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行共16页文档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七讲 知与行:我能知道什么共25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七讲 知与行: 我能知道什么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word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1. 马原理概述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一门系统的科学理论。
马原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认识。
实践是通过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有目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原理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指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而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意识受制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环境。
4.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关于物质世界和思维世界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发展规律,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必然性。
6. 阶级斗争与革命马原理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马原理还强调,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
7. 人的全面发展马原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强调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人的个性解放。
8.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文档嘿,同学们!咱们来说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你知道吗,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事儿。
在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那叫一个乱,工人阶级过得苦哈哈的。
这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出来啦,他们深入研究社会现象,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是凭空来的,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好多变化,可工人却被剥削得厉害。
思想文化方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都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好多重要的著作,像《共产党宣言》,这可是个标志性的东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包括好多方面呢!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可厉害了,教咱们怎么正确地看待世界。
唯物论、辩证法,让咱们明白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然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秘密,告诉咱们为啥工人会受剥削。
再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关于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给咱们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那可太大啦!它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让工人阶级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对社会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咱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而且在思想领域,它也打破了旧的观念,让咱们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
马克思主义真的超级重要,咱们得好好学,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七讲-知与行:我能知道什么-
2、真理的本性 ● 真理符合论。真理=事实 ● 真理共识论。真理=理由 ● 真理意义论。真理=意义 ● 真理实用论。真理=实用 ● 真理融贯论。真理=逻辑一致 ● 二元真理论 事实真理与推理真理
知识基于理性,真理基于理性。 知识基于经验,真理基于经验。 推理真理或必然真理:真理是不随经验而变化的。 不能设想不可能性。 事实真理(经验真理)或或然真理:真理是随经 验而变化的。能设想不可能性。
16
3、真理与实践标准
l 真理与感觉 感觉的欺骗性与局限性 感觉不可全不信,但不可全信。 l 真理与理性 真理是清楚明白的,但清楚明白的不一定 是真理。 逻辑证明的前提、过程、结果与实践
l 真理与众人的意见 真理总要为众人所接受的,但众人所接受
的不一定是真理。
17
l 真理与实用 实用主义真理观----真理与价值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l 真理与权威 不应根据一个东西的权威性来判断它的真 理性,而应根据一个东西的真理性来判断 它的权威性。
今天下雨了吗? 人的生活有意义吗?
这朵花好看吗?
1
张三生于1965年,桌子上有一只咖啡 杯。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所有的天鹅都 是白的。
黄金是黄色的金属,没有单身汉是结 过婚的。
2
第四讲 主体与客体:我能知道什么? ——认识的本质
3
一、主体与客体 二、知与行 三、真理的追寻
13
(2)知行先后 ●知先行后----大多数唯心主义者持有此说 ----理由:知是行的基础、指导(真行或 冥行、盲行);真知必能行;不知不能行; 行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 知后行先----王夫之
14
(3)知行轻重 ● 知重于行----重知与重行是区分君子与 小人的标准。 ●行重于知----知的来源、目的、标准即是 行,行是认识的最高阶段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icrosoft Word 文档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位居榜首。
(P2)2.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
(P5)3.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P5-10)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
(P28)2.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P30)3.实践的基本特征。
(P35)4.联系的特点。
(P40)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P43)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P49)7.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8.意识的能动作用。
(P56)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4)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P68)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P77)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P95)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P99)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P1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地点。
(P139)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P143)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P144)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49)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P153)6.(P159)公式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P169)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P173)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P175)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
(P183)2.帝国主义的特征。
(P193)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P194)4.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P196)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198---P202)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
(P213)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P214)3.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行
宋代程朱学派则提出了“知先行后”的 观点。朱熹发展并完善了这种知先行后的理 论,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 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 为重”(《朱子语类》)。人必须先了解什 么是理,才能在行为上作出合符理的行动。 也只有履行了合符理的事情,才是真正的知。 如果没有知,就像走路时没有眼睛,便不可 辩明方向;如果没有行,就是空有一双明亮 的眼睛看到了前方的目标,没有脚就无法到 达。主张“知”在“行”之前。
明代主观唯心主义者王守仁在认识路 线上与程朱学派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他 反对把知行看作是两件事,从而提出了 “知行合一”的理论。主张“只说一个 知,己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己自有 知在”(《传习录·上》)。
然而,从哲学认识论上来看, 无论是“不行而知”,还是“知先 行后”或“知行合一”都是一种把 人的知识看作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 的,否认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直 接来源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观点。
一、含义
“知”是指知识、知觉、思想、认 识等,即人的认识活动。
“行”是指行为、行动、践履、 实践等,即人的实践活动。
二、现 象
1、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不语怪、 力、乱、神。”(不谈论怪异、暴力、 变乱、鬼神),是理性的态度,但将理 性原则绝对化,并认为理智的目标是 “知天命”。所以整体来说,孔子哲学 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建立了“行先知后”、 “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并 进而有功”的比较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知 行统一学说。他主张人的知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对于人的认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同时他还注意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把 知和行的“同功并进”看作是一个循环往复、 无穷发展的过程。王夫之的知行观达到了古 代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new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构成、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主要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可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段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世界观和哲学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4、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实践的基本特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本质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二,时间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三,时间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6、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本质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狭义科学涵义广义时代背景产生的背景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阶级性基本内容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辩证的唯物论)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意识的起源、本质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客观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普遍性:联系与系统多样性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及意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归纳与演绎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认识是在主体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真理的具体性真理与价值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唯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物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产生: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基本矛盾商品价值价值量产生: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本质:一般等价物价值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配置资源、刺激生产、择优汰列实现:有赖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知识结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基本条件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特点劳动过程:劳动的二重性内涵: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积累理论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内涵——本质——源泉——影响因素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结果: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流通理论购买阶段——货币资本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资本循环售卖阶段——商品资本前提条件:空间并存于时间继起单个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因素固定资本生产资本构成资本周转流动资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出发点、核心问题、理论前提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社会再生产:简单、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和平均利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剩余价值的主要具体形式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根源周期性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固定资本预不变资本生付劳动对象:原料、燃料、辅料产资流动资本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资本本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垄断资本、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形式、作用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后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阶层、阶级机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历史过程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两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无产阶级革命、苏俄探索“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内涵和依据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核心——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经济:公有制、共同富裕、按劳分配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文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以人为本、和谐社会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道路的多样性落后国家建设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新型政党:产生条件——根本目标——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原则地位作用:领导核心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立场方法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展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基本特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历史必然性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长期的实践过程资本主义的灭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2.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经济学;③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4.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 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差异:【哲学史,出材料分析】(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气;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特点和局限: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感性物质形态,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②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
特点和问题: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如“原子”的不可入性、广延性、密度等机械性质)来解释世界,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列宁(2)唯心主义:①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虚构的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体。
(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朱熹的“理在事先”等)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感觉、经验、意志、“心”)当作万物的本原。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叔本华的“世界是我的表象”;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 等)唯心主义的问题在于: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而物质世界是精神的派生;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①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黑格尔、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行共18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行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知识点PPT课件
2021/7/24
9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 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引导实 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
2021/7/24
7
七、意识问题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 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狼孩的事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意识的功能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021/7/24
8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
第一讲:认识的本质 第二讲: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三讲:真理的属性及其检验标准
2021/7/24
10
2、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定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
的反映。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内部
联系的反映。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021/7/24
11
4、认识的辩证过程:
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定义 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
九、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分
2021/7/24
22
十、资本的积累、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2、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3、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十一、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七讲 知与行:我能知道什么共25页文档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第七讲 知与行:我能知道什么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