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知识点(六)

光合作用知识点(六)

光合作用复习一、色素二、光合作用1、总反应式:2、过程典例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3、叶绿体处于不同条件下,C3、C5、[H]、ATP以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典例2 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升高CO2浓度D.降低CO2浓度三、光合作用强度1、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1)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糖的数量;(2)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3)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放出O2的量2、影响因素内因:酶活性、色素的含量、C5的含量外因:(1)光照强度①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

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 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②应用:阴生植物的B点前移,C点较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①曲线分析: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B点表示CO2饱和点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第二课:光合作用【高考真题】1、(2014年)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2、(2015年)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侮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 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2016年)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4、(2016年)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生物光合作用大题 10 题

生物光合作用大题 10 题

生物光合作用大题9题一、题目 1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答案:(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二、题目 2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 表示什么物质?它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什么?(2)图中B 表示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3)图中C 表示什么物质?它在光合作用中的去向是怎样的?答案:(1)图中A 表示光能。

它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图中B 表示氧气。

它是由水在光下分解产生的。

(3)图中 C 表示有机物。

它可以被植物自身利用,也可以被动物等其他生物摄取利用。

三、题目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是什么?(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转化方面有什么联系?答案:(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场所: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物质转化方面的联系: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被呼吸作用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光合作用利用。

四、题目 4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叶片若干,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无关变量?(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

(2)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植物叶片的种类、大小、数量;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实验时间等。

《光合作用》典型题一(初中生物)

《光合作用》典型题一(初中生物)

《光合作用》典型题一(初中生物)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装置中培养皿中溶液的体积相等,每个装置都是密封的,放置在光照和其他条件都适宜的地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在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该实验的目的是.其中NaHCO3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某同学误将Na(OH)溶液当做NaHCO3加入了培养皿中(每组浓度不变),则三组幼苗中光合作用下降速度最快的是______.(4)如果用这三套装置验证光照强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请简述实验改进的方法(不必答出实验结果)______.
(5)如果将某个装置从适宜光照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图2中能表示叶肉细胞中C3变化趋势的是,理由是______.。

光合作用练习汇总(含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汇总(含答案)

光合作用练习题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及结构1、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和酶的分布( D )A.色素分布在基质中,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B.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基质中C.色素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酶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D.色素只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酶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试题15713832答案:D试题15713832解析:A、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不是分布在类囊体腔,A错误;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C、CO2的固定过程属于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C错误;D、光合作用的产物属于暗反应过程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的,D正确.故选:D.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B.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C.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D.扩散后条带的宽度越高,对应色素的溶解度越高试题15927859答案:C试题15927859解析: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A错误;B、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B错误;C、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C正确;D、扩散后条带的宽度越高的,含量越大,D错误.故选:C.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用绿色灯照明时,绿色植物不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B.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时,补充蓝紫光有利于提高产量C.用无色透明的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植物的光合作用高效率高于蓝色薄膜建成的大棚D.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试题15781564答案:A试题15781564解析:试题分析:在绿光下,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可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中也有有机物的合成,A错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补充蓝紫光有利于提高产量,B正确;用无色透明的薄膜,透过的是白光,白光含有七色光,用蓝色薄膜建成的大棚,透过的只有蓝光,效率低,C正确;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是可见光,D正确。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光合作用知识梳理及典型例题简介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是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二氧化碳+水+光能->氧气+葡萄糖。

光合作用的过程则分为两个部分:光能反应和暗能反应。

光能反应光能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过程,它需要光能驱动。

光能通过吸收光的原色(蓝色、绿色、红色则能的范围)被色素分子吸收,然后产生电子和能量激发,并将电子轨道提升至更高能级。

当电子通过一连串的传递后,放出三个高能位物质ATP(腺苷三磷酸)、NADPH(辅酶2磷酸腺苷、氧化性还原辅酶)和氧化水分子分离出氧气。

暗能反应暗能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个过程,是光能反应所产生的ATP、NADPH 能量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暗能反应中,CO2通过酶的催化合成成糖类,这个过程需要ATP和NADPH作为能量来源,并且只能在暗中进行。

最终,糖类被植物利用,然后放出能量、水以及二氧化碳。

典型例题题目光合作用的两个部分是?描述其中一个部分发生的反应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的两个部分是光能反应和暗能反应。

光能反应的反应过程为:1.叶绿体的第二光系统被激发,电子被传递到叶绿素A反应中心;2.通过其他物质的辅助,电子在反应中心周围三个复合色素的传递下产生激发能量;3.激发能量最后通过反应中心里的特殊物质——P680 动员一个电子,并被传递到各个反应中心里,从而形成高峰电子激发态;4.这个电子被传递到Pq反应中心里,形成Pq底盘的还原态;5.一个完成的NADP+需要六个光电子参与的还原反应,将NADP+还原成 NADPH;6.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和NADPH能量被暗能反应利用,将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器官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这个过程与植物的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

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掌握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2、描述叶绿体的结构、说明叶绿体的功能。

3、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其相互关系5、重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6、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点梳理】要点一、光合作用及其探究历程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要点二、光合作用过程及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2、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光反应暗反应 区 别场所 类囊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 条件需色素、光、酶不需色素、光,需要酶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2)ATP 的生成(1)CO 2的固定 (2)C 3的还原能量变化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两者联系(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 和还原剂[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总之,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二者是光合作用全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要点诠释:①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②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其种类和场所均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状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3、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其元素去向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C 6H 12O 6+6H 2O +6O 2要点诠释:上述方程式表示光合产物只是单糖,实际上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二糖(蔗糖)、多糖(淀粉),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但也有一些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色素的种类和功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经典例题例1、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B. 滤纸条插入时应注意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C. 叶绿素的色素带最宽,溶解度最高D.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在滤纸条一端2、叶绿体(1)结构:双层膜结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有光合色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2)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3)功能验证:恩格尔曼的实验:好氧细菌只分布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经典例题例2、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模式图。

光合作用过程中,在结构进行的反应有()水的光解生成固定还原A.B.C.D.二、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图解(1)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能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光反应阶段发生:水在光下分解:H2O 光O2+[H];ADP的转化:ADP+Pi +能量酶ATP在暗反应阶段发生:CO2的固定:CO2 +C5 酶C3 ;C3的还原:C3 酶C5+(CH2O);ATP的转化:ATP 酶ADP+Pi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2)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元素去向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O元素的转移途径H218O 光反应18O2C18O2CO2的固定C3C3的还原(CH218O)+H218O光合作用过程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14CO2CO2的固定14C3C3的还原(14CH2O)光合作用过程中H元素的转移途径H2O [H] (CH2O)+H2O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相同点:都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代表生物是绿色植物;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是氧化无机物放出的能量,代表生物是硝化细菌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ATP和[H]的产生(1)几个点的,几个线段的生物学意义:A点: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例题讲解

光合作用例题讲解

光合作用例题讲解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藻类、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光合作用的例题,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例题1:光合作用的速率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光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会促进暗反应的进行,而暗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则可以为光反应提供能量。

因此,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看作是光反应和暗反应速率的总和。

假设植物在一个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将100克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那么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表示为:速率 = (100克× 280毫升/克) ÷ (1000毫升× 1000克/升) = 280毫升/克× 1000毫升/升÷ 100克 = 2800毫升/小时例题2: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氧气、水、二氧化碳、葡萄糖、维生素C等。

其中,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它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主要方式。

例题3: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的效率指的是光合作用的总能量转化与总二氧化碳释放之间的比率。

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是消耗能量的,而光合作用的效率取决于这两个反应之间的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就越好。

例题4: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合作用是植物和某些藻类、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的过程,但它也有一些限制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此外,光照强度也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会促进暗反应的进行,而暗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则可以为光反应提供能量。

如果光照强度过高,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例 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日夜,其目的是()A.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费掉。

B.使叶内的淀粉储藏在叶绿体中。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储藏在叶肉细胞中。

D.贮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A。

【剖析】此题观察的是学生可否理解实验设计中对“淀粉”这一要素的办理和控制。

本实验要证明淀粉是在光照下合成的,第一应使叶片中处于无淀粉的状态,即在黑暗处耗费掉原有的储藏的淀粉,而后在有无光照的差异下再查验有无淀粉的形成。

例 2 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时,用黑纸片把叶的一部分把两面掩盖起来,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刻()A.被掩盖的部分颜色变浅。

B.被掩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其余部分变为蓝色。

C.叶片无显然的颜色差异。

D.掩盖部分绿色深,其余部分绿色浅。

【答案】 C。

【剖析】此题一方面观察学生在实验中能否有仔细的察看,另一方面观察学生对淀粉的查验方法能否理解。

例 3 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溶解叶片中的淀粉,防止将叶片烫死B.将淀粉煮熟,防止将叶片烫死C.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防止酒精过分挥发D.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防止酒精焚烧起来【答案】 D。

【剖析】这也是对实验中包括的科学道理的理解问题,要修业生知道实验的设计原理:一是为何要去掉色素,如何去掉;二是为何要隔水加热。

1.以下哪一组生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 苔藓和蘑菇B. 蕨类和种子植物C.草履虫和酵母菌D. 细菌和病毒2.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A. 整个植物体B. 绿色的叶片C. 全部绿色的部分D. 只有茎和叶3.以下对于光合作意图义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为动物和人类供给能量B. 为植物体自己制造有机物C.汲取氧气,开释二氧化碳D. 汲取二氧化碳,开释氧气4.人们常在清早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

你以为在哪一个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更多()A. 清早的草地B. 下午的草地C. 清早的树林D. 下午的树林5.填空题①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根源于。

史上最全的光合作用题型带解析(绝对经典)

史上最全的光合作用题型带解析(绝对经典)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
10.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所示。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y-2x-z)/12(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B.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相似,都能消耗O2产生CO2
C.从能量利用角度看,光呼吸与暗反应都消耗ATP
D.光呼吸是植物在不利条件下,对细胞的一种保护措施
2.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浓度,图中b点比a点高
C.光斑开始,光合作用开始,光斑移开,光合作用停止
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不一定相等
8.植物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张开度有多种调节机制,其中的一个调节机制如图(ABA代表脱落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S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速率
A.光照强度为乙图中a时,则甲图中指针将向左偏转
B.光照强度为乙图中c时,A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少
C.甲图中,细胞代谢产生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产生场所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D.当光照强度为乙图中d时,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两植物的02释放量的差值为12mg
12.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

《光合作用》的知识梳理和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知识梳理和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知识梳理和典例分析一、光合作用的概述1.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生物界的糖绝大部分最终来源于光合作用。

2.生物类型:依据生物体能否自身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生物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

包括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等。

(2)异养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包括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4.叶绿体及色素(1)叶绿体的结构:(2)叶绿体中的色素:(3)色素的功能: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例1、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同光照强度叶绿体双层膜:外膜和内膜,基本骨架是脂双层。

基质:叶绿体内浓稠的液体,含有碳反应所需的酶。

基粒:由类囊体叠成,类囊体是由膜形成的碟状的口袋,组成类囊体的膜又称光合膜。

光合膜上含有光反应所需的酶和色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呈蓝绿色)(呈黄绿色)(呈黄色)(呈橙黄色)种类下最好安装( )A .红光灯B .绿光灯C .白炽灯D .蓝光灯解析:主要考查光的波长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相同光照强度下在红光和蓝紫光照射下,光合作用最强,而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的绿光最少,光合作用最弱。

白炽灯光各种波段的光都有,其光合作用的强度比绿光高。

答案:B例2、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 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

其原因是( )A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B .光合作用产生了CO 2C .光合作用消耗了氧D .光合作用消耗了CO 2解析:培养液中CO 2越多,则酸性越强,pH 越低,反之pH 越高。

考点12 光合作用(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12 光合作用(核心考点讲与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考点12 光合作用(精讲+精练)目录一、知识点精准记忆二、典型例题剖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4、光(CO2)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问题三、易混易错辨析四、2022高考真题感悟五、高频考点精练第一部分:知识点精准记忆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实验结果色素种类色素颜色色素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最高最快叶黄素黄色较少较高较快叶绿素a 蓝绿色最多较低较慢叶绿素b 黄绿色较多最低最慢(4)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异常现象原因分析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③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④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被破坏滤纸条色素带重叠①滤液细线不直;②滤液细线过粗滤纸条无色素带①忘记画滤液细线;②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且时间较长,色素全部溶解到层析液中二、光合作用过程(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 光、色素、酶酶、NADPH 、ATP 等物质变化(1)H 2O ――→光能酶O 2+H +(2)NADP ++H +―→NADPH (3)ADP +Pi ――――→光能色素、酶ATP (1)CO 2+C 5――→酶2C 3(2)2C 3――――――→ATP 、NADPH酶(CH 2O)+C 5 能量变化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 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 +、ADP 和Pi 。

①产物为(CH 2O):CO 2+H 2O ――→光能叶绿体(CH 2O)+O 2。

②产物为C 6H 12O 6: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C 6H 12O 6+6O 2+6H 2O 。

③元素的转移途径a .H :3H 2O ―――→光反应NADPH ―――→暗反应(C 3H 2O)。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从化学反应式来看,光合作用可以简单地表示为:6CO₂+ 6H₂O → C₆H₁₂O₆+ 6O₂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主要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它需要光的参与。

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H⁺)和电子(e⁻)。

同时,光能被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三磷酸腺苷)和 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中。

暗反应阶段则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不需要光直接参与。

在暗反应阶段,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但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加快;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4、水分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气孔开闭的重要因素。

缺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5、矿质元素例如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乏镁元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应用例题例题 1: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 增加光照强度B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C 合理密植D 以上都是解析: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

所以答案是D。

例题 2:某植物在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合作用速率很低。

此时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没有明显提高。

其原因可能是()A 光反应受到限制B 暗反应受到限制C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受到限制 D 细胞呼吸强度过大解析:在光照强度较弱时,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较少,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初二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附例题)光合作用概述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膜,主要包括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酶反应等步骤。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光合作用:6CO2 + 6H2O → C6H12O6 + 6O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光照强度:光合作用的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后就不再增加。

2. 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3.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快。

4. 水的供应: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水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可分为光能捕捉和光合酶反应两个阶段:1. 光能捕捉: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2. 光合酶反应: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后,进一步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最终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示例题下面是一个关于光合作用的示例题:题目:光合作用中,下列哪个物质是生成的?:光合作用中,下列哪个物质是生成的?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光能答案:B. 氧气:B. 氧气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重要生物化学过程之一。

它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的供应等因素的影响。

光合作用发生的过程包括光能捕捉和光合酶反应。

在光合作用中,氧气是生成的物质之一。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重点考点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重点考点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重点考点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答案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

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

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O和C18O,释放的是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3、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4、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典型例题例1、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A. 红光和黄绿光B. 黄光和蓝紫光C. 红光和橙光D. 红光和蓝紫光分析:绿叶中的色素有四种,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D例2、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A. O2和C3化合物B. 叶绿体色素C. O2和H2OD. [H]和ATP分析: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CO2的固定,二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O2的固定过程是CO2+C5 2C3,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是2C3(CH2O)+ C5,其中[H]和ATP是由光反应提供的。

答案:D例3、一般来说,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反而下降。

其原因是()A. 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B. 酶的活性降低C. 气孔关闭,氧释放不出来,抑制光反应D.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分析:一般情况下光照增强,蒸腾作用也随之增强,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但在夏季光照最强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为了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造成萎蔫、干枯,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调节,气孔关闭。

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氢和ATP,但因气孔关闭造成碳反应所需二氧化碳的供给不足,从而影响碳反应的进行,光合作用减弱。

答案:D例4、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物质有()A. C6H12O6、NADPH、ATPB. NADPH、CO2、ATPC. NADPH、O2、ATPD. C6H12O6、CO2、H2O分析:选项A、D有葡萄糖。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最终的产物。

选项B中有CO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光反应阶段,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NADPH和ATP。

答案:C例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 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 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分析:按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C5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本节重难点1.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2.光合作用产生氧。

3.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 氧气4.光合作用的应用:合理密植例题讲解【经典例题】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精讲精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所以是合成有机物,储存了能量。

【参考答案】A同步练习1.如图实验中,甲盆封闭环境中有植物,乙盆密封环境中有植物和活鼠。

在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下,应出现哪一种情况()A.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乙盆B.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乙盆C.两盆植物新增加的有机物在理论上一样多D.上述情况不一定出现哪一种2.以下物质或能量中,哪种不是光合作用产生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淀粉D.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科学家普利斯特莱通过其著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的生活需要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B.植物能够更新动物呼吸或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C.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都需要氧气D.动物的生活和蜡烛燃烧都产生了二氧化碳4.将放有金鱼藻和水的试管放在阳光下照射,水中会冒气泡,气泡中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水蒸气5.阳光充足时,有些藻类植物(如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这是由于()A.光合作用旺盛B.生长迅速C.呼吸作用旺盛D.迅速繁殖6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是下图中的()A.甲与乙B.甲与丙C.甲与丁D.甲与乙7 图为某同学总结的光合作用公式。

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A. 有光和无光时都能进行B. 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C. 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D.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叶绿体 光8.根据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来分析,你认为影响光合作用的最主要的外界条件是()A.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B.温度和湿度C.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D.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9.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其结果是()A.早晨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B.傍晚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颜色最深D.三片叶子的颜色深浅相同10.萝卜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主要产物是()A.无机盐、二氧化碳B.脂肪、氮气C.淀粉、氧气D.蛋白质、水蒸汽11北方冬季许多树叶掉光了,但人们并不感觉到缺氧,这是因为()A.北方的树干仍能进行光合作用B.冬季的人们需氧量减少C.冬季还有其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它处植物产生的氧气在大气中流动到北方1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氧气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水和无机盐D.无机盐和二氧化碳13.光合作用的正确表达式是()A.二氧化碳+水叶绿体有机物+氧B.二氧化碳+氧有机物(贮能)+水C.二氧化碳+水光有机物+氧D.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能)+氧14.下列过程中,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A.燃烧天然气B.呼吸作用C.煅烧石灰石D.光合作用15.生物学和化学方面鉴定氧气存在的一般方法是()A.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B.用火柴在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C.用氢氧化钠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D.用碘液在氧气较多的空气中能重新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光合作用【高考真题】1、(2014年)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2、(2015年)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0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侮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 3. 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3、(2016年)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4、(2016年)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1、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①提取: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②分离: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就快,溶解度低的扩散速度就慢。

(2)步骤:①提取:选取新鲜绿叶——剪碎——加无水乙醇、CaCO3、SiO2研磨——过滤——试管口塞上棉塞注意事项:①选取新鲜绿叶的原因是新鲜绿叶中含色素多,绿叶久置后会导致色素分解;②剪碎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快速、充分。

③加无水乙醇一般分多次少量加入,防止挥发;加CaCO3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时色素分子被破坏;加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④过滤时应在漏斗口垫一层单层尼龙布;⑤试管口加棉塞的目的是防止无水乙醇挥发。

②分离: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法分离色素注意事项:①制备滤纸条时应减去一端的两个角,目的是使色素扩散均匀;②滤液细线应画得细、直,且风干后要重复数次,增加细线中的色素浓度;③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没及层析液,否则会导致色素带溶于层析液中,使色素带重叠或使色素带不清晰;(3)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线的原因:①未加SiO2,研磨不充分。

②绿叶不新鲜,或者一次加入无水乙醇过多;③未加碳酸钙或加入太少,色素分子被破坏。

【例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例2】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

下列分析最不合理的是()A.甲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SiO2C.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例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试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 bD.胡萝卜素在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色素的种类和功能(1)叶绿体的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叶绿体基质和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内容物包括DNA、RNA、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叠加形成基粒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色素和酶附着。

(3)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强光下以窄面受光,避免了强光对叶绿体的伤害;在弱光下以宽面受光,有利于接受更多的光能。

(4)在上叙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色素带分布如下图:色素种类颜色含量溶解度扩散速度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少最高最快叶黄素黄色较少较高较快叶绿素 a 蓝绿色最多较低较慢叶绿素 b 黄绿色较多最低最慢色素的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波长范围不一样,峰值也是不一样的。

【例4】下列关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大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例5】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例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年代科学家结论177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 英格豪斯只有在光照下只有绿叶才可以更新空气1845 R.梅耶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 萨克斯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1880 恩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939 鲁宾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20世纪40代卡尔文光合产物中有机物的碳来自CO2【例7】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同位素标记法的引入,为探寻和建立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1941 年,鲁宾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鲁宾用H218O 和普通的CO2进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实验①(见图A),结果放出的CO2具有放射性。

若用C18O2和普通的H2O 进行光合作用实验②(见图B),结果产生的O2不具有放射性。

综合实验①②,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来追踪CO2是如何转变成碳水化合物的。

①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 1 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

实验发现,仅仅30 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的化合物。

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发现,在光照下物质 A 和物质 B 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

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 物质的变化如图 C 所示。

以上实验说明,固定二氧化碳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转化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__。

【例8】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体→ATPC.CO2→乳酸→糖类D.CO2→C3化合物→糖类4、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条件:光、色素、酶;物质变化水的光解:H2O O2 + [H](NADPH)ATP的合成:ADP + Pi + 能量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②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条件:酶;物质变化CO2的固定:CO2 + C52C3C3的还原:C3 + [H] C5 + (CH2O)(此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ATP水解:ATP ADP + Pi + 能量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3)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H]、ATP、(CH20)的含量变化【例9】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Ⅰ表示暗反应B.阶段Ⅱ表示光反应C.物质a表示[H] D.物质b表示C3【例10】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

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绿光,[H]下降D.绿光,C5上升【例11】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能利用a物质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B.③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e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C.e可由水产生,也可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D.用14CO2作原料,一段时间后C5中会具有放射性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照强度①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