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门(最新)

合集下载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文学类文本阅读(B)(含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文学类文本阅读(B)(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B)——2025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过关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霜天杨朔昏昏沉沉中,冯卯子觉得有人在拖他、抬他,又脱他的棉袄。

他使尽全身力气,想要抵抗,却只能睁开两只失神的细眼,金大娘和她的女儿妞子出现在他的眼前。

妞子站在炕前,拿着灯。

金大娘身前系了条沾满面粉的围裙,跪在冯卯子旁边,一面拿金创药替他擦伤口,一面唠叨:“老天爷,你这是怎么了?我正在打烧饼,听见院里扑通一声,还当是哪个没长眼的小賊,没想到竟是你昏在地上……”好几个伪军在村子里乱叫,声音一会儿近,一会儿远。

全村的狗都叫起来了。

冯卯子抬起头,吃力地说:“不行,我还得跑!”金大娘连忙按住他的胳膊,着急地说:“你往哪儿跑?我不能见死不救。

你这样出生入死,还不是为了咱们!我活了半辈子,还怕什么死!有我就有你,放心好了。

”冯卯子推开金大娘的手,焦急地说:“你不知道!我死是小事,我有要紧的情报给上级送。

”金大娘心里又生气,又感动。

妞子一直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这时突然轻声问道:“你们上级离这儿多远?”冯卯子挣扎着坐起身,含混地答:“不远——最多不过四十里【注】地。

”金大娘忍不住埋怨道:“四十里地还说不远,我看你怎么跑得到!派个人去不是一样吗?”冯卯子勉强笑着摇摇头,忍着痛站到地上,才走了几步,不禁脱口叫了一声,重重地跌倒,再也不能动弹了……几个伪军的吵嚷声又隐隐可闻,惹得狗叫得更急了。

刚才在路上,他们隐隐约约地望见个人在跑,便加快脚步追上来,进村后人却不见了。

他们追出村,跑了一段路,不见人影,料定这人躲在村里,便转回头,分散搜索。

一个伪军来到金大娘房前,隔着矮墙见房里还点着灯,纸窗上晃着个又大又黑的人影,心里犯起疑惑来。

他翻过矮墙,轻手轻脚地走到窗下,闭上一只眼,从窗孔一望,不觉高声地叫:“老物件,你做什么?”一面踢开门,像阵风似的闯进来。

屋里就金大娘,她正拿着铁夹子烤烧饼,听见人声,吓得掉转身,用手掩着心窝,指着那个伪军笑骂道:“死鬼,怎么不学好!半夜三更捉弄人!看你冻得那个鬼样子,快过来烤烤火吧。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高考Ⅱ卷)使用地区:辽宁、重庆、海南、山西、新疆、广西、贵州、黑龙江、甘肃、吉林、云南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试题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大全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大全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大全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大全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声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声,建筑工地的噪声,办公室内的设备噪声、人员噪声,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声、邻里噪声……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传统的声学控制包括减小声源的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置障碍阻隔吱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

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机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小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结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反应。

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是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

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隔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

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

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礼堂的通透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的效果。

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解析版)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 卷)(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语文(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2024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2024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2024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模工匠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工匠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加强劳模工匠工作、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提出了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思想路径,提升广大劳动者素质素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推动更多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具有重大意义。

劳模工匠是我国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典型,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持续推动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营造了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劳模工匠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认同者、维护者和建设者,能够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建构起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来说,就是要向劳模工匠学习“有理想守信念”。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思想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思想动能。

劳模工匠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的实践导师。

劳模工匠工作室是由具有较强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劳模工匠领衔,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工作现场难题、推动所在单位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平台。

要充分利用全国各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发挥技能引领作用的重要实践基地。

要加强新时代劳模工匠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序扩大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

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解析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文章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2024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贸易大通道的积极作用,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

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各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在全球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主要着眼于涉海全球公共问题的治理,各国应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体系。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号;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

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

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

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

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

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

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

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

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

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

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门徐彩娥敲门声渐渐远去。

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

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

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

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

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

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

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

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

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

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

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

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

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山子不觉流下泪来。

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

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

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

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

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

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

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

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

《门》阅读理解

《门》阅读理解

《门》阅读理解
《门》阅读理解如下:
有一个叫做约翰·史密斯的人,他住在一个小镇里。

约翰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一个叫做玛丽的女孩来到了小镇,她需要帮助。

玛丽是一个孤独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她独自一人生活。

玛丽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她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约翰看到了玛丽的困境,他决定帮助她。

约翰找到了一家老板,他为玛丽提供了一份工作。

老板非常感激约翰的帮助,他决定给约翰一份丰厚的报酬。

约翰拿着钱,决定帮助玛丽买房子。

约翰花费了所有的钱,为玛丽买下了一所房子。

玛丽非常感激约翰的帮助,她决定要好好报答他。

玛丽找到了一份工作,她的薪水非常高。

约翰很高兴,他看到玛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也非常满足。

约翰决定继续帮助其他人,他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阅读理解答案如下:
1.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约翰·史密斯帮助玛丽的故事。

2. 约翰·史密斯是如何帮助玛丽的?
约翰·史密斯帮助玛丽的方式是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并花费所有的钱为她买下了一所房子。

3. 玛丽如何感激约翰·史密斯的帮助?
玛丽找到了一份工作,并薪水非常高,她决定要好好报答约翰·史密斯的帮助。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Ⅱ卷)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Ⅱ卷)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D.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中国典籍“谁来译”的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分而论之,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

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

”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

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

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摘编自李洪兴《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原汁原味”》《人民日报》2024年6月18日)材料三:灯光渐暗,音乐渐起,江西南昌方言传承基地——贵林社老荼馆里座无虚席。

全国乙卷(现代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全国乙卷(现代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D. 考古学家波拉·佩图尔斯多蒂尔的言论,说明我们在人类世这个世 代见证了全球范围的、令人恐惧的巨大变化这一事实。
6. 以“深时”的视角思考,人们会产生哪两种不同的行为? 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
答题区域锁定在最后两段:
• “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 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 微不足道......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往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 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我们正踮着脚尖站在边缘处。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倾向性,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二者之间
更青睐文学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方式有较大差异,文学史编写者应避免 介入文学批评。
B. 因为文学史无法穷尽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所以拾遗补缺才是文 学批评的任务。
C. 没有广泛细致的文学批评,文学史就失去了基础,文学研究活力 也会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
①一种行为是:从一种消极的视角去看地球的漫长历史,从而感到
人类的微不足道,进而只能逆来顺受、无动于衷。②另一种行为:
从一种激进的视角去思考人类和地球万物的关系,进而积极采取行
动,让人类眼下的所作所为,能够促进地球的生生不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特点初探
1、关注科普论著,关心社会热点。
《深时之旅》是2021年出版的图书,可谓新矣!作者罗 伯特·麦克法伦1976年出生,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本书讲述的是黑暗之旅,是对 地下世界的求知之行。
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课程目标之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1)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1)

最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1)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祈雨娘哥舒意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

这里雨水充足。

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

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

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

”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

那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

她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

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

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

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

”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先生“仙去”了。

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

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

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

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

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

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

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

先生念给我们听。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

”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彩娥《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门徐彩娥敲门声渐渐远去。

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

山子抬抬手臂,抻抻脖子,这才发觉浑身的零部件像生了锈的铁家伙。

他在院里站得太久,冻木了。

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

平常日子,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

除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习惯关大门。

人出入无阻,鸡狗往来随意,不管是自家的,还是邻里的。

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

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

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

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

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

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

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

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山子不觉流下泪来。

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

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

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

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

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

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

唉!他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

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

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

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

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生命不会静止不动井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2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关门”的含意是:
2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答: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答:(1)(2)(3)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

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E、第六段中“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的悲伤,是作者深刻人生体验的形象化表达。

[][]
21.(4分)
“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

(2分)
“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2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22.(4分)
“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

”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前一点2分,后一点2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23.(6分)
(1)“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2分)只答出“人有思想感情”的给1分,答出“人需要有独立天地”或“人有隐秘需求”的即可给2分。

(2)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2分)
(3)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2分)
以上意思对即可。

语句不通顺,扣1分。

24、(4分)B、C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

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话说知音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小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定局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