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案
幼儿记忆发展教案设计
幼儿记忆发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幼儿:1. 了解记忆的重要性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掌握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4.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工具(包括图片、卡片等)、幼儿注意力游戏等;2. 学生准备:空白笔记本/纸和笔/铅笔。
三、教学过程(教师依次展示下述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讨论或实践操作)1. 了解记忆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回顾或讨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记忆问题,并询问他们认为好的记忆力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 通过讲故事、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并强调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记忆的类型- 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将不同类型的记忆归类,如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肌肉记忆等。
3.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 分小组进行,每组探讨和总结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例如画图、编故事、串联记忆等。
-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并提供示范。
4. 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使用视觉游戏、迷宫题、绘本故事阅读等。
5.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放绘本、图书、拼图或其他学习资料,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学习。
- 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拼图、对换作业检查、角色扮演等。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并回顾重要知识点,引导幼儿总结学到的记忆方法和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用一两句话进行简单描述,需要以此锻炼记忆与观察力。
六、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哪些教学工具更适合幼儿等,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幼儿记忆发展教案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记忆发展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为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 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概念 2 2、记忆的3环节: 3 (1)识记 (2)保持 (3)恢复(再认和再现或回忆)
二、 1—3岁儿童的记忆 岁儿童的记忆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 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延长。 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 也不超过1分钟。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 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记忆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记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习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过程;3.培养幼儿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4.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记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过程;3.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的培养;4.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激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激发。
四、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1)自我介绍:老师和幼儿自我介绍,加深认识。
2)游戏:玩“我会说谎话”,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
2.新知教学1)记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记忆发展的一些图片和信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是什么,为什么要记忆。
然后与幼儿交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过程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观察记忆能力发展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回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思考。
3)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的培养老师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人物的时间和空间信息,然后让幼儿画画,口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个时空信息,加深幼儿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
4)观察和联想能力的激发老师给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形状,然后幼儿学习联想,把这些形状组合成一个大的图形,并给它加上自己喜欢的小细节,激发幼儿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3.巩固练习1)老师口述一些事件,让幼儿尽可能回忆事件的细节和情境,锻炼幼儿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2)老师给出一个简化版的《围棋》,让幼儿边玩边思考和联想,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4.收尾总结老师用一些幼儿熟悉的场景和形象,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
同时,帮助幼儿归纳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材料准备1.幻灯片;2.彩色印刷纸;3.简化版的《围棋》。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记忆能力普遍差,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多进行相关训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案
(四)幼儿再现能力的发展
(五)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个体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
1.复述策略
最简单基本的记忆策略。
2.组织策略
在识记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意义,将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以方便记忆的方法。
(1)归类加工
第三,教会学前儿童一些记忆方法。
二、记忆持久性的培养
记忆持久性:识记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第一,增进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第二,组织有效的复习。
三、记忆准确性的培养
记忆准确性: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
首先,帮助儿童养成经常检查记忆效果的习惯。
其次,引导儿童经常运用已学过的和记住的知识。
案例思考
2.有意识记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有意识记不断得到发展
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1.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但意义识记效果好
2.幼儿的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三)按照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划分
无意识记:识记没有预先明确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
有意识记:识记带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且采用一定的方法。
(四)按照识记的方法划分
机械识记:对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采用机械重复的办法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案
1. 了解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2. 掌握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
3.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a. 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b. 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化c. 形象记忆向语词记忆转化d.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2.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a. 游戏法b. 故事法c. 图片法d. 歌曲法e. 情境法3. 影响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因素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生理因素e. 心理因素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歌曲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记忆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关注。
2. 讲解:分别讲解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培养方法及影响因素。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
2. 让学生分析自己身边的学前儿童,了解他们的记忆发展特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动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b. 学生对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方法的运用能力c. 学生对影响学前儿童记忆发展因素的分析能力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实际情况。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利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学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前沿的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研究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学前儿童在园内的记忆表现,分析其发展特点。
3. 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在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方面的需求。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一、导言幼儿记忆的发展是幼儿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幼儿的进修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增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定义和发展特点。
2. 掌握幼儿记忆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
3. 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增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
三、进修内容1. 幼儿记忆的定义和发展特点2. 幼儿记忆的发展阶段3. 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4. 增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方法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进修重点: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进修难点: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增进幼儿记忆能力的提升。
五、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引入幼儿记忆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幼儿记忆的定义和发展特点,介绍幼儿记忆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记忆游戏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记忆的过程,加深对记忆发展的理解。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加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认识。
5. 作业:安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稳固学生对幼儿记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幼儿的记忆表现,思考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
2. 提倡学生与家长或老师交流幼儿的记忆特点和表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 推荐相关书籍或网站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和增进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幼儿记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升,但仍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练习。
下一步我将更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探索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和兴趣。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时期是孩子记忆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记忆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带领同学们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记忆能力。
二、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2. 掌握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的记忆训练。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看法和经验。
四、知识讲解1.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a. 幼儿记忆的短时记忆较强,但长时记忆尚未完全发育;b. 幼儿对于感性和形象记忆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影响;c. 幼儿的记忆容量较小,需要通过重复和巩固来加强记忆。
2. 幼儿记忆的发展规律:a. 重复记忆: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练习来巩固记忆;b. 情景记忆:幼儿更容易记住与情境相关的事物,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c. 主动参与:幼儿的记忆能力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和游戏来提升。
五、实践活动1.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记忆训练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记忆的乐趣;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记忆;3. 记忆练习:布置一些记忆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拓展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例如通过阅读、游戏、绘画等方式来提升记忆力。
同时,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加深对幼儿记忆发展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幼儿记忆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指导幼儿记忆训练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有效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学前儿童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a. 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b. 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c. 记忆具有情境性、具体性d.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2.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规律a.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b. 不同类型的记忆发展速度不同c. 记忆过程中,遗忘现象逐渐减少d. 记忆策略逐渐丰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掌握的memory development knowledge 有效提升学前儿童记忆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运用memory development knowledge 提升学前儿童记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趣味故事引出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memory development knowledge 提升学前儿童记忆能力。
5. 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强调memory development knowledge 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检验学生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辅助材料:相关研究论文、实际教育案例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趣味故事和案例分析八、教学进度安排1. 章节课时: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2. 作业布置及反馈:每章课后布置作业,下一课时开始前进行作业反馈。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效果与其对事物的兴趣密切相关。如果事物能引起儿童 的学习兴趣,他投入的热情就高,主动性强,记忆的效果也好;反之,如果是被 迫的、缺乏兴趣的学习,其记忆效果就差。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的 材料,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另外,教师 还可以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活动,最好能够让儿童参与其中并亲自动手 操作,同时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积极鼓励他们,这对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有很大帮 助。
(一)胎儿和新生儿的记忆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记忆,并在出生后表现出了再认的能力。 新生儿记忆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建立条件反射,即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 的行为反应。另一个主要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即随着刺激物出现频 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二)1岁前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6岁是儿童有意记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儿 童的无意记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有意记忆。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 可以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并对记忆的结果给予适宜的评价, 以激发儿童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记忆策略的运用是提高记忆水平的关键之一,是否运用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 否运用得当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记忆效果。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或家长可以教 给儿童一些记忆策略,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记忆的方法。
(四)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使用
儿童的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且不能持 久,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独使用无意注意,还需 要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实现两种注意的转换。
在组织儿童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 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随着 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设的活动要求, 以发展其有意注意。
中班教案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中班教案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中班教案: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导言: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中班学前儿童培养记忆力。
一、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前儿童将能够:1. 学习使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力;2. 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记忆技巧的介绍和应用;2. 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训练;3. 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具。
三、教学过程:1. 记忆技巧的介绍和应用1.1 利用联想法记忆:通过与儿童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帮助他们记忆新的知识和信息。
例如,当儿童学习数字时,可以将数字与具体的物品或形状相联系,使记忆更加深入和有趣。
1.2 利用重复记忆: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巩固儿童的记忆。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儿童不断重复记忆所学的内容,如唱歌、背诵等。
1.3 利用图像和卡片:使用图片或卡片来辅助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图片,激发儿童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学习的内容。
2. 观察力、注意力和集中力的训练2.1 观察力的训练:设计一些观察和辨别的活动,例如观察图案、找出差异等,帮助儿童提高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2.2 注意力的训练: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如追踪运动物体、分辨颜色、听声音等,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3 集中力的训练:组织一些需要时间和思考的活动,例如拼图、手工制作等,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集中力和耐心。
3. 学习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具3.1 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儿童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可以使用简单的时间表和目标卡片,让儿童参与到计划制定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2 使用学习工具:教授儿童使用一些学习工具,如记事本、电子学习游戏、纸牌等。
让儿童在学习中熟练运用这些工具,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案
一、教案简介《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或幼儿园教师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提升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对学生记忆发展的关注和评估能力。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2.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规律3. 提升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与策略4. 学生记忆发展的评估与关注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记忆发展特点和策略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提升记忆发展的方法和经验。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活动,培养对学生记忆发展的关注和评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活动材料。
4. 案例分析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记忆游戏,引发学生对记忆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发展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提升记忆发展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提升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6.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相关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培养对记忆发展的关注和评估能力。
五、作业与评估2. 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记忆发展的理论基础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2. 第七章:记忆发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大脑结构与记忆神经递质与记忆脑部发育与记忆发展3. 第八章:记忆发展的文化与社会因素文化对记忆的影响社会环境与记忆发展语言与记忆的关系4. 第九章:记忆发展与心理健康遗忘与记忆障碍焦虑与记忆情绪与记忆的关系5. 第十章:记忆发展的教育实践课堂记忆教学策略记忆训练活动设计评估与反馈七、教学方法1. 第六章: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记忆发展理论的原理和实验证据。
学前儿童的记忆教案
学前儿童的记忆教案1. 引言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是他们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训练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3. 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短期记忆较弱:学前儿童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强化来巩固记忆。
•喜欢视觉刺激:学前儿童对视觉刺激的记忆能力更强,可以通过图画、卡片等方式进行记忆训练。
•意象记忆发展:学前儿童善于通过构建意象来记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记忆训练。
•需要情境支持:学前儿童的记忆需要依赖具体的情境来帮助记忆,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辅助记忆。
4. 记忆训练方法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记忆训练方法:4.1 视觉记忆训练通过图画、卡片等方式进行视觉记忆训练,可以提高学前儿童对视觉刺激的记忆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图画或卡片,让学前儿童观看并设法记住这些图画或卡片的内容。
4.2 意象记忆训练利用学前儿童善于构建意象的特点进行记忆训练,可以通过让学前儿童想象并描述一个事物的形象或特点来进行记忆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描述一个水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然后要求学前儿童尽量回忆并描述出这个水果的样子。
4.3 反复强化记忆学前儿童的短期记忆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强化来巩固记忆。
教师可以采用反复朗读、反复回答问题等方式来进行记忆训练,帮助学前儿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4.4 创设情境辅助记忆学前儿童的记忆需要依赖具体的情境来帮助记忆。
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辅助学前儿童的记忆,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前儿童在情境中进行记忆训练。
5. 教学实施5.1 教学材料准备•图画、卡片等视觉刺激材料•描述事物特点的提示卡片•相关教学游戏材料5.2 教学步骤1.介绍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引发学生对记忆训练的兴趣。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记忆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
3.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幼儿记忆的发展。
导学内容:1. 幼儿记忆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
3. 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
4. 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方法。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记得很清楚,而有些事情却忘记得很快呢?幼儿记忆的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第二步:学习幼儿记忆的定义及重要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了解幼儿记忆是指幼儿对事物经历的记忆和复述能力。
2. 讨论幼儿记忆对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步:学习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20分钟)1. 分析幼儿记忆的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记忆期、简单记忆期、逆转记忆期和延长记忆期。
2. 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不同阶段对应的适宜教学方法。
第四步:探讨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15分钟)1. 分析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因素对幼儿记忆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调整和改善这些因素。
第五步:探讨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方法(20分钟)1. 提出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方法,包括多重联想、情感参与、积极引导等。
2. 分组讨论各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复习(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幼儿记忆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果。
导学案附加资料:1. 陈述记忆发展的规律及其对记忆能力构成的重要性。
2. 总结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幼儿记忆的作用。
3. 阐述影响幼儿记忆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讲课教案
学前⼉童记忆发展的特点讲课教案学前⼉童记忆发展的特点⼉童的记忆和其他⼼理过程⼀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的。
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个⽅⾯来说明。
⼀、⽆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根据⼉童活动有⽆⽬的,可以把记忆分为⽆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没有⽬的和意图、⾃然⽽然发⽣的记忆,叫做⽆意记忆。
有明确记忆⽬的和意图的记忆,是有意记忆。
学前⼉童记忆的基本特点是⽆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意记忆占优势(1)⽆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3岁以前的⼉童基本上只有⽆意识记,他们不会进⾏有意识记。
⽽在整个幼⼉期,⽆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在⼀项实验⾥,实验桌上画了⼀些假设的地⽅,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图⽚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
图⽚共15张。
图⽚上画的都是⼉童熟悉的东西,如⽔壶、苹果、狗等等。
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意识记进⾏检查。
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进⾏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的内容。
实验结果表明,幼⼉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
到了⼩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意识记。
(2)⽆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提⾼。
由于记忆加⼯能⼒的提⾼,幼⼉⽆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例如,给⼩、中、⼤三个班的幼⼉讲同⼀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段时间以后,进⾏检查。
结果发现,年龄越⼤的幼⼉⽆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3)⽆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的⽆意识记,不是由于幼⼉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产⽣的,⽽是幼⼉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的结果,是⼀种副产物。
事实证明,幼⼉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意识记效果越好。
幼⼉⽆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在⽆意中记住。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案
课题主题五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的概念、分类及记忆的过程;2.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3.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策略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教学难点记忆的过程教学策略归纳讲解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案例、视频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寻1解析记忆导入:聊一聊:你记忆深刻的事情一、认识记忆记忆是个体对经验识记、保持、恢复的过程。
思考:记忆与感知觉的关系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请你仔细阅读关于下列四种记忆的解释,结合例子判断下列材料中是作者什么类型的记忆。
(1)形象记忆(2)情绪记忆(3)运动记忆(4)语义记忆2.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三种记忆之间的关系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可将记忆分为(1)陈述性记忆(2)程序性记忆三、记忆的过程(一)识记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总结我们记忆的特点教师组织教师提供案例,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案例案例1:《困兽之斗》案例2:《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案例3:《藤野先生》教师强调三种记忆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分析案例例:放学路上看到的交通事故儿时学唱的儿歌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例:儿时背诵的乘法口诀表高中时背诵古文时总会先想着现代文的意思再去记忆(二)保持和遗忘1.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量变主要表现在记忆内容的数量减少;质变主要表现在根本性质的改变。
实验:记忆的质变2.遗忘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三)回忆回忆有两种形式:再认和再现再认:指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重新识别和确认。
再现: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新浮现出来。
探寻2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1.习惯化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2.条件反射对喂奶的姿势、昏暗的光线等产生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记忆的潜伏期”———再认或再现多久之前的事(物)“幼年期健忘”现象2.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学前儿童再认和再现方式的发展3.记忆容量的逐渐增加(1)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3)工作记忆4.记忆内容的逐渐扩大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义记忆5.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6.记忆策略逐步形成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0—3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二)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逐渐发展教师先强调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教师总结教师组织记忆活动心理实验教师强调教师结合实证研究的数据阐释学前儿童记忆发展呈现的变化趋势学生举例例证两种类型的识记方式学生思考:人的记忆在保持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体验实验:记忆的质变请举例(1)无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学前教育教案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学前教育教案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学前教育教案: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记忆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帮助幼儿有效发展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期望幼儿能够:1. 发展记忆力,学会记住重要的信息和事实。
2. 培养思考能力,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创造思维,启发幼儿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忆力发展活动:a) 数字记忆游戏:给幼儿出示一组数字,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记住这组数字,并在一定时间内回忆出来。
b) 图片记忆游戏:给幼儿展示一张图片,然后要求他们回忆出图片中的细节并描述出来。
c) 故事回忆:给幼儿讲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思考能力培养活动:a) 探索游戏:提供一组盒子、球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例如:“哪个物体最重?”、“哪个物体最大?”等,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推理。
b) 问题解决游戏: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或挑战,让他们在限定时间内尝试找到解决方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创造思维培养活动:a) 绘画创作:鼓励幼儿利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者简短的故事情节作为启发。
b) 角色扮演: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引导幼儿自由发挥,扮演不同的角色,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或情节。
三、教学方法1. 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适合幼儿的情境,让他们参与具体的活动和游戏,培养记忆力和思考能力。
2. 問答互動法:提问幼儿,激发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安排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分享和合作,促进思考和记忆的发展。
四、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记录他们的记忆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情况。
学前儿童记忆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记忆的兴趣。
2.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记忆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对象:5-6岁幼儿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实物等教学材料。
2. 彩色卡片、彩笔等绘画工具。
3. 小故事、儿歌等有助于记忆的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短的儿歌或故事引入记忆力的概念,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忆力吗?记忆力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二、观察与感知1. 教师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征。
2.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记忆训练1. 教师出示一系列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记忆。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图片或实物吗?”3. 幼儿进行复述,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游戏活动1. 教师组织“找不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记忆力。
2. 教师出示两张相似的图片,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3. 幼儿进行游戏,教师评价并给予奖励。
五、儿歌与故事1.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儿歌,如《数字歌》、《颜色歌》等,帮助幼儿记忆数字和颜色。
2. 教师讲述小故事,引导幼儿听完后复述故事内容。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记忆力对学习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记忆力,提高自身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记忆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记忆训练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记忆力水平。
3. 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2. 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第六单元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教案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道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指标和时间;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知道0~3岁、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岁前、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处理作业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课时4课时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讲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二、记忆的分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保存下来,大约的存储时间是1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秒到1分钟之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二)根据内容划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学前期,形象记忆处于优势地位。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
(三)按目的性划分从记忆的目的来看,记忆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也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也不使用特定方法的识记。
如,看电视过程中播放的广告无意被记住;玩具店中新颖有趣的玩具无意被记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道学前儿童记忆发生的指标和时间;2.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知道0~3岁、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4.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力培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岁前、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难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处理作业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课时4课时第六单元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讲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二、记忆的分类(一)按保持时间划分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保存下来,大约的存储时间是1秒左右。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秒到1分钟之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二)根据内容划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将记忆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
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学前期,形象记忆处于优势地位。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
(三)按目的性划分从记忆的目的来看,记忆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也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也不使用特定方法的识记。
如,看电视过程中播放的广告无意被记住;玩具店中新颖有趣的玩具无意被记住。
有意记忆则指有明确的目的,并使用一定方法的识记。
如,语言活动中儿歌的记忆;早操活动中做操动作的记忆。
(四)根据理解性划分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如,幼儿反复背诵唐诗的记忆。
意义记忆: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也称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
如,背诵唐诗时,先让幼儿理解,根据理解进行的记忆就是意义记忆。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的记忆,伴随着自身生理的发展,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过程,其中保持时间是衡量记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叫记忆的潜伏期,指的是从识记到能够再认或者再现之间的时间。
学前儿童各个年龄呈现的记忆潜伏期情况1岁2岁3岁4岁7岁再认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1年以前三年前再现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1-2年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的潜伏期越来越长;2.儿童再认出现的时间比再现出现的时间早,而且同一年龄的儿童再认的潜伏期比再现的潜伏期要长。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时间不断延长,记忆能力不断提高。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从个体发生看,再现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在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
再现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比如,让儿童看12张图片,4岁儿童能再认全部12张,却只能回忆2-3张,10岁儿童能再认12张,并能回忆8张。
再认先于再现发生,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
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小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记忆的广度、记忆的范围和工作记忆。
首先,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的广度逐渐扩大。
其次,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越来越扩大。
再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学前儿童的记忆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扩大。
儿童在2周时便出现了运动记忆,6个月出现了情绪记忆,6-12个月出现了形象记忆,1岁左右出现词语记忆。
第二讲0-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一、1岁前儿童的记忆(一)新生儿的记忆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以及重学记忆。
1.条件反射母亲喂儿童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也就是姿势。
因此,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2.习惯化新生儿记忆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他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他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他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习惯化,说明婴儿对多次出现的事物有了记忆后失去了兴趣。
3.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
这种现象表明了儿童记忆的存在。
如,儿童小时候背诵过的唐诗,长大后再次记忆的时间就会减少。
(二)生后头半年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21~25周的婴儿在14天的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够再认。
5个月婴儿有24小时的记忆。
(三)出生后第二个半年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婴儿的认生越来越明显。
这时期开始出现大量模仿动作,模仿也包含着记忆。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婴儿开始能够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二、1~2岁儿童的记忆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
(一)“客体永久性”观念的产生将近一岁时,儿童已能主动寻找被遮挡和隐藏起来的物体,而支持其寻找动作的是对被遮挡物的回忆。
(二)延迟模仿行为的出现延迟模仿也是回忆的一种明显表现。
1.5~2岁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动。
这种延迟模仿和表象的发生发展有关,它是由回忆支持的。
三、3~6岁儿童的记忆(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1.3-6岁儿童无意识记的发展(1)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2)3-6岁儿童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3-6岁儿童的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品3-6岁儿童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品。
事实证明,儿童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2.3-6岁儿童有意识记的发展3-6岁儿童有意识记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儿童的有意识记并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意识到实际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
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的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
另外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和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年龄完成实验任务游戏完成实际任务3-40.6 1.0 2.34-5 1.5 3.0 3.55-6 2.0 3.3 4.06-7 2.3 3.8 4.4数据表明了幼儿在完成实验任务和游戏两种不同活动动机下,有意识记效果的差异,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成人提出的要求恰当,使幼儿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那么在完成任务时,有意识记的效果,甚至超过游戏的效果。
(3)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记忆的恢复或信息的检索包括再认和再现(回忆)两种形式,在幼儿记忆的发展中,有意再现比有意识记较早出现。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1.幼儿的机械记忆与成人相比,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幼儿的有意记忆正在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3.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10个物或词中回忆的数量)年龄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3-4 3.9 1.804-5 4.4 3.60.35-6 5.1 4.60.46-7 5.6 4.8 1.2学前儿童对熟悉的物体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语词,而对生疏的词,记忆的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
因此在整个学前期,形象记忆占绝对优势。
2.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幼儿期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到3-4岁儿童,无论是形象记忆还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其后两种记忆的效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两种记忆效果差距之所以逐渐缩小,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3.幼儿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第三讲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一、使学前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向儿童提出具体明确的实际任务,对记忆的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发幼儿有意识记的积极性。
例如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应提醒其注意听什么,听完之后要回答哪些问题;带幼儿外出的时候,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回来后说说都看到了什么,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情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幼儿提出明确恰当的识记要求后,对幼儿完成识记任务的情况,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提高幼儿记忆的积极性。
二、在活动中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首先,教师应尽量将学习材料编得新颖、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使幼儿感兴趣,从而化难为易。
其次,教师尽量要让幼儿从事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情感等结合在一起。
喜闻乐见的事物幼儿才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