … … 政 策 是 人 民 意 志 通 往 法 律 的 道 路。 ” [ 1 ] ( P . 1 5 7 ) 这 里表 述 的 我 国法 理 基 础表 明 , 社 会 主义法 律体 现共 产 党 的政 策 , 党 的政 策代 表 人
民 的意志 和 利 益 , 因此 ,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法 律 把

刑 事政 策能 否在 司法 中直 接应 用 ?
案还 是 清 楚 的—— 由于 法 律 并 不 需 要 把 它 的 触 角 伸 向所 有 的社 会 空 间 , 总 是要 给其 他 调 整 方 式
“ 社 会 主义 法 是 贯 彻 执 政 党 政 策 , 完 善 和 加 强党 的 领 导 的不 可 或 缺 的 基 本 手 段 。执 政 党 的 政 策只 有被 制 定 为 法 律 , 才 能 上 升 为 国家 意 志 ,

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

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

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刑事司法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规定的程序来处置不法分子并保护社会安全。

在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中,刑事司法的地位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社会正义、公平和人权等重要问题。

本文将论述刑事司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刑事司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财富和势力的分配不平等和社会的复杂性使犯罪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国家需要刑事司法来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公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刑事司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可以体现国家的主权和司法权力。

刑事司法的地位在于保护法律秩序和文明的价值。

刑事司法是国家实现法律意志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自由,是社会制度和法治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而且,刑事司法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通过对犯罪的惩罚来告诫人们不要犯罪。

此外,刑事司法是确保人权的关键途径。

在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中,刑事司法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机制。

刑事司法不仅承认被告人的权利,而且还必须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和公平,以保护被控告人的权利,例如,被告人有权听证、辩护、面对自己的指控人等。

因此,刑事司法的地位可以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让人们对国家的法律制度更具信心。

刑事司法的地位在于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

刑事司法是一种保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力量。

当社会出现犯罪事件时,刑事司法可以让犯罪者承担法律责任,防止他们逃避惩罚。

刑事司法不仅要惩罚罪犯,而且还要让有罪的人承担其行为造成的后果。

因此,刑事司法的地位可以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刑事司法的地位在于促进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刑事司法是现代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中,刑事司法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以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和正义性。

这种公正性和正义性不仅在司法机关之间具有竞争优势,还在政治难题k时具有平衡作用——在决策制定方面,各方权力、利益体系、社会群体之间的权衡协调可以通过刑事司法的公正体现出来。

刑事法律法规

刑事法律法规

刑事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中,刑事法律法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实现公正司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刑事法律法规的意义、构成要素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刑事法律法规的意义刑事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社会行为、处理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和法规。

其意义在于:1. 维护社会秩序:刑事法律法规以法律作为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保护公民权益:刑事法律法规通过明确法律责任和刑事制裁措施,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人权尊严。

3. 实现公正司法:刑事法律法规规定了犯罪的构成、罪刑的认定等各项具体措施,使司法机关能够依法行使权力,确保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二、刑事法律法规的构成要素刑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衍生法规。

具体构成要素如下:1. 刑法:刑法是刑事法律法规的核心,它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刑罚措施。

刑法的构成包括犯罪构成要件、责任能力、刑事责任等。

2.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确保刑事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刑事诉讼法的要素包括犯罪侦查、起诉、审判、判决等各个环节。

3. 相关衍生法规:除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还存在大量的相关衍生法规。

比如,法官法、律师法等,这些法规对刑事法律制度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配套作用。

三、刑事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运用刑事法律法规广泛应用于刑事司法实践中,保障着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刑事法律法规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1. 犯罪预防:刑事法律法规通过规制犯罪行为,明确了各种犯罪的法律后果,起到了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2. 犯罪查处:刑事法律法规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刑事处罚标准,为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进行查处提供了依据和权力。

3. 公正审判:刑事法律法规规范了刑事审判的程序和原则,保障了被告人的权利,确保了审判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摘要】刑事政策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犯罪的预防、司法的公平、效率和法治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刑事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本文从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犯罪预防、司法公平、效率和法治建设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强调了刑事政策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未来刑事政策发展的方向。

总结指出,刑事政策在综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刑事政策、社会稳定、犯罪预防、司法公平、司法效率、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发展方向、综合作用、价值评估1. 引言1.1 为什么要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刑事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规范。

通过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犯罪现象的规律和特点,为防范和打击犯罪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刑事政策的研究还涉及到司法公平和效率的提升,对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刑事政策的存在和执行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法制,打击犯罪行为,遏制犯罪的蔓延,进而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刑法体系和相应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秩序,减少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刑事政策的执行可以强化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促进市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和法律的约束,可以有效地遏制和预防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和谐稳定。

刑事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建立健全的刑事政策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升司法效率,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2 刑事政策对犯罪预防的意义刑事政策对犯罪预防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是指国家为保障社会安全和治安稳定而制定的有关
刑事诉讼和刑罚执行的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打击犯罪分子,从源头上减少犯罪行为的
发生。

此外,刑事司法政策还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机构建设、规范司法流程、加强对犯罪人员的管控等措施。

刑事司法政策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坚持法律平等和公正。

首先,
要保障被告人的知情权、辩护权和诉讼权,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和权威;其次,要从加强司法公正和促进法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打造具
有更高质量和效率的刑事司法体系,并遵循人性化、科学化、专业化
的原则,推动刑事司法事业的不断发展。

最后,要积极探索犯罪预防
和社会治安维护的新模式,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管机制,将社会管理与
刑事司法政策有机结合,推进全面治理的精细化。

总之,刑事司法政策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
关键性政策,需要在政策制定、推进和执行中不断优化方案,确保其
有效可行、公正公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

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

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刑事法作为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和维护公共秩序的领域。

其中,刑罚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制裁手段,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刑事法中的刑罚与刑事政策的关系,以及二者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一、刑罚的概念与作用刑罚是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的处罚。

刑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震慑和威慑作用:刑罚能够对犯罪分子起到威慑和震慑效果,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如,高额刑罚可以让潜在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2. 惩罚力量:刑罚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使其承受法律责任。

通过对罪犯的处罚,刑罚能够达到让犯罪分子感受到痛苦和惩罚的效果,使其对犯罪行为产生悔过和自我反省。

3. 社会保护和防范:刑罚可以将犯罪分子隔离、制裁,进而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例如,对于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可以采取剥夺其自由的刑罚,以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点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依据社会需求、法治原则和治安状况等因素,制定并执行的关于刑事法律条文和刑罚的总体方针、政策和制度。

刑事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的权威与行为导向:刑事政策是国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的,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行为导向。

2. 社会的关注和群众意愿:刑事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关注点和群众的意愿,以实现刑事法律制度的公正性和公众支持度。

3. 区别于刑罚的综合性制度:刑事政策不仅仅关注刑罚本身,还包括预防犯罪、犯罪教育、治安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刑事法律制度体系。

三、刑罚与刑事政策的互动关系刑罚与刑事政策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刑罚是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则对刑罚的适用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 刑罚的灵活性与刑事政策的调整:刑罚的种类和程度应与刑事政策保持一致。

当刑事政策发生调整时,相关刑罚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动和调整。

最新-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关性 精品

最新-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关性 精品

刑事政策和刑法在司法的相关性摘要刑事政策和刑法皆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构建,其二者的共同发展与其间的相关性是比较重要的。

刑事政策主要是作为刑法的外围政策对刑法进行补充和解释。

在实际生活中,刑事政策和刑法实现和谐统一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具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刑事政策和刑法二者之间由于其功能性质上差异导致二者之间的状态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刑事政策和刑法这二者在司法中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产生部分参考价值。

关键词刑事政策;刑法;司法;相关性目前,我国在司法建设上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尤其是在刑法方面一直不断的进行着建设,朝着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断前行。

刑事政策和刑法之间的相关性在司法关系上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刑事政策在刑法执行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影响作用,因此需要系统的对其二者的相关性进行阐释。

一、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了科学预防犯罪、有效惩治犯罪,根据实际的社会情况围绕刑法所制定的政策。

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一如何进行有效的犯罪预防。

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是刑事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作为刑事政策的主要内容所存在的。

如何进行犯罪的预防和如何对初步规模的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刑事政策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点。

要对没有进行实际进行的犯罪进行有效的遏制,要对已经开始实施的犯罪行为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惩治。

二要对犯人进行合理安排和管理,尤其是在对其的态度方面在。

刑事政策中,这一点所体现的含义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议,学者对于这个观点持不同的意见。

近年来,人道主义在社会各界中被广泛的提到,因此部分学者提出,犯人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应进行合理的人道主义安排,但部分学者对此观点抱有怀疑态度。

三关注犯罪行为中的被害人。

刑事政策作为刑法外围的补充政策,对于刑法中没有体现出来对于犯罪被害人的关注也作为一条内容被列入了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中。

在犯罪行为的整个过程中,被害人作为受伤害群体,刑法并没有提出相对应的法律。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犯罪行为是社会秩序的消极因素,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与公正至关重要。

而刑事政策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在惩治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不仅对犯罪行为具有威慑力,更能促使社会和个人树立依法守纪的观念,进一步推动社会法治进程。

本文将从法律效力的概念、刑事政策的影响力以及增强法律效力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中的法律效力。

首先,要了解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必须明确法律效力的概念。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的有约束力、决定力的影响。

在刑事政策中,法律效力反映在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上。

刑法作为刑事政策的主要立法手段,通过规定犯罪的法律责任和刑罚,形成对潜在犯罪的威慑力。

同时,法律的效力还体现在犯罪的侦查、审判和执行过程中,确保行为的公正和合法性。

其次,刑事政策的影响力在于其对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产生的影响。

刑事政策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方面,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威慑了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了预防犯罪的作用。

严厉的刑罚和严密的执法机制,让犯罪者感到恐惧和不安。

另一方面,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对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也具有示范作用。

群众在面对刑事政策的制裁和法律的底线时,更容易受到法律观念的约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然而,单纯依靠刑事政策法律效力本身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期望的效果。

因此,提升刑事政策的法律效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深入推广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多样化的宣传途径,让人们了解法律的威慑力和内涵,激发法律自觉性。

其次,要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高效的执法机制,保证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通过打击犯罪行为,强化刑事政策的执行效果,进一步加强对犯罪的威慑力。

此外,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采取个性化的刑事政策措施。

例如,在网络犯罪方面,可以加强对技术手段和执法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网络黑产的打击力度。

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刑事政策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治安
刑事政策通过严厉打击犯罪行为,有效遏制犯罪的发生 刑事政策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动机 刑事政策通过改造罪犯,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刑事政策通过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治安的自我防范能力
增强社会信任和安全感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信任,使人们对法律和司法系统更加信任。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安全感,使人们感到更加安全,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和谐。 刑事政策可以增强社会公正,使人们感到更加公平,减少社会不公和犯罪的发生。
教育改造:通过教 育,提高罪犯的文 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心理辅导:对罪犯 进行心理辅导,帮 助他们克服心理障 碍,重新融入社会
技能培训:提供职 业技能培训,提高 罪犯的就业能力
社会支持:建立社 会支持系统,帮助 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避免再次犯罪
提高罪犯的自我认知和悔罪意识
刑事政策通过教 育、心理辅导等 方式,帮助罪犯 认识自己的错误, 提高自我认知能 力。
强化社会控制和安全保障机制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 公众安全感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 公众法律意识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提高 社区安全水平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提高 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犯罪打击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 率,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刑 事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 刑事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增
刑事政策对预防 犯罪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改造 罪犯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打击 犯罪的作用
刑事政策对维护 社会稳定的作用
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犯罪 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法律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提高公众的法律 意识

最高检苗生明解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最高检苗生明解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最⾼检苗⽣明解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问题⼀:如何理解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价值功能?苗⽣明:少捕慎诉慎押是党和国家确⽴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要求,是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后确⽴的⼀项重⼤的刑事司法政策。

少捕慎诉慎押是指对绝⼤多数的轻罪案件体现当宽则宽,慎重羁押、追诉,加强对逮捕社会危险性的审查,依法能不捕的不捕,尽可能适⽤⾮羁押强制措施,尽可能减少犯罪嫌疑⼈羁押候审;依法⾏使起诉裁量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充分适⽤相对不起诉,发挥审查起诉的审前把关、分流作⽤;加强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及时变更、撤销不必要的羁押;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涉⿊涉恶等重罪案件以及犯罪情节虽较轻,但情节恶劣、拒不认罪的案件体现当严则严,该捕即捕,依法追诉,从重打击。

这⼀政策还要求在惩罚犯罪的前提下,加强⼈权司法保障,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确⽴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改⾰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刑事犯罪结构发⽣重⼤变化,严重暴⼒犯罪⽐例⼤幅下降。

根据2020年最⾼⼈民检察院⼯作报告,重罪案件从1999年16.2万⼈下降到2019年的6万⼈,占⽐从19.6%下降⾄2.7%。

与之相对应,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数占⽐从1999年的54.6%上升⾄78.7%,特别是最⾼刑只有拘役的醉驾案件,占⽐达到近20%。

此外,信息犯罪、环境犯罪等⾏政犯涉及罪名越来越⼴、涉罪⼈数越来越多。

在重罪⽐例下降、轻罪迅速增加、社会危险性较⼩的⾏政犯占多数的形势下,逮捕羁押作为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是势所必然。

同时,刑事诉讼模式的深刻转型也对强制措施体系变⾰提出了要求。

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代表的⼀系列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出台,推动刑事诉讼结构、控诉⽅式深刻转变。

⽬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率已稳定保持在80%以上,上诉率不⾜4%,远远低于不认罪认罚案件,已经成为刑事案件的主要诉讼模式。

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3篇)

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3篇)

第1篇一、引言刑事案件是指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刑事案件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它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刑事案件的定义、法律特征、法律地位以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刑事案件的定义刑事案件是指违反我国刑法规定,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根据刑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犯罪案件:指违反刑法规定,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违法案件:指违反行政法规、规章,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3. 侵权案件: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4. 违宪案件:指违反宪法规定,侵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三、刑事案件的法律特征1. 严重性:刑事案件涉及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社会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

2. 违法性:刑事案件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具有明显的违法性。

3. 犯罪性:刑事案件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4. 诉讼性:刑事案件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进行处理,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审判。

四、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1. 维护社会秩序: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打击,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2. 实现公平正义: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还在于实现公平正义。

通过依法审判,对犯罪行为进行公正的处罚,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促进法治建设: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

通过刑事案件的审理,强化法律的权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4. 维护国家安全:刑事案件的法律地位还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

刑事政策的价值浅析【摘要】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管理和处罚的政策。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来分析刑事政策的价值。

在将介绍刑事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将探讨刑事政策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犯罪预防的作用、对法律公正的实现、对罪犯的改造和社会和谐的促进等方面的价值。

在将总结刑事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刑事政策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刑事政策、价值、引言、正文1、正文2、正文3、正文4、正文5、结论1. 引言1.1 引言刑事政策是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措施的总称。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治安和法治建设,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于犯罪问题的处理态度和政策选择。

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政府权力行使的重要体现。

研究刑事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刑事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它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打击,刑事政策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国家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刑事政策的有效实施也能够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刑事政策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法律的公正和平等对待,避免出现冤假错案和不公平对待的情况。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只有不断加强刑事政策的研究和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应对新型犯罪的挑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刑事政策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构建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正文1刑事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制和控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犯罪与刑事司法政策

犯罪与刑事司法政策

犯罪与刑事司法政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犯罪问题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焦点。

无论是小偷抢劫、贩毒走私,还是谋杀绑架,犯罪行为无疑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各国都制订了相应的刑事司法政策。

首先,刑事司法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分子,并通过处罚起到震慑作用。

由于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损害,法律必须对其进行回应。

刑事司法政策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并实施相应的刑罚,既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谴责,也起到了对其他人的警示作用。

其次,刑事司法政策还承担着预防再犯的任务,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除了处罚,刑事司法政策还应当强调矫正与教育,以帮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其不良行为。

这可以通过惩罚执行和康复项目来实现,旨在使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得到适当的教育和转变,在释放后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成为有用的公民。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刑事司法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因为仅仅依靠惩罚和矫正已经无法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

一个综合而长期有效的刑事司法政策需要包括预防犯罪的措施,以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

预防犯罪的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教育是防治犯罪的基石。

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可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因此,应当加强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因素。

经济困境和社会贫富差距可能导致犯罪率的增加。

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以降低犯罪的发生率。

此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也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对监狱和社会矫正中心的管理,在监狱中加强安全措施,确保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无法再次犯罪。

此外,政府还应当创建有效的执法机构,打击各类犯罪行为,提高打击犯罪的效率。

在刑事司法政策中,要平衡惩罚与矫正的关系,尊重犯罪分子的权益和人权。

法律的目标不仅仅是惩罚犯罪分子,还应当为他们提供改造的机会。

因此,刑法应当注重个案审慎,确保审判公正,并建立完善的矫正制度,帮助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真正实现改变。

最新-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 精品

最新-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 精品

论析刑事司法的地位本文作者万毅工作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观念上一般认为,刑事司法制度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的,秩序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首要价值。

然而,秩序不过是社会有序化状态的一种描述。

社会本身系由个人因利益联结而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原子式的个人难免因为利益追求而引发权益冲突,而频发的大规模冲突又必然危及人类本身的存续,因此通过各种整合机制控制个人恣意、实现社会有序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社会秩序本质上就是对个人自由的勘定。

因此,相对于秩序,自由才是刑事司法机制的价值本位。

一自由之所以成为刑事司法制度的首要价值,需人们动用刑事司法机制来加以保障,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由乃是人类社会存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自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无论就个人或社群而论,不愿遭受侵犯而愿自行其是的欲望,都是高度文明的表征0[1]208-209。

长期以来,自由被视为人的一种原初状态、首要源泉,是一种国家与社会既不能压制也不能限制的原则[2]。

没有一种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无法生存,这正如没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义和食物,人便不能生存一样。

人性中似乎存在着一种难以驾驭的意向,,这种意向要求获得一定的自由。

0[3]280-281要求自由的欲望乃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欲望。

0[3]278基于此,人类社会的任何制度设计都不能违逆人的自由本性,刑事司法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

刑事司法制度对于自由价值的追求,是通过对违法行为的追究和对法秩序的保障来实现的。

法是自由的表达和保障,任何对法的背离,都构成对自由的侵害。

在所有的违法行为中,犯罪行为对法秩序的破坏是最直接和危害最大的,它对人的自由的威胁也最大,为此,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压制制裁机制来谋求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以消除其威胁。

任何一个为非作歹的人,既然是在侵犯社会权利,于是便由于他的罪行而成为国家的叛逆。

他破坏了国家的法律,所以就不再是国家的成员,他甚至是在向国家挑战。

这时,保全国家就和保全他自身不能相容,二者之中有一个必须毁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提要】政策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具体到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基于“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予以应用。

即使到了法律已经相对完善的今天,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预防犯罪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必要性早在建国之前,毛泽东就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建国后的30年时间里,我国立法严重缺乏,刑事政策在这段历史时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确立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要求追诉犯罪、惩治犯罪必须严格地以法律为直接依据。

在这种条件下,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工作中是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应予废弃呢?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说,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有助于完善刑事法学理论。

如今,“刑事政策”一词经常出现于学术文章及各种新闻媒体中,但何谓刑事政策,国内外的学者却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我国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指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运用刑罚及其有关制度,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以期实现抑制和预防犯罪之目的的策略、方针、措施和原则”(注:杨春洗、高铭暄等主编:《刑事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78页。

)。

另外其他学者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在此不一一列举。

(注:我国学界关于刑事政策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其他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分别参见马克昌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肖扬主编《中国刑事政策和策略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但不论表述有何不同,这些观点大都认为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惩治犯罪、预防和抑制犯罪,内容包含刑罚以及与其相似和相关制度、措施的运用等。

这就决定了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必然具有紧密的联系。

刑事司法活动是国家为了惩治犯罪、改造罪犯并抑制犯罪,维持社会秩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确定的程序,通过运用强制措施、侦查等方式,查清犯罪事实,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并对其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或相似措施的活动。

可以看到,刑事政策及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以惩治犯罪、预防犯罪、抑制犯罪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秩序为最终目的,都以对犯罪适用刑罚等为主要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刑事政策虽然不是法律,它并不具体规定刑事司法的明确程序,也不具体规定某个犯罪应当适用何种刑罚,但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刑事司法活动除了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所确定的刑事诉讼程序,严格依据法律规定适用刑罚等措施外,还必须从预防犯罪、改造犯罪和抑制犯罪的最终目的出发,接受刑事政策的指导。

为了使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较好地发挥其功能,必须首先解决刑事政策与法律的关系问题。

受基本性质不同的影响,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在其各自内容的侧重点上是不相同的。

刑事法律对何为犯罪及如何追究犯罪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中必须以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直接依据;刑事政策则从预防犯罪、改造犯罪和抑制犯罪的目的出发,对各种犯罪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各种刑罚制度及相关制度的功能及缺陷,并且针对不同的犯罪行为和犯罪人,主张采取不同的对策、策略和具体措施。

它仅仅属于政策的范畴,同刑事法律有着质的区别,不具有法律的规范性特征。

在刑事司法中,刑事政策的功能是对刑事立法及具体司法实践提供宏观的、指导性的方针和原则、导向,这一功能只有经过立法对其精神的正确吸收以及法律在司法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制定关于刑事司法活动的法律时,以哪些科学的刑事政策作为立法的依据,吸收刑事政策的哪些精神作为立法指导,以及如何在刑事法律中贯彻和体现刑事政策的原则和精神等,将直接影响到刑事政策功能的发挥。

同时,我们也必须在理论上回答,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处于何种地位,对刑事司法活动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等?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严打”,怎样理解“严打”期间的从重政策与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之间的关系,“严打”的提法是否科学,“严打”是否与法律存在矛盾等?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必将对我国的刑事法制理论起到推动与完善的作用。

从实践来讲,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将有助于惩治与抑制犯罪,并将对当前的“严打整治”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论是法律还是政策,其功能的最终发挥都必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

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仅靠刑事政策来处理犯罪等问题的。

例如,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三十余年里有“镇压与宽大相结合”、“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以及“稳、准、狠”、“给出路”等一系列政策作为处理违法犯罪分子的方针和依据。

这些政策在当时都是处理具体问题的直接依据,对刑事司法实践起到了具体的规范作用。

即使在法制相对健全的最近二十余年里,也有“ 教育、挽救、感化”和对少数民族犯罪分子的“两少、从宽”政策等。

而且,刑事司法活动还涉及到对刑罚的适用。

刑罚的功能有个别预防和一般预防两方面,对具体犯罪适用何种刑罚必须从这两方面来考虑,这就要求刑事司法须从对特殊类型犯罪、特殊类型犯罪人不同的刑事政策出发,正确适用法律。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刑法之定罪论刑,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一定目的——防卫社会,预防犯罪的手段,即是一种政策的作用,刑事政策,也就是为刑法定罪科刑基础的政策。

所以,刑法之制定与运用,罪刑之确定与执行,都应以刑事政策的观点出发,以是否合于刑事政策的要求为指归,不合于刑事政策的立法,是不良的立法,离开刑事政策的裁判和执行,也必定是不良的裁判和执行。

”(注:林纪东:《刑事政策学》,台湾中正书局1969年第4版,第9页。

)具体到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来说,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继1983年和1996年两次“严打”之后的第三次“严打整治专项斗争”。

在前两次进行的“严打”过程中,由于对政策存在着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严打”本身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争论,个别地方在司法实践中确实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地方将“严打”理解为要突出“重刑”;有的地方为了从重,不顾案件具体性质,对伤害还是杀人、是抢劫还是抢夺等有争议的,一律就高不就低,以突出从重;还有的将“严打”理解为可以舍弃程序、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甚至一度搞公检法三家联合办案;一些地方在“严打”时,受刑罚万能思想的影响,忽视刑罚和刑事司法活动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的目的和功能。

这些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是对“严打”政策的错误理解。

另外,在“严打”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有些需要从法律上来回答,有些则需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

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具有实践意义,有助于刑罚及刑事司法目的的实现。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具体作用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活动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刑事政策决定刑事司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刑事司法是国家运用刑事法律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活动,是为完成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而进行的。

无论是刑法还是刑事诉讼法,其任务都是双重的,既要打击犯罪、惩处犯罪分子,又必须保障公民的权益,使无罪的人免受法律追究,并保证有罪的人不受法外处罚。

从宏观上讲,惩治犯罪与保护公民权益这两方面的任务是统一的,刑事司法活动必须既准确打击犯罪,又同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但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势、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刑事司法可能会采取偏重于其中某一方面的刑事政策,这一偏重既可能体现在有关刑事司法领域的立法上,也可能体现在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中。

在刑事立法方面,我国1979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它们是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依据。

但在制定时,由于国家的各项制度和社会秩序还处于“十年动乱”后的恢复时期,政治上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经济上正在谋求改革,对体制、结构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未认识到位;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很多,治安状况差的局面需要迅速扭转等。

因此在立法时,虽然明确规定两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并举,但实际上仍是将它们作为“打击敌人”的强有力工具来制定的,其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一总的刑事政策思想的指导下,刑事司法制度的设计就明显地表现为国家至上,权力至上,被追究刑事责任者的权利则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如刑法中规定有类推制度、刑事诉讼法中被告人的辩护权极为弱小等。

而且在1983年开始第一次“严打”后,立法机关更是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刑事政策思想指导下,迅速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将被告人本来就十分弱小的权利进一步予以了限制,如对某些可能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可以不遵守在7日内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以及各项传票、通知书送达期限的规定,上诉期限由10日缩短为3日等。

(注:参见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

)同时也通过修改法院组织法的方法,将某些案件的死刑核准权交由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使刑法、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应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这项权力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从司法实践活动来看,同样也能体现出刑事政策对刑事司法的基本价值导向作用。

具体的刑事司法活动本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既惩治犯罪,又保护公民权益,但是在“重在控制犯罪、打击犯罪”刑事政策的影响下,实践中总会出现司法机关对“打击”注重有余,但是对“保护”,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却设法限制的价值取向。

比如我们经常讨论在刑事司法中是坚持“疑罪从无”,还是“疑罪从有”?理论上的回答总是“坚持不枉不纵”。

“不枉不纵”当然是刑事司法应当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在具体案件中,这一刑事政策对司法实践活动的导向则是“疑罪从挂”。

一些案件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迟迟无法定案,在“不能放纵罪犯”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只好将案件“挂”起来,涉案人员在未被法院定罪判刑的情况下即遭长期羁押。

再比如,由于“严打”政策的导向,最高人民法院等三个机关在法律明确规定无期徒刑和死刑案件必须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下,曾决定基层人民法院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被告人判处上述刑罚。

(注:1983年8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当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这段期间,中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决定把某些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应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判,以便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这些罪恶严重的普通刑事犯罪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