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建议
浅议当前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当前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a9acbc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7.png)
浅议当前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提升各类人群的就业能力,提高各行业的从业技能水平,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但在具体执行购买培训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培训前准备工作不足、培训中过程控制不细致、培训后总结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本文将根据在一线的培训工作经历,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强制戒毒隔离人员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单位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也联合发文,提出技能培训提升行动纲要。
国家顶层方面的设计,为培训行动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资金保障。
一、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现状。
政府购买培训服务,一般是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市场化的购买社会培训力量提供的服务。
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政府层面执行者一般是各地人社系统下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机构下设到各区县级别。
具体做法是,政府归口部门进行年度备案制,在每年年初进行备案公告,通过招标培训机构方式进行备案储备培训力量。
目前,备案名单中民办培训机构居多,公办实力雄厚的本科、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偏少。
一般一个区县备案十余家备案机构,当地民办培训机构占据三分之二。
培训的领域主要涵盖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工、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退役军人转业安置培训,强制戒毒隔离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员工岗前和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等。
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地区的培训类型和人群有所偏重。
二、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培训前准备工作不足培训前的准备工作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培训项目的成功与否。
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开展全民培训,除中央配套资金外,需各地财政配套部分资金。
部分地区,培训补贴资金不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工作。
由于财政预算到位不足,个别地方近年出现了政府补贴资金欠账培训机构的情况。
工会培训总结(3篇)
![工会培训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f579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1.png)
工会培训总结(3篇)工会培训总结(精选3篇)工会培训总结篇1根据市总工会《关于落实20__年全市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目标任务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会本着提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技能水平和创业技能,扩大就业再就业范围和途径;协助区委和政府做好就业再就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会实际情况,联合我区人社局及各基层工会,20__年在我区范围内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
现将开展就业行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管理,健全机制为了加强对职工工作的领导,我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有工会领导负责,各单位工会主席参加的领导小组,由工会主要负责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研究培训工作内容,提供教育资料,督促检查教育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及协调工作。
同时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制度,为搞好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年内开展“就业行动”成效(一)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为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我区总工会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包括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家政培训等,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创业、就业的能力,今年以来,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在三里镇、五里镇、樟木乡举办了四期农民工培训班,参加培训农民工达680人次,其中参加技能培训达520人次,参加创业培训达30人次,参加家政培训达107人次,其他培训。
培训班的举办得到农民工的踊跃参与和充分肯定。
(二)开展“春风行动”,促进农民工就业。
今年年初,我区总工会与人劳局、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的活动。
在石卡镇举办了一场服务产业园区台泥公司小型现场招聘会,在招聘会上,有200多名农民工前往招聘会现场进行求职应聘,有30多名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同时,还向广大城乡求职者推荐了台泥公司、华润水泥公司、恒运通中纤板有限公司等15个用工规范诚信企业,为700名城乡求职者提供了免费就业服务,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帮助非公企业新吸纳658名城乡求职者,并且跨地区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工843人。
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d7a6f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3.png)
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林少雄(江苏科技大学对外合作处,江苏镇江 21200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了城镇当中,进行生活、就业,并成为了城镇中的社会就业主力军。
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能力不仅成为其实现有效就业的关键因素,更成为了制约城镇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本文将视角对准以“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针对江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展开探究,通过对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就业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因素,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策略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06.20200407根据2006年一份关于中国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共计2亿人,其中有61%为年龄在16岁到30岁的年轻人群,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崛起,并逐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主力。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被首次以正式政策文件的形式提出是在国务院于2010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019年国家人社部再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关注点专门印发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要求各地必须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放在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去着重对待。
一、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是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以90年代为分界线,在之前外出务工的为第一代农民工,在之后外出务工的为新生代农民工。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0ef070d1a37f111f0855b32.png)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难的问题,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24号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一部完善我国劳动法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重要行政法规,也是我国第一次为保障农民工群体权益制定的专门法规,它的出台,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开启了依据行政法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新阶段,掀开了“依法治欠”的历史新篇章,突破了之前主要依据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治理的局限。
然而,要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的问题,仍需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协作。
笔者从XX实际出发,结合近期工作实践,就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做好当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欠薪难治的主要原因受区位、经济总量条件制约及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欠薪问题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在不少地方仍然局部或不同程度地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工程款支付不及时。
虽然相关政策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为由拖欠工资,但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并贯彻这一规定,存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错误思想,认为工程款拿不到可以作为拖欠工资的理由;同时,现实中存在自然人挂靠资质企业承揽工程等现象。
由于实际承包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工程款不到位的情况,就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及时周转资金解决问题,造成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如XX县近三年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查处的49件欠薪案件中,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案件份额约占70%,而其中因工程款支付不到位导致欠薪的又占85%以上。
(二)工程款流转层级过多。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工程款拨付牵涉到建设单位(业主)、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项目部、施工班组等多个环节,工资自然也要经过多层流转才能最终发放到工人手中;一旦中间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人工资被拖欠。
农村妇女外出务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农村妇女外出务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d2ebd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1.png)
农村妇女外出务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成为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存在着就业难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和保障程度低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农村女工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21年6月末,5市外出务工农村妇女(以下简称“农村女工”)90.09万人,占全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35%,分别比2019、2020年末增加17.88和6.21万人,增长24.8%和7.4%。
同期,进入5市务工的外地农村妇女40.07万人,分别比2019、2020年末增加4.67和1.08万人,分别增长13.2%和2.8%,5市农村妇女劳务输出、输入呈双向增长趋势。
农村女工活跃在城市的各行各业,特别在餐饮、家政、娱乐等服务业以及手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初至2021年6月末,5市农村女工累计创造生产总值2000多亿元,获工资收入98.47亿元。
农村妇女进城务工不仅取得了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且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本领,部分人返乡后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就业难度大。
受性别、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外貌体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女工一般难以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一是性别歧视。
部分用人单位虽未在招工时明确表示不用女工,但实际操作时却排斥女性。
如2020年,山西潞宝集团招工150名,其中女工只有10名,仅占6.7%。
二是学识水平偏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2019、2020年末和2021年6月末,5市农村外出女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分别为55.53、64.93和69.27万人,分别占女工总数76.9%、77.4%和76.9%。
三是劳动技能较差。
2019年初至2021年6月末,5市农村外出女工只有73.78万人接受培训,培训率仅30%。
同期,基本劳动技能较高的农村妇女占13.3%,较差的占20.7%。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380a9c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2.png)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的回顾与展望陈晨(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摘 要:自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注重农民的成长与培育。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农民职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由传统农民到农民职业化再到新型职业农民,国家政策在各个环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国家政策是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最直观的视角。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农民培育2012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新了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并在各地加大组织实施力度,不断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健全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指出到2025年,培育100万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带动1500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培育10万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建设2000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着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乡村企业家队伍,选树1000名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和后继者、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历年来颁布的农业政策,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议。
一、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中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而在此之前就“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一直是相关部门和学术界讨论的话题,而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过程中到底赋予了“农民”什么样的特质,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区别又是什么?研究这两个问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农民通常被理解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或是某种社会等级,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他们居住在农村,被看做与市民相对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主要追求的是依靠土地维持生计。
浅谈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f81bc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7.png)
职教培训浅谈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稳就业”和“保居'就业”作为“*稳*保”之首,在保障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农村是我国现行政治体系中最基层、最广泛的一级政治组织$社区居'%农村居'是构成我国人口的最大群体,社区居'、农村居'的稳定、发展、幸福、和谐是我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基f和动力$如何促进就业创业,维护生产生活和谐有序,保持基层稳定团结,才是“*保*稳”的基f 所在$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业培训;问题建议2019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57.1%,比2018年年末上升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比2018年少增9万人。
2019年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全国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2019年增长0.8%0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o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毕业生64.0万人。
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3031.5万人,毕业生758.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4万人,在校生1576)5万人,毕业生493)4万人。
犬量企业在岗职工如何在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现实中保持住现有工作岗位;灵活就业人员、外出务工人员和每年毕业即将涌入社会的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如何寻求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如何重新就业;业人员如何实现自己的业,职业在其中重的,有的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国务院总1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中指出:实职业升,失业保中出1000,1500万人上的职工升和转岗转业。
开展犬职业,升就业业、就业、犬就业的重,是经济迈向高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职业培训面对的主要群体2019年5月,国务《职业技能提升(2019—2021年)》,求“职业作为保持就业、就业的,作为升和高量的重支撑。
乡村振兴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f83cb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e.png)
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培育,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入新时代,“农民”这一职业身份逐渐摆脱传统的农耕和自给自足角色,开始融入现代工业社会职业体系,逐步得到国家与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赋予了广大农民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更大的历史使命,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攻方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尚处于起始阶段,与当今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存有很大差距,可谓任重道远。
因此,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面临的系列[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的有力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虽然已经逐步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依然面临队伍发展不均衡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培育精准程度不够高等系列现实挑战。
立足新时代,落实政策扶持、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甄选培训对象、强化保障措施和能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新时代;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作者简介]徐进(1982-),男,山东淄博人,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甘肃兰州730070)康芳(1994-),女,甘肃天水人,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74d797d770bf78a652954ea.png)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霍成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3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整体改革,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功能必然从单一的培养专门人才逐步趋向多元化。
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技术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能; 技能培训; 对策建议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劳动就业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专业、多技能,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但随着就业培训对象范围的扩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既能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在就业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是我国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难点。
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从业人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于个人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认为参加技能培训纯属浪费时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效益。
另外,工学矛盾突出。
对于一线员工来说,他们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他们弃工参加培训不太现实。
因此,没有时间参加职业培训或者培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制约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企业缺乏对职工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意识。
目前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一线职工的培训,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技术进步步伐。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长期以来,企业传统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没有彻底改变,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造成企业员工素质提高缓慢。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忽视职工队伍长远建设,担心自己培养的人才外流,宁可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也不愿投资培养职工,尤其是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上。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60292916fc700abb68fc83.png)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人社局、XX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紧紧依靠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劳动者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良好的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2019年治理清欠工作情况2019年上半年,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开展了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建筑、交通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前10月受理违法投诉案件70件,涉案金额1748.4万元,涉及人数1036人。
其中:立案查处32件,组织双方协商38件。
为农民工追讨回工资1391.9万元,涉及农民工人数879人。
立案查处的32件案件已结案24件,其余8件按照法律程序正在调查处理当中。
组织双方协商的案件一部分经已调解成功,一些证据材料不足的已要求当事人补正材料。
2018年遗留的8件农民工投诉案件(涉及金额137.6万元、人数102人),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已按法律程序全部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于2019年7月前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一些建设项目在审批环节控制不严,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管缺失,因此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1-10月受理的70件案件中有32件是发生在建筑领域,涉案金额1594.7万元,是总涉案金额的91.2%。
其中:属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案件17件,涉案金额170.5万元。
清欠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案件案情日趋复杂,监管难度增大由于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不到位,疑难纠纷案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日益增多。
农民工追讨工作呈现多种情形,一是“白手讨薪”,二是工程质量纠纷,三是工程结算争议,四是欠条虚开等。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监管存在盲区,执法被动。
一些用人单位把属于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通过招标等方式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的自然人,除派人检查工作质量外而对其他工作放纵不管,认为签订有协议合同,按《合同法》是有效的,不应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追究单位的连带赔偿法律责任。
浅谈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谈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ca8eb0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4.png)
工作研处2021年第3期C®川恋业科415KHUMI AERKUUnjMl.SCIENCE AND T KHN0W6Y 浅谈基层农机人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建议白亚龙,肖涛,胡述兰(四川省内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所,四川内江641000)摘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组织从事农业生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遏和挑战。
本文对基层农机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做好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机培训;对策;政策建议农机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宜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保证,在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形势下,农机化教育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叭1农机培训的现状11培训机构全市有市级农机推广机构培训1个、县(市、区)农机化培训机构3个、农机经销企业培训机构1个。
12培训对象、方式和内容1.2.1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及师资培训推广技术人员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教师,按照各自岗位要求,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型,了解农机化发展趋势,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故障诊断和排除技能⑷。
1.2.2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省、市主管部门经常性地举办市县两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县(市、区)举办乡镇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内容是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⑵o1.2.3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全市农机经销企业每年进行培训。
农机专合社所购买的往往是大中型复合型的农业机械,数量相对较多,对其管理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⑶。
1.2.4农机操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对提高农机手技术水平和农机安全高效使用水平尤为重要,培收稿日期:2020-12-8作者简介:白亚龙(1965-),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及培训o E-mail:njsnjtgs@ o 训效果也比较明显⑷。
浅谈建筑施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浅谈建筑施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70ccc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8.png)
浅谈建筑施工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预防措施和建议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正在从快速发展向规范、稳步、健康阶段转变,也逐渐趋于成熟。
农民工是建筑市场的主力军和主要的建设力量,建筑业不仅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同时在薪资和福利待遇上有所增长和提高。
可是,在以往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采用了较为粗放的管理手段来组织工作,不仅没有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反而造成了较多的工作浪费,相互间的矛盾和纠纷,这对于现阶段建筑业发展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免遭受损害没有好处和优势。
随着建筑行业监管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也为了规范建筑市场农民工管理及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能够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出台并颁布了第724号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根据省、市具体情况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力支持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合法权益,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是其管理举措之一。
一、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开展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的意义在于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多的保障,以及杜绝农民工或班组向用工单位恶意讨薪的行为,或劳务公司(班组)打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旗子套取工程款。
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平台的实施,是国家法律创新、规范健全建设系统关于农民工合法权益监管的体现。
很多建筑用工单位会利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平台,根据项目模式的不同调整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可以对施工各阶段的劳务用工等数据充分掌握及部署安排;用工单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工标准来改变管理模式及薪资标准,农民工管理贯穿整个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
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常见问题建筑业提出的将农民工进行实名制系统管理,告别了以往建筑业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手段。
借助实名制管理系统数字化平台,能够快速而详尽地登记工人的个人信息资料,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软件技术来完善,一方面能促使工人在利益方面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相互之间当产生矛盾、纠纷时可为共同解决分歧上提供更多的证明依据。
农民培训的发展及建议
![农民培训的发展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474306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4.png)
一、培训的现状(一)突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做好绿色证书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围绕绿色生态、特色产业开展培训。
2004-2019年共举办各类绿色论证培训2.4万人次,其中结业1550人,获得绿色证书200人;建设绿色证书培训示范村1个。
1.努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是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促进师宗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至2019年全县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次。
其中:粮食作物120期,培训12 012人次;养殖类116期,培训11 500人次;其他培训125期,培训16 488人次。
2.注重实效,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2014年,师宗县阳光工程改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任务,截止2019年培训850人,在曲靖市农业农村局、曲靖农业学校的支持下,安排了6批次450人分别参加了曲靖农业学校、曲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玉溪大营街培训基地、重庆上河村等地的职业农民培训。
根据培训后跟踪回访情况分析,培训效果良好;殷俊唐、李乔林、李坤原、宋明阳等学员学习后将所学技能运用在生产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效,顺利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师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全县专门从事农业教育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多年来主持实施过多项省、部级农业教育项目,工作制度严谨、规范,有较强的培训推广力量保障。
现有专职教师6人,全为本科学历,其中获副高职称4人,中职职称2人。
1.整合资源,建立师资库。
整合曲靖市农业农村系统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师资库,以便保证培训质量;并根据培训专业需求,聘请省上教授来现场授课。
2.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
一是农民培育的教育培训环节突出技能培训,采用课堂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农民培训的发展及建议王春秀1,梅石莲2,刘孝文3,洪雨顺4(1.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师宗县分校,云南师宗 655700;2.师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师宗 655700;3.师宗县茶桑果站,云南师宗 655700;4.师宗县种子管理站,云南师宗 655700)为全力抓好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培训备受关注。
农民工保障总结报告范文(3篇)
![农民工保障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fc5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d.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农民工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工作成效1.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取得显著成效(1)制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明确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周期和日期等。
(2)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3)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加强监管和维权,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率逐年下降。
2. 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取得进展(1)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包括劳动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3)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工在劳动保障、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实效(1)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2)创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校企合作等,提高培训效果。
(3)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收入水平逐年增长。
4. 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工作取得突破(1)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2)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
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条件。
(3)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2344f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0.png)
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和创业,维护他们的劳动保障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实现社会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让农民工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降低市民化的门槛。
我们还创建了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举办了农民工技能大竞赛活动,让农民工也能评职称,得到社会的认可。
此外,我们还低价对农民工进行房屋出租,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量新市民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挖掘巨大的消费潜力,拉动房地产,推动经济发展,还赢得了农民工的广泛好评。
我们将继续完善各级农民工服务平台功能,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民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应将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放在首位。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暖心行动”活动,满足农民工的求职需求。
每年根据农民工返城就业需求,我们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暖心行动”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招聘夜市、大篷车下乡、赶大集等多种形式,有效促进了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贫困村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自2019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招聘会402场,提供就业岗位67.2万个,86.8万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28.56万人次。
二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我们将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失地农民作为就业培训的主要对象,对未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培训。
通过培训班、农民工夜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方式,先后培训农民工25万余人次,其中7.6万余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就业率达88%。
三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62f2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5.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振兴是我国实施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然而,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缺乏创新精神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教育投入、创新就业机制、培养创新意识、完善社会保障和引导人才回流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农村发展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分析;对策措施;结论与展望一、概况(一)背景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落后、人口老龄化等。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改革农村经济、提升农村社会服务、改善农村环境等手段,推动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目标乡村振兴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来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高素质农民具备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目标包括:1.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他们获取信息、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能力;2.培养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3.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4.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维护权益的能力;5.建立健全的农民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美好。
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dd1d35aa5e9856a5712606e.png)
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问题
和对策建议
2019年3月,班别村组织了橡胶割、咖啡、茶叶技能培训;电焊,刺绣技能培训。
农民工技能培训取得了成功,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对此,我谨以此文探讨下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1.拨款不及时,无法准时及时明确拨款日期,导致物资补助赊账不能按时给予;加之乡、村两级拨款联动性不强,拨款对接有待加强;
2.培训未落到实处,有点走马观花,实用性不强,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教一些技术难点;
3.部分群众掌握了基本技能,积极性不高,到培训点闲扯、起哄、喝酒;技能掌握不到位,意识学识有待提高;
4.老师少,难以指点到位,场地点多面广,地点难寻;应加派老师,先搞试验点,培训学员,又以学员为教员铺开;
5.工作队员首次组织此类活动,有点不知所措,未进行很好的筹划、统计、汇总;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准备好又开展活动,活动过程相互积极交流,与队员交流,与老师、农户交流,总结;
6.未能全覆盖,基本针对建档立卡户,非卡户少有参与;应点到线,线到面的铺开覆盖;
7.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户不知晓此事,导致想参加的很多没有参与;开班、开期少;加强宣传,农户微信交流群,朋友圈,宣传画册等;
8.农户期望更多其他的技能培训,如挖机、建筑、美发等等。
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bc4d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7.png)
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以及新农村综合环境强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建设的必然途径。
本文主要从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需要重点强化的工作内容,提出了部分参考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现代化农民培训体系的建立,强化专业培训队伍,以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促进,越来越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也逐渐融入到各类农业生产之中,但各项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均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支持。
因此,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于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为乡村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支持。
1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1.1培训政策不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开展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部门颁布的培训政策进行培训工作的开展,一旦培训政策更新不及时或者不符合当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求,便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成果,但是由于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属于较为新颖的一类农业发展类型,相关培训部门的培训政策并不完善,导致实际培训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实际开展情况也达不到预期的计划目标[1]。
除此之外,部分培训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较容易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政治不健全、不确定情况是影响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进而会对相关培训工作的成效产生影响。
1.2培训资金不充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财政拨款是此类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农业发展中对于财政支持的要求比较高,但财政资金有限,需要负责多项任务的开展,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能够实际应用到的资金支持较容易受到阻碍[2]。
因此,职业农民的培训收入资金以及支持资金之间无法得到平衡发展,支出资金量远远高于收益量,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培训工作资金匮乏情况逐渐加重,制约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筑企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企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049ed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a.png)
建筑企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及建筑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建筑工程领域因对农民工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各类欠薪、讨薪问题成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推进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对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和化解其带来的社会矛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对目前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面临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应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问题;应对措施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建筑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问题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极为重视,各地区政府部门通过对各类劳务用工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以及对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化,对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和强化农民工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加快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是更好地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关部门要探索新路子,健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一、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一)建设相关单位责任划分为了确保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需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进行指导和监督方面的工作,对农民工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的管理,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需要对本地区的实名制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
(二)实名制管理范围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和企业订立劳动合同,建筑现场实名制的管理类别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建设企业、施工企业和监理的项目管理人员,其次是施工现场的农民工。
(三)实名制信息采集范畴实名制信息的收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本情况,主要有身份、学历、工种、技能等级及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是从业情况,主要有岗位信息、劳动合同的签订、考勤与工资的发放及从业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名制管理硬件要求对施工现场要进行封闭式管理,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打卡,同时在场地不能密闭的情况下,需要安装移动定位和电子围栏等相关的考勤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建议
当前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已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
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大事,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须采取措施。
培训内容方面的问题
培训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
一些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既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让受训者立竿见影。
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普遍感觉培训内容“用不上”,造成“不学白不学,学了也白学”。
培训内容单一、雷同,针对性不强,且多集中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上,缺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培训。
目前基本上很少开设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
当前大多数培训都集中在裁剪缝纫工、电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专业。
这些工种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都很低,对提高就业能力的作用有限。
培训内容多侧重技能培训。
目前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但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涉及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
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本领虽然得到了加强,但就个人综合素质而言,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培训资金方面的问题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工想培训和被培训的瓶颈问题。
当前培训资金分配在各个部门,导致各自为政,使培训形不成合力。
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制约农民工培训工作。
根据《2003~2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的培训资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负担。
现实中农民工培训主要由政府埋单,农民工没有承担费用的能力,而企业则没有承担费用的意愿。
要增加培训投入,由就业专项资金和相关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目前看来仍显不足。
在一些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地,贫困县的财政收入50%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县财政根本无力划拨资金用于补贴农民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缩水”,造成培训形式走过场。
农民感觉培训费用太多,“不划算”。
农民工要参加培训,除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生活费、职业技能鉴定费、职业介绍费诸项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元,这就把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挡在了培训门槛之外。
培训资金分散,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补助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同一培训科目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补贴额度,导致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费用难以确定,使农民工培训的效率很低。
另外政府虽然明确提出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很严,往往是下半年财政拨款才到位,从而造成一方面失业者急需帮助,另一方面又有资金结余过多的现象。
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农业职业教育又是弱势中的弱势。
农业职业院校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与师资来专司此项工作,影响培训效果。
培训时间方面的问题
农民工不能自主选择培训专业的培训时间。
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错过培训机会,没能参加培训。
目前,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在2~3个月,像厨师、缝纫、车工、焊工这类专业,两三个月的培训确实难以熟练掌握,导致部分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
另一方面培训时间过长,参训人员难以保证学时,农民工又担心耽误找工作,从而影响到了培训效果。
培训观念方面的问题
有些地方仍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的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
大多数农民工还没有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
农民工自主参加就业培训意识淡薄,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农民工大多数文化底子差,学起来很费力,很多人常常因为没有信心半途而废。
一些地方政府以为将农民工送进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认为“培训能让返乡农民工有一个地方呆着,不闹事”就行了。
培训体制方面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多,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划分,自成体系,互不联通。
纵向层面省、
市、县、乡建立的科技素质培训资源未能相互有效地衔接。
横向层面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共青团等近20家,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培训等。
在培训中没有很好地调动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积极性。
企业培训对农民工提高实用技能、增强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缺位现象。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监督机制,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考核培训工作成效。
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培训学校(点)存在学时不足、学员流失、有少数冒名顶替现象等问题。
更有甚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和人员钻政策的空子,挪用资金,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
对策措施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多方参与、整体推进,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局面。
强化组织领导。
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将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