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蓄奴制度——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奴隶制度与民族分裂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奴隶制度与民族分裂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时间相当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奴隶制度与民族分裂的集中体现。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本着扩张领土的目的,先后兼并了德克萨斯州、墨西哥领土等地,南部州的种植园经济也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部州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即为奴隶制度与民族分裂。
一、奴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奴隶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在美国,奴隶制度始于17世纪后期,并逐渐成长为美国南部州最突出的社会制度。
在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奴隶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烟草、甘蔗、大米等农作物的生产。
在19世纪中期,约有400万黑人奴隶被用作种植园主人的劳动力。
他们被迫在种植园中工作,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权利,完全由主人支配。
二、奴隶制度引发的民族分裂奴隶制度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也是一种社会矛盾。
在奴隶制度的存在下,黑人奴隶的生命和权益受到极大的侵犯,他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人权。
而白人种植园主则享有特权,他们获得了掌握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绝对权力。
奴隶制度成为奴隶和种植园主之间的主要产生和发展矛盾。
在此期间,北方州和南方州分成两大主体团体,形成了明显的民族分裂。
北方州主张废除奴隶制度,认为奴隶制度违背了宪法所规定的基本人类权利,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南方州则认为,奴隶制度是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的一项基本自由权利,他们强调自己独立的政治地位和权力,主张四分五裂的政治制度。
三、南北战争的爆发随着民族分裂与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南北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南北战争持续了四年,直到1865年才结束。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瘆人的内战之一,双方军队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损失惨重。
据统计,南北战争期间约有60万人死亡,伤残人数更是达到了100万人之多。
南北战争的爆发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使美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四、南北战争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南北战争的爆发引起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变革。
美国废奴运动文献
美国废奴运动文献在18th世纪末至19th世纪初的美国南部,许多奴隶主和白人在力量、权利和财富上得到了完全的财富和繁荣,因为他们拥有了美国权力,支配了美国文化和政治体系。
在此期间,奴隶制度成为美国这一法治国家及其经济发展的基础。
奴隶制度对非洲裔美国人的社会福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废除奴隶制度一直是社会运动家和自由主义者关注的焦点,他们为废除奴隶制度而努力奋斗,使许多奴隶获得自由。
美国废奴运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th世纪的英国,从那时起,英国的废奴运动就把关注点转移到美国。
在1787年美国宪法批准后,废奴运动变得更加急切,引发了许多主题的辩论,最终改变了美国奴隶制度的未来。
当时,支持废奴运动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政治改革方案。
1817年,美国废奴运动组织了“废奴运动”,莱特曼哈里斯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废奴运动计划,其中包括反对联邦政府对奴隶制度的保护、废除政府性质制度、维护自由主义原则以及支持奴隶自由化等。
哈里斯的废奴运动激起了社会运动家和自由主义者的情绪,许多支持废奴的人开始公开表达他们的政治立场。
社会运动家和法律反废奴运动家像大卫麦当劳、歌德曼、约翰杨、詹姆士克拉克、赖斯洛伊德等人积极参与到废奴运动当中,他们都充分支持哈里斯提出的废奴运动改革方案,并努力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奴隶获得自由。
在1846年至1860年间,美国废奴运动的力量更加强大,社会运动家和法律反废奴运动家们提出了更多政治改革方案,并以更加有力的努力来帮助美国的奴隶获得自由。
在1861年,美国战争爆发,促使美国众多支持废奴运动者改变了他们的立场,把关注点从废奴运动转移到战争上来。
尽管战争使美国废奴运动中断了,但它仍然影响了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废奴运动最终为非洲裔美国人赢得了自由,并为随后的改革改善了处境,促使美国成为现代世界的领导者之一。
因此,研究美国废奴运动及其影响是一项重要的历史课题。
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废奴运动的演变,也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有关当时社会及文化变化方面的参考资料。
美国为何保留奴隶制[精华]
美国为何保存奴隶制奴隶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臵奴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奴隶市场的人。
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世界很多不同地方以及历史上很多不同时期都有奴隶。
今天,北非一些地方仍有奴隶存在。
还有巴西至今仍存在着奴隶。
而主要的奴隶是黑奴。
奴隶制奴隶制,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
奴隶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奴隶市场的人。
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以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
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农民(或农奴)生活贫困,无政治权利,他们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美国存废奴隶制的过程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贩卖和奴役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
黑人奴隶制在北美殖民地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殖民地急需大批劳动力。
从1686—1786年的100年间,约有25万非洲黑人被贩卖到英属北美殖民地。
黑人奴隶在北美殖民地的地位极其悲惨,特别是那些在田间终日劳动的黑奴,被当作“耕富”使用,每天被迫劳动18—19个小时。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制定了联邦宪法。
但宪法保留了奴隶制,维护了奴隶贸易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叛乱各州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
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
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50名1,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年):第16任美国总统(1861-1865年),赢得了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拯救了国家,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黑奴,实现了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再造了美国,他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曾说道:“要让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2,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年):第1任美国总统(1789-1797年),缔造了美利坚合众国,赶走了一个国王,也拒绝成为国王,制定了美国总统任期上限(最多两届)的规则。
3,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年):第3任美国总统(1801-1809年),《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写下了美国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五个字:“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他还创办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4,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年):第32任美国总统(1933-1945年),运用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摆脱金融危机,他告诫逆境中的美国:“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5,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年):第1任美国财政部长(1789-1795年),战士、银行家、科学家、政治家,他带领美国从农业社会走向了工业社会。
6,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
为奴十二年:奴隶制度下的人性扭曲论精品文档7
《为奴十二年》:奴隶制度下的人性扭曲论在第86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为奴十二年》无疑成了现场焦点,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剧本以及最佳女配角等多项大奖。
影片根据所罗门?诺瑟普的自传体小说《为奴十二年》改编,云集了切瓦特?埃加福特、迈克尔?法斯宾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布拉德?皮特等一众大牌,讲述了一个名叫所罗门的富足黑人,本来有着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突然有天被白人骗到华盛顿,一觉醒来沦为黑奴的故事。
主人公长达12年的奴隶生涯中,从最初的反抗呐喊到最后的隐忍苟活,备受凌辱,目睹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最终,主人公凭着坚强的意志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在加拿大进步人士的帮助下重新回归为自由人。
《为奴十二年》里所有演员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大牌明星抑或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都把角色发挥到极致,同时配上大师汉斯?季默创作的背景音乐,奏响属于那个阴暗时代的奏鸣曲。
当然,最突出的表演属于男主角切瓦特?埃加福特,他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黑人的悲惨命运中,无论是眼神、动作还是每一次不经意的叹息,观众都为之命运担忧。
影片通过所罗门的视角,揭露了奴隶制度的罪恶以及人性的扭曲,是一部黑奴斗争的血泪史。
一、人贩子的人性扭曲男主角所罗门(切瓦特?埃加福特饰)是个小提琴演奏家,受过教育,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而这一切都被两个外地人的到来打破。
这两人衣着体面,谈吐得体,一见面就尽显谄媚,说被所罗门的精湛演技折服,希望他去华盛顿到更大的场合去演奏,最吸引男主角的是丰厚的工资,随后便跟着来到华盛顿,两个人带他享受了顿大餐,喝了很多酒,正当所罗门憧憬美好的未来时,没想到这是他人生噩梦的开始,一觉醒来恍如隔世,醒过来时手脚套着铁链,躺在黑漆漆冰冷的小破屋里,才发觉被骗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遇到的竟是贩卖奴隶的人贩,从此命运完全被改变。
接下来,面对其他人贩,刚开始所罗门强力辩解自己的自由人身份,得到的却是一顿毒打并被告知自己的身份是从蓄奴州逃出来的黑奴,在被运往南方的船上,结识了几个和他一样境遇的同伴,还包括一位母亲和两个孩子。
美国白人奴隶制度
美国白人奴隶制度白人奴隶的种类白奴分为两种,一是混有少量黑人血统的白皮肤的“黑奴”,二是白人契约奴(white indentured servant)又称契约奴、契约佣工、白奴,特指在16-19世纪到新大陆“美国”的欧洲白色人种的奴隶。
在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理查·希尔德烈斯(1807-1865)的小说《白奴》中,混血的奴隶阿尔琪·摩尔,只有1/32的黑人血统,从外表看完全是个白人,但根据美国南部“黑奴的后代永远是黑奴”的法律,他也难以摆脱奴隶地位。
在欧美,直到20世纪末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白人契约奴的历史。
介绍白人契约奴最详细的专著是迈克尔·霍夫曼1999年出版的《他们是白人,他们是奴隶》,而最畅销读物则是唐·乔丹和迈克尔·沃尔什的《白色的货物——英属北美殖民地白人奴隶被遗忘的历史》。
不想死的英国罪犯可选择当白奴白奴人数有限,反抗也激烈,所以美国又大力贩卖“黑奴”以满足劳动力的要求。
到19世纪由于经济的原因,美国终于修改法律,债务人不必坐牢,“白奴”现象也因此消失。
美国“南北战争”后,黑奴也得到了解放,美国经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北美白人契约奴的历史,和整个北美殖民地的历史同样长远。
1607年5月伦敦公司遣送首批移民到达北美洲,建起了詹姆斯城。
首批移民105人,其中就包括白人契约奴。
白人契约奴的大规模输入,则是几十年后的事。
最初,欧洲人把劳动力的来源寄希望于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
他们曾想尽一切办法捕捉印第安人为奴。
但印第安人的故乡就是美洲,他们被抓后很容易逃亡。
另一方面,印第安人的总人口也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殖民地的需求。
这样,欧洲殖民者又把目光转到了白人身上。
据北美殖民地官方1680年估计,运往北美洲的白人契约奴每年约有1万人。
17世纪时,契约奴成为北美殖民地最常见的奴隶,他们约占全部移民人口的一半。
白人契约奴的来源有四个:一是无力偿还债务的人。
罗伯特-李 Robert Edward Lee
罗伯特-李(Robert Edward Lee)生平(美国内战中最让人敬佩的将军)李的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悠久和显赫的家族之一。
父亲曾经是大陆军骑兵军官,被授予“国家英雄”称号。
李是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终其一生都为自己是军人而内疚。
在他的家乡弗吉尼亚,蓄奴是合法的,可是当后来的北军统帅,战后的美国总统,现在印在50美元钞票上的格兰特还没有解放自己家的奴隶时,李已经解放了自己家族的全部奴隶。
李认为蓄奴制度是一种“道德和政治上罪恶”(A moral and politicalevil),“白人的一项巨大罪恶”(A greater evil to the white)。
李从军校毕业后功勋卓著,并曾担任过西点军校的校务总管。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弗杰尼亚州宣布加入南方邦联。
而此时,李接到了林肯亲自发出的委任状,准备晋升他为联邦军准将。
李在接到信后整整思考了三天,他不赞同南方分裂的主张,他热爱由自己的父亲和曾岳父参与建立的合众国,但是,他同样不赞成北方以武力解决南方的分离诉求。
他实在无法去和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作战厮杀。
在给林肯的辞职信中李写道:除了保卫我的家乡弗吉尼亚外,我决不拔出我的剑。
4月23日,李拒绝了联邦政府的邀请,辞去担任了36年之久的联邦军官职务,出任了南军统帅并在其后屡次大败北军。
从1861年到1865年,林肯先后撤换了麦克道尔、麦克莱伦、波普、伯恩塞德、胡克、米德多位北军司令——因为他们在罗伯特-李面前束手无策。
转折性的葛底斯堡(Gettysburg)战役中,南军遭到惨重失败。
“皮吉特冲锋”(Pickett’s Charge)使得一万多名南军官兵在一个小时内倒在了血泊中,三个师共计3名准将,18名上校,31名中校,46名少校阵亡。
这成为了李一生遭受的唯一一次战败。
战役后,李不停地流着泪对士兵说道:“It is fault! It is all my fault! My friend! It is my fault!!”他曾对朗斯特将军说:你我并不惧怕自己的死亡,你或是我的。
美国的奴隶制度与种族平等的斗争
在建国初期,联邦政府对于奴隶 制度采取了一种默许的态度,未
采取积极措施废除该制度。
林肯政府的行动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任期间,积 极推动废除奴隶制度,并领导国家 经历南北战争,最终实现了奴隶制 度的废除。
重建时期政策
南北战争后,南方各州在重建过程 中被要求承认黑人男性的公民权和 选举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他 们的权利。
南北战争后的奴隶制度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南部战败,奴隶制度被废除。
第十三条修正案正式宣布奴隶制度和强制劳役为非法。
虽然奴隶制度被废除,但种族歧视和隔离仍然存在,成为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 。
03
种族平等的斗争
废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废奴主义思想的传播
废奴运动的斗争
18世纪末期,废奴主义思想开始在美 国传播,一些白人废奴主义者开始呼 吁废除奴隶制度。
拉美裔美国人的平等斗争
拉美裔美国人也面临着种族歧视和语言文化障碍等问题,他们通过维权、教育等方式争取 平等权利。
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平等斗争
原住民在历史上遭受了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土地被夺等问题,他们通过法律诉讼、文化复兴 等方式争取平等权利和土地权益。
04
法律与政策的演变
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1787年宪法
奴隶制度的定义和历史
奴隶制度的定义
一种不合理的、落后的制度,是人类 历史上的不幸现象
美国奴隶制度的历史
起源于殖民时期,黑人被当作商品买 卖,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成为美国 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02
美国的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将 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作为奴隶
劳动力使用。
美国南北战争的种奴制与解放
美国南北战争的种奴制与解放美国南北战争是19世纪中期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转折点之一。
这场战争的核心问题是种奴制度,以及南方州要求保留这一制度的权利,而北方则主张废除种奴制度。
本文将探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种奴制度和解放。
一、种奴制度的根源种奴制度在美国南方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时期。
当时,欧洲殖民者为了满足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需求,开始从非洲大陆将黑人奴隶带到美洲。
这些黑人奴隶被强制劳动,成为殖民地经济的基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奴制度逐渐在美国南方建立起来,并且成为南方经济的支柱。
二、种奴制度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种奴制度对美国南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种植园主通过奴隶劳动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使得南方的经济高度依赖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的存在导致南方社会形成了严重的种族隔离和歧视,奴隶被视为财产而非人类。
种奴制度的存在也导致了南北之间的社会和经济差异,加剧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废奴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中叶,废奴运动在美国北方逐渐兴起。
废奴运动主张废除种奴制度,认为奴隶制度违背了人类基本权利和道德原则。
废奴运动的兴起引发了南北之间的激烈争论,南方州坚决反对废奴运动,主张保留种奴制度。
四、南北战争爆发南北战争于1861年爆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林肯总统的当选。
林肯代表的共和党主张废除种奴制度,这引发了南方州的强烈反对。
南方州宣布脱离联邦,组建了南方邦联,进而导致了南北之间的武装冲突。
五、解放宣言的颁布1863年,林肯颁布了解放宣言,宣布所有在南方邦联领土上的奴隶自由。
这一宣言对南方州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奴隶趁机逃亡到北方,并为北方军队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
六、战争的结束与奴隶制度的废除南北战争于1865年结束,北方联邦军取得了胜利。
战后,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了种奴制度,确立了黑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然而,废奴并不意味着黑人获得了真正的平等地位,他们仍然面临着种族歧视和压迫。
《为奴十二年》:在绝境中寻找希望的技术性
影片《为奴十二年》的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原本是一个生活在纽约萨拉托加的自由的黑人,他才华横溢,富有学问,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一次聚会中偶然认识了两个白人,他们声称给所罗门介绍马戏团表演伴奏的工作,要带他一起去华盛顿,但一夜醒来,不料所罗门却被他们拐卖沦为了黑人奴隶,就这样,所罗门开始了与其他黑人奴隶一起暗无天日的奴隶生活,直到遇到好心的白人木匠巴斯先生出手相助,帮他恢复“自由人”的身份,才结束了他被奴役的命运。
影片开头白底黑字的字幕“本片根据所罗门·诺瑟普的真人真事改编”,提醒观众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黑奴历史。
一、敏感的创作题材电影《为奴十二年》延续了导演麦奎因以往的拍摄风格,其被公认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黑人奴隶制深刻的题材诠释。
黑人奴隶制是黑人被欧洲殖民统治者在拉丁美洲强迫从事奴隶劳动的腐朽的制度,从16世纪初开始实行,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废除。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作为一名黑人同胞,对黑奴历史有着不可避免的追溯寻根的情怀,当他在发现所罗门·诺萨普的自传体小说之后,便与编剧约翰莱德利搜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一起改编剧本,也正因导演的身份,才能诠释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黑奴题材的影片。
[1]影片《为奴十二年》故事就是讲述在美国唯一一次内战——南北战争的前夕,蓄奴严重的十二年所罗门被拐骗奴役的经历。
影片开篇就展现了一批黑奴在种植园里被白人奴隶主安排砍藤条的场景。
他们像货物一样被放到市场上,被白人主人随意挑选,受尽非人的待遇。
影片中也描述了白人商人是如何贩卖黑人的过程。
所罗门在被拐卖之后,一夜之间由自由人变为了奴隶,尽管他百般不愿,但只能跟别的黑奴一起被放在黑奴市场上进行交易。
商人把他们当成商品一样赤身裸体地展示、介绍,商人随意触摸、拍打他们的身体,小孩也任由操控,像动物一样听从指令表演,任顾客随意观察他们的身体、随意挑选买卖。
买卖黑奴的这一幕毫无保留地揭露黑奴地位的卑贱、人权的丧失。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奴隶制度与种族问题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奴隶制度与种族问题美国南北战争是19世纪中期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爆发根源之一是奴隶制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种族问题。
这场战争代表了美国社会紧张的分裂和矛盾,也是解放黑人奴隶的历史转折点。
本文将从奴隶制度的建立、南北经济差异、奴隶制度的废除以及南北战争对于种族问题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奴隶制度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
奴隶制度起源于17世纪末的美洲殖民地,当时欧洲贩卖黑人奴隶并将其带到美洲大陆的现象非常普遍。
奴隶制度的确立,如同一把锁链,捆绑住了黑人的身体和灵魂,让他们成为白人的私人财产。
奴隶制度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白人种植园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有关种族歧视和社会等级观念的结果。
奴隶制度给北美洲和南美洲带来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南方的经济依赖于种植园经济,尤其是以棉花种植园为主导。
由于南方气候适合种植棉花,奴隶制度迅速发展起来,黑人奴隶被大量引入南部州。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方的经济主要以工业为基础,奴隶制度在北方逐渐废弃。
19世纪中叶,随着北方工业的迅猛发展,南北经济差异变得日益明显。
北方工业密集、发达,劳动力需求大量增加,这推动了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
南方则依然通过奴隶劳动继续维持着经济的稳定运转。
这种差异最终引发了南北矛盾的加剧,奴隶制度的存在成为引发美国内战的尖锐冲突点。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宣布解放南方所有奴隶。
这个历史性的决定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格局,并对种族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南北战争成为解放黑人奴隶的战争。
许多黑人奴隶纷纷逃离南方,加入北方军队参战,他们的勇敢和决心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战争结束并不能彻底解决种族问题。
虽然黑人奴隶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种族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美国民权运动兴起,马丁·路德·金恩等领导者为黑人争取平等权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南北战争的
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南北战争的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南北战争的,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对待南北战争的态度介绍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军队死了62.5万人,相当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到越南战争,包括越南战争之后的美国参加的所有战争中死亡军人的总和。
如果考虑到人口基数,这个死亡数字就更令人骇然了,那就要超过美国在全部外战中死亡人数的很多倍了。
也就是说,美国从南北战争后在国外一直打到现在,还远远没有自己的一场内战伤亡人数高。
造成西方军队被大量杀伤的,基本是内讧。
当年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报人就非常奇怪,为什么在南军里竟然有如此多的黑奴,而且战斗的非常勇敢,当然现在也能看到,有人就是奴才命!在美国,谁也不会对南北战争的北方的胜利而炫耀,他们认为那是一场悲剧;而我们中国,某党把打败国民党作为一种荣誉,不遗余力地用纳税人的钱为他们的胜利而炫耀,以消灭八百万同胞为荣,把曾经是辛亥革命元勋,抗日民族英雄列为所谓的战犯予以关押甚至处决,全然不顾及国人的感受。
连民族和解都做不到的党还有脸说民族凝聚力。
真是厚颜无耻!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国民心态与国民素质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办法比的!华盛顿没有做皇帝,华盛顿没有做终身的总统!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像中共那样开列战犯名单,没有清算任何一方,没有像中国那样成者王侯,败者为贼的实行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专政制度。
而是不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都一起享有平等治理国家的权利!美国人的这种气度是中国人望尘莫及的,连望人家的项背都不及。
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劣根性的荼毒与制约的缘故。
1960年5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北京。
毛泽东没好意思对外国客人编造抗战谎言,只能向客人讲起三大战役如何大败国军的战绩;不料这位二战英雄不给面子,让毛当场下不来台:“在西方,我们从来不炫耀内战,屠杀自己同胞算不上什么英雄!”对于南北战争,美国人把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与政治家来赞扬,同时也认为南方的统帅李将军是一位正直的人,是美国历史上最卓越的军事家之一,是虽败尤荣的英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1这个寒假,我读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感触颇深。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哈克贝利,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白人少年,主要内容是他为了摆脱文明的教化和酒鬼父亲的纠缠,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弃家而走,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这途中,他遇到了想摆脱被贩卖命运而出逃的奴隶吉姆,俩人成了相依为命的好朋友,经历了种种奇遇。
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很黑暗,黑人们生活在最底层,得不到自由,受到歧视、压迫、剥削,是白人的奴隶,书中的黑人吉姆就是奴隶。
我感到非常气愤,人和人之间本该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怎么能有高、低、贵、贱之分呢?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哈克贝利宁死也要帮黑人吉姆争取自由,他勇敢地抛开了世俗偏见,执着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勇敢地站出来伸张正义。
正义和善良在他的心灵中更是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我们新时代的孩子,缺乏哈克贝利身上的正义感,看到别人被嘲笑、欺凌,却不敢帮助他们,不敢伸张正义。
即使有人会上前帮助,那也只是极少人。
读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从哈克贝利身上看到了善良、正义、勇敢,不论遇到困难还是挫折,都毫无畏惧,勇敢面对,最终都能战胜。
我们要向他学习,把他当做榜样,让他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后感2这段时间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值得每个人去细细体会。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国王"和"公爵"冒充遗产继承人,骗取了彼得留下的巨额遗产,彼得的三个侄女玛丽·简三姐妹却对财产将骗子们洗劫的事毫不知情。
在那相处的日子里,善良而有教养的三姐妹唤起了哈克的良心,他不忍心看到三姐妹被骗子欺负,于是决定出手帮助她们对付骗子,他悄悄溜进了"国王"和"公爵"的房间,千方百计偷出了金币,并将钱袋藏在了彼得的棺材里,尽管哈克知道把实话和盘托出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但他觉得说实话要比说谎话好的多,所以他便将事情的真相全部都告诉了玛丽·简并想出彻底摆脱两个大骗子的方法,帮助玛丽·简三姐妹夺回了遗产。
九年级美国历史相关知识点
九年级美国历史相关知识点美国历史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学习美国历史,可以了解到美国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在九年级阶段,学生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美国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学生应该知晓的美国历史相关知识点。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是美国从英国殖民地独立的起点。
以下是一些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知识点:1. 波士顿茶叶事件(1773年):为抗议英国对三角贸易的控制,波士顿居民抵制购买英国茶叶,导致大规模抗议活动。
2. 独立宣言(1776年):由托马斯·杰斐逊等人起草,宣告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3. 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军队在此战中击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重要胜利。
4. 美国宪法(1787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成立的美洲联邦制国家面临统一和结构问题,各州代表制定了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二、美国内战(1861-1865)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冲突,是南北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和道义上的巨大分歧导致的战争。
以下是一些与美国内战相关的知识点:1. 蓄奴制度:南方各州拥有大量奴隶,而北方则反对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成为内战的主要争议之一。
2. 林肯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内战期间的总统,他致力于维持美国的统一并废除奴隶制度。
3. 战争的导火索:1861年,南卡罗来纳州从美国联邦中脱离,导致其他南方州跟随脱离,并组建了南方邦联。
4. 葛底斯堡战役(1863年):是内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北方联邦军队在此战中击败了南方邦联军队。
三、美国西部拓荒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成为了人们追寻机遇和新生活的目的地。
以下是一些与美国西部拓荒相关的知识点:1. 俄勒冈步道:这是19世纪中期用于西部移民的一个重要陆上交通线,将许多人带到俄勒冈地区。
2. 加利福尼亚淘金热(1848-1855年):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河发现了大量金矿,吸引了大批淘金者涌向加利福尼亚。
美国白人奴隶:其实我们更悲惨
他 们从 l 6 7 6 到1 7 6 3 年进 行过 多次起 义 ,
直到1 9 世纪 初期 ,美 国终 于废 除 了 白人 契约奴制 度。
编 辑/ 胤 真
孩子 ,在 打 闹时 无意 中冒犯 了 国王 的车
【 宇 ■行间】利玛 窦的 《 坤舆 万 国全 图》 西北角上 有一 处小岛 “ 谙厄利亚” ,旁边 的注释 是 :当地没有
过错 的穷人 。
些 人 则 与黑奴 联合 起 来 ,进行 有 组织
舟
▲
的暴 动 。但 他们 的反抗 与逃 亡遭 到雇 主 的严 酷 惩 罚 ,被 捕 的契 约奴 被 罚延 长服
役 时 间 ,甚至 会遭 鞭打 、烙 字 ,乃 至被
处死 。
1 7 世 纪2 0 年 代 ,数百 名小 女孩被 押
白人 “ 契 约奴 ” 的来源 有 四个 :一
是无 力偿 还 债务 的 人 。二是 想 到北 美洲
而缺 乏 路费 的 。许 多贫 苦移 民 ,为 了筹 集旅 费 ,往 往为 了一 张 横渡 大 西洋 的船 票 ,卖 身为 奴 。三 是受 拐骗 的 移 民 。殖
对 待 黑奴 更加 残酷 ,因为 他们 觉得 黑 奴
送到新大 陆 ,历 史学 家认为她们可能是饥
寒 交迫 ,不得 不在伦敦街头卖淫的未成年
不 过 , 白奴 往往 具有 一定 的 文化知 识 ,也经 常参 与争 取 自由的武 装起 义 。
妓 女。詹姆 士一 世还 曾下令把 l o 0 名 “ 缺
乏教 养的少年”从英国押送到北美洲的 弗 吉尼亚 ,其实他们只是一些精力旺盛 的男
动 ,还经 常遭 受 残酷 的毒 打 ,不 少人 在 契约 期满 前就 已被折 磨死 了。在 北美 的
美国制宪先贤蓄奴之谜
美国制宪先贤蓄奴之谜作者:陈伟来源:《读书》2017年第02期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艾德蒙·摩根(Edmund Morgan)独具慧眼,曾指出一个令研究美国历史的学者们深有同感的困惑和悖论:“一个民族何以能在孕育出美国革命领袖们所展现的那种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献身精神之同时,又发展了奴隶制这一无时无刻不在剥夺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劳动体制?”接下来的问题是,按照世人的传统理解,在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奴隶制经济惨无人道,丧尽天良,野蛮落后,劳动生产率极度低下,毫无经济效益可言,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可是,南方种植园主为何死死抱住奴隶制不放,甚至不惜以南北战争和家园毁灭为惨痛代价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调查和搜集了浩如烟海的南方种植园档案和家庭账本、商业记录等原始经济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和数理统计方法,使用大型计算机分析数据,重新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
得出的颠覆性学术结论,令福格尔本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福格尔不得不反复研究,重新计算,推迟两年才公开发表学术成果。
他于一九七四年出版《十字架上的岁月:美国黑奴经济学》,一九八九年出版专著《未经同意或契约:美国奴隶制度的兴衰》,在学术界和媒体引发地震和海啸。
由于在计量史学和美国奴隶制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福格尔荣获一九九三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福格尔的以下学术研究结论,堪称石破天惊,令人惊诧不已: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奴隶制并未行将就木,恰恰相反,奴隶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强大,并出现持续巩固的趋势。
南方奴隶主的经营管理以及对奴隶和其他资产的定价能力,与北方任何一位资本家相比毫不逊色。
由于规模经济、有效管理以及对劳动与资本的密集使用,南方奴隶制农业比北方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高出35%。
典型的黑奴并非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懒散、无能和工作低效,平均意义上,黑奴比自由的白人农业工人更加勤奋和高效。
奴隶制的确立与北美白人意识的嬗变
奴隶制的确立与北美白人意识的嬗变奴隶制在北美的确立和白人意识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历史过程。
在1500年代初期,欧洲人开始探索新大陆,并带来了奴隶制度。
最开始,来自欧洲的移民将非洲人当做奴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白人的意识逐渐发生嬗变,从最初的接受奴隶制度,到最后的厌恶和反对。
最早,奴隶制是为了满足欧洲人在新大陆建设殖民地的劳动力需求而引入的。
当时,欧洲人认为非洲人是落后和劣等的种族,适合被奴役。
因此,他们将非洲人拖到北美并将其作为劳动力使用。
奴隶主们将奴隶视为私有财产,可以随时买卖、虐待和剥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白人社会开始出现了对奴隶制度的不满和批评声音。
这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思想运动,其中强调理性、人性和平等的原则。
启蒙思想家如卢梭和伏尔泰对奴隶制度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这些思想开始渗透到北美社会中一部分白人中,他们开始质疑奴隶制度是否合理。
此外,美国独立战争也对北美白人的意识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独立战争中,士兵们为了争取自由和独立而奋斗,这激发了一种对自由和人权的强烈渴望。
一些士兵开始质疑自己为何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却支持奴隶制度。
这种矛盾性引发了一系列对奴隶制度和种族平等的讨论。
逐渐地,越来越多的北美白人开始意识到奴隶制度的虐待和不公正。
一些白人废奴运动家开始加入反奴隶制的行列,并试图将他们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
当时存在着一种意识嬗变,即白人逐渐认识到奴隶制度的道德问题,并开始支持废奴运动。
然而,虽然一部分白人开始反抗奴隶制度,但还有许多白人保持沉默或继续支持奴隶制度。
在南方,奴隶制度成为了社会经济的根基,奴隶主们对于废奴运动持反对态度。
此外,白人社会中也存在着对非洲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这使得废奴运动进展缓慢并面临大量的阻力。
北美白人的意识嬗变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
最终,在美国内战期间,废奴运动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南方和北方的战斗引发了关于奴隶制度和种族平等的激烈辩论。
美国内战南北交战与废除奴隶制度的斗争
美国内战南北交战与废除奴隶制度的斗争在美国的历史长河中,内战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不仅是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理念上的激烈冲突,更是为废除奴隶制度而进行的一场艰苦斗争。
19 世纪中叶,美国的南北地区在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北方主要发展工业,追求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经济;而南方则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严重依赖奴隶劳动。
这种经济模式的差异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使得奴隶制度根深蒂固。
奴隶们在种植园里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尊严和基本的人权。
奴隶们被迫从事高强度的劳动,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而种植园主们则依靠对奴隶的剥削获取巨大的财富。
北方的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他们倡导自由劳动和市场经济,认为奴隶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道德和伦理层面,越来越多的北方人开始对奴隶制度的残酷性和不公正性表示强烈的谴责。
政治上,南北双方在国会中的权力平衡也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
随着新的州加入联邦,关于这些州是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争论愈发激烈。
因为这关系到南北双方在国会中的代表数量,进而影响到政策的制定。
这种矛盾的积累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1861 年,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成立了“美利坚联盟国”,南北战争正式打响。
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对本土地形的熟悉,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北方逐渐占据了优势。
北方有着更强大的工业基础,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武器和物资。
而且,北方的人口众多,能够提供充足的兵源。
林肯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法令,如《宅地法》,鼓励农民前往西部开垦土地,为北方争取了更多的支持。
然而,真正改变战争局势的是林肯于 1862 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这一宣言宣布解放叛乱各州的奴隶,使他们成为自由人。
这一举措不仅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也为北方军队赢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
许多黑人加入了北方军队,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蓄奴制铁笼里扭曲的灵魂——《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中的白人形象
蓄奴制铁笼里扭曲的灵魂——《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
斯的生平自述》中的白人形象
刘继俊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34)003
【摘要】《道格拉斯自传》之于废奴运动可比早期福音书之于基督教.自1845年出版伊始,此自传历经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大浪淘沙,现在以奴隶叙事文体佼佼者身份,闪耀于美国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坛的神圣殿堂.蓄奴制度压迫意识,戕害摧残黑人群体之时,也使看似主人的白人群体异化为恶魔般的暴徒、虐待狂和嗜压迫癖成性的魔鬼.砸碎万恶的制度,不仅是对长期受非人性折磨黑人群体的忏悔和尊重,更是对蓄奴制度铁笼里灵魂扭曲变态的白人奴隶主和整个白人压迫阶层人性的救赎.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刘继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浅析《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中的语言偏离现象 [J], 裴莎莎
2.一个奴隶的觉醒与奋斗——解读《黑人奴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自述》
[J], 邓建华
3.布克·华盛顿自传《从蓄奴制中崛起》中的传记艺术阐释 [J], 焦小婷
4.白人文化霸权下扭曲的幼小心灵——《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形象分析 [J], 李秀青
5.浮华世界里扭曲的灵魂——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乔丹·贝克 [J], 刘雪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贝拉克•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耐人寻味的,但这种变化并非由我们多数人想象的血雨腥风的暴力反抗带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自身,或者说白人主流社会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成为全体美国人的英雄:“我们反抗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反抗这一制度,不如说是为了更加完善这一制度。
”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不仅仅诠释着民权运动,也诠释了整部美国黑人史。
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黑人一开始并不是奴隶核心提示:尽管有过不光彩的蓄奴史,然而美国历史上同样有一股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北美大陆的白人移民最初并没有蓄奴,在奴隶制形成直到被默认的历史进程中,很多白人始终纠缠在道德自疚与利益冲突之中不能自拔。
而这样的历史,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读过一些历史的朋友或许都知道这段话来自《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段话受到如此多人的推崇与热爱。
它鼓舞着巴黎人民在13年后发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呐喊,还鼓舞着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去追求平等、自由与富足。
不过,你也可以认为那是虚伪的,因为《独立宣言》的制造者们,自己就干着剥夺他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勾当。
备受美国人尊敬的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以“不自由,毋宁死”一语流芳世界的帕特里克·亨利,《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弗逊,他们都曾蓄奴。
我们进而可以认为,《独立宣言》是骗孩子的小把戏,美国白人奴役黑人长达两百多年,还有资格讲平等自由?原来美国人在世界上搞双重标准,从200多年前就开始了。
然而,历史远远不是道德是非判断那么简单。
尽管有过不光彩的蓄奴史,美国历史上同样有一股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北美大陆的白人移民最初并没有蓄奴,在奴隶制形成直到被默认的历史进程中,很多白人始终纠缠在道德自疚与利益冲突之中不能自拔。
而这样的历史,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
一开始并不是奴隶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众多移民之中,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英国清教徒,是美国精神的主导。
说来让人匪夷所思,清教徒之所以远赴重洋,动机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信仰自由的乐园,传播文明火种,为上帝增添荣耀。
今日闻名世界的哈佛大学,就是他们在饥寒交迫,立足未稳时建立的。
这些有着极高道德理想追求的人,压根没有想到数年后会与“蓄奴者”这个词发生什么联系,在他们的祖国,更没奴隶制传统。
在他们到达北美前不久。
1619年8月,约20名黑人被一名荷兰船长带到了詹姆斯敦,这是史料记载的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地区的黑人。
两个原本毫不想干的群体就此相遇。
读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20多名黑人便是北美大陆的第一批奴隶。
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抵达北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黑人都不是奴隶身份,而和白人契约工的地位相当。
在1623、1624年的两次人口统计中,他们被列为“仆人”。
他们在契约期满后便可获得自由,有的甚至分到了土地。
一开始,英国人除了对他们的肤色感到不适应、反感以外,并没有其它举动。
为什么要蓄奴那么,为什么后来白人改变了主意,建立奴隶制呢?其中原因很复杂,但归根结底是一点--利益驱动。
1620年,当第一批前往新英格兰的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到达时,时间已是冬天,刺骨的寒风侵袭着空无人烟的新大陆,将近三个月在茫茫大西洋上的漂泊,已使得这102名清教徒疲惫不堪。
眼前这般情景,更让绝望情绪迅速蔓延,内心中对宗教理想的追求迅速被更加现实的生存考验所替代。
到处都是可猎取的野生动物,然而他们缺乏足够的工具和体力,谁是谁的猎物还是未知数。
他们从英国带来了足够的钱,可钱又有什么用呢?土著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时代,花花绿绿的票子,真能从印第安人那里换来皮袄和烤乳猪吗?毫不夸张地说。
对于移民来说,除了内心里还保留着文明世界的火种,他们的周遭和原始社会没什么两样。
仅仅一个寒冷的冬天后,就有58人死了,再过半年,最初的102人只剩下了44人。
后来的移民虽然条件有所改善,但大体情况相当。
那时,一个移民家庭要想生存,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呢?不是工具、不是技术、更不是存款,而是人力。
我们想象原始社会的情景就能明白:人多力量大,至少在殖民地的草创时期是一句真理。
随着移民潮的兴起,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就越来越多,从而催生出了奴隶制。
弗吉尼亚成为第一个将奴隶制合法化的殖民地。
但这里仍有个疑问,为什么是黑人成为了奴隶,而不是欧洲人、印第安人?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肤色,白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其实,这个原因不是主要的。
早在英国人向北美移民前,黑人奴隶贸易便已经开始了。
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地扩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便从西非沿岸将黑人运送到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到了17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北美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仍主导着大西洋的奴隶贸易。
换一句话说,对于那些想要寻找充足廉价劳动力的移民们来说,黑人奴隶已经是现成的了。
至于为什么同样是弱势群体的印第安人没有成为奴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移民们看来,习惯于游猎生活的印第安人,根本无法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植园生活,劳动效率低下。
反对的声音利益驱动着移民建立奴隶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利益面前,放弃了对道德的追求和人性的反思。
1640年,北方的马萨诸塞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叫史密斯的船长去非洲西岸送货,这本是一趟平平淡淡的旅途,然而不知怎么的,船长回程时突发奇想,决定抓几个黑人回北美出售。
为了赚取最大利益,省下一笔中介费,他没有去当地的奴隶交易市场,而是亲自去抓捕,他带了几个船员,突袭了一个小村落,那些毫无防备的黑人,立即成为了战利品。
在当时,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非洲西海岸每天都有这种悲剧发生,连黑人自己也参与其中。
然而,船长却没能实现发财美梦,非但没有暴富,回到马萨诸塞后的史密斯立即遭到逮捕,马萨诸塞当局将黑人释放,并用公款遣送回非洲。
马萨诸塞如此善待黑人,绝不是为给自己立个道德牌坊,做秀给后人看。
其实在当时,反奴隶制的思想已在居民和官员中形成了共识。
马萨诸塞是清教徒聚居地,前文已说到,清教徒是怀着虔诚的宗教理想而来的,如果没有这种理想,他们大可不必跋山涉水。
这种宗教理想,就包括了对人人平等、自由的追求。
不仅是马萨诸塞,在奴隶制形成的过程中,北方很多州都曾激烈反对。
如教友派控制的宾夕法尼亚,相对清教徒,他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强烈。
他们曾在一次会议上发出这样的宣言:我们反对这种针对人的肮脏交易,他们是黑人,但是我们无法想象,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有更大的权利令他们为奴,就像我们对其它白人,也没有这种特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不同肤色、不同辈分、不同血统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
英国人的阻挠按理说,既然反对奴隶制已有了一定社会基础,那么它的废除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独立之前,北方各州不可能做到,最大的阻力,还是利益。
1712年,宾夕法尼亚通过一项法案,决定对进口奴隶课税,这是第一个以奴隶制不道德为由而对其进行惩罚性课税的殖民地。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反对奴隶制,为什么不干脆直接禁止。
其实,宾夕法尼亚有自己的苦衷。
1712年时,各殖民地尚未脱离英国,独立战争是半个世纪后的事了,那时各殖民地压根儿还没有闹独立的思想,他们的命运还在英国的掌控中。
而英国政府,恰恰是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之后,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最大获益者。
1662年,看到奴隶贸易有利可图的查理二世,颁布特许状给“皇家非洲贸易公司”进行奴隶贸易,这迅速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可想而知,假如宾夕法尼亚强行禁止奴隶制,会有什么后果。
即使是1712年通过的那项不那么激进的法案,也被英王下令不许实施。
除了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也有类似命运。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北方各州的清教徒们不断通过立法方式,挑战奴隶贸易,然而每次都遭到失败。
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到独立战争后得到改变,因为殖民地独立了,英国管不着了,于是美国北方的大多数州顺利地废除了奴隶制。
奴隶制只在南方几个州继续存在。
如何摆脱道德焦虑我们已知道,在奴隶制问题上,白人始终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煎熬。
北方多数清教徒反对蓄奴,自己也不蓄奴。
当然,也有很多人自己蓄奴,并且从来不觉得在道德上有任何愧疚,这些人主要存在于南方。
为什么南北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简单来说,北方的移民,都是一些政治、宗教移民,他们原本的社会地位就较高,道德追求也较高。
而南方的移民主要来自英国下层社会,甚至是一些穷凶极恶的罪犯,这些人不讲什么道德仁义,来北美只是为混口饭吃。
最典型的是佐治亚州,英国政府成立这个州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最穷的人移居至此,一方面给他们致富机会,一方面摆脱沉重的负担。
历史证明,这个州成为了奴隶制最坚定的捍卫者。
在这两种人之外,还有第三种人,这种人最麻烦,也很难理解。
他们内心里认为奴隶制是不道德的,却仍做着奴隶主。
本文开篇提到的帕特里克·亨利就曾忏悔道:“有谁相信我是购买奴隶的奴隶主?没有奴隶,生活将有许多不便,这个事实使我成为奴隶主,但我无法证实它的合法性。
”而乔治·华盛顿在宣布自己死后将释放奴隶时说:“在我满头白发之前,我将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些奴隶已不再是我非常棘手的财产了。
”理解这种矛盾并不难。
虽然基督教中上帝是不允许奴隶制的,但在实践中,移民们却变着法子找到了一个符合上帝要求的理由。
弗吉尼亚是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这个州的很多奴隶主,就是典型的第三种人,华盛顿就是弗吉尼亚人。
巧合的是,这个州在地理上也位于南北交界。
很多弗吉尼亚人对蓄奴感到良心不安,可又无法抵御利益的诱惑,于是他们在立法中规定:该州居民不得从非洲沿岸进口或直接拐卖奴隶,只能从南美或加勒比海进口“二手奴隶”。
在弗吉尼亚人看来,假如自己没有像葡萄牙人那样,到非洲沿岸直接用武力强迫自由黑人变为奴隶,就能减轻不少道德罪恶感。
因为当他们购买黑人时,他们已是奴隶身份了,自己只是将他们换了一个工作地点而已。
这颇能代表当时很多州蓄奴者的思维。
史密斯船长之所以被逮捕,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直接用武装去掠夺。
这种逻辑看似虚伪,但在当时,这种对人性的理性反思其实十分罕见,只要对比一下我们就能发现:我们很难在史料中,看到曾经参与过奴隶贸易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阿拉伯人、非洲的土著酋长们,有过类似思考。
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一种进步。
北方为什么妥协独立战争前,这种道德与利益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各个殖民地内部的事,但自合众国诞生之日起,这种矛盾便迅速扩大,成为关系着美国前途命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