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代谢与肠道

衰老代谢与肠道
衰老代谢与肠道

衰老,代谢与肠道

自从2009年Hans Clevers 实验室发明肠道类器官以来,肠道的研究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如今肠道类器官在国内的应用,也是遍地开花,甚至有专门的热心肠研究会。近期大神Hans Clevers 写了一篇Comments综述了类器官在病毒和covid-19中的应用(插入链接)。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篇关于《衰老,代谢与肠道》的综述。顾名思义,本文主要综述代谢和衰老如何控制肠道干细胞的功能和上皮细胞的稳态。近期以果蝇和mouse为模式生物取得新的见解,本文聚焦衰老过程中代谢信号是如何导致肠道干细胞失去干细胞的可塑性和上皮细胞稳态的,以及最终如何影响机体的复原能力和寿命。同时比较了果蝇和mouse

之间的异同点。

民以食为天,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就是肠和胃。肠道上皮不但是外界环境的一个动态的屏障,同时也整合了多种信号,包括代谢产物,共生微生物,免疫反应和衰老压力。肠道每天都接收多种多样的生理和病理的刺激信号,这些刺激信号包括代谢物,免疫系统和肠道细菌的交流信号。所有的这些刺激信号都会影响小肠的对环境或者机体挑战的反应。而衰老又对肠道的自我更新和保护功能提出了额外的挑战。后果包括肠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适应,干细胞耗竭,细胞衰老,免疫和炎症反应和上皮屏障功能的加强。重要的是这些因素影响了上皮的稳态与肠道的屏障功能,这些因素的异常调控可以导致上皮屏障功能的缺陷和对整个机体的损害。

肠道稳态,代谢和衰老的基本概念

肠道的稳态

上皮的稳态依赖于肠道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细胞的脱落和凋亡。mouse的肠道细胞3-5天就会更新一遍,维持mouse这种高速增殖的是潘氏细胞分泌的Wnt配体,在果蝇中内脏肌肉产生类似的Wnt 配体wingless(wg)。果蝇和小鼠的肠道组织平衡基于肠道干细胞分裂时两个对称分裂的子代细胞的中立的竞争,在分化的过程中,Notch信号抑制分泌细胞促进肠细胞的分化。

肠道的代谢

长生不老,青春永驻是人类永恒的童话,也有严肃的科学研究,前面有几期文章是关于这个主题的,点此回顾(插入链接)。

在多种生物中发现限制卡路里摄取,或者说节食,会延长寿命。肠道作为直接接触营养与代谢物的器官,最近一些研究对不同的营养状态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和上皮细胞的稳态获取了新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代谢物通过信号通路直接的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一种是间接影响肠道细胞种类的组成影响肠道干细胞。

肠道的衰老

作为一种快速更新的组织,肠道干细胞特别需要跟上增殖和分化的速度以维持自我更新。年龄增长带来的细胞和DNA损伤的累积,同样会对肠道干细胞造成损伤。肠道干细胞高度倾向于干细胞耗竭(衰老的典型的标志),自我更新能力的降低,丢失损伤后自我修复的能力,祖细胞分化的不平衡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肠道上皮的平衡和屏障功能,在老年人消化道泄漏综合症中很常见。

果蝇和mouse作为两个应用广泛的模式生物,本文中几乎所有提到的基因在人类中都有对应的同源基因,可以作为一个种属间进化中保守的机制和肠道稳态的基础概念的研究平台。

果蝇和mouse的肠道生理知识(略)

果蝇的肠道功能(略)

果蝇的代谢和衰老对肠道的影响(略)

略过果蝇直接说小鼠,毕竟小鼠和人类都是哺乳动物关系更近。

上面是mouse 肠道的解剖结构示意图:手指样的绒毛可以增大吸收面积,隐窝是肠道干细胞的微环境,从隐窝到绒毛有7种细胞。其中Tuft 和M细胞属于稀有细胞,可以用肠道类器官大规模扩增后研究(货号06005),这也是Hans Clevers在一篇文章中指明的方向和方法。肠道类器官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肠道上皮和干细胞微环境的研究,而且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多种基因编辑技术。肠道类器官忠实的反应了肠道干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因此可以直接用肠道类器官的生成效率测试肠道干细胞的再生能力。

肠道稳态和代谢

过去数年中,新的数据表明,除了众所周知的WNT 和Notch信号路径之外,能量代谢也对肠道干细胞功能和上皮细胞的稳态有贡献。肠道上皮受到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细胞内的代谢状态和外源的代谢物和营养状态都可以影响肠道上皮。肠道干细胞会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如控制卡路里摄取和空腹,生酮和葡萄糖补充饮食,高脂肪饮食等措施,做出动态的响应和改变。

肠道干细胞和支持细胞潘氏细胞能量代谢的状态也不相同,肠道干细胞有更高的线粒体活性,而潘氏细胞以糖酵解为特征。这些不同的代谢状态会直接影响肠道干细胞,例如抑制肠道干细胞的线粒体活性,或者抑制潘氏细胞细胞的糖酵解,会导致无法形成肠道类器官,这已经作为一种肠道干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肠道干细胞和潘氏细胞的能量代谢差异似乎是本身固有的差异,并且能够相互帮助,例如潘氏细胞的糖酵解产生大量的乳酸,作为肠道干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原料。

能量代谢反过来也会影响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机制的层级上,肠道干细胞的线粒体激活会驱使干细胞向不同的肠道细胞分化,抑制线粒体代谢或者删除线粒体的Mpc1的基因会增加干细胞的增殖,如何用能量代谢调控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还是所知甚少。

营养状态也会对肠道干细胞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控制卡路里的摄取会增加肠道干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数量,并且增强肠道干细胞的功能,可以通过提高类器官的生成得到证明。所以节食是有益健康的?文中还综述了不同的饮食控制手段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不再一一赘述,可自行阅读原文。

不同饮食控制手段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

肠道稳态与衰老

衰老对肠道上皮的影响,从一开始的描述性的分析(结果和细胞类型的变化),到肠道干细胞功能的分析。肠道干细胞的功能分析,从检测组织修复能力和更新率,到用类器官技术检测肠道干细胞形成类器官的能力,和类器官的分化能力(每代类器官隐窝的数量)。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分析,例如DNA损伤的研究。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衰老对干细胞数量的影响,出现了互相矛盾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肠道干细胞数量增加,减少,和不变,都有文章报道过。

相对比较一致的结果是,随着衰老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会增加,肠道干细胞的分化会偏向于分泌细胞类型。这些发现和Notch1表达降低是一致的。

近几年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了衰老对肠道上皮退化的影响,发现肠道干细胞的Wnt3的表达减少,潘氏细胞和间质细胞也减少。同时如果用WNT3A处理肠道类器官,可以恢复类器官的形成的效率。也有很多其他的研究用不同的因子或代谢物可以逆转衰老对肠道的影响。

肠道代谢与衰老

代谢对肠道干细胞和肠道上皮稳态有重要的作用,同样也会被衰老改变。代谢和衰老之间的有趣的相互作用,可能为阻止年龄带来的肠道上皮恶化提供了干预的方法。

例如,年轻mouse禁食可以提高肠道干细胞的功能,通过激活PPARd/FAO信号提高形成类器官的能力。老年mouse既可以通过禁食也可以用小分子激活PPARd/FAO信号提供肠道干细胞的功能,这种功能的提升可以通过检测类器官的形成能力证实。

但是研究发现虽然禁食对老年和年轻mouse都有好处,但是短期的24h的禁食对改善老年mouse年龄相关的恶化的效果就差了一些。虽然差一些,但是体内实验表明,短期的禁食之后,老年mouse的肠道祖细胞数目增加,说明短期禁食可能会增加了肠道上皮的更新率。

另外一个禁食的机制研究,表明禁食通过抑制mTORC1活性提高提升肠道干细胞功能。老年mouse的mTORC1和P53表达升高,导致了一系列的衰老的表型,例如干细胞耗竭,绒毛功能的降低(营养吸收功能的下降)。这些衰老表型可以部分的被雷帕霉素或者P38抑制剂逆转。

在分子水平上,Sirt1介导的NAD+的添加物可以让衰老的肠道干细胞返老还童。针对一系列Sirt1基因的敲除KO实验,Sirt1丢失后可以在年轻小鼠上重现衰老的表型,而且在衰老的时候可以加重衰老的表型。

高脂肪饮食实验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结果,老年mouse转录反应更容易受到高脂饮食的影响,符合老年适应性整体下降的趋势。这种机能的变化是干预衰老的一个有趣的靶标,需要搞清楚是肠道特异性的还是一般的机制。

又闻到一股抗衰老,返老还童的味道。

果蝇和mouse对比(略)

肠道屏障功能在疾病和衰老中的作用

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持,包括其代谢和免疫功能,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屏障衰竭已被描述为衰老的病理标志,肠屏障功能障碍与局部和全身性疾病有关,包括炎症性肠病,肥胖症,代谢性疾病,肝病以及肺和脑功能障碍等。年龄相关的肠道生态失调和肠道的屏障功能障碍有关。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在想到底是衰老导致了这些全身性的疾病,还是衰老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后,导致了这些全身性的疾病?难道阻止了肠道的衰老,就能逆转全身的衰老?就像某个电影(怒火攻心之高压电)里面那样,有一个年轻的心脏,百岁老人也可以焕发青春?

当然返老还童的实验一直在探索,局部改善整体也并非不可能。

果蝇肠道的屏障功能(略)

Mouse肠道的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想想肠子里面的东西。如果屏障功能出问题,炎症疾病几乎是必然的。如果mouse缺乏JAM-A的粘附分子,肠道的通透性增加,会各种促炎症的特征,如CD4T细胞的累积和各种炎症因子的上调。同样紧密连接复合体相关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点障碍,常常会导致远处器官的衰竭和严重的疾病。

这说明加强紧密连接的功能对改善禅道的生理非常关键,也许为炎症、全身感染和健康期延长提高了治疗的靶标。

衰老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在动物和人类中都会出现,衰老不但导致了肠道功能的障碍,同时也导致炎症,微生物异位和全身感染。

衰老导致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与相关的后果

展望

一个重要的前沿和目前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器官之间的通讯交流,以更好地了解肠道稳态与整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果蝇因为相对简单在器官通讯交流领域被作为模式生物。

体外3D类器官,以及和其他的器官的类器官组成器官芯片,或者body-on-chip, 也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在药物测试方面的应用未可估量。

另外一个研究的重点是肠道微生物组。虽然脑海中浮起各种美少女益生菌的广告画面,但仍然属于一个严肃的科学研究。肠道的微生物组非常的复杂,参与了食物的消化,代谢适

应和免疫调控。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衰老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衰老相关的重要调控因素。总之要吃好!不要高脂饮食!

目前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1 潘氏细胞研究的比较多了,那么肠道的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微生物如何影响肠道干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行为?

2 很多人都在研究衰老过程中潘氏细胞如何影响肠道干细胞,很少有人研究衰老如何影响潘氏细胞,更进一步,衰老如何影响间质细胞,免疫细胞,肠道神经系统等对肠道上皮再生功能的影响。

3 衰老时,所有的细胞都发生了动态的代谢变化,不单单是肠道干细胞。可以用各种单细胞组学玩一把。

4 衰老相关的微环境的变化,炎症肠病或者癌症肠道干细胞微环境的变化影响。各种微环境,干细胞niche和基质细胞的通讯交流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2018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 1 【单选题】(B)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2 【单选题】通过(B)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3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A)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4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对)

【判断题】任意一种细菌与志贺氏菌结合都可以感染伤寒。(错) 1.2 霍乱与破伤风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D) A、酸中毒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血压上升 2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A)。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3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A)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4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错)5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错) 1.3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 1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D)。 A、50% B、30% C、40% D、20% 2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C)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3 【单选题】梅毒根据现有资料推测,(B)是其原发地。 A、亚洲 B、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 【判断题】 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对) 5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错) 1.4 黑死病 1 【单选题】通过(A)传播最容易得结核病。 A、空气 B、食物 C、水源 D、唾液 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答案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霍乱与破伤风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 A、50% B、30% C、40% D、20%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广东海洋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微生物与人类》 课 程 论 文 题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院:理学院 班级:信记1142 姓名:梁进 学号:201411921220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实际上,人体的外表面 (如皮肤)和内表面(如肠道)生活着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它们占据这些表面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着落与生长;它们也协助吸收或亲自制造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氨基酸。这些菌群的失调(如抗生素滥用)可以导致感染发生或营养缺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与动植物的疾病也有很多是由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叫做病原微生物或病原。 关键字:微生物流感病毒青霉素微生物发酵 1 1.1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 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 1.2 微生物对人类有着众多的影响。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还可以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等。有益之处:作为分解者,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1]。 2 2.1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丙型流感病。常言道:“病从口入”,病毒的传染的主要途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等方式。 2.2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药物在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药物在肠道中的菌群代谢 摘要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大量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肠道内菌群的代谢作用,及与人体自身代谢的交互作用在人类的健康促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代谢流程与宿主的代谢流程存在交汇与互补的情况,即交互式代谢(metabolic exchange)和共同代谢(co-metabolism)。这种相互作用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但我们现在对此却知之甚少。由于这种代谢上的关联,肠道菌群对药物在宿主体内的吸收、代谢、毒理存在显著影响。这提示我们在设计个性化医疗时需充分考虑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 关键字:药物;菌群;肠道代谢

Abstract Human gut a large number of alien symbiotic can influence through various human body health, especially intestinal flora metabolism, and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human's metabolism in human health promotion and the happening of the disease, develop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intestinal flora metabolism process with the host in the process the metabolism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complementary, is interactive metabolism (metabolic exchange) and common metabolic (co-metabolism). This kind of interaction and many of human disease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link, but we know little about it now. Because the metabolism of the association, the intestinal flora on the drug in the host of the body absorb, metabol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This suggests that we design personalized medical ne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Keywords:Drugs; Flora; Intestinal metabolism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转自中科院救星益生菌小组编辑 文章来源: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时间:2015-12-09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不可否认的现实却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大家,特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逐步变化及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各种慢性病更是呈井喷趋势。虽然人们常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吃的东西比以前营养丰富了,国人的健康水平却并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 号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大家不禁要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又是什么?真正健康的身体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了解却非常有限。一百多年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乳酸菌之父”的梅契尼科夫就认为: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的人体自身中毒学说认为人体垃圾因为某些原因过量沉积在体内,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一些国家相继实施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栖息着总数约10的14次方、1000-2000 余种、重量约为1-2 公斤 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 万,约为人类 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肠道微生物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共生、益生和病原微生物三大类,其中主要是细菌,也包括真菌、病毒和噬菌体,它们在人体肠道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 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肠道微生物这一“器官”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物质代谢、生物屏障、免疫调控及宿主防御等,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营养,还能够合成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抗生素等供我们利用,并可以将产生的毒素加以代谢,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高脂肪的饮食可以导致有益的双歧杆菌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物质合成与代谢功能外,肠道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密切。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通过调节肠道粘膜分泌抗体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并进一步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维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目录 摘要: ............................................................................................................................. - 1 - 关键词:.......................................................................................................................... - 1 - 引言................................................................................................................................. - 1 -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 - 2 - 1.1微生物在食品中应用的利与弊............................................................................ - 2 - 1.2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与人类健康........................................................................ - 2 - 2、微生物与工业的关系.................................................................................................. - 3 - 2.1微生物对工业发展的意义................................................................................... - 3 - 2.2新兴微生物技术 ................................................................................................. - 3 - 2.3新兴微生物技术的优势与人类健康 .................................................................... - 4 - 3、微生物与农业生态环境 .............................................................................................. - 4 - 3.1 二十一世纪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 4 - 3.2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 4 - 3.2.1有效微生物技术 ....................................................................................... - 4 - 3.2.2微生物肥料 .............................................................................................. - 5 - 3.2.3土壤微生物 .............................................................................................. - 5 - 3.2.4微生物循环农业 ....................................................................................... - 5 - 4、微生物与医药卫生的关系 .......................................................................................... - 6 - 4.1微生物病源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6 - 4.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 6 -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有效成分代谢_史同瑞

作者简介:史同瑞(1965-),男,研究员,从事动物药品研究与开发,Email:systr@sina.com 通讯作者:史同瑞·综述· 肠道菌群与中草药有效成分代谢 史同瑞,刘宇,王爽,王岩,李丹,朱丹丹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转化、吸收利用的研究概括,以及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理作用。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草药;代谢 中图分类号:R3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376X(2014)04-0479-04 DOI编码:10.13381/j.cnki.cjm.201404030 The intera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etabolism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a SHI Tong-rui,LIU Yu,WANG Shuang,WANG Yan,LI Yang,Zhu Dan-d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cience,Qiqihaer16100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HI Tong-rui,Email:systr@sina.com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the interac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metabolism of effective ingredients from Chinese herbal medica has become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of many scholars.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on the metabolism,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conditioning effects of chinese herbs on intestinal bacterial. Key words:Intestinal microflora;Chinese materia medica;Metabolism 传统中草药的剂型主要有丸剂、散剂、粉剂和汤剂,用药途径多以口服为主,口服中药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包括肝脏代谢和肠内菌群代谢。中药通过消化道必然要经受胃肠道酸碱环境、内源性生物分子、胃肠酶系、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生一系列的代谢或转化反应,其中,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酶的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在中药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肠道菌群庞大,中药成分丰富,肠菌产生的酶与中草药作用可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在肠菌自身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乳酸、生物活性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而肠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与中药某些成分又能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使中药药性发生改变,同时中草药对肠菌的生长代谢也会产生影响,因此,肠道菌群与中草药的相互作用机制及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相当复杂。本研究综述了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吸收代谢的作用,以及中草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影响。 1中药成分与降解转化 中草药为天然植物,富含多种化学成分,除含生物碱、多糖、甙类、鞣质、酶等具有治疗价值的有效成分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脂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活性物质,因此,中草药尤其是复方中药具有多种营养和药理效应。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可谓有机物与无机物、分子态与离子态、大分子与小分子、结合体与游离体共存,多数成分均可能具有生物活性,因此,中药发挥疗效是对机体机能多成分、多靶点复合调节作用的结果。 中草药大多数有效成分均包裹在植物细胞内,由于植物细胞壁的阻碍作用,大量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因而导致中草药见效慢,使用剂量大。中草药成分发挥药效首先应突破植物细胞壁的阻碍,这就需要在纤维素、木质素等降解酶的酶解作用下才能实现。在中草药活性成分中仅有较小部分可以原形直接被吸收利用,由于大多数成分均为前体活性成分,并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因

微生物发展与人类进步

微生物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姓名:杨涛学号:20102881 (生物工程2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摘要:微生物学的创立和和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社会之中我们与微生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微生物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都越来越重要,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会随着微生物的发展而更加迅速。 关键词:微生物医药食品能源废物处理物质循环食物链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organism and Mankind Social Progress (The 2th class of Biotechnology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Yang Tao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or a indelible contribu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ur microbial clos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bial life of mankind production, social activities ar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wil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organism and more quickly. Keywords: microbial medicine and food energy waste material cycle food chain 微生物对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从微生物是食物链中的主要环节、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措施以及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关键作用等多方面,都可看到微生物在生态和环境保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都是必须,如果自然界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进行代谢,人类及动物也难以生存。 1.食物链与物质循环①微生物在食物链和物质循环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中, 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然界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非生物无机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生物生产、能量流、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微生物作为自然界丰富生物资源的一种,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维持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部分。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所需的各种营养无,在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处于不断循环之中形成物质流。 2.废弃物处理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功能②,正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用微生 物造福人类,处理废弃物和污水,保护环境。微生物由于其代谢产物类型的多样性几乎能讲解或转化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现在国内外已经普遍采用微生物法降解石油、农药、合成洗涤剂、多氯联苯、偶氮化合物、重金属等,几乎包括人类所面临的所有污染物。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发电,它的出现有望把污水处理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从而使得处理废弃物可持续进行。从此,我们可以同时解决公害和能源问题,使我们看到了曙光。 3.微生物对医药③方面的正面影响 某些微生物可引起许多疾病,但是微生物也对人类医药研究有巨大贡献就在于各种抗生素的发现与广泛的临床应用。随着医药科学的飞速发展,对微生物刺激代谢产物的不断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人类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相互制药,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人身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统、咽喉腔、眼结合膜、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为长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而且是必须的。正常菌群是由相当固定的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居于身体一些特定部位,成为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大约为1014个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还有一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间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抑制并排斥过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调整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状态。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营养作用,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营养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4、排毒作用,如双岐杆菌能使肠道过多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下降到正常水平,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5、抗肿瘤作用,能降解、清除体内的致癌因子,激活体内的抗肿瘤细胞因子等。 6、抗衰老作用,双歧杆菌能刺激肠道产生免疫球蛋白,还能及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产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影响其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外环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环境主要是通过改变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的,如正常菌群,通过产生细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谢产物,以及争夺营养,空间争夺以阻止过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生态平衡时,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营养、免疫、消化等。生态失调可因慢性病,癌症,手术,辐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引起。 二、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

尔雅通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测试题答案

原核微生物与疾病 1伤寒可能首先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肺 B、肾 C、冃 D肠道 我的答案:D 2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体液 我的答案:C 3伤寒沙门氏菌是通过()传播的。 A、空气 B、唾液 C水源 D接触 我的答案:C 4志贺氏菌属任意一种细菌都可以感染伤寒。() 我的答案:X 1关于破伤风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厌氧细菌 B、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C、棒槌状 D经飞沫传播感染 我的答案:D 2 ()不是霍乱可能引起的结果。 A、血压上升 B、腹泻 C、反射性呕吐 D酸中毒 我的答案:C 3破伤风感染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我的答案:× 4破伤风感染后可能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我的答案:× 1 ()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A、95% B、90% C、85% D、80%

我的答案:B 2不治疗的情况下,梅毒的死亡率约为()。 A、20% B、30% C、40% D、50% 我的答案:A 3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 我的答案:× 4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我的答案:√ 1结核病主要通过()传播。 A、唾液 B、水源 C食物 D、空气 我的答案:D 2黑死病是由()从野生鼠传播到人。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跳蚤 我的答案:D 3结核病可以使染病组织、器官中形成酸化的结核。() 我的答案:× 4黑死病得名是因为死时血液颜色远比正常血液颜色深,几乎呈黑色。我的答案:× 1针对结核病的治疗,短程观察化学治疗需要连续用药()以上。 A、3个月 B、4个月 C 5个月 D、6个月 我的答案:D 2 ()发现了结核分支杆菌是结核病的致病细菌。 A、巴斯德 B、李比希 C科赫 D、胡克 我的答案:C 3卡介苗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推广。()我的答案:× 4早期针对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消除了患者的症状,的细菌。 并没有完全消灭其体内() 我的答案:√

论述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展开了战争。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 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

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 1000 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课程名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学生姓名:xxx 学号:ssssss 所在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所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所在班级:vvvvvvv 任课老师:懒洁玲

摘要:微生物对人类重要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有的好就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作为可以思考的人类,我们的身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刻起,我们便不是作为单独的生命存着。 关键词:微生物、健康、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星元、《发酵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程伟、《生物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正文: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摘要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存在着动态平衡,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胃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就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以及饮食、胃肠道微生物与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腹泻、慢性回肠末端炎、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儿童孤僻症等急慢性疾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从而引起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视,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急性疾病: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个动态平衡,而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亦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们易受饮食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疾病或加重病情(1)。近2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体内低度的、全身性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衰老和老年疾病以及很多癌症的重要诱发因素。最近有学者发现,饮食不当造成的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能是这些慢性炎症的根源(2)。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疾病包括多种肠炎、肥胖、肠癌甚至肝癌。有数据显示,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临床患病的概率约为2%-3%(1)。因此,饮食结构与人体肠道菌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以下我们拟队饮食结构或饮食中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其导致的人体健康变化进行探讨。 1 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个通过食物与外部坏境频繁接触的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从口腔接近中性的环境到胃的酸性环境(pH2.5-3.5)对多数微生物有破坏作用,此时每克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的数量为10000,而且主要以革兰阳性的链球菌、乳杆菌和酵母菌为主。进入十二直肠后,由于消化液的增加(如胆汁、胰液)以及停留时间短,十二指肠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此时微生物的组成不稳定,仅以极低的限数存在(3)。进入空肠和回肠后,微生物的数量开始增加,而且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小肠末端,除了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的数量级增长外,其他一些革兰阳性兼性氧菌如大肠菌科的细菌以及专性厌氧菌群,如拟杆菌和梭杆菌也开始出现,甚至在回盲部之前严格厌氧微生物已开始出现,此后(即在盲肠之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在数量上超出兼性厌氧的微生物100-1000倍,此时细菌的数量可达到10^12cfe/g(3)。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肠道菌有7个门的细菌组成(4)。这种构成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人)共同并且双向进化的结果。其中,宿主因自然选择压力要求肠道微生物群趋于稳定。这些压力包括宿主在生理方面的存活压力、外界生存条件形成的肠道环境压力等(5)。因此,人体成年后肠道中菌群的门类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只是优势菌“种”存在个体差异。 2 食物中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一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摄入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并致人体患病。目前,发现能引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10种左右。另外,病毒也能引起肠道菌失衡。 残留在动植物产品中的兽药、抗生素、苯酚、对甲酚、吲哚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人体肠道的平衡长生影响,还会对肠道定植菌的屏障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衡。Jeong等(5)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梭杆菌和乳酸菌对黄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和梭杆菌对奥奎多司最为敏感(奥奎多司为光谱抗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中众多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